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中安消防传统文化孔子

马鞍山中安消防传统文化孔子

发布时间:2022-07-14 23:02:43

㈠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高中部的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
班会时间:2011-1-6
班会主要方法:举相关案例,联系现实进行讲解
班会进程:
李岚清同志曾讲过一段话:“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疼。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死亡的侵袭有时会来得猝不及防,仿佛夜晚的停电,毫无先兆。
安全既然如此的重要,为了使我们更加健康安全地成长,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我们筹备了这次主题班会
第一个是交通安全:
1神木县滨河路发生可怕的一幕:一辆客车撞到一辆大型集装车上,客车顶被撞飞到半空中。这次事故造成3名乘客当场死亡,12人受伤。
2. 2005年11月14日清晨,沁源县第二中学初三 121班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公路上跑步晨练,返校途中一辆大卡车突然飞驰而来,顷刻间惨祸发生,一名优秀的教师和 20名花季少年命丧黄泉;
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一个涉及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1886年,当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人类在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一个活蹦乱跳的躯体在一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一百多年来死于车祸、伤残等交通事故的人数触目惊心,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让人叹息。
列举近年来交通死亡人数: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事故总量已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5万人升到2002年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
1、2001 年以来至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在十万人以上。2004年全国有10万人在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其中有7000多名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生命,有近30000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
2、2005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
3、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2005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九万人以下,共造成 89455人死亡,
4、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连续多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左右,一年10万人左右是什么概念?
——一年消失一个小城镇;一个月被吃掉一个万人的军团;一天从天上掉下来一个载有300人的大型客机,每年爆发一次像汶川这样的大地震。
——如果仅以每一位死者直系亲属3人计,一年中有30万个家庭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如果以10位亲属计,死者牵连到的亲属约100万人。10万个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碾下车轮的有多少个撕心裂肺的人间惨剧。
——一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城市化试点县山西清徐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养活100万个下岗职工;可以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道路交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交通事故已成为全世界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许多名人也葬身于车祸之中,如美国的巴顿将军,英国的王妃戴安娜等等。
车轮下真实的死亡报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和痛心,更重要的是警醒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悲剧?
让学生说一说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各抒已见。
我们通常听关于交通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是的,原因确实多种多样,需要调查。但,今天,我要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有12个字: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珍爱生命。
——交通标志上明明写着: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可有人就是要抢,——朱自清在散文《春》中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可是,现在的人们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走起路来赶趟儿。”你看,步行的不让自行车,自行车不让——限速标志上明明写着:“时速不超过15公里。”可有些年轻小伙子,骑着摩托,模仿电影里面的惊险镜头,“呜——”地切着你的脚边“飞”过去,耍尽了威风。那不轧死你也会把你吓个半死!
——节假日期间,真是“马达一响,黄金万两”,一些个体客运公司在钞票的强大诱惑下,48个小时连续作战,以至于有些司机虽然脚踏油门,却呼噜声声、双眼迷离;有些人超载了超载还要再超载,本来能坐20人的中巴,硬是塞他30多人。我就听有司机说过:“超载不要紧,能捞钱就行”。
这些交通事故中假如太多了。这些迟到的“假如”对死去的青年,已毫无意义。但,这些“假如”应该唤醒司机乃至整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安全意识,珍爱生命,避免的悲剧发生。
第二个是校园安全:
从1996年起,中国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一些城市也出台地方法规来规范校园安全问题,但校园安全形势并不乐观。2007年1月14日,子长县李家岔中学一名男生爬到其住宿的3楼宿舍窗台欲小便时,不慎失足坠楼死亡;1月18日,南郑县红庙镇4名初二年级学生因琐事到操场斗殴,其中一名学生被刺伤致死;4月13日,宜川县云岩中学一名初三学生被同学用刀刺死;4月21日,西安市新城区文素培训学校(民办)一名小学生被同学用水果刀刺死;5月2日,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幼师班两名女生,乘坐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柴油三轮车相撞,造成一名女生当场死亡,另一名女生受伤;5月3日,西安市未央区滹沱小学五年级4名学生到灞河游泳,2人溺水身亡;5月5日,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3名初中学生在沣河边玩耍时溺水死亡;5月8日,西安市长安区王莽乡汤房庙小学学生在玩滑梯时发生拥挤,推倒护栏,一名五年级学生跌下滑梯摔伤死亡
一、体育课安全:
1、在操场上运动的自护措施:
(1)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且增加弹性。女生摘掉发卡等饰物,衣兜不装东西。全身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扭伤。
(2)服从:在教师指导下再做器械运动,投掷运动要听口令,闪开跑道以免冲撞。
(3)严肃:垫上运动若嘻嘻哈哈,容易扭伤颈部,会伤害脊柱或大脑。
(4)处理:一旦受伤,不要着急,乱搬乱揉会加重伤势,要请校医来处理伤口,伤情彻底养好再运动。
2、上体育课时衣着上的注意事项:
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所以为了安全,上课时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4)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3、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要自觉遵守规则
二、实验课安全:对活动现场一些电闸、开关、按钮等,不随意触摸、拨弄,以免发生危险。(提问学生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上面问题;举化学和物理实验的安全案例)
三、课间安全
1、2005年10月25日晚上8时许,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
2、2005年10月16日上午9时30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
3.2005年10月25日晚上 8点,四川省巴中市某镇中心小学晚自习下课,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酿成踩踏事故,导致 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
4.湖南湘潭凤凰中曾发生塌楼事件。2005年10月的一个晚上,湖南湘潭凤凰中学的教学楼中有1300多名学生同时下晚自习。学生们在教学楼一楼与二楼的楼梯口发生拥挤,楼梯扶手顿时被挤垮,60多名学生在事故中受伤。
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四、同学之间
固原市某中学初三(2)的一名学生,与他同班的董某曾因琐事发生过矛盾。学习好和因琐事有矛盾在董值日时,小勇觉得董少给他分开水了,便决定“好好教训董一下”。次日放学后,小勇在集市上买了毒药,趁夜间休息时赶回宿舍将一小袋毒药全部投进了董的凉面里。小勇亲眼看到董和李吃下毒面,后来在抢救途中又亲眼看着两个人死亡,但却没有露出一点惊慌、紧张之色。一位花季少年就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残忍的将同学杀害。
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地方,同学之间应该和平相处平等交往。因此,我跟大家提一个字——平。
我希望通过这个调查结果,能给我们所有的同学有这样的启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要以平和心态来对待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冲突,克制自己的情绪;受到暴力威胁的同学,要学会自我保护或者寻求校方保护。
大凡施暴者都性格行为暴躁。三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告诉我们“损者三友”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便辟”者(“便辟”说的就是性格暴躁的人)。不做施暴者,不与“便辟”者交朋友。用平和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人际交往。
五、食宿安全
怎样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防范?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性,不给坏人可乘之机。
2.晚上人睡前要关好门窗,并检查插销是否牢固。
3.夜晚有人来访,不轻易开门接待;陌生人生来访,一定不要开门,坚决拒之门外。
4.夜晚到室外上厕所,要穿好衣服,结伴同行,最好携带电筒以及防卫用具等。
5.假期不回家的学生,应集中就寝,避免独居一室。
6.宿舍中可以准备一些木棍等防卫用具,一旦遭受袭击,要团结一致;坚决自卫,与坏人搏斗;同时大声呼救或者设法报警,以求得援救。
哈姆雷特说:“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方便面,很多同学可能也会想:“吃还是不吃,这也是一个问题。”吃,明明知道里面含有“丰富”的防腐剂;不吃,却不知如何对待“腹中空”的现状。
佛家有云,“酒肉穿肠过”。吃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引发“病从口入”的问题。
2007年3月25日,山西临汾曲沃育杰双语学校百余名小学生发生食物中毒,刚在学校食堂吃了晚饭的这些学生被学校紧急送到曲沃县人民医院急诊楼。该食物中毒是由于学校食堂外购的拉皮中明矾超标所致,中毒人数是112人,均是住校学生。、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5类
2006 年 3月,北方某县中学,先后有 28名学生感染了肺结核,造成肺结核的爆发流行。2006 年 1月,西部某市五所中学先后有 26名学生,感染了流脑,其中两名学生死亡。
1接触传播:结膜炎、红眼病等
2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食物或水传播:霍乱、细菌性的痢疾、甲型肝炎等。
4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疟疾、狂犬病、肠道的传染病等。
5经血液或体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六、消防安全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举行一个汇报演出,全市796名优秀师生均参加了。谁料想大幕竟突然被灯烤燃,着了火。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绝大部分人被闷死、烧死、踩死,人员伤亡惨重。总计有288个孩子丧生,36名教师遇难。
2007年4月某农场学校宿舍发生火灾, 2名小学生死亡(女)。当日该校共有住宿生 69人,刘小阳(女,三年级, 12岁)、刘小月(女,一年级, 9岁)姐妹二人因起火后躲在床板下,错过了救援时机而死亡,其余 67名学生被安全疏散。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人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
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选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5.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3.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4.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5.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6.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7.有条件的,还可以学习一些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l.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
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7.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8.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9.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10.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却说:“金钱诚可贵,爱情价也高。无论怎么做,生命不可抛。”大家想一下,生命都没有了,又何谈金钱、爱情等身后事呢?我想,不会有人荒唐地用失去生命去验证生命的宝贵吧。
同学们,注意安全,人人有责;提高警惕,时时在心。我们的每一个疏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疏忽,也许这个疏忽会从这个世界上带走一个鲜活的生命,也许霎那间会毁坏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当然,你可能会说:“不就是闯了一次红灯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横穿了一小段车路,有什么危险的!”“不就是私自接了几次电线嘛,哪有什么安全问题!”……孰不知,当你迎向那个红灯时,你生命的红灯也正血淋淋地亮在你前方;当你横穿了生活中的一小段车路而缩短线路距离时,你生命的距离也正可能缩短;在你私自欣赏了那几次你制造的电弧时,你生命的弧光可能从此杳无踪影!……千万要牢记,每一个突然之间,都可能使阳光下的一切,特别使生命在生与死的临界点,如金属的光芒般一次次折射又一次次返回。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
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结束:用一个小故事:
一个非常有钱的老太太,她要招聘一个司机。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角逐的三个司机技术都非常好,老太太难以割舍。其中一个司机说:“我可以在悬崖前10米处稳当停下来。”第二个司机说:“我可以在悬崖前10公尺处稳当停下来。”第三个司机说:“我根本就不会开到有悬崖的地方去。”
同学们,你知道老太太的选择吗?(学生齐答:第三个)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根本性的前提。理性、积极的生活,做一个有安全意识的现代人。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只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安全大门的窗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认真去关注“安全”这个话题。
谢谢大家!

㈡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
中秋节
17、九月九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㈢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问道于老子而得道这里指的是什么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瞳兮,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孔子见老子,儒家的书上都说是问礼,道家的书上都说是问道,具体问什么,当然只有当事人知道。但孔子是崇尚周公礼乐的,不问礼当然不可能;老子是道家的真人,孔子与老子曾经相处过一段时间,问道也是有可能的。《文子》中这一段,你可以说是确有其事,也可以理解为文子编的寓言。无论故事真假,这些话是真的,所以不妨碍我们去学习他。

「正汝形」,就是端正你的外形,修行人的打坐、站桩等等,都属于「正汝形」;军队里要求军容军姿,也属于「正汝形」。前几天,我这边的读书社进消防大队搞活动,我也去听讲了,期间发现所有军人都端端正正地听完了一两个小时的讲座,不由得心生佩服。

「一汝视」,就是专一你的视线,不要东张西望。一个人心是定的,眼神也是定的;心是慌的,眼神也游移不定。眼神都定不住,就不要奢谈心定了。专一,很重要,净慧老和尚讲「守一不移」,讲了整整一本书。

「天和将至」,就是自然的和气即将到来。《老子》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正所谓「与心和,神自全;与境和,事自圆」——这个和,非常重要。冯学成先生常教人「养喜神,养和气」,就是这个道理。

「摄汝知」,就是收摄你的智慧,「正汝度」就是端正你的态度,《史记·老子列传》里记载孔子见老子,老子告诫他「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神将来舍」,就是神就要住进来了。正所谓「心安乐处即是身安乐处」,神能够安住下来,才是身心自在。反之,我们看到一些人身心不安,就会说他「魂不守舍」,神魂不在家,游移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德将为汝容」,就是德将成为你的容貌,一般人是以皮相为容貌,修行人是以德为容貌。比如佛教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佛累世修行各种美德综合示现的报身。《礼记·大学》上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也是这个意思。

「道将为汝居」,就是道将成为你的居室。一般人,要找个房子,才会安住下来;修行人不同,他们是安住在道中。

「瞳兮,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眼神就像出身牛犊一样清澈明亮,不会无端刨根问底。陶渊明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佛教有「十四无记」,这些都是「无求其故」。

「形若枯木,心若死灰」,这两句话很有名,《庄子》一书曾多次引用两句话,苏东坡也曾引用过。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儒家看重的是生生不息的生机,道家看到的则是生机背后的静寂。

「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归真其实际的智慧,但不用伪诈装点门面,堂堂正正没有什么心机可以谋划。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段话出自《老子道德经》,也作「明白四达,能无为乎」,这句话其实是解释前面那句的,其含义是真正的智慧通达无碍,能不用不要使用权谋~

㈣ 安全文明手抄报资料

文明: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安全:宁为安全憔悴 不为事故流泪

谨慎小心是安全的保险带 麻痹大事故的导火索

抓安全坚定不移 管安全理直气壮

事故在瞬间发生 安全从点滴做起

心中多一点警惕 家里少一分担忧

安全来自严谨 事故出于松散

在岗一分钟 安全六十秒

千忙万忙 安全莫忘

疏忽一时 懊悔一世

“三违”不反 事故难免

严为安全之本 松为事故之源

宁为安全操碎心 不让事故害职工

生命与安全一线牵 安全与幸福两相连

爱妻爱子爱家庭 不守规程等于零

一身安危系全家 全家幸福在一人

安全警钟长鸣 幸福伴君同行

有章不循闯大祸 事故早晚找上门

安全生产全家福 出了事故全家苦

不愁千日紧 只怕一时松

安全思想不牢靠 事后难买后悔药

回避事故隐患 等于放虎归山

无情于违章惩处 有情于家庭幸福

省工省劲一阵子 事故害你一辈子

不顾安全只图快 人身设备遭危害

一物降一物 规章降事故

宁要一个保险活 不要十个瞎凑合

苍蝇专叮有缝蛋 事故专找蛮干汉

宁流一身汗 不流一滴血

麻痹酿出悔恨泪水 谨慎筑起安全长城

娱乐休息调节好 安全生产步步高

珍惜生命 勿忘安全

一人安全 全家幸福

人人安全 全矿光荣

安全为天 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实现安全生产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坚持“三不生产”,做到“三不伤害”

没有安全就没有铁煤稳定

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众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治安全好

安全在于警惕 事故生于麻痹

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

发布时间:2006年7月2日 13时53分中国保险报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比2004年减少67635起,下降13.1%;造成98738人死亡,同比减少8339人,下降7.8%;造成469911人受伤,同比减少10953人,下降2.3%;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同比减少5.1亿元,下降21.2%。万车死亡率为7.6,比2004年减少2.3。
(一)29个省(区、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
2005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2004年相比下降。其中,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贵州6个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幅超过10%。湖南、新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二)年末年初月份交通事故较多
2005年,下半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上半年的1.2倍。全年月平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228人,各月事故呈“鞍型”分布,即年末年初月份事故较多,中间月份事故相对较少。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1月(死亡9458人),最少的是3月(死亡6856人)。
(三)下午至晚间时段交通死亡事故多发
2005年,全国发生于日间的交通事故共272715起,导致51125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60.6%和51.8%;夜间发生177539起,导致47613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9.4%和48.2%。下午至晚间时段(14:00~22:00)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比例较高,共死亡44835人,占总数的45.4%。
(四)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客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肇事减少
2005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417355起,造成9106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因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及行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20090起,造成42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5%和4.3%。
因超速行驶导致16015人死亡,比2004年下降13%;疲劳驾驶导致2566人死亡,同比下降16%;违法超车、会车导致6871人死亡,同比下降11.8%;违法占道行驶导致4488人死亡,同比下降19.8%。超员客车交通事故导致3039人死亡,同比下降 19.5%。
(五)大货车、小客车和摩托车肇事突出,营运车辆交通事故减少
2005年,大货车肇事造成21505人死亡,占总数的21.8%;小型客车肇事造成20340人死亡,占总数的20.6%;摩托车肇事造成20774人死亡,占总数的21%。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肇事共造成9874人死亡,占总数的10%,同比下降12.1%。
2005年,营运车辆肇事135114起,导致3875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0%和39.2%,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16.3%和 6.1%。其中,营运客车肇事51247起,导致10566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11.4%和10.7%,同比下降19.9%和10%。
(六)低驾龄驾驶人肇事减少,但所占比例较高
2005年,全国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共导致31534人死亡,占全部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导致死亡总人数的31.9%,比2004年下降7.6%。其中,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造成12674人死亡,同比下降16.1%。
从交通方式看,3年以下驾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大货车肇事较多,共造成8299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26.3%;其次是驾驶小客车肇事,共造成7669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24.3%;驾驶两轮摩托车肇事,共造成4198人死亡,占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的 13.3%
(七)二、三级公路交通死亡事故突出
2005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272840起,造成76689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60.6%和77.7%。城市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77414起,造成22049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39.4%和 22.3%。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二、三级公路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47448人死亡,占总数的48.1%。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造成6407人死亡,占总数的6.5%,比2004年上升2.8%。从公路行政等级看,国道、省道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52982人死亡,占总数的53.7%。
(八)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2005年,全国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01757起,造成237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22.6%和24%。全国农业人员及农民工因交通事故死亡28035人,占总数的28.4%,比2004年下降3%;受伤107792人,占总数的22.9%,比2004年上升2.3%。
(九)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
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47起,造成807人死亡、705人受伤。与2004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8起,下降14.5%;死亡人数减少45人,下降5.3%;受伤人数减少172人,下降19.6%

㈤ 安全生产培训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培训介绍: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我50多年来定的颁布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有280项。

①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②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

③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则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㈥ 火的名人与火

古今中外,曾发生过不少名人与火的趣事:
孔子的消防观
史载,孔子曾三次亲临火灾现场,三次的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了孔子正确的消防观:
向救火者鞠躬:一次鲁国的养马场发生火灾,孔子闻讯赶到现场时火已扑灭,满身泥水的救火人员正在外撤,孔子就站在马场门口向这些人一一鞠躬致谢。
救火要赏罚严明:一次,鲁国国都附近山林失火,迅速向国都方面蔓延。鲁哀公急忙率领孔子等部属前往扑救,但是到现场后却发现有人不救火,却去追逐火场中的野兽。鲁哀公问其故,孔子说,主要原因是赏罚不明。鲁哀公便下令:凡见火不救者以放火罪论处,救火有功者奖,结果大火很快被扑灭。
先问人员伤未伤:鲁国一马棚失火,孔子到火场后,没有问马的损伤情况,而是先问烧着喂马人没有。此事使百姓很受感动。
墨子组织消防队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年轻时,曾以一个平民的身份组织300人的义勇军保卫宋城,抵御外来入侵者以火攻城,还提出了城门上涂泥防火、用麻布做水斗、皮革做水盘、城门楼上设储水器等一系列的防火措施。
爱迪生失火挨打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曾两次遇“火”:十几岁时,他在铁路上做小工,一天他在车厢里搞实验,不慎引起火灾,被主人狠狠打了一个耳光,从此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患了耳聋病,终身致残;1912年12月,他在自己的工作室研究无声电影,试制镍铁电池时发生了火灾,大火着实凶猛,整个工厂被毁灭,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资料也被烧毁,妻子急得直哭,他却非常乐观:“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次日清晨,他把全体职工召集起来宣布:“我们重建!”
皇帝指挥救火
《东华录》载:“二月丙子,正阳门外居民火,上御正阳门楼,遣内臣侍卫扑救之。”这里说的“上”指的是康熙皇帝。此事发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十一日。康熙对火灾历来很重视,史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二月二十三日夜,西苑五龙亭、光明殿失火,次日黎明,康熙亲自到现场视察火情。由于康熙重视防火,因此,在他执政的61年间,故宫只发生过一起火灾。
慈禧害怕电影
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70寿诞时,英国驻华公使晋献给她一部电影放映机和几部影片,一次放映时突然着火,片子及电影放映机被烧毁。火势快,火焰猛,使慈禧太后大惊,于是她特颁一道谕旨:紫禁城里不准放电影。
孙中山与火结缘
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创立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为了保密,成立大会的地址选在了“华人消防所”,这个救火救生的群众团体十分安全,保证了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1912年的一天,安徽都督柏文蔚得知装载大量鸦片的一艘英国商船在安徽省安庆县长江水域行驶,下令将该船查扣。英国驻安徽的领事说中国警察侵犯了英国在华商人的正当权益,提出“抗议”,要求中方在24小时内放行,交还全部货物,并向英方赔礼道歉。同时,在长江游弋的英国炮舰,将炮口对准安庆城。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孙中山来安徽视察路过安庆,安徽都督柏文蔚登上孙中山的座舰“江赛”号,请示孙中山此事如何处置。孙中山闻听此事拍案而起:“非给英国鸦片贩子以沉重打击不可!”次日,孙中山在“江赛”号甲板上向前来欢迎的群众激昂陈词,历数了林则徐禁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罪行,面对英军的炮口,果断下令:“将缴获的所有鸦片,悉数烧毁!”

㈦ 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中的舍己救人

湖北省荆州长江大学17名学生10月24号手拉手企图从长江救出两名落水儿童,两名儿童获救,但有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被水冲走牺牲。这些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引发网上的热烈讨论。本台记者闻剑为此邀请到在中国浙江自由撰稿人吴高兴和湖南长沙的小树博客就大学生舍己救人值不值得的问题进行讨论。 记者:我们开始今天的讨论呢,从中国历史上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说的一句话开始,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红毛。’,那么,现在十名大学生为了救两名落水的儿童。虽然两名落水的儿童被救起。结果三名大学生呢却不幸溺水身亡。我先问一下身为年轻人的小树博客,你认为这值不值? 小树博客: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值不值的问题。就说这是一个救的技术上的问题。应该说儿童落水是个意外,大学生去救他出现三人溺水身亡的话呢,这也是一个意外。这不是个值不值的问题。 记者:那吴先生,您作为自由撰稿人,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吴高兴:我觉得值不值的问题,它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个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伦理道德的观念,按照现在普世的价值观念来讲的话,每个人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本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而且当今道德沦丧,在社会风气下面,我感到这几个大学生是非常地难得的。 记者:那既然两位都这样讲的话,那么,现在为什么有的人会带着所谓的交易眼镜去看待大学舍己救人的事情呢?用值不值来衡量。小树博客。 小树博客:我觉得现代人不但是这个事情说值不值,很多事情都说值不值?其实,生命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无价的。这个不存在一个值不值得问题。讨论这个值不值本身我觉得显然是把生命量化了。我觉得这个是不应该的。那小树博客你认为在中国当今的社会中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值不值的讨论呢? 小树博客:因为现在中国社会转型嘛,然后很多人他们的思想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去考虑值不值。比如说发现一个小偷,他在偷东西的时候。马上就会想我去制止他值不值呀? 记者:但现在社会上的确存在着,凡事都用交易的眼光来看待,比如说赡养父母也要谈交易;上大学、上学也要谈交易;工作也要谈交易;交朋友也要谈交易;婚姻也要谈交易。那么,刚刚小树说不值得,这样的事情,那吴先生你怎么认为呢? 吴高兴:我感到值得不值得这个问题呢对于价值观念的扭曲,恐怕从96年以后出了不平衡的改革,就是光是搞经济方面的改革开放。对政治方面的改革,这方面根本不动,没有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光有经济方面的改革。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刮起了纯粹的消费主义的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盛行,是有这样一种关系的。在过去、在毛泽东时代、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呢是极度地管政治上,不要经济上。1992年改革以后这种片面的、单纯的改革呢走到另一个极端了,什么东西都算经济账,都算值得不值得,都用商人的交易来解决问题。把人的生命好像也看成一种经济领域里面的成本。 记者:那现在三位大学生因为救儿童而溺水身亡了。很多报道都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为此还追授他们为优秀共青团员,我刚刚在网上查阅看到,这三位溺水身亡的大学生的每个家里得到五十万的奖金吧或者是抚恤金。从这个事情的广泛报道和讨论,小树你认为有没有可能,慢慢地使中国的被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慢慢地能够正本清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呢? 小树博客:我既不认为对这些大学生的家属给与经济补偿会扭曲整个价值观,因为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其实有些方面我们确实走入了误区。我觉得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两个支点,第一个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个就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和重视,但是我们现在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比较重视的,对人文精神、对人性、对人本主义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忽视了。觉得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恐怕不是能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记者:那吴先生你认为,咱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认为这三位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能够有助于中国在道德观和一些被扭曲的观念上能够正本清源,回归它原本的正常轨道吗? 吴高兴:我想这个事情,三个牺牲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表彰,进行奖励,这个也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的话,对扭转整个社会风气呀,树立舍己救人的这样一种风气应该说是不大会有效过的。如果要端正现在的社会风气呢,我想最根本上来讲,就是整个国家,整个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主导的方针,这方面应该加以反思。比如说这么多年里面,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什么东西都提到经济发展的高度上面。什么东西都围绕稳定,考虑到眼皮底下的,实际的利益问题。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这方面呢你没有。这个东西年呢也不能靠宣传才能够解决的。只能靠总的社会特别是政府呀,有关的领导呀这方面,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呀以及人的精神方面呀,这方面呢要做一个根本性的反思。特别是92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单纯地搞经济改革,单纯只求经济产值呀,不管人的精神生活,不管环境污染,对官员的政绩评价以经济发展来衡量,老百姓也无形之中受到这个社会的影响,价值观念扭曲了。 记者:那既然这样讲,我可不可以这样总结:三位大学生,虽然舍己救人使两名儿童得救,他们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年轻的生命。他们你的死的确重于泰山。小树,你认为是这样吗? 小树博客:我认为是重于泰山,但是归根结底要改变这种社会现状,这种交易的心态的话,我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本身政府也要加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整个社会才能够转变过来。 记者:那吴先生,你认为这三位大学生的舍己救人是死得重于泰山嘛吗? 吴高兴:我认为可以说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可以这样说。他们这样做是非常难得的,确实可以说是重于泰山的

㈧ 关于消防发展史

火对人类有着巨大的贡献。古人发明用火,是第一次能源的发现,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掌握熟食。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繁衍的大事。没有文字以前,历史流传只靠传说。我国构木为巢的有巢氏,有驯养野兽的伏羲氏,教民耕种的神龙氏,发明文字的黄帝,大禹是治水的圣王,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西方流传火的传播者是普罗米修斯,他窃取天上的火,传给人间,为人类造福,他因此长期遭受天帝的惩罚。然而火的出现,火灾的阴影并始终伴随身后,人类抗御火灾经历与人与自然不断协调的过程并组成一个人与火的历史。
“消防”一词,系日本语,在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个词。最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
火灾与消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火灾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臻完美。
中国消防历史之悠久,从已发现的史实来看,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是无比伦比的。
《甲骨文合集》刊载的第583版,第584版两条涂朱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公元前1339——1281年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隶主的三座奴隶主的三座粮食仓库。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
事实上,文字出现之前,先民们早已遭到火灾的焚掠。为了生存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了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当考古工作者,把一座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人类居住遗址,发掘并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我们惊异地发现,这些居住遗址,简直就是早期建筑火灾的见证。如果说二千年前西安半坡遗址,那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屋,因火灾毁坏后留下的木炭还清晰可见,足以表明是一座比较原始的早期建筑火灾现场遗址的话,那么五千年前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公共建筑遗址,就不仅仅是建筑火灾现场遗址,那此在木柱周围用泥土构筑的的“防火保护层”和残存的“防火保护层”中、涂抹于木柱上的一层坚固防火涂料(胶结材料),就更能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心前就在探索建筑防火的技术,其卓越成就,令今人惊叹不已。
面对防范和治理火灾,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和史家,则一向十分看重。
春秋早期在齐国任宰相,并使齐国富强起来,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的政治家管仲,他就把消防作为关系国家贫富的五件大事之一,提出了“修火宪”的主张。春秋晚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他所作的《春秋》及其后世门人所撰的《左传》,记载了火灾23次,数量之多,居所记各类灾害的前列,开了国史记载火灾的先河。尤其难得的是对宋国、郑国和鲁国防范和治理火灾所采取的消防措施予以详加记述,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此,都反应了儒家对防范和治理火灾的重视。
战国时的思想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注重实践,在《墨子》一书中,不仅包含着力学、光学、声学许多科学原理,而且在防范和治理火灾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主张。他在《备城门》、《杂守》、《迎敌词》等篇中提出许多防火技术措施,既在设置、建造的具体要求,又有明确的数字规定,可以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消防技术规范的萌芽。
黄帝时代的《李经》,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到战国时的法家李悝,集各国法之大成,著成《法经》,已经把防范和治理火灾的内容列入“法”的条文。《法经》虽然全文已佚,仅存六篇目录,但这一点则可从以《法经》为蓝本的后世成文法典《唐律疏议》中得到证明。
我们祖先在同火灾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的科学概括最早见于《周易》:“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东汉史学家荀悦在《申鉴。杂言》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的“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成立迄今四千多年来,历代王朝都把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列为国家管理公众事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在封建社会,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皇帝,直接过问消防治理,并发布相关的诏书,在发生重大火灾时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甚至下“罪已诏”以自责,进行“反省”、“修德”,并广开言路,片听臣下的批评和建议。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夏四月,汉高祖的陵寝发生火灾,汉武帝当即脱下“龙袍”,穿了五天白色的冠服,反映他对火灾心有恐惧,采取了一种虔诚的自我的遣责任的第一道“罪已诏”。以后历史王朝的皇帝,继承这一做法。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皇宫三大殿发生火灾后,明成祖在“罪已诏”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对治国安民的十二个方面进行深刻反省。清乾隆皇帝弘历有关炎灾的“上渝”,仅《中国火灾大典》收录的就达54次,为历代皇帝之最。在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宫不慎失火,此时弘历已87岁高龄,身居太上皇位,但他仍承担了主要责任,在“罪已诏”中说“皆联之过,非皇帝之过”。
“御灾防患”,各级地方行片长官职责所在,他们为保一方平安,也曾大力推行“火政”。像汉代成都太守廉范,唐代岭南节度使杜预、永州司马柳宗元,宋代的户县知县陈希亮,明代徽州知府何歆等,因大力推行“火政”,造福人民,“民感之”,史家为他们立传,人民为他们建祠立碑,有的古迹至今犹存。清朝的封疆大臣林则徐,每到一地,发生火灾,必到场参加扑救,更为人们称颂。
在宋朝,管理公众事务的消防治理,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支由国家建立的城市消防队。这种城市消防队,无论组织形式及其本质,与今天的城市消防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支国家消防队创建于北宋开封,完善于南宋临安,到淳佑十二年(1252年)临安已有消防队20隅,7队,总计5100人,有望火楼10座。
中国古代的消防,作为社会治安的一个方面,没有独立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机构。从汉代中央管理机构的“二千石曹尚书”和京城的“执金吾”开始,均“主水火盗贼”,或“司非常水炎”、“擒讨奸猾”。消防机构同治安机构始终在一起,也就是水火盗贼不分家。这种始终一体的治安消防体制直到社会分工已相当细化的今天,尽管我国的消防治理已有相当独立的管理范围,但就国家体制而言,消防治理同维护社会治安的各项工作仍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这是中国的一种历史传统。
西汉长安“每街一亭”,设有16个街亭;东汉洛阳城内二十四街,共有24个街亭。这种需内的街亭,又称都亭。唐代京师长安,没有亭,却建有“武候铺”的治安消防组织,分布各个城市和坊里。这种“武候铺”,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属左右翊府领导。在全城形成一个治安消防网络系统。北宋开封“每坊三百步有军巡铺一所,铺兵五人”,显然是唐代“武候铺”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元化的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的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与军巡铺完体相同的“遮荫哨所”。而明朝内外皇城则设有“红铺”112外,每铺官军10人。这些虽然各异,但它们都是城市基层的治安消防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公安派出所或警亭。
从元、明、清到中华民国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也随之增加,而消防治理、消防技术又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数千年的人类历史证明,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愈频繁,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愈显重要。

㈨ 谁给一篇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

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一. 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JMV8YS-fcwrQSgS9ZA_tGw

?pwd=kf3h 提取码: kf3h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中安消防传统文化孔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