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新公共服务读后感

新公共服务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08 09:50:43

Ⅰ 关于公益活动观后感400字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个相关事情作为主题,最后总结自己的感受。

一年一度的暑假终于来到了,今年跟去年一样,我依然跟妈妈一起去参加妈妈所在公司举办的公益活动“阅读带我飞”。我来跟大家讲讲这个活动的内容吧,公司将每年投资的部分收益,捐献给中国贫困山区小学为他们建立图书馆,因为妈妈和她的同事相信只有阅读才能带领孩子们飞翔。

今年我们的目的地是甘肃酒泉的十所乡村小学。我的工作还是当助教,可是今年的老师不同,他不是大人是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孩子,我叫他东东哥哥。为了上好这堂课我们做了很多准备。

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出发了,我们来到酒泉市花海乡中心小学。庄严的升旗仪式后我们开始工作。我和东东负责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时我们都特别紧张完全懵了。台下有六十多位同学因为没有课桌椅,很多同学站着停我们的课。

我们的课题是“历史的长河”东东老师为大家讲了甘肃和酒泉的来历,还有香港和澳门的故事,还打开地图让同学上台指出自己的家乡。东东老师介绍他的家乡在西安,有大雁塔和华山。我说我的家乡在深圳,以前深圳是个渔村,现在变成了繁华的.都市是无数年轻人奋斗的城市。

最后我们讲了书分为哪几类,有的同学回答说是语文书,还有的同学回答说漫画书。于是我学着老师的样子跟大家说:“书分为三类,分别是课内书、课外书、工具书。

非常有意义的一堂课,希望明年我能像东东老师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公益教师。

Ⅱ 我急需一篇《公共行政学》读后感,跪求啊

《公共行政学》读后感: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科技与管理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研究对象
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正在于它特殊的研究对象--行政。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行政机关,在我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我国行政管理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和方法。该学科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研究内容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原理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而被人们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发展变化的,不同学派,不同教科书,有不同的或大同小异的体系。
但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
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科学,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是行政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2、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组织和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
3、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和有机部门组成并有效运作的过程。它们主要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过程要能够顺利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依据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研究方法
行政管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此外,还有哲学研究方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编辑本段主要特征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同时又揭示行政组织管理社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务的规律,所以具有社会性。它一方面为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它所揭示的管理规律又为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倾向的管理者所接受和共享。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行政管理学的原则、原理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系统总结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广泛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法学、财政学、系统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但又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内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规范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行政管理学揭示国家行政管理规律,诸多管理原则、程序、机制、方法、手段带有规范性。但是,决定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因素是多元的,行政环境、行政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是必然的,因此,行政管理学必须不断适应这些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主要方法
1、行政管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 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原则指导下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的总和。

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工作手段。
(2)行政程序。它不只是一种办事的手续,也是一种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程序。
(3)技术方法。 行政方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组织的效率问题。它主要表现在:简化办事的手续,减少办事时间;减少行政成本;各个步骤或环节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方法;采取任何一种新的方法都要以人为本。

行政方法的特点:科学性、技术性、系统性、创新性、民主性。
行政方法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5)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Ⅲ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读后感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之一。它以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科学各领域或各种社会思潮中有关社会福利问题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它们所表达的福利价值观和福利追求,分析了它们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以及对各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可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社会福利部门和机构的行政人员、非营利机构中的管理者及各类社会工作者阅读。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之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二、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
第二节 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一、社会福利思想的本质与争论
二、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传统
第三节 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
一、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质的飞跃
二、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与理论特征
第四节 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与方法
一、奠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二、提供认知社会福利的思想方法
三、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福利思想的争论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英国古典经济学与威廉配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福利思想
三、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思想
四、西斯蒙第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福利思想
五、对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评价
第四节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
二、穆勒的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马克思早期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
二、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
一、19世纪的德国社会与德国历史学派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的颁布
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
一、费边社的建立与发展
二、费边主义的基本福利主张
三、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和人性假设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理论
三、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
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
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经济学的起源
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及其发展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一、新福利经济学的早期发展
二、当代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一、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
二、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
三、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29一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三、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演变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凯恩斯主义的发展与演变
第三节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经济危机的病因分析: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
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一、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二、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第五章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
一、《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对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
三、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法
四、《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蒂特马斯与费边社会主义
二、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
三、社会福利的构成及其所承担的责任
四、蒂特马斯的贡献
第三节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一、马歇尔生平简介
二、公民权利的理论
三、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
第四节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
一、福利国家与国家的功能
二、福利国家与社会需求
三、福利国家的危机

第六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
第一节 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一、苏联、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的异同
第二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价值追求和福利观
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
第三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分析

第七章 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观点
一、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
二、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新自由主义的哲学理念
第二节 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
一、哈耶克的社会福利观念
二、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
第三节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
二、公正的比赛规则
三、舍弃福利国家
第四节 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社会正义与个人权利的争论
一、罗尔斯的正义论与平等主义的福利观
二、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与社会福利观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理论发展新赶势
第一节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
一、“全球化”的特征与趋势
二、新右派与全球化
三、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第二节 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社群主义的兴起
二、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
三、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哲学
第三节 新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二、新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观
三、吉登斯对新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阐述

第九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思想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与思想的发展概要
二、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社会福利体制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三、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要点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
一、80年代以来社会福利制度转型概要
二、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
三、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的要点
后记
……
序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现称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后改为社会工作专业),北京大学等几所高等学校在多方支持下开办了该专业。到9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专业获得了一定发展。近几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在规模上获得了快速增长,这与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之初,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对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断了30多年,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知识不甚熟悉,另外,学者们对我国本土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也不够。十多年来,各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同仁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讲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于1994年成立,并决定把教材建设和学科规范化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同行的知识积累和现实要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决定着手组编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从1997年开始,经过5所高等学校14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两年多的努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迈出了由协会统筹、各高等学校共同编写教材的第一步。该书出版之后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它不但被许多学校当作教材,而且在2002年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实践说明,集中各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共同编写教材这条路是可行的。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
在关于社会福利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这就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概念谁主谁从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实践中,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国家福利保障的体制下,社会福利是被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福利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是在政治经济学原则的指导下被实践的东西。这样,社会福利就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中提出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由单位制福利向社会化福利制度的转变,社会福利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我们的改革是从制度变迁的方面着手的,是由实践的发展推动的,因此,对社会福利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是就形成了从制度和实际操作层面改革而缺少理论支持的局面。结果,我们为了尽快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转换,把建立社会安全网当作首要的任务,从国外引进了操作性的社会安全(SocialSecurity)的概念,并给予它一个中国化的解释“社会保障”,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实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结合起来。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来,社会福利的外延和内涵就被缩小了。因为首先,社会保障的重点在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全,即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然而,福利的概念不仅仅是关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幸福的问题,它也特别关注人们精神生活的幸福。其次,社会保障注重的是操作性制度层面的东西,把社会福利归结为一些具体的和现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带有更多的行政取向的安排,而社会福利则不仅是一种操作的过程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它更是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为社会保障提供着理念的支持。最后,社会保障是从现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着眼,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而社会福利不局限于这种现实的预防与保护,还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从这三方面来看,社会保障应该是从属于社会福利的次级概念。
后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一门介绍当代社会福利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程。它包括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对社会福利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思想争论,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各种现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本课程涉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所有重要理论和思想流派,所介绍的内容有许多是属于理论前沿的问题,是一门思想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基础理论课,编写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同时,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又有了新的意义,需要不断进行再认识。为了使学生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还特别将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情况编入本书,以避免单纯介绍西方思想而使学生缺乏全面了解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背景下的社会福利思想而产生的认识片面性。
由于国内学术界对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可参考借鉴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不多。因此,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困难。可喜的是,在所有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年,一本较全面介绍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材终于付梓。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对弥补此类教材不足的缺憾,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加深学生对社会福利的认识,提高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Ⅳ 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读后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保障成为各国热点话题。考斯塔·艾斯平通过运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世界社会福利体系进行分析,最终归纳出三种福利制度,即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和“社会民主”模式,并探讨了不同模式的起因和影响。
关键词:福利制度 三个模式 读书笔记
考斯塔·艾斯平在文章中指出,虽然福利国家制度一直都是各国政治家、学者们的热点话题,但是现有的福利国家理论模式尚不完善,他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证非商品化、社会分层化和就业等问题,它们都是判定一个福利国家性质的关键。同时,他认为只有进行经验的比较研究,才能在总体上或个案上充分揭示现代福利国家的基本特征。因此,他试图通过以三种不同的体制类型来认识福利国家,它们分别是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
令笔者惊讶的一点是,根据制度分析方法的观点,民主权利越是扩散,福利国家就愈将发展。可是艾斯平指出,这一论点与历史上的异常事例相矛盾:早期的主要福利国家的发端都早于民主制度而产生,而且正是抑制民主的意愿才有力地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发展。这让人联想到俾斯麦在德国实行的福利政策,其本质是“胡萝卜加大棒”的铁血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整个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抑制各种民主运动。相反,在民主制度最早建立的地方,福利国家的发展最受阻滞,如在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士。这一明显的矛盾只有引入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因素才能得到解释:在那些早期的民主政治国家中,农业占有绝对优势,并且为小资产所有者所主导,他们利用其选举权利来降低而不是增加税赋;相比之下,极权政治中的统治阶层更易于向不情愿的民众征收高额税赋。
谈及社会保障的作用,艾斯平强调权利与非商品化。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劳动者出卖他们的劳动力,逐渐沦落为一种商品。相反,现代社会权利的引入意味着这种纯粹商品化地位的动摇。当一种服务是作为权利的结果而可以获得时或当一个人可以不依赖于市场而维持其生计时,非商品化便出现了。而各国政府对于非商品化的拯救力度的不同就决定了必然存在不同的福利制度。
在资本主义世界,强调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认为贫穷或不幸是个人懒惰的原因,因此所提供的救助往往层次低且带有社会羞辱感,比如经济状况调查式的济贫制度,给付很少,并且带有侮辱性,那么这种济贫制度将迫使除了最走投无路者以外的所有人参与到市场中去。同样,大部分早期社会保险计划都蓄意设计成有利于劳动力市场性能最大化的样式。笔者认为,由此可见,最初的福利制度只是为了市场服务,是为了促进劳动力进入市场而执行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而随着社会发展,福利制度逐渐变为为市场进行补救,对由市场经济发展造成的贫富分化和各种劳动风险进行保障。虽然此时的福利制度似乎是对劳动者的一种扶持和帮助,但显然福利制度的建立仍然是为了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解决好市场经济的“后院问题”,让劳动者能够更加投入到生产中去。
事实上,非商品化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最近的事。其基本的定义是公民在必要时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工作,而无须担心会失去工作、收入或一般福利。此时,人们获得社会福利不再是根据其收入状况或职业种类,而是根据他的社会权利,作为一个国家内的社会公民,他拥有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即社会工资。这种社会工资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成果资源的共享能力和程度。直至社会福利发展到后期,社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福利国家已经成为清除劳动力市场障碍的主要动因:它通过家庭计划和及早退休,解除了妇女、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障碍,为新的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

提供空间;它雇佣人们进入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门以保持对劳动力的需求;它提供必要的社会公共服务以促进女性劳动力的供给,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很多“社会服务”性的工作都是由女性来担任的;它允许工人带薪休假和暂时从工作岗位缺勤以帮助人们调节作为经济生产者、社会公民和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福利制度更多的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为扩大劳动者工作空间和时间,保障劳动者权利做出很大贡献。实现了从生产者到劳动者的视角转变。
分析完艾斯平对于福利制度的兴起和作用的看法后,再来明确三种福利制度具体的内容。第一种是保守主义,它产生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封建庄园经济或专制经济。保守主义思想观念的特征是将人的商品化视为道德堕落、社会秩序的腐败、涣散和紊乱。个人不应去竞争和奋斗,而应将个人利益服从于公认的权威和主流。保守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类模式:一是大封建主义,二是合作主义,第三则是国家主义。封建主义的理念与商品地位是强烈对立的;市场并不重要,而工资劳动对于人们的福利只有少许重要性,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是这种家长式、庇护性的恩典模式。现在这种大封建主义类型的福利制度很少存在了,作者在文章中举了海地的例子进行说明。而合作主义社团是前资本主义和“前商品化”制度安排的第二种派生。这种社团出现于城镇工匠或技工之中,是一种封闭登记并且垄断加入权、会员资格、价格和生产的手段。毫无疑问,此类互助会主要为同行工人提供特殊待遇,与现代私人保险存在类似的地方,都是风险共担。而保守的国家主义则是希望利用社会福利来将民众与国家捆绑在一起,其内在动机是社会的整合、权威的维持和反社会主义的斗争,希望建立民众对于国家的忠诚和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国家包括奥地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这些国家中,历史上的合作主义中央统制遗产得以发扬,以适应新的“后工业化”阶级结构需要。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对既有的阶级分化的保护。因而权利依阶级归属和社会地位而定。这种合作主义被纳入请愿完全取代市场而成为福利提供者的国家体系之中,因此私人包厢和职业性额外给付只能充当配角。这让我们联想到新中国刚成立不就后实现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城市实行“单位制”,社会福利完全跟个人所在单位和个人职务挂钩,实行“单位包办”制度。不难发现,这种体制在维护阶级分化有着重大影响,不同职业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成为工人阶级反抗政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种是自由主义。对于自由主义来说,市场有利于劳动力的解放,是自立者和勤劳者的最佳保护壳。只要不受干扰,它的自我调节机制将确保所有愿意工作的人被雇佣,由此保证了他们自身的福利。而贫穷匮乏和孤立补助的境况在原则上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这并不是制度的错误,而仅仅是个人缺乏远见和节俭习惯的结果。当然,艾斯平很快指出其中的错误:自由主义假定所有的个体都确有参与市场的能力,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年老者、体弱者、盲人以及残疾人不得不依靠家庭,相应地限制了这个家庭参与市场的能力。因此,自由主义者不得不从前资本主义制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那就是诸如家庭、教会以及社区的社会救助。但这又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些足足一旦负有社会责任之后,就不能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行事。所以,自由主义渐渐承认了社会权利的必要性。它找到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由原来的济贫法转向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体制。这种方式下,可以避免社会权利的无条件扩张,促使工人选择工作而不是福利。自由主义的第二种方法也体现了同样的哲学。自由主义学派从不反对慈善或保险本身,因为他们都基于自愿主义原则上。一旦自由主义接受工联主义的原则,将个人保险观念扩展至集体协商的社会给付之中成为完全可能了。显然,自由主义更偏爱市场中私人性质的、有组织的保险。
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这些国家中,国家运用消极和积极的两种手段促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消极手段只是保证最低限度的给付,积极手段则是对私人部门福利计划予以补贴。鼓励人们从事劳动,减轻国家负担,所以它的非商品化效应最低

Ⅳ 四年级《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读完《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我深深地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我明白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这本书以改革开放30年中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分改革篇、开放篇、发展篇、民生篇、和谐篇和未来篇,运用生动翔实的资料,展现出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让我们感受了祖国30年的沧桑巨变,了解了中华民族30年的奋斗历程。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民生篇,它全面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

难道不是吗?从书中我们知道,1978年春天,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2亿人,录取人数5万多人,大多数人得到了良好教育。此外,从1986年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的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清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也和全国的小朋友一样享受到了国家免费教育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障制度也惠及了千家万户。今年,我们西小也实行了医疗保险。前几天,一个同学因患疾病住进了医院,这在以前是要花费昂贵的医疗费用,而现在有了医疗保险,看病不再发愁了。

通过阅读,我还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科技的进步最为明显。比如,电脑已普及到了普通人家庭,我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可以上网冲浪。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网络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让我们鼠标一点就看到整个世界。今年8月以来,世界的焦点又集中到了中国,北京首次成功地举办了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一届奥运会,实现了举办“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目标,向全世界人民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紧接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神七”成功发射,在茫茫太空中,中国人穿上自己研制的太空服首次进行了太空活动,那飘扬在太空中的五星红旗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变化,我们数都数不清……。

总之,改革开放证明了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打开国门,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并加以吸收和改进,同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这也是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如今,改革开放的步伐还在继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要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只有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Ⅵ 如何理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始终不渝的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使全体人民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
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全体公民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机会均等,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创业发展、奉献社会、追求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同等机会;实现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承担责任,平等地受到保护。为此,将通过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将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加快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加快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领域,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公共服务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Ⅶ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 100字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幸福中国是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接力棒上,刻写这明了的文字: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这对所有农村的孩子,下岗职工的孩子,是一件多么的的喜事呀!以前这些孩子都怕听到开学“交费”两个字。“学费”就是卖家里的粮食、鸡蛋、老母鸡。不得已还要辍学,离开心爱的学校,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国家实行“三免一补”的好政策,小学阶段国家免出课本费,杂费和文具费等,让每一位孩子有学上,痛苦的小鱼变成了快乐幸福的小鱼。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把“看病难,看病贵”,这关系老百姓幸福感的,反映最激烈的问题解决掉。现在90%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费保障,这些都让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我们小学生每年只需交20元钱医保费,生病住院也有了保障。

中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新的一代,幸福中国等待着我们。

我们要勤奋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打好知识根基,不断在实践中增加知识提高能力,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看视频读后感10个字

一是“重”字。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对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经济建设的创造主体。人的思想境界的高低,认识水平的差距,直接决定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成败。经济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快,固然与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有关,但思想观念、公民道德水准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人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做人的工作的。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把干部群众的素质提升上来,精神振奋起来,力量调动起来,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四个文明”建设才能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才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近几年,志丹县正是因为抓住了人的问题,坚持用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建设志丹,狠抓了以“双创”为龙头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了干部、居民、农民、学生“四项教育”,大力倡导了“雷厉风行、闻风而动、说干就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作风,大大激发了全县上下创先争优的热情,才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果,换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是“高”字。目标就是动力,方向就是旗帜。有的地方工作标准不高,应付了事,得过且过,领导说一说动一动,会议开一开动一动,检查一下动一动,不强调不检查不开会的时候,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说到底,这是个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是个态度和观念问题。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宏伟的奋斗目标能够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和力量,能够激励干部群众奋勇前进。我们要不断增强目标意识,想问题要深谋远虑,看问题要高瞻远瞩,想大的干大的,确定目标要像士兵站方阵一样,时刻向第一名看齐,不能看左右。近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响亮地提出了要在“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全国上名次”的工作标杆,具体到环境卫生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就是要实现全县3781平方公里大地成为一片净土,向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目标进军。无论市政建设、绿化美化,还是环境卫生整治,都是以最高目标来谋划和实施,避免低水平重复投入,成功地走出了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
三是“勤”字。勤奋是成功的秘诀。天道酬勤。业精于勤。人与人的先天差别并不大,后天成就的大小关键在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对个人进步不利,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最大忌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能够看到,有些地方抓工作不是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而是为了创建、为了迎验搞突击,急起来一阵风,虽然一时见到了效果,但这样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经不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有的部门单位抓工作虎头蛇尾,刚开始目标宏伟、决心很大,但很快就被各种困难挫折所吓倒,为各种质疑猜忌所困扰,为各种窍门捷径所误导,丧失了一抓到底的意志。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做到脑勤、嘴勤、腿勤、手勤,主动工作,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我们志丹县抓文明、抓卫生,一抓就是五年,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百折不挠,不仅抓出了大街小巷的整洁和干净,也抓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
四是“细”字。细节决定成败。大是由小组成的,宏观也是由微观组成的;没有小就没有大,没有微观就没有宏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有的同志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片面注重谋“大”的,轻视做“小”的,这是十分有害的。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不仅要能“大”起来,胸怀全国,放眼世界,谋划一个地方、部门的长远发展;而且也要能“小”下去,抓具体、具体抓,让各项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素质;对集体来说,细节代表形象。有的地方、有些干部工作大而化之,满足于“大概”、“基本上”,这样的“差不多”先生在我们这里不受欢迎。我们要认真做事,敢于较真。在创建和巩固提升“双创”成果过程中,我们突出强调要把环境卫生整治从公路沿线、城区干道向背街小巷、山体沟渠推进,向全县乡村院落、田间地头延伸,提出视野所及要看不到一片废纸、一个塑料袋,不放过一堆建筑垃圾、一段工地围墙,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确保了环境卫生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是“严”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委、政府和公民的规则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规矩的意义不仅在于制度建立,更在于制度执行,必须“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只有做到管理上的“严”,才能实现成果上的“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严”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其一要严明纪律。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用铁的纪律营造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高效政务环境,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干部队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其二要严格自律。在创建文明县城的过程中管理者本身也要体现文明。城管、城建、国土、水务、矿产、交警、客运、工商、卫生监督、商贸等承担公共秩序维护职责的部门单位,首先要自身过得硬,按政策法规办事,文明执法。其三要严管重罚。从某种意义上讲,像美丽的国度新加坡一样,对违反公共秩序的人和事进行严厉惩处,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更多人的利益。所以,要讲原则、讲规矩,坚决与不文明行为的人和事作斗争。
六是“创”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地方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然选择。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如果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拘泥于原有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做法,就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的考核标准在不断提升,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我们也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才能与之相适应。创新不一定轰轰烈烈,绝不是标新立异、搞花架子,目的完全在于促进工作,哪种形式见效就采取哪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比如,社区可以尝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吸纳老人、妇女设立社区环卫监督岗、文明监督岗,既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促进了社区建设;再比如,可以组织中小学生适当参加环境卫生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并依托活动搞一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让学生在火热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效果肯定会比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作文要好,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和全面发展。
七是“实”字。精神文明建设包罗万象,靠许多具体工作来支撑。我们一些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没有实实在在地设计载体,搞“空对空”、两张皮,这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既要见其“虚”,又要见其“实”,先从看得见的问题抓起,从矛盾突出的地方入手,从容易见效的工作上突破。这些方面做好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就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双创”以来,我们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公路维修和边沟清理,交通和客运秩序整顿,河道沟渠、各类市场、六小行业和建筑工地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告牌匾规范,市政设施管护,环境绿化美化,乱修乱建、乱采乱挖整治等问题都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一开始,有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做法不理解,但是,几年下来,见到了成效,不仅使发展环境得到彻底改变,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我们还要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的道理,抱定干一件成一件的坚定信念,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八是“责”字。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工作就会难以落实,遇事就会推诿扯皮。对于工作,我们既要讲责任心,也要讲责任制。责任心是自律,就是要牢记宗旨,坚定信念,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事业勇于担当,各负其责,守土有责,在其位谋其政,在岗位在状态,不能敷衍塞责,逃避责任。责任制是他律,就是要“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人自扫门前雪”,做到人人头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我们在环境综合整治中,从四个层面认真落实责任,即:属地党委、政府的抓总与兜底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责任;县级领导、监管部门的卫生责任区监管责任;商户的“四包两禁止”责任。建立了县级领导、监管干部、城管干部、保洁员一条线责任追究机制,层层夯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干事氛围,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力推进。
九是“查”字。督查是党委、政府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一项工作部署后,并不意味着工作已经结束,而标志着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近几年,我们大力加强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建设,吸纳“三问”办、考评办这两个绩效考核单位,县文明办、爱卫办等业务部门参与,形成了大督查格局。督查中,我们注重采取不打招呼、明查暗访、走乡串户等形式,发现问题现场整改,没有整改到位不离开,并对整改情况跟踪报道,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注重运用媒体引导舆论和推动工作,在县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和文明岗,及时通报督查情况,旗帜鲜明地表扬好的,毫不留情地批评差的。坚决反对不痛不痒式的批评,要求通报、批评必须点出具体乡镇、单位,主要领导是谁,责任干部是谁。通过抓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让先进受到尊重,使后进遭到鞭策。注重将督查情况与评优、晋升相挂钩,兑现奖惩措施,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这种“动真格”的督查,使“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干部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真正得到体现。
十是“合”字。精神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仅仅靠主管部门是不行的,必须各套班子齐上阵,各个部门共同抓,全社会广泛参与,上下左右步调一致,才能奏效。各自为战、一盘散沙,不仅个体工作成效甚微,还会导致整体工作上不去。“联合作战”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某些单项工作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既讲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更强调各级各部门都要增强“一盘棋、一台戏、一条心、一股绳”意识,服务大目标,打好“组合拳”,唱好“大合唱”,决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我们每年坚持召开县文明委全会,总结经验,寻找差距,部署工作,提出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责任不清、相互扯皮问题。在工作落实中,注重上下协力、左右配合,相互拾遗补缺、补位补台,决不允许出现“三不管”地带,形成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强大工作合力。

Ⅸ 求20篇百字读后感,高分坐等.

给你几篇你自己参考下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在中国传播了几十多年的文学名著: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英雄——保尔•柯察金。而在这一个多月的寒假中,我细读了此书,终于让我“认识”了这位伟大的英雄。

保尔顽强的一生深深的感动了我,当我读到他被病魔缠身、丧失战斗力,却仍然跟病魔斗争,争分秒,顽强地学习写作时,我的心里就像平静的海面突然翻起了巨浪。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他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不知疲倦地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结束生命?他的生命的历程,不仅有丰硕的果实,他让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坚不可摧,连过程也是发光、发热的,壮观到震撼人心,如果没有那亮得不止,照亮自己的一生,还是以照亮他人生命的行为,如何造就这么一个俄国革命者的典范呢?

钢铁,是坚固的,是可靠的,就像今天我们伟大的民族基业,就像千百年来,华夏子孙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许钢铁存放时间长了会长出锈,但是,中国百年的基业,中华民族千年的精神,是永不生锈的,也就像保尔的精神一样永放光芒。

保尔•柯察金,一位为几代人所敬仰的英雄,他有着坚韧的性格,即使在再艰苦的环境中他也能自得其乐的干自己的事业而不埋怨周遭的一切;他有着坚强不屈的品质,不会再任何困难面前倒下,因为他不愿向困难屈服;他为了实现自己和社会的理想,他敢于斗争到底,亦甘愿作出牺牲,牺牲自己珍贵的爱情。即使如此,他也从未后悔过,因为他说过他首先是属于党其次才属于冬妮亚和其他的亲人。保尔这种宁愿牺牲爱情、亲情,也要执着追求党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震憾,一种心灵的震憾。

当被保尔的坚贞所震撼时,当为保尔的病痛而感到难过时,当为保尔的成功而喝彩时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保尔,中国的保尔。在战争年代,无数为国捐躯的英勇战士,他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的保尔式英雄。这些英雄冒着酷暑、顶着严寒,加班加点地,任劳任怨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无私的奉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这个日趋强盛的泱泱大国,再次涌现出更多的保尔式人物。孔繁森出现了,张海迪出现了,丛飞出现了……也许困难一直阻挡在他们前方,但他们从不气累,他们用更稳健的步伐去踩实惨缺的阶梯,因为社会需要他们这种保尔精神。让我们这种精神去感动千百万的青少年,去激励他们在困难中奋起,在挫折中坚强,在艰苦中成长起来吧!

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钢铁的柔韧、保尔的顽强、保尔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召唤人们奋勇前进,使我们勇敢的走下去。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的的成功就在塑造了保尔这一个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青年革命者典型的形象。
我不得不说保尔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保尔在学校里惨遭神父的辱骂毒打而辍学,当了一名洗碗工。战争爆发后,成为了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在战争中,他又双目失明,只得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保尔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与荆棘的。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及国民经济恢复时的严峻生活。可以说,保尔的一生都在战斗中,与敌人战斗,也与自己战斗。保尔的一生就象是这部小说的题目一样:钢铁是在熊熊的烈火和骤然的冷却中形成的。保尔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然后又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可以见证他的精神是可贵的、也是难得的。在他的身上,有这两个字——毅力。保尔是因为毅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他有着恒心与超强的意志力。这一点也是许多人所不具备的。有的人想把自己炼成钢铁,急于求成,遇见困难,却不能坚持下来,这都是因为缺乏了毅力。
人的成功是由许多非智力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恒心和意志力。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也是靠着毅力成功的。试问:红军是靠着什么穿过大草原的,又是靠着什么统一全中国的?难道不是毅力吗?爱迪生是靠着什么研究出电灯的,又是靠着什么成为发明大王的?难道不是毅力吗?刘备是靠着什么请到诸葛亮的,又是靠着什么有一个太守变为一个君王的?难道不是毅力吗?伟人的成功都是靠着毅力的。一个人没有了毅力,他不可能成功。一个民族没有了毅力,他会被别的民族唾弃。一个国家没有了毅力,他不可能在世界立足。一个世界没有了毅力,他不可能是他的臣民再忠实于他。可见,毅力是多么的重要。滴水穿石
保尔•柯察金还有那种反对压迫、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假公济私,见义勇为、知难而上、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的利益勇于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他对革命理想无限忠诚,他有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者的我们学习的。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一个人干事应该有毅力,不应该遇见困难就退缩,应该知难而进,才能把一件事办好。

3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帕唯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帕唯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别的伤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悦呢?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毅力需要坚持,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严峻的考验是能断然处之的,而这种断然之处,又非常有利于持之以恒。
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生活节律。提倡毅力并不是主张一味蛮干,是毅力和节律并行,两者都不容忽视。节律过快,频率过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十分困难的。生活犹如长跑,一下冲在前面,并不一定就能夺标。相反,如果保持适中的节律,就能取得好成绩。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之本呢?你想想,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又怎样克服前进道路中种种的困难呢?这样就永远没有成功;反之,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成功者前进的每一步也许是细小的,但他一直前进着,永不停滞,积之一年,十年,几十年,那就十分惊人,十分可贵了。忽冷、忽热、忽松、忽紧,说不上毅力。如果“一天打网,两天晒网”,其毅力何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心有了很大的震撼,作为一名团员,我知道了我应该做什么!

Ⅹ 资源,环境,经济,城镇化读后感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读后感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因此城镇化对当今我国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况看来,首先,城镇化的同时不能避免的是农业人口转移问题,但是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并且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许多农业人口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和推进农业转移入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服务就很有必要,因为我认为城镇化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农业人口能享有更好的服务和生活资源,如若只是把农业人口转移至城镇同时不断扩大城镇,把城镇中心的密集人群疏散开来,但却不给予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相同的待遇,那对于农业人口来说城镇化与未城镇化并没有多大差别,那真正受益于城镇化的人是那些原本就生活在城镇中的人,因为人群的疏散可以减缓城镇中心住房、工作、交通等多方问题。对于保证农业人口利益问题,建立健全的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有很有必要,政府承担公共成本、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酬制度、农民则要积极提升自身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并且应从多方面包容农业转移人口。
其次,“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也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像北京现在已经建设到了第六环。对于特大城市,应当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像中心城市应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
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严峻,在多方条件下,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便有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在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城镇发展的内部矛盾,使得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其次,为了解决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待遇不公的问题也提出相应的户籍政策以及配套的一些协助措施。然后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而不再是像从前那种一味的“摊大饼”式扩大城市,而是采取更为科学的向四周疏散或者是建立卫星城等方式解决中心人口密度过大问题。优先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同时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像中国西南地区就可以形成以川渝为首的城市群,川渝向四周形成辐射作用,带动中国西南部其他城市的发展,从而提升西南部整体的经济实力。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多种交通方式衔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的衔接,再加强中小城市之间的交通衔接,能够完善城镇群体系。最后是对于环境的保护的重视相比于原来大大加强了,因为当今全球都在提倡绿色节能环保,因此城镇化的建设应该基于当地环境,有些自然环境应当予以保留和保护,不能一味追求城市而破坏环境。

阅读全文

与新公共服务读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