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英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英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发布时间:2022-07-01 21:27:54

㈠ 比较英美两国广播,电视,传媒体制的特点

英美广播电视体制差异的原因

一、概念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广播电视体制主要取决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它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

由于广播电视的种种综合特征,使得对它的管理非常复杂。

这段摘自《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因为没有在较权威的著作当中找到专门的“体制”概念的学术性地而系统的解释,只能借助于词典的释义。

在英文中的“system”或“frame”译为“体制”,《剑桥美国英语辞典》(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中“system”的解释为“order”、“a way of doing things”、“a particular method of counting、measuring or weighing things”,继而引申为“unfair laws and rules that prevent people from being able to improve their situation”;

现代汉语词典当中,体制则解释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利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

汉语词典中这个定义很难给予我们帮助,是因为它继续使用的是“体系”“制度”等等的概念,这些仅仅是“体制”的同意名词。而郭镇之提出“广播电视体制”概念的时候,她所需是给予那些“组织、形式、结构、方法”以一个的总体的命名,便于指称此类。用我们这个国家所熟悉的政治场合用语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她继而写到:从本质上区分,广播电视体制可以分为公法制、商营制和国营制,作为应对概念内涵的外延。

词汇、命名或者概念,时常在运用的过程当中产生某些无意识地却显要的改变。“system”显然蕴含了某种消极的和限制的意义,而在中文中的“体制”一词应当被理解为中性的。并且许多运用这个概念或者说词汇的人都感觉到一种由便利而带来的亲切感,尤其是喜好将对于世界的理解抽象化的人。

关于“体制”的概念是容易引起偏见的,我们如果直接进入英美体制差异的原因,便默认或者模糊这种偏见。看看我们的解答,无非就是民族性格和文化背景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或更深入地去解释这些民族个性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别又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努力其实是避重就轻的。这是因为“体制”本身就是一个足够抽象的概念,【我感觉它不仅是通过“总称”这种简单的(量的)抽象方法,还在它的使用过程中被置入肯定与否定(质的)或能动和受动(关系的)?】我们对世界的把握通常是把握同一性和抽象性,而无法把握住现实和杂多,并且我们认为杂多通常是无意义的,低级的,只有普遍性是经过了人类的思维得到的,因而也是富于意义的高贵的。就好像用人的习惯来解释人的行为,而我们把一个人比较惯常的做法的选择成为“性格”,这仿佛对一个民族而言也是适用的。但是人的习惯并不是在任何情境之下都能够发生作用的,所以我们要解释一个人的行为便要理解他的行为所处的情境。当然并不是忽视人的习惯,相反,习惯将被视为一中重要的参考。而且多数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与民族而言,民族的行为常常比一个个人更少情绪化或者说偶然,所以用民族性格作为民族行为的解释似乎总显得合理。

但是,只要我们能放下一些无来由的优越感和自负,各种把握方式之间并无高低之别。既然我们对与民族性格的方面已经看得足够明白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看看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使得英美的广播电视体制上产生差别的重大的选择的时刻。

二、问题

课本上写到:在广播诞生的初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广播体制和政策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广播应当对社会承担那些使命,提供哪些服务?一般公众如何能够利用这个新媒介,又怎样接入媒介的活动?媒介机构享有的自由有多宽泛,其限度在哪里?等等。广播管理的问题也面临多种抉择:广播对人民的服务究竟应该由资本进行市场运作,还是由国家监督赋税支持?媒介的权力是由国家直接操纵,还是由公众团体共同分享?当广播媒介过分活跃时,政府要拥有压制它的手段;在它不够积极时,要考虑推进它的途径。

所有的问题归为一点,为了媒介生存与发展,政府对资源分配做怎么的规定。简单说,所有权和运营方式。对这问题的不同的规定,导致了所谓“体制”的差别。继而我们可以说,正是民族的性格决定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规定,这样我们的问题和我们的解答才合理关联起来。郭镇之虽然说各个国家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做出规定的,她还是觉得有提出“体制”这个概念的必要。即使在我看来这些“经验”是值得看重的,抽象的“体制”概念在这些实际问题提出之后便显得软弱无力。我们可以把“英美广播电视体制的差异的原因”改写为“英美在面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问题时的应对如何差别”。只不过显然前一个问题不在时间之内,而后一个问题则显然要使用过去时态。看起来,人们想摆脱时间束缚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应对上的差别很简单的,英国选择的是公共资金承担公共服务,美国则选择商营。

三、历史上的、媒介和政府的活动(以广播行业为例)

(一)、美国

早期的广播就像任何一种新生技术一样经历过一个短暂的无政府状态,而美国早期的广播原本也是大家都可以自由使用的广播,但是由于广播媒介技术本身的限制,也就是频率的相互干扰导致了1912年的《无线电法》的颁布,照其规定美国商务部通过无线电使用执照(许可证)有权控制无线电频率的使用。

此时的“媒介”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媒介,主要的就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RCA(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院校办的教育电台、教会和政府电台。其中RCA是通讯工业(电器公司)巨头合资企业,电台的发展意味着通信和电信制造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加广阔的出路,因而RCA带有明显的商营特性;而教育电台、教会和政府电台却对广播技术主要抱有文化功能的期望,因而教育电台、教会和政府电台体现公营特征的媒体。这两种具有不同特征和期望的媒体都获准进入无线电资源使用,但是对广播经费的来源问题上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1、广告

对经费的来源,也相应地有两种选择:一、从各州税收中支付、由市政拨款或建立公共基金;二、广告。

当1922年,在纽约建立的WEAF电台提出“广告”作为电台的商业资助形式时,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广播媒介的巨大商业潜力。WEAF电台将广播视为一种形式的公用电话,而在空中出售广播时间,不得不说是一项天才的创意。(我们不能想象占有资源而不将其分配,那是对上帝智慧的巨大浪费)虽然WEAF电台被批评利用公共资源追求私人利益,但是当时的美国商业部长胡佛却鼓励了WEAF电台的做法。

如此获得了自立的生存,商营电台之间便形成了共同的行业和利益。希图与商营广播选择不同的道路而生存的非商营广播力量(主要是教育广播电台),当商营广播不断从政策上获得庇护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情势之下,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时下管理广播行业的联邦无线电委员会FRC对公共广播和私营广播地位之间的失衡状态完全无力扭转。公营广播也面对着独立于商营体系或者与之合作的选择。

2、合作

在这种压力下,非商业广播者希望推行改革。我很怀疑所谓“广播体制非商业改革”是否真实可信,因为政府和广播行业的中坚力量已经选择的商营的道路,如果这种“改革”是持有非商业理念的广播者仅仅限于在法律上对美国商营广播的挑战,而在实际操作上最多不过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建议和劝说来实现一些实际收效甚微的“合作广播”,管理部门怎样算得上是推行过“改革”?

政府方面和较为强大的商营广播网很明白,处理频率这种稀缺的资源,在竞争中必定有一方利益牺牲,不可能凭借慷慨来解决所谓的公共事业问题或说国家问题。公营广播力量如果矢志独立于商营广播而又要分享频率资源和要求节目经费的话,他们的对手所做的事情不过是道义上承认他们,而在操作上孤立他们。

但无论如何,广播行业发展的两中截然不同的道路:商营和公营之间有过调和的契机,那时的美国管理部门面对广播行业内商营和公营的合作的信念也是十分欣赏的。三十年代的美国广播行业动荡和激烈争论,公营广播和商营广播都有过顾虑,因而在1931—1932年出现了两者合作的高峰期,不过随着“合作”的日渐式微,重要的差别就此产生,因为当时在英国,对广播商业主义和垄断行为的批评刚刚导致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私营组织改为公共广播。

3、结果:商营垄断

从三十年代起,美国商营广播垄断的局面便一直延续下来。

(二)、英国

同样是标榜自由与法治的国家,英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沿革却是与美国有着戏剧化的差别。

1、商营

192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经由邮电大臣的授权成立之时,恰恰也受到美国广播行业早期发展的一些影响和启示,从而避免所谓美国式的频率混乱。BBC由6家大电器制造商和数家小电器公司得联合组建,他们办广播节目的目的就同美国的RCA一样是为了销售无线电器材,且同样是得益于政府的扶持。商营BBC在政策上无与伦比地受惠,广播经营权是独家的,政府特许BBC收取收听许可费,虽然按照规定不能播出广告,但可以播出厂商赞助的节目。

有一种误解,认为商营即意味着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分权”。这一点导致了美国式的平民民主与英国式的对权威的服从之间的不同。“在美国,平等自由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中,同样的也表现在人们结成的团体与协会之中。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间的自由竞争的传统也促使美国的媒介十分自然的遵守了这一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者是“平等自由成为了美国人心中的不朽精神圭臬”。

我不得不说,这种结论是欠考虑的,部分历史的结果与我们想象当中的这个历史当中民族性格相切合,我们以为完全是民族性格在起作用。实际上在针对广播电视体制起源的这个问题上,很显然不论在英国或是在美国,首先获得资格进入市场的团体,即使是商营性质的,但也都无一是受到政府的扶持并且享有垄断权力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广播市场的自由竞争或者什么“分权”,更无从谈自由平等这些精神理想。更有价值的问题则是,为什么政府起初赋予了媒介垄断权力,同时又能维持媒介间的竞争,给新媒体以发展成长的空间,而保持媒介行业的活力。如此才能不再纠缠于媒介所有权,而是着力于媒介的效率。

2、公营

公共广播体制的确立原因很简单,商营BBC招致广泛敌意。公营BBC的建立得益于一位重要人物,彼时BBC的总经理约翰·里斯。他代表广播机构意欲脱离无线电器材制造商:应使广播免于商业机构和邮电部门的控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性的、宗教性的和民主性的节目体系,使广播服务超越利润和娱乐的狭窄视野。

1926年12月31日,商营BBC改组成为公营BBC。公营BBC首次获得十年特许权,于1927年开始广播,其后垄断英国广播业超过四分之一世纪。

3、委员会

商营转向公营,其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营BBC招致广泛敌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重视专业委员会在决策过程中的咨询和建议作用。为了检查商营BBC的合理性而专门成立的有塞克斯爵士领衔的咨询委员会认为,电波频率是公共资源,在授权时……公益团体经营。而在美国发生争论的三十年代,根据《1927年无线电法案》建立的联邦无线电委员会(FRC)则直接是一个独立的联邦管理机构,而不再由国会来负责批发执照。比起塞克斯委员会这样独立于行业的咨询委员会,显然FRC则更多的关心行业利益。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会说,由贵族领衔的委员会的建议对英国政策选择的影响如此之大,显示出英国式的决策风格和民族个性。英国人生性保守,相当尊重传统,相当的高傲与自负;英国人颇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荣,并常缅怀其光荣历史,重视具有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休闲生活。 就整个社会而言,上流社会的贵族与巨富阶级、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之间的界线划分与阶级意识仍相当明显。等等。

对此,只提出一点注意,在英国的传媒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它的雅俗分明十分明显,尤其是报纸。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拿到的,在其他国家的情况也都类似,严肃的高级报纸发行量永远够不上大众报刊。我们也可以说,英国人再保守再尊重传统再高傲自负,也不影响其中部分受众选择庸俗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或者说在解释大众报刊发行量较严肃报刊更大的问题至上,英国的民族性格就没有说服力。

(三)、小结

以上是以广播为例,行业兴起初期,媒介与政府活动的简单回顾,其中各种力量的倾向和选择都是很明显的。针对电波频率这种特殊的资源,国家的管理办法应该说对行业的发展影响至深。如果再谈到电视体制,我们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来回顾,在历史当中多方力量的矛盾和努力都是鲜活的并且现实的,我们在注意到民族性格因素以外,也应该去了解现实的历史。即使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当中,民族的命运就等同于历史。这个结论如果再深入到行业史,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适用。

㈡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

两个特点:

1、《1990年广播法》:1992年正式施行。新广播法的基本意图是要开放广播电视市场,创设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以促进广电事业的繁荣,同时要求切实保证节目质量。

2、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政府和议会的制约。在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又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和业务上的独立性。


(2)英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注意事项: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至1996年12月,使用40种语言,每天累计播音约108小时,其中汉语普通话每天播出6小时30分,广州话1小时45分钟。发射总功率现已达29,169千瓦,单机最大功率短波为500千瓦,中波为1000行瓦,使用频率262个。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内发射台5座,国外发射台27座(包括部分租用和合用的发射台),分设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

㈢ 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境与对策

去买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吧,市场上应该都有的。

㈣ bbc是什么意思

BBC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简称,又名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英语: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缩写:BBC),直译“英国广播集团”,又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是英国一家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资金主要来自于英国国民所缴纳的电视牌照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此外,BBC还提供其它相关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等等。

BBC服务:

1、电台

BBC最早成立的宗旨是为英国大众提供高质量的电台广播服务。今天,电台节目依然是BBC产品重要的一部分。

BBC最早的两个电台是国内服务(Home Service)和全球服务(World Service),后来又提供软性节目。1967年现代音乐频道,BBC Radio 1开播,并采用命名方式:BBC Radio 2播送轻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和娱乐节目,BBC Radio 4则是之前的国内服务。

2、电视

今天的BBC ONE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它在1936年11月2日就开始提供电视节目,当时叫作“BBC电视服务”(BBC Television Service)BBC ONE的节目十分大众化,包括戏剧、喜剧、纪录片、游戏节目和肥皂剧,经常是英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英国广播公司

㈤ 英国广播公司 的缩写是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缩写BBC。成立于1922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前身为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媒体。BBC于1936年开始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1967年,BBC首次采用彩色信号播报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从而开启了彩色电视时代。

2021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消息,依据相关规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从12日晚开始,香港电台停播BBC国际频道及“BBC时事一周”节目。

公司历史

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BBC虽然是接受英国政府财政资助的公营媒体,但其管理却是由一个独立于政府以外的12人监管委员会负责,并且通过皇家宪章保障其独立性。

㈥ 以英国BBC为例简述公共广播的主要特点。急!!!

英国广播公司(英语: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是英国的一家由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和1973年英国独立电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和互联网新闻服务

㈦ 英国广播公司广播电台的BBC电台服务

BBC最早成立的宗旨是为英国大众提供高质量的电台广播服务。今天,电台节目依然是BBC产品重要的一部分。
BBC最早的两个电台是国内服务(Home Service)和全球服务(World Service),后来又提供软性节目(Light Programme)。1967年现代音乐频道,BBC Radio 1开播,从那时起BBC开始采用目前的命名方式:BBC Radio 2播送轻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和娱乐节目,BBC Radio 4则是之前的国内服务。1990年8月27日,BBC Radio 5开播,后又更名为BBC Radio 5 Live(BBC Radio 5直播)。
今天BBC拥有10个电台频道,面对不同的听众。针对不同的地区,BBC也有不同的节目选择。BBC全球服务则对全球广播,此外BBC的一些短波频道也可以在英国以外地区收听到。这些频道大多以新闻为主,一部分经费来自英国外交部。现在BBC所有的电台节目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

㈧ 英国广播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急求啊还有他的价值认同是什么

(二) 约翰•里思的广播理念
BBC的责任:把有关人类努力和成绩中的一切最美好的事情传达给最多的家庭。
立台三原则:即“以公共资金作为经费来源”,成为“独立的和垄断的公共服务机构”,要“以利他主义思想为从业者的行为准则,把为公众利益而工作视为自己的天职”。
受众:极少有听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少有听众想要他们所需要的。
商业广播电视:有的人为公众提供一些他认为公众需要的东西,并以此为荣。这种人经常杜撰一些低水准的公众需求,而自己还对此洋洋自得。
(三) BBC公营广播电视所倡导的原则
1、由里斯原则发展到现在的公营广播电视原则:
第一, 广播电视必须为所有的公众服务,要播出各种类型的节目,不仅要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少数阶层的需求;
第二,广播电视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传播媒介,具有重大社会作用,因而不能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经营者必须对国家、社会和公众承担责任和义务,如维护国家安全、提倡高尚的社会道德与风气、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加强民族认同、给予儿童和青少年正确向上的引导,保证多元文化,等等;
第三,广播电视必须坚持独立的编辑原则,不受政治、党派左右,坚持公正、客观、平衡的报道原则;
第四,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使命感。
2、公营广播电视原则与政治利益的冲突
早在1940年,丘吉尔担任首相不到一周之后,就想“有效地控地BBC”,使执政党更少受到束缚。但是,在BBC的抗拒下,丘吉尔的美梦没有成真。
1956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首相伊顿试图接管BBC的对外广播部,也没有成功。
1982年,撒切尔夫人不满BBC在报道福克兰群岛战争时,使用“英国军队”的词汇,而不是“我们的军队”,认为这样没有表现出爱国情操,所以勒令BBC总裁向保守党议员执委会道歉,但遭到拒绝。
1985年8月7日,采访爱尔兰领导人的节目〈现代生活〉被停播,全体编播人员罢工一天。
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后,BBC(即英国广播公司的缩写)被人戏称为“巴格达广播公司”(英文缩写也是BBC)。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BBC国际新闻主编辛普森赴贝尔格莱德采访,他的战地报道被唐宁街10号指控为“塞族人的工具”。辛普森立即反击说:“英国历届政府都是一样的:他们害怕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独立,害怕客观而真实的信息。”辛普森得到BBC的强力支持,不仅没有被封杀,而且还在当年获得全英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最佳记者”。
2003年5月29日,BBC记者吉利根援引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报道说,布莱尔政府为了配合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曾授意在2002年9月公布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报道播出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
2003年7月17日下午,家住牛津郡的凯利博士对家人说出去散步,之后便没有回来。警方第二天早晨在离他家5英里的树林里发现了他的尸体。
2004年1月28日主持调查英国国防部生化武器专家凯利死亡事件的赫顿法官发表称为“赫顿报告”(Report of the Inquiry into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Death of Dr David Kelly C.M.G.)的调查报告。72岁的赫顿是一位资深律师,同时也是英国议会上院议员、上诉法院法官。1997年,他成为英国上议院最高法官。如果说赫顿曾经在公众中留下什么印象的话,那就是他曾经作为英国上院的法官之一,判决引渡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一案。
赫顿报告总共分为十三个章节,报告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在讨论凯利博士与在事件中BBC的表现,报告中提到凯利博士对于武器核查具有专业化的经验,并且凯利博士在一段的工作之后非常有可能会因自己卓越的工作表现而被英国女皇提拔为勋爵。赫顿报告认为,在凯利案中,BBC的确在新闻报导中存在一些失误。
赫顿该报告认为BBC报道至少有以下两点缺失:
1、首先是报导失实。凯利案的源头是BBC记者吉利根一篇宣称唐宁街蓄意夸大对伊动武证据的广播报导。报导援引高级情报官员的话称唐宁街明知关于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部署生物武器的情报可能有误,仍在最后时刻把这一说法塞进了政府的伊拉克武器情报报告当中。吉利根的报导引发轩然大波,导致消息来源凯利的名字被公开,凯利在巨大压力下割腕身亡,布莱尔则因此陷入执政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2、编辑部严重失职,新闻缺乏佐证。赫顿又发现,吉利根的报导,实指政府在对伊动武证据问题上撒谎。但对性质如此严重的报导,BBC在播发前却没有任何编辑事前阅读过吉利根的报导文本或审阅他的采访笔记,没有编辑考虑过这一报导是否合适播发或应当经过审批,更无人考虑报导的措辞是否应当更加慎重。赫顿因此断定BBC的新闻采编体制存在缺陷,对此,BBC无话可说。

㈨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沿革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
1、 早期的商营体制
1922年12月15日,经过邮电大臣的授权,6家大电器制造商包括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及数家小电气公司联合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开始广播紧接着都铎王朝经由文具商对出版物进行垄断经营的传统。
2、公共广播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1)公营BBC的建立
公营BBC于1927年开始广播,其后垄断英国广播业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
(2)BBC延伸到电视
BBC于1937年获得第二个十年的广播电视特许状,并于1936年11月开办电视 。
(3)探讨双重体制
之所以英国广播体制会由商营体制向公共广播的转变和发展是有原因的。纵观当时经济的趋向、商营体制的有力竞争、利益的驱动,自然而然地公共广播也应运而生了。当时的英国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稀缺、国土狭小、政府的相对强大、社会政治运动活跃的、公共文化理念传统的发达、广播电视巨大的社会与政
治影响力等是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商营电视广播的创办
1954年7月30日,《独立电视法案》终于通过了,该法案规定,成立一个与BBS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管理商营电视广播 。从此,英国开始了商营广播电视历史的篇章;同时,出现公商并营的广播电视体制 ,根据《独立电视法案》,独立电视局(ITA)于1954年8月4日建立,这是一个管理商营电视的公共机构。
4. 双重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
为了平衡双重体制,由BBC尽快开办英国第三个电视频道。
双重体制从电视扩展到了广播。1973年10月,两家地方独立广播电台开播。从此,英国也有了商营广播,“公商并营”的整个体制确立。公商并营的双重体制导致人们对平衡的期望,公共服务与商业经营似乎应该平分秋色 。两大系统再一次取得平衡。公商并营、旗鼓相当的传播新格局完全形成。英国公商两种电视体制的竞争以及政府在其间的协调与修补,使英国广播电视沿着一条稳健的道路有条不紊地发展多年。

㈩ 西方各国广播电视体制的不同特色和优缺点

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目前国外主要有如下几种体制类型:

1.国有国营。这是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其主要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政府把它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直接进行领导和管理;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政府的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之以受众缴纳的视听费以及广告费。

实行这一体制的有原先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营台。例如,原来的苏联设有直属部长会议的国家电视与广播委员会,统一领导地方各级电视与广播委员会和全国广电事业;中央、加盟共和国、地方(边疆区、州)三级办台,这些台都是国家事业单位,经费主要靠国家拨给;中央台不播广告,地方台也只有少量的广告收入。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广电格局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仍然是国有国营的官方机构,下设俄罗斯电台、俄罗斯电视台、俄罗斯大学电视台,并和几十个地方台联结成网。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全印广播电台、印度电视台,均为隶属于政府新闻和广播部的国营机构,垄断全国的广电事业。印度尼西亚政府新闻部管辖的印度尼西亚广播电台和印度尼西亚电视台,也是独家经营广电事业的国营机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全国有国营的广电机构已经很少了,但是各国的对外广播电台几乎都是政府直接管理和控制的,这几年有些国家还创办了官方的对外电视台(如美国的世界电视网、德国的德国之声电视台等)。

2.国有公营。这是国家所有但由公司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但电台、电视台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 存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其成员有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公共台一般实行这种体制。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广播协会(NHK)就是这样。BBC是根据“皇家约章”特许经营广电的公共企业,最高领导是董事会,其成员包括各政党和社会各界代表,以及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地区代表,由政府提名,国王任命。董事会决定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任命总经理主持日常工作。政府内务大臣受议会委托监督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节目内容,向公司签发执照,但公司有依法自主经营的权利和业务上的独立性。NHK是依据日本广播法设立的特殊法人。最高机构为经营委员会,其成员由首相经国会同意后任命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经营委员会任命会长,并由他组建理事会,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政府责成邮政大臣监督NHK的活动,但是NHK在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享有编辑自由、表达自由,其业务活动不受任何非法的限制和干涉。

3.社会公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型的,由社会各界联合经办;一种是团体型的,由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它们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制范围内独立地进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经费有的靠视听费,有的靠各界资助和政府补助,有的还辅以广告收入。国家依法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管理。

实行这一体制的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公共台。例如德国的公共台属于第一种,即联合型的。德国各州的地区性广播电视台,由当地社会各界共同组建和管理,它的权力机构广播委员会由各界社会团体代表、州议会各党派代表、州政府代表组成,制订大计方针,选举业务监督机构管理委员会,任免主持行政事务的总经理,批准财务预决算。这些地区性广播电视台后来联合组建了两个全国性电台和一个全国性电视台(ARD)。1961年各州联合创办的全国性频道电视二台(ZDF),也实行类似的体制。它的最高机构电视委员会成员广泛,包括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各政党的代表,各宗教团体、工会组织、雇主协会、报界组织、慈善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代表;由电视委员会选举产生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也来自10多个党派团体。又如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一般属于第二种,即团体型的。美国广电业基本上是商业台的天下,但是美国也还有1200多座公共电台、300多座公共电视台,这些公共台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为公众提供教育和服务,其创办者有州政府、地方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社会团体等。这些台不播广告,经费来源于经办部门筹集、企业和受众的捐助、国会拨款以及其他自行开辟的财源。美国国会在1968年专门成立了公共广播公司(CPB),作为全国性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国会对公共台的拨款,协调公共台之间的关系,并且组建公共电视网,组织各台教育和文化节目的制作与交流。

4.私有私营。这是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主要特点是: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是依照法律调控管理;通常以盈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按市场规律运作,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许多这样的私营台。例如在美国,这种私有私营的商业台要占全国广播电视台的4/5以上,它们在商业运作中激烈竞争,不断兼并集中,从而形成一些大的垄断企业。目前最有影响的广播电视企业为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福克斯广播公司(FBC),它们分别同各地的地方台联结成网,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广播电视市场。在日本,私营广播电视的受众数量大致上和NHK相当,最大的四家私营企业东京广播公司(TBS)、日本电视广播公司(NTV)、全国朝日广播公司(ANB)、富士电视公司(Fuji TV)都已形成全国性的广电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私营的商业广播电视80年代以来大有发展,有的已和公共广播电视平起平坐,有的已占全国广电业的主导地位。在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台,大部分都是私有私营的;亚洲、非洲等地的商业台这些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增多。

5.公私合营。这是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所谓合资,是指共同出资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管理;所谓合办,通常是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租赁这些设备制作并播送节目。不论合资或合办,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其基本特点是既实行商业经营,又保持国家在机构内部的调控制约。

这种体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存在。例如法国的新频道电视台(Canal Plus)便是由公私合营的哈瓦斯广告集团和另外一些私人股东合资建立的;法兰西国际电视台(CFI)则是由国家控股的合资公司——法国广播金融公司创办的。俄罗斯1995年将原先苏联的全国性广电机构改组为“俄罗斯公共电视公司”,国家拥有51%的股份,其余股份出售给民间企业,该公司也就成了公私合资的机构。另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的公私合资的体制。至于公私合办的方式,则以英国的商业广播电视最为典型。英国的商业广播电视在1992年前都由独立广播局(IBA)管辖。IBA是依据广播法组建的国家管理机构,其职责有二:一是建造和经营全国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二是通过业务合同对私营广播电视公司进行管理。这些私营公司分设于全国各个地区,经IBA批准获得所在地区播放广播电视的许可证,然后自制节目,租用IBA的发射设备播放,IBA则在审批许可证、出租设备的过程中对这些公司的业务方针、节目内容以及插播的广告进行监督。1992年起,IBA的职能分别由新设立的独立电视委员会(专管电视)和无线广播局(专管广播)代替,但是国家出设备、私营公司出节目这一公私合办的体制不变,而且还有新的发展。

上述各种体制类型,都是植根于各国特定的社会制度,在各国广电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实践表明它们各有利弊,对此各国舆论界常有评述。

阅读全文

与英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