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评审办法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评审办法

发布时间:2022-08-04 20:37:50

① 社区公共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社区公共服务系统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与查询、网上参保和申报、信访投诉、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等社会化服务的信息系统。

② 贵阳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城市新型社区的运行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区服务中心,是指政府依法设立,依据本办法规定在社区范围内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事业组织。

前款所称社区范围是指以地域面积、服务半径、人口数量为依据,一般每个社区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第三条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撤销、变更由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四条社区服务管理应当遵循合法、便民、公开、高效的原则。第五条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服务管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社区的服务管理范围及具体事项,采取有效措施,统筹整合资源,将公共服务管理资源向社区集中。第六条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市、区(市、县)相关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第七条社区服务管理应当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适应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第八条社区服务管理应当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第九条社区居民、组织有权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活动,对社区服务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社区服务中心应当为社区居民、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提供必要条件,采纳其合理意见和建议。第二章服务与管理第十条社区服务管理应当转变服务管理理念和服务管理方式,在为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过程中,切实履行管理职能。第十一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要求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协调社区建设工作,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四)指导和帮助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依法开展居民自治、物业管理等活动;

(五)建立社区居民、组织信息库,了解掌握居民、组织动态信息;

(六)收集社情民意,协助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管理,维护社区治安和稳定;

(七)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他服务管理工作。第十二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根据社区服务管理需要,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及专门的服务窗口,集中办理下列事项:

(一)行政机关在社区开展的有关政府服务管理事项;

(二)依法协助行政机关和受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政府服务管理事项;

(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的有关公共服务管理事项。

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加强服务窗口以外的其他服务管理工作,采取网格化管理等多种形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第十三条区(市、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应当派驻人员到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服务管理工作;不能派人员进驻社区服务窗口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事项的联络工作,或者委托社区服务中心代办相关服务管理事项。

有关部门下放(委托)社区服务中心实施的各类事务性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应当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和明确工作责任。第十四条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可以向社区服务中心购买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购买双方应当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提供服务方应当保证服务质量。第十五条社区居民、组织可以依据本办法规定向社区服务中心申办相关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依法及时予以办理。第十六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在服务窗口公开服务事项、服务人员、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实行一站办结和首问责任制。第十七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社区议事协商、事务决策听证、监督评议等制度,指导、协助社区内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

③ 公共服务类项目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公共服务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包括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四方面内容。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第十四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目录及有关信息予以公布。

④ 如何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三、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各地应结合实际,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功能集成、界面规范、部署集中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确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务半径向所辖社区延伸。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应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统一设立电子政务办理界面,通过与人口、法人单位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为索引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居民身份证办事“一证通”。按照不同业务的具体需要优化电子政务流程,建立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政务办理痕迹信息和公共管理状态信息的实时共享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跨部门业务协同。积极开发网上咨询办理、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各地应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原则上凡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事项,均要逐步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简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在保证数据交换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向基层转移职能,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共享标准,逐步丰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信息,不断扩大社区政务事项的跨区域通办范围。

(三)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布局。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地、州、盟)层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综合信息库,为街道(乡镇)及社区开展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和技术支持。支持依托街道(乡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统一提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咨询、办理和反馈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的设施建设或改造应合理布局、科学分区、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众办事。根据需要可以依托社区级综合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委托代办服务,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原则上实行平台独立运行、业务归口指导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采集制度,加强社区信息资源规划,明确社区信息采集标准,将社区场所、人员、事件等信息纳入采集范围,按照一数一源、集中采集、共享校核、及时更新的原则,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区层面管理服务力量,加强社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实行统一考核、调配和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强化服务队伍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能够较好地胜任“综合服务”的要求,推动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绩效考核和群众监督机制,积极引入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优先发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的系统应用,创新开发针对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务。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完善社区服务信息推送机制,主动及时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加强多种网络接入手段间的结合和转换,大力发展各类信息服务载体和信息服务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的综合服务。

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公安、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做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设施布局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指导协调利用各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开展社区公共服务应用的顶层设计、平台构建、技术保障和评测评估等工作。

(二)完善筹资机制。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快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项目,逐步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采取财政补助等方式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和软硬件供应商在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维护成本,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适合社区需求的信息系统及终端产品。

(三)健全制度标准。加快制定全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设施建设、技术支撑、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质量。研究制定全国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规范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评价,切实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及时清理不利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办理。

(四)强化信息安全。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网络、综合信息库和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实现面向电子政务内外网与各级各类业务应用的身份认证、访问授权和责任认定等安全管理,为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实施与系统应用紧密结合、技术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决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应用力度,配备相关技术力量,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确保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对违章违法泄密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罚力度,保护国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坚持试点推进。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长效运行机制,以社区居民最关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为抓手,依托信息惠民国家示范省市建设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革新和制度标准创新。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逐步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地域覆盖和项目覆盖,将社区居民全员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范围。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要率先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⑤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项目

法律分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最初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完善社会公共服务,适应时代需要所进行的一项创新改革,虽始于西方国家,但在国内的实行可谓满地开花。“购买服务”自上个世纪就已经被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政府采用,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很大成就。通过对国内购买服务政策的实施与调查,可以看到购买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教育、公共卫生、养老等,而且还涉及社会工作、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很多新兴的服务项目。而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下,更是为这种购买服务事业提供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购买服务这项创新在公共服务中发挥更深、更高效的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地位。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二)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编制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做好与城乡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着力增加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社区服务项目、标准相衔接,逐步实现均等化。将城乡社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按照有关规定选择承接主体。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提升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居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合理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业、物流等自助服务设施。积极开展以生产互助、养老互助、救济互助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社区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业,支持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向城乡社区延伸。

⑥ 十八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是哪十八项

主要包括城乡居抄民健康袭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残疾人康复管理、社区卫生诊断、日常信息管理、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儿童保健、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疫情报告与监测。、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艾滋病与地方病防治和其它常见传染病防治。就是这十八项,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⑦ 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对物业管理项目招标评审办法有什么要求

摘要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绩效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⑧ 西宁市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管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的规划、建设及使用管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是指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直销菜(肉)店、老年人服务设施等用房。
居住区其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及管理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范围内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工作。
市发改、财政、建委、房产、卫生、民政、商务、文化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工作。
各区政府具体负责市区范围内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的使用管理工作。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管理区内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市区范围内新建及已批准建设尚未竣工验收的居住区项目按照本办法执行。第六条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应当与居住项目统一规划设计、同步配套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居住区建设项目分期开发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明确其公共服务用房的建设标准、建设期限等内容。第七条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采取项目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各区政府按照建安成本价收购的方式实施。第八条居住区建设项目配建的公共服务用房,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土地的原则,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合理布局。第九条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配建比例按照居住区开发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执行:
(一) 地上总建筑面积在15000平方米以下的居住项目,不予配建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
(二) 地上总建筑面积在15000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项目,按照地上总建筑面积的2-3‰的比例配建;第十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组织编制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时,明确公共服务用房的名称、规模、建筑面积、坐落位置等。并结合用地周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具体设置情况、使用需求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的内容、规模等。第十一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出具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及规划设计条件时,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提出具体配建要求及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收购价格,收购价格参照市价格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度市场建安成本价确定。第十二条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在报批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在设计图中注明公共服务用房的名称、规模、建筑面积、坐落位置等具体内容。第十三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严格审核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标准、规模等内容,对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不予审批,并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十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施工图审查时,应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对未按要求配建公共服务用房的施工图,不予审查通过,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不得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第十五条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的建设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实施,移交相关单位时必须符合使用要求。第十六条对开发建设单位配建的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第十七条开发建设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与区政府或由其指定的单位签订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协议。协议中应明确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开工及竣工时间、移交程序、监督管理、收购价格、验收备案、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第十八条开发建设单位配建完成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后,应当按相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通过后,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向各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移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移交手续进行规划验收。第十九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移交手续、规划验收证明等资料,办理居住区建设项目及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的产权产籍登记手续,并免收其中公共服务用房相关费用。第二十条各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取得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产权后,应当按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管理。第二十一条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划要求进行配建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⑨ 抚顺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行为,充分发挥投资评审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政府投资评审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对政府决定其他事项的评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市本级财政预算资金、国债资金、政府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政府融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贷款或援助资金、企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及相关项目。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是指市政府投资评审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合同、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土地评估、地上附着物评估等进行的评审,以及对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进行的评审。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应当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进行。第五条市发展改革部门是评审机构的主管部门,市政府投资评审中心是市政府投资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评审。
市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评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负责制定政府投资评审的相关制度,确定需要评审的政府投资项目及评审要求,审查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报告(意见)。
监察、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进行监督。第六条政府投资评审报告(意见),是政府投资项目立项批复、招标、资金拨付和建设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七条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二)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调整的必要性;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
(四)项目节能报告书(表)的科学性、合理性;
(五)工程量清单及计价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
(六)项目合同的有效性、完整性;
(七)项目竣工决(结)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
(八)土地评估和地上附着物评估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
(九)需要评审的其他事项。第八条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地方有关投资计划、财政预算、财务会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和合同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计价依据及工程技术规范;
(三)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价格信息、工程造价指标指数、调价规定等有关资料;
(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初步设计及其批复,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的批准文件;
(五)项目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补充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协议)、招投标书等文件;
(六)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施(竣)工图、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财务账表等相关资料;
(七)其他有关资料。第九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项目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评审程序:
(一)项目建设单位向评审机构送交项目评审资料;
(二)评审机构对项目建设单位所送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
(三)评审机构现场核查项目基本情况;
(四)评审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
(五)评审机构形成初步评审结论,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意见;
(六)评审机构向委托部门提交评审报告(意见)。第十条建设工程合同评审程序:
(一)项目建设单位向评审机构送交评审所需资料;
(二)评审机构对项目建设单位送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
(三)评审机构对合同中的协议书及专用条款进行评审;
(四)评审机构形成初步评审结论,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意见;
(五)评审机构向委托部门出具评审报告(意见)。第十一条项目工程结算、竣工决算评审程序:
(一)项目建设单位向评审机构送交评审资料;
(二)评审机构对项目建设单位送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
(三)评审机构现场核查项目基本情况;
(四)评审机构对项目建设程序和组织管理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情况以及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进行评审;
(五)评审机构形成评审结论,向项目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反馈意见;
(六)评审机构向委托部门出具评审报告(意见)。

阅读全文

与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评审办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