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创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创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发布时间:2022-05-25 23:38:47

Ⅰ 文明城市都有哪些标准

文明城市创建七大要求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文明素质有什么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候船)、依次上下车(船);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鲜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公共服务有什么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什么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

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城市绿化有什么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有什么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省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市下去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学校、家庭、社会有什么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三项数据均为2014年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施:

(1)在街道、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2)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提供相应面积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3)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4)鼓励影院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

4、文化服务供给: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务项目;

(2)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Ⅱ 创城的要求有哪些

有七大要求
一、对市民文明素质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鲜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对公共服务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
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对城市绿化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自治区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对学校、家庭、社会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
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
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
三项数据均为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七、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施:
(1)在街道、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2)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提供相应面积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3)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4)鼓励影院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
4、文化服务供给: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务项目。
(2)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Ⅲ 你对提高本地公共文化服务水许有什么好的建议

摘要 1、创新机制。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应把群众参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着力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运营社会化。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准入、监督和考核体系,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发挥效能。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参与制度化。建立健全群众能参与、好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机制,激励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使群众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建设主体和服务主体。

Ⅳ 乡镇如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最新相关信息

乡镇如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最新相关信息参考
新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规划(2013—2015年)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两年努力,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创建基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35亿元,增长4% ;财政总收入119.8 亿元,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5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增长5%。
(二)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十一五”以来,全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共投入30多亿元,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市体育中心、市文化活动中心、市文化中心、分宜县艺术中心、新余市影剧院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兴建了30多个文化广场,修缮了傅抱石纪念馆、罗坊会议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设施网络。
(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团体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戏剧、歌曲、舞蹈、美术等各个文艺领域大胆探索,打造了一批思想内涵深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文艺创作空前繁荣。近五年来,共有1100多件(幅)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四)文化服务丰富多彩。按照“多元主导、群众参与”的思路,多领域、多形式、多主题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了抱石文化艺术节、天工文化艺术节、蜜桔文化节、葡萄文化节、少儿艺术节、歌手大赛、少儿艺术大赛、书画展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共享,不断拓宽公共图书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看戏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
(五)农村文化活动各具特色。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发展形成了一批采茶、戏曲、舞龙舞狮等农村特色文化村,打造了夏布刺绣、红色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
(六)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制,积极探索发展个人放映队、“影企联姻”、“影政联姻”、“影民联姻”等农村电影放映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完成了市歌舞剧院体制改革,实行了转企改制,其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1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称号。
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存在社会文化团体发育不够成熟、文化人才队伍不够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公共文化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创建工作中切实予以解决,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创建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以提高服务效能为根本,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围绕全面达标、重点突破的要求,努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保障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针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扎实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机构为骨干,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共同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格局。
2.保障权益,多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不同城乡居民群体的全面覆盖,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注重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加大精品创作力度,加强文化交流,保护文化特色,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3.统筹城乡,突出基层。坚持城乡、区域间文化统筹发展,通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加强部门协调,推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工作重心和资源的下移,强化对偏远地区的文化扶持,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4.重在普及,便民惠民。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求大,重便民,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方便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公共文化机构和设施为阵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5、全面达标,重点突破。对照《创建标准》,通过两年努力,使各项创建指标全面达标,整体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结合制度设计研究,针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一套破解问题和矛盾的有效制度和政策,形成本地亮点和区域示范。
(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面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创建标准。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省内外有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到位,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健全,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均衡覆盖、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全省领先、中部示范”的目标。
新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对照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中部),共有33项内容、72个指标。目前,全市已有24个指标达到创建优秀标准,48个指标未达到优秀标准。按照“全面达标,重点突破”的要求,用两年时间,通过建设“四大体系”,使全市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
(一)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对全市现有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构建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服务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一是推进市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群艺馆内部装饰工程和傅抱石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确保2014年10月底前投入使用。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要求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参加活动。根据服务人口等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按照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标准划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体育馆(场)等建设用地。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二是加快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服务升级。市、县两级3个图书馆全部达到部颁二级馆标准;公共图书馆藏书人均1册以上;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8 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4次以上。市群众艺术馆、分宜县文化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异地新建或就地扩建渝水区文化馆,增加场地面积和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各项指标达到部颁三级馆标准,争创部颁二级馆。市、县(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配置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重点在场馆利用率、藏书流通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新提升。三是实施“一乡一站一戏台”工程,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面积全部达到300平方米,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公共戏台,举办大型公共文化活动。90%的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80%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其他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达到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和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四是实施“一村(社区)一室一广场”工程,加强村(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设置率达到100%,实现全覆盖。80%的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建设一个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每个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行政村全部建立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
(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一是实施“公共文化下基层”行动。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农民自办活动等纳入政府民生工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社区开展“文化结亲”活动,推动“校园文化进社区”。县(区)要深入开展“一乡一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每个乡镇(街道)要有一项特色文化活动,鼓励举办各类农民文化艺术节和文体赛事活动。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时间每周不于5小时。二是全面推行免费开放并实行服务标准化。出台文件支持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并落实免费开放经费,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目录并对外公示。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需求,全市形成3个以上品牌服务项目。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个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个小时。市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提供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的内容并对外公示,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三是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市、县(区)图书馆以总分馆等多种形式形成服务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拓宽城市图书馆联盟工程,组织实施第二期工程,到2015年,市、县(区)图书馆全面实现通借通还。市、县(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市、县(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每个馆配备一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市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36次,市群艺馆、县文化馆每个馆每年分别组织流动演出15场以上、流动展览12场以上。四是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做到县县有支中心、乡乡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形成市分中心、县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构成的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每周活动不少于一次,并且有专人管理,规章制度、服务记录健全。2014年实施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试点工作。基层群众可通过基层服务点等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的资源服务。2014年9月前,市、县(区)两级文化馆、图书馆网站全部建成。同时,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市级建设2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20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3TB。建成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五是统筹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将农村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网、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五位一体”,依托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逐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将部分农村学校合并后闲置校舍和基层站所闲置场所用于文化建设。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和健身场地,配备必要的健身设备,并在乡镇(街道)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涉及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的工作内容,要达到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取得显著成绩。六是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出台《新余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共文化产品面向社会机构进行购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政府主导下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七是加大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针对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在硬件方面,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免费或优惠向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开放,要设置方便残障人士的设施。市、县(区)图书馆要设立视障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在活动和培训方面,市、县(区)文化馆要经常性组织上述特殊群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要突出抓好农民工文化建设,保障农民工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每个文化馆、图书馆都要形成1-2项面向农民工的特色服务项目,市、县(区)每年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免费文化培训分别不少于12场和8场。全市工会系统形成1-2个面向农民工的特色服务项目。重点抓好市图书馆分馆建设工作,把赛维、新钢、电工厂社区、暨阳社区、盛德社区、钢丝厂社区图书馆建成服务农民工的示范项目,并逐步纳入借阅“一卡通”工程,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农民工文化资源,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
(三)建设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一是配齐配强基层文化专干。全市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要达到3名以上,实行专干专用。每个行政村和社区至少有1 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城市社区设有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二是确保文化单位业务人员比例。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单位采取公开招考、引进人才等形式充实文化业务人员。到2015年,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三是促进社会文化团体的培育和壮大。大力培育社会文化团体和群众性文艺团队,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中文化能人和文化热心人的作用,牵头组建民营文艺团队。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开展“十佳社会文化团体”、“十佳文化品牌”、“十佳文化广场”等评选活动。到2015年,每个社区、村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2支,并能经常性开展活动。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制定出台加强全市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制度,做到有制度、有项目、有队伍、有成效。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都要制定文化志愿者工作制度,设立志愿者岗位,形成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到2014年底,市级文化志愿者队伍达到2000人,县级文化志愿者队伍达到1000人。五是加大文化工作者队伍培训力度。制定出台《新余市文化工作者五年培训规划》,确保县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80个课时。六是加强高端文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政策,每年邀请部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名人来新余开展文化讲座、指导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新余文化品味和档次。
(四)建设公共文化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建立起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县(区)和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二是建立市、县(区)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对文化行政部门的运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模式和服务效果等进行考核评价。规范文化行政部门的行政服务和运行管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三是制定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要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各界群众参
与管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引入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根据公众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促进服务上水平,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四是建立重大文化项目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市、县(区)要制定重大文化项目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精品工程和大型文艺演出等要实行考核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抓好前期审查、过程检查、完成验收等环节,规范重大文化项目管理,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五是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制定出台《新余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意见》,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和效率;深入开展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城市对农村文化的援助机制,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Ⅳ 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供给

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实施路径,必将大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动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阔空间,切实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福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正确处理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路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事业领域。这有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促进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率;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改善社会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发整个社会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政府工作重点在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和义务的标准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方式,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有许多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今后,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舆论氛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格局,全面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和发展动力。

Ⅵ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好公益性与经营性、均衡化与个性化、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三对关系。

1、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决定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文化需求,应在区域空间、社群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尽可能实现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3、处理好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应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模式”)推广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

(6)创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亟须澄清模糊认识、克服不良倾向,引导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健康发展。

在PPP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资本往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缺乏足够重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营利化倾向。如何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保证公益性的主体地位,约束社会资本过度的营利行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地区。这些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强,但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个性化文化服务规模盲目扩张、布局失衡的现象。

从实施情况看,一些社会资本没有处理好公共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为提高自身效率随意缩减服务项目和服务人群范围,导致服务质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Ⅶ 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哪些具体要求

有七大要求

一、对市民文明素质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鲜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对公共服务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

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对城市绿化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自治区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对学校、家庭、社会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

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

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

三项数据均为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七、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施:

(1)在街道、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2)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提供相应面积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3)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4)鼓励影院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

4、文化服务供给: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务项目。

(2)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7)创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扩展阅读:

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

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

测评方式: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方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

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方法具体有三种:

一是实景(情)模拟验证,如: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拨打维权举报电话等。

二是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查证被考察对象是否符合测评标准,如:到社区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等。

三是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要求,在实地考察点、在一定时间内,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Ⅷ 如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并推进落实

当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础的工作应当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专项规划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协调、适度超前”原则,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以此指导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要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制定的包括服务范围、服务项目、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标准,以及技术和管理等相关规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务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坚持城乡统筹,实行重点突破,优先安排涉及农村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有效解决城乡、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平衡问题。在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错误做法。
四、实行以城带乡,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
建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科学整合和综合利用,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是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建立城乡文化帮扶责任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适应农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网点服务、流动服务,建立流动服务平台。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广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构建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拓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品质。
五、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变城市偏向型为城乡共进型财政支出体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唯一的供给者这个桎梏,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Ⅸ 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应该应怎么做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文化、公共服务、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六个方面几十项内容。具体测评内容是:
1、公共环境:有无暴露垃圾,有无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有无乱扔废弃物、损坏绿地和花草树木行为,有无占道经营,道路是否破损、是否坑洼积水,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盖、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是否损坏,公益广告、门面招牌是否符合规范,禁烟场所是否有吸烟现象等。
2、公共秩序:车辆是否闯红灯、抢道、逆向行驶、乱停乱放,是否向车外乱抛垃圾,行人、非机动车是否各行其道,行人是否乱闯红灯、乱穿马路、乱翻护栏,是否有序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是否存在乱晾晒、乱张贴、乱搭建、乱堆放、乱泼污水、散发小广告、违规出摊经营等现象。
3、公共文化:网吧是否建立实名上网登记制度、是否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是否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标志,图书、电子、音像、报刊出版单位是否有违规出版行为,公共文化场馆是否免费开放,校园周边是否有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和出版物出售,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是否良好等。
4、公共服务:窗口行业、政务部门是否规范服务,环境是否整洁,设施是否齐全,措施是否到位,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有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的情况怎样,通道、安全出口、楼道是否被占用、堵塞等。
5、公益活动:对市民参与慈善捐助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及见义勇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公共关系:对公共场合人们的行为是否热情、友善、诚信、守法、文明等进行评价。如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能否耐心细致回答外来人员求助询问,公共场所是否着装整洁和仪容得体、注重礼仪等。

Ⅹ 社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要做哪些工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社区在创建工作中配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基础项目工作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社区环境卫生整洁,无乱涂乱贴、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晾乱晒现象;社区路灯、楼道灯无破损,能正常使用;路面平整,无坑洼不平现象;设有垃圾集中清运站点,垃圾清理及时,垃圾箱无损坏,使用正常。

2、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

设立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岗),悬挂(张贴)标识标牌,公示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社区志愿者注册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服务技能、服务时间等。要求注册人数达到社区常住人口8%以上;

社区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资料。包括中长期规划打算等;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和活动项目资料,要求按照《社区志愿服务方案》确定工作流程和活动项目。

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料。包括方案、图片、记录、总结、媒体报道等。

3、社区宣传工作

宣传栏大小以区或街道为单位统一,主要刊登创建文明城市、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文明交通、中国梦、节俭养德、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内容,毎季度更新一次。

4、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门口悬挂牌匾,室内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卫生整洁,墙上公示人员信息和工作制度。现场提供资料。包括人员配备、个人信息、工作制度;活动记录;年度工作计划、方案、总结、表彰奖励、经验介绍、媒体报道等。

社区设立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材料。包括报告会和座谈会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宣传栏刊登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资料、媒体报道资料等。

5、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社区有未成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悬挂标识标牌,公示管理制度、开放时间。设施齐全,能正常使用。现场提供社区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的资料。包括活动安排、记录、图片、媒体报道等。

社区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子女的具体措施。包括组织领导、计划方案、经费筹措等。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的资料。包括社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名册;帮扶记录、图片、媒体报道等。

阅读全文

与创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