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2.0不以政府为中心,而以公众为中心,建设什么政府
政府2.0是创新2.0时代的政府形态,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和SNS、维基、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工具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作为平台的政府,其实质是政府形态完成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政府2.0是作为平台的政府、服务导向的政府、开放的政府,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与互动塑造公共价值。
更多内容可参考《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
2.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改变传统行政观念 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所谓现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现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此后又得到多次修正。这一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应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 要确立现代政府理念,关键要克服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一、划清传统行政观念和现代政府理念的界限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与现代政府理念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1、出发点不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为了实现统制而行使权力。它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而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则是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实现过程不同。在传统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则是公民与服务者互动的过程,双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达成一致。 3、工作对象的选择权利不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务者也是被统治对象。因此,一切服务都不排斥强制性(包括出于好心的服务);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务的成立条件则是被服务者的自愿与要求。因此,杜绝非法不合理强制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同。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发展经济,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经济和社会。现代政府理念则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 5、对政府工作检测的标准不同。传统理念把行政效率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现代理念则以绩效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 当前,重在实现三方面转变:指导思想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二、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所谓现代政府即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在为“国家”这条船掌舵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这就要求政府在从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树立如下理念: 1、以民为本。政府要确立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义。 2、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因此,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3、“顾客”至上。政府要致力于建设一个“企业家政府”,像企业家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当要求,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标准。 4、有限政府。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其权力的最大边界是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5、民主开放。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开。只有制定出相关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才是真正的民主。 改善政府结构,建立服务型体制 调整政府结构,是实行政府转型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转向市场主导型经济。 其次,进一步减少行政层次,改善政府结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执行、监督、协调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同时,要整合政府机构,“压平”政府层级,构建综合化、扁平化组织结构。 再次,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当前要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第四,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一是要扩大公共服务对不同群体的覆盖。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公共需求。二是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区域。不仅要加强面向城镇的公共服务,更要加强面向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三是不断增加公共服务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 改革传统行政方式 建设在线电子政府 以往的机构改革,从机构数量上看确实是大量减少了,但是从财政供养的人数上看,不仅没有压缩反而与日俱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世界不少国家电子政务已进入第三、四阶段,真正实现了在线公共服务。而我国大部分政府的电子政务仍处于第一阶段,难以在线开展公共服务。 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步伐。这是因为,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表现为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电子政务的推行将真正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因为电子政务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体制,这必然极大地改变政府现有的管理组织形态。 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模式 提供有效公共服务 要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还必须改革服务模式,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因素,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首先,政府不仅要提供企业和民间组织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服务,还要动员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明确其责任。同时,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要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推进中介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中介组织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咨询,为政府制定、执行规划、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中介组织还是为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再次,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国和本地区特色的公共模式。
3. 浅谈如何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以人为本、以服务为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理论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服务型政府的定义。
从功能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成服务者,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目标,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变为公共服务领域;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2、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政府的职能必须向服务型转变。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因循守旧。
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上总是抱着“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对改革后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服务意识不强。例如,某人在办理户口从学校转回原籍手续时,当地派出所居然不同意转回,理由是在原籍没有房产证,农村的房屋都是集体土地,哪有房产证!如果某人原来不是此地人,想把户口转入,那可以要求有房产证,政府部门为什么不考虑群众的具体情况而一概而论,到政府办事难啊!当然,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也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要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
2、服务于人民的制度不完善。
评价机制的不建全,在评价政府以及干部的工作成绩时,评价主体都是上一级部门或者上一级领导,造成工作重心都是向上边看齐,造成了对群众意见、群众利益的忽略。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群众到镇政府来办事,但是相关的人员经常性不在,要么是去开会,要么是休假。由这样一些小事逐渐积累,造成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印象并不好,间接地加大了政府的维稳难度。
3、行政效率较低。
由于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导致公务员缺乏竞争意识。在这种垄断的政府组织里,也如缺乏竞争的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它必然产生低效率,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确立以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前提。必须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政府的各级工作人员从传统政治中的官民观念转变为现代政治中的政府与公民的平等交换和平等制约的观念。
2、完善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队伍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加强培训,不仅向广大公务员队伍灌输执政理念、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而且培养他们服务精神与服务技能。
3、变革政府管理模式。
加强依法行政,进行制度管理。从依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政府权力要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使公众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改变政府职能机构各自为政、不易协调的状况,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要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服务型政府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它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增增减减,也不是一般性政府职能调整,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要使政府在角色定位上,由“父母官”转向“公仆”;在服务价值取向上,由“官本位”转向“民本位”;在服务评价标准上,由“高成本低效率”转向“低成本高效率”,以不断适应新时期对政府的要求。
4.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
一、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次改革,正是从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机构调整的方向和所涉及的中央部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
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并从“政府—市场—社会”的大视野中,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不论政府机构怎么调整,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任务要克服困难、坚决抓好落实,做到令行禁止、尽职尽责,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4)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扩展阅读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纵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紧扣民生热点、焦点、难点,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一次重要改革。
二、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何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推行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这项重大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满意:建设服务型政府(奋斗新时代)
5.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要做到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是政府管理创新,政府要达到为民服务的要求,就可以一切从民众意愿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首先,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人民政府为人民,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有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树立服务理念。只要有了为民服务的信心,不管困难有多大,都可以克服,不管问题有多大,都可以解决。政府也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得到群众的支持,政府的措施才能落实,才能有效。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府提升服务主要是提升官员服务的本领,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升级,这些本领包括敏锐开放的思维能力、调查研究的分析能力、科学的决策判断力、迅速有效的执行力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官员要树立服务理念、适应时代需求,积极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其次,政府服务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提高办事效率。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一个更便捷、更高效、更透明、更强调互动的政府办事流程成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首先,网络服务方便、快捷、高效、规范,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利用网络为公众提供服务,成为政府服务职能实现的首选。其次,政府还可以利用网络问政于民,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政务公开是政府的一种法定义务,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上公开是一种成本最低、受众最广、效率最高的方式,政务公开的低门槛有利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提升公众的参与度、推动权力公开运行。使政府能够积极改进为民服务的政策等。
第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上。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在政府职能划分中,尽量做到职责分明,该下方的权利要下放。释放民间组织的能量,让民间社会化组织能够按照民意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而政府所要做的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这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6. 你认为政府怎样才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政府作风的关键之举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服务型政府都是实践执政为民的政府,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政府作风的关键之举。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机构改革,使政府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缩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不了的职能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上,要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主要是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边界,明确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因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多重管理、多头执法的问题,政府的作风建设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