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发布时间:2022-06-09 06:24:27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施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其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❷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就要通过什么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

善公共服务体系,就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政策托底、保护弱势群体,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的任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收入分配等,都离不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社会财富初次分配的不平衡,并对初次分配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和抑制利益分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公共服务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权利平等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振奋社会成员的精神,提高社会总体效率。

(2)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扩展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近些年,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目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的实施,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设施设备落后、经费不足、服务能力偏低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

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涉及全国所有农村乡镇,规模大,影响面广,将从整体上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面貌。这一惠及亿万农民的文化建设工程,将把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在人口集中、方便群众的地段。

建筑规模一般不少于300平方米,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报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室外活动场地以及宣传栏、黑板报等配套设施。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投入最大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状况,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镇文化站作为政府出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❸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建设

一、交通工程
以面向国际,服务东北,协调区域,满足物流畅通为目标,构建公路、铁路、港口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的主要交通运输工程参见图7-1、附件:“十一五”重大项目规划表。
公路工程。规划建设庄河至盖州高速公路,南与丹大高速公路衔接,北与沈大高速公路交汇,分别构筑庄河与沈阳、大连的3小时、1小时经济圈。积极筹划建设花园口新城区至长兴岛高速公路,打通黄渤沿海两大重点开发区的联接,形成“一横两纵”的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开工建设滨海公路,形成省际沿海观光产业带,推动沿海产业区的互动发展;拓宽改造201国道庄河段,增强南部沿路经济的空间联系;建设庄河至仙人洞、庄河至花园口、庄河至黑岛电厂快速路,增强几大产业区的有机联结,强化北部与南部的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加快乡村公路支线建设,实施乡村公路改造。在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内部的有机联系,加速路网城乡一体化。加强市区内环、外环及主干路网建设。增设城乡公交线路和公路场站,并逐步向近郊居民点、产业集中区和旅游景区延伸。
图7-1庄河市重点规划建设交通工程示意图
铁路工程。加强铁路运输系统建设,形成与东北腹地的有机联接。“十一五”期间配合国家铁道部沿丹大高速公路北侧加快建设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沿路在吴炉建设黑岛电厂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庄岫铁路,在庄河站与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接轨,并规划建设庄河站至庄河港区铁路专用线。
港口工程。加快庄河港一期建设,着手启动庄河港二期工程,打通海上通道,努力完善功能,提升港口地位,把庄河港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枢纽港,成为东北地区沿黄海北岸物流集散的重要结点。规划建设庄河港集装箱码头3个。其中1万吨级泊位码头2个,3万吨级泊位码头1个。加强陆岛运输码头建设。规划在石城乡北嘴屯新建300吨级滚装码头,夏沟新建1000吨级滚装码头;在王家镇后滩新建300吨和1000吨级滚装码头各1个,分别在寿龙岛和长坨岛新建500吨级客货码头。加强庄河港至石城岛跨海大桥及石城岛周边港口群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
二、能源工程
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能耗、发展清洁能源、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为目标,建立能源保障体系。“十一五”期间,在庄河城区人口居住集中区扩建管道液化气工程,到2010年,城区管道液化气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远景规划期间,从南部沿路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角度,研究建设庄河煤气工程,以及从大连接入管道把天然气引入我市。进一步完善供热设施,优化供热站建设布局,适度超前建设供热工程。规划在庄河市区、花园口区建设热电厂,满足南部沿路经济带重点区域供热需求(参见图7-2)。
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以上。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大力发展生物质气化工程。加快推进庄河电厂建设,推动庄河尖山、南尖风电项目尽早启动,努力把我市建成东北重要能源电力基地。加强输配电主网架建设,完善输变电设施,增强供电能力。考虑发展时间阶段和对于电力需求的空间差异,规划2007年改造220千伏东庄线、庄新线,新建小寺66千伏变电所,同时对现有变电所进行增容改造,以保证全市供用电的安全可靠性;2006年增容改造66千伏明阳变电所,满足花园口新城区建设起步阶段的电力需求,2010年左右新建220千伏花园口变电所,配套建设5座66千伏变电所,满足花园口新城未来的电力需要;2010年在青堆镇北部新建220千伏变电所,满足东部地区的发展对于电力的增长需求。
图7-2庄河市重点规划基础设施工程示意图
三、供排水工程
围绕工业发展区建设、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进行供水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表水,有计划地开采地下水。重点实施庄河净水厂二期扩建和净水厂引水工程,完善新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参见图7-2)。加快推进花园口新城、黑岛电厂产业区、青堆镇、仙人洞镇等重点区域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排水设施,加强污染源综合治理。建设庄河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对我市城区主排水分流管线进行改造。在花园口新城、黑岛电厂工业区、青堆工业区同步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及垃圾处理厂,严格控制蓉花山、仙人洞、太平岭、吴炉、大郑等地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建设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
四、信息工程
抓好基础电信网建设。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业务网,建成网路运行可靠、业务品种齐全、用户服务优良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实现光纤到村屯。提高电话普及率。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普及率接近城市水平,远期要达到城市水平。进一步拓展邮政业务,合理布局邮政局所,提高邮政服务综合能力。积极推进“数字化庄河”工程。加强政府系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发展信息产业。建设城南新区、花园口新城和青堆镇的光纤通信网。
五、防灾减灾工程
消防工程。根据责任区内的被保护目标、地貌特征、人口密度、建筑状况、交通水源条件等因素布置消防站,确定消防等级。近城区消防站达到三座,远城区达到五座,使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平均达到6.5平方公里,基本建立覆盖全面、责任明确的消防网络。每个重点镇新建一处消防站。强化北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
防洪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整治庄河、小寺河。规划小寺河控制宽度为150—200米左右,庄河控制宽度为200—250米左右。庄河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重现期,小寺河、庄河为50年重现期,明、暗渠汇水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的重现期为20年、小于5平方公里为10年,截洪沟设计重现期为10年。为防止山洪对城市危害,沿城市建设用地外围山体建截洪沟。规划在西山公园南侧、东侧沿40米等高线、九顶梅花山北侧及南侧沿城市规划道路一侧等建设截洪沟。严格控制填海造地,保证河道出海口畅通。
防震减灾工程。城市规划、房屋建筑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技术规程要求建设。
人防工程。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持续发展的原则,人防工程以新城区建设和重要经济目标为重点,进行全面防护和重点保护。
其他灾害与突发性事件。面临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等灾害威胁,加强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做好物资储备。
六、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方向,调整优化教育布局。规划在明阳镇新建高中、初中和小学,迁建大郑镇中心小学,新建青堆镇小学。扩大庄河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迁建二高中和三十一中学,增设城西中小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建职教中心,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花园口、青堆、仙人洞技术分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办高等院校。加强学前教育,新建城区中心幼儿园。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建城区中心医院、中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增扩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新建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游泳馆和体育场,扩建乡镇文化站,建设黑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加强妇女工作,筹建妇女活动中心。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扩建庄河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7所乡镇中心敬老院。加强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
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1条 健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格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升生活品质。
第2条 公共设施规划按市级、区级两级设置,部分内容配置到居住区级。市级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以行政管理中心、商业金融贸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为主的城市中心,强化城市中心的凝聚力,发挥城市中心的职能作用,反映出独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海滨城市风貌。居住区级公共设施规划建设要层次分明,服务半径适中,布局合理,人民生活方便。旧区应结合街区改造、闲置土地调整来完善设施配套,新区应统一规划建设配套设施。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各类社会公益性服务设施。
八、公共设施中心布局
⒈市级行政管理中心:布置在会展中心对面、平湾路以西用地。可以和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滨海绿地等形成较好的景观和中心区形象。
⒉市级商业金融贸易信息中心:位于人民路与乐山路交界一带,包括超级市场、大型购物中心、金融、贸易、旅馆业等。
⒊市级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置在海湾大桥东边,与行政中心区、商业金融贸易信息中心隔海相望,布置影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等,形成一个高标准的独具特色的中心。
⒋市级体育中心:位于人民北路,在现状基础上扩建。
⒌在赤坎、霞山、麻章、坡头、东海岛布局区级中心。赤坎公建中心,对现有的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服务业。以康顺路与人民大道北地段为赤坎公建中心;霞山公建中心,规划以解放路和人民大道南交界地段为霞山公建中心,建设一个各项设施齐全,商业贸易繁华的公建中心;坡头公建中心设置在坡头带状中心公园附近,按城市的副中心级要求,高标准、高起点,设置大型的商业、金融贸易、行政办公、医疗、娱乐、体育等设施,构成完整的综合性公建中心;麻章公建中心规划结合中心绿地布置商业、金融贸易、医疗、娱乐、体育等设施。
第4条 商贸设施分三级规划:一级商业服务金融贸易设施如大型商贸中心、交易中心、大型专业市场,以及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设施是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布置在市中心区,各区中心也适当布置;二级商业服务金融贸易设施如一般商场、酒店、银行等设施,主要布置在区级中心;三级商业服务业金融贸易设施如粮店、小市场、储蓄所等布置在居住区或小区中心。各主要城市片区均设置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区级公共设施规划建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强化各区的职能,对公共设施进行有机的组织,使公共设施与城市结合更密切。
九、文化设施
⒈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与城市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
⒉市级文化中心布置见第53条。
⒊其他组团的区级文化中心主要布置于公建中心。
⒋新建住宅区应按人均不低于0.2平方米的标准预留公共文化设施用地。
十、体育运动设施
⒈市级体育中心布置见第53条。
⒉各区级运动场每个占地约10公顷,配有三场一馆。对霞山、赤山现有体育场及游泳场进行改造或扩充。
⒊各居住区按国家标准设置,每5万人设一处体育设施用地,包括相应的体育设施系统。
十一、医疗保健设施
健全三级医疗保健体系,以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为核心,以二级、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为主体,以保健防疫、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为基础,均衡布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总量按每千人4张病床的指标配置。
建设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医院、康复医院、霞山区骨伤科医院;迁建湛江市中心医院至市体育中心北面的文保小区;设置急救指挥中心、市中心血站;设置三级综合医院3间: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设置二级中医院2间: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设置二级综合医院3间: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油职工医院、东海岛人民医院;以市防疫站为基础组建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和湛江市卫生监督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服务人口3~5万人单位设置。
撤销市防疫站和霞山、赤坎、坡头、麻章区防疫站及湛江港务局、南油防疫站。
十二、教育科研及科学普及设施
⒈中等职业教育尽可能利用现有中专教学资源进行布局调整与整合。
⒉中小学按居住区、小区配套标准设置,在规划期内实现高中普及教育。
⒊大中专院校用地集中在寸金大学城集中建设,海洋大学新校区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远期根据发展需要,在坡头布置新的教育基地。
⒋重视组织市民的科普交流活动,市级科技交流中心在坡头区安排,各区级科普活动场所可结合文化设施安排。
十三、邮政设施
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用邮方便、安全快捷的现代化邮政服务网。城市按邮政分局、支局、所三级设置邮政服务机构,调整、改建和新建相结合,邮政网点同步到小区,邮政箱同步到户。规划新建邮政设施11处,邮政局所的服务半径为: 市区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中心城区1~1.5千米,其它1.5~3千米。服务人口:邮政局4~6万人;邮政所1.5~2万人。合理分布邮政设施,新居住区开发建设应同步规划建设邮政所、信报箱群,在中心城区,结合旧城改造,适当调整和改建现有邮政局所,建成运输快速化、作业机械化、营业电子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网络。
十四、社会民政福利设施
⒈中心城区规划设置福利院3所,分别设置在赤坎、坡头和麻章。
⒉按老年人口规模和有关标准安排敬老院。
⒊保留现有殡葬设施用地。
⒋收容遣送站选址在霞山海头新村附近(市新村戒毒所东边)。
十五、治安管理设施:建立健全城市治安管理设施,每一万户城市居民应设置1处公安派出所;在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中,设立社区警务室。
十六、市民休闲活动广场:市级市民广场在市级行政中心附近;区级市民活动广场按8~10万人设置1处,成为城市公共开敞景观空间的重要部分,并兼具城市必需的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

❹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你知道几样

在楼盘开发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千人指标”,指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每千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以此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控制指标。千人指标又可分为人口千人指标、用地面积千人指标、建筑面积千人指标。一般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

一般来说,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根据北京目前执行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标准,一个完善的居住区的生活基础配套设施应包括八类四十项,具体为:

1、教育设施: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

2、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居住区门诊、医院;

3、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门球场、体育场;

4、商业服务设施:综合食品商场、综合百货商场、综合服务楼、集贸市场、书店、中药店、综合便民店、综合粮油店、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5、金融邮电设施:储蓄所、银行分理处、邮局、电话局;

6、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部、存车处、居民汽车场、敬老院(托老所)、残疾人托养所;

7、行政管理设施:街道办事处、派出所与巡察、居委会、房管机构、市政管理机构、绿化、环卫管理站;

8、市政公用:密闭式清洁站、公厕、公交首末站、市政站点、公共停车场、加油站。

各种设施配备情况视小区人口规模而定,人口越多的小区设施应越齐全。如果小区内部没有完备的设施,购房者则要考察居住区周围是否有以上各项设施。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8-0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领取看房红包,百元现金直接领

❺ 如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当前,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各城市应尽快完成城市桥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到2015年,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管网事故率显著降低;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94%、县城及小城镇燃气普及率65%的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坚决制止因城市建设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维护其生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城市电网建设。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国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网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环网网架。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优化需求侧管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双向互动。以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安全可靠水平和电能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试点示范。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项目。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到2017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规范运行,防止二次污染,摆脱“垃圾围城”困境。
(四)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城市公园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2015年,确保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到2015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三、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
(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民生为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禁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防止各类开发活动无序蔓延。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实现合理开发利用。
(二)完善和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提高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电力、排水防涝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抓紧落实已明确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供水、城镇燃气等“十二五”规划。所有建设行为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三)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城乡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场站等,完善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共消防设施、人防设施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
四、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各地要统筹组织协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在建项目,要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各地要列出在建项目的竣工时间表,倒排工期,分项、分段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设资金、材料、人工、装备设施等及时或提前到位;要优化工程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在建项目实施。
(二)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落实具体项目,科学论证,加快项目立项、规划、环保、用地等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对经审核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抓紧落实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等配套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三)做好后续项目储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统筹研究、做好用地规划安排、提前下拨项目前期可研经费、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实现储备项目与年度建设计划有效对接。对2016年、2017年拟安排建设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

❻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那些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

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

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2、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6)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扩展阅读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设施需求:

(1)教育设施的配套质量需求逐步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教育设施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少年儿童比例的持续下降,住区内教育设施的配套面临资源整合,提升质量、提高配套标准等潜在要求。因此,优化教育设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套标准.提升配套质量是教育设施配套的发展趋势。

(2}老年设施的配套需求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会对老年设施的需求激增。这就意味着住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区内养老设施的数量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需求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性设施包括基本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各种活动站、服务站、社区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须的基本生活设施,随着住区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对上述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❼ 如何完善公共服务

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提升内整个社会幸福感的容重要途径。医疗卫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确保人们在适当优惠条件下公平合理地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投入的加大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不仅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还减轻了人们的医疗负担,特别是对广大农民。此外,住房保障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公共文化与体育服务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等其他公共服务也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影响。

(7)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扩展阅读

公共服务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水平直接决定公共服务支出规模,政府应结合我国地区性经济差异情况,对不同区域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平衡全国的资源分配。

同时,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从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加大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的“两免一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提升社会的基本教育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提升居民幸福感。

❽ 深圳发布《公共住房建设标准》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窦延文)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获悉,该局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公共住房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已于7月23日印发,并将于8月15日正式实施。
《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住有宜居”的理念,结合深圳市经济、气候、人文特征,对建造技术、居住环境、套型空间、公共配套等方面作出了高品质要求。
应用装配式建造及BIM技术。公共住房作为政策性住房,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推进装配式技术应用,探索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同时,在公共住房建设中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有利于实现全过程的工作协同与成果集成,提升公共住房建设品质,强化建设与运维的衔接,推动公共住房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用好公共空间,提升住区品质。借鉴香港、新加坡的先进做法,增加立体开发、全天候通道等内容。通过利用建筑首层、塔楼底层、裙房屋面、避难层、塔楼屋面等区域设置公共绿化及公共休闲活动场地,有效增加公共空间面积,提升居住品质;通过相邻用地之间设置公共连廊,有效拓展居民的活动空间,促进住区之间共享公共配套设施。
细化各类套型基本指标和功能空间最小使用面积。《标准》针对各类公共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细化了不同面积区间段的套型面积指标,满足了不同居住人群差异化的需求。同时还规定了各类公共住房不同套型功能空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以保障住户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及舒适性。其中,人才住房分为5种套型,套型建筑面积区间(平方米)分别为35-40、65-70、85-90、115-120、145-150;安居型商品房分为2种套型,套型建筑面积区间(平方米)分别为65-70、85-90;公共租赁住房分为4种套型,套型建筑面积区间(平方米)分别为35-40、50-55、60-65、80-85。
丰富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住区功能体系。公共住房所面对的住户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居住需求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标准》考虑了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住户的需求,规定可以结合所在区域配套设施情况,增设公共会客厅、公共书吧、公共健身房、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公共洗衣房等公共设施,以有效完善住区配套,提升整体居住品质。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市公共住房建设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标准》既遵守了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相关规范、规定,又考虑了当前深圳人口、土地、气候和经济特点,未来城市定位、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人群的居住需求。《标准》的出台有助于促进我市公共住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趋完善,住房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营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迈向住有宜居提供有力保障。

❾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出台,明确7类住房领域公共服务

中房网讯 (亚晨/文)“十四五”时期,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已被提上日程。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规划》明确了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首次将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需求层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和能够与公共服务密切配合、有序衔接的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同步纳入规范范围,提出了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支持政策。

据悉,《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推动生活服务为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拓展空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举措,对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7类住房领域公共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中也涉及了房地产领域的公共服务内容,在“住房保障”和“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公租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三项作为“住房保障”的重要内容,被列入“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一项,而这三个领域也是当前需要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的重点对象。

其中,《规划》提出,要做好城镇住房和收入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合理确定实物公租房保有量,对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

棚户区改造方面要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把好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工程进度和回迁安置。

对于农村危房改造,要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做到应保尽保。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房网表示,以上三个领域分别对应了不同的住房群体,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有助于明确住房建设的基本工作要求,对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有积极作用。

另外,《规划》还明确要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也被列入推动重点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扩容的内容之一。

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公积金作为“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的四个重要领域,后续也会受到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关注。

《规划》指出,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 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以中小户型为主,供应范围以面向户籍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

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同时,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多措并举促进单位依法缴存,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租购并举保障缴存人基本住房需求。

在严跃进看来,此次《规划》明确的7类住房领域的公共服务政策,是后续公共服务继续完善、配套亟需跟进、住房政策亟需优化的领域。类似工作做好,也真正体现了住有所居的社会发展目标。其保障和满足了基本需要和更高需要,是后续各地政府和房企所需要关注的领域。只有此类领域扎实推进,才能真正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更好发展,也更好吻合“十四五”发展的规划要求。

住建部:提升住有所居领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对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在提升住有所居领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同时,继续做好公租房保障,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

二是,针对城镇老旧小区居民的住房改善需求,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政策,加快形成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制。“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精准识别保障对象,持续跟踪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做到应保尽保。

四是,多种手段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让更多就业群体享受住房公积金服务;优化使用政策,支持缴存人租购并举,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提升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建设智慧住房公积金。

❿ 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

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根据北京目前执行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标准,一个完善的居住区的生活基础配套设施应包括八类四十项,具体为:

1、教育设施: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

2、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居住区门诊、医院;

3、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门球场、体育场;

4、商业服务设施:综合食品商场、综合百货商场、综合服务楼、集贸市场、书店、中药店、综合便民店、综合粮油店、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5、金融邮电设施:储蓄所、银行分理处、邮局、电话局;

6、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部、存车处、居民汽车场、敬老院(托老所)、残疾人托养所;

7、行政管理设施:街道办事处、派出所与巡察、居委会、房管机构、市政管理机构、绿化、环卫管理站;

8、市政公用:密闭式清洁站、公厕、公交首末站、市政站点、公共停车场、加油站。

各种设施配备情况视小区人口规模而定,人口越多的小区设施应越齐全。如果小区内部没有完备的设施,购房者则要考察居住区周围是否有以上各项设施。

(10)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扩展阅读:

第一类:与基本居住有关的各种公用管线以及设施,包括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供暖、雨水处理、污水处理等,这些设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满足。

基本配套设施必须齐全:基本配套设施主要指的是水、电、燃气、煤气、宽带等设施。

注意配套的便利性:重点考察小区的内部配套是否能满足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顾的基层商店配套,服务半径以不超过150米为宜。

多功能服务:入户广场、多功能运动场、社区服务用房、地下停车场、露天停车位、公共厕所、多功能儿童活动空间、卫生所、垃圾回收点、休闲广场、健身场所。

第二类:与家庭生活需求有关的各种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行政管理等设施,这些设施是对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更高生活需求的满足。

学区配套:教育配套的重要一点其实就是你所购买的小区的学区是哪些。首先小区附近少有要一个托儿所、一个幼儿园。其次是学区问题,即小学、中学。

小区附近的学校不一定就是你家孩子未来上学的学区,学区的规划虽然每年都会有变化,但是一般调整范围不大,购房前好是确定所买楼盘的学区是什么,不要仅仅听置业顾问说学区是什么,更应该要求看教育部门的学区文件,并且拍照保留,若是将来出现学区问题,也有证据。

商业设施:商业配套设施有综合食品商场、综合百货商场、集贸市场、药店及其他第三产业设施;其中少要有菜市场、超市,这是基础需求,否则居住时候买菜、买生活用品还要做公交车外出,生活十分不便。、当然如果在基础需求之外,还有百货商场、大型市场的楼盘就更好了。但是也需要考虑大型商场如果距离住宅太近,会有嘈杂影响,佳距离是步行15分钟到达的距离为佳

交通配套:小区的交通状况可分为小区外交通状况和小区外交通状况。内部交通包括小区内的车位设计是否足够,车位设计少是与住户数量为1:1比例,小区私家车进出是否方便,停车场设计是否会扰民,目前多数楼盘设计是人车分流,这是佳住宅内交通设计,安全安静。

另外,外部交通包括小区位置是否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道路通行能力、路面路况、高峰堵车状况、交通是否受到单双号的限制等。公交站牌距离以步行10分钟内为佳,不同路线公交至少3种,地铁站站台以步行15分钟内为佳,这样的交通配套为较好的。

物业公司:商品房小区都有物业公司,但是物业公司的资质与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物业公司也可以作为选择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毕竟后期生活中,小区内部的安全与管理等生活点滴都是与物业打交道。

物业公司判断是咨询是其物业公司是什么,然后去网络查询其物业公司有没有不良事件。也可以去其物业公司管理下的小区下观察小区情况,咨询其小区人员了解其物业公司如何。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设施包括了卫生站、居住区门诊、医院,目前情况而言,每个小区附近都有医院的可能性非常小,多数小区会配有简单的卫生站,大型的医院方面,好是开车15分钟内有大型医院为基础需求。

金融邮电:邮电金融设施就是指银行、邮局等,这方面是小区附近有是好,如果没有也不必强求。当然购房者也可以到意向楼盘附近的住宅区域了解是否有。

阅读全文

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