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鞍山工程类墙体彩绘墙体手绘哪家专业类似小区宣传语的。
您好,马鞍山浩色艺术为您服务。
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墙体彩绘的回公司,以工程类墙绘为答主。
浩色艺术建议您可以以街道的历史、社区小区的文化背景或者一些类似防火、防盗等安全性质的宣传语及图案为题材,构思创作一些墙绘作品。
您看你对内容方面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帮您设计几套作品供您参考。
㈡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漆木屐,木胎,一对,屐板基本呈椭圆形。趾部有一穿孔,根部有二穿孔,为系绊带所用,绊带均朽不存。屐板髹黑红漆,剥落严重,残存漆皮为素面。长20.5厘米、宽8厘米、厚0.3厘米、重50克。漆木屐前面是有一个孔栓绳子,后面有两个孔作成木屐的形态。这个漆木屐和当代木屐样子差不多,在日本、韩国展出时还引起了轰动。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朱然墓漆木屐没有出土以前,一般认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通过朱然墓漆木屐的发现,木屐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 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 三国(吴) 1984年6月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乡(现为雨山区)朱然墓出土“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盘径24.8厘米,底径22.5厘米,高3.5厘米,重200克。平沿直口,浅腹平底,沿与腹下各有一鎏金铜扣。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盘内绘十二人,分为三层。上层为宴宾图,画面五人。中间一豆形器,内有一勺,左边一男一女当是主人,一侍女立于一旁,右边是两男宾。宾主都跽坐在圆形坐垫上,似正畅谈。底座前有一矮足圆盘,上置食物。中层也绘五人。左边是梳妆图,画中有一女子跽坐在镜架前梳妆,旁置一奁,盖已揭开。中间画对弈图,两男子分坐两边,中间置一棋盘,前有矮足圆盘,上置食物。中间画对弈图,两男子分坐两边,中间置一棋盘,前有矮足圆盘,上置食物。右侧画驭鹰图,两人对坐,手臂前举,各架一鹰,中间置矮足圆盘,上置食物。以上四组活动都在室内,有门窗和屏风的设置。下层似为出游图。画面二人,一人骑羊,一人跟于羊后,羊前有一山丘。
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相关文献: 朱然墓位于安徽马鞍山雨山乡。发现于1984年6月,已在地下沉睡了1700多年。朱然墓总长8.7米,宽3.54米,最高处2.94米,自南向北分别墓道、封土墙、前室、挡土墙,后室等几个部分组成。整座砖室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显示出三国时高超的建筑技术。附近的家族墓与之互相映证,丰富了我们对当时葬俗及社会意识的了解。 该墓虽经盗掘,仍出土随葬品140余件,绝大部分为漆木器。其中描绘宫廷生活的“宫闱宴乐图”漆案,道德礼教题材的“百里奚会故妻图”、“伯榆悲亲图”漆盘等为漆器珍品。还发现“蜀郡乍牢”漆器铭文,可据以推测漆器产地。
㈢ 墙体彩绘用涂料能掩盖住嘛》
你的涂料遮盖力不够。涂料太稀,颜料少。重新选用厚浆高遮盖力涂料。
只要有好的遮盖力,肯定能盖住的。
㈣ 马鞍山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马鞍山人的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一个大众化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午阳节、艾节、夏节等。马鞍山人传统的端午节习俗虽然与其他地方总体一致,但从吃、穿、玩等方面来看,也还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特色。
传统节日一般都带有人们良好的祈愿,端午节也不例外。
除纪念屈原外,每年的这一天,马鞍山人大都将艾叶及菖蒲摆放在正堂、香案之上或插于门楣。以艾叶为神器、菖蒲作神剑,祈求驱魔祛鬼、避邪清毒。不少人家还悬挂钟馗像,以镇宅驱邪,祈求平安。遇上有的人家当年有长者仙逝,这一天,晚辈们还得带上粽子等物品上新坟祭祀,以祈愿家人平安。
端午节,在当涂县还有“大送小”的习俗。节前或过节当天,长辈们主动给小孩送来“端午线”、“端午龙”、夏令衣物等礼物,以求晚辈少儿健康成长。
每逢节日,丰盛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涂人对端午节的“吃”一直颇有讲究。
这一天清晨,当涂人用绿豆糕、蜜饯糕当点心,品茗着早茶。早餐以粽子为主食,午餐则盛行吃“五红”。
“绿豆糕”以绿豆为主料(没有绿豆则以蚕豆代之),颜色黄绿,味道香甜而酥;“蜜饯糕”则以糯米为主料,外撒芝麻,色泽圆润,味道甜而黏。“粽子”千姿百态,味道各异。从形状上分,有“小脚形”、“枕头形”、“菱角形”、“牯牛形”等;从原料上来看,均以糯米为主料,因配料不同而分为枣子粽、赤豆粽、火腿粽、鸡丝粽、白米粽等。
所谓“五红”:一是红心咸鸭蛋,二是黄鳝,三是河虾,四是苋菜,五是雄黄酒。“五红”之中,有荤有素,有吃的有喝的,有腌制的有新鲜的,均为时令佳肴,美味无穷。
端午节这天,当涂人的穿戴也富有一定的节日特征。
这一天,传统的当涂妇女都在手腕上戴着“端午线”,孩童们则将“端午线”系戴在手腕、脚腕上,胸前挂“香袋”,背背“布老虎”,脚穿“老虎鞋”,手握“端午龙”,以示驱邪避疫。“端午线”是用数十根五色丝线环绕而成,带着清香。“香袋”是用五彩丝线穿连的饰物,一般呈“红心”形,内填五谷及香料。“端午龙”及“布老虎”在制作方法上与“香袋”大体相同,只是外形上略带夸张,色彩鲜艳花哨。
据明《山堂肆考》记载,端午佩香袋是明代以后的事。如今,人们从科学角度认为:端午节前后天气开始闷热,梅天将至,佩戴“香袋”则有消除汗臭、霉味,清爽神志之功效。
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上最热闹的一项大众化游艺活动。姑孰大地,江东泽国,历史悠远,地介吴楚,襟江带湖,龙舟竞渡,传统亦久。采石、大信于江,姑溪、黄池于河;博望、湖阳尚勇捷,丹阳、新市尚文巧。端午时节,四乡八镇龙舟竞渡,视先后为胜,热闹非凡。届时,水面龙舟彩绘、旌旗招展,两岸标杆悬彩、人头攒动。重炮开鸣,众舟齐发,循爆竹声声飞驰,奔锦壱彩杆而去。击鼓指令节奏,掌舵把握方向,划桨奋力前行,一鼓一浆,整齐有力,如离弦之箭,破浪前冲,以摘得“彩头”为先。岸边人家及水上船家,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或远或近、或前或后,升起“彩头”,引得龙舟们争先恐后,来回奔腾,奋力争“彩”。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好不热闹。
紧张过后,大家赛唱船歌,《划龙船》成为当涂民歌优秀曲目,入选安徽百首民歌、上海市、安徽省中学音乐教科书、全国初中义务教育读本。在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锣鼓声、划桨声中,一人高亢领唱,众桨手时而伴唱、时而帮腔、时而吆喝号子,唱腔和韵律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公圩等地流传的《龙船调》民歌这样唱道:清水河长又长,两岸人海又人山;老年人拄着龙头杖,姑娘们穿起了花衣裳;要问今天做什么事,端阳佳节赛龙船;青龙黄龙来竞赛,赛得江河翻浪花;赛得小孩子蹦蹦跳,赛得姑娘笑断了肠……
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人的端午习俗年年有龙舟赛事,当涂龙舟全省屡屡夺魁,全国大赛也取得过第三、第四的好成绩。近年来,当涂县连年在护城河上举行龙舟大赛。护城河整治,还专门修建了民俗味浓厚的龙舟广场。
㈤ 马鞍山哪里可以定制文化衫市区
在红星中学对面有个彩绘店可以制作
㈥ 请问,马鞍山做电视背景墙彩绘的
你好,我们是墙体彩绘,专业做彩绘的。 在金星新村24--107(花山路剑桥公馆对面路口往里100米),有空可以过来看看,有事留言联系方式 查看原帖>>
㈦ 求一篇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620字左右的作文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水流被两山峭壁夹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漫游采石矶的 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块突出 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 这里捉月溺死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成衣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 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 传正到这里当观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 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 247 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 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 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 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旧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祠堂,后经历代扩 建,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 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亲王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 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写下了个少歌咏西湖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 不朽。现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 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着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财开凿了龙 门八节石滩。75 岁去世,遗嘱不归故乡,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 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 唐诗深受历代人民喜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
㈧ 我在马鞍山,想在8月底去黄山玩,想去西递宏村和一些不用爬山的景区,想知道去那的一些事宜
一跟团行如行程: 早7:30~8:00接团发车,游仿生学建筑村落“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约2小时),中餐品尝民间徽味。下午游“中国明清徽派建筑博物馆”-西递村(约1.5小时),返程中可增游徽州山越民俗风情园(门票118元/人,费用自理),尽情感受山越风情,后参观状元土特产超市(约40分钟);欣赏徽州丝绸服饰表演秀(约40分钟);后车返屯溪,结束愉快旅程。
二是自助行徒步游宏村、黟县县城、南屏村、关麓,住关麓农家。
步行线路为宏村→黟县县城(距宏村11KM)→南屏村(距县城4KM)→关麓(距南屏3KM)。
景点介绍:
1.宏村
游宏村大约1.5个小时。宏村数百幢古民居的布局,被古人规划成“牛”形。村旁的小山叫“牛头”;通向家家户户的水渠,称为“牛肠”,相当于现在的自来水;小湖称为“牛胃”,相当于现在的小水库。
最近获奥斯卡大奖的“卧虎藏龙”,主要拍摄地点之一就在宏村。
2.南屏村
从宏村向南走15公里,经过1万多人的黟县小县城,就到了被称为“迷宫式古村落”的南屏村。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走完全村。全村共有36眼井、72条巷和总祠、家祠等,纵横交错,高墙深巷,幽深寂静,形同迷宫。近年在南屏村发现的陶渊明笔下“桃花源”。
南屏以其独有的人文情结和艺术魅力吸引了张艺谋、巩俐、周里京、梁家辉、卢奇、李鸣等影视界名人,还在这里拍摄了《菊豆》、《复活的罪恶》、《南京的基督》、《大转折》、《徽商》及《风月》等影视片,成为蜚声海外的“中国影视村”。
3.关麓
离南屏3公里,就到了关麓村。古代徽商重视教育和儒教,关麓村许多人家的宅名,如“安雅书屋”、“临溪书屋”、“问渠书屋”、“双桂书屋”、“小书斋”等,简直就象进入了一个“中国古代私塾村”。的确,古时这里的私塾学堂非常有名,外省学生还慕名而来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十几位专家教授,不仅为关麓民居中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所折服,更为村落的选址与布局惊叹不已。他们评价道:“关麓村的‘古老屋’很有价值,至今保存之完整,在全国少见…此村前途大有可为,价值至少不在西递(世界文化遗产)一下,甚至超过。”
Day2上午在关麓欣赏雕刻,中午乘车去屯溪,住市内。下午游全国重点历史文化套保护区老街。
屯溪老街:是我国目前保护最完好、街市最长(1.5千米)的古商业街,起源于宋代,为典型徽派建筑。几百家店铺清一色的白色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飘拂着的犬牙形字号旗幡,无不透溢一股浓郁的古风神韵。因而,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老街上还特别便宜,回家之前最好在这里买纪念品。有名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茶,“徽墨”“歙砚”等文房四宝,“徽州四雕”(砖、木、石、竹),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根雕,都随处可见。
Day 回家。
㈨ 写一篇去马鞍山旅游日记
11月末,正是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文学社去朱然墓、采石矶和林散之纪念馆进行了采风。
第一站:朱然墓
雨轻轻地下着,仿佛不愿大煞周围的风景。我和其他几位文学社成员漫步在朱然墓公园里。
朱然墓于1984年在安徽省马鞍山雨山乡发掘,是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的陵墓。而且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对研究东吴的埋葬制度甚有价值。
听导游讲:陈列馆为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由南京工学院古建筑研究所刘叙杰教授设计。馆以墓体为基础,古朴凝重。馆内大厅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陈列有墓中出土的文物和有关朱然墓研究的图片、中外文献资料等。朱然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140多件,有漆木器、瓷器、陶器、铜器等,其中漆木器约占57%。许多漆器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动植物纹图案。正当我欣赏着这些其中的青瓷器时,导游突然喊我们集合了,我只得意犹未尽地离开了。
第二站: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庄,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因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采石矶分为翠螺山、太白楼和三元祠三个景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游览了翠螺山上的三元祠。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我们因时间有限就只游览了一个小时左右就走了。
第三站:林散之纪念馆
“草圣”林散之先生是江浦县林山乡人,他一生潜心艺道,不倦求索,在诗、书、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赵朴初先生誉其为“三绝”。特别是他的草书气势奔放,独步当今,启功先生赞叹“林老写字真如大鹏展翅”;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访华时称“草圣遗法在此翁”。“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热爱祖国,情系家乡,亲自将书画珍品210幅捐赠给江浦。林散之艺术馆是中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草圣”林散之纪念馆在山林之间,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米的纪念馆在翠绿的竹海中,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曲径通幽,花香阵阵,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这是主展厅,陈列着“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400多幅。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整张丈二宣纸,45平方尺,通篇用枯笔写成,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我们游览至一点左右便随着冬风回家了。
窗外,冬风依然在吹着……
㈩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都有哪些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具体的图片和详细的简介你要要得话说一声,我直接给你发邮箱了好了。(编辑了好长时间,要是满意就千万记得采纳啊,以后有关于这方面的记得直接问我)
◆“五星出东方”护膊
亦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汉晋时代。
现藏于:新疆区考古研究所。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陶鹰鼎
商代。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铜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利簋
西周早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
西周西周康王时期。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
◆虢季子白盘
西周。
虢季子白盘先曾藏于故宫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凤冠
明代。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六龙三凤冠、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晋侯苏“编钟”
西周厉王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大克鼎西周晚期。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太保鼎
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出土“玉琮王”新石器时代。现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水晶杯
战国。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
◆淅川出土“云纹铜禁”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春秋中期。
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
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齐王墓“龙纹矩形铜镜”
西汉时期。
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
现藏于:山东省淄博博物馆。
◆铸客“铜鼎”
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
三国(吴)。
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
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北魏。
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局部)
北齐。
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涅槃变相碑
◆常阳太尊石像
◆大玉戈
商代前期。
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外棺”
战国。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青铜尊盘”
战国早期。
1978年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彩漆凤鹿木雕座屏
战国。
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鸭形玻璃注
北燕。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青铜神树商代。
三星堆遗址出土。
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商代。
三星堆遗址出土。
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摇钱树
东汉。
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
现藏于: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