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文化服务两会

公共文化服务两会

发布时间:2022-06-12 17:38:45

㈠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构建现复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㈡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㈢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哪些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㈣ 跳广场舞也有法律在呵护

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就公共文化服务建言献策,为广场舞“大妈”“大叔”依法合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鼓与呼。其实,你知道吗?当“大妈”“大叔”跳广场舞时,有近10部法律法规正在“呵护”他们。

此后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要求。

2009年制定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更是与时俱进,明确“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如果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还有更多“呵护”。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

在加强制度保障、缓解场地不足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还针对广场舞噪声扰民、管理缺位等“痛点”加强治理。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等联合发出《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针对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的怪现象,国家体育总局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对此进行明令禁止。

文化立法“加码” “广场舞大妈”受益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些保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立法工作加速推进,这让“广场舞大妈”的获得感倍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有1042件,占全部法律法规总量的2.7%,其中文化法律占全部法律的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围绕中央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补齐文化领域法治的“短板”。2016年,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立法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获通过,2017年3月1日起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说,这部法律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资金使用监督等建立起更完备的制度体系。

这部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沈彪所在的北管村,就有一名来自云南红河的小伙子曹继学,会跳哈尼族舞蹈,已成为群众文化团体骨干,参与组织广场舞活动。得益于法制保障和促进,嘉定当地目前与广场舞相关的群文团体已有近300个。

“立法更完善,跳广场舞的老百姓就能得到更多实惠。”沈彪说。

遵纪守法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从增加场地供给,到完善法律制度供给,都是注重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举措,最终都要靠责任主体执行落实,广场舞只是一个案例,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任重道远。”全国政协委员、上影集团编剧王丽萍说。

全国政协委员张显、高满堂等认为,公民在享受公共文化领域不断加强的法制保障的同时,其应尽的义务是对等的,无论是跳广场舞,还是参加其他活动,要遵纪守法,维护公序良俗,这是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㈤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和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㈥ 2017年“两会”老百姓得到那些实惠

在今年两会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毫无意外地成为关注焦点。从扶贫脱贫到公共服务建设,从医保制度到发展教育,代表委员对此纷纷发表观点,认为民生是为政之要,民生要优先得到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民生财政暖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原副主席甄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民本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表述让人倍感温暖。
“无论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还是打好扶贫攻坚战,都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又需要有效的组织、监管与落实。这些年来,公共财政进一步加大民生导向力度,以此为基础,动员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民生领域,人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以提升。”甄砚说。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改善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突出表现。就合肥而言,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投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已非常健全,甚至还出现了社会兴办的私人博物馆、自发组成的市民乐团。对他们,政府也在资金、场地上同样给予扶持。
“无论是年内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还是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抑或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改善民生的内容既全面又具体。”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歌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瑛对本报记者举例说,天津等地政府部门加大对文化服务购买力度,并将其向广大公众平价或免费提供的做法就很有意义,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获得更多满足,专业院团和剧场也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协同发力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下大气力解决好自身的社会民生问题,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对世界经济而言,都显得格外重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宇翔指出,在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农业资源利用不足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并存。当前环境下,政府在促进就业保民生方面出实招,不仅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返乡创业,而且出台了配套支持措施,大批农业转移人口得以走上新的岗位,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龙宇翔认为,由于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往往相互交织,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协同发力。他解释说,由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一些地方分布很不均衡,资源匮乏区域对劳动力吸引力不够,这就需要在鼓励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时,有关政府部门要合理均衡地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当地医疗条件,提升乡村及小城镇对他们的吸引力。
“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民生话题特别是医保统筹。”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实现统一、公平、普惠的全民医保制度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但是,现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项制度城乡分割的弊端逐步显现,重复参保、重复投入、待遇不公等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整合后的城乡医保制度实际运行情况,不仅关系上述既有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事关医疗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民盟中央组织各地的委员进行相关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以构建更加公平、惠民的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为主题的提案,从制度设计、政府责任、经办管理、统筹层次、法制短板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赵振铣介绍说。
节用裕民获点赞
扶贫是最直接的民生事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评价说,这体现出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扶贫经验,总结扶贫4法:一是“换脑”,改变贫困群众的理念;二是“育种”,培育当地的脱贫带头人;三是“造血”,充分挖掘当地可利用的资源;四是“夯基”,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稳住脱贫成果。“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如何来打好这场仗?”李振生认为,在扶贫过程中,一方面帮扶对象要精准,另一方面要建立第三方评定机制。此外,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注重信仰、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宋国权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例指出,主要是推进文化的供给侧改革。“政府做的所有文化服务项目,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群众是否需要,不要追求那些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场馆建设,应该把一些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在群众身边,建在群众中间。”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表示,对政府工作报告,他印象最深的是“节用裕民”4个字。“政府工作报告里说了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就是说,不仅要把钱节省下来,还要腾出更多财力投入民生等领域。
许进建议,在民生领域,如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大家最关心,也是难点、痛点最多的地方,需要创新手段,以有效解决群众期盼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事实上,难点、痛点之所在,也是增长点之所在,要以民生痛点为引导,发现民生需求。

㈦ 谁总结一下,两会都有什么新政策出台,或者说有什么惠

民生改革:促进就业、增进福祉
近年来,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欧美社会的游行与骚乱都说明,高就业率,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实现高就业率,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很大。2015年,政府将大力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社保幅度也会增加。同时,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将涉及数千万人。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民生做好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全世界的优越性才能更强的说服力。
文化改革:书香社会、服务均等
中国人不能再被舆论笑为“没文化”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提到了一个新词,叫中国要建“书香社会”。重点的措施很多,其中讲到倡导全民阅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读书、有文化,应是过一份有尊严生活的重要基础。

㈧ 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实施路径,必将大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动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阔空间,切实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福祉。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正确处理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路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事业领域。这有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促进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率;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改善社会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发整个社会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政府工作重点在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和义务的标准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方式,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有许多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今后,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舆论氛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格局,全面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和发展动力。

㈨ 我们怎样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所以,我们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第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体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丧失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将导致民族凝聚力的削弱、国家意志的瓦解、国民心理的崩溃,造成民族和国家名存实亡。
第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变革时期。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不少社会成员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落后观念和不健康的心态。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达共识、多变中求和谐。
第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中华文化神家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魅力和生命力,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我们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1,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手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问题,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2,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贴紧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尽管运作模式不同,但不论是文化事业,还是转制为文化企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阵地,都不能单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都有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引导和发展大众文化,自觉抵制低俗、决不见利忘义,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决不给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文化垃圾提供滋生场所。
3,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效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要看到,文化消费的权利掌握在人民群众自己手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文化产品,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和审美价值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传扬。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紧密相联,占领市场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统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阅读全文

与公共文化服务两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