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皖南和皖北,皖南到底包括哪几个城市
皖南,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沿江平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宣城、黄山全域,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安庆并不在皖南管辖区域内。
皖南地势以皖南山区和皖南沿江平原组成,有九华山、黄山2个山系纵横其间。皖南地名起源于唐代江南道,雏形于宋代江南东路,成型于元代江东建康道与清代皖南道,定型于民国皖南行政署。皖南代表的文化是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截至2017年底,皖南包括共计15个区,16个县,1个县级市。常住人口889.09万。2017年,皖南地区生产总值8216.68亿元,第一产业总值525.03亿元,第二产业4334.01亿元,第三产业3357.63亿元。
(1)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扩展阅读:
皖南包含的区域:
1、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截至2016年末,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3万人。
2、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杭州、湖州两市,南倚黄山,西和西北与池州市、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本省马鞍山及江苏省南京、常州、无锡接壤,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
宣城地处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
3、铜陵,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介于北纬30°45′—31°09′、东经117°35′—118°09′之间,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
4、黄山,简称徽或黄,安徽省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 ,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
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常住总人口137.37万人。2015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9亿元,比2014年增长6.1%。
5、马鞍山,简称“马”,是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辖3区3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33.7万人。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等殊荣。
6、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双核城市、长三角大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创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芜湖地处长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芜湖市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69.6万人。
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芜湖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港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皖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池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宣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铜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鞍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芜湖
⑵ 请问江西省民政厅主办的《社会工作》杂志的投稿信箱谢谢!
《社会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263/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4828。1988年创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为推进社会工作学术繁荣,从2013年开始,《社会工作》改为双月刊。她立足中国大陆,以全球社会工作为研究视野,关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栏目
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学者论坛、理论新探、实务研究、社会调查、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方法、社会福利、大学生论坛,以及研究述评、书评等。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某一亟待破解的问题,提出跟进的理论与对策。
学者论坛:介绍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心理等应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理论新探:介绍、展示国内外社会工作最新的前沿理论。
实务研究:针对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中的构建经验,探讨应对方略。
社会调查:通过质性的、量化的方法,分析、发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由贫困、犯罪、灾害,人口迁移,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系列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社会政策分析:研究分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政策,以及对弱势人群的福利制度安排,特别探讨中国大陆福利政策和制度中存在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教育:总结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务经验;探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理论和发展方位。
社会工作方法:解析社会工作实务实施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特别注重发现和提炼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福利:解读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领域的制度构建。
大学生论坛:展示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一)来稿文种必须为中文,符合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等专业领域的内容要求,均为原创。篇幅一般以8000~10000字为宜,重要的可达20000字。
(二)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质选稿,择优录用。为保证文稿学术质量,用稿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和编辑三审制。
(三)来稿论述(叙述)符合专业规范,行文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引用他人成果时均采用夹注加以注明,即引文后加括号说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引文详细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尾,格式为:作者、出版年份、书名(或文章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英文书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用斜体。作者本人的注释均采用当页脚注,用①②③④⑤……标明。
(四)稿件正文标题下分别是作者、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附上英文题目和摘要。
(五)文稿正文层次最多为5级,其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
(六)来稿中的图表清晰,符合出版质量要求。
(七)硕士研究生及以下投稿者需指导老师写出推荐意见。
(十)期刊有修改删节文章的权力,凡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同这一规则。不同意删改者,须在文中声明。
(十一)参考文献示例
[1]胡杨玲,周林刚,2012,《弱势群体社会工作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2012 年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张翠娥,李容,2011,《武汉市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社会工作》(学术版)第16期。
[4] Tytler, A. F,2001,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5]Brekke, S. J.,2012, Shaping a Science ofSocial Work,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2 (5).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⑶ 城镇户籍子女可依法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
2月1日,《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政府官网正式对外发布。
据悉,该《条例》刚刚由1月30日闭幕的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我省第一部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实体性法规,将于3月1日起实施。
记者注意到,《条例》分为十章,依次为总则、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人才支撑、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共六十五条,主要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目标要求、城乡融合举措、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本《条例》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民族乡、镇)、村(含行政村、自然村)等。
《条例》部分截图
关键词:产业发展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条例》明确,落实粮食安全省级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生猪、蔬菜、油料、水产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依法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提高。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管护机制,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禁止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产业规划,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蔬菜、果业、茶业、水产、畜禽、中药材、油茶、花卉苗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富硒农业、林下经济发展,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条例》要求,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运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禁止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禁止非法生产、经营和非法为种植者提供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禁止非法生产、加工、经营转基因食用农产品。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大农产品加工业。
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产业强镇。统筹农产品生产地、集散地、销售地批发市场布局,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培育和壮大乡村电子商务市场,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农业装备制造能力。
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鼓励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支持农业机械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扶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统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运用,建设智慧农业。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等乡村产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生态宜居
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不得使用禁用农药兽药
《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加强湿地保护和水土保持,推进乡村森林护绿提质,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禁止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产业、企业向农村转移;禁止将城镇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等向农村转移;禁止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和土地复垦。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废弃农用薄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不得使用国家和本省禁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加强农建特色风貌塑造,推广体现地域特点的农房
《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统筹村庄布局,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及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建立完善涵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落实抗震、防洪、防火、防雷电等安全措施,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加强地方农村建筑特色风貌塑造,推广体现地域特点、民族风情、文化特色和乡土风格的农房设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明确依法赋予乡镇人民政府行使查处农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为的行政执法权。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充实农村建房管理力量,完善宅基地和农村建房审批监管制度,依法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建房审批管理和批后监管及服务,依法整治违法违规建房。
关键词:乡风文明
引导村民依法破除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陋习
《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丰富农民精神文化和体育生活,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建设诚信乡村。
鼓励基层自治组织引导村民依法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陈规陋习,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赌博行为,倡导现代文明婚丧礼俗新风,推行绿色文明殡葬。
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鼓励文明用餐,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反对浪费。
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中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保障正常运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节日民俗等活动,支持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乡村居民基本文化需求。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红色名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保护利用,挖掘优秀农耕文化的内涵,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等方面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护和传承乡村表演艺术、民间文学、传统工艺、中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场所,推动优良乡村传统工艺传承发展。
关键词:乡村治理
保证村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
《条例》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引导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保证村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基层自治组织应当创新多层次基层议事协商形式,引导农村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推行和规范村务公开,激励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和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监督管理。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效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建设覆盖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乡村调解组织
与此同时,《条例》要求,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乡村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广泛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建设覆盖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乡村调解组织,建立健全乡村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设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森林防火、防雷电、生态环境治理等防灾减灾工程。
关键词:城乡融合
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应当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布局,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农村道路交通、水利、供水供电、能源、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物流、垃圾污水处理、应急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乡村发展需求,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促进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文化、体育、养老、育幼、运输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全民覆盖、均衡发展、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资源整合,完善村级便民服务设施和综合信息平台,推动赣服通等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
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乡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条例》要求,省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支持政策,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以及市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情况测算分配转移支付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自愿有序进城落户,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推进取得居住证的农民及其随迁家属持居住证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键词:人才支撑
选拔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创业指导,开发和引进农村人力资源,推动智力、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下乡,完善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培育乡土人才。
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使用和管理,选拔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拓宽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来源渠道,落实关爱激励政策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实干,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
《条例》提出,建立健全从优秀村组织负责人、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支持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能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班子成员。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县乡机关工作人员待遇标准,保障乡镇机关在编在岗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年均工资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按照规定合理确定并落实村干部工作报酬,保障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
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有农村或者基层工作经历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培养农村全科医生,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保障合理待遇,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乡村文化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本土人才,发展乡村文艺团队。
此外,《条例》要求,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实施岗位激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培养高素质农民,扶持培养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建立健全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重大农业项目建设人才创业平台,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支持国家工作人员、城市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到乡村定期服务、退休返乡参与乡村建设。城市中小学教师、执业医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当有一定年限的农村或者基层工作服务经历。
允许各类返乡下乡人才在符合国家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关键词:保障措施
统筹更多财力向乡村振兴倾斜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和持续增长机制,强化主体责任,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统筹更多财力向乡村振兴倾斜,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加,保障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有关专项资金、发展基金应当按照规定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使用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依法可以由具有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
《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农民建房用地需求,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禁止违法买卖宅基地。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转让宅基地。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探索建立对增量宅基地集约有奖、存量宅基地退出有偿制度。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依法可以由具有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按照规定办理不动产登记。
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被征地农民多元化保障机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征收集体土地的,可以在符合规划用地条件下预留被征地面积一定比例的土地,作为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完成乡村振兴目标情况,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列入年终述职内容。
关键词:法律责任
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乡村振兴工作职责依法给予处分
《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乡村振兴工作职责的;未按照规定拨付、使用乡村振兴相关财政资金,截留、挪用、侵占乡村振兴相关专项资金、基金或者补贴资金的;虚报、瞒报、拒报或者伪造、篡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的;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来源:大江网)
⑷ 江西大江网职业教育部怎么样
江西大江网职业教育部挺好的。
大江网全称中国江西网,成立于2000年9月,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管,江西日报社主办,是江西省首家由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批准成立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是江西日报社旗下五报三刊数字内容唯一授权经营单位。目前,拥有网站、报纸、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杂志等多种媒体形态,每日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是江西省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媒体之一。大江网充分发挥网络门户“旗舰”作用,构建了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多元化盈利格局,已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
⑸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有哪些
一、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133个)
1、省会城市(2个)
云南省昆明市、甘肃省兰州市。
2、直辖市城区(12个)
上海市闵行区、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市北辰区、上海市崇明区、天津市滨海新区、重庆市合川区、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市金山区、上海市青浦区、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涪陵区、北京市延庆区。
3、地级市(40个)
湖北省十堰市、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衢州市、山东省济宁市、陕西省延安市、江苏省淮安市、山东省泰安市、浙江省舟山市、四川省德阳市、广东省肇庆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安徽省滁州市、河南省焦作市、江西省萍乡市、云南省普洱市、湖北省鄂州市、河南省漯河市、河北省廊坊市。
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荆门市、吉林省吉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四川省自贡市、四川省眉山市、安徽省黄山市、湖南省郴州市、山西省晋城市、云南省曲靖市、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宿州市、陕西省铜川市、四川省宜宾市、贵州省六盘水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娄底市、福建省宁德市、江西省景德镇市、山西省忻州市、安徽省阜阳市。
4、县级市和县(79个)
浙江省德清县、安徽省金寨县、吉林省延吉市、山东省曲阜市、河南省林州市、江苏省邳州市、江苏省启东市、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浙江省慈溪市、江苏省海安市、浙江省嘉善县、江苏省昆山市、安徽省广德市、浙江省海盐县、浙江省平湖市、浙江省安吉县、江西省宜丰县、湖北省枝江市、河南省新安县、安徽省宁国市、山东省新泰市、湖南省宁乡市。
山西省静乐县、湖北省竹山县、四川省都江堰市、安徽省歙县、四川省米易县、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临海市、浙江省建德市、陕西省彬州市、河南省平舆县、广东省德庆县、福建省上杭县、贵州省凯里市、山西省古县、江西省玉山县、江苏省太仓市、江苏省如东县、四川省阆中市、浙江省义乌市、陕西省吴起县、浙江省嵊州市、吉林省通化县、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河北省文安县。
河南省柘城县、江苏省靖江市、贵州省仁怀市、山东省肥城市、山东省青州市、湖北省丹江口市、山东省昌邑市、重庆市巫溪县、云南省景洪市、黑龙江省桦南县、福建省福清市、山西省长子县、广东省仁化县、山西省沁水县、河南省汝州市、吉林省集安市、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河北省遵化市、山东省诸城市、四川省江油市。
云南省楚雄市、河南省兰考县、江西省芦溪县、江西省大余县、江苏省高邮市、湖南省湘潭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青海省玉树市、云南省澄江市、福建省德化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安徽省桐城市、河南省新县。
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151个)
1、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24个)
山东省济南市、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青岛市、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广东省深圳市、湖南省长沙市、江西省南昌市、贵州省贵阳市
四川省成都市、辽宁省沈阳市、海南省海口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安徽省合肥市、辽宁省大连市、河南省郑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福建省福州市、吉林省长春市。
2、直辖市城区(16个)
上海市嘉定区、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静安区、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长宁区、重庆市渝北区、天津市和平区、重庆市南岸区、天津市河西区、重庆市江北区、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市朝阳区。
3、地级市(64个)
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泰州市、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绵阳市、河南省许昌市、浙江省丽水市、江苏省常州市、辽宁省鞍山市、浙江省台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江西省赣州市、河南省濮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安徽省宣城市、贵州省遵义市、四川省泸州市、山东省日照市。
江西省吉安市、江苏省苏州市、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常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长治市、山东省威海市、陕西省咸阳市、福建省龙岩市、湖南省株洲市、湖北省宜昌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安庆市、福建省三明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南省岳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四川省广安市、山东省淄博市、江苏省镇江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河南省新乡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绍兴市、山东省烟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东营市、辽宁省盘锦市、广东省中山市、江苏省南通市、福建省莆田市、广东省东莞市、福建省漳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安徽省马鞍山市、甘肃省金昌市、山东省临沂市、广东省珠海市、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惠州市。
4、县级市和县(47个)
山东省胶州市、安徽省当涂县、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常熟市、吉林省梅河口市、河北省迁安市、云南省安宁市、浙江省桐庐县、江西省南昌县、江苏省如皋市、浙江省诸暨市、江苏省溧阳市、广东省四会市、山东省寿光市、山东省莱州市、山东省荣成市、湖南省韶山市、河北省正定县、河南省巩义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徽省天长市。
江苏省宜兴市、河南省永城市、广东省龙门县、山东省龙口市、云南省腾冲市、山东省乳山市、河南省长垣市、湖北省大冶市、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福建省沙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河南省济源市、陕西省志丹县。
浙江省瑞安市、陕西省凤县、浙江省余姚市、海南省琼海市、吉林省敦化市、河南省西峡县、湖北省宜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广东省博罗县、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武平县、江苏省丹阳市。
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据统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县级市)”共涉及11个测评指标名称:文明诚信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城市市容市貌、健康中国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群众支持、文明培育、文明实践以及文明创建。根据实地考察标准的细化和拆解可得各个测评指标的具体考核内容及占比分布如下:
文明培育、城市市容市貌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考核内容数的占比最高,涉及到的考核内容包含市民素质和城市管理方面的较多,这也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较为困难的创建方面。因此,结合创建内容和实际创建经验,在文明培育和城市市容市貌方面需要更多的创建力量的投入。
文明城市评选标准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
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
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⑹ 江西省2022年会成立村民公共委员会吗
会成立的如果疫情正常的过去好多事情都会接着办但是现在疫情有些是都在推迟
稳妥推进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改革,支持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加强医保基金。
⑺ 大江网的概况
网站名称:大江网
网站分类:省市导航--江西网址
建站时间:2000年
归属于 :江西日报社 大江网由江西日报社主办,是江西省首家由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批准成立的新闻网站,是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大江网充分发挥网络门户“旗舰”作用,搭建了系列政务网络平台,构建了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多元化盈利格局,已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
大江网是江西日报社旗下五报三刊数字内容唯一授权经营单位。日点击量超过450万,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40万人次,日更新量超过4000条,连续四届获得中国新闻奖。大江网以向世界传播江西的声音为己任,在省委省政府重大的宣传报道、突发事件报道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已成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喉舌和舆论阵地。
2012年8月6日,经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批准,中国江西网、江西文明网、大江网三网整合,成立新的“大江网”并试运行,由江西日报社主办。
2012年11月26日,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江西文明网三家网站正式整合为一,并成功上线。上线后的新大江网,将整合新闻、政务等资源,为江西网民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重组后的大江网将根据发展战略,加强网上传播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能力,加强对地方频道、舆情研究、无线增值业务、多媒体视频业务以及全媒体数据库业务的运营,大力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娱乐、广告会展、文化旅游产品等文化产业项目,适时组建涵盖数字出版、报刊、杂志、视听等形态的全媒体业态,建设与手机内容互通共享系统的音视频数字化产品生产平台。
新的大江网将从“内容为王”理念向“信息服务为王”转变,打造以新闻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鼓与呼。
⑻ 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地的历史和当代文化建设情况,并就此谈谈如何加强本地文化建设温州的
广大农村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如何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与建设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思想、文化理念,抓住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初步探讨。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趋向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来,我市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农村文化建设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村文化意识不断增强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的机遇和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渴望,把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了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塑造新风貌的重要内容,并切实做到了抓紧抓实,初见成效。无论是在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领导方面,还是在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方面,包括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进步。在领导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机制,出台措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市、县两级专门派出了农村文化建设指导员,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新村办就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联合发文做出部署。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结合实际,市政府又出台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意见》、积极申报特色文化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针对性很强的措施,认真组织贴近农村生活的农民艺术节等,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投入上,近两年,仅文化部门这条线向上争取资金近1700万元,全市先后投入近5000多万元架设了市至县(市)1100公里的光缆干线网,投入了800多万元为500多个配装健身路径,再加上市、县两级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这样的投入可以说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管理上,逐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净化农村文化发展环境。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要求,由文化部门严格资格审查,统一办证,在管理中引导、扶持剧团的发展;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实行持执照演出,做到合法经营;公安部门对演出内容,演出场所的治安加强监管,对违法经营场所坚决予以取缔,杜绝各种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等。这都充分体现了农村文化意识在逐步增强。
(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是思想基础还不够牢固。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有的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政绩马上就可以体现出来,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的,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领导嘴上讲要重视文化建设,心里和行动上不重视。一些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化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
二是组织基础还不够牢固。一方面表现在乡镇文化员队伍不够强。这支文化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有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需要了;另一方面表现在职责不够清,乡镇的文化员大都兼其他工作,而且以兼职工作为主,从事文化工作精力很少,存在着文化干部不姓“文”的现象;再加上村一级缺乏文化指导员,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立住。
三是群众基础还不够牢固。人民群众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由于我市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且大多没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尽管现在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人口的素质培训,但由于受精力、经费等的限制,较具影响的文化、科技、卫生、体育下乡活动也非常有限,各种针对农民的培训也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农民的素质提高不快,接受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和宗教、迷信留有了空间。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还不够有力
一是经济支持不够有力。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的支撑,对基础薄弱的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更是如此,而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欠发达,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导致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支持不够,这里面也有一个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难谈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另外,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仍然缺乏,各种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参与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
二是载体设置不够贴近。包括载体设置在形式上与群众存在一定的距离。乡镇文化站作为繁荣和推进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多数是设在乡镇机关内部,作用难以发挥。各类送文化下乡也大多局限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直接把活动开展到村子里去的很少,群众文化群众参与难以体现。载体的内容上难以与百姓产生共鸣。目前活跃在农村的文艺群体,由于缺乏长期的打算和素质较高的人才,在内容上创新不够,缺少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意,难以与群众产生共鸣,导致了生存危机。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环境还不够优化
一是政策不够配套。文化建设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和促进机制。而目前除《文物法》和几个有限的条例之外,文化建设方面的立法及政策性规定很少,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如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难以保证有效投入。
二是氛围不够浓厚。首先政府对城镇文化建设较农村文化建设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如城镇文化建设氛围浓厚。其次农村文化发展的人气不旺,由于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而且主要是青壮年,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人气。三是民间剧团不多且现状不容乐观,缺乏专业队伍,势必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氛围。
面对农村文化现状,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至少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转型迫切要求发展农村文化。国家现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这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期间,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丰富,而且要求社会进步,包括文化发展。从深层次来讲,这一转型首要的还是在观念和精神上发轫,然后才表现在物质和行为方式上。农村本来的文化资源就很匮乏,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比较贫乏,填补这方面的短缺显得尤为迫切;许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逐步走向消亡,而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不成熟,农村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是重建新时期农村社会价值观迫切要求发展农村文化。这种新型农村社会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民群众共同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进步。长期以来,由于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这种新型农村价值观形成也受到一定影响。只有形成了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才能引导农村社会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进化和社会教化。因此,建构新时期既能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体系,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是建设新农村迫切要求发展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层面。新农村要永具活力,必须以新型农村文化为支撑。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和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健康、科学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这是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三、今后农村文化发展思路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先进文化牢牢扎根农村阵地,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推进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任重道远。
(一)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规划,使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携手同行。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更好地实施对公众特别是农民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文化设施。
2、继续深入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知识工程”、“蒲公英计划”;进行农村电影数字化改革;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建设实施力度,并做好资源共享工程的扶持指导工作。2007年要达到县县建有资源共享网点的目标。
3、继续巩固发展新农村建设创建“百、千、万”文化工程建设成果,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大新建和改造县(市、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力度,瑞金、信丰新建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的图书馆,新建扩建兴国、瑞金博物馆(纪念馆)等项目。与此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全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加大对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资金使用和开展活动情况监督力度,组织举办全市农民艺术节和“赣州市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成果图片展”。
4、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认真抓好圩镇文化示范点的规划和建设,2007年全市有35%的乡镇文化站达到省达标站标准,其中有一级站10个;每个乡镇有一个影剧院或室外演出场所;逐步实现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特色文化村”,全市60%的行政村有二室一栏(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宣传栏),并能正常开展活动;每个自然村至少拥有1户符合标准的农村文化中心户。
5、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创新机制,以乡镇为重点,抓住村这个关键,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抓住农户这个细胞,鼓励群众自编、自写、自演、自唱、自拍、自画,培养百名群众作者和农村文艺明星,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培育和扶持各类群众文艺社团,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
(二)建设和谐农村文化
1、大力繁荣文艺创作,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为农民创作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特别是结合当前文化工作实际,加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价值取向的文艺创作,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充分运用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继续组织人员根据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汇编农村文化活动方案集、优秀剧目集和电影片目集,以供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交流共享并得以借鉴。
2、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新农村文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根据农村文化市场的季节性、喜庆性、地域性、流动性的特点,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间和重点地区的管理。针对目前“文化垃圾”有向农村蔓延,腐朽落后文化毒害农民群众的迹象,要严格资格审查,统一办证,加强对演出内容,演出场所的监管,对违法经营场所坚决予以取缔,杜绝各种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3、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把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籍下乡与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大团结等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三)保护和利用农村特色文化
1、进一步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和申报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及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发掘古村落的文化内涵,积极组织推荐申报文物保护名录和历史文化名村。赣南是客家摇篮和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古村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并不多。要切实做好古村落的文物保护工作,鼓励各县(市、区)采取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对古村落中濒临倒塌的文物古建筑实行抢救维修。积极制订古村落文物保护管理措施,抓紧对农村濒危古建筑、古民居的抢救维修工作,每年重点安排2-3项较大文物维修工程。
2、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在研究保护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适应农民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时,积极挖掘现有的、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整理民间艺术,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创新活动方式,搭建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节庆日和农民文化艺术节,组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客家民俗风情展演和民间绝技表演及美术、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使农民朋友在“农民演戏”“演农民戏”过程中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传承保护当地民间民俗文化。
同时,深入挖掘、系统性地加工整理赣南采茶戏曲艺术创作、声腔、曲牌等;努力培养艺术新人,尖子人才,并深入开展采茶戏曲理论研究。积极抢救、整理赣南民歌。编辑出版一期赣南民歌集,把原有的民间音乐盒带资料全部录制成光碟。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弘扬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宋城文化等地方文化研究论著,完成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普查、建档、项目申报工作。创2个“江西省民间艺术之乡”、1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6个特色文化村,再创一个先进文化县。
3、加强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工作,有计划地抢救保护一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建筑及红军标语漫画等文化遗存。高度重视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抓紧实施对苏区标语、漫画等珍贵革命历史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工程,做好红军标语、漫画的保护与资料整理工作,完成《赣南苏区红军标语漫画选》。“十一五”期间,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30个点,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名录100处。
(四)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加强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通过组织根雕、奇石、灯彩、笼灯、书画、剪纸、纸扎等具有我市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批量生产,打响根雕、奇石、纸扎、竹编、砚台等更多个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客家民俗风情”、“红绿古”、“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给农村带旺人气,增加经济收入。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业、农村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升级。积极拓展演艺市场,增加经济效益。逐步将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做到将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广大的农民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实惠。
(五)加强人才培养
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将文化建设与农民经济增收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劳动力产业,还要加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当前,尽快改善农村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成为紧迫任务。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逐步配齐配强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
⑼ 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中进行的植树、种草、栽花、育苗、园林设施建设及其管护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广场、街旁绿地等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花圃、草圃、苗圃等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第四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绿化行政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化工作。第五条城市公民都应当依法履行义务植树和城市绿化的义务,爱护绿化成果,有权制止损害绿化的行为。第六条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城市人民政府以及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组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内容和审批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另行制定。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绿化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详细规划,确定城市各地段和各种性质用地的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等控制指标。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其绿化用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建居住区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其中居住小区按居住人口人均不少于一平方米;
(二)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不低百分之二十;
(三)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不低百分之三十,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防护林带;
(四)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五)城市主干道应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他道路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化。
城市内河、湖等水体岸边应当进行绿化,重点地段应当逐步建成河滨公园、湖滨公园。
属于旧城改造区的,可以将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指标降低五个百分点执行。第十条单位和居住小区现有绿化用地低于第九条标准,尚有空地可以绿化的,应当自接到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通知之日起一年内进行绿化。第十一条因特殊情况,工程建设项目绿化用地面积达不到第九条规定标准又确需建设的,经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审核,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建设单位在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按所缺面积补足绿化用地。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需要绿化的,其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当包括配套绿化建设投资。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的建设和街道绿化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居住小区绿化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单位附属绿地和其他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由各单位负责或者在主体工程中一并考虑。第十三条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第十四条在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中,应当安排绿化用水的管网和设施。第三章保护和管理第十五条经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化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城市绿地不得随意侵占。第十六条因城市规划调整,确需占用城市规划确定绿地的,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调整规划,征得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经原规划批准部门批准。第十七条因特殊原因,需占用绿地在一千平方米以内的,必须经所在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批准;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必须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经批准占用本单位附属绿地,且占用后本单位绿化用地面积达不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标准的和占用其他绿地的,占用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易地进行绿化。第十八条在城市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应当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在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指定地点和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共绿地和市场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第十九条严格控制砍伐或者移植城市树木。城市内任何树木不论其所有权归属,确需砍伐、移植的,必须按下列规定报经批准后,方可砍伐或者移植:
(一)一次一处砍伐或者移植乔木十株、灌木十丛或者绿篱十米以下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审批;
(二)超过(一)项规定限度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砍伐树木的建设单位应当对树木所有者进行补偿,并按“伐一栽三”的比例就地补植树木。不能就地补植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安排建设单位易地补植,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⑽ 谁帮我归纳8.19的新闻三条,政治,经济,文化。一句话就好。 关键是,我上星期忘记了!
1.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旺消费促发展;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提升创业创新活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涵养就业潜力和经济发展持久耐力。
2。文化: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8月19日印发《关于同意将江西省瑞金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同意将瑞金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经济: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央财政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共安排209.8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2014年增加1.73亿元。财政部教科文司8月19日对外公布了今年中央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情况。数据显示,财政资金更多投向公共文化建设的短板,以推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4。政治: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明确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对9月3日全国放假期间劳动者工资明确按照双倍计发。
5。文化: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8月19日在沪开幕。未来一周时间里,书展将带来阅读推介和各项交流活动8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