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02 07:51:53

1.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以及相关保障与促进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人民城市建设”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基本、优质均衡,开放共享、服务群众的原则,彰显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第五条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工作,指导和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版权保护,指导和组织实施全民阅读等工作。

电影主管部门负责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建设,指导和协调推动电影公益放映等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艺术普及、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共享等工作。

体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监督、管理公共体育设施。

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推进科普场馆向社会开放等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绿化市容、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统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应当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第六条本市建立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工作,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统筹,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第七条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公布本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并动态调整。

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实际需求和文化特色,制定、公布本行政区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第八条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免费或者优惠为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第九条本市协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展,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资源、服务、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本市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科技等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公众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本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融合,发挥重大品牌节庆活动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提升公共文化的影响力。第十条本市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联通、共享,推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2.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区意义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得到明确和加强。通过创建,各示范区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并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评估之中。
二是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设施网络建设得到加强。
三是通过示范区创建,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四是各地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了大量文化惠民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创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
一是对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显著提升了文化惠民效果。
二是对正确处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动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工作格局。
三是对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效提升了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对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效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不少示范区城市把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整合资源、转变职能、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的社会化参与方式,使群众在公共文化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3. 谁能复制一下白度文库

安徽省
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六)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范围为高中全部内容。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3.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
4.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整合节事与社会沟通、长时段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特是在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的竞合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其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和机遇。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特色化开发和国际化传播由此成为城市化的基本任务,艺术节沟通的依据和追求。当前艺术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集中表现为同质化倾向。艺术节发展要走出同质化困境,须解决剧目趋同、明星赶场、观众冷漠,以及节事与观众、与媒体沟通等问题,还要协助城市克服面目雷同、物质主义、忽视人文价值等倾向。艺术节不只是精英狂欢、公众服务,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机会。困难在于个性化风格与国际间认同的统一,文化服务与经济社会目标的统一。这就要求把艺术节当作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系统来看待,认真研究其历史、特征、规律和成功案例,走可持续整合沟通之路。
艺术节的传统,是服务于城市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表达和城市间交往。艺术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城市表达和形象推广有内在联系。艺术节通过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竞争、基础设施运营等文化活动,使城市形成不可复制的文化个性,以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艺术节对城市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城市形象的实质是公众印象,由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表现的多方面认知与评价构成,往往体现为公众舆论,带有很强的情感直觉性。艺术节通过其感性直接性和艺术审美魅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实现城市特色的节庆表达和国际化沟通,为公众提供难以忘怀的体验,进而借助口碑和媒体,形成面向世界的二次传播。
艺术节的文化感召力,主要通过表演艺术的节目集聚来实现。艺术节为城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刺激市民的艺术兴趣、扩大艺术欣赏的人口比例,从而提升市民的艺术素养,并最终使城市受益于市民文化归属感的增强、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城市形象的改造与提升。”与此同时,艺术节成为促进艺术教育、推动艺术普及的发动机。
艺术节为主办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对诸多产业的拉动效造就了巨额经济产出。其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收益,即对艺术节的直接投资,如艺术设施、艺术活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间接收益,一般包括艺术节相关的旅游收入;诱发性收益,主要是指由于艺术节的举办给城市带来的无形收益,包括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升级方面的影响等。”
(选自张敏《艺术节与城市发展》,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具有为城市专有、整合节事与社会沟通、长时段持续效应等特点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B.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艺术节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特别是在资源市场和品牌
创新的竞合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艺术节不是城市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而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城市综合竞争
力的提升路径。
D.艺术节的目的是通过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竞争、基础设施运营等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艺术节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中具有持续效应的作用。
B.第二段是说举办艺术节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和机遇。
C.第三四两段主要是说举办艺术节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表达和城市间交往的作用。
D.第五六两段主要是说艺术节的文化感召力以及举办艺术节会为主办城市带来一些经济利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节是城市发展的机会,通过其感性直接性和艺术审美魅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形成面向世界的二次传播。
B.艺术节要服务于城市发展,为城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对促进艺术教育、推动艺术普及方面影响有限。
C.艺术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城市表达和形象推广有内在联系,举办艺术节可以对诸多产
业的拉动效应造就巨额经济产出。
D.艺术节为主办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对诸多产业可以产生间接的和诱发性的收益。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①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自悲。
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舍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注]①覙:同“诊”,察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过:超过
B.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识:记住
C.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病:患病
D.仆当此日,擢在翰林 擢:提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况不逮杜者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C.则知仆宿习之缘 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上以广宸聪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看来,唐朝兴盛二百年来,诗人多得不可胜数,世人都称颂李白、杜甫;但其实最值得推崇的人是杜甫,而非李白。
B.作为诗人,作者之所以“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作者在文段中追述了自己从出生六七个月到现在的刻苦学习的历程,因为家贫多故,致使未
老而齿发早衰白,伤心不已。
D.作者担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职务时,会将可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写成诗歌,慢慢让皇上知道。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5分)
译文:
(2)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8.本词为闺怨词,可通篇无一“怨”字,而所写又无一处无“怨情”,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9.本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
分)(6分)
甲:塞下秋来风景异,(1) 。(2) ,千嶂里,(3) 。
(4)

4. 北京城市文化竞争力全国居首吗

日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2018)》。蓝皮书透露,北京城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多项文化发展指数位居第一,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北京文化的建设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总体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城市品牌发展、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宜居品牌、投资品牌和品牌传播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北京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城市文化影响力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指数总体排名位居第四,城市文化软实力民众满意度指数排名全国第13。这表明北京的宜居城市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尤其是在城市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 从文明交流与融合、创新分析 文明发展 越详细越好 可以举例说明

让我们引用几位学者的话来说明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关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全球通史》上册105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克拉克洪(美国学者)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是:①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②已发明、使用文字;③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的中心场所。(转引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P3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理查德·佛罗里达(美国经济学者)指出:“新的特大城市是世界经济的真正组织单位,他们产生大部分的财富,吸引大多数的人才,占有最大份额的创新。”

历史发展史证明,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古代的城市规模很小。例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是一个只有4万居民、10万奴隶和外国人的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13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出现了一批商业贸易中心城市,其中威尼斯在繁盛时期人口超过20万。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的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里。城市不仅是经济富足、生活安逸的标志,也是居民素质文明的象征。

可以对城市和城市文明做这样一个概括:人类迈出文明第一步后,人口就开始聚集起来形成了最早的城市,而人正是文明的创造者;城市成为一个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承担着管理社会、组织生产的领导职能,从而成为文明成长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城市保存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成为创造新文明效率最高的地方,城市肩负着继承传统文化,绵延发展,创造新文化的使命。因此,城市文明在文明中占核心地位,文明首先出现的地方后来变成了城市;城市的出现使文明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城市成为文明的领头羊、风向标和辐射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领头羊

读读人类文明史的书就可以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种“文明体”(汤因比语)。这些文明体在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不断地经历诞生、成长、兴旺、消亡的过程。所有的文明体融合,好像是无数的溪流汇集起来成为人类文明的大江长河。而从城市的兴衰,可以明显地看出各种文明体的兴亡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文明兴衰的轨迹。他分析说,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1000年),文明的中心是中东地区,“正是中东,在那一段时期里对人类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如发明了农业、冶金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帝国组织的”。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时期(公元前1000~公元500年),中东却远远落在了后面,这一时期,大部分发明创造出自欧洲、印度和中国。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时期(500~1500年)欧洲进入神学时期,伊斯兰教兴起,蒙古帝国崛起,儒家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公元1500年以后,西欧文明飙升,西欧开始扩张,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转眼间欧洲文明远远地走到了前面,而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衰落。

创立“文明法则史”的村山节认为,地球文明可大致分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并以800年为周期循环往复。耶稣诞生即公元元年,是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其后400年间则是罗马文明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希腊帕台农神庙和罗马圆形剧场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科学技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东方却处在未开发的黑暗蒙昧时代。但希腊和罗马文明也随着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从公元400年到1200年的800年间,东方文明开始取代西方文明进入全盛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唐、北宋和南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而西方社会却出现分裂,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从公元1200年到2000年的800年间是西方文明复兴、东方文明没落的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在经历了发现美洲新大陆、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产业革命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再次达到全盛,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同时,西方文明开始席卷整个世界。(井上茂信《参考消息》2008.1.26.)

美国记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从城市兴衰的角度论述了文明发展的道路,可以印证以上两个学者的观点。克里斯托夫在文章中以500年为尺度回顾了历史上世界最大城市的兴衰:公元前2000年之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是伊拉克的乌尔。公元前1500年为埃及的底比斯。公元前l000年世界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城市,勉强凑数的话可算黎巴嫩的西顿。公元前500年当属波斯(今伊朗)的波斯波利斯。公元元年意大利的罗马崛起。公元500年中国的长安最繁荣。公元l000年全球最繁荣城市是中国的开封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作者没讲公元1500年的城市,笔者想大概可以从北京、伦敦和巴黎中选出一个。公元2000年是纽约市。这位记者的预测是到了2500年上述城市恐怕都没有份儿。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大、最有影响的全球城市有伦敦、纽约和东京。它们影响着世界经济,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有学者认为,全球城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伦敦、纽约与东京拥有世界上顶级的国际金融机构、股票交易所以及众多的跨国公司总部。二是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优势。全球城市拥有众多的国际性组织与机构,是世界经济组织高度集中的积聚地与控制点。三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全球城市的经济位居世界前列。四是具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国际枢纽机场、国际枢纽港口、国际信息枢纽及先进的交通系统等。五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全球城市是专业化服务最高级的生产场所,是金融和服务业产品主要的消费市场。(“深港国际大都会”研究课题组研究课题,刊登《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二期)

那么2500年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将出现在哪里呢?村山节认为:“从公元2000年到2800年,……在新文明社会中,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代价实现高度工业化的模式将被改变。为此追求天人合一的东方文明的智慧应当成为全人类的思想基础。”文明学大师汤因比的看法是:“就中国人来说,数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向世界展示了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用,其理由即在于此。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世界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转引自倪健中《文明中国》P396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如果两位学者的话正确的话,2500年,世界最大的城市也许又一次会出现在中国。

深圳的城市文明

深圳可能是世界上城市化步伐最快的地方,28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今天的大都市。深圳1979年1月23日建市,1980年8月26日宣布成立经济特区。后来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第一次是在1992年,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的173个自然村的4万农民改变身份成为“城里人”,特区内也在行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系统地建立起了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管理体制。第二次始于2003年10月底,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个区也整体改制,镇改街道,村改社区,27万农村人口将全部“洗脚上田”变成“城里人”。从这一天起,深圳不再有农村,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应该说,城市化过程、城市文明建设,对今日的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教授认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他还认为城市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原新唐晓平《新华文摘》2006.22.)

从深圳的发展经验看,斯教授的看法很有见地。深圳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进行的。工业化偏重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偏重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包括信息化)、城市化的实现,就是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在短短30年里,深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三头并进,走过了欧洲许多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程。虽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深圳创造了奇迹,但同时也是对人类的能力潜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实际情况看,城市建设等有形的东西,短时间内有可能完成;人的素质的提高等无形的东西,短时间里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对深圳的城市文明来说,解决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固然不易,但是解决城市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等更是难题。实际上30年来我们同时在建设着两个城市:物质城市和精神城市,这两个城市的发展不一致、不同步,精神文明城市的发展往往落后于物质文明城市的步伐,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难点就在这里。

从领导的认识和工作的层面看,深圳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圳是从1989年开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经过一年多的奋战,1999年9月,全国评选出58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先进城区(其中先进城市38个)。深圳榜上有名,成为首批文明工作先进城市。接着,开始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2005年10月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评选揭晓,深圳不负众望,再次捧回桂冠,成为9个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一员。文明城市的评选3年一届,今年开始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首批文明城市进行复查)。深圳又迎来了新的考验,相信一定能够保住首批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我有一些朋友经常出差,他们告诉我:不管是出国还是回内地,回到深圳时都要感叹一声:“还是深圳好”。相信多数深圳市民都有这种感觉。那么,这个城市究竟好在哪里呢?

深圳是形象美丽的城市。深圳的城市建筑现代感强、风格华贵,像凝固的音乐,高低交错,旋律和谐。深圳的城市景观是最新最美的图画,构图美观,色彩斑斓。绿树笼盖成荫,鲜花四季盛开,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夜晚街市灯火辉煌,灯的海洋,光的流彩。深圳的城市气质品味像衣冠整洁的少男少女,青春气息,魅力四射。人们安居乐业,充满自信,笑脸是最美的风景。

深圳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深圳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建之路越走越宽阔。2007年1月,颁布实施《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以确保市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在环境竞争力中,深圳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指数排名第一。在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深圳被评为“最宜居”城市。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城市等。

深圳是“诗意地栖居”的城市。深圳是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重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市民究竟有哪些文化权利呢?主要包括4个方面: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和文化成果受保护的权利。(王京生《以人为本,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人喜爱阅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富于求学精神请来名人大家讲学论道,青年学子钻研学问夜校灯光通明,市民积极参加创意活动成果颇丰。文博会文化成果琳琅满目,众多剧场高雅艺术演出不断,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处处琴声悠扬老人翩翩起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色彩。正像海德格尔说的意思,因为有了文化,深圳成为市民得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深圳是充满爱心的城市。深圳有全国最早也是最大的义工队伍,现有注册义工16万多人,各类项目义工合计54万多人。深圳是勇于献血和捐献器官的城市,15年里深圳共有131.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捐血263吨,不仅满足了本市需要还支援其他城市,深圳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深圳“关爱行动”举办了五届,成为社会各界集中展示爱心的大平台,全市共组织各种活动近8000项,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深圳是个关心外来劳务工的城市,被评为“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第一名的殊荣。深圳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先进的人物,有“好人”陈观玉、“好干部”贺方军、“好医生”柳献共、“扶贫好干部”臧金贵,“苍生大医”郭春园、“爱心大使”丛飞、“爱心企业家”承明、“好媳妇”李传梅等,他们是深圳人的楷模和典范。

深圳是个懂得感恩有回报思想的城市。在扶贫帮困、支援灾区方面走在始终走在前面。1995年深圳开展了“特区与山区、老区心连心活动”,深圳的各区、工委与延安、井冈山、萍乡、阿坝、巫山、红安、张北、宁乡、浏阳、三都等山区老区结成帮扶对子,为当地建了142所希望小学。从1995年开始,深圳帮扶西藏林芝、昌都地区资金1亿多元,建设了“深圳大道”、“深圳路”等一批项目。1996年,按照国务院安排,开展了“深黔携手,扶贫帮困”活动,帮助贵州黔南、毕节地区发展经济。2002年,安排3亿元建立贵州、甘肃、新疆3省助学基金,共资助16万个学子。10多年里,根据省政府安排,在省内帮助梅州、河源等地发展经济。仅1990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安排各地帮扶资金累计79.35亿元。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深圳又承担起了帮助甘肃武都专区和文县、康县、甘南舟曲县“三县一区”的重建工作。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圳提出了“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口号。

深圳在世界城市中的排名

在今年年初开始的新一轮解放思想中,省委领导向深圳提出了与香港、新加坡城市“叫板”的要求。深圳勇领任务,分析形势,找出差距。与这些一流城市相比,深圳的差距应该说非常大。

我们选择几个与深圳有可比性的城市进行比较。香港面积1034平方公里,人口700万;新加坡面积626平方公里,人口310万;首尔面积605平方公里,人口1032万;台北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大阪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263万。深圳面积1953平方公里,人口860万人。相比之下,深圳土地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但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只相当于香港的2/9、新加坡的1/6、首尔的l/9、台北的1/7、大阪1/12;深圳人均GDP仅相当于香港的l/3、新加坡的3/l0、首尔的2/5、台北的l/3、大阪的l/8。

根据中美联合研究项目《2005/2006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世界110个主要城市中,上述各城市的排名:香港19位、首尔27位、新加坡46位、台北48位、大阪55位,而深圳排在73位。2008年7月27日新的《2007/2008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公布。新加坡上升为第8位,首尔上升为第12位,香港下降为26位,深圳上升为第64位。(《深圳晚报》2008.7.28.)

从统计数字上看,深圳与对手城市差距非常大,这说明深圳的生产力比较低,人的能力素质比较差,整体上说深圳城市的竞争力不够强。但是从潜力的角度看,深圳的土地还比较多;深圳人均GDP低说明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深圳产业构成中低端加工业比重大,意味着深圳高新技术、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只要深圳改进了弱点,弥补了自己的短板,提高了生产效率,深圳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对手城市。

深圳赶上、甚至超过几个对手城市有没有可能呢?完全有可能。为什么?我们只从文明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人类历史说明,文明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好像是潮水一样有涨有落,仿佛大江中后浪推前浪,又如同劈柴摞堆后来者居上。旧的文明衰落了、消失了;新的文明出现了、壮大了。探讨其中的原因,汤因比认为,文明的出现是挑战应战的结果,成熟的社会没有了挑战,社会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走向衰落和灭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明是传播的结果,后起之秀有后发优势,因为学习比原创成本低,来得快;而且将别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就是在新的起点上起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一些。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具有后发优势;深圳是各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产生了文化的杂交优势;深圳是个善于学习的城市,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深圳能够走捷径。以上几点造成了深圳最大的创新优势,“开拓创新”始终是深圳坚守的城市精神。仅在经济领域的创新方面,深圳就有骄人的成绩:2007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的3.34%,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发明专利19198项,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被评为全国“品牌之都”,有80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拥有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将深圳列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是对深圳创新精神的最高褒奖。

在经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后,深圳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目标任务是:高扬“一面旗帜”,继续高扬经济特区旗帜;瞄准“一个目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作为深圳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两个面向”,面向世界加快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创造发展新空间;实施“九大重点突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港合作和国际化城市建设、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深港大都市的设想

最近,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在通过卫星研究全球夜晚灯光图时,发现深港两城的灯火全球最亮,他预言这里将会出现一个全球大都市,为其起名“香圳”。这个消息引起了深圳人的共鸣。也许由于香港本来就是深圳(原宝安)的一部分,造成了深圳人对香港的特别情结;也可能毗邻香港是深圳最大的地缘优势,深圳总是希望与香港携手共进。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天起,深圳政府就不断建议两城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近年来,双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加强合作的共识。

两城联手发展,成为“双子城”,或者共建国际大都市,有好处吗?当然有。这绝不是1+1=2,而是1+1>2。两城分别发展,一个是世界二流都市,一个是内地一流城市。但是,两城联合发展,就出现了一个一流的全球大都市。

我们将全球大都市定义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枢纽作用的、具有全球辐射力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城市。美国学者弥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七项指标: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程度;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主要制造业的中心;国际性的港口、国际航空港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等等。王廉(万国城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经营协会执行会长)认为,全球的一类都市只有东京、纽约、伦敦3个;二类城市有150个,香港、新加坡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近年来各城市的平均增长率估算,到2020年,全球十大城市的GDP总量情况是:纽约1.78万亿美元、东京1.43万亿美元、洛杉矶1.01万亿美元、芝加哥7251亿美元、巴黎5785亿美元、伦敦5083亿美元、费城4918亿美元、华盛顿4713亿美元、墨西哥市4404亿美元、大阪亿美元。(《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二期)

有些学者更看好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发展前景,认为这3个城市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纽约厉害是因为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国家,而纽约作为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富有活力;伦敦出色是因为转型成为世界创意城市,思想活跃;香港当选是因为中国因素,不但中国未来会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且中国文化是最富有创意的文化。为此,热情的语言学家们创造了一个英语词Newlunkong,就是纽约伦敦香港3个城市的合称。

许多学者对“双子城”的课题研究有兴趣,为两城携手发展出谋划策。将学者们的分析概括起来,深港大都会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城市规模。2007年香港与深圳GDP总量达3000多亿美元,仅次于东京、纽约和伦敦等城市,位居全球前列;在城市规模上,两地面积之和为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超过东京和伦敦。二是掌握国际国内市场各有长处。香港是国际机构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和各国代表机构在亚洲的聚集地,国际资源多,货物、人员、资金、信息等交流频繁。深圳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城紧密合作,就可以在国内外市场沟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强。香港拥有国际性的完备发达的服务业;深圳是全球许多产品的制造中心。缺乏制造业的服务业,英雄无用武之地;缺少高端服务业的制造业,只能是高附加值不足的低端加工业。两者分离,都有缺陷;两者联合,优势倍增。四是金融业合作前景光明。香港为世界公认的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金融机构在香港林立,存款额达5.6万多亿港元;深圳为珠三角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香港证券交易额进入世界前七位;深圳是内地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港深两地证券交易额相加,可进入世界前五位。五是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香港的港口和深圳的港口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二和第四;香港机场的货运量名列世界首位,深圳机场在内地机场中排名第四,两个机场的客运总量排在全球前十位。两城合作,海港成为全球第一,空港排名大大提前。六是两城之间距离特别近,交通便利,形成了“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如果两城携手发展会是什么情况呢?有人预测,到2020年纽约的GDP将是1.78万亿美元,雄踞世界城市首位;第二名可能是东京1.43万亿美元。“港深大都市”经济总量将达到1.11万亿美元,超过伦敦、巴黎、芝加哥和洛杉矶,排名世界城市第3位。(《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二期)实际上,城市与周边地区联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纽约市与伦敦市本身的人口,比香港相差不大,分别只是820万与770万人,但他们与周边地区高度融合,组成了2200万人的大纽约、1200万人的大伦敦,才有足够的实力与优势,辐射整个美国、英国,进而服务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港深合作打造全球大都市,不仅对两个城市有好处,也对国家有好处,还对世界有好处。

首先,对两个城市有好处。成为“香圳”或者“港深”全球大都市,就可以与纽约、东京、伦敦这些一流的全球大都市相比,这座城市就会有更大的作为,就会在人类文明史上青史留名。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其次,对国家有好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中国在2030年前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新社上海2008.8.20.电)。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将会造就一流全球大都市。中国能够产生这样城市的地区,不外乎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香港深圳联合发展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中国能够产生全球大都市,中国也需要全球大都市。城市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火车头和倍增器。有了这样的大都市,可以有效整合国家的整体经济,使国家经济如虎添翼。如果没有这样的大都市,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一定受影响。可以想象,美国没有纽约,英国没有伦敦,日本没有东京,绝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强盛的国家。高敬德(香港文化总会会长)认为:“构建深港创新圈,打造港深超级国际大都会,不单是为了港深本身及区域经济,更是为了国家的改革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需要。(《香港文汇报》2008.2.26.)

再次,对世界有好处。全球大都市不仅是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实际上是世界经济大枢纽,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辐射力和深远影响力,最终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只要看看美国记者克里斯托夫的文章就会明白这一点。

6. 将什么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确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以及质量要求。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农民工文化工作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经费投入在不断增加,设施阵地在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农民工群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实惠。
一、切实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法: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纳入当地政府的基本职责。
2、要加强统筹、精心安排,切实把改善农民工文化民生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3、要加强保障、落实经费,切实把农民工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和文化活动纳入当地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解决办法: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3、有欠条的,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法律依据:《财政部关于政府补助准则有关问题的解读》 第一条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政府补助准则不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

7.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好公益性与经营性、均衡化与个性化、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三对关系。

1、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决定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文化需求,应在区域空间、社群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尽可能实现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3、处理好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应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模式”)推广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

(7)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亟须澄清模糊认识、克服不良倾向,引导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健康发展。

在PPP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资本往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缺乏足够重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营利化倾向。如何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保证公益性的主体地位,约束社会资本过度的营利行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地区。这些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强,但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个性化文化服务规模盲目扩张、布局失衡的现象。

从实施情况看,一些社会资本没有处理好公共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为提高自身效率随意缩减服务项目和服务人群范围,导致服务质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8. 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哪些文化信号

来看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方面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一系列针对智库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措施的出台,智库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者和学界的重视。这些智库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两点:

首先,坚持中国特色。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现状。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辩证地看待西方智库的成功发展经验,充分体现出智库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创新发展,既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智慧不断发扬光大,又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诸领域建言献策,谋求发展。

其次,坚持新型路线。新型智库的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文化建设实际,又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听民意、观实际,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结论,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言献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形成开放融通的学术话语体系,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除此之外,新型智库应该集全民智慧,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民营研究机构的作用,做到科学决策,共建共享。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面向文化民生的责任担当,其内容包括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2017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正式实施年,公共文化服务将被提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首先,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深入人心,做出细则。文化建设中,要时刻不忘公共文化权益的保障,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社会化参与。均等化不是整齐划一和绝对均等,让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有一种获得感,让文化成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它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致力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如何充分调动农民进行文化消费的积极性,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补齐短板,是公共文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点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乡贤文化建设将起到关键性作用,集中乡村的贤达人士、知识分子等,培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目前,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效益发挥差的问题,社区文化站管理运行机制不协调的痛点,使得本应该是居民尽情享受文化成果的场域失去了应有的功能。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理念治理和机制治理,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原则,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新模式,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激活社区细胞。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体制增量,坚持内容为王。以影视剧为例,每年电影的产量高达六七百部,电视剧上万集,但如电影《湄公河行动》、电视连续剧《琅琊榜》这样既有口碑、又有票房和收视率的精品不多。文化产业发展的数量、规模固然很重要,但真正决定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是文化产业的质量。应努力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化,变工程和业绩性的文化产品向实用型、民族型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转变。

第二,研究消费新形势,引导新兴消费习惯。多元文化抬头、人口结构调整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消费形势开始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因时而变,研究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消费习惯。90、95后将成文化消费主要群体,同时不能忘记60、70后人群,针对他们研究出适应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宽消费市场。

第三,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应始终围绕国家大型战略而展开,例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大型发展战略,将文化建设提到应有之义。随着这些大型战略的实施和深化,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专项规划被陆续纳入,后补而入的文化规划体现了职能部门的意识觉醒,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历来就是相生相成的两个方面,今后的发展战略应该充分考虑文化的发展。

“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的一年,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一,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走脑入心,长期规划。在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发展经验,为我所用。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第二,培养翻译人才,提高对外传播水平。善于运用新媒体,加大中华文化的线上、线下传播力度,借助多方力量与合作机构,宣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专业译制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翻译人才,减少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为语言的阻碍带来的瓶颈,疏通渠道,促进文化交流。

今日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不单单是文化界的事情,而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及层面,而这些领域也因为文化的介入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新时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渗透特别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康养产业以及电子竞技等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9. 如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并推进落实

当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础的工作应当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专项规划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协调、适度超前”原则,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以此指导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要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制定的包括服务范围、服务项目、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标准,以及技术和管理等相关规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务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坚持城乡统筹,实行重点突破,优先安排涉及农村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有效解决城乡、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平衡问题。在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错误做法。
四、实行以城带乡,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
建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科学整合和综合利用,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是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建立城乡文化帮扶责任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适应农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网点服务、流动服务,建立流动服务平台。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广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构建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拓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品质。
五、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变城市偏向型为城乡共进型财政支出体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唯一的供给者这个桎梏,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10. 《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9月施行,其中有哪些内容呢有何意义

这个条例包括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监督等内容,意义是能更好建设公共文化。

一般来说,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这一条例提出,就是当地从政策上给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保证,这种政策不但给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还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个条例有这些意义:首先该条例为公共文化提供了保障,其次该条例为公共文化发展起到了监管作用,最后该条例使文化活动正规化。以下将详细解释:

第三、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9月实行,意义是使得文化活动正规化:地区性公共文化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类活动,如宣传活动,各种文化界赠与活动,该条例就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正规流程和标准,使其正规化。

阅读全文

与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