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知道安徽马鞍山的怪山〈水往高处流〉是怎么回事
近几年不断看到媒体有关地球上神秘地点的报道。中国有著名的沈阳北郊“怪坡”,加拿大有“磁力山”,美国有加州圣塔柯斯小镇郊外的森林。在这些神秘地带,树林向一个方向倾斜,物体倾斜落地,人华侨行走而步履稳健。更神奇的是,物体可以自动向坡上运动,水往高处流。有时还会出现,人可沿直立绝壁向上走的怪事情。这些地现象明显违犯了牛顿的引力定律,令人费解。实际上这些神秘现象是由一种“垂直转向”的心理幻觉造成的。迷路,转向搞错了东南西北的现象我们都很熟悉,它是我们凭感觉人为的方位和实际方位偏离时产生的一种幻觉。“垂直转向”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的垂直方向显著的偏离了实际的垂直方向(重大的方向)。地球上的这些神秘地带,都是由一种“坡上坡”的环境之中,会发生“垂直转向”,这时神秘现象就会发生。
揭开了神秘地带的奥秘,我们就可以人工制造出这样的神秘地带,作为旅游资源,供人们娱乐。
为什么我们会“方位转向”?
到一个新地方,新城市,人们常常搞不清方向,不知道东南西北,因此很容易迷路。好多人在新地方会觉得太阳不同再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当然我们不能据此说在这地方的太阳和自己家中的不一样,保会说自己“方位转向”了。为什么我们会“转向”呢?原来我们身体里没有天然“指南针”,不能靠地球磁场自动识别方位(东西南北)。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方位的判断,完全靠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田野的山川、村庄、田地、树木以及城市的街道、建筑都被我们用来判断方位。在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认识周围的景物,知道我们的相对位置,所以不容易方位“转向”,也不易“迷路”。如果你的城市街道正好是东西或南北方向的如北京,西安等,你的地理方位感就很易建立。当我们到一个新城市,常常急于搞清东西南北方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把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搞清。但是那里的车站,商店,道路我们不熟悉,不能靠它们的相对位置辨别方位,如果是阴天或晚上,看不到太阳,东西南北的坐标系就建不起来。这时候我们失去了坐标轴。只能凭印象把头脑中的坐标轴加在新地方,当我们头脑中印象的坐标轴和实际偏离时,就“方位转向”。
垂直转向
地球表面一点的垂直方向是地心和该点的连线方向和重力的方向一致。真正的“下”是沿重力的方向,“上”就是和策略相反的方向。本文中的“垂直转向”指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判断的垂直方向明显偏离了重力的方向。我们通常说天为上,地为下,实际上并不准确。大家都知道“井底之蛙”的故事。如果这只蛙所在的井,并不是直井,这井一直下去到不了地心,那么这只青蛙看到的天就不是真正的上。如果井壁和地平面成70度角而不是90度角,青蛙认为的上和实际的上(重力方向)偏离了20度角。我们坐飞机时经常“垂直转向”当飞机因起习,着陆或转向时,我们会发现地面或天际线倾斜了,这就是“垂直转向”。
和“方位转向”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垂直转向”。因为我们判断垂直方向的能力比判断方位的能力强得多。由于重力吸引,我们能感觉到上、下方向。这种感觉并不是非常准确。另外我们绝大部分同样靠视觉并不是根据周围景物判断垂直方向。除了我们直立的身体,树木、建筑物都是垂直参考物。我们更信赖的是脚下的地平面,和它垂直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当周围的环境造成我们依据视觉判断的垂直方向和策略方向严重偏离,同时我们的感觉又不能够纠正时,就会发生“垂直转向”。“垂直转向”是造成地球上神秘地带的心理原因。但是造成这种“垂直转向”需要一定的地质、地貌环境。这种地貌组合本文称之为“坡上坡”。
地球上神秘地带地质地貌组合
根据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验得出,神秘怪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组合。它包括两个坡,本文之为“坡上坡”,即位于一个“大斜坡”上的“小斜坡”,“大斜坡”与“小斜坡”坡向一致,“小斜坡”的坡度角明显小于“大斜坡”。当这种地貌组合处于一定环境,“小斜坡”附近的人看不到真实地平面,把“大斜坡”当成真正地平面,从而发生“垂直转向”,把“小斜坡”的坡顶当成坡底“小斜坡”的坡向颠倒了。从而看到“水往高处流”的怪现象。
我们再看什么样的神秘坡最理想。由我们的理论模型可知,神秘怪坡的“视坡度角”等于“大斜坡”和“小斜坡”坡度角之差。因为我们的身体可以感觉到重力的方向所以好的怪坡应和重力方向近似垂直,也就是神秘怪坡本身实际上只是一很缓的坡,位于其上的人感觉不到斜坡。而它的视坡度角这时又很大,因此怪坡上的人能“看”到自己在坡上。理想“怪坡”怪就怪在坡上的人只能看得见,直立时却感觉不到坡。
神秘怪坡的制造
如果想制造一个可以让“水往高处流”的“怪坡”,除了要满足“怪坡”AB与“假水平面OX”的几何关系外,在“怪坡”的附近不能看见真正的水平面和垂直面(楼房,线杆等)。理想地点在山顶上,城市最高建筑物顶上,或者在地下。如在高处,真正的垂直参考物不见了,这时只要把你的地面搞成一斜面,在这个斜面上建一个与该斜面“坡向”一致“坡度角”很小的小斜坡,在这个小斜坡上,观察者就会看到水往高处流。
Ⅱ 农村农田被水淹了怎么找政府
0:00
/ 0:42
7月22日晚,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一处卫河河堤决口。当地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受灾较严重的区域均在决堤口左岸北部的村庄,如彭村、侯村、牛村。
洪水来临前,牛村18岁以上的青年全部上坝加固堤坝。牛海鹏和七八十人从农田一直站到堤坝,铲土、装袋、传递,一人一手最后将土垒上堤坝。
但他们没能抵挡住洪水进村。就像先后投入的数辆重型卡车一样,截至目前还没能封堵住决口。
7月23日凌晨4点多,卡车司机李永祥亲手把自己刚开了三个多月的新车投入了卫河。这辆他“最心爱的车”在24日中午,只剩下了河堤下隐隐约约的痕迹。
堵口合龙工作艰难而时有反复。23日上午9点,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的救援人员带着应急动力舟桥来到了决口;下午,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紧急抽调精干力量165人,车辆17辆奔赴浚县执行封堵决口任务。
新京报记者在堵口现场看到,往来的救援车辆有上百辆。绿色渣土车和黄色的挖掘机相互配合,把沙石回填到决堤的位置。附近屯子镇、善堂镇的村民,谁家有小三轮车、小货车都赶过来帮忙运送沙石。
7月25日下午,决口左岸不断进占,决口距离缩小,水流速度加快,右岸的加固材料不能及时运输,导致出现坍塌。经过实地测量,现场抢险人员确认,决口距离,从此前不到10米扩大至20米。
鏖战仍在进行。
7月25日,挖掘机将车窗砸碎、投入石头后的公交车推进决口。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18岁以上的年轻人都上堤坝”
“上面泄洪了,村里18岁以上的年轻人都上堤坝加固河堤。”
7月20日早上,河南浚县新镇镇牛村,天空中还下着大雨。听到村里广播的通知,村民牛海鹏穿上雨衣,拿起铁锹,随手抄起几个编织袋,赶往村里卫河边上的堤坝。
和他一样到达的还有七八十人。大家每间隔一米站一个人,从农田地一直站到堤坝。农田里的土被铲进编织袋,扎好口子,通过人墙,一人一下接力传递,最后垒上堤坝。
牛村上游约8公里外的东高宋村,暴雨下了好几天。在村民王娜的印象中,这场雨好像从开始就一直没停过。暴雨导致她家的猪圈被淹,她只能用抽水泵把圈里的水抽到院墙外的排水沟里。
今年初春,王娜家新修了一个160平方米的猪圈,家里两头母猪配种到现在已经有四五个月了。泄洪要转移的日子,刚好和母猪的临产期相近。
21日,王娜正穿着黑色裤子、粉色上衣和一双拖鞋在猪圈里干活。东高宋的村干部通知村民撤离。如果在县城里有亲戚,可以外出投奔,没有的则必须集中转移。王娜回到家里时,正碰上村干部给她婆婆打电话,催她家赶紧撤离。
王娜让公公带着三个孩子,带了换洗的衣服和几个馒头先行跟着大部队撤离。她想留守在家,因为母猪临产期将近,那个时候必须有人在场,生下的小猪胎衣需要人为扒开,地面若是潮湿也不利于母猪的生产。
但在村干部的轮番催促下,她连衣服都来不及换,穿着在猪圈干活的那套衣服,背了一个粉色的挎包就出门了。除了婆婆带的三个夏凉被以外,一家人没有其他任何行李。
7月24日,新京报记者在彭村看到,村民的楼房、农田被洪水淹没。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从20日到22日,为了保住卫河河堤,牛村的青壮年们在堤上奋战了将近三天。每天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是唯一的休息时间。食物是来自于浚县血浆站捐赠的方便面、矿泉水。大家在雨中干嚼着吃方便面,“一顿只能吃一袋,越累越吃不动,看着河水上涨,我们也没心情吃。”牛海鹏说道。
可水还是漫了进来。
7月22日晚上9点,位于牛村上游的彭村附近发生决口。第二天凌晨,洪水在牛村的农田里缓慢地流淌直至包围了整个村庄。堤坝上的人们纷纷撤离,“堤坝也管不了了,再不回家就晚了,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
7月23日,蓝天救援队在彭村搜救转移村民。受访者供图
转移安置:“不敢看村里被水淹了的样子”
牛村村民罗丙国从堤坝上撤下回村时,已经是23日凌晨5点了。天蒙蒙亮,村子里的水已经到了小腿位置。他扛着铁锹,蹚着水,一路小跑回家。
到家的罗丙国扔下铁锹,迈上楼梯跑到三楼,通知自己女儿撤离。罗丙国女儿从床上把六七个月大的孩子抱起,给孩子身上披了一件小外套,头上戴了一块毛巾,就赶紧下楼。罗丙国又来到二楼,告诉自己正在床上休息的儿子,“你们俩带着孩子,赶紧开车往北走,不要回头,住宾馆都行,保命要紧。”
安置完这些,罗丙国下到一楼时,大水已经到了膝盖位置。想要抢救一楼的电瓶车,可惜车子太重,根本抱不上楼。他只好扛起旁边两袋装好的麦子,到了二楼,跟自己的媳妇一起等待救援。“那时候听到周围邻居有人呼喊,还看到有人上了楼顶。”
到了23日上午9点后,村民们开始撤离。罗丙国拿了一个包,里面塞了两件衣服,装了几袋方便面,把这些东西放进一个盆里。前头推着盆在水里前进,后头拉着自己的媳妇和嫂子,三人蹚着一米多深的水来到村口。村民们在这里集合,按照村干部的指挥,上车迁往浚县县城里的科达中学安置点。
7月24日,浚县科达中学安置点内,送来的救援物资将要堆满教室。新京报记者 刘瑞明 摄
上午11点,东高宋村的王娜也来到了科达中学。此前他们和周围几个村子的1300余人被安置在新镇镇新北学校,但是由于卫河彭村段堤防左岸决口,包含彭村,以及下游的侯村、牛村、大蒋村被纳入新的迁移范围。大蒋村附近的新北学校也不得不面临再次撤离。
新北学校安置的1300多人被20多辆大巴往返数趟转移至科达中学,23日下午1点多,安置在新北学校人员全部转移完毕。
安置点内,物资每天正在被源源不断地送来。柯达中学副校长司庆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平均每40分钟就会来一辆物资车,车开进来,十来个志愿者一起卸货,不到十分钟车就开走了。截至24日下午6点,他们收到七八百箱矿泉水、两三百箱方便面、两百箱面包。
浚县县城一家美发店老板王聪带着几个朋友,开了三辆车,将矿泉水、饼干、面包等物资送到了安置点。王聪说,原本他们是想着把物资送到新镇镇灾区,“但是那边不让进去,我们就调头把物资送到学校来了。”搬完物资,王聪说了一句“河南加油”就转身离开了。
24日下午3点多,学校的广场内,浚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儿科、眼科等7个科室的12名医生开展了义诊活动,校园广播里放着洪水中如何自救的宣传知识。“下午有一个老年男性高烧39度,还有3个小孩有感冒症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一名医生说。
7月24日,浚县科达中学安置点内,村民正在免费义诊点位上看病。新京报记者 刘瑞明 摄
这次洪涝灾害,牛村村民牛海鹏家里种的六十亩地共有几万斤麦子被冲毁,电动车、农机也泡在了水里,十五亩鱼塘里的鱼也死伤惨重,还有十五亩芦笋、三个多肉大棚。牛海鹏没有再往下计算自己的损失,“不敢算,算了得哭去。这几天都不敢翻手机,不敢看村里被水淹了的样子。”
对东高宋村村民王娜来说,虽然担心家里待产的两头猪,但心里还是觉得很宽慰。“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很好。”
重卡填河:豫FC1668,没了
22日晚上10点,当彭村村民陆续撤离转移安置时,直线距离约32公里的屯子镇红岩运输抢险队,李永祥和其他司机接到队长“拉石头堵决口”的通知。
他们先开车去了离新镇镇比较近的地方拉石料,石料大小跟家里吃饭桌子差不多大。李永祥估计,装完石头后,车子的总重量大概在五六十吨。整个车子全长8米,宽2米。
23日凌晨1点左右,李永祥赶到了决堤现场。“这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发这么大的水。”
天非常黑,下着大雨,周围全是雨声,决口处水流特别急。司机们都坐在车上等待卸车。“当时想着,要是能堵住缺口,心里也是高兴的。”
石块没有阻挡住湍急的水流,投车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
凌晨2点多,现场总指挥下达填车的命令,让各个车队自动报名。“没有办法了,只能让车装着石块往里填。” 红岩运输抢险队队长李俊亮说。于是他用对讲机把车队的兄弟们集合起来。
“我当时说,大家都是靠着这个车吃饭的,新买的车。县领导说不会让我们流血又流泪,政府会照价赔偿的。我心里踏实了,我相信政府。”李永祥说。
7月23日凌晨4点多,李永祥的豫FC1668卡车冲进卫河决口。受访者供图
凌晨4点多,开始投车。李永祥前面的两辆重型卡车被推土机推进去后,口子还是堵不住。对讲机里又喊“再来四台吧”。
水流太急,路也太窄,若用推土车推,只能一辆车推下去,另一辆车再开进来,时间来不及,车入决口的惯性也不够。李永祥便想着开车直接冲进去,尽量让车冲到决口的中间位置。
李永祥不会游泳,他穿上救生衣,把车门、车窗全部提前开好。从旁边抓起一个沙袋放在油门上抵住,慢慢把车提到三挡,转速达到了2000转以上。他的右脚踩在沙袋上,把油门踩到底,左脚放在进入驾驶室的台阶上,身体左倾,双手把着方向盘。
车跑得很快,离决口一米多时,李永祥从车上跳了下来。“我们副县长在那里亲自指挥叫我跳,当时把他吓了一跳,再晚点我就跟着车掉进水里了。”
跳下来后的李永祥趴在原地不敢动,下雨路滑,他害怕自己翻到车轱辘底下就没命了,最后发现自己的脚离车轮只有30厘米。
车一瞬间冲进决口,李永祥爬起来后蒙了一会儿,目送着车的后尾灯一闪一闪地,直到被洪水完全吞没。
看着豫FC1668没了,这个30多岁的汉子刷刷掉眼泪,“像天塌下来一样。”这辆车花费了近50万,他找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又分期贷款了20多万。“这是我买的第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车,它是我最心爱的车。”
那个凌晨,决口处一共投进去了七八辆重型卡车。撤出来时,人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李永祥也笑了一下,“都是装的。看到别人的车灯还亮着,我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车没了,车上的东西也没了,他只来得及拿出自己的行驶证。回去的路上,李永祥一直在想该怎么告诉媳妇这件事。到家后,媳妇已经做好了饭,问了他一句:“今天拉了几趟,怎么去这么久才回来?”李永祥没回答,大概有两分钟的时间,他嚼了几口饭,但都吃不到肚里,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怎么了,是不是出事了?”媳妇问。
“咱家车开到河里了。”
李永祥和他的车。受访者供图
重卡、舟桥与小三轮车、小货车
7月24日午间,新京报记者前往新镇镇彭村卫河决口。在离决口大概一公里的地方,水已经涨得很高了。远处的庄稼地里,作物只露了头。一位村民站在路边的树荫旁,裤脚挽到大腿,直直地看向前方,他的身后是一群沾满泥浆的家猪。
决口处,河水泥泞浑浊,河面漂浮着树枝,远处还有一个被冲入的绿色垃圾桶。绿色渣土车和黄色的挖掘机相互配合,把沙石回填到决堤的位置。下面隐约可以看到23日凌晨投入河中的七八辆重型卡车的痕迹。
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现场指挥李法坤告诉新京报记者,“七八辆重型卡车在下面相当于是打地基。”他解释称,原始堤坝是沙土坝,按照后来的水流速度会被“冲刷得厉害”。
中国安能已于23日上午9点携带应急动力舟桥到达现场。当日下午,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在执行多方向抢险任务的情况下,紧急抽调精干力量165人,车辆17辆奔赴浚县执行封堵决口任务。
24日午间,太阳正烈,记者站在动力舟桥甲板上能明显感到脚底发烫,甲板上的温度至少有40摄氏度。而为了保持平衡,战士们在动力舟桥上工作时不能站立,必须蹲着。来回一趟舟桥转运,至少需要待在甲板上半个小时。
应急动力舟桥正在决口附近运送大型挖掘机。中国安能集团保障处现场指挥员姜亭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搭建的应急动力舟桥由三个河中舟和一个岸边舟组成,能承载60吨到80吨的重量。
目前,搭建动力舟桥的主要作用是抢占“裹头”(堤坝的断层面),加快回填速度。安能集团现场指挥李法坤称,受水流速度影响,对岸堤坝的断层面被冲刷得较为严重,“我们需要去对岸稳固住堤头的位置,防止水流造成二次伤害。”
7月24日上午,应急动力舟正向河堤对岸运送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应急动力舟桥上摆放有成堆的沙袋和铁笼。每个铁笼大概是一立方米的架子,重约100多斤,战士们四人一组抬向决口位置。
在决口旁边,专门有几个人等着搬来的铁笼。他们负责将石头或者沙袋放进去,然后再进行捆绑,这样才能保证铁笼进到水里之后不会散开。28岁的战士王鹏程就是其中一员,这个商丘小伙子随部队到鹤壁还是瞒着爸妈的。
钢筋比较硬,拧起来很容易将手划破。王鹏程手上被钢筋勒出一道道的痕迹和伤口,他看了看,说了句“没事儿,都是皮外伤”。
2001年出生的李秦(化名),是一个地道北京小伙儿,24日,他担任冲锋舟副手,帮助冲锋舟主手指引方位,运送战士前往前方抢险。从上午11点开始的四五个小时内,李秦指引着冲锋舟来回奔袭了十几次,“每次至少运送8人,加上中途取东西或者更换装备的情况,加起来应该有二三十次了。”
在决口抢修现场,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战士坐在地上吃起了榨菜。一名战士解释道,这是为了防止出汗脱水补充盐分,“榨菜加矿泉水,不会中暑。”
用来加固河堤的钢筋笼,内部放着水泥沙袋,单个加起来重约1.5吨。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河堤之上,除了抢险官兵,还有不少村民专门绕远路向决口送来了沙石。浚县指挥部丰姓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路窄,大车无法通过,附近屯子镇、善堂镇的村民,谁家有小三轮车、小货车都赶过来帮忙运送沙石。原本只需要20分钟的路程,因为河堤被冲毁,村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运到。
堵口进行时
决口与决心正反复拉锯。
23日下午,彭村的决口已经扩大至约30米宽,16米深。
李法坤介绍,决口处的堤坝在水流冲击下持续受损,需要不断用沙土回填溃坝区域。经过一天一夜抢险,24日中午,回填工作已从堤头进行至溃口中间段,只剩下约12米左右的决口。
24日深夜12点,抢险仍在进行。黄色的河面上泛起白色的泡沫,天很黑,但抢险现场灯火通明,数十盏强光灯把河岸照得如同白昼。
25日凌晨5点,第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的部分士兵们用纺织袋铺在土路上,躺着休息。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部分士兵们用纺织袋铺在土路上,躺着休息;部分继续用铁丝将钢铁笼绑在一起,并放入重石或沙袋。岸边堆着沙袋和装了大石块的铁笼,一名救援人员指挥着挖掘机把土石挖起。对岸的推土机将卸在岸边的石头推下河,卸石头的卡车旁站满了人。新京报记者看到,25日凌晨,决口只有不到10米宽了。
决口在一点点变小,水流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堵口的难度越来越大。
25日上午,经过三天两夜的施工,决口仍未合龙。上午7点多,现场陆续投入3辆载满石头的重型卡车,随后又投入1辆打碎玻璃载满石头的公交车。
填车封堵决口现场视频。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孙霖婧 剪辑
到了下午,决口左岸不断进占,决口距离缩小,水流速度加快,右岸的加固材料不能及时运输,导致出现坍塌。经过实地测量,现场抢险人员确认,决口距离从此前不到10米扩大至20米。
截至发稿,决口仍未被堵住。
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刘瑞明 郭懿萌 慕宏举 赵敏 实习生 吴静涵 吴梦真 何宇 兰涵
编辑 刘倩
Ⅲ 安徽命令5市做好人员撤离工作,具体是哪五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想必这首歌大家都听过,并且还会哼两句。这首歌不仅仅是一个歌曲,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象征,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是人杰地灵的泱泱大国。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省份城市省市,在这些省城市中,有经济发达的省份城市,也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城市。
在众多的省份城市中,安徽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并且安徽也有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虽然说安徽的城市都不怎么发达,甚至有很多地方可以说是很落后,很穷,但是好在安徽人很能吃苦耐劳,所以人民的日子也在一天一天的往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发了洪水,我们安徽也有,在我们安徽老家这里,虽然还没有发洪水,但是因为天天下雨,地势洼的田地里已经都是水了,很多小河沟也都涨满了水,漫到了路上,而现在还在继续下雨,防洪抗洪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了。
Ⅳ 马鞍山处在江南,为什么被称为“江东第一城”
马鞍山之所以能称被为“江东第一城”,是因为马鞍山是长江向北流经的第一座城市。
马鞍山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楚汉相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在乌江,面对着四面楚歌,他自知胜败已成定局,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便起了自杀之心,他命渔夫把自己心爱的坐骑乌骓送到对岸,后来他挥剑自刎,乌骓见主人死去,也自杀身亡,马鞍落在此处,后来化为一座山丘,这座山也就被称为了“马鞍山”。
李白有一首很出名的诗为《望天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中描述的天门山,就是芜湖和马鞍山境内,长江两侧东西梁山的合称。
马鞍山还被称为诗城,因为这是诗仙李白故去的地方,从1989年开始,人们为了纪念李白,每年重阳节时期都会开展李白的诗歌节,这也是很多诗歌爱好者的盛会,并且,马鞍山也被人们冠上了“诗城”的美称。
虽然在江东地区,马鞍山并是不最发达的城市,比起繁华的南京和江苏要有所逊色,但是,马鞍山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这里的矿区是全国的七大铁矿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铁矿资源。
Ⅳ 求被水淹没不知所措的qq表情图
楼上物理学的不错嘛2333
Ⅵ 马鞍山天润发事件视频
如果这是真的,会映发很多问题:1、这个局长是怎么提拔的,背景是什么?2、这位局长专是怎么学习“科学发属展观”的?3、这个局长带的这个女人在这个时间又去干这么,与其局长有这么关系,为什么这个局长冒者违规就听她的?4、相关部门怎么就听他的,招来这么多警察,甚至动用了武装警察,并且向无寸铁的百姓发催泪瓦斯,又是谁这样大胆指挥的,真牛!5、这次事件的发生谁该负主要责任?
Ⅶ 马鞍山雨山区水稻种植农户被洪水冲毁该找哪个部门
历朝历来代,农业遭受自然自灾害是少有获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杯水车薪,农民的利益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善于经营的保险公司看到了商机,推出了预防农作物自然灾害险。农村农民在播种时只要购买此保险,农作物生长中途如遭遇自然灾害,保险公司按照受损的百分比予以赔偿。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
山洪暴发冲毁了你的几亩水稻,间接受损几十亩,确属自然灾害。如果你投有保险的话,保险公司会给你一定的赔偿。如果没有投保的话,现在找哪个部门都没有用。
Ⅷ 马鞍山的怪坡怎么形成的/
这就是视觉欺骗。
视觉欺骗,术语。人在看某些特殊的图像景物时,出现的视幻觉。这种幻觉使人感受到的和现实中的景物不符,使人感到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视幻觉的原理很复杂,这里只能笼统的概括,不能详尽的解释。
一部分原因是人的左右脑分工不同,所导致的眼睛所见到的图像在左右脑中处理时产生了不同的应激反应。
怪坡制造者的一番苦心还可以在多处发现。在怪坡首端,右边出发点比左边返回到达点高出数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边垫高,是为了人们来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产生明显下坡感。而左边铲低,则为了保证回来时靠惯性滑得更远。再譬如,若将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样修成沥青或水泥路面,照说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会更好。
但光洁的路面容易泄露真实的走势,于是便保持两边高,中间凹的土路模样。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拥住、埋住,看不见显示角度关系的交界线。也隐瞒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实高度。连那个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
(8)马鞍山被水淹图扩展阅读:
其他地方的著名怪坡:
台湾“怪坡”
在台东县东河乡,有一个名叫“都兰”的旅游胜地,其最吸引游人处,便是“水往高处流”。“怪坡”旁有一股小溪,溪水流到山脚下的农田,而靠近山脚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观者无不称奇。
发生在华夏大地的“怪坡”奇异现象,以其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成为人们探奇的“热土”。饶有兴趣的是,类似“上坡轻松、下坡费劲”的“怪坡”,在世界各国亦已发现多处。
乌拉圭“怪坡”
南美乌拉圭的巴纳角地区,可以说是“怪坡”的“聚焦点”,汽车只要一开进这一地区,便怪事丛生。最令人惊奇的要数汽车一旦抛锚,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神力,会把汽车推出几十米远。
韩国“怪坡”
韩国的济州岛,在天马牧场附近的516国道,有一段“怪坡”。汽车到此,熄火并置于空档,却见汽车又向坡上滑行。
美国“怪坡”
美国犹他州,有一个被人们称为“重力之山”的奇特山坡, 有一条直线距离为500米左右,坡度很大的斜坡道,也是闻名全球的“怪坡”。驱车到此, 将车停下,松开制动器,就会发现,汽车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着似地、缓慢地向山坡上爬去。
唐山“怪坡”
河北省唐山市区大城山脚下,新近发现一处“怪坡”,引起人们浓厚兴趣。“怪坡”位于唐山市大城山公园东北角,长约70余米,宽约15米,呈北高南低走势,坡度约为15度。日前,记者与游人一起骑车感受了一下“怪坡”。上坡时感觉轻松,几乎不用蹬车,而下坡则很费劲,不蹬车难以行进。记者看到,一位司机驾驶着桑塔纳轿车,下坡时汽车空档竟然向后滑行。 据了解,“怪坡”是唐山一企业员工偶然发现的,已开辟为旅游景点。关于“怪坡”的成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磁场效应,也有人归结于周边环境造成的视觉误差。“怪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据介绍,自国庆节以来吸引了上万人次光顾。
Ⅸ 安徽马鞍山市的地理环境如何
在中国古代有两种商人最为著名,一种是浙江人,经常被叫做温商;而另一个就是安徽人,自古被称作徽商,但是随着全国经济的觉醒,这两个省的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差距,浙江以突破5亿元的优势位居全国第四,而安徽却排在十名之外。但是安徽也不甘落下,随着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它的经济也有了极大的突破,其中省内表现最明显的城市就是马鞍山市了,作为一座坐拥千年历史的城市,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也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均GDP即将破10万元,比肩芜湖,位居全省第三,成为安徽省内最具黑马相的城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在安徽这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马鞍山市!
马鞍山凭借出色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第三产业使得经济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现在还仅是个三线城市,但是相信用不了多久马鞍山这座城市就会跻身于二线城市的行列了,你认为呢?
Ⅹ 安徽马鞍山发生8死8伤交通事故,两司机被警方控制,将会面临什么处罚
据马鞍山交警发布的通告称,15日晚间10点左右,在马鞍山市博望镇的一个路口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渣土车和一辆小型客车发生激烈碰撞,现场8死8伤。目前,渣土车和小客车驾驶员均被警方控制,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另外,死伤这么大,仅靠两辆车的保险绝对是无法赔偿到位的。而且,小客车涉嫌营运,保险公司都不一定理赔。如果责任方赔偿不到位,在量刑上也是有影响的。
如果双方都能积极赔偿,争取死伤者谅解,可能量刑会轻一些的。
类似的重大事故以前也有发生过,绝不仅仅只有事故双方被追究责任,主管部门、执法机关、雇主等都对将对事故承担责任。
其实这样也有利于对事故伤者的赔偿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