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法律服务督查制度

公共法律服务督查制度

发布时间:2022-07-16 00:47:38

1. 法制监督与督察监督有何联系和区别

法律监督和督查监督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法律监督时时处处,无处不在。督查监督可以适应在一个案件时,一个个体上进行督查。都是通过进行监督,让公共服务设施还有人民更好区别呢,在于一个是利用有效的法律,一个呢,是派人进行监督。法律监督和督查监督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法律监督时时处处,无处不在。督查监督可以适应在一个案件时,一个个体上进行督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第四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检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检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2. 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了使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进行。第三条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范围:
(一)劳改、劳教、律师、公证、法学教育、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行政管理工作;
(二)监管改造工作;
(三)劳动教养管教工作;
(四)公证证明工作;
(五)律师事务所、乡镇(街道)法律服务所的法律服务工作;
(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的方式: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
(二)规范性文件清理;
(三)全面检查、互相和自我检查;
(四)专项检查、调查。第五条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下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情况,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本机关各部门的执法情况。第六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部门监督检查下级司法行政机关该项业务的执法情况。第七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部门具体协调、组织司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并受行政首长指派会同有关业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专项检查、调查。第八条在执法监督检查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人员就执法监督检查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纠正正在或者可能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或者作出纠正违法行为的决定;
(三)通报批评。第九条在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严重违纪行为的,应依据不同情况,分别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发现劳改、劳教干警在监管改造、劳动教养管教工作中违反刑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应移送检察机关处理。第十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制定年度执法监督检查计划。第十一条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按年度报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对重大执法问题,应及时报告;特别重大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经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司法部。第十二条全面的执法监督检查或调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日常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依计划实施。第十三条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纠正其违法行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查。复查机关在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维持、变更、撤销原“决定”的复查决定。
司法部为最终复查机关。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司法部备案。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哪些

公共法律服抄务体系建设具体包括:
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二是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积极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
三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四是加大保障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科技保障。
五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督查指导,注重宣传引导。

4. 4、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有哪些措施

(一)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 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党中 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 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 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 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
市(地)党委和政府要做好 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 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 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 进实施等工作。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 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 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
省(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向市(地)、县(市)、乡镇提出要求, 层层落实责任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 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 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
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优秀干部,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 的县党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 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 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 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省部级 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 政府也要选派厅局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
各级领导干 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 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 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 导。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 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 力,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选好配强村 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
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干部报酬、 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注重选派思想好、作 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 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 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
加大驻村干 部考核力度,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 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 委员会建设,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区,探索在村 民小组或自然村开展村民自治,通过议事协商,组织群众自觉 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抓紧出台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 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 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 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 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 领导进行约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出 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在贫困县 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 加快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 值考核的要求。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 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 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建立重大涉贫事件 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扶 贫工作水平。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
(四)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稳定和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扶贫开发 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 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
加 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X 作力度。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大培 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五)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 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 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健全贫困 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完善扶 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 围,凝心聚力,精准发力,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 如何完善法律监督制度

完善我国法律监督体系是一项综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力量、经济规则、法律制度、社会环境等介入,需要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1、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建立权力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增强权力透明度,建立人民议政征询线和群众举报网,对容易产生谋私行为的重要流程一定要透明操作,使人民群众和相关人享有广泛的知情权、选举权、弹劾权、监督权、审议权、罢免权。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合理分散权力;轮换敏感岗位,适当调整权力;搞好廉政教育,大力淡化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打破既得权力集团、有效监督权力、减少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行为打下基础。预防权力滥用,制衡权力、监督权力。加强权力行使主体的制约,对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个人的权力要做出适当限制,以防其权力的无所不管、无所不在。

2、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权

第一是合理设置权力结构和科学配置权力,明确规定各权力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

第二是明确规范权力行使的操作规则运行程序和行为方式,对各种权力机构部门及人员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应该怎么办都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规范,包括必须遵循的原则,组织制度和程序。

第三是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监督权力行使不脱离法治轨道,使一切权力操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一切权力行为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2)加快监督立法,与现行监督配套

要尽快制定人大监督法、党政监督法、人民监督法、新闻舆论监督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审计制等,使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完善已有的监督法规进一步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以避免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人为的伸缩性而造成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发生。

通过立法,在监督手段上大胆采用违宪审查、质询、罢免、弹劾等现代监督手段,使之制度化并增强其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督工作从主要依靠个别决策以及个人的威信和能力,转向依靠制度的整体力量,才能使监督工作遵循比较稳定、客观的标准,从而避免以言代法、以罚代刑的现象发生,有效防止权钱交易,权钱互惠行为。

3、加强人大监督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他的国家机关如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宪法还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立法权,国家重大事务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以及监督宪法法律实施的权力,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还赋予省、省会市和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方法规制定权。

可见,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对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在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起主导的、核心的作用,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地位,自觉接受它的监督。在国家权力机关设置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可以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职能。这个专门机构应把党的纪检机关,行政监察机构,检察机关中的反贪机构统一起来,在三机构合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有权威的监督机构,负责法律监督和查处各类腐败案件。

加强人大监督首先要强化立法监督,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快廉政建设步伐,堵塞现行监督体制和立法上的漏洞;其次要强化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其最高层次监督的威力,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使各种权力包括监督权力都纳入法制的轨道;再次,强化质询和询问功能,坚决受理各种申诉、控告、检举,对违法、违纪人员,一经查实,该罢免的罢免,该撤职的撤职,最大限度地维护人大的权威,维护人民的权威。

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象征之一,它透明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监督成本低、制约效果好,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及时性、广泛性、深刻性之特点。

加强舆论监督,在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引导的同时,还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新闻机构的言论出版自由和监督报道自由,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让新闻界有可操作的监督权而不能让其只搞正面宣传不去揭露腐败;要壮大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力量,赋予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各种权力;要开拓各种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创造条件。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度,运用电视广播板报通报互联网等形式揭露坏人坏事鞭挞丑恶,使违纪者、违纪现象“千夫所指”。最后还要探索群众监督的积极性、有效性、规范性形式,使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任何监督模式都不能替代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它成为法治社会的一道有效屏障,成为法治社会或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成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从而更有效地遏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

6. 监督机制的督查制度

督查制度的建设是对督查事项的跟踪监督,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一个企业可以根据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人员多少,考虑设置一级或两级检察机构,该机构可以是虚拟的,譬如:设置一个最高机构为“公司检察委员会”,对其职责权限要明确定义清楚,也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一般性或者员工级别的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工作,可有行政部负责;对于政务方面、安全方面、经营管理方面、生产方面和重大质量管理方面以及体系的执行力、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工作可由公司检察委员会负责。通常检察委员会书记可由管理者代表出任。

7. 公共法律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法律服务,简称“法服”,是指律师、非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人士(包括法人内部在职人员、退、离休政法人员等)或相关机构以其法律知识和技能为法人或自然人实现其正当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提供的专业活动。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具体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四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鼓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阅读全文

与公共法律服务督查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