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采石江南集团

马鞍山采石江南集团

发布时间:2022-05-03 17:47:56

1. 马鞍山采石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蛾眉亭
蛾眉亭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太平州知州张瑰创建,但从诗人贾岛的《牛渚》诗“泊舟涉危亭,蛾眉望中碧”中可以推测,蛾眉亭其实在中唐时期就有了。
千百年来,蛾眉亭集秀美与壮观于一身,站在蛾眉亭,能一览江南的无限风光,“出大江而山曰采石,昔人因其山雄丽,亭绝壁上,以尽登览之美,前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如蛾眉,遂以亭名”,从明初当涂名士陶安的《蛾眉亭记》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人在绝壁上建蛾眉亭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述了夹江相对的东西梁山,恰如一对弯弯的蛾眉,“蛾眉亭”因此得名。
蛾眉亭的景色宛如四季图,尤其是晴天去蛾眉亭,日照江面,一条银白色的江练,耀眼的江水,波光粼粼,恰似两山的眼波,浓郁的翠松绿林,仿佛两山的眉,秀丽而又妩媚。
三台阁
三台阁秀丽的采石矶就像一组如画的屏风矗立在长江下游的江岸上,而耸立在翠螺山至高点上的三台阁则像一粒珍珠镶嵌在山巅。
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朝时毁。据康熙时太平州州守杨霖在《采石三台阁记》中所载:周文襄公(即工部右侍郎周忱)提升为大中丞时,捐俸买下了松莳山。光禄公(曹履吉)也自愿捐三千金建阁于山巅。阁建好后,以“三台”为名,以祀“文昌”之意。当时阁的东西各有三楹,以居黄冠。由此可见,“三台”是星官的名字,为大熊星座的六星。曹履吉建三台阁不只为了观星象,而是兼有观天时、世时、水时之用。曹履吉身为当涂人,在外做官后回到家乡,“念采石要地,患巨测”,乃“自建高阁翠螺之巅,假风水署‘三台’,实阅江防飞渡也”,希望借助文昌帝君来保护一方的平安,此为一说。也有人认为,曹履吉在京都为官多年,用了一生的积蓄建三台阁供奉文昌君,是想以此激励乡邻贤士认真读书,将来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传说曹履吉的后代果然不负众望,其中一个叫曹忠文的被钦点中了状元,并且也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
林散之艺术馆“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大自然造化了采石矶,采石矶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决定建立林散之艺术馆,并于1991年10月15日在马鞍山采石风景区建成,了却了先生“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书法艺术一代宗师,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林散之先生(1898~1989年),祖籍安徽和县,出生于江苏江浦,自幼聪慧,六岁入村塾,习诗文、联语,同时临习颜柳楷书,又喜涂抹绘画。13岁到南京从张青浦学人物画,16岁师从范培开学书法,18岁向清代进士张粟庵学古文诗词,32岁拜国画大师黄宾虹为师并立志远游。此后,先生归居乡里,潜心艺事。公务之暇,发愤自砺。自称60岁始学草书,古稀之年后仍悉心变法,使其书法艺术日臻完善,进入全盛阶段。其草书入于古人,于笔法墨法,多有新创,既有清新飘逸之姿,又有雄强恣肆之气,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继二王、怀素之后的又一高峰,故有“当代草圣”之誉。
太白楼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宋元时期均有修葺。明正统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时重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青莲祠”。后毁于兵燹。清光绪三年(1877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
太白楼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鳖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尤其是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游人士子,登楼远眺,长江如练,绿洲溢翠,百舸争流,鸥鸟翱翔,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为纪念伟大诗人李白,弘扬李白诗歌文化,1986年,太白楼东侧一组清代建筑改建并与太白楼合璧,由此构成了全国建楼最早、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纪念馆。
馆内还陈列着一尊楠木雕李白卧像和古代文物字画及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李白全集、当代名人书画、李白研究专著等。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在登临蛾眉亭时都情不自禁地为其题诗,一吐内心的无限感慨。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题诗描绘蛾眉亭是“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南宋诗人陈垲则题诗曰:“女娲炼石乾坤定,为镇长江立两鳌。”在陈垲眼里,蛾眉亭所在的采石山和东西梁山都像傲世独立、气节清高的巨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同的景色在不同的人心中激起的是不同的反响,蛾眉亭景色之妙由此可见。尽管也屡经战火的摧毁,但它却屡毁屡建,这也是蛾眉亭千年不衰的原因。
据历史记载,亭中原有石碑五通,因风雨剥蚀,多有破损,现已被移至李白纪念馆。今天的蛾眉亭为1987年重修,亭檐正中悬“蛾眉亭”额匾,新立的五通石碑就嵌在亭内的石壁上。《重修蛾眉亭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皓撰文,由书法家李六珍书就。按原碑复制的还有元代李泂的《过采江诗》;另外李白的《望天门山》、林和靖的《采石山》、文天祥的《采石怀古》等诗,均由当代书法家重新书写成碑。
风光绮丽的蛾眉亭背山面水一如从前,时光仿佛没有移动,改变的只是历史。
太白楼自唐迄今留下了元缜、白居易、陆游、文天祥、李鸿章、郭沫若等名人足迹和历代文人吟唱的大量诗作,平添了太白楼深厚的无形财富,它们同太白楼建筑群的有形财富一道为国人呈现了淳厚无比的文化积淀。

2. 马鞍山介绍资料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处,位于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刻,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八)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远眺,也可俯视江流。三元洞的有关传说,折射着中国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价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此外,文天祥、赵孟兆页等人均登亭揽胜,留下佳作名篇。现亭内存碑五块,元碑《过采江诗》尤为珍贵,郭沫若称其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一面临江、三面环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斋、赤乌井、怀谢亭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尤其是与李白有关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韵味。更值得一说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观十分幽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称,是如今长江下游唯一的岸蚀景观。历代文人孟浩然、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苏轼……均到此漫游。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等不朽诗章。
(十一)明皇窑遥传辉煌。
当涂青山有两座窑场遗址。南窑专制琉璃,北窑专制砖瓦,是明洪武年间为烧制凤阳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窑场。现此窑已废,但透过窑址随处可见的琉璃瓦碎片及断砖,不难发现其昔日的辉煌。
(十二)古诗文争奇斗艳
马鞍山地区的山水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著名南齐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迷恋当涂青山,称其为“山水都”并筑室凿井,作《治宅》《游山》诗作,当为名人为马鞍山地区留下的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马鞍山地区,给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诗文。其中的《登天门山》、《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传诵。李白逝世后,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绅、杜牧、韦庄、梅尧臣、杜荀鹤等一大批诗人即到马鞍山拜谒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佳句。其中刘禹锡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诗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马鞍山地区已积淀了赞咏李白及其胜迹的诗文1100余首(篇),楹联130多幅,各类碎文、序文、祭文数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将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丰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乡各地。其中太白墓内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华《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墓志》、刘全白《唐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碣记》和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范传正撰写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为考证李白生平创作与思想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石峨眉亭内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横山“石门、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楼内的重修太白楼记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马鞍山麓的“江东第一城”虽然为当代人所刻,但其社会价值也绝不可小视。

3. 马鞍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 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 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 年8 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 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 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马鞍山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国庆期间,是桂花盛花期。

4. 谁知道南宋采石之战的资料

宋金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绍兴末年,由文臣虞允
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机渡江南侵。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
王完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
一举灭宋,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
,命名中都大兴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
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方面是为了便利对南宋的军事进
攻。

公元1159年正月,宋金贸易的榷场,除泗州一处外,全部被金停止。二月,完
颜亮命户部尚书苏保衡等于通州造战船,并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以及契丹、奚人年
25岁以上50岁以下者从军,共50余万人。又命诸路大造兵器,征调军马,共征到马
56万余匹。1160年,签发各路汉军和水手,得3万人。同时,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
,作为南侵的前进基地。1161年七月,完颜亮迁都汴京。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
,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东路,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中路,刘
萼、仆散乌者率领,自蔡州南攻荆襄。西路,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
散关。海路,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由海道直取临安,势在一举灭亡南宋。

1158年,宋朝贺金正旦使孙道夫回国后即报告了金国有南侵之意,高宗以为金
没有什么借口。宰相汤思退疑心孙道夫借此引荐主战派张浚,便把孙道夫贬知绵州
。1159年末,金出榜禁止百姓传说即将起兵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金朝贺宋正旦使
施宜生也向宋透露了金兵不时南侵的讯息。宋高宗一方面立赵瑗为皇子,以便在抗
金形势不利时退位逃避抗金的重任;另一方面,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派同
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金朝,探侦虚实。叶义问证实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右相
陈康伯、兵部尚书杨椿立即布置两淮守备。在金军南侵的威胁下,秦桧的帮凶,左
相汤思退,首先遭到抗战派反对和攻击,高宗无奈,只得将其免官。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四月,金派使至宋,正式挑衅。五月,金使到临安,使者当面辱骂高宗
,要求派大臣去开封商议割淮汉流域土地给金,并以大江为界。战争一触即发,南
宋群臣议论纷纷。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坚决反对,说:“敌国败盟,天人共
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坚决主张抗金。一些太学生也积极请战。高宗遂命令
备战,分四路迎敌。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
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
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戍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长江中游;以李宝
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军南下后,宋军不战而溃。一个月左右,金兵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
徽和县)。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刘锜抱病从镇江渡江进驻扬州,随即派兵北上,
进驻宝应、盱眙、淮阴,淮东的防务有所准备。但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却逗留建康
,不肯进军,在刘锜督催之下,才与妻泣别,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不想前进。又
在刘锜再三命令之下,才进驻庐州。十月初,当刘锜赶到淮阴时,金军到达淮河北
岸。由于王权不进,淮西事实上没有设防,金军由此从容南下。而当王权得知金军
过淮河,又弃庐州南逃。金军迅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在港阴抗击金军的刘锜
得知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扬州。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
要“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
示“亲征”,继续抵抗。十月中旬,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
虞允文参谋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
接着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
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
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
安徽当涂北)渡江。

叶义问到建康后,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可这个叶义问
却胆小如鼠,不敢亲往前线,另派一中书舍人(文官名)虞允文,慰劳采石的宋军
将士。十一月八日,虞允文采石犒师,距采石数公里外,即闻鼓声阵阵,问道旁行
人,说是金军今日渡江,随行人都想回去,虞允文不听,进至采石,此时王权已经
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虞允
文到了江边,见王权残部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见到队伍这样
涣散,虞允文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将士,说
以忠义,鼓舞士气,决心一战。

宋军部将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
,谁不想抵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
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朝廷派您来劳军,又不是要您督战。别人把事办得那
么糟,您何必背这个包袱呢?” 虞允文气愤地说:“这算什么话!现在国家遭到
危急,我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责任。”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
。他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沿江布阵,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
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掩匿山后。敌军以为采石无兵,
及近南岸,见宋军列阵相待,当涂人民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方才大惊,欲退不
能,只得前进。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
,金兵已经陆续登岸。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
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
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就都垮下来了。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
。宋水军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
冲击,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
。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 一半还在顽抗。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了下来,江面上
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 (今河南潢州)逃回来的宋兵到
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
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
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
雷,将怒气全发泄在士兵身上,勒令第二天强渡长江,完不成任务者军法从事。次
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金船出港,宋军用强弩
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又大败金军。完颜亮见渡江失败,只得退回和州,接着
逃往扬州。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
的情况, 十分钦佩。 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
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准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那边去看看。”
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
锜防守。那时候,刘锜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锜。刘
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
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
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
由兵士驾驶,在江边的金山周围巡逻。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有些将士
暗地里商量逃走。完颜亮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命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
江南侵,否则一津处死。隔岸的宋军刚打了胜仗,士气商涨,严阵以待,金军强渡
无望,而完颜亮一贯用法苛严,使金军将士进退两难。他们得知完颜雍已在辽阳称
帝,并废完颜亮为庶人,便也思变,于27日清晨完颜元宜率军杀死完颜亮。十二月
初,金军退走,宋军乘机收复两淮地区。之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派人到南宋
议和,宋金战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
,力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
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5. 侯景之乱如何评价

侯景之乱是咋回事?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至552年,侯景先后叛东魏、叛梁以及被讨平的战争。主要分侯景叛东魏之战、侯景叛梁之战、侯景攻三吴之战、萧绎讨平侯景之乱几个部分,时间长达4年。史称“侯景之乱”。 侯景(南梁汉帝,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羯族人。出生于怀朔镇(今包头固阳),侯标之子,乙羽周之孙。擅长骑射,早期为尔朱荣部下,后投靠高欢,得到他们重用。曾自封为“宇宙大将军”,起兵进攻南梁,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梁汉帝。据说侯景又矮又丑又矬又瘸,集各种缺点于一身。却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作战勇敢,智谋出众。

公元6世纪,南北朝由南北对峙转入三足鼎立的格局。在三国对峙中,东魏实力最强,西魏整合最优,南梁经济文化发达。侯景对东魏实际掌权者高欢比较服帖,却与高欢的世子高澄关系不睦。东魏高欢刚死不久,侯景就公开反叛东魏,他先请求以河南六州附西魏,西魏实际主宰者宇文护态度冷静谨慎,表面上授以侯景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的官爵,实际并没有出兵援助侯景的意思。侯景见援助无望,又求助于梁朝,愿以十三州附梁武帝。

这是因为,那些皇族士子、淮南江南旧朝利益集团觉得侯景威胁不是自己,乐见他们争斗,为自己火中取栗。这恰恰为侯景纵横开阖、占据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点,侯景废除了梁朝盘剥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赋,释放奴婢和罪犯的这一招也正打在南朝的要害上。总的来说,萧家内斗才是侯景能肆虐一时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个原因罪责,的确应该由梁武帝萧衍来负。那么,剩下的只有一条路,也就是皇族内战了。你看侯景拉萧正德为内应为什么那么容易?侯景进攻南朝的时候,大家为什么都在座山观虎斗?这是因为,那些皇族士子、淮南江南旧朝利益集团觉得侯景威胁不是自己,乐见他们争斗,为自己火中取栗。这恰恰为侯景纵横开阖、占据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点,侯景废除了梁朝盘剥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赋,释放奴婢和罪犯的这一招也正打在南朝的要害上。总的来说,萧家内斗才是侯景能肆虐一时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个原因罪责,的确应该由梁武帝萧衍来负。

事实上,侯景能把江南整得天翻地覆,主要是因为淮南、江南以前的旧南朝利益集团躲在了侯景的背后。而侯景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他率领八百人纵横开合,很快就把南梁帝国搅得天翻地覆。而正是因为侯景这样,淮南、江南许多旧利益集团纷纷用不同的形式与侯景合作。

在他们眼中,侯景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一枝任他们使唤的“枪”,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利用侯景,谋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淮南、江南的利益集团、群体把侯景视为危险的敌人,绝不会也不敢与他合作。那样的话,莫说侯景不是率领八千人进入南梁帝国,就是率领八万人也难进入南梁帝国!失去江南的旧利益集团的支持,侯景什么也不是。而这也是侯景后来屡战屡败、穷途末路的原因。

如果把侯景写成一个残暴的军阀。那么,就可以把梁武帝说成是一个傻子。如果梁武帝稍微聪明一点,稍微对旧江南、淮南旧利益做适当让步,就完全可以避免“侯景之乱”了。如果侯景起初,区区只有八百人的时候,梁武帝就进行干预、制止。也可以完全避免“侯景之乱”。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人支持,侯景军就是再勇猛、再敢玩命,也绝不会对帝国造成什么灾难性后果的。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我们在分析“侯景之乱”时,应该从更深层次、客观环境条件中寻求答案。当然,对于“侯景之乱”造成的灾难,以及侯景的残暴行为,理应受到世人的唾弃!但是,南梁政权没能阻止这场浩劫,武帝萧衍也是难辞其咎、罪有应得的。他最后被活活饿死,也是对他所作所为得报应和惩罚!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我们在分析“侯景之乱”时,应该从更深层次、客观环境条件中寻求答案。当然,对于“侯景之乱”造成的灾难,以及侯景的残暴行为,理应受到世人的唾弃!但是,南梁政权没能阻止这场浩劫,武帝萧衍也是难辞其咎、罪有应得的。他最后被活活饿死,也是对他所作所为得报应和惩罚!

6. 马鞍山采石风景区,怎么交给这么个地产代理小公司开发

嘉年华落地投资马鞍山30亿元,每年吸引游客300-500万人次,仅旅游单项收入每年约30亿元,同时提供数万就业岗位。

政府是冲这个数字去的,他们要的是经济增长点,要政绩而已~

7. 马鞍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因楚霸王项羽的坐骑乌骓马的马鞍落地而得名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当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自古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之美称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李白的衣冠冢和太白楼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三国朱然墓 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濮塘风景区里的500多年前发掘的玉乳泉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号称江南鱼米之乡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长江鲥鱼、刀鱼、金毛蟹等名贵水产品的主要产地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有个小九华山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有个马钢集团 曾是中国十大钢厂之一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现在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计划中,马鞍山站在排头兵的位置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以香樟树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黄池茶干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江东第一桥 叶家桥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澄心寺隐居而闻名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我国第一位获论文工程博士学位者 徐大懋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首位国家法学博士 周道济

8. 马鞍山有什么特产

马鞍山的特产

1、含山绿茶

全县有茶园1000公顷,大都分布在昭关、苍山两处丘陵腹地。山上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终年云雾缭绕,阳光漫射,茶、林相得益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含山茶叶独特的自然品质。历史名茶“昭关翠须”获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横龙翠眉”茶以其香浓、味醇、色翠、形美,一举获得1996年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含山县正着手开发新型的绿色茶叶、有机茶叶,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更高需求。

2、含山大米

含山大米含山县位于江淮之间,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水稻种植历史久远,土壤肥沃、水库资源丰富。

“含山大米”原产地紧靠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辖全国生态镇——陶厂镇、运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渔滩湿地,群山环抱,丘圩交错,森林覆盖率达40%,裕溪河、牛屯河穿境而过,生态环境优良,为发展优质稻米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含山县农委大力推广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水稻机插、秸秆粉碎还田、绿肥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3、运漕酒

运漕,古称蓼花州,曾为安徽省含山县首镇,自东汉末年建镇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清鼎盛时期,运漕有48道闸、72条巷,人口达1万人之多,各类商号、牙行、作坊、店铺、钱庄、当铺、茶馆等数百家,铺面连襟,鳞次栉比。

漕河上商船往来如梭,两岸泊船绵延数里。街面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派商贸繁荣景象。为我省古代江北八大商业重镇之一。 漕河,蜿蜒数十公里,衔巢湖,达长江,为南北交通运输的黄金水道。

4、巢湖白米虾

体长透明,肉白籽黄,甲壳甚薄,微有棕斑。白虾加工晒干制成虾仁(又称湖米),故又称巢湖白米虾。巢湖白米虾,学名秀丽白虾,在巢湖水域的虾类组成中,白米虾约占80%,年捕获量达数千吨。巢湖虾米经用热水浸泡,烧豆腐、白菜或芹菜,风味独特,皆成佳肴。

我国民间久有死虾泛红之说,巢湖白米虾却不然,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白色。传说古巢州腥秽不堪,鱼虾水族也遭污染而混浊。

5、含眉绿茶

含眉绿茶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特产。安徽含眉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绿茶,凭借独特的色、香、味、形、韵被评定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马鞍山“含眉”绿茶生长于云雾缭绕、溪水环山而流的含山县清溪镇长山大垄,漫山遍野、绿油油的千亩有机茶园,茶香沁人心脾

9. 采石之战是怎么回事

南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49),金副相完颜亮刺杀金熙宗后夺取帝位。完颜亮在帝位稳固以后,决定破坏“绍兴和议”,消灭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完颜亮迁都大兴府(今北京),积极备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五月,完颜亮遣使到临安,明确提出要南宋派出大臣到开封,商议割让淮南地区给金。战争迫在眉睫,南宋政府被迫作出防御部署,任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又任命成闵为京西、湖北制置使,率军前往武昌,扼守长江中游。任命名将刘锜为江、淮、浙制置使,负责长江下游防务。

七月,金迁都开封,随即进行侵宋部署,几路大军先后南侵。九月下旬,完颜亮也自开封南下,至此,侵宋战争全面展开。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抗金名将刘镝扶病从镇江进驻扬州,对部将们发出“取重阳日到京师(开封)”的豪言,仍采取顺昌保卫战时坚壁清野的战略防御措施,并决心在扬州与金军决一死战。然而,负责淮西防务的主将王权却不听从刘锜的指挥,在听到金军已经自涡口(今安徽怀远东)渡淮时,立即率部南逃,由于淮西完全没有防务,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庐州、滁州。刘铸被迫回军守江。

得知金军马上就要到达长江北岸的消息,文武百官纷纷把家人送走,宋高宗也决定再次入海避难。在宰相陈康伯等人的坚决反对下,高宗表示亲征,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任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任参谋军事,统一指挥江淮战事。此时,王权已弃和州(今安徽和县),逃到长江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金军很快占领和州,完颜亮率军抵达长江北岸采石矶附近的杨林渡。另路金军也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并进攻扬州。已是重病在身的刘镝等退守瓜州(今扬州南),再奉命渡江退守镇江,扬州被金军占领。

金军主力虽然取得重大进展,进抵长江北岸,其他各路却进展不大,水军甚至还没出发,就被宋将李宝率部消灭于胶西东南海湾中的陈家岛金水军基地。

然而,就在十月金军渡淮大举南侵之后数日,金朝后院起火,反对完颜亮穷兵黩武的将领拥立金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完颜雍为帝,这就是金世宗,改元大定。一个月之内,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十一月初,完颜亮得到消息后,决定立即渡江进攻南宋,占据江南。他们决定初七日在采石矶渡江南侵。

这时,宋督视军马叶义问将王权罢官,改任李显忠为都统制。十一月八日,参谋军事虞允文到采石矶犒军,旧将王权已被罢职,新将李显忠未到,宋军没有统帅,将士们零零散散地坐在路旁,骑兵也丢失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遥见江北金军的大量水军船只已出杨林渡口,形势非常危急,虞允文立即召集诸将议事。有人对他说:“你只受命犒师,又没有受命督战。别人做坏事,你来承担责任吗?”他叱责道:“危及社稷,岂能退避!”于是迅速部署防御,并命当涂县民兵乘海鳅船冲击金水军船队,击败金军。次日,命宋将盛新率军乘船防守长江江心,控制金水军基地杨林渡河口,不放一艘金军船只出河入江。宋军以火攻烧毁金水军的大量船只,完颜亮被迫退往扬州。采石之战宋军大胜。

李显忠到达采石时,战争已经结束,他立即派李捧率军万余人随虞允文前往镇江防守。完颜亮得知水军全部被宋军消灭,利用水军攻占临安的企图已经破灭,加上黄河以北地区已归附新帝金世宗,他已是后退无路,于是孤注一掷,决定占领江南地区,命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过河,不渡者处死,激起了金军内部的矛盾。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都统制完颜元宜率军杀死了完颜亮,并以金世宗名义行牒镇江宋枢密行府,表示要退兵以修旧好。金军随即退兵,十二月中旬渡淮北归。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采石江南集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