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奖励制度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奖励制度

发布时间:2022-06-14 05:09:03

1. 结合实际谈谈在管理中如何正确使用激励的各种方式

公共部门HR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本文关键字: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HR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内容摘要 当今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中的激励问题已有了许多探索和成就,而对于公共部门等非营利性组织中的激励问题并未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有必要对其激励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本文首先对公共部门和企业各自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环节作了一定的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思路。 关 键 词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有四个基本目的:吸引、保留、激励、开发。激励是核心目的。激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使职工安心和积极地工作,它还在这种短期作用之外,发挥使职工认同和接受本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的长期作用。因此,激励才得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与时俱进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差异 套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公共部门和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员工都有相同的需要,尽管这些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不同。但是在两种类型的组织中,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从外界刺激到目标行为都有着明显差别。这些区别主要是组织环境的不同所决定的,政府等公共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营利性组织在使命、愿景、组织架构、运作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差异,最终决定了它们必然各自适用于两种类型的激励体系。 两种激励体系的一些区别体现在:

1.目标导向 任何形式的正式组织都可以通过定义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企业可以围绕利润去制定目标;相应地,公共部门则主要致力于社会效益。这一区别预示着在公共部门中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更为困难。企业员工的所得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的员工比较容易理解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然而由于公共部门的分配属于再分配环节,直接与国家财政关联,故而员工的所得与其所在部门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建立一种直接、灵敏、有效的联系。因此,若要将组织目标根植于公共部门的员工心中,必然意味着艰巨的努力。如果缺乏这种努力,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将严重脱节,从而扭曲所有试图利用愿景进行激励的尝试。 2.分配形式 相对于企业而言,公共部门的分配形式灵活性较低。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量身定制薪酬体系,而公共部门则不能。在分配问题上,公共部门往往受制于既定的法律、政策、规定,通常同一系统、同一部门要遵循相同的规范。

3.绩效的评价 由于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企业中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采用相对直接的指标,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也能相对清楚地反映在公司的业绩上;但公共部门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其员工的绩效评价往往只能采取一些间接性的指标,因为公共部门所创造的社会效益通常要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才能体现出来,且有时无法以货币性的指标去衡量。 4.约束机制 一个成功的组织离不开对员工不尽职(甚至渎职、败德)行为的约束。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这类问题的有效发现,一个是对这类问题的有效惩戒。对于第一个问题,公共部门解决起来可能更为困难,因为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往往代价高昂,且难以靠一个部门本身来完成;而企业却可以直接去考察结果,再从结果推出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企业和公共部门在手段上的取向也有所不同,公共部门倾向于采取行政性处分,而企业在更多情况下倾向于采取经济性的处分。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源管理中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组织目标的迷失 组织目标的迷失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组织本身目标的错位和混乱。我国的公共部门对自身的使命定位更像是管制而非服务,并希望通过公众对自己的遵从来建立一种秩序,而不愿进行对自身的反思,这种观念本身对于激励就是十分有害的;第二是员工目标总是与组织目标严重脱节。毫无疑问,个人目标中关于生理、心理以及家庭的一系列正常愿望都无可厚非,但除此之外,员工对于组织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上存在着普遍的缺失,无法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这些现象使组织目标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2.流动机制的僵化 人力资源应当是一种有流动性的资源,而我国的公共部门长期以来对于人力资源的流动持保守态度,这从制度和观念上都有着充分地体现。流动机制的僵化一是横向流动的僵化,即缺乏合理的进出规则;二是纵向流动的僵化,即缺乏合理的升迁规则,典型的表现就是能升不能降。激励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被激励者的流动来实现的,当被激励者发现没有合理的途径可以实现其所向往的流动时,便容易转向不合理的途径。于是,我国的现状一边是流动机制的僵化,一方面是投机性的流动大行其道,给有效的激励带来很大的困难。

3.激励手段的苍白和匮乏 激励有正向和负向之分,通俗的理解就是胡萝卜和大棒。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的需要不能在工作活动本身中求得满足,能满足它们的资源存在于工作之外,控制在组织、领导与同事手中;而内在性的需要满足是通过工作活动中的体验才能实现,如领会工作活动中的趣味及任务完成时的成就感等,满足此种需要的资源就存在于工作过程之中。表1对这两种需要做了对比。 表1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的对比 外在性需要物质性需要工资、奖金、福利等 社会-感情性需要 信任、尊重、关怀,认可,表扬,赏识,自主权,友谊 内在性需要 过程导向的内在性需要 活动有趣而得到的快感,发挥才智的机会,挑战性 结果导向的内在性需要 成就感、贡献感、自豪感(自身的主观评价) 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A、B、C、D四种激励组合都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除B外的另外三种激励组合都没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可以说我国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环节上,内在性需求经常被忽视,更谈不上对其进行利用了,这使得A、C两个区成为盲点。另一方面,负激励的作用在我国公共部门中通常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约束机制一来本身苍白无力,二来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我们经常感到我国的公务人员毫无危机意识,因为他们心中根本没有那么一个“大棒”。此外,在我国之所以难以全面和高效地应用各种激励组合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构想 1.原则 上述问题在我国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需要对症结所在作出正确的把握和分析,还需要审慎地研究各种解决方案,考虑其会产生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最终选择能够稳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套方案。 2.思路 解决上述问题,既要重视刚性规范的建立,又要注重柔性规范的建立。刚性规范侧重于制度,即在公共部门系统逐步确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并使制度能够得到坚决的贯彻和执行;柔性规范侧重于意识,就是通过改变公务人员的旧有观念、提高公务人员的道德素养使之认同并乐于接受合理的激励规范。当这两种规范都发挥作用时,我国公共部门的激励问题才可以期望得到解决。 3.构想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问题的若干设想:

(1)逐步废除公职人员的终身雇佣制,打破职务常任 通过引入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从而使人员流动的激励功能被严格地定位于个人潜能的发挥,使公职人员的选择趋向于敬业。目前公共部门内大范围的终身雇佣制难以让相当一部分人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也使得一大批庸庸碌碌的公职人员尸位素餐,只有打破这种格局,才能为有效激励创造条件。 从管理实践看,过去曾恪守职务常任制的美国,1993年以来裁减公务员竟达近30万人。所使用的手段包括公共部门转制、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等。美国的一些州甚至规定新进入政府的公务人员不再享有职务常任的制度保护。此外,美联邦政府已开始效仿私营部门,以越来越多的临时工替代专职公务员,美国现有15.7万政府雇员是临时工,这既降低了管理费用,又增加了灵活性。我国近几年机构改革中,大量政府公务人员的分流,也说明职务常任制已是过时之秋。 (2)提高公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提高平均工资水平并非解决诸如寻租等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却是实现有效激励的必由之路。工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在社会中人对自己职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安全感的确立。假如一个人因为工资水平对自己职业的评价不高,那么很难想像其他的激励手段会是有效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公职人员的相对工资水平确实还有较大的提升余地。在公务员制度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公职人员有着令人羡慕的工资水平,在社会中也享有较高地位,因此他们都有着较强的归属感。

(3)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现行的公务人员考核制度是工业经济下考核制度的延续,与新时期的要求相差甚远,急需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考勤制度。在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中,公务人员的出勤状况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办公出现虚拟化,公务人员在家里同样可以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在美国一些州,公务员在家上班已成为合法,对人员的考核变成任务中心型,只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属出勤合格。第二是绩效评估制度。传统的绩效评估大都以个人绩效为核心,并把评估结果作为个人评判的依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力量整合成为应付复杂多变环境的必要手段。因此,绩效评估应以组织绩效为核心,个人绩效的评估应以组织绩效的优劣为前提。同时,绩效评估已不是个人评判的工具,而是把它作为提高业务能力的过程,强调以学习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式业绩管理。

(4)严格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 激励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之分。公共部门的非营利性和强烈的集体业绩性决定了正向的激励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而无法像在企业中那样采取跨度极大的正向激励。在这种前提下,负向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负向激励的关键是建立一套严格的约束机制。这一措施并非是为了让公职人员人人自危,而是为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一个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一机制也能适时和有效地惩处那些违反职业规范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摆脱目前公职人员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充分实现激励目标。

2. 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后怎么进行奖罚

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后怎么进行奖罚有以下方法:

一、基本奖、条线管理奖、工作数量奖(包含特殊项目奖励) 2)工作量奖励的计算方法:

1、基本奖:(每月***元)与科室考勤、患者满意度、工作配合程度等相关; 条2、线管理奖: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服务项目和《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考核分值及条线的管理工作数量、岗位风险、岗位技术难度等综合考虑划分为以下几类:

3、行政管理奖:科室行政管理正职每月***元,副职每月***;

Ⅰ类条线管理奖:(每月***元)儿童健康管理(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心脑血管病防治、糖尿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Ⅱ类条线管理奖:(每月***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管理、消毒管理与感染控制及监测、孕产妇健康管理、性病艾滋病麻风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眼病防治、肿瘤防治、口腔卫生、学校卫生。

Ⅲ类条线管理奖:(每月***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管理、健康档案管理、伤害监测、弱势人群(残疾人+离休干部)健康管理、寄生虫病防治、病媒、生命统计、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与食源性疾病;

工作数量奖按可测算工作数量折算,每月绩效考核合格,按照数量全额发放,具体分配方案参考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实施程序、计算标准》;特殊项目奖包括中央专项拨款、区政府、卫生局实事项目拨款、合作课题项目经费等,每次分配具体核算,报院部讨论通过。

二、绩效奖励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1)绩效奖励的构成: 月绩效奖励、年度绩效奖 2)绩效奖励的计算方法:

月绩效奖励的总额由中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确定;年度绩效奖的总额由中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当年度的年度绩效奖总额(分年中和年终,和上级主管部门年度考核成绩和区域内排名挂钩,具体细则由院部拟定)。

3. 太原市政务大厅的相关政策

太原市人民政府令第78号
《太原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廉毅敏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太原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审批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是指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
第三条 行政审批应当遵循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坚持下放权力、精简事项、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的方针,逐步实现行政审批电子化管理。
第四条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务办)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全市行政审批的实施进行统一管理,并负责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
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负责其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市政务办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研究和拟定全市行政审批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方案,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组织协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联合审批,并推行网上审批;
(二)负责对各部门进驻和委托的事项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
(三)负责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
(四)负责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工作。
(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市政务服务中心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审批、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运行机制,实行一个窗口进出、集中办理、联合审批。
第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构建市、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街办)、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第二章 审批事项管理
第八条 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并及时将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情况报送市政务办、市法制部门备案。
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实施部门不得继续审批或者变相审批。
法律、法规对行政审批条件作出具体规定的,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增设其他条件。
第九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对审批事项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并向市政务办备案。
第十条 行政审批事项,应当全部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外受理。
暂不具备进入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专业大厅集中办理,并接受市政务办指导监督。
第十一条 市政务服务中心和专业大厅应当公示行政审批事项及其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收费标准、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及各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
第三章 审批方式管理
第十二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实行集中审批的方式,将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整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办理、送达。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以授权方式向政务服务中心派驻首席代表,审批责任由首席代表和授权的部门承担。
首席代表由行政审批处处长担任,负责本部门审批事项的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联合审批,实行统一登记、联合勘察、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快速协调、同步审批的运行机制。其他项目逐步推行联合审批。
第十五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实行限时审批制度。即办事项由首席代表当场办结;承诺事项由首席代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对需要专家论证、集体研究等程序审批的承诺事项,由首席代表组织协调。
第十六条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和外商投资(含港、澳、台)以及外地投资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由市政务办统一组织协调,重大事项由市政府召集专门会议协调。
第十七条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代办服务。
第四章 网上审批管理
第十八条 遵循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按照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反馈、全程监察的要求,逐步建立网上审批系统。
申请人通过外网查询、咨询、申报、预审;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在专网受理审批、流转信息、审核批准;审批事项网上审核通过后,即可在政务服务中心当场发证。
第十九条 实行无纸化审批。审批申请应当使用电子报件,电子报件不能满足的可以使用纸质材料。
第二十条 统一规范网上审批技术标准,推动网上审批系统与各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第二十一条 逐步建立移动审批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登录电子审批网络系统,了解审批进度和审批结果,实现网上签批报件,并对重大项目实时督办。
第二十二条 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专业大厅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事项办理全流程实时监控。
第五章 审批流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审批流程包括咨询预审、申报受理、审查审核、批准上报、办结送达等环节。
第二十四条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并将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书格式文本在窗口及其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可通过市政务服务中心或者其网站提出行政审批申请、报送申请材料。
联合审批事项应当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统一登记,启动计时并送达审批决定。
第二十六条 行政审批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各窗口作出受理、不予受理、补正、退回和中止计时决定的,均应出具一次性告知通知单,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对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的书面告知有异议的,可向市政务办申请复核。
第二十八条 行政审批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十九条 行政审批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并允许行政管理相对人查询。
第六章 审批收费管理
第三十条 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涉及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的,应当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财政代征窗口缴纳。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缴纳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由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核定应收金额,实行一票制征收。
第三十二条 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应当出示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七章 政务服务中心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政务办应当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制度建设,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 市政务办应当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制定标准化的政务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确保政务服务工作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廉洁。
第三十五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选派熟悉业务、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需调整的应征得市政务办同意。
第三十六条 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受所在单位和市政务办的双重管理,所在单位待遇不变,日常工作、绩效考评由市政务办组织实施。考评结果纳入派出单位年度考核体系。
第八章 监督保障
第三十七条 市政务办应当加强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开展现场巡查抽查、窗口单位自查、服务对象评价、行风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第三十八条市政务办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定期综合考评,考评结果送相关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并纳入全市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范围。
第三十九条市法制部门负责对行政审批执法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与行政审批有关的行政复议事项。
第四十条市监察机关应当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派驻监察室,应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实施进行监督,并对不作为、慢作为和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行政审批的实施与管理应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四十二条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 由市政务办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监察机关予以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县(市、区)、开发区行政审批管理依照本办法实施。
第四十四条 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与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21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太原市政务大厅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太原市人民政府令
第37号
《太原市政府政务公开规定》已经 2003年5月28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市长 李荣怀
二00三年六月三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政务公开工作,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社会和群众监督,保证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政府政务公开,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结果向社会公开,便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知晓的一种行政管理方法。
第三条 太原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务公开,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基层所、队、站)是政务公开义务人 (以下简称为义务人) ,具有依法公开政务的义务。
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是依法获取公开政务内容的权利人(以下简称为权利人),并享有对政务公开义务人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政务公开的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监察部门依照各自职责监督本规定的实施。
第六条 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公开应当遵循合法、真实、及时、公正,便于监督的原则。
第七条 公开或获取政务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和其他社会公共利益。
任何个人、法人或其它组织不得非法阻挠或限制义务人公开政务活动,以及权利人行使依法获取公开政务内容的权利。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务公开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 提供政务公开内容不得收费,但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 公开内容
第十条 义务人在事权方面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内容:
(一)本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工作目标制定、执行及完成情况;
(二)政府的机构设置、职能确定及依据;
(三)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
(四)政府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
(五)行政管理权限、服务范围、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承诺、办事结果;
(六)当地重大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七)承诺办理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
(八)其它应当公开的政务事项。
第十一条 义务人在财权方面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内容:
(一)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报告及执行情况;
(二)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三)重大事项经费的分配情况;
(四)重大物质招标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
(五)重要审计结果;
(六)其它应当公开的政务事项。
第十二条 义务人在人事权方面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内容:
(一)政府领导成员的分工和调整变化情况;
(二〉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的任用、调整和年度考核评议结果;
(三)公务员招聘录用的有关事项;
(四)政府机构改革定编及人员分流情况;
(五)其他应当公开的政务事项。
第十三条 义务人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内容:
(一)行政行为的主体;
(二)行政行为的依据;
(三)行政行为的程序;
(四)行政行为的时限;
(五)救济的途径与时限;
(六)依法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义务人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主动向其告知下列内容:
(一)处罚的主体;
(二)处罚的程序;
(三)处罚的依据;
(四)处罚的主要事实及理由;
(五)处罚结果;
(六)救济的途径和时限;
(七)依法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义务人在内部政务方面应当主动对内公开下列内容:
(一)领导成员廉洁自律情况;
(二)内部财务收支情况;
(三)人事管理及干部选拔调整、职务晋升、奖惩等情况;
(四)招待费、差旅费的开支使用情况;
(五)内部审计结果;
(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权利人有权向义务人申请公开未在本规定第十条至十五条中列明的其他应当公开的政务事项,义务人应当依法按照申请向权利人公开。
第三章 公开方式
第十七条 推行政务公开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以醒目、易懂、方便、高效、快捷为原则。
第十八条 向社会公开政务应当根据政务内容特点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
(一)设立统一的政务公开网站;
(二)在政府公报上定期刊登,并公开发行;
(三)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发布;
(四)设立政务公开厅、公开栏、台卡、胸卡、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
(五)印发宣传册和明白卡;
(六)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听证会;
(七)开通政务公开服务热线;
(八)便于公众知晓的其他形式。
第十九条 依据本规定第十四条公开政务内容的,应当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一)行政处罚作出前,向行政相对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事先告知行政相对人相应的权力与义务,决定的适用程序以及法定依据。
(二)行政处罚作出后,公开执法文书。执法文书上应载明本规定第十五条所规定的内容。
第二十条 依据本规定第十五条公开内部政务的,以符合该义务人实际情况的适当方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 涉及个人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在正式决策前,实行预公开制度,决策部门应当将拟定方案或草案向社会公布,在充分听取意见进行必要调整后,再进行决策。
第四章 公开程序
第二十二条 义务人未主动向社会履行公开义务的,权利人可以以书面或其他形式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人应当在接到公开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的内容已经公开的,义务人应当给予指引。
第二十三条 义务人未主动履行第十四条规定公开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可以随时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人应当即时向行政相对人公开。
第二十四条 义务人未主动履行第十五条规定公开义务的,权利人可以申请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并及时将公开的时间、场所、方式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权利人依照第十六条规定申请公开的,义务人在接到申请书时,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是否公开决定书送达权利人。义务人决定公开的,应当在决定书中载明公开的时间、场所、方式;决定部分公开或不公开的,应当在公开决定书中说明理由。公开时间自作出公开决定之日起,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
申请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或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
(二)申请公开的具体内容;
(三)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
(四)申请时间。
口头申请的,义务人应当做好笔录。
第二十六条 政务内容尚未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可依照保密规定的期限和程序,暂缓公开。
暂缓公开的政务内容在性质或密级确认后,分别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公开。
第二十七条 义务人根据本规定提供的政务内容,只能向权利人依法收取检索、复制等成本费用,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五章 监督与追究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主要通过下列方式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一)对各义务人的政务公开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在各义务人内部开展评议活动,听取其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三)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各义务人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
(四)通过民主议政日,向权利人以发放征求意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五)以政务公开简报的形式,及时通报情况;
(六)设立政务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及时向投诉、举报人告知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定期对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等部门视情节给予直接责任人批评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关于公开内容、方式、程序、时限的;
(二)违反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公开虚假政务内容的。
第三十一条 义务人隐匿、提供虚假的政务内容,给权利人或第三人造成经济损害构成国家赔偿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义务人进行政务公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主管机构、监察部门或法制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权利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具体应运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4.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力实施“阳光行政”,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宗旨,以“建设一流环境、造就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追求一流服务”为目标,实行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前置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六公开”办事制度,按照一般事项即时办理,复杂事项承诺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重点事项联合办理,特殊事项集中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的“六制式”办理方式,将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实行一门授理,一口对外,一口说清,一口收费,一班人联合踏勘,一条龙联动服务的“六个一”审批办法,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和百姓。

5. 行政服务中心是干嘛的

行政服务中心又叫政务服务中心 ,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是地方政府的各职能部门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各项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其中与行政审批服务机构的产生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规则和法律理念主要有:

1、行政便民。行政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尽可能采用便捷方式,方便行政相对人与政府打交道,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我国许多法律对此都规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便民”措施,有的甚至将“便民”直接确定为法律原则。

2、行政公开。行政公开是指行政机关的重大行政行为或与公民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行政行为,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公民知晓,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则对应着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告知义务。

3、行政效率。法律主要通过一些保障规定而保证行政效率。第一,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人权和公平行政的前提下,规定简易行政程序,使行政手续简单化。第二,设置时效或期间制度,使行政行为的各个步骤都受到法定时间的限制而不得拖延。行政机关的拖延,可能造成默许相对人的权利。第三,规定替代制度,即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履行法定义务时,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由其他工作人员代为履行的制度。

6. 学校的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怎么写

为加强校园饮食服务管理,提高饮食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
1、组织措施
总公司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由总公司分管领导、饮食服务中心及办公室、采购部、医疗服务中心负责人组成,负责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严防食物中毒,确保师生就餐安全。
建立学习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卫生知识教育,学习和掌握食品卫生法规及常识,不断强化卫生意识,提高职工讲卫生的自觉性。
2、执行标准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严格执行卫生、商业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食品加工、销售及饮食业卫生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
(3)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
3、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长指甲、长胡子,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2)上岗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卫生的饮食服务形象。
(3)上岗不准吸烟、赤脚,不准穿拖鞋、背心,不准穿工作服上卫生间。
(4)岗前、便后应洗手。
(5)每年应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持卫生合格证上岗。
(6)患有肝炎、肺结核、皮肤病、痢疾、伤寒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准从事饮食工作。
4、餐厅卫生
(1)地面、餐桌、坐凳、电器设备、窗、墙壁等保持整齐、清洁,无油污、无灰尘。
(2)餐厅保持通风好、光线好,就餐环境舒适、优雅。
(3)防蝇、防尘设备齐全,定期消毒灭蝇,防止传染病。
(4)售饭用具、食品容器、售饭台保持清洁,菜有防蝇罩,主食品有盖布,并保持干净。
5、操作间卫生
(1)地面保持清洁,门窗明亮洁净。
(2)各种炊具、用具、操作台摆放整齐,生熟分开,成品隔离存放,并有明显标记。餐具做到: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3)灶台清洁,调料盆放置有序。炊具经常洗刷,要求达到木见本色、铁器发亮。
(4)所有机械用完后及时进行保养、擦拭,并保持清洁。
(5)冰箱、冰柜、保鲜柜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定期除霜,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柜内无异味。
(6)生菜上架,先洗后做。
(7)水池保持清洁,素池、荤池分开,上下水道畅通,排水沟定期清理,无垃圾、无异味。
(8)门窗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室内通风、光线好。
6、环境卫生
(1)食堂周围环境卫生区干净,无杂物、无死角。
(2)食堂周围墙壁干净,无乱贴乱画,乱搭乱挂。
(3)洗碗池清洁,上、下水畅通。
(4)剩菜、剩饭倒人滑水桶,每天清除,滑水桶加盖。
(5)炉渣、垃圾等及时清理,做到一日三清,垃圾倒到指定位置。
(6)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7、仓库卫生
(1)仓库要有防鼠、防蝇、防潮、防火、防盗等措施。
(2)仓库要及时整理清扫,做到地面无垃圾,货架无积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严把入库关,凡腐败、变质、生虫有毒、有害食品不准入库。
(4)库存食品按类别上架存放,粮食存放应隔墙高地15公分以上。各种调料容器加盖,并有标记。
(5)出库物品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6)仓库内严禁存入易燃、有毒物品,禁止存入其它杂物和私人物品。
8、总结评比
饮食管理中心每周对各食堂检查2—3次,每月总结评比一次,公布评比结果,对评出的卫生清洁单位悬挂流动红旗或贴“清洁”标志。

二、伙食管理
1、饮食管理中心督促各食堂定期公布主、副食市场价格,食堂饭菜份应份量充足,价格合理,真正质价相符。
2、食堂经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饮食行业规范和岗位职责要求办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用文明用语,挂牌微笑服务,严禁态度生硬或使用服务忌语。
3、食堂要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不同层次就餐人员的需要。要求:
(1)主副食品高、中、低档比例3:4:3。
(2)早餐主食6种以上,副食6种以上。
(3)中餐主食8种以上,副食20种以上。
(4)晚餐主食10种以上,副食20种以上。
4、烹饪制作过程要严格规范,保证卫生,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做到:
(1)蒸、煮、烤、烙、煎、炸食品配比得当、味美可口、造型美观;
(2)稀饭、豆浆、八宝粥等浓度适当;
(3)蒸包、煎包、水饺、馅饼等各种馅料味道鲜美,切配、加工合理,卫生干净,注意营养搭配,做到色、香、味、型俱佳。
5、节水、节电、节煤、节气,节约原材料,爱惜设备、工具,努力降低伙食成本。
6、加强检查督促,饮食服务中心每周对各食堂检查2—3次,每月召开2—3次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食堂服务工作的意见,每月总结评比一次,公布评比结果,对评出的“优质服务食堂”悬挂流动红旗。对评出的质量差、服务差、卫生差“三差”单位及时予以处罚。

三、采购
1、统一进购的大宗物品,如米、面、油、调料类等,应在总公司饮食服务中心监督下进货。蛋、肉类、蔬菜、酱油、醋等调料品原则上到生产单位、厂家或批发市场进货,保证质量,严禁采购伪劣物品。
2、所购物 (食)品,必须有严格的验收、入库、签字等手续。
3、原则上当天采购当天使用,但对于大宗物品,食堂仓库可保持2—3天库存量,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增加库存量。

四、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1、食物中毒的特点
(1)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5—10月份,尤其是6月份,由于气温和湿度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其次是9月份,由于气温由热转凉,放松了对食物中毒的预防。
(2)发病急。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在进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最迟数十小时内发作。
(3)发病与饮食有关。所有中毒的病人在发病前都吃过相同的致病食物,吃者发病,不吃者不发病,并且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高烧等。
(4)没有传染性。
2、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品未烧热煮透、外熟内生,未达到全部杀灭细菌的温度,致使粘染在食品上的细菌未被杀死,食后引起中毒。
(2)食品本身腐败变质,引起中毒。
(3)食品本身有毒,引起中毒。
(4)操作污染。包括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盛放食品的容器生熟不分,刀、砧、抹布等用具生熟不分,以及炊事人员加工食品后未洗手消毒又操作熟食等,都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5)食品放置时间过长,使粘染在食品上的细菌大量繁殖,食后引起中毒。
(6)操作人员因患某种传染性疾病带菌,通过食品传播疾病或引起中毒。
3、食物中毒的预防
(1)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卫生制度,保证食品卫生。
(2)防止食品污染。生热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炊事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操作前应洗手、消毒;炊具应消毒;操作人员应定期体检,有传染病的应立即隔离或调离。
(3)经营食品坚持“四不”制度,即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加工人员不做腐烂变质的原料,炊事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
(4)控制细菌繁殖。主要从时间和温度上采取措施:新鲜食品要及时加工;对一时用不完的易腐食品,要进行低温保藏;已烧好的熟食菜看尽量缩短存放时间,最好现做现吃。

五、仓库管理
1、保管员全面负责仓库管理工作。
2、凡进库物品必须清点、过秤,核对单据后及时登记入帐。
3、凡出库物品必须清点、过秤,并由经办人登记签字才能出库。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出库原则发放物品。
4、库存物品要有隔离地,摆放整齐,并有明显的进库日期标志。
5、要有防鼠、防蝇、防尘、防潮、防火等措施。
6、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禁止存放与库存无关的其它杂物。
7、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库房。

六、例会
1、每周下午召开食堂办公会议,由食堂负责人(经理)主持,全体员工参加,主要议题是总结本周工作,查找问题,落实改进措施,明确下周工作内容和要求。
2、每月举行1—2次劳动纪律和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及培训活动。
3、各食堂每月要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通报食堂工作情况,听取学生对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七、员工考勤
1、根据各岗位工作特点,确定上下班时间,实行考勤签到制度,职工上、下班必须在签到表上签写本人姓名及上、下班时间。任何人不得代签,发现一次罚款20元。
2、请假需经食堂负责人(经理)批准,必须填写请假条,经批准后方可离岗,特殊情况来不及填写请假条的,事后必须补填假条,无故不请假按旷工处理。
3、迟到、早退1—5分钟,罚款5元;6分钟—1小时,罚款10元;1小时以上罚款20元;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4次 (含4次)以上,按旷工一天论处。
4、旷工:旷工半天扣发半月工资,旷工一天扣发当月全部工资,旷工两天扣发两个月全部工资,依此类推。旷工达十五天者予以辞退。
以下情况视为旷工:
(1)无故不到岗或擅自延长假期的;
(2)未按规定程序请事假的;
(3)未经批准的假期;
(4)其它按考勤规定应列为旷工的行为;
5、事假、病假:事假、病假须于当天上班前由本人或家人电话告知食堂负责人(经理)。
6、擅自离岗:工作期间,擅自离岗10—30分钟,罚款5元;30分钟—1小时罚款20元;超过1小时按旷工半天处罚;售饭时擅自离岗,按以上标准双倍处罚。

八、奖罚条例
(一)奖励
1、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一学期内模范执行规章制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
2、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带领食堂一班人使食堂效益明显提高的;
3、积极探索伙食改革工作,其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实施的;
4、为保护食堂财产,积极与坏人坏事作斗争,避免损失的;
5、抵制歪风邪气,检举揭发徇私舞弊的;
6、在某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
以上每项分别奖励50—200元。获多项奖励人员按最高奖项领取。
(二)处罚
1、衣帽不整洁,穿戴不齐全,不佩戴工作证者,一次分别罚款5元。
2、语言不文明,使用服务忌语者,一次罚款20元;出言不逊,开口骂人者(不管什么理由),一次罚款50元,另罚直接领导20元。
3、动手打人者 (不管什么理由),写出书面检查,罚款100—200元,情节严重者,当事人还要承担对方医疗费及其它一切费用,直接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正式工停职检查,停职期间工资、奖金全部扣除,临时工予以辞退,另罚直接领导50元。
4、售饭姿势不端正,如趴台、脚蹬凳(桌)子、叉腰、抓头、吸烟等,一次罚款5元。
5、服务不热情、不主动,售饭不分轻重缓急,慢条斯理,一次罚款5元。
6、用手直接售馒头、包子、油条等食品的,每次罚款10元。
7、违章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卫生筷的,每次罚款50元。
8、在微机售饭系统工作正常情况下收现金的,除没收现金外,每次罚款20—100元。
9、采购人员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采购物美价廉的物品或材料,如实报帐,如果购买价格、数量与报销价格、数量不一致,一次罚款100—500元。
10、把好卫生关,做到不购、不收、不做、不售各种腐烂变质食品,否则,查明原因,对当事人处以100元罚款;造成就餐人员呕吐、腹泻等情节较轻者,写出书面检查,对所有当事人分别罚款200元,并承担受害人全部医疗费,临时工予以辞退;造成食物中毒情节较重者,对所有当事人罚款500—1000元,除承担医疗费及其它一切费用外,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11、饭生、馍生、面条生、卤面生、饭焦糊、馍碱大碱小等,分别罚款10元。
12、菜洗不净、菜生、菜糊等,分别罚款五元;调料使用失误,料搭配不当造成菜的味道不美,颜色不鲜者,分别罚款10元。
13、如果因供火不足或停火采取其它办法炒菜时,造成食品生或糊者,一次分别罚款30元,一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类似情况,当事人本月岗位工资全部扣除,并写出书面检查。
14、因思想不集中,工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械或电器损失,要照价赔偿,造成人员伤亡者,当事人应负全面责任,还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15、要爱护一切公共财物,凡人为造成公共财物损坏者,除照价赔偿外,还要罚款50元。
16、要节约粮食,节约物品,节约水电,爱惜材料,否则,视情节轻重一次罚款10—100元。
17、食堂卫生由食堂管理员负责安排打扫、整理。要包干到人,经常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对管理员与责任人一次分别罚款10元。
18、饮食服务中心员工要搞好团结,互相协作,积极工作,对推诿扯皮影响工作者一次罚款30元;对传播闲言碎语,挑拨离间,影响团结,除进行教育外,另罚款50元。
19、仓库保管员要加强库房管理,防火、防鼠、防盗、防霉烂,对工作失职造成损失者给予30—1000元罚款。
20、因机房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微机售饭系统不能正常使用而影响售饭的,一次罚款50—500元。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1、食堂主任休假需请示中心经理,食堂工作人员休假需请示食堂主任,不经允许不得休假,否则按旷工处理,炊事人员原则上不准借班、替班,若确需借班、替班的,需由食堂主任批准,否则每人罚款10元。
22、遇事不冷静,不服从领导,顶撞领导,无理取闹者,每次罚款50元。
23、私拿食堂用品、食品、粮油等物品,每次罚款100元;数额较大时,除罚款外,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24、在工作过程中,因违背使用常识,不按操作规程办事造成的公伤,医疗费及其它费用自理。
25、加强防范,经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如果因思想麻痹或者措施不力发生被盗或失火等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任人、食堂主任或食堂管理员写出书面检查,罚款100—1000元,视情节对损失物品照价赔偿,属于责任人忘记落锁和门开远离而被盗,损失由责任人全部赔偿。
26、对确应处罚的员工,出于直接领导瞒实情没有被处罚造成群众意见大的,罚直接领导50元,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职工,视情节轻重,取消奖励,并给予严肃处理。

九、国有资产设备管理
1、凡使用学校提供的设备、设施的用户,必须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爱护和保管。不得人为损坏或转借,违者照价赔偿并追究用户责任。
2、设备在保修期内的正常维修由中心联系,设备供应厂商进行保修期满后的设备维修,由用户自行安排,费用自理。
3、用户所用设备、设施在使用期间自然损坏或丢失的,按设备的新旧程度及使用时间给予折旧赔偿或罚款处理。
4、承包期结束后,用户应将所有设备、设施完好无损如数交还中心,经中心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退还设备抵押金和办理其它有关手续。
5、所有设备、设施,用户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遵守学校有关规定,不得违章作业,否则,出现问题用户自己负责。
6、用户所用所有设备、设施,应建立设备帐目单,并有专人负责,要求经常检查、保养,保证设施完好,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7. 公共服务中心是什么

公共服务中心一般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是地方为应对入世版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转变政府职权能,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廉洁行政体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方便投资者和百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不断扩充,现主要有三个职能:

1、是地方政府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及各种证照类业务集中统一办理;

2、是负责地方软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3、是负责地方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7)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奖励制度扩展阅读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地方软环境建设和地方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中心工作,以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保证;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业绩为目的,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坚持“诚信服务”的理念,正在全力推进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尽快建立起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发布制度,搭建起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构建起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

8.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不断扩充,现主要有三个职能版:一是地方政权府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及各种证照类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二是负责地方软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三是负责地方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9.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坚持“诚信服务”的理念,正在全力推进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尽快建立起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发布制度,搭建起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构建起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

10.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政策制度

序 号 文件名称 1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安全保卫制度2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办文制度3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4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负责人工作职责5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6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例会制度7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规范8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考勤制度9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机构议事规则10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计算机管理制度11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建设制度12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内设机构工作职责13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操作规程14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投诉督查管理制度15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卫生制度16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学习制度17 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印章管理制度18 进一步畅通审批“绿色通道”的工作意见19 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操作办法

阅读全文

与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奖励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