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务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公务员在思想认识上要“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我们各级公务员应该与党的宗旨保持一致。唯有如此,才能明确作为一名公务员的使命,才能理顺“官与民”的关系,才能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地位。
我国受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古代的“官管民”思想影响深远。现阶段,在公务员队伍当中,许多人还存有这种想法,认为官就是管理老百姓的,民不能与官斗。所以,实现生活中,经常出现趾高气扬的以官自居者。这种思想的存在割裂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否定了党和政府存在的根基。
我们党的《党章》和《宪法》中明确指出,党员和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手中权力的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主人服务的过程。而实际生活中,一些公务员由于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地位,不是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是认为人民是自己的公仆。这种“身份倒置”错误思想的存在必然导致权力观念错位,进而使“为人民服务”成为空谈。
因此,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明确自己的“身份”,才能理顺“官民”关系,我们各级公务员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进而为人民服务好。
(二)公务员在工作理念上要“以人为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各级公务员在工作理念上就是要“以人为本”,反映在工作方式上,就是要体恤民情,急民所急,处处为民着想。
要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站在其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其着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才能体其所难、知其所急、解其所需。这也就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在政策设计上要与民谋利,在具体工作上要兢兢业业,在工作态度上要热情谦恭。
近年来,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局层面的“以人为本”;党和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要求,这是在具体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我们作为公务员,我们中多数人所在的是基层单位,基层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也是人民群众认识党和政府的窗口。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反应到党和政府的政策中,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在人民群众的需要中。
可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我们各级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好人民的一个根本方法。
(三)公务员在工作目标上要“为群众谋利”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目标就是谋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各级公务员,具体到个人身上,虽然我们代表不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只有我们各级公务员每个人都在为人民群众谋利,集合起来,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在工作目标上要为人民群众谋利。
另外,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政府是一个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使命就是管理公共事务、谋取公共利益。我们各级公务员作为政府的一个成员,其根本目标也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
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务员,“为群众谋利”的工作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基层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可以说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关系人民群众的事情稍有处置不当就会产生恶劣影响,甚至引发群体事件。因此,要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为群众谋利”的工作目标必须牢记。
(四)公务员在工作岗位上要“敬业自律”
要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就是要敬业自律,干好工作的同时,保持清正廉洁。
基层工作是国家政策和群众需要的结合点,能否落实好国家政策、解决好群众需要,关键就在基层工作能否做好。因此,在我们各级公务员岗位上就要敬业、勤业,任劳任怨。唯有如此,才能执行好国家政策,把握住民众需求,才能干好工作,受得住委屈,才能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辱使命。
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公务员还应该保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我们各级公务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行使手中权力的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如果我们各级公务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把一些资源和机会据为己有,那就与我们各级公务员服务人民的宗旨根本背离,既遭民怨,也遭唾弃,更无从谈起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五)公务员在具体行动上要“脚踏实地”
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落实到每一项行动上就是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具体表现,我们各级公务员都要认真细致、脚踏实地去干。只有把小事、琐事干好,才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也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大事。而且,各种所谓“大事”、“蓝图”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琐事组成。每个工作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没有好坏高低贵贱之分。对待工作,我们各级公务员也不能好高骛远,妄自菲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在具体行动上要脚踏实地,认真细致干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总之,要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就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从本职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受到了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统一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问题,党政部门以及公务员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一)基本前提
这是我们各级公务员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的关键点,也是我们各级公务员践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对此,两个前提至关重要:一是精神前提;二是物质前提。
精神前提是必须要有强烈的、主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具体讲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假心假意;就是一切言行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时,能够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
物质前提是具备一定的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和素质,而且这种服务人民的本领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在保证上述两个前提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各级公务员坚持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整个社会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当然,我们各级公务员必须认识到,执政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形成“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氛围至关重要。
对于我们各级公务员来说,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把“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把“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办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办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为人民服务没有固定不变的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
(二)“全心全意”的问题
如果说为人民是个质的问题,而全心全意是个量的问题,虽然是个量的问题,但关键是为人民服务的彻底性问题。
毛泽东说一种是全心全意,一种半心半意,一种是三心二意,大概还存在一种虚情假意,虚情假意不是真实的不可告人卑鄙目的。三心二意,是为人民服务不坚定,不彻底。毛泽东主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有私心杂念。
全心全意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情操。共产党人都要达到这种理想境界,要求每个人必须这样去努力。因此,毛泽东说,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了这种道德精神,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从这方面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道德要求,首先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勇于牺牲、无私奉献。
为人民服务本质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人民谋利益,无非是向自然开战,进行生产斗争,但是生产斗争中存在着种种困难,人们不仅要付出辛勤劳动,而且完全有献出自身生命的可能。而为人民服务,就是不怕牺牲,不惜为人民流血流汗。
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就要和社会作斗争。阶级斗争就是各阶级利益的斗争,为了人民的利益,必然要和剥削阶级发生利益冲突。这样,敌对利益集团必然为了自己利益而斗争,因为,在阶级斗争中,尤其在战争中,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少人正在为了大多数的利益在贡献着自己的心血。可见,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各级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心一意替人民打算,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丝毫不存自私自利之心。
总而言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道德精神。除此以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身也包含一种民主精神。这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因为为人民服务,其主体是人民,人民是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就是民主,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统治。
所以,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大多数服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伦理精神,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这种伦理精神的主体。可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的民主精神是更深层的东西,其伦理精神是一种道德要求。
(三)个人利益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个命题,并没有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因为他提出过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就包括对个人利益的兼顾。
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其实是不对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我国人民的个性发展,束缚着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破坏着广大人民的财产。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
为人民服务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以追逐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时至今日,在如何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误区。
(四)服务人民质量的评价机制问题
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必然需要服务人员,这样的人员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人民的公仆”。那么谁有权决定使用哪些人为服务员呢?当然应当是被服务者,因为“当家作主”的是人民而不是服务员。
毛泽东说,公仆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公务员一定要用这种权力来为人民服务好,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他号召共产党员在政府中成为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做到勤政、廉政,是党的宗旨在公务员身上的集中体现。
对于服务质量如何评价,我们各级公务员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究竟对还是不对,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定;从认识论的角度,它提出的检验办法是实践标准;从价值观的角度,办法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
经过检验,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五)服务人民的处罚体系问题
既然“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国法,那么它就是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果不履行或履行不认真,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但是,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还是《国家公务员法》、《检察官法》、《法官法》或《刑法》,都没有直接将“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作为惩处对象;大量的被规定惩处的行为虽然可理解为“没有履行好为人民服务职责的行为”,但由于法纪一般都规定了“数额较大”或“情节较重”这类处罚起点,因此,从规定上看,法纪条文并没有严格到完全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的程度。
比如,一个公务员在上班时间饮酒,如果没有因此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以上的损失,所饮酒又是此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按照党纪,他将受不到处分;按照国法,他也很难受到处分。
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着工作作风不良、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更有甚者,许多人员光领工资不上班,人们已见怪不怪了。事实表明,缺乏具体制度保障的原则,是难以化为鲜活的社会行为的。
㈡ 如何提升基层公务员服务能力
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干群关系、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很多乡镇地处贫困、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或因相关政策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长期以来乡镇公务员招录难,拴心留人更难。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广大公务员扎根基层?
以政策激励焕发基层生机
如何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广大公务员主动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在对乡镇公务员办公、住房、子女上学等工作和生活问题有效解决之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改善他们的职务晋升渠道更为重要。为尽快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央高度重视,近年来已经规划着手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制定建立了公务员工资科学有效增长机制;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正在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统筹研究完善工资待遇政策向乡镇倾斜的具体办法,重点向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倾斜。改进乡镇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乡镇公务员亦可晋升非领导职务。扩大乡镇干部选拔视野,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在选拔从本地成长的乡镇干部同时,注重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编办、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大对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力度,县及以上机关选拔干部,应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
公务员投身和扎根基层,既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基层锻炼、促进个人成长进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更离不开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制定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国家公务员局考核奖励司 龚宝瑞
“一升一降”促基层拴心留人
基层公务员“招人难”,并不是真的招不到人,而是想要的人招不进来,招来的人留不住。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以采取“一升一降”的办法。
“一升”,就是要提升最低服务年限,这样可以少招不愿安心基层工作的人员。现在基层公务员的服务年限一般是两至三年,但由于上级机关招考条件一般只要求两年工作经验,为了打“提前量”,往往新考录的基层公务员工作不满两年就开始四处报考,很难安下心来工作,更谈不上与群众建立感情。有必要把新招录公务员的最低服务年限提升到五年以上,这样一些高学历毕业生在报考时就会充分考虑清楚,既然考任基层公务员,就要扎根基层干几年,真正受到锻炼,与群众建立感情;当然因此也会有一部分高学历毕业生放弃报考基层公务员的机会,这样正好空出名额,使真正愿意扎根基层的人员能够考进公务员队伍,并留在基层长期服务群众。
“一降”,就是降低学历门槛,让基层能够招进更多符合要求且愿意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从事基层工作,大部分是执行落实上级政策规定,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服务,只要有一定的读写能力,且对群众有感情,肯学肯钻,有一个大专学历就足矣。但实际上,很多单位在设置报考条件时学历门槛太高,很多都要求本科及以上。这么一来,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往往因不符合学历要求,被拒之门外。公务员法明确规定,高中、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均可考录为公务员,降低基层公务报考的学历门槛切实可行。
——湖北省汉川市教育实践办 郑涛
“减负”与“扩能”优化干事环境
要努力为基层公务员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创设拴心留人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在基层工作的价值,从而在基层扎下根来踏实做事。
要抓好“减负”,让公务员在基层“轻松”工作。基层公务员处在党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既要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调处群众纠纷,又要承受上级下派的任务、接受名目繁多的考核,身上担子重、压力大。因此,要在从严管理同时,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人性化关怀,通过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等要求,减少迎来送往的杂事,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上、投入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
要抓好“扩能”,让公务员在基层干好工作。通过集中培训、轮岗锻炼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政策上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公务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平台,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组织部 朱杰
重视基层公务员的“难”与“盼”
最近,中央领导要求在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着重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打好“这一仗”,关键是靠我们基层公务员这支“一线部队”的战斗力,而重点就在解决基层公务员的“难”和“盼”。
重视“难”,准确把握基层公务员队伍存在的薄弱点。其中“难”在:骨干人员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一些乡镇,新进的年轻人往往待不了多久,就通过省、市公开的招考机会考出去了,导致有的单位在25岁至35岁之间出现人才断层或不稳定层;很多基层公务员身兼数职,如果遇上工作考核、活动创建、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加班就是家常便饭。一些基层单位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
解决“盼”,有效激发公务员扎根基层的动力源。要加大对基层公务员关爱力度,合理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解决基层公务员基本生活困难,同时加强基层公务员精神生活建设。要加强和重视基层公务员的选拔任用,重视从基层选拔优秀的公务员到领导岗位,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建功基层的公务员,要高看一等,优先提拔。
——江苏省金坛市人社局 刘文
“一减一增”让乡镇公务员安心基层
让公务员安心基层,扎根农村是件大事。根据实践体会,建议通过“一减一增”解决难题。
减少过多考核。当前乡镇公务员普遍存在对上应付考核过多和对下服务群众过少的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公务员疲于应付、乡镇“机关化”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开展以瘦身、转型、减负、双向为主的考核制度改革。考核评价要增加群众对公务员的定期评议,增加民意度,增强实效性。
增加待遇关爱。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内容繁琐,压力较大。用较好的待遇来吸引优秀公务员安心农村工作是一项基本制度保障,可以从工资级别、职务晋升、公务员提拔等方面向乡镇适当倾斜。同时要注意改善偏远落后乡镇的办公条件。
——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 盛永淦
㈢ 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包括哪些
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服务,内容包括政府行政审批,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煤气、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对社会依法管理实现的。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后,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从公共服务的内容看,公共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共服务的主体看,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也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中来,成为公共服务的新的主体。从公共服务的客体看,接受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从公共服务的目的看,公共服务主要突出了一个“公”字,突出了为社会大众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公共服务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和公益性。
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政府是国家机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来实现,由国家公务员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权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其实就是国家公务员对社会依法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当是基层公务员代表基层政府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技能和本领。基层公务员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
基层公务员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荣使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越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越大。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㈣ 如何提高干部公共服务能力
1、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明确公务员的工作宗旨。
2、领导回干部必须熟悉政府公共服答务职能的内容。
3、领导干部必须勤于学习,努力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电子政务知识。
4、领导干部必须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
5、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提高领导干部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
6、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
7、必须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㈤ 如何提升公务员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
一、强化宗旨意识,培育公共服务精神
要充分明确当今政府转型的方向即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公共服务职能的执行者,我们公务员必须以平实而深邃的群众观,站在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职责的高度,培育公共精神,其内涵有: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责任精神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进一步塑造好公务员的行政人格,推动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能力建设,创造公共服务产品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对我公务员的公共服务监管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与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持续有效地获取公共服务领域所需的现代社会综合治理知识与技能,变革思考方式,应对当今利益社会、流动社会、网状社会特点,加强对公共管理领域需求的研究与探索;依法行政能力,能够学法用法,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学会做群众工作,与群众交朋友,有效回应公众反映;自我规范能力,能够接受监督积极做出调整,不断端正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权力观念等,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管住风险,阔步前进。
三、保持耐压脱敏,应对转型管理挑战
我们基层职能部门常年处在行政一线,必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压力、责任压力、舆论压力、规则压力等,因此要学会心理调试,及时消除由压力而可能带来的种种不良心理,耐压脱敏,迎难而上,乘势而为,以反观自我、涵养修身,追求心与物、身与心的和谐,积极应对挑战。
㈥ 怎样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
第一,接待服务能力
无论是从事何种公共服务工作的公务员,都需要首先具备处理各种公众咨询礼貌接待公众的服务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和公众直接打交道的公务员来说尤为重要,它相当于政府最一线的前台服务。这一岗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公众发生关系,不仅关系着后续服务能否顺利开展,更关系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关系着公务员、政府乃至党和国家的权威与形象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接触日益增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务员所担任的服务角色也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要求公务员必须对各种政府信息了如指掌,并清楚地知道如何以合适的方式和态度把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给需要它的公众的手中,做好与广大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工作,如政策咨询、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政府各类信息的发布、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咨询、公众信访接待,以及其他的来访接待等。
第二,业务服务能力
除了咨询接待工作外,公务员还要为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与公共服务职能相对应的社会服务,诸如城市规划、城市水电建设。公共交通运输、教育设施建设、市政建设、城市环保、医疗卫生、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公务员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这些工作与公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因而,对公务员的业务服务能力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有履行职能的专业能力,向公众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还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现场处理、现场组织的能力。
对于公众来讲,不管公务员的服务态度有多好,只要是没有解决问题,都不会得到认可的。公众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办成事、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这也应该是服务的终极目的。
第三,管理服务能力
公务员除了履行直接服务职能外,还需履行一些必要的管理职能,这些职能通常不直接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公众,而是一种间接服务的方式。这种管理行为渗透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各个方面。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政府行为中,服务行为与管理行为往往相伴出现,相互交织。同一个政府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从这一个角度看它属于管理行为,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变成了服务行为。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管理与服务是相伴相生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些行为可能是重管理轻服务,有些则恰好相反。如工商企业登记工作,对在其中工作的公务员来说,既是依法履行工商管理职能的管理行为,又是为社会公众进行公共服务的行为。
影响和决定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公务员个体的特质。是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必须具备的特殊素质的要求,这种素质有信仰方面的,如要坚持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也要有基本智力方面的,如学历、知识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包括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等,这是提升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条件。
二是服务对象的特质。是公务员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素质,公务员要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就要了解所服务对象的不同素质、不同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态度等。之所以要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因为公务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是互动的矛盾统一体,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就是在与他们打交道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培养和锻炼的。
三是环境要素。包括目标、任务、组织结构、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等在内的环境要素,这种中间的环境因素意味着任务的提出与实施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从而聚集出一种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不仅仅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它同时要考虑到他所处的群体的素质,还要考虑到它所面对的环境。这三方面的匹配情况、互动情况决定了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状况和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㈦ 怎样提高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公务员必须强化政治素质
政治坚定来源于理论清醒。各级公务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加强现代科学文化学习,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头脑,严守政治纪律,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法》规定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第二,公务员必须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各级公务员的神圣职责。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有心系人民,服务群众,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信任。因此,各级公务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增强公仆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三,公务员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只能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各级公务员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要真心实意地服务于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为标准,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四,公务员必须坚持廉洁从政。
公务员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既是对公务员明确要求,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各级公务员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牢记两个务必,自觉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㈧ 结合实际工作内容或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使全体公务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一、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基本途径
1、培养责任意识。公务员在工资、福利、地位等方面都享有较高的待遇,这些待遇从何而来?归根结底是人民给的,人民是衣食父母。饮水思源,我们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回报社会,才能对得起自己所拿的工资,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2、培养学习意识。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读有字书。有字书包括业务类和修养类两类:业务类方面的学习,要精挑专业书籍、工具书籍等类书籍一至两本,要反复阅读,精思熟虑,融会贯通,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修养类方面的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看一些文学类、历史类或哲学类,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历史典故,与智者伟人进行交谈沟通,对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眼光胸襟大有裨益。我们不仅要加强书本学习,更要通过工作实践加强学习。
3、培养服务意识。培养服务意识非常重要,这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表现。也惟有增强服务意识,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以为非要干大事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4、培养效率意识。高效率就是对同事、对单位、对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和具体表现。培养效率意识,关键要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精神。
二、组织培养是关键
离开了组织上的选拔培养,个人的成长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抓好教育培训和加强实践锻炼这两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五种本领”,即“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自主创新的本领”。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工夫。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造就政治坚定、忠于党和人民的公务员队伍。
2、在能力素质建设上下工夫。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治国理政的“五种本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创新方法、完善机制,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保证培训质量的完成;要完善在职培训管理制度,可以有多种类型和方式,主要包括任职培训、短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专题研讨班、专题讲座、学历学位教育等。
3、在“公务员精神”培育上下工夫。要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精神,使全体公务员自觉为国家的振兴和人民富裕而努力拼搏,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务员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可以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推动改革和经济发展,促进文明机关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4、在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工夫。加强公务员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在本单位建立一个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用人制度,变伯乐选马为赛场赛马,根据职位、人员变动情况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强化岗位竞争和岗上淘汰意识,做到“优者胜、劣者汰”、“能者上、庸者下”和“优中选优”。通过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激发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同时要加强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首问负责制、公务员不良行为投诉处理制、公务员行政告诫制等,建立起监控网络,使每一位公务员的每一项活动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确保每一名公务员都能健康成长。
㈨ 如何提升公共行政服务能力
进一步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应把握好四个导向。
人民导向。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坚持人民导向,是坚持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选择。坚持人民导向,就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人员的基本准则,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努力使人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满意,也注重保障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政府绩效目标的设置应积极回应人民期待,使绩效目标成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为公民的有序参与提供便利,并及时将政府绩效考核结果向人民公开。
战略导向。战略导向的重点是对组织的总体目标、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挑战和机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长期发展目标,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管理中的“五年规划”,就是战略管理理念的科学运用。在政府绩效管理中树立战略导向,要求各级政府自觉树立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坚决避免竭泽而渔、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有效解决不同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盲目攀比、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的问题。
结果导向。结果导向强调对项目运行结果的关注。早期的政府绩效管理更多关注预算和投入,而对产出和效率的关注和评价不够。结果导向更强调有效性,是对这种倾向的纠偏,已被各国政府绩效管理广泛采用。在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中坚持结果导向,要求把提高政府执行力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将目标转换为成果。具体而言,就是科学设定政府部门职权,做到有权必有责,实现权责对等;健全各级政府决策机制,努力使各项决策都符合客观规律,从制度上保证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科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重大事项优先原则,对重要问题和重要任务进行优先顺序管理、优先资源分配、优先结果评价。
责任导向。责任导向是指政府绩效管理应体现责任政府的核心理念,着力培养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的设定应紧紧围绕政府部门的核心职责,及时回应人民关切。这就要求在绩效目标和评价模块设计中加大民生指标的比例和权重,优先考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重要民生事项。二是注重绩效责任的落实。将绩效责任意识由理念转化为制度,由制度转化为行为,由行为转化为习惯,由习惯转化为文化,努力营造积极、尽责、服务的实干氛围。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奖惩制度。推动绩效责任履行状况与财政资金分配、公务员人事管理、公信力建设等直接挂钩,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晋升、薪酬、津贴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绩效奖惩的方式方法,用制度化的手段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㈩ 如何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水平
一、学习到了未知领域的知识 听老师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环境管理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领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赢在执行的课程,使我的头脑异常清新,心情为之振奋。这些课程是我第一次听到过,感觉非常解渴。政协姚主席非常重视政协机关建设,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政协,我所在的民族法制委员会,主要涉及到民族、宗教、社会和法制方面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按照姚主席的要求要深入学习,学以致用,这次的学习培训课程,系统地将我没有学到的理论知识教授给我,使我重新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不断提高学习力。使我明确了国务院推行行政执法的目标是建成法治政府,这个法治政府即是: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高效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使我了解:我国加入世贸后,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必须要提高,否则不适应发展或阻碍发展。因此,政府职能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向社会公共服务型转变,以达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强化和明确了公务员的责任行为 《公务员法》是一部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是规范公务员管理的法律。通过听老师授课,我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的权力和强化公务员责任行政,了解了公务员职位分类,级分设置等。从本节课中我感到,我国公务员管理已经步入法制管理的阶段,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业务素质将发挥重大作用。听“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的一课,使我深感有压力,国内外那些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将执行力做为一种他的一种工作习惯,调动他的团队,在个个环节中都把事情做到完美,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世界上值得称道的典范,我们在工作中是否也应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拿来做为自己的工作标准,我想如果这样做,工作没有做不好的,同事没有团结不好的。关于“职务犯罪与预防”一课。我认为针对性很强,我做为公务员,身为处级干部,无论权力大小,都不能随意放纵,我们的行为要与责任相对应,在职务范围内履责不能贪利、侵权、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