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工商局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商局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2-07-05 22:01:52

㈠ 近年来本地违反工商法律法规行为方面出现了哪些新问题

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条款中都存在“责令改正”,可见责令改正是基层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经常实施的一种执法行为,但在监管实践中执法人员却较少使用,使用时也常常存在不当之处。结合基层工商监管工作,现对“责令改正”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责令改正的法律属性及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措施,而不是行政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是指行政主体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以恢复原状,维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状态。它只是执法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对违法行为的制止和救济,不是行政处罚。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登记、限期改正、限期办理等。因在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责令改正大多出现在“法律责任”章节,所以很多执法人员误认为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处罚,将责令改正作为行政处罚种类运用。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对行政处罚种类划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六种,其中并无责令改正,可见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 二、当前使用责令改正的存在问题 (一)对责令改正重视不足。目前,很多监管执法人员对责令改正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多处出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的罚款”这样的规定,这是科学监管、文明执法在法律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以看出,责令改正有时已经成为了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在法律有此规定的情况下,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要有责令改正的形式和内容。否则该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为无效行政处罚,并可能引起行政诉讼并吃败诉官司。 (二)使用责令改正时机不当。《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2009年版)对《责令改正通知书》有这样一个说法:《责令改正通知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命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并改正违法行为的书面通知性文书。由此可以看出,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确切的违法行为时,我们应当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这既是依程序办事,也是柔性执法的体现。但在我们的执法实践中在使用时机上却有两大误区:一是日常监管中用得很少,即使发现了违法行为也由于违法行为危害性不大而疏忽掉,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错过了使当事人改正轻微违法行为的机会。二是对违法行为直接立案调查并在最终作出行政处罚的才同时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并没有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措施。一宗案件由立案查处到作出处理决定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由此推算,案件调查处理时间可以超过四个月,因此,对某些案件,若等作出处理决定时才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不但在时效性上会有滞后,在这一时间段内还可能会出现监管执法风险。 (三)责令改正依据法律法规适用模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规范填写《责令改正通知书》的内容中有规定,责令改正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实体法中有规定的,依据实体法填写,实体法中没有规定的,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填写。在日常监管执法常用的法律法规中,有专门针对违法行为订立责令改正条文的可谓少之又少,有订立责令改正的法律法规中,其规定责令改正内容的条文往往是附带有“并处”内容的罚则,将其单用于责令改正实在牵强。那转用《行政处罚法》如何?《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是这样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按一般理解,这个责令改正需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使用,那还没有“实施行政处罚时”使用此条文似乎又不太适当。 (四)责令改正采取的措施不完善。一是书面责令改正少,由于书面责令改正通知书要填写较多内容,部分监管执法人员为避免麻烦,在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时多使用口头责令的方式,虽然口头责令改正也是责令改正的其中一种手段,但与书面的责令改正通知书相比,其法律效力和对当事人起到的实际效果显然就小得多了。二是没有做好其他相应证据材料的搜集和文书的填写,监管执法人员发现一些较轻微的违法行为时,往往由于该违法行为不必进行行政处罚而直接进行责令改正,忽略掉证据材料的搜集和《现场笔录》的制作等步骤,使案件无法“证据确凿”,造成缺陷。三是责令改正内容不准确,上面说过,责令改正有多种形式: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登记、限期改正、限期办理等,我们在作出责令改正时有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表述,往往是“一刀切”表述为“责令你改正违法行为”等,使当事人不能直接“望文生义”

㈡ 执法案卷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近日,许昌市下发《督查工作通知》,全文刊载了许昌市政府法制办《关于对市直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及诉讼工作存在问题的汇报报告》,对许昌市2014年度市直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及诉讼工作存在问题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市长武国定专门作出批示:一是可将此问题下发通知,引起各单位重视;二是组织好相关培训工作。常务副市长石迎军批示:法制办的分析比较到位,建议一是抓好下步工作的落实;二是以适当方式把此内容发市政府工作部门,引起大家的重视,指导他们做好今后的行政执法工作。

一、存在问题

1、一些执法单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执法案卷中的个别文书没有执法人员签字或单位印章,执法主体职能变更但执法权限没有随之更改,非现场执法执法人员没有按照普通程序亮证执法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一个本来依法依规正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因为这些细节的瑕疵面临着被诉讼和撤销的风险,执法单位正常的管理目的无法有效实现。

2、一些执法单位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的外部执法程序完备、充分,但执法管理的内部程序却存在瑕疵:执法案件立案审批表缺失或者表中单位印章和负责人签字不全,执法证据及相关档案保存不全或者缺失,执法单位负责人先签署处罚决定书后执法人员才补齐执法案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当时的外部行政执法行为的实施虽无影响,但一旦该执法行为被提起诉讼,执法卷宗面临司法的全面审查,执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暴露无疑。

3、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体系更新问题:执法人员对执法依据的公共法律法规和部门法律法规把握比较准确、具体,但是对法律法规的修订、变更的部分不敏感,把握不准确,比如个别执法单位在告知当事人复议期限时仍依据原部门法规,其实该部门法内容已被新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所取代。

4、对信息公开等新类型行政案件不作处理或者怠于答复,一些执法单位对当事人信息公开的申请不做正面回应,而后对引发的诉讼案件依旧缺乏重视,导致案件败诉后被法院强制要求公开,执法单位的形象和执法权威性受到损害。

5、应诉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不答辩、超期答辩,专业法律问题自己搞不清也不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支持应诉,集体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不出庭、不知情,明知案件存在瑕疵不能胜诉仍不积极调解和解结案或者主动纠正错误执法行为,坐等败诉判决造成行政机关财政、名誉遭受更大损失。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对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与更新不到位。市政府法制办应该承担对市直全体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的培训,各个相关执法单位应该承担对自己单位全体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的培训。全市在册执法人员共2115名(不包括下划许昌市管理的工商、质监部门的执法人员),受到培训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的限制,市政府法制办很难每年组织公共法律知识的更新培训,一般都委托各个执法单位自行进行法律培训,但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距离。

2、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按照省政府对我市政府依法行政总体目标的考核要求,市政府法制办承担对各个执法局委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具体通过行政执法资格管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案卷评议、执法人员考试测评等手段去实施,法制办虽然也积极开展上述工作,但受制于人员机构、测评场地限制等多种因素,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执法监督类工作。

3、相关执法单位应对应诉案件时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执法单位办理应诉案件时,之所以不答辩、超期答辩,单位负责人不参与答辩,不做协调调解工作,原因还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传统的自己部门承担的行政执法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完成好就行了,行政应诉只是个案,只是小概率的事情,最后赔点钱理顺就行了,如果每个案件从开始都重视,会过度耗费行政成本。当前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民主法制环境也在向新常态迈进,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全面修改,审查立案制到登记立案制的变更,信访案件纳入法制轨道审查办理的转变,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行政权力约束更具体更全面,国家赔偿范围更广、数额更高,维稳信访成本代价更大更复杂,这种新常态下,一些以前司法审查不作为违法案件处理甚至立不上案的执法瑕疵,现在都普遍地转化为行政应诉案件。今年5月份开始各地行政机关都感受到了诉讼案件的大爆发,法制办代表市政府正在办理的应诉案件有15件,其中一些案件以前并不多见:一位当事人到胖东来超市买了盒奶粉认为配方列举不合标准最终能引发一起告市政府和工商局的诉讼案件,一批群众分别向王书记、武市长申请公开多年前的一份会议纪要,最终引发一起群体性的诉讼案件,一个简单的拆迁补偿事件最终因为败诉引发巨额的国家赔偿和其他拆迁群众随之效仿等等。处理这些案件,负责人不亲自到庭或了解案情,普通工作人员很难决策是继续诉讼确保胜诉还是积极调解降低损失,专业法律人士或者法律顾问不参与,也无法有效地应对法院庭审的各个环节,从而为执法单位依法依规争取最大权益。

4、外部监督的完备和内部监督的不足造成了对执法相对人的重视与内部管理的轻视。一些执法单位从执法案件开始,严格依法依规对执法相对人履行各种手续,非常完备,但对案件立案、证据保存、集体讨论等环节却不十分重视,总认为内部环节事后可以补齐,但由于当时没有按程序进行,事后补齐案卷时往往缺项少项。

㈢ 工商局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的整改落实情况怎么写

基层工商是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前沿阵地。钱晓钟局长讲:基层工商是工商部门这棵大树的根,根牢了,工商部门的形象就上去了。所以,基层工商能否履职尽责、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事关全局,将直接关系到工商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商事业的发展。

目前,虽然基层工商在维护市场主体准入秩序,规范交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基层工商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等问题仍显突出,基层工商人员的素质和履职现状与当今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严峻的监管形势相比,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笔者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束缚了基层工商履职和监管效能。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表明了工商部门以监管为轴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履职机制初步形成。这就要求基层工商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监管为导向,正确处理监管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但事实上,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基层许多工作人员思想陈旧,进取心不强,监管理念不能与新时期、新职责的要求相适应,为监管而监管,不能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之间的关系。

二、素质制约了基层工商履职和监管效能。受队伍结构、干部体制和传统业务的影响,基层工商执法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层面偏低、业务简单肤浅、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偏重于维持简单的传统业务,执法技能和技巧单一,缺乏创新能力。二是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只局限于按部就班地按俗套操作,对一些突发性工作和新的执法领域显得束手无策。三是缺少复合型人才,精通法律、会计知识、商品知识、计算机等现代办案知识和技巧的高、精、尖人才缺乏,致使许多监管领域不能涉足,与实现高效能监管、达到高质量服务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体制影响了基层工商履职和监管效能。目前,县局以上工商机关内设机构是按职能以“条”设置,而基层分局则是按监管区域以“块”设置,基层分局接受“条”、“块”双重领导和多项业务指导,承担来自辖区“块”的工商管理职责和监管风险。而上级机关内设机构囿于职责区隔和任务的驱动, 许多监管执法工作缺乏统筹和协调,造成对下监督指导过于分散和缺失,导致基层工商难以与之形成有效的互动,造成有些管理工作无所适从或疲于应付,工作效能不高。

四、机制限制了基层人员履职能力的提升。在人才任用机制上,受体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年轻、专业性人才缺乏,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不够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内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不够规范。

基于以上分析,基层工商提升基层工商监管效能,达到固本强基、履职尽责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认清形势,提高履职尽责重要性的认识。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工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工商部门履职风险更加突出。一方面,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的监管责任明显加重,监管对象日益多元化,监管内容更加多样化,监管形式走向现代化,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压力不断加大,履职风险更加突出。而基层执法力量和执法水平还相对较弱,量大面广的监管对象与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让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倍感压力。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与时俱进履职尽责、适应形势狠抓监管”的思维,找准定位,科学探寻,加强监管,全面履行管理职能。

二、提高素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基层工商处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第一线,许多具体工作要由基层去开展和落实,可以说,基层工商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履职尽责到位,事关工商事业的发展和工商的整体形象。所以,基层工商要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从强素质、练内功上下功夫,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抓好基层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和修养,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增强执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法律学习,执法的必要前提是知法、懂法、会用法,要加强基层执法人员对工商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学习,谙熟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使每个人都成为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商品知识、会计知识、电脑知识、写作知识等知识技能要认真学习和钻研,做到常学习、勤操作,学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操作技能,提高我们的监管执法工作效能。

三、固本强基,加强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工商履职效能。首先,优化配置抓机制建设。一是完善用人机制,科学用人、用人唯贤,重视干部交流、聘用和选拔,使一批顾全大局、业务过硬、善于学习、扎实敬业的干部进入执法重要岗位,成为我们基层工商执法的中坚力量。二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有的放矢地开展执法培训、学习、研讨、技能演练等活动,使整个执法队伍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完善执法办案机制,整合执法资源,优化执法人员、机构、职能配置,强化基层分局在辖区内执法监管权威,大力提升一线执法办案水平。四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鼓励学习和工作业绩、增强责任意识、激励斗志为主旨,进行督办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相结合,不断完善执法队伍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永葆基层工商队伍的活力和执法战斗力。其次,完善制度抓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工商部门保持旺盛生命力、战斗力的根本。当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监管形势日趋严峻,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基层执法监管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加强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针对问题研究、探寻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要通过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使基层工商各项工作和行为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依法、科学、规范;建立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干部的言行举止;建立廉政制度,廉洁行政执法行为;建立督办考核制度,定位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再次,规范言行抓形象建设。基层工商是执法前沿和展示工商形象的窗口,加强形象建设可以说成在基层、败也在基层。在新形势面前,基层工商队伍应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既要树立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又要树立严格执法、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也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勤政高效的办事形象;还要注意风纪严谨、举止端庄、体态适度的仪表形象,充分展示现代基层工商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突出重点,全面履行职责。以监管为重心,努力实现“四个统一”。在服务、发展、执法、维权等方面全面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加强服务。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时刻想着服务,自觉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二是完善服务手段,健全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规范业务操作,创新服务方法,让人民群众满意。三是健全服务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四是大力开展服务工作,将服务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在登记、监管、执法、维权等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市场主体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力促发展。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有利于发展作为监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把优化经济发展作为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履行工作职能中谋划发展,在办理执照时想到发展,在执法检查时维护发展。围绕招商引资、企业改组改制、项目建设等,立足工商职能,主动提前介入,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手续,做到繁事简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同时,大力开展行政指导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尽心维权。以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重点,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热情接待和受理消费投诉和群众举报,无论是一双鞋、一件衣服、一个电筒,只要接到投诉,就及时受理、妥善解决。同时,加大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消费维权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网络“天眼”作用,实现维权投诉的方便、快速、省事,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监管。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最强有力的手段是监管执法。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职责履行的“重头戏”,所以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强化责任意识,要以监管为重心,提高监管水平,拓宽监管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在开展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加强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和整治。同时,加大执法办案工作力度,对危害安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勇于负责、执法如山,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安全稳定尽职尽责。

总之,基层工商是工商事业的基础和根本,只有我们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在全面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的前提下,履职尽责,务实工作,基层工商的监管执法效能才能提升,工商的神圣职责才能得以实现。

㈣ 请指出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
1、执法观念错位,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执法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不从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简单的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执法就是打压”,有的执法人员执法简单粗暴,执法态度生硬,随心所欲,不按法定的程序办事,使得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另一方面服务意识淡薄。在行政审批过程中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所有的材料,致使当事人跑冤枉路。在行政执法特别是行政处罚中违反告知制度、申辩制度、听证制度和案件会审制度等法定程序制度,强调自己的管理职权,漠视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往往造成查处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或不当。
2、处罚目的不适当。“教育为主、重在久违、苗头预警、轻微告诫”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行政处罚的根本目的在于制止违法行为和防止违法行为的再度发生。但在执法过程中,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片面追求罚款数量,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只罚不纠。对违法行为只处罚,而对罚款缴纳后违法行为是否停止或纠正不闻不问。二是罚款放行。对违法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三是处罚单一。对违法行为不分情况一味给予罚款,而不会综合运用警告、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
3、执法程序不合法。《行政处罚法》详细规定了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顺序,建立了从立案、调查、作出处罚决定和制作处罚决定书等一系列程序。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时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不表明执法身份;应适用一般程序的却错误地适用了简易程序;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罚款应告知听证程序的却违法不告知等等。如有的部门处罚案卷只有处罚票据和处罚决定书,相关的调查询问笔录、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等没有制作,造成程序违法。
4、执法文书格式不规范。从所抽看的行政执法案卷来看,文书中预先设定的栏目填写不认真、不全面、不准确。有的调查笔记记录不详细,既没有执法人员亮证执法的表述,也没有全面、客观反映违法现场的全貌。在归档装订方面。一些单位的卷宗编号、卷皮制作、目录填写、文书排列、页码编序不规范。
5、争权争利,政出多门的情况仍存在。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政府行政行为的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也就是说,除了法律授权、政府不得自行给自己授权。但目前,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都有争权争利的倾向,有的通过对法律的解释扩大自己的利益,一些部门对法律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不执行,或者只实现和享受法律给本部门确定的利益和权力,而不尽义务和责任,或者只对增设机构、拨款、审批、罚没感兴趣,有的对过期废止的法律规章变相执行,最大化的增去本部门利益。个别单位擅自扩大自己的审批权限,把本由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本地审批。
6、“人情案”、“关系案”等对行政执法的干扰仍较为严重。现在每办一个案件,几乎没有不来说情的。有时,执法部门才刚刚开始接触一个案件,说情者就已经到了。说情人来自方方面面,也有相当数量领导干部,他们的干扰就更为严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调查的案件,在人情下往往不了了之,办案人员的情绪很大。
7、对部分行业的监管执法有较大困难。一是对垄断行业的行政执法有较大困难。例如移动、联通、电信通信公司,不经过消费者同意,擅自开通SP增值业务,强行设置收费项目,隐形或强行收费等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利益。而有关部门在查处时,由于权力有限,加上垄断企业利用高科技技术设置障,执法人员感到束手无策。二是对新兴行业监管有较大困难。现在电子商务活跃,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由于存在设备、技术、人员上的困难,加之对此类执法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致使在具体监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㈤ 近年来本地违反工商法律法规行为方面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条款中都存在“责令改正”,可见责令改正是基层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经常实施的一种执法行为,但在监管实践中执法人员却较少使用,使用时也常常存在不当之处。
结合基层工商监管工作,现对“责令改正”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责令改正的法律属性及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措施,而不是行政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是指行政主体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以恢复原状,维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状态。它只是执法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对违法行为的制止和救济,不是行政处罚。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登记、限期改正、限期办理等。因在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责令改正大多出现在“法律责任”章节,所以很多执法人员误认为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处罚,将责令改正作为行政处罚种类运用。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对行政处罚种类划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六种,其中并无责令改正,可见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
二、当前使用责令改正的存在问题 (一)对责令改正重视不足。目前,很多监管执法人员对责令改正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多处出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的罚款”这样的规定,这是科学监管、文明执法在法律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以看出,责令改正有时已经成为了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在法律有此规定的情况下,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要有责令改正的形式和内容。否则该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为无效行政处罚,并可能引起行政诉讼并吃败诉官司。 (二)使用责令改正时机不当。

㈥ 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

我觉得主要在两方面注意一下:
1、对上:充分维护行政法规的权威,按照法律章程办事,维护住自身的工作形象,按照有关工作条例行事。
2、对下:切忌过分严厉,切忌跟人民群众对立,切忌伤害到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有关文件允许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量采用一种和谐轻松的方式,完成行政执法工作。如果极个别群众确实存在着蓄意起哄、恶意抗拒执法的情况,执法人员可按照有关纪律告之上级、邀请同级别的第三方行政人员来,通过正常渠道予以调解,消除误解和不满,万不可简单粗暴执法。
行政执法人员,是游弋于官与民之间、行政执法机构跟普通公民个人之间的公务人员,千头万绪,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面对很多鸡毛蒜皮的问题,细心、耐心、宽容心,当是一个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必备的!
祝你好运,工作开心!

㈦ 工商局执法问题

1、单说法律:讲证据,如果诉至法律没证据说工商局有意刁难,你是站不住脚的;
2、单说人情:社会普遍现象不是你我个人力量可以突破,需要顺应;
3、你买的到底是不是假货?真的是假货你就有理说不清了。
4、扣留物品是必须要开具单据,而且被扣留的物品是要进入公务舱的,现在的执法很严谨。不开手续你有理由上诉;
5、“我就是个老百姓 也没送礼的门路”只是牢骚话,是否真的降低了自己的心态呢?咱们老百姓的方式就是逆来顺受;对方真的托人送礼,是否就真的赚到了一桶金呢?两败俱伤而已。是吧?!
6、建议:尽量不要把自己送上诉讼之路吧。有些事认栽,笑到最后的才是笑。

㈧ 工商局执法问题懂的请帮忙

你打点一下就好了,给个台阶给他们下,毕竟工商办事也有不当之处。
另外的话,工商要罚你你确实也没办法,你确实无证经营,你告或投诉他们,只能说他们工作不作为,而无法免除你的罚款。

㈨ 执法办案中心运行过程发现的问题

存在问题:
1.执法程序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税务机关
执法程序的规定。如对于执法中不得少于2名执法人员,向
当事人出示税务检查证件等规定。执法程序瑕疵必然会损害
检查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目前,税务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对执
法程序重视不够,税务人员运用随意,不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的现像时有发生。比如在基层分局,有的单位在逾期办理税
务登记、逾期申报处罚实施环节,虽然管理分局管理员在行
政执法模块中做好相应的处罚数额,但征收单位没有相应的
《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只是“收款开票”,严
重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
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
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的规定。
其他的还有未按规定程序核定个体工商户应纳税营业额,未
向纳税人出示检查证件、未按规定回避、未履行告知义务就
处罚等行为。
2.调查取证存在瑕疵
税务稽查对案件证据有较高要求,只有在稽查过程中调
查搜集到充分证据资料,才能对稽查相对人的税收情况进行
正确的定性、定量处理。尽管《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对调查取
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证据取得的方式、证据证明力
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证据取得方式不合
法、证据的关联性差等取证瑕疵严重影响了稽查工作质量。
3、滥用自由裁量权
税务自由裁量权是税法赋予的在税务执法过程中由税务
机关在-定幅度内自由定性及定量的权利。自由裁量权的行
使涉及到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运用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税务
相对人责任的有无、大小及多少问题。目前,税务实践中,存
在税务人员主观或客观滥用定性及定量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范围过宽,同种案情异种定性、相似
情节差别对待的现像较为普遍,如对个体工商户定额的核定。
4、税收法律文书使用不规范
税收法律文书是税务执法中实现权力和履行职责的重要
凭据,没有税收法律文书或使用不规范、不真实的税收法律
文书,是导致税务行政争议中败诉的主要原因。有的单位使
用法律文书不够严肃,在日常税收活动中,许多基层单位和
税务人员不重视税收执法程序,凭感觉和经验办事,随意简
2022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期刊发表权威平台...
化税收执法手续,尤其是对于所作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依
据和理由,应当告知相对人的却不告知。如:责令纳税人限期
纳税时,不下达《限期纳税通知书》,有口头告知现象,为今
后解决涉税问题埋下隐患;文书填写不规范、不完整,有的没
有法制员签字,有的签字是机打签名,不具备法律效力;应当
登记备案的资料不登记备案等。

㈩ 县工商局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提问者,本问题需要大量调研,简单回复如下:
1、创新举措:建立竞争执法专家库,吸收版法律权、经济、技术以及系统执法办案等有关领域专家,为执法办案提供智力支持……
2、存在问题:执法力量薄弱、调查难、取证难
3、对策和建议:整合商标、公平竞争、专利等部门力量,成立与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合一的执法部门。

阅读全文

与工商局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