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好公益性与经营性、均衡化与个性化、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三对关系。
1、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决定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文化需求,应在区域空间、社群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尽可能实现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3、处理好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应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模式”)推广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资本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亟须澄清模糊认识、克服不良倾向,引导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健康发展。
在PPP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资本往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缺乏足够重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营利化倾向。如何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保证公益性的主体地位,约束社会资本过度的营利行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地区。这些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强,但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个性化文化服务规模盲目扩张、布局失衡的现象。
从实施情况看,一些社会资本没有处理好公共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为提高自身效率随意缩减服务项目和服务人群范围,导致服务质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㈡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包括哪些
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回法规、政策措施答。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
㈢ 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8)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39)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40)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41)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㈣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构建现复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㈤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包括哪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一、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二、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过去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各种社会矛盾。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三、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四、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国际限制,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五、共享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公报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害,对能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实现脱贫攻坚等目标,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更要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打好“组合拳”,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设施网络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载体。按照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
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主要在城乡基层,难点和短板在老少边穷地区。坚持重心下移,着力加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适度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建立基层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方面机制,推行菜单式服务,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使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更加匹配。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什么
公共文化服来务体系,面向大众的源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引导性意义。
㈦ 服务保障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1.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2.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重点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3.国家鼓励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援助。4.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按照国家规定享受补助。5.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渠道。6.国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财产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专门用于公共文化服务。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备相应专业人员。9.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10.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11.国家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加强多层次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加强绩效考评,确保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审计监督。1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和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确定补贴或者奖励的依据。14.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第五条 国务院根据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并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制定并调整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㈧ 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台州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来源: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2-08-31
近年来,台州市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创新实践,从实施“阵地均衡化、活动品牌化、队伍常态化、机制长效化”等四方面着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基层主体、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建设模式,有效破解了有限的公共财力与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大众、服务人民。2008年底,台州市“三个三”(三类文化俱乐部、三个文化节、建立三项文化制度)文化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批示肯定;2009年4月份,中宣部、文化部在台州市召开了全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台州经验”;2012年4月,台州市公共文化建设得到中宣部调研组的高度肯定。主要做法有:
一、实施阵地均衡化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建设。
一是建设以三类文化俱乐部为代表的基层文化设施。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建设主体出一点的思路,采用结合中心村建设联建、村企社区共建、寺观庙宇整治改建、校网调整修建、青少年活动中心扩建等灵活形式,根据各村、社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喜好创建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文化俱乐部。到目前为止,台州市已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4376家、社区文化俱乐部196家、企业文化俱乐部467家,其中农村和社区文化俱乐部总数达全市村居总数的85.8%。据统计,八年来,市、县、乡三级财政共投入配套资金600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金1.2亿多元用于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二是建设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推出一批规划布局的公共文化项目,以公共财政引路,引导社会各界捐助兴建。近年来,市本级共投入14.2亿元,按照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相继建成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科技馆和规划展示馆也正在兴建。市图书馆至去年底建成开放以来,社会力量捐书踊跃,其中市工商银行向图书馆捐赠《四库未收书辑刊》301册;设立“台州当代作家作品库”,多数本地知名作家已捐献个人著作;设立了个人捐助图书专柜——任金玉先生捐赠图书专柜。市博物馆在主体工程建设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已收到市古玩商会捐赠的各类文物260件。三是建设以民办博物馆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场馆。突出“民办政扶”特色,对民办博物馆、展览馆等民间文化场馆实施优先供地,土地价格参照公益类用地标准等优惠。在财政不掏一分钱的情况下,相继建成临海国华珠算博物馆、椒江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台绣艺术馆、温岭海洋民俗博物馆等24个民办博物馆和展览馆,其中22个对外免费开放。
二、实施活动品牌化工程,引导社会力量承办公益文化活动。
一是打造大型节会文化活动品牌。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理念,不请一个明星参演,让群众成为实实在在的活动主体,相继举办了六届农民文化节、五届邻居节、四届企业文化节、两届全民读书月和两届全民唱红歌等品牌文化活动,共有200多万人次基层群众直接参与了各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凭借企业冠名、赞助、广告等社会参与途径构筑了立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形成了临海中国江南长城节、仙居中国杨梅节、温岭中国石文化节、三门中国青蟹节等一系列全国性节庆文化品牌。二是打造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企业、单位的潜能,推广“同地而居、共建文化、共促繁荣”的理念,由村、社区、企业、单位联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企业职工、单位员工与属地群众同聚同乐。推动面大量广的公共建筑大院、社区活动场所免费开放,搭建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吸引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排舞、唱红歌、腰鼓、秧歌等日常文体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广场文化活动点近千个,日常活动所用到的音响等设备基本都是由附近的先富群体无偿捐献。比如,天台县明丰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把企业搬迁后留下的两万平方米闲置厂区无偿回报社会,建成远近闻名的百姓精神文化乐园。三是打造精品创作文化活动品牌。以公益性或半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参与影视作品、舞台剧创作生产和举办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先后涌现出了电视剧《海之门》、《傻春》、《完美丈夫》、《大路朝天》,电影《超强台风》、《娘》、《美女如云》、《和合奇缘》,话剧《天亮》,大型原创乐舞诗《神秀天台》等一批精品力作。
三、实施队伍常态化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一是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根据志愿者文艺特长,分类组建戏曲、舞蹈、音乐、书画、体育等多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以外来务工者、民工子女、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主动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文化俱乐部,积极开展文艺献演和艺术辅导等公益文化服务活动。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文化志愿者大队,活跃在全市基层一线的文化志愿者人数达13000多人。二是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文化抢救。如海正集团、方远建设集团、东港集团三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海东方乱弹剧团,参与抢救濒危剧种“台州乱弹”,整理出一整套包括编导、音乐、舞美的表演体系,先后获全国“梅花”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积极探索台州刺绣、三门石窗、温岭剪纸、仙居无骨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新路子,其中在三门县职业中专建立“三门微型石窗产研基地”,目前已开发出24种款式、120种图案的微型石窗,在2011年的第七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义乌文博会上广受青睐,订下多笔外单。三是壮大民间文化骨干队伍。积极培育一批热心基层文化事业的民间文化骨干,并通过他们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学习文艺、共享文化。目前,全市已建立6600多支群众文体队伍,参与人数达12万,集聚了民间文艺骨干4.5万人。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人的作用,成立了耀达歌舞团、三门越剧二团、温岭映山红越剧团等120个民间剧团和全省首家市级民营剧团协会,2011年演出超过4.8万场,承担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一半以上的演出任务。
四、实施机制长效化工程,引导社会力量自觉参与文化共建。
一是建立引导型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设施等文化民生事业,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捐赠数目。即将出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配套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在市场准入、项目建设、税费优惠、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扶持。二是建立激励型机制。设立台州市公共文化贡献奖,对社会各界为公共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荣誉激励。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曙光奖、文化名家工作室、“四个一批”文化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市本级每年安排文艺生产专项经费200万元,对优秀文化人才进行荣誉激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三是建立强制型机制。建立“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共建机制,以政策性文件规定在政府性建设工程、城市临街建设项目、居住小区等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为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和途径,成为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困局的一项创新举措。自实施以来,共引入社会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110座城市雕塑、两条文化长廊、8座景观凉亭等一大批城市文化设施,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百分之一文化计划”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还将“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列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的措施之一,上升为国家政策。
㈨ 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发言材料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就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分别作出了明确部署。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新的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为什么《意见》要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公平;市场的作用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供给,提高效能;社会的作用是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意见》提出,要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要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构建参与广泛、内容多样、形式丰富、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