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四项都包括哪些具体一些更好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儿童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内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容压)
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中医药健康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1)大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扩展阅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贰』 基本公共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专定,但基本上属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2)大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扩展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
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叁』 2021年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内容
摘要 《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的解读
『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9项
法律分析:今年将19个原重大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项目划分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
《通知》: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按照《方案》要求,2019年起将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的妇幼卫生、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孕前检查等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新划入的1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下:
1.地方病防治工作规范
2.职业病防治工作规范
3.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4.人禽流感、SARS防控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5.鼠疫防治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6.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运维保障管理工作规范
7.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8.基本避孕服务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9.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0.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1.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2.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3.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4.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项目工作规范
15.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6.国家随机监督抽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17.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18.人口监测项目工作规范
19.卫生健康项目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新划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共包括19项工作。其中,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重大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等3项工作为每年确保完成的工作,其余16项工作由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实施。
原12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上19个新划入的项目后,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增至31项,看到这个数字估计很多基层医护都处于崩溃状态了,其实大家不必担心,《通知》中明确相关工作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
法律依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等12类项目。在开展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9〕9号),规范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有关工作;加强儿童肥胖筛查和健康指导,积极开展儿童肥胖防控。面向贫困人口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伍』 请问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
这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陆』 基本公共服务有哪些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标准》明确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都属于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以及牵头负责部门也作了明确的界定,这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和人民享有相应权利的依据。对标准的贯彻落实,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地要在6个月内制定出台本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各地区的标准要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充分衔接,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各地的标准要及时公开,落实情况也将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
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有哪几个领域?
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8个领域。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8个领域,同时完善公共服务是国家和社会的必要任务之一。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中介机构履行法定职责,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要求,为其提供帮助或者办理有关事务的行为。公共服务事项是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设定,是相关部门必须有效履行的义务。
法律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第二条按照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覆盖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每一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基本标准,旨在体现公民权利、政府责任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目标,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在国家层面的管理和技术规范。所有标准的内容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提出。
『柒』 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10类41项服务。这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为使广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和有关内容,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居民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并对居民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
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谁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②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谁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6、居民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付费吗?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7、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人均25元,全国经费补助总额达到325亿元。人均补助标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以及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经费补助标准。
8、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多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元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9、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答: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记录着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遗传史和生活、工作环境等状况。从出生开始,记录着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预防保健管理信息;妇女人生各期,特别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各时期患病时的医疗保健信息,等等。总之,健康档案应是陪伴居民终生、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翔实、完整地记录了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自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1、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13、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居民健康档案包括:
①个人基本情况。
②健康体检记录。
③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
④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4、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①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
②药物过敏史、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
①有无不适症状。
②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
④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
⑤预防接种情况。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15、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内容主要包括:
①体温、脉率、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检查。
②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粗侧判断。
③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16、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答:不会。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在档案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相关记录,都要求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求保护好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17、什么是健康档案信息卡?有什么用处?
答:健康档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个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内容和用途包括:居民个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编码、患有的重要疾病、过敏史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还有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医院、护士及联系电话等。它主要用于居民在复诊、转诊或接受健康管理时,方便医护人员调取健康档案。同时,慢性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周围群众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家属和责任医院人员取得联系。
18、什么是健康教育服务?
答: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19、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的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谁?
答: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①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②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③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鲁菌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⑤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⑥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2、“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条),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
③基本技能(7条),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
23、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帮助居民:
①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②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
③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
④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
⑤对老、幼、孕、残等重点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24、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层医务人员会根据辖区居民重点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流行等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性病,从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②对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肿瘤进行自我关注、参加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对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见传染病主要从认识和防止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疾病,达到对这些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5、怎样获得健康教育服务?
答:地点: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处以及社区、街道、乡村、家庭等。方式:
①获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②观看健康教育知识的录像或光盘。
③阅读健康教育宣传栏。
④参加健康咨询活动。
⑤收听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从基层医院人员那里得到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讲解。
26、什么是预防接种?
答: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能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等。
27、为什么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答: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29、预防接种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预防接种管理。医务人员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采取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预防接种服务。根据国家免疫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或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或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③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
30、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接种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区才接种,如: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32、儿童怎样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答:①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儿童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通知上所指定的时间、地点,带领儿童并携带预防接种证,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②接种前,基层医务人员要核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规定疫苗的预防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再次核对信息之后才可以给儿童注射。
④儿童在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没有问题方可离开。
⑤医务人员与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注射的疫苗种类、时间、地点。
33、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发现和处理?
答: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仅在个别人中发生,需要严密观察。如果出现高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向疫苗注射单位的医务人员咨询,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34、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新生儿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35、0—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6、为什么要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37、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37、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包括:(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2)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38、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以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39、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包括:(1)询问新生儿一个来月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2)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3)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导。
40、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一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进行每日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1、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听力筛查。(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2、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43、《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未完待续)
『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法律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 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原来的十二项外,还有一些新划入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人禽流感、SARS防控项目,鼠疫防治,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运维保障管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基本避孕服务项目,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项目,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国家随机监督抽查项目,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人口监测项目,卫生健康项目监督管理等工作。
『玖』 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
1、为老服务
开办各种类型的老年大学,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健康的文体活动,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如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婚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务,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各种服务项目
2、社会保障服务
对社区低收人家庭,根据国家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救助,落实低保政策,建立再就业基地,加强职业中介等千方百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3、优抚服务
主要协助政府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开展拥军优属服务,为军人家属和伤残人员的生活提供方便
4、为残疾人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基本生活服务及婚介服务
5、安全防范服务
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需要建造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如电子防盗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等
6、卫生保健服务
办好社区卫生保健室,开展对常见病的康复医疗服务,宣传健康防病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7、为青少年服务
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建康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8、家政服务
为居民家庭介绍家政服务员
9、中介、信息服务逐步建立区域性求助网络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现代化、网络化,发放求助服务卡,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办。
(9)大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扩展阅读:
一、农村社区概况
1、具有广阔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为主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农村社会学家对农村社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3、构成农村社区的基本要素
①具有广阔的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并主要从事农业
②结成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③以村或镇为居民活动的中心
④同一农村社区的居民有大体相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同意识
二、农村社区结构
1、经济结构
包括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2、人口结构
包括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素质等结构
3、文化结构
各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构架方式
『拾』 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法律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规划,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环境条件、文化特色,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符合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和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环保、节约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配置无障碍设施设备。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有关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