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描写作文
李白周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咏叹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心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于天门山,长江到此,流水被两山峭壁夹峙,更加湍急,李白著名(zhuming)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朝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周游采石矶的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峻崖壁上有一块凸起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这里捉月溺身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裁缝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于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到这里当不雅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7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地一亩。相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情况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为平静而舒畅的糊口,写了不少描述草堂相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故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宗庙,后经历代扩建,奠定了此刻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高古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被封王的人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宗庙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疏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沛。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三年,写下了个少咏叹西湖的著名(zhuming)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不朽。此刻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戴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资开凿了龙门八节石滩。75岁去世,遗嘱不归故里,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唐诗深受历代群众心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魏蜀吴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脱离这里以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患上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患上,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掉火被毁。现已在故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不雅年间高僧寒山、拾患上从天台多山国家清寺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更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年)重建的。寒山寺之有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于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述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于江中月色,点点渔火,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了客子的愁思。诗境柔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沉寂而萧疏的秋夜平添了无穷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朝散文是我国散文成长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道理叙述事情抒怀的新散文。北宋慕容修、苏轼、王安石等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宗庙同样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内流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经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更名为贤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凸起的意思)。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云云默契。此外,韩愈还曾经从阳山上溯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宗庙座落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40多块石刻碑记,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平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神州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篇文章而更加有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鼎力大举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掉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典质借钱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于当地的开化和文化的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子厚墓志》。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柳州群众为纪念柳宗元,建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更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患上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宗庙相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墓,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肃静肃穆。
唐朝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朝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名的遗址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② 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水流被两山峭壁夹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漫游采石矶的 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块突出 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 这里捉月溺死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成衣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 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 传正到这里当观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 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 247 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 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 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 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旧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祠堂,后经历代扩 建,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 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亲王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 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写下了个少歌咏西湖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 不朽。现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 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着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财开凿了龙 门八节石滩。75 岁去世,遗嘱不归故乡,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 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 唐诗深受历代人民喜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③ 童丽个人资料谁知道
艺人:童丽
公司:妙音唱片
出版时间:2005年9月28日
专辑介绍:民乐琴王古筝超级好声童丽争辉之作
冷俊与柔美对比强烈大胆创新过耳难忘。人声与古筝一般的清婉,很好听,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看淡人间的聚散分离,看淡了海誓山盟的飘渺无 奈,看淡了自己曾经编织过的那些美丽的梦...;总想找个陌生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远离喧嚣的世.很久来把音乐做伴.他引领我回归心灵的原点,追求澄净朴直的透明感受;用心去感受高山的清秀,水韵的俊美.虽然心有流 水之意,胸有高山之志,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音乐使我的心早已归于自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大概是我对中国古典乐曲的感受,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也许是我对童丽作品谨慎小心的评价;她的作品将音符融入自然之中,伴随着呼吸规律的波动,呈现一派天地悠悠的幽怆及怀古情感,反复释放着天地间无穷的能量…,虽然有许多曲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乐曲,但古曲新唱,古而不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正凝视着远方,在她的纤柔的十指下一个灵魂在跳动,是筝魂.她是在等待什么,还是抛弃什么,又似乎已经忘记了尘世中的不安,可那筝魂却继续在跳跃着她自己的舞步.
刹那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快,心灵中许多庸俗不堪的思想似乎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感觉到我的灵魂离开肉体,而我是从未感受过这么纯净的思想.
④ 学习古诗词可以跟着诗人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是不少新地方还有地名的诗句有
1.北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洛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4.南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5.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吴国的一个郡。
6.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7.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8.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9.武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10.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11.绍兴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12.宣城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宣城:郡名,今属安徽省。
13.岳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4.九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据考证,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15.扬州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16.金华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17.常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18.镇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19.咸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阳古城。
20.池州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
21.滁州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2.徐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
23.武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4.宜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5.泰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6.马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今当涂隶属马鞍山。
27.湖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8潍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29.襄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
30.赣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31.江油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戴天山:亦名大匡山,位于四川江油市大康镇西北,其山势如筐,谐音匡山。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32.昌黎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3.开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34.永州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35.永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36.泾县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37.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38.黄山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黄庭坚《宿黄山》
39.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40.黄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41.邯郸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42.夔州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43.仪征
扬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
斜日孤帆相次泊,笛声遥起暮江楼。
——王士祯《真州绝句》
《真州绝句》是作者在扬州做官时来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市)时所写的一组诗,共五首。
44.铜陵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铜官山醉后绝句》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陵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45.兴平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郑畋《马嵬坡》
马嵬(wéi )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⑤ 中国名胜古迹的作
作文吗》?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水流被两山峭壁夹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漫游采石矶的 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块突出 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 这里捉月溺死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成衣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 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 传正到这里当观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 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 247 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 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 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 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旧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祠堂,后经历代扩 建,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 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亲王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 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写下了个少歌咏西湖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 不朽。现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 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着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财开凿了龙 门八节石滩。75 岁去世,遗嘱不归故乡,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 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 唐诗深受历代人民喜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皇陵位于临潼区骊山镇东5公里处。经探测,陵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方形,周长2525米; 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陵高76米,为覆斗形,底边为485×515米,巍然矗立。从陵冢向东1.5公里处是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坐西向东,共三个,呈"品"字形。一号坑在南,最大,深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排成38路队伍,有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6000多个,拖战车的陶马俑24匹,驷乘战车6乘。武士俑身高1.8米,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短衣或铠甲,腿扎行膝,姿态不一,都威武矫健。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面积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骑兵、距车、步卒、射手混编而成,有兵马俑1000余件,还配有实战的武器。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东西长17.6米,南北宽71.4米,面积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个,似为军旅中的统帅机构,也配备大批武器。3个俑坑分别组成阵势庞大的步、弩、车、骑4个兵种的队伍。兵马俑坑是研究秦代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及科技的实物资料库。
⑥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磨难~举几个失意诗人例子,再介绍一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⑦ 童丽的资料
我也很喜欢童丽
至于她的资料,我不清楚,不过你可以去网络的贴吧和网络看看,尤其是贴吧,在那里能知道许多关于她的事情的
如果你想听童丽的歌,建议你去一听网
链接:http://www.1ting.com/singer/4e/singer_2696.html
我就是在那里听她的歌的,那里音质不错
⑧ 描写城市的古诗
1、《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3、《水调歌头·定王台》
宋代: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4、《声声慢》
宋代:曹组
重檐飞峻,丽采横空,繁华壮观都城。云母屏开八面,人在青冥。凭阑瑞烟深处,望皇居、遥识蓬瀛。回环阁道,五花相斗,压尽旗亭。
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辏,万国欢声。登临四时总好,况花朝、月白风清。丰年乐,岁熙熙、且醉太平。
5、《曲江春望》
唐代:刘禹锡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⑨ 能帮我解释一下诗的意思么
这是李白的《三五七言诗》
木叶黄,花渐褪。
流水与山静。黛影随心碎。
车与江水相低昂,寂寂虫吟人不寐。
灯影残,珠帘垂。
弱水自向东,相思渐成灰。
五粮酒好醉难欢,依稀梦影还相随。
风一缕,愁一缕。
树静栖野鹭,水冷隐河鱼。
未有江枫映渔火,但闻村笛断肠曲。
小苑静,漏断催。
月残树影乱,岸远水声微。
秋风吹尽花溅泪,且待冬心听雪醉。
天欲晓,思未了。
秋风瘦花影,流水乱岸草。
相逢未肯轻言笑,却叹青丝与花少。
《全唐诗》和《李白全集》中357言只有上半阕: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全篇3言、5言、7言相接,故题。诗中暗怀落叶尚能聚散,寒鸦可以飞栖,而人生何日相见的感叹。后半阕据传为宋人假借太白名所做。
明面上看是一首写思妇盼良人归来的心情,我感觉应该是李白对自己当时的环境的一种感怀,风清,月明可以看作是诗人期盼一种政治环境,但是诗词赏析皆应结合时势,清楚的知道当时诗人的环境和心情,我们才能知道此诗的真正含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这是我找到的李白的简介,两相结合。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如果是,那么可以理解为李白想要舒展自己政治抱负的一种心情写照。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胡思乱想,把它作为一种对爱人执着的期盼与守候仿佛更美好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