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腰闪到了,马鞍山那里治腰最好
用火罐治疗
❷ 三国人物,以及内容详细介绍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生平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
吕布
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
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
孙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周瑜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
刘备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
丁大全
丁大全(1191~1263),字子万,南宋镇江(今江苏镇江)人。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进士,被调任萧山尉。去拜谒师间,安抚使史严之见丁大全长得“出类拔萃”,不类凡人,以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等众宾客告退后独留了大全一个人攀谈,而且款待甚为周到。丁大全是南宋0臣,宋理宗朝中后期的宰相,著名0臣,外号”丁青皮“。宋理宗执政后期,朝廷又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0相之手.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
陆逊
陆逊 - 简明历史传记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
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
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
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
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总评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
程元凤
【程元凤】(1199-1268)南宋大臣。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程元凤宝祐四年(1256年),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12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
关羽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
姜维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
嵇康
(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
阮籍
籍 (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三国魏诗人、文学家。 阮籍4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他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但当时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阮籍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他曾先后做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
向秀
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稍后,郭象在《庄子隐
张飞
张飞(?-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
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初平二年(191年),时黄巾起义,本郡人推举他率领义从吏兵往投公孙瓒。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吏民皆往从之,公孙瓒深以为忧。见赵云来附,很高兴,对他说:“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
马超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后与韩遂一同进攻潼关,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此后马超又起兵攻杀凉州刺史韦康,不久被韦康故吏杨阜击败,投奔张鲁。刘备入蜀后马超投奔刘备,并为刘备作前驱,进入成都。刘备称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
孙亮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字:子明 籍贯:吴郡富春 生卒 243 — 260(18岁) 籍贯:同孙坚官职:皇帝家庭成员:父:孙权人物传记:孙权的第七子,吴国的第二代皇帝。他是个聪明的皇帝,看到孙纵专权,图谋杀之,但最终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历史评价:陈寿: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 历史人物(三国)字:子明籍贯:吴郡富春生卒 243 — 260(18岁) 家庭成员:父:孙权人物传记
董卓
陇西人,性粗猛,有谋。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初为兵马掾。继为羽林郎、军司马。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八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二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
邓艾
邓艾,字士载(公元197年——264年),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协助司马氏东征西讨,屡建奇功。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黄忠
忠(?-220),字汉升,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黄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
李典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历史评价李典李典 曹丕:“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陈寿:“①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②典好学问.
孙皓
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280年在位。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 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
韦昭
韦昭(204~273),字弘嗣,云阳延陵人。自幼好学,擅长文史,对《国语》、《孝经》等研究卓有成就,是东吴儒林名士。著有《国语注》、《孝经注》、《吴书》、《博弈论》等。会稽王孙亮即位时,昭被推荐为太史令。景帝孙休即位,任中书郎博士祭酒。末帝孙皓即位,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国史。 东吴孙氏家族间争权夺利,韦从不介入。孙权废太子孙和另立会稽王孙亮为太子。
曹丕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
郭女王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祖籍安平广宗。有智数,性俭约,魏文帝曹丕的夫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称其“之足以制魏文可知”。郭氏少年时父母双亡,丧乱流离,29岁时被比她小3岁的曹丕纳为妾,深得宠遇,然而始终没有生下子女。后来曹丕即位魏王,册封郭氏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为贵嫔,位次皇后。黄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许昌立她为后。
曹奂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
庞统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
马谡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马谡(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
杨修
杨修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弘农华阴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暂无相关记载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暂无其他相关人物 曾效力过的势力 暂无相关资料 杨修 - 简明演义传记 曹操麾下大臣。东汉的太尉杨彪之子。虽有才,但是被曹操疏远。
马良
马良(公元187—222年),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诸葛亮随刘备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信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据此,人们推测,他与诸葛亮或结为兄弟,或者有亲戚关系。诸葛亮年长,故他称亮为兄。马良奉命出使东吴.
袁绍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
黄承彦
黄承彦籍贯:[荆州]沔南 [今湖北仙桃]配偶 蔡氏 身份:诸葛孔明岳父子女 黄月英 介绍: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耆旧记》黄承
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❸ 请问请问辽宁省绥中县各乡镇和村屯的名字谁知道
万家镇镇政府驻王家庄,人口2.26万人,面积68.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王家;15个村委会:王家庄、万家、老军屯、万寿寺、周家、金丝、北邱洼、贺家屯、老户、赵乡、苏家、新民、杨家、孟家、甘家。西甸子镇镇政府驻西甸子村,人口2.31万人,面积85.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西甸子;17个村委会:西甸子、小李屯、大李屯、大石桥、凉水、户尚屯、涝豆洼、莲蓬洼、白庙子、东庄、马圈子、安马堡、北甸子、北杨家、水泉子、皇姑、罗三家。高岭镇镇政府驻高岭村,人口2.65万人,面积134.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高岭;18个村委会:高岭、杨总、兴隆店、四方台、上甸子、小蛎蝗、祝总、王岗台、陡坡台、贺家、老爷庙、杏树屯、大松岭、赵家屯、大蛎蝗、沙锅子、高家洼、照山嘴。前卫镇镇政府驻前卫,人口2.52万人,面积125.8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兴卫、永兴;15个村委会:背荫嶂、九门台、三山营子、选将、冯家屯、北大、黑台岭、老边、满井、东山、长江、西大、东大、三道、古塔。荒地镇镇政府驻东荒地,人口2.55万人,面积85.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荒地,15个村委会:东荒地、杨保屯、郭家屯、孙相、拴科、西台屯、牛心屯、前马屯、尚家、大郑、东李、西李、桑园、西荒、榆林。塔山屯镇镇政府驻塔山屯,人口2.24万人,面积74.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塔山;17个村委会:塔山屯、山角子、白龙滩、四方、东白、许家、大南铺、梁家、丁家、香宝、大冯、大施宝、大钟鼓、潘家、西王、张白谷、桃花。小庄子镇镇政府驻小庄子,人口3.37万人,面积85.7平方千米,辖23个村委会:小庄子、大渔场、鄢家屯、盐锅、海泉东、海泉西、盐场、前永安寨、石官、宝仓、张安、打雀庄子、后永安寨、小李、孤家子、凌家、新庄子、大李金屯、彭家、团山子、叶大、马家洼、二河口。王宝镇镇政府驻王宝,人口1.85万人,面积67.2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王宝村、北偏坡村、张呆子村、西潘村、西孙村、平房村、吕贡村、王汉村、娄家屯村。
❹ 马鞍山属于哪个省
马鞍山属于安来徽省。
马鞍山市位源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市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4)马鞍山但丁堡全套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❺ 银川市内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求介绍
银川市内好玩的地方有:水洞沟、鹤泉湖、鸣翠湖、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
1、水洞沟: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14.4平方公里。
水洞沟独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魔鬼城、旋风洞、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怪柳沟等二十多处奇绝景观,记录了三万年前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
由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构成的古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
5、苏峪口森林公园: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50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海拔2960米,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有野生动植物资源898种,有樱桃谷、观光索道等景区景点。
外出旅游时的注意事项:
1、行程中或自由活动时若见有刺激性活动项目,身体状况不佳者请勿参加。患有心脏病、 肺病、哮喘病、高血压者切忌从事水上、高空活动。
2、搭车时请勿任意更换座位,头、手勿伸出窗外,上下车时请注意来车方向以免发生危险。搭乘缆车时,请依序上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行走雪地、陡峭山路,请小心谨慎。
3、团体旅行时不可擅自脱队,单独离队,请征得全陪导游同意,并随身携带当地所住宿饭店地址、电话,以免发生意外。
❻ 有没有关于李白的介绍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考据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其父为任城尉。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又《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采,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豁然开朗的开阔处着笔,
❼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成立,以便于负责世界遗产相关活动的协调,保证《遗产公约》的实施,举行世界遗产年会,建议签约国提交申报名单,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的国际参与、负责遗产地状况的相关报告,当遗产受到威胁时采取紧急行动……
]、泰山(山东泰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黄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峨眉山-乐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❽ 李白的诗词及简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①彩云间,
千里江陵②一日还③。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①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②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③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简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①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举:抬。
【简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为了平叛,入永王李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长流夜郎。遇 赦东归,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以诗名于当世,为时人所激赏,谓其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❾ 长白的内容
1、 动植物资源
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东北三宝,黄芪、党参、越桔、薇菜、山葡萄、大叶杜鹃等。依附森林三水郡、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临江市接壤,北与抚松县交界。国境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境内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27条,水利资源总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3万千瓦。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已探明的矿产有:硅藻土地质储量2000多万吨,远景规划储量2亿吨,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地质储量超过12亿吨;高岭石(长白玉)地质储量83万吨;明矾石地质储量500多万吨。
2、旅游资源
长白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是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誉。境内所辖的长白山南坡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塔山公园是国家2A级旅游区;望天鹅风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灵光塔和干沟子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东北三省最古老的唐渤海时期的灵光塔、春秋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长白旅游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征,并有抗联和金日成早年革命活动地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
3、主要景观
天池南坡景观、高山花园、天池草原、岳桦林奇观、鸭绿江大峡谷、炭化木生成带、鸭绿江上第一哨、长白千柱峰、瀑布群、鸡冠秀峰、长白温泉、塔山公园、灵光塔、福兴寺、东观园、鸭绿江公园、中朝长惠国际大桥。赴朝边境旅游项目,主要游览朝鲜天池东坡景观、白头山密营、三池渊、大纪念碑、鲤明水瀑布、普天堡战迹地、普天堡战斗胜利纪念塔、两江道事迹馆和两江道艺术大学专场文艺演出 。
4、建制沿革
“长白”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已沿用很久了,早在辽代就有“长白部”;金代设“女真长白山部”,清朝设“长白府”;民国设“长白县”。
5、名称起源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名称,是沿袭当年设长白府时,以县域北部的长白山而得名的。“长白”即“长白山”,为东北第一高山,山顶有天池;为死火山口形成的高山湖泊,南北4.5公里,东西3公里。天池满语称“图们泊”,源于“图们色禽”,意为“万水之源”。又称“闼门”,为“图们”的谐音。“长白山”的名称,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变化。远在夏周以前,长白山称为不咸山,“不咸”是蒙古语,音“不尔干”,即神巫,是“此山有神在”的意思。汉朝时叫单单大岭,《后汉书·东夷列传·七十五》载“昭帝始元五年,元搜徒句骊,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悉属乐浪……”,“单单与满州语珊延相近,即长白山”(载自《满洲源流考·按》)。魏称盖马大山,后魏又称为徒太山、太白山。南北朝称为从太山。唐朝称为太白山。金代始称长白山。《元一统志·开元路》载:“长白山在会宁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载:“长白山在三万卫东北千余里,横亘千里。”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满语是““怎么个容易法?”长”的意思,“珊延”是“白”的意思,“阿林”是“山”的意思。因山顶每年都有八九个月白雪皑皑,故而得名。
6、长白镇
长白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旧名塔甸。塔甸地名起源于镇北山头上有一宝塔,名灵光塔,塔下早年为草甸地,故名塔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长白府治所。设治后,大力兴建府署驻地塔甸,使这里很快成为集镇。民国和沦陷时期称县街、长白街。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设镇,名为长白镇,被称为鸭绿江源头第一镇。多年来一直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为国家一类边境口岸。
长白县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开拓的足迹。
秦朝时,境域属“辽东外徼”。
西汉,初属苍海郡,后为乐浪郡。
东汉至唐朝初年,属高句丽,后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丰州。
辽代,先属东丹国,后属定安国东京道渌州长白山部,鸭绿江女真大王府。
金代,属上京路会宁府曷懒路。
元代,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
明代,属努尔干都司建洲卫地。因县内长白山为女真发祥地,故清朝统治者将此地列为封禁之地,后属兴京府。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后200年时间里,这里被划为封禁区。境内山高林密,万木丛生,道路梗塞,人烟稀少,居民点多是三五家的小聚落。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通化县,领属该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临江县,该境转属临江县。不久,又考虑到从临江到长白250多公里,鞭长莫及。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朝鲜以后,日本以朝鲜为跳板,经常“越江右开道伐木,意图侵占”。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巡抚唐绍仪委派李廷玉、付疆前往长白调查,绘制地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08年9月15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奉天巡抚唐绍仪联名奏请清政府在长白设府治,他们在奏折中指出:“临江县上负长白山,下界辑安,北连吉林,广袤八九百里,幅员辽阔,治理难周”,特别是“奉省东北边境辽阔,交涉日繁”,况且“此险要之区,守备空虚”,难固“边圄”。奏请以八道江为界,分临江县东部长生。庆生二保地,长白山北麓,添设长白府,治十八道沟、十九道沟之间的塔甸地方(今长白镇),设治之后,与临江辑安两县“联络声势,呼应灵通”。“以保卫国土不受侵犯,巩固边疆。”同年10月6日(九月十二日)旨准,无领属,隶于奉天府。前署长春知府候补、直隶州知州张凤台为设治总办,委临江县令李廷玉为帮办,筹办长白设治事宜。
清宣统元年(1909年),宣布正式办公。此后,安图、抚松两县也先后设治,归长白府治公所管辖。
清宣统三年(1911年),长白府由试办改为署理。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改长白府为长白县,直接隶属奉天省。
1929年,属辽宁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白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属伪奉天省东边道。
1934年,改属伪安东省。
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建立党组织活动。
1937年,改属伪通化省。
1945年12月25日,长白县解放,改属安东省。
1946年5月,属辽宁省通化地区行政公署,后改为省直辖。
1948年9月,归安东省通化专员公署。
1949年5月,改属辽东省通化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6月归辽东省直辖。
1954年,辽西省和辽东省合并组建辽宁省,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
195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仍属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
1962年至1964年,中朝两国重新划定国界,将原县境内临近长白山天池的一段划归朝鲜国,国界从天池南缘开始向南,陆地部分立有1号、2号、3号界桩,再南行以鸭绿江为界。江中沙洲、岛屿与本县有关的共有105个,其中属于中国的有45个。
1985年4月1日,划归浑江市管辖。
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拟更名为长白山市,最后定名为白山市,即成为白山市管辖至今。
2008年9月15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 府治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四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奉天巡抚唐绍义委员勘查奉吉两省界线,同时委前署长春知府候补张凤台为长白府设治总办,临江县知县李廷玉为帮办筹划长白设治。1908年9月11日,清廷批准设长白府,同时筹设安图、抚松两县。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月,长白府设治公所正式办公。当年11月至翌年4月,安图、抚松两县设治完毕,归长白府治公所管辖。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3月28日,长白府由试办改为署理,设治委员田乡谷改任长白府知府。
府治设在塔甸(今长白镇),位于县境东南端,为鸭绿江源头第一镇,如今成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末行政区划
长白设治时,境内有长生、庆生二堡。设治总办张凤台将两堡地名按干支序列重新命名,并公布施行,不准任何人随意更改村名,同时将两堡所属34个村镇划为四段管理。
第一段有长生堡的塔甸、温厚社、良善社、恭顺社、梨沟镇(梨树沟)、小梨沟镇(小梨树沟)、万宝岗、南涧头(南尖头)、癸恩社。
第二段有长生堡的西砬缝、东砬缝(梨田洞)、壬皇社、金华镇(半截沟)、辛裕社。
第三段有庆生堡的丰乐园、庚顺社、已恭社、景和乡、下隈子(十三道沟下隈子)、戊雨社。
第四段有庆生堡的拉拉岗子(十三道湾上下)、套裤带(十三道湾以下)、背阴亭、丁春社、孤山子、二股流(下二股流)、金厂、小南川、丙望社、乙农社、小蛤蚂川、大蛤蚂川、甲华社、葫芦套。
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1914年7月,调整区划设警区,全县划为4个区。第一区驻县街,辖城乡附近一带及十九道沟以上至长白山东南与安图、抚松及韩国交界处;第二区驻金华镇,辖十八道沟至十六道沟;第三区驻三圣屯,辖十五道沟至十道沟;第四区驻八道沟,辖九道沟、八道沟及该沟里龙华冈、嘉鱼河一带。各警区设有区官。
1916年8月全县划为7个区。第一区辖二十三道沟至十九道沟1镇4村;第二区辖塔甸至南尖头1镇5村;第三区辖十八道沟至金华镇1镇5村;第四区辖东丰乐园至冷沟子1镇5村;第五区辖小冷沟子至套裤带1镇3村;第六区辖背阴亭至十道沟1镇2村;第七区辖八道沟至嘉鱼河1镇6村。至年末,因区太小,恢复原4个区,辖59个村。
1930年2月,根据辽宁省新村制大纲规定,在4个区内组成20个联合村,不久并为10个联合村,年末每区又并为2个联合村。
1932年6月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长白县城后,延续中华民国行政区划。1936年8月,日伪当局废除区村制,实行街村制。全县划为长白街、塔甸村、二十道沟村、梨树村、金华村、中兴村(十四道沟村)、戊雨村、三圣村等1 街8村。1937年,日伪当局强行归村并屯,全县划为1街5村,辖66个部落。长白街驻县城,辖8个街;顺天村驻县街,辖12个村;安民村驻十四道沟村,辖16个村;遵化村驻地十三道沟,辖11个村;协和村驻地十二道沟,辖12个村;亲睦村驻地八道沟,辖14个村。
1946年,全县划为3个区,辖6个镇、15个乡、56个村。第一区驻县城,辖东镇、西镇、二十道沟乡、十八道沟乡、半截沟乡、二道岗乡;第二区驻地十三道沟,辖十三道沟镇、十四道沟镇、十三道沟乡、双岔头乡(中和村)、冷沟子乡、丰乐屯乡、桃泉里乡;第三区驻地八道沟,辖八道沟镇、十二道沟镇、船卧子乡、金厂乡、新房子乡、九道沟乡、老局所乡、栾家店乡。
1947年3月,县城成立4个村,东安街、南阳街并为民主村;中亨街、兴隆街并为白山村;北顺街、西安街并为解放村;镇江街、新兴街并为绿江。取消乡、镇,实行区村制。根据村落户数、人口、面积及自然情况,划为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直属村;行政村中分为甲、乙、丙、丁村。
1949年8月,全县由3个区划为4个区,县城的4个村又改为民主、白山、解放、绿江村。第一区驻地民主街,辖4个街5个村和老坡口自然村;第二区驻地十八道沟,辖11个村和16个自然村;第三区驻地由十三道沟迁至十四道沟,辖村不变;第四区驻地八道沟,辖村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1950年7月,将第二区的沿江村划归第一区。1951年11月16日,长白镇从第一区划出,所辖4个街又改为村,第一区驻地改为马鹿沟村。1954年3月,第二区改为十八道沟朝鲜族自治区,二十一道沟、天桥沟、中和村、西岗村改为朝鲜族自治村,长白镇改为城关区。
1955年9月撤区建乡,全县划为1个区级镇、1个乡级镇、5个朝鲜族自治乡,保留八道沟区公所(1956年2月撤消)。1957年3月恢复十八道沟朝鲜族自治区,辖十八道沟、龙泉镇、半截沟乡、马鹿沟乡、撩荒地乡。
1959年3月,全县划为4个人民公社,长白镇公社辖20个管理区,十四道沟公社辖11个管理区,十二道沟公社辖10个管理区,八道沟公社辖17个管理区。1961年5月14日将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撤销管理区,设生产大队。长白镇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4个街道和1个直属队;半截沟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龙岗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十四道沟公社辖6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十三道沟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十二道沟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3个直属队;十一道沟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八道沟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大顶子公社(后改为新房子公社)辖6个生产大队、5个直属队。1965年2月,长白镇公社分为长白镇人民委员会和马鹿沟人民公社。马鹿沟公社驻地马鹿沟村,辖马鹿沟、梨树沟、十八道沟、万宝岗、南尖头、沿江、十九道沟、二十一道沟、小农场9个生产大队、1个直属队。1971年8月25日成立宝泉山人民公社,十二道沟公社的撩荒地、八盘道、新部落、五盘道、老局所、上二股流和新房子公社的大崴子、邱家店、栾家店、宝泉山、新南岗、马家岗以及八道沟公社的老保甲共6个生产大队、7个直属队组成,驻地宝泉山村。
1983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制,将10个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生产大队、直属队改为村和自然村。1985年2月将八道沟、十四道沟乡改为镇。1986年7月10日,将半截沟乡更名为金华乡。1987年3月30日,长白镇成立解放街道、白山街道办事处,下辖8个居民委员会。1992年1月,马鹿沟乡改为镇。1992年8月,改解放大街为长白大街,全长约5公里。1992年11月,宝泉山乡和新房子乡改为镇。2001年9月,撤消龙岗乡并入马鹿沟镇,撤消十一道沟乡并入八道沟镇。2002年11月,长白镇撤消8个居民委员会,成立白山、民主、塔山、绿江4个社区。2004年12月,撤消十三道沟乡并入十二道沟乡,十二道沟乡同时改为镇建制(待省政府批准)。
至2005年末,全县有长白镇、马鹿沟镇、十四道沟镇、十二道沟乡、宝泉山镇、八道沟镇、新房子镇和金华乡8个乡(镇)、77个村、50个自然村和4个社区。
长白镇
长白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南部,东北、西与马鹿沟镇接壤,南濒鸭绿江与朝鲜两江道惠山市相望。是县政府所在地。南北长5.4千米,东西宽5.2千米,面积3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3.2平方千米。总户数13454户,总人口34085人(2004年)。辖长松、塔山、绿江、民主4个社区和绿江、民主、解放3个行政村,小梨树沟、南岗、大湖、西甸子4个自然屯。镇政府驻白山大街75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00米。302、303省道公路过境。古迹有灵光塔。
马鹿沟镇
马鹿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部。呈半园型环绕县城,西与金华乡毗邻,北与抚松县漫江镇为界,东南濒鸭绿江与朝鲜两江道隔江相望,边境线长58.5千米。面积943.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7.5%。总户数为3641户,总人口10299人(2004年)。辖马鹿沟社区和马鹿沟、十九道沟、二十道沟、二十一道沟、南尖头、十八道沟、小农场、果园、二道岗、龙岗、太阳、梨树沟、沿江、河口新、大梨树、下二道岗村、龙泉镇村、万宝岗18个行政村,排卧子、东岗、两江、朝阳、东升、西兴6个自然屯。镇政府驻马鹿沟村,距县城3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红头山,海拔2012米,最低处马鹿沟村812米。302省道公路过境。
十四道沟镇
十四道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南部。辖十四道沟1个社区和十四道沟、十五道沟、干沟子、鸡冠砬子、冷沟、安乐6个行政村,三南里、暖泉子2个自然屯。镇政府驻十四道沟村,距县城23千米。303省道公路过境。景点有长白石林。
十二道沟乡
十二道沟乡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南部。辖十二道沟社区和十二道沟、背阴亭、十二道湾、船卧子、外南岔、孤山子、下二股流、十三道湾、十三道沟、中和10个行政村,参振、大浦、乡班参场3个自然屯。乡政府驻十二道沟,距县城54千米。长(白)白(山)公路过境。
宝泉山镇
宝泉山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63千米。辖宝泉山社区以及老保甲、栾家店、邱家店、新南岗、大崴子、河底、上二股流、老局所、八盘道、撩荒地、马家岗11个行政村,前坡、冰湖沟、二道阳岔、五盘道、新部落5个自然屯。通(化)长(白)公路过境。
八道沟镇
八道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部。东与宝泉山镇接壤,西与临江市六道沟镇毗邻,南临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厚昌郡隔江相望,北连新房子镇。面积111平方千米。总户数3372户,总人口9711人(2004年)。辖合兴、北兴2个社区和葫芦套、东兴、西兴、新兴、北兴、胜利、西大坡、蛤蟆川、小蟆川、新开沟、不大远、马鞍山、九道沟、十一道沟、南川、金厂16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镇政府驻东兴村,东距县城149千米,西距临江市区100千米。为县西部商品集散地。最高处马鞍山村,海拔886米,最低处西兴村302米。303省道长(白)白(山)公路过境。
新房子镇
新房子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部。辖新房子社区和大顶子、景秀、佳在水、新房子、老人沟、水库、虎洞沟7个行政村,于沟子、金坑、大门坎、大金厂、畜牧场、金沟、北坡、西坡、三人把、四平川、平岗、新北岗等13个自然屯。镇政府驻新房子,距县城72千米。
金华乡
金华乡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南部。辖金华、十七道沟、鸠谷、梨田、三浦、十六道沟6个行政村,天桥、前鸠谷、三联办参场3个自然屯。乡政府驻金华,距县城14千米。长(白)白(山)公路过境。
【长白经济开发区】1972年时依托长白对朝口岸成立了长白县经济开发办。1997年经县委常委扩大会研究成立了吉林省长白经济开发区。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驻鸭绿江大街130号,邮编134400。
朝鲜民族舞蹈
1、概述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著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
2、长鼓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
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儿童长鼓和幼儿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大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
古代的长鼓,用獐皮做左边的厚鼓皮,用狗皮做右边的薄鼓皮,鼓筒采用木材或多层纸、薄铁等材料制成。长鼓有沙市6个铜制的龙头形钩子,钩住松紧绳.松紧绳用三股真丝线制成,每只鼓上装有8全套袖,即用来调整鼓绳的皮套。
长鼓起源于我国的宋代,后来流传到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我国东北朝鲜族聚居的地方,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的右边用一根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著名的朝鲜族长鼓,在全世界闻名,艺术水平相当高,真正代表了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的艺术特色。
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舞者,深受群众欢迎。延边歌舞团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头顶搬运是朝鲜妇女的一种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的能力,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的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背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
顶东西时,先在头上放好一个垫圈,垫圈是用毛巾或布做成的,轻松柔软,防止硬东西直接与头部接触,磨坏头部。另外,这种垫圈还有固定物体的作用,使物体不容易从头上掉下来。她们在用头顶东西时,一般都不用手扶着,东西稳稳地放在头上,快速行走,也不摇晃。特别是顶水灌更叫人佩服。水灌顶在头上,行走轻盈,竟会滴水不洒,像杂技演员一样。
她们一人一次能顶数十斤重的东西,还轻松自如。如果让汉族人顶那么重的东西,可能会把脖子压坏的。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如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畜力车、拖拉机、汽车已经成为较常用的运输工具,所以朝鲜族妇女用头顶搬运重物的现象在逐渐减少,这种劳动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变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