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代中期名将李愬生平简介
凉武公李愬,字元直,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李愬简介
在介绍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唐代宗、德宗两代。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而平定吴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
李愬的父亲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将。李愬因为父亲的战功,得以加官进爵。在李晟去世搏逗后,李愬和哥哥一起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后,才入朝为官。恰吴元济作乱,朝廷先后派出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皆无战功。李愬自告奋勇,接替了唐西路军的统帅。
李愬到任后,一方面安抚士兵,一方面接连攻打吴元济在蔡州以西的军事据点,攻下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等地,俘虏了敌将丁士良、李忠义、李祐等人,将他们收为自己麾下的战将。
之后李祐见奇袭蔡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自己亲自局轿训练而成的三千精兵,在奇寒的天气下疾行数十里,冒着大雪占领了蔡州城。而当李祐占领蔡州的时候,吴元济却不以为然,他认定李祐不可能这么快攻下蔡州。直到唐军的号令传到蔡州内城之下,吴元济才开始准备抵抗,但为时已晚,为祸数十年的淮西遂被平定。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又叛,唐宪宗令李愬前去平定,李愬和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捷,斩杀万余名叛军。最后李师道被自己的部将刘悟所杀,李师道之乱被平定。
公元820年,李愬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第二年,幽州、镇州又发生了叛乱,田弘正被杀。李愬恰逢病重,他将自己的佩剑交给牛元翼,让他指挥平定叛乱。但由于李愬没能亲自指挥,所以未能建功。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阳去世,年仅49岁。
李愬的成就
李愬是唐代中期的名将,因此李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期军事方面。他先后平定淮西吴元济、平卢李师道的叛乱,并且镇守魏博,为唐朝中期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元济根据淮西长达数十年,是唐朝的心腹大患。唐朝先后派出几名大将前去平定,却师久无功。为父亲守孝结束没多久的李愬便毛遂自荐,请求前往淮西平定吴元济。朝廷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便让他成为了西路军的统帅。李愬到任后善待士兵,奉己俭约,治军有方,深得士兵们的尊敬。他又发动了一系列的对蔡州外围的战斗,先后取得了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等大捷,俘虏了敌将李佑、李忠义等人,将其收基腊卖为己用。然后在雪夜向蔡州发起突袭,使得吴元济不得不向唐军投降。因此长达数十年的淮西之乱宣告平定。
正是由于李愬的善战,让唐王朝重拾威信,布檄四方,原本割据的藩镇势力,先后望风归附。从安史之乱后唐代的藩镇根据局面,在此时宣告结束。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叛乱。朝廷再次派遣李愬前去镇压。李愬和李师道交战十一次,皆获得胜利。之后,李愬又接连攻下鱼台、沂州、丞县等地。平卢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师道的部将刘悟杀死了李师道,投降了朝廷。李师道之乱也被平定。
李愬的成就,在于其对藩镇割据势力的用兵,对江河日下的唐王朝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唐王朝迎来了短期的***与统一。
李愬雪夜平蔡州
李愬雪夜平蔡州是唐朝中期一次著名的军事行动,对唐军平定淮西吴元济作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一次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是一场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吴元济为祸唐朝数十年,先后有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但久无战功。等到李愬前往的时候,他并不急于交战,而是安抚士兵,招降敌将。每次李愬俘虏敌将,总要询问蔡州的虚实。因此在发动奇袭战之前,他早已对蔡州的情况了然于心。
公元817年农历十月,这一天正值风雨交加之际,李愬以李佑的三千人为前队,自己的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的三千人为后队,向蔡州进发。这次行军,不仅军中其他将领、士卒概不知情感,连他们亲自率领的士兵们也不知道。一直行军到柴村的时候,李愬才向大家宣布,这次进军的目的是直取蔡州城下。
听到这个军令后,将士们都大惊失色,以为这一去必死无疑,但都因为害怕李愬的威严,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大军有行进35里,抵达蔡州城下。李愬令士兵击打城下鸡鸭池里面的鸡和鸭,让它们发出声音,以掩盖自己行军的动静。因此城里的淮西军士兵,对已经兵临城下的唐军置若罔闻。
抵达城下的时候,李佑、李忠义率先登上城头,杀死守门士卒,仅留下更夫继续敲更报时,以免引起敌人的怀疑,然后李佑等人开启城门,放唐军入内。
此时的吴元济,却还在睡大觉,当有人向他禀报说唐军兵临城下了。吴元济漫不经心地说,一定是俘虏和囚犯们在作乱,等天亮了把他们一起都杀个干净。当唐军占领了整座城池,吴元济还说,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了。直到吴元济起床,才听说唐军入城,才慌忙在内城阻止反抗。
这时,蔡州城内的百姓都感念官军的恩德,响应李愬的人达到上万人,因此他们一起帮助李愬攻城。他们把柴火堆在南门,放火烧毁城内。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李愬投降。
李愬雪夜平蔡州一战,奠定了他在唐朝中期的名将地位,也是他个人大放异彩的一场战役。
② 朱冲文言文翻译阅读
译文
朱冲,字巨容,西晋南安郡人(治今陇西三台)。他是陇西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位安贫乐道、隐逸不仕的高人。年轻时就注重修养德行,闲静寡欲,好钻研经典。因家境贫困,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他宽容忍让,厚德载物,以自己的行为风范乡村。邻居的牛犊跑丢了,误把他家的牛犊牵回去。后来邻居在树林里找到了自己的牛犊,又把误认的牛还回来,他没有接受也腊饥没有横加指责。
有位村民放纵自家的耕牛大肆踩践他家的田禾,他却主动地在路边备草喂养这些暴牛,从无怨恨的神色。时间长了,耕牛的主人羞惭难当,于是就严加看管,不再让耕牛侵暴。成宁四年(278),晋武帝下诏征举贤良,地方官府把他推荐上去,朝廷拟任为国子博士,他称疾不应征诏。
不久,武帝又颁诏书,再次延揽,诏书说:"东宫官员也要选择那些履蹈至行、敦悦典籍的人,任命朱冲为太子右庶子。"每次听到征书下达,他便逃入深山。当时的人认为他属于梁鸿、管宁一流的人物。
朱冲生活的地方与夷人错壤,有很浓厚的尚武强悍、不耻寇盗的习俗,但附近的羌人对他却像君王一样尊敬,他能以礼让倡导并以身作则,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乡里路不拾遗,村落没有行凶的恶人。
(2)马鞍山卢军扩展阅读
原文
朱冲,字巨容,南安人也。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送牛祥亮而无恨色。主愧之,乃不复为暴。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
寻又诏曰:“东宫官属亦宜得履蹈至行、敦悦典籍者,其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冲居近夷俗,羌戎奉之若君,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路不拾遗,村无凶人,毒虫猛兽皆不为害。卒以寿终。
朱冲,字巨容,西晋南安郡人(治今陇西三台)。以《朱冲送牛》的故事美誉中华,其多次征召不应,以美德感化百姓,以礼让倡导并以身作则,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谨局宽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参考资料:.cn:8080/webissuance/zhongxue/yuwen/news.jsp?id=200503221437573857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的。
原文: 蒋贵,字大富,江都人。
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雄伟多力,善骑射,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址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
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
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
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
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而庄浪及晞所统,责晞委罪。
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
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 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
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
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敌失马,挽弓步斗。
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三年四月,王骥以捷闻,论功封定西伯,食禄一千二百石,给世券。
明年代任礼镇甘肃。又明年冬,以征麓川蛮思任发,召还京。
六年命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与王骥帅师抵金齿。分路进捣麓川上江寨,破杉木笼山七寨及马鞍山象阵,功皆第一。
事详《王骥传》。明年,师还,进封侯,益禄三百石。
八年夏,复佩平蛮将军印,与王骥讨思任发子思机发,攻破其寨。 明年,师还,赏赉甚渥,加岁禄五百石。
是役也,贵子雄乘敌败,帅三十人深入。敌扼其后,自刎沉于江。
赠怀远将军、彭城卫指挥使。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
赠泾国公,谥武勇。 贵起卒伍,不识字,天性朴实。
忘己下人,能与士卒同甘苦。出境讨贼,衣粮器械常身自囊负,不役一人,临阵辄身先之,以故所向有功。
译文: 蒋贵,字大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参与靖难之役。
身材雄伟,力量很大,善长骑射,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址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代理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召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
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
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
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 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
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 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
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
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
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
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
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
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 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
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
【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1. 原文: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忧归,再起,仍故职。
四十年擢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条上封疆极弊十五事,多从其请,以居庸岔道却敌功,进兵部右侍郎。
明年五月,古北口守将遣哨卒出塞,朵颜卫掠其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执之。并缚其党十余人。通汉子惧,拥所执哨卒至墙下,请易其父。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自是诸子迭为质,半岁而代。选驰疏以闻,自诩方略。选及巡抚徐绅等俱受赏。
2. 翻译: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捕,越级升杨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大同之围。因父丧回家,再次被起用,仍然任原职。
四十年(1561)提升他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他逐条上奏封疆极弊十五事,皇上多听从他的请求。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进官兵部右侍郎。
第二年五月,古北口守将派遣哨兵出塞,朵颜卫抓住其中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要赏赐,副总兵胡镇将他捉住,并将他的同党十多人捆缚起来。通汉的儿子恐惧,带被抓住的哨兵到墙下,请求交换他的父亲。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他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还他的父亲。从这时起通汉的诸个儿子轮流作为人质,半年换一次。杨选急驰上疏报告皇帝知道,并自夸有方略。杨选和巡抚徐绅等人都受到赏赐。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公子纠败亡,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担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几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
③ 文言文阅读笔阵图
(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3)去:距离。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 (5)仓皇:匆促慌张的样子。 (6)嗥(háo):狼的叫声。 (7)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8)致:使。 (9)四顾:四面张望。 (10).始:才。 (11)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 (12)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3)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4)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5)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16)既而:不久。 (17)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8)僵:僵硬。 (19)绝:断。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启示: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爱护动物的角度看,俩牧童的行为属恶作剧。过于残忍,不值得提倡。
编辑本段阅读提示
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基弊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那两点表现了牧童的机智? 1、捉住小狼搏神族,分头爬到树上。 2、使小狼叫,让大狼来回奔跑。
1/2和3/4意思相同
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
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瞎虚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周封君是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字济叔)的父亲。他的祖上是海虞人,后迁徙到昆山一带的茆泾。他的祖父喜好谈论道家话语,人们称他为玄本公。封君又从茆泾搬到县城马鞍山阳定居。马鞍山,当地人叫做玉山,因此自号“玉川”。
济叔幼年的时候,封君就亲自传授知识。又连续(比,连续)数年让他拜师学习。晚上回家,就点燃烛光,让他从烛旁边读诵文章,习以为常。到济叔进入郡学读书,认为他自已已能努力进步,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管束(阅:审查、省xǐng :察看。)天天取医卜、地理、星命之类的书学习,尤其精通小儿痘疹,判断病人的死生,片刻也不会差错(晷guǐ刻,片刻,指时间短)。早晨起床,就焚香拜神。到亲人的忌日祭祀,总是感伤悲泣。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做了官,还是坚持清茶淡饭,穿粗布衣服,与人们交谈都是平生常说的话,人们尤其因为这点尊敬他。自已推算自己的命数,能活七十九岁。这一年的生日恰好与他所生年份都是甲子,高兴地说:我应当能增寿十二年,可活到八十九。到了这个年龄,到祖祠设祭,与历代祖宗诀别,无疾而终。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⑩弈秋:弈,指下为期.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⒒鸿鹄:大雁、天鹅类的鸟。
⒓俱:一同,一起
⒔为是:为,同“谓”,说。是,这。为是,这是说。
⒕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像弈秋这么高明的师傅,第二个徒弟还是学不好,说明学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师傅好不好,而在于自身
文言文阅读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狐狸笑猪说:“你这个人呀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
⑵动辄言功:
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
2、选文中有一成语突如其来,其在文中的含义是突然的来到;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食不果腹,其在文中的含义是吃不饱。
9、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不同的是( D )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
④ 柳世隆文言文阅读
元史 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贺缺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
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但奂始终不去严家。 蒙古太宗十年(1238),诏令税课使刘用之招考各道进士,杨奂在东平两次因文章优秀而名列第一,于是随考官至燕京拜见耶律楚材。
楚材奏请授奂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临行时对楚材说:“在下不才,错蒙重用。
书生理财本非所长,况河南兵荒马乱之后,遗民不多,今日宜休养生息,否则会引起民怨。希望给我抚恤百姓的时间,得以稳定民心。”
楚材以为此言极是,表示同意。到任后,杨奂召集当地名士讨论如何简政裕民。
他自己巡视境内各地,调查盐课实行情况。有报告说盐课增加,奂责令地方当局减四分之一。
不到一月,政治清明,舆论称赞。奂居官十年后请求告老至燕之行台安度晚年。
宪宗二年(1253),太子忽裂拍碧必烈曾屡召奂出任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奂多次谢绝,宪宗五年寿终,享年七十岁,赐谥文宪。 奂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文章简练,朝廷老臣也愿与他交往。
关中虽多名士,但名声均不如奂。奂不好财,家虽不富却竭力资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长处则大加宣传,若有小过则极力劝改。
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均流传于世。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肆举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⑩弈秋:弈,指下为期.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⒒鸿鹄:大雁、天鹅类的鸟。
⒓俱:一同,一起
⒔为是:为,同“谓”,说。是,这。为是,这是说。
⒕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像弈秋这么高明的师傅,第二个徒弟还是学不好,说明学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师傅好不好,而在于自身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译文】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能开硬弓的武士身份随从高祖征伐项羽,被提升为队长。又随高祖征讨黥布,被任命为都尉。孝文帝在位时,申屠嘉为御史大夫。张苍被免去丞相职务,孝文帝打算任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又顾虑:“恐怕天下人说我因私情任用广国。”窦广国有才有德,品行很好,所以文帝打算用他做丞相,但考虑了很久,认为这样做不合适;这时跟随高祖起义的大臣多数已去世,在世的又没有可胜任的,于是便任命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因他原来的封邑在故安,便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官清廉正直,家门不接待私人拜访。这时太中大夫邓通正盛受文帝的宠幸,前后赏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甚至文帝还去他家饮宴,文帝对他竟是这样宠幸。申屠嘉上朝时,邓通常在文帝身旁。他看到邓通在朝廷上怠慢放肆,不遵守君臣问的礼节。有一次,丞相申屠嘉奏事完毕,乘机进言:“陛下的爱幸臣子,您可以让他富贵,至于在朝廷上的君臣礼节,则不可以不严肃!”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宠爱他。”申屠嘉下朝以后,端坐在丞相府,写了一道文书,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若不来,就要杀头。邓通非常恐惧,便进宫告诉文帝。文帝对他说:“你姑且前去,我即刻派人去把你召回来。”邓通来到丞相府,摘掉帽子,打着赤脚,叩头向丞相谢罪。申屠嘉稳坐在上座,故意不还礼,并斥责邓通说:“汉家的朝廷,是高祖皇帝建立的,邓通你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臣,竟敢在殿上戏闹,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杀头。吏士们,推出去斩首!”邓通被吓得像捣蒜那样在地上叩头求饶,直碰得满头出血,仍得不到宽恕。文帝估计此时丞相已将邓通置于困境,便派使者带着符节去召邓通,并告诉丞相说:“他是供我狎玩的臣子,你把他放了。”邓通被放回来,对文帝哭诉说:“丞相差点儿把我杀了。”
申屠嘉任丞相后五年,孝文帝逝世,孝景帝继位为皇帝。过了二年,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受景帝的信任,地位尊贵,专权行事,现行各种法令,很多经他请求而变更。他还建议用贬降和处罚的办法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丞相申屠嘉自感被疏远,他的意见不被景帝采纳,因而怨恨晁错。当时晁错任内史,他的衙署门向东开,很不方便,就在南面另开一门。南面开门之处,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得知这一情况,想借此事法办晁错,罪名是擅自打穿宗庙墙垣为门。便上奏皇上,请求杀掉晁错。晁错的宾客将此事告诉晁错,晁错连夜进宫晋见皇帝,把穿门一事归于景帝的命令。第二天上朝,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晁错。景帝说:“晁错所打穿的并不是宗庙的正式围墙,而是宗庙前闲地外面的围墙,是其他官员在里面办公,况且又是我让他这么做的,晁错没罪。”散朝以后,申屠嘉对他的长史说:“我真后悔,不先把晁错斩首,而先奏请,以至反被晁错所出卖。”回到官邸,便吐血而死。给他加谥号为节侯。
太史公说:申屠嘉可算得上刚正有节操了,但他没有韬略学识,和萧何、曹参、陈平相比,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
晋人俘获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儿女。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
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
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
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
彦章为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感到愤怒,并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
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
居父丧,哀毁逾礼。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
钦宗嗣位,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
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
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
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
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
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具言之,上以为然。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 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
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
范讷留守东京,不战而逃。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
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
”讷遂罢。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
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
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 ”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
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节选自《宋史·邓肃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赏既不明,谁肯自劝 劝:勉励B.肃言之不恤 恤:救济C.会李纲罢 会:恰逢D.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乖:违背9。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论议抗直”的一组是 ( )①肃义不屈,奔赴南京 ②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 ③误国如此,乞正典刑 ④奔军之将,岂宜与此 ⑤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⑥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肃是南剑沙县人,他很孝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悲伤过度以致损毁了身体。 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他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
B.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在此期间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其军营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他由此认定金国不足畏。
C.邓肃认为金国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肯于用命。 于是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来规范赏罚制度,得到皇上许可。
D.李纲任宰相时,邓肃认为他技艺疏浅,机变不足,建议免去其职务,因此惹恼皇帝,被罢免官职。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⑵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白云亭 《陆游:入蜀记》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注释】
〔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因寇准在巴东任过知县,所以此地有祠堂纪念他。
〔重阴〕天阴得很。
〔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
〔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
〔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
〔槁死〕枯死。
〔南山重(chóng)复〕南山峰峦很多。
〔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
〔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
〔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
〔会〕会合。
〔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
〔亭榭(xiè)〕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胜〕(景物)优美。
〔止〕只,仅。
〔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了无一事〕(知县)一点事都没有。
〔为令者〕作知县的人。
〔寝饭〕睡觉吃饭度日。
〔无涯〕没有边际,无尽。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
吴:今浙江,江苏一带 楚:今湖北一带
周封君是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字济叔)的父亲。他的祖上是海虞人,后迁徙到昆山一带的茆泾。他的祖父喜好谈论道家话语,人们称他为玄本公。封君又从茆泾搬到县城马鞍山阳定居。马鞍山,当地人叫做玉山,因此自号“玉川”。
济叔幼年的时候,封君就亲自传授知识。又连续(比,连续)数年让他拜师学习。晚上回家,就点燃烛光,让他从烛旁边读诵文章,习以为常。到济叔进入郡学读书,认为他自已已能努力进步,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管束(阅:审查、省xǐng :察看。)天天取医卜、地理、星命之类的书学习,尤其精通小儿痘疹,判断病人的死生,片刻也不会差错(晷guǐ刻,片刻,指时间短)。早晨起床,就焚香拜神。到亲人的忌日祭祀,总是感伤悲泣。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做了官,还是坚持清茶淡饭,穿粗布衣服,与人们交谈都是平生常说的话,人们尤其因为这点尊敬他。自已推算自己的命数,能活七十九岁。这一年的生日恰好与他所生年份都是甲子,高兴地说:我应当能增寿十二年,可活到八十九。到了这个年龄,到祖祠设祭,与历代祖宗诀别,无疾而终。
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
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
他谨慎如此。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
⑤ 后人对唐代名将李愬为什么都赞誉不断
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唐代宗、德宗两代。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而平定吴唯饥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
吴元济根据淮西长达数十年,是唐朝的心腹大患。唐朝先后派出几名大将前去平定,却师久无功。为父亲守孝结束没多久的李愬便毛遂自荐,请求前往淮西平定吴元济。朝廷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便让他成为了西路军的统帅。李愬到任后善待士兵,奉己俭约,治军有方,深得士兵们的尊敬。他又发动了一系列的对蔡州外围的战斗,先后取得了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等大捷,俘虏了敌将李佑、李忠义等人,将其收为己用。然后在雪夜向蔡州发起突袭,使得吴元济不得不向唐军投降。因此长达数十年的淮西之乱宣告平定。
正是由于李愬的善战,让唐王朝重拾威信,布檄四方,原本割据的藩镇势力,先后望风归附。从安史之乱后唐代的藩镇根据局面,在此时宣告结束。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叛乱。朝廷再次派遣李愬前去镇压。李愬和李师道交战十一次,皆获得胜利。之后,李愬又接连攻下缺源鱼台、沂州、丞县等地。平卢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师道的部将刘悟杀死了李师道,投降了朝廷。李师道之乱也被平定。
李愬的成就,在于其对藩镇割据势力的用兵,对江河日下的唐王朝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唐王朝迎来了短期的安定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