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服务平台考核指标

公共服务平台考核指标

发布时间:2022-05-12 05:22:52

㈠ 中芯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服务商需要进行考核吗

不知道你说的考核是说哪种,我在他们公号上有看到服务商都是要经过培训考核的,是需要统一持证上岗的,不过我觉得有考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㈡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

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包括:
主观考评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选择排专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属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
客观考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
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
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
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
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和评价中心法。

㈢ 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评价

基本公共服务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个部分,对地方政府基本内公共服容务水平从公众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投入及成果这两个维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考察。主观评价主要是考察城市居民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在公平性、便利性以及整体性的满意程度,同时还着重考察了城市居民对政府公职服务水平的感受和看法;客观评价主要是考察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所做的财政投入以及取得的客观成果。
操作层面上,主观评价比较困难,需要大规模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社会调查。第三方机构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为此,社科院联合华图·红领政信进行了2010~2011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并成功进入公共服务蓝皮书,为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开启了新时代。

㈣ 如何建立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领域界定,建构框架

在此期间,根据公共服务指标设计项目工作逻辑模型(图3)界定公共服务的领域,包括公共信息、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文体休闲、科学技术十大领域,每一个领域下含若干个公共服务维度,通过工作逻辑模型清晰地表达出公共服务领域(维度)的产出,其远期成果为社会效益,结合结果导向原则,综合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可以较为系统地确定与各个公共服务维度绩效考评最为相关的指标,建构起一套理论设计的指标体系框架。

第二步:公众访谈,提炼指标

通过对公众的访谈,了解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公众所关注的公众服务中的相关事项,并基于这些关注事项概括、提炼出一组指标。这一访谈的面不必太大,但访谈对象却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不同类型公众都要尽可能涉及到。另外,考虑到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可能受到亲身经历的范围与程度的限定,访谈对象还应适当包括一部分相关服务领域的政府公务员,以便于把握公共服务在当地的提供程度或大致情况,从而对后期绩效指标的设计与筛选提供参考信息和背景材料。


第三步:整合指标,设计问卷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整合:理论设计的指标体系框架+访谈基础上提炼出的备选指标=一套初选实效指标组合。在此过程中辅以统计年鉴规范指标名称,便于实际应用中指标数据的统计和转化。进而设计指标筛选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五个程度值设置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即“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和“很不重要”。以期对各初选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衡,验证指标实际应用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步:问卷调查,初选指标

将初选实效指标组合进行指标筛选问卷调查,以民众为调查主体,进行问卷发放回收,进而通过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信度与效度的检测,从第三步整合的指标中综合权衡出一套终选实效指标,大致确定公共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步:查漏补缺,调整指标

在被删的指标中,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被调查群体的职业、身份分析,检验是否存在因问卷调查对象界定的局限表达(如职业背景),导致对某一方面的指标有较强的偏好性而误删指标。接着,根据指标数据的获取路径进行适当的指标调整,如可获得性、获取对象、获取方式、难易程度、成本大小等,使得调整后的指标具有便于评估、计算科学、实用经济的特点。


第六步:确定体系,赋予权重

立足城市公共服务实际,验证得到的指标体系,根据绩效评估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指标,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并设立出指标相应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评估责任单位,确定出最终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权重赋予方面,采用常用权重分配方式,给不同领域平均赋权重。在将公共服务划分为十个领域的情况下,给予每一领域的权重值是一样的,只是在每一服务领域内部,各项具体指标的权重上体现出差异。对于具体指标的权重赋值,可采用德尔菲法。

㈤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有哪几类

金水花园社区服务处党委充分履行“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三项职责,着力构建“组织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的社区党建格局,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前线的生产,后方的稳定,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

一、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渗透力
1.创新组织设置,实现组织管理“网格化”。

1)建组织在网格,实现党组织网格全覆盖。金水花园社区内共有30栋楼4000多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50%,中小学生约20%,野外一线职工约占30%。根据社区人口规模、党员数量、处党委推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社区建总支、片区建支部、楼栋建小组”的思路,将社区30栋居民楼划分为30个基本单元网格,每栋楼建立一个党小组,党小组长即是楼长。每5栋楼(5个党小组)成立一个片区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成立社区党总支,逐步形成了“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将生活、工作、居住在网格内的各类党员全部“网”进党组织管理,实现社区党组织网格全覆盖。

2)引资源进网格,形成网格党建工作合力。处党委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流动党员等居住在社区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居民党员“直接管理”,离退休党员“接着管理”,流动党员“参照管理”,下岗党员“重点管理”的模式,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党员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网格党建和社区工作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3)聚要素入网格,健全网格管理队伍。处党委积极探索以楼栋网格为基本单元,以信息化为基本手段,以党员志愿者为基本力量,以服务居民为基本目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人、环境、物、组织、舆情等各类要素聚集起来,全面整合楼栋网格内的管理服务人员、社区民警、离退休党员、楼栋长、入党积极分子等各类资源,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明确职责,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收集、服务居民等各类工作,精心打造以“党员网格责任人——党员楼栋长——党员信息员——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框架的网格党员管理服务队伍。

4)建“卡片”融网格,创新党员服务管理模式。处党委积极探索开展党建联席会,建立党员信息卡、党员承诺卡、党员服务卡、党员活动记录卡为主要内容的“一会四卡”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党员“记录卡”“服务卡”“信息卡”“承诺卡”的“卡片式”服务管理模式,及时掌握了解党员基本状况、思想动态、兴趣特长等情况,为社区网格内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依据,便于党员参与服务、协调解决、研究处理社区管理工作中的事务和问题,形成“网格事情党员管,社区事情大家办”的良好氛围。

2.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
1)创新联系机制,改变社区党员交流沟通不畅的不良状况。根据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实际,强化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行社区党建“三联”示范点工作机制:即处党委负责联系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负责联系片区党支部,片区党支部负责联系楼栋网格党小组。按照规定,处党委每半年、社区党总支每季度、片区党支部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社区党建工作进展的情况,深入社区楼栋网格调查研究,倾听党员意见,了解居民诉求,解决实际问题。

2)创新共建机制,改变社区建设“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分担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区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养老医疗、低保救助、困难帮扶等各项社会职责,让企业居民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惠民政策,与相关部门共同履责,齐抓共管,使各项工作推进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凝聚社区党员志愿者、党员服务队等居民自身力量,实施党建活动共办,困难群众共帮,社区资源共享,使社区党组织对广大居民群众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

3)创新服务机制,转变社区“单一封闭”的服务方式。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在“三保一修”等基础性管理服务的基础上,整合社区自发的零星的服务资源,组织成立社区民情信息服务队、扶贫济困帮扶队、民事纠纷调解队、法律咨询服务队、文体健美健身队等志愿者服务队,拓展服务范围,延伸社区网格楼栋的服务触角,使社区多元化、便捷化、人性化服务形成长效机制。

4)创新共享机制,破解社区“资源不足”的现实难题。综合考虑建立单独办公活动场所受资金制约、场所限制的情况。处党委根据辖区单位活动设施分布情况,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离退休管理中心”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各行其职,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相互扶持,有效地缓解了人员、活动场地和服务资源不足的难题。

5)创新考评机制,解决社区“职能弱化”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行双向考评制度,社区党总支每年组织社区群众代表对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同时,要求将党员在社区的评议情况作为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内容,把在职党员对社区的支持和参与社区工作的成效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指标。

3.创新活动载体,实现作用发挥“经常化”
1)全面推行“党员楼栋网格挂牌公示活动”,实行党员挂牌上岗。通过社区信息公示栏、楼栋网格信息公示牌等方式,将网格楼栋长(党小组长)的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在所住楼栋挂牌公示;将其他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在社区信息栏进行公示。通过这种方式,亮出党员身份,树立党员形象,接受群众监督,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深入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建立模范党员楼栋网格承诺示范岗。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引导党员在为社区楼栋居民做好事、办实事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并将承诺的内容和完成时限在楼栋网格公示栏进行公示。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和楼栋网格党小组将党员公开承诺的内容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完成落实,兑现服务承诺。

3)扎实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使党员成为标杆、成为旗帜。处党委通过成立社区党员义务工作队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病残人员、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建立帮扶档案,逢年过节送粮油、送春联、免费理发、家政服务等。同时,通过建立扶贫济困、困难老人护理、残疾人员帮扶、小区治安巡逻、社区环境维护、社区维修服务等志愿者组织,积极为党员参与创建和谐社区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使党员真正成为标杆、成为旗帜。

二、创新服务手段,以服务促和谐,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促稳定
1.创新服务体制,推行“一心两体三会”工作机制。

“一心”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领导社区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以社区党建统领和谐社区建设,坚持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担负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等主要职责,从体制上保证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两体”即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引导社区居民行使民主权利,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居委会办理社区公共事务,为社区居民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

“三会”即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有效整合社区党员、干部、离退休职工等各类资源;社区党员服务群众委员会,由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书记、楼栋网格党小组长组成,负责组织和发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2.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1)建立完善“党员之家”,搭建社区党员活动平台。根据社区离退休党员人数多、闲暇时间多、文体活动少的特点,处党委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4500平米的综合型社区活动中心,并为社区党员建立“党员之家”活动室。设专人管理,每天组织社区离退休党员看新闻、读报纸,定期组织党员参加书法、歌咏比赛和门球比赛,既丰富了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广大离退休党员的凝聚力,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2)推行“网格楼长负责制”,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服务和沟通。具体做法是每5栋居民楼成立一个片区党支部,每一栋居民楼成立一个网格楼栋党小组,党小组长兼任该栋楼的网格楼长,具体职责是,负责该栋楼居民的信息收集、环境卫生、安全联防、综合治理、纠纷调解以及“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联系与沟通。“网格楼长负责制”在社区党建与创建和谐社区中,发挥了巨大的桥梁纽带作用,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同与好评。

3)精心打造“亲情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社区党组织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数据齐全的社区老人数据库。对体弱多病的老人建立了家庭病床,实行亲情化服务。对不同的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意外伤害预防,心理疏导。党员志愿者提供“聊天服务”,帮助与子女沟通。亲情化、个性化和精细化服务,获得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欢迎和好评。

3.创新服务载体,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

1)推广“便民服务卡”,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社区党组织精心设计了“社区便民服务卡”,送到60岁以上老年人手中,帮助老年人卖粮买菜、就医买药、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等个性生活需求问题。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安装爱心门铃,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订送生日蛋糕,利用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离退休员工、家属遗属、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节日慰问,真情帮扶,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2)深入推进“三保一修”便民服务。在社区内深入推进保洁、保绿、保安和维护维修为主要内容的“440”便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洁净、绿色和有维护保障等四大基本服务。“440”窗口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确保每家每户不断电、不断气、上下水畅通、天然气安全有保障。

3)做好居民家庭楼栋“六小服务”。“六小服务”从居民关心的具体小事做起,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从“细微处”想起;从“小事情”做起;从“小困难”抓起;从“小纠纷”排起;从“小隐患”整起;从“小问题”改起。通过做好“六小服务”,使社区党员认真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了为居民服务的实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大问题,赢得了社区居民对党组织的信赖与支持。

三、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建的有益探索
1.要始终在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下工夫。

社区党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力求实效,以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社区党建一定要建立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职责明确的社区管理体系,健全一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协调运行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群众公认、熟悉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团结协调的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才能使党组织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渗透力和战斗力。

2.要将社区党建的基础工作重心前移到社区。

社区是党在城乡居民生活居住地工作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基础。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必须从基层抓起,必须从社区抓起,必须将社区党建的基础工作重心前移到社区,充分调动社区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要将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居民的服务上来。

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必须放到服务社区居民上来,必须全力以赴去领导、协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民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为社区居民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精心打造社区服务这个平台,切实解决好社区居民水、电、气、暖、粮、油、菜、肉、养老、医疗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服务促进社区和谐,以服务促进社区建设,以服务促进社区稳定,才能最终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4.要将社区党建工作渗透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去。

社区党建必须将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信访、维护稳定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才能切实维护社区稳定。社区党建还必须支持地方政府抓好民生保障、人口计生、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工作,协助社区搞好基层服务,才能在创建和谐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要将社区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民主管理中去。

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渗透到社区的民主管理中,充分利用已经成立的社区民情民意代表议事会、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委员会、社区民情信息服务队、社区民主议政日等组织与方式,调动广大社区党员、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之中,真正做社区的主人翁。

6.要将社区党建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形成激励机制。

上级党组织必须定期深入到基层去调研、检查、考核,形成考核制度与考核机制,将社区党建的工作,量化为许多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先进、模范、奖惩、工资调整等利益挂钩,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而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㈥ 全域旅游建设有哪六项考核指标

全域旅游建设六项考核指标:
第一项,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大力发展旅游+,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二项,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创新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管理方式,提升行业自信);第三项,年接待游客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建设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第四项,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为当地农民收入增长提供强劲动力);第五项,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旅游企业增加产品曝光率,拓展销售渠道);第六项,区域内有明显的主打产品,风度高、覆盖度广(抓好区域龙头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美誉度)。

㈦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考核重点抄 指标内容国民袭经济 GDP总量、人均值及其增长率 产业结构 就业率人民生活 人均收入及其增长状况 基尼系数 贫困人口所占比重、社会保障实施状况科技 科技的进步、发明创造及应用教育 适龄儿童入学率、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重文化 文化设施、文化产业产值卫生 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及卫生防疫生态环境 人均绿地的面积及增长量,清理垃圾的数量社会治安 重大案件和事故其他指标 成本的计算 公众满意度民众对公共部门的评价依据有: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依法行政,工作作风,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廉政建设,人员素质

㈧ 如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逐步深入,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切实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日益增多,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客观分析,目前工作进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一是项目投入还不够集中,各部门在实施项目时自成体系、分散实施,导致农村公共服务项目集中建设、互利共享、集聚放大的作用还不明显。二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大部分服务网络集中在区县和乡镇,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村级服务机构,由于受资金、人员编制等影响还不健全,加之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不够,基层群众接受服务的方便性、及时性和普惠性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服务水平和内涵还有待提高。由于受人员、技术和运行保障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其服务水平、规范管理、服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还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城乡政策制度分割没有很好解决。在养老保险方面,还是城市居民、农村新农保和城乡一体的3种制度并存,且标准不一。在医疗保险方面,形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存在两个体系和标准,相互接续转移困难。同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筹资标准和补偿标准还存在差距。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如路、电、水等设施在建设中,由于采用中省、市、县、村分级承担的模式,村级承担了很大压力,与城市居民免费享用存在不平等现象。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重心下移、面向群众、提升品质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切实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最大限度地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项目集中投放。围绕绕城沿线、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周边的改造提升等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统一规划,整合资金项目,集中投入,整体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项目集聚放大效应。特别要发挥区县政府和开发区整合资源的优势和经验,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项目集中打包申报实施,提高资金项目的使用效率。

(二)健全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服务可及性。村级(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的单位,也是公共服务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公共服务应当以村级(新型农村社区)为落脚点,向农村倾斜,制定完善村级(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将农村社会保障、就业培训教育、医疗服务、科技服务、救助帮困、养老服务、治安和民事调解等基本公共服务内容统一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村级公共服务的综合配套,集聚供给,有效降低服务成本。

(三)鼓励服务创新,加速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和大量投入的工作,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可以有效节约资金并缩短这一进程。应积极发挥统筹城乡发展项目对机制体制创新支持的引导作用,鼓励各级各部门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丰富工作内涵,提升工作标准。在现阶段,可重点鼓励支持乡镇和村级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便利性;鼓励支持人社部门在乡镇和村级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和培训网络,提升农村居民创业致富和转移就业的能力;鼓励卫生部门开展县镇(乡)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试点和村级标准卫生室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鼓励支持教育部门加快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鼓励支持科技部门和涉农科研院所到农村,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并引导其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科技水平。

(四)建立一体化政策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以往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及其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根本原因是制度分割和缺乏统一标准造成的。只有各级各部门在制定政策、资金项目安排与服务标准做到城乡一体化,才能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城乡公共服务方面保持相对均衡。因此,在推进城乡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要采取政策鼓励、项目支持、考评检查等方式,积极协调鼓励各级各部门加快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并在资金项目安排、服务机构建设、服务人员保障、服务标准制定等方面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确保城乡居民机会平等、权利均等、服务同等,从根本上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权利。

(五)加大转移支付,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节收入再分配和实现政府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调节和保障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必须强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在当前,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应重点向县乡级倾斜,向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障、困难群众救济和低保等倾斜,切实增强城乡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六)多元化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引入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尤其要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的现状,按照农村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实施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的供给模式,努力拓宽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渠道。政府可以利用各种政策安排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产品服务,补充政府供给的不足,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可采用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私人资本进入。

(七)健全测评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合理。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检测和考评体系,及时反映和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工作中可在现有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分工、考核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外部公共服务监测评估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绩效测评指标体系,准确反映城乡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分布、差异和群众需求等方面情况,及时调整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出台对策措施,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全文

与公共服务平台考核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