⑴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依法保障
强调将突出绩效导向,推动建立反映公共文化需求的反馈制度和有公众参与的公内共文容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确定获得奖励的依据,努力将政府端菜改变为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后,中央财政将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履职尽责,进一步加大投入,合理安排所需资金,努力做好经费保障,切实维护公民基本的文化权利
⑵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了哪些政府责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这部法律,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共六章65条,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法律规定:国务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推动实现共建共享。
法律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建立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和公告制度、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服务情况年报制度等。
法律明确,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法律规定,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重建、改建,并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符合其功能和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⑶ 如何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到实处
一是推动《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文化部将重点在建立机制、落实措施、新闻宣传、督促指导上下功夫,加强对《意见》的宣传,制定并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文件的通知,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下半年,将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各省(区、市)开展文件落实督查工作,重点督查各地党委政府对贯彻落实文件的重视程度、工作措施和具体成效。
二是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这次与《意见》一同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对各级政府应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硬件设施条件、人员配备等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政府的保障责任。下一步文化部将指导各地结合《指导标准》,研究制定地方实施标准,建立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标准体系。同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形成符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化工作模式。
三是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将根据《意见》精神,制定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策划文化惠民项目,推动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照耀到所有的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有偏远的角落,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福利。
四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和规划制定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作为重点立法任务。文化部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加快推进该法立法进程,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同时,还结合《意见》精神,统筹编制涵盖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分阶段、按步骤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五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意见》是在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年来,文化部相继在江苏张家港市、浙江衢州市等地,召开了“网格化”服务模式、流动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发挥了示范引路作用。2015年,在推动落实《意见》过程中,我们还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发现和总结地方创新典型,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助推各地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按照《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现路径。目前文化部已经研究起草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指导性目录,将于近日提交中央审议。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
七是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目前,文化部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统筹协调、分工明确的协调机制。下一步,我们将以协调组为依托,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制定贯彻落实措施。近期,我们还将召集协调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有意义吗
以法的行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规定必须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以免地方能做的不做,该做的不做。当然有意义
⑸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属于行政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来共文化自服务保障法》是一部行政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 三亮点 产生哪些影响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 三亮点 产生哪些影响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这部法律,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共六章65条,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法律规定:国务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推动实现共建共享。
法律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建立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和公告制度、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服务情况年报制度等。
法律明确,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法律规定,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重建、改建,并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符合其功能和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⑺ 请谈谈在疫情影响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写作思路:立意要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
正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增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提高生活水平,要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