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铁矿储量和质量

马鞍山铁矿储量和质量

发布时间:2022-04-21 18:13:28

1. 马鞍山市陶村铁矿()

陶村铁矿床位于马鞍山市向山镇东北2公里处,有公路、铁路通往马鞍山市,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地质构造处于宁芜向斜东南翼,其林山—尖山断裂西南侧。区内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大王山组的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安山岩,构成—长轴为北东方向的火山穹窿,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侵入于该火山穹窿之中;由于风化剥蚀,闪长玢岩大面积伏于第四系之下,火山岩多分布在矿区边部。

磁铁矿体均产于闪长玢岩内部,是凹山铁矿外围的一个大型贫磁铁矿床,也是玢岩铁矿系列中岩浆晚期至气成高温热液型(陶村式)铁矿的典型矿床。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大致平行于岩体顶面产出,构成一长约1600米,沿倾向延伸800—1000米,厚50—300米的矿带,其走向为北东30°,倾向北西,倾角30°—60°。矿带中共有8个矿体,矿体长300—1600米,宽97—810米,厚14—150米,呈不规则的似层状—凸镜状赋存于+5米至负535米标高之间。矿石主要为浸染状矿石,少量为网脉状—脉状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少量为假象赤铁矿、镜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其次有阳起石、磷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等。全区平均含铁22.38%,经选矿可获得含铁59.10%—64.11%的铁精矿,回收率73.79%—83.17%。全区已控制平均含铁22.33%的表内矿石储量2.2亿吨,另有平均含铁17.22%的表外矿石储量1.3亿吨,其中大部分可在露采时顺便采出,并产生经济效益。

由于陶村铁矿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易采、易选等特点,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矿山建设项目(称马钢高村铁矿),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将兴建;投资2.56亿元,一期规模为年采选200万吨矿石,建成后可年产含铁63%的铁精矿46.42万吨。

陶村铁矿是一个贫磁铁矿床,在生产力落后的旧中国是不可能被发现和开发的。该处既无古采迹,又无近代国内外专家的论述,可以说,该矿床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质工作者为满足钢铁工业发展对铁矿资源的需求,在采、选及设计、研究部门的配合下,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发现的一种铁矿工业类型。这个过程始于1955年,结束于1983年,断续进行了28年,现分四个阶段叙述如下。

第一阶段——1955—1958年:

为了满足马鞍山钢铁公司对铁矿资源的需求,1955年上半年,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以航磁异常为线索,在南京大学实习生的配合下,填制了包括陶村在内的1∶1万地质图10平方公里,并施工了24条探槽209.5立方米、102个浅井554.05米、8个钻孔643.81米的工作量,发现陶村一带的闪长玢岩中存在浸染状磁铁矿体,估算地质储量34万吨。

1955年下半年,重工业部地质局第八分队杜学国、胡肃之等25人开展了36.2平方公里的电法、磁法普查,较详细地圈出了陶村一带的磁异常,提交了《安徽省当涂县向山矿区附近物理探矿工作结果报告》,为陶村铁矿普查工作提供了物探依据。

1956—1958年,原八○四队因隶属关系的变化,队名经过几次变更,最后称为安徽省地质局三四二地质队。在这期间,该队断续进行了一些地表工作和磁异常验证,认识到陶村一带闪长玢岩中的浸染状磁铁矿具有规模大、品位低、埋藏浅等特点,估算其地质储量为6215万吨;并认为这种矿石如果能被利用,将为马鞍山钢铁公司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矿石资源。这一阶段在本区从事地质工作的主要地质人员有谢衍源、赵玉琛、黄良珍、张震民、张顺才、李旭初等。该阶段的工作程度大致相当于勘探阶段四分法的初步普查阶段。

第二阶段——1959—1962年:

为了解决陶村浸染状贫磁铁矿的利用问题,省地质局三二二队于1959年4月采集了“陶01号”选矿试验样品送往冶金部选矿研究院进行试验,并将陶村、阡山等同类型矿床的地质资料报主管部门及有关工业部门,供确定工业指标使用。之后,有关部门、单位也围绕陶村贫磁铁矿的利用价值、工业指标、地质工作等问题开展了紧张工作。

1959年6月,冶金部选矿研究院经试验提交了《安徽省陶村专题可选性试验报告》,初步确定该类矿石经磨细,通过单一磁选可获得含铁63%左右的铁精矿,回收率达80%左右;但该报告认为矿区面积大,样品只采自两个钻孔,代表性差。

1959年12月,安徽省冶金工业厅以关于《降低凹山外围低品位铁矿工业指标的函》下达了陶村等地的工业指标:边界品位全铁≥20%,矿块最低可采平均品位≥25%,最低可采厚度≥2(富矿≥0.7米),夹石剔除厚度≥0.5米。同月,三四二队赵玉琛、陈树林等编制了陶村、和尚桥铁矿普查设计书,并于1960年3月开始野外施工。

1960年4—6月,三四二队经详细研究矿石特征及其分布情况,从10个钻孔矿心中采集了“选1”、“选2”两个可选性试样,送往江苏省地质局实验室进行试验。两个试样原矿石铁的品位分别为21.68%、15.19%。

1960年8月,江苏省地质局实验室提交了《安徽马鞍山陶村磁铁矿可选性试验报告》。“选1”、“选2”试样经单一磁选,精矿品位分别为59.10%、59.67%,回收率分别为83.17%、73.79%。初步证实陶村这种浸染状贫磁铁矿石可选性能良好,属易选矿石。

以选矿试验结果为依据,1960年10月,马鞍山钢铁公司函复三四二地质队,提出原生带贫铁矿边界品位≥15%,平均品位≥20%的意见,安徽省地质局正式批准了《陶村—和尚桥铁矿地质普查设计》。

普查工作野外施工于1961年初步完成,计施工钻孔52个,工作量9876.03米。但对工业指标的探讨还远远没有结束。1961年10月,安徽省地质局重新下达的工业指标,确定贫磁铁矿的边界品位为全铁≥20%,块段平均品位≥30%。根据这一指标三四二队于1962年6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陶村铁矿评价报告》,提交铁矿石109.5万吨,平均含铁30.56%,暂时不能利用的铁矿石1.80亿吨,平均含铁23.26%。当时三四二队的队长是张作锦,技术负责人鲍学文,报告编写人张顺才、李旭初、赵玉琛、陈长春等。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四分法的详查阶段。由于工业指标的重新提高,原以为储量规模较大的陶村铁矿床合乎工业要求的铁矿石储量就很少。之后的10年中,地质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省地质局三四二队于1962年10月与三二二队合并,合并后称三二二队。

第三阶段——1972—1974年3月:

随着采、选、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马钢发展对铁矿资源需求量的增大,省马钢建设指挥部和马钢公司于1972年向冶金工业局呈报了《呈批陶村铁矿储量计算工业指标的报告》,该报告提出贫磁铁矿的边界品位全铁≥18%,工业品位≥20%,可采厚度与夹石剔除厚度均为5米。并向主管部门提出按上述指标勘探陶村铁矿的要求。同年,冶金工业部与中共安徽省委对陶村铁矿勘探问题作了指示,要求省冶金地质局在1973年内结束勘探野外施工。省治金地质局于同年12月正式向三二二队下达勘探陶村铁矿任务。

1973年初,三二二队陆续调集16台钻机,以“勘探会战”方式开始了野外施工。与此同时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马鞍山钢铁公司、省马钢建设指挥部、三二二队等有关单位为确定陶村铁矿的工业指标进行论证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关资料。1973年9月3日,省冶金工业局以《关于马钢陶村铁矿储量计算工业指标的批复》正式批准了省马钢建设指挥部和马钢公司建议的工业指标。

野外勘探工作于1973年10月底结束,仅用10个月的时间施工钻孔109个,完成钻探工作量34559.03米,于1974年3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陶村铁矿勘探报告》,提交铁矿石储量2.19亿吨,平均含铁22.38%,暂难利用铁矿石1.27亿吨,平均含铁17.22%。1974年4月中旬,省冶金地质局组织设计、开采、勘探部门进行“三结合”审查,批准了该报告,批准铁矿石储量2.19亿吨,暂难利用铁矿石储量1.27亿吨。当时三二二队负责人是刘洪友,技术负责人是孙化东,报告编写人主要有孙德忠、朱文元、张兆丰、赵玉琛、易武齐、孙宝吉等。

这一阶段的工作程度大致相当于四分法中的详查、初勘两个阶段。

第四阶段——1974—1984年:

按一般程序,勘探报告被批准,地质队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但由于对该矿区这种贫磁铁矿的利用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开采前还有大量的试验、证论、可行性研究工作要做,三二二队配合有关单位做了下述工作。

1974年3月上旬,由三二二队易武齐主笔编写了《陶村铁矿贫磁铁矿选矿工艺流程采样设计》,并于3月中旬将样品送到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进行试验,该样品采自14个钻孔的岩矿心,总重量达4065.75公斤。试验结果:精矿品位63.05%,回收率79.66%,进一步证实矿石选矿性能良好。为开发利用论证提供了依据。

1982年,马钢矿山公司在进行陶村铁矿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时,在浅部采了一个样品进行选矿试验;试验结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不够理想,认为可能是由碳酸铁含量高所致,开发利用面临流产的危险,为此,冶金都要求对陶村铁矿碳酸铁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1983年2月,省地质局以便函将这一任务下达给省地质局三二二队。1983年4月,三二二队三分队易武齐、张希圣、冯荣英、李必钧等通过翻阅大量岩心、采样测试及深入研究成矿地质条件,于1983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陶村铁矿床碳酸铁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碳酸铁主要以菱铁矿、铁白云石的形式存在,它的生成与磁铁矿同源同构造体系,但时间略晚;其分布特征是矿体隆起部位含量高,凹陷部位含量低;高含量带范围不大,其展布受原生节理控制,高含量带间的间距为400—500米,即使在高含量带,碳酸铁中的铁的平均含量也只有1.40%—1.96%,对矿石利用价值影响不大。由于这项成果,使得陶村铁矿的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得以继续进行。当时三二二队的队长是叶忠民,总工程师为孙化东,三分队队长为沈迪彦,分队技术负责人为易武齐。

综上所述,陶村铁矿的发现史,是一种新的铁矿石工业类型的开发史。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整个过程如果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种开发是不可能成功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在新中国生产力发展,采、选、冶技术不断提高和钢铁工业发展对铁矿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前提下,地质工作者也无用武之地;然而,地质工作者通过近30年的努力工作和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矿石类型,为国家提供了一个大型铁矿产地,并使陶村铁矿床作为一种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编入了地质院校教科书,他(她)们的业绩和他们这种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精神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2. 中国铁矿石哪里资源最多

铁合金现货网为您解答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地区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化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
1)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 华北地区铁矿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4) 华东地区铁矿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5) 其他地区铁矿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3. 攀枝花铁矿.石碌铁矿.马鞍山铁矿.鞍山铁矿这四个铁矿哪个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

攀枝花铁矿是钒钛磁铁矿,非铁矿.
石碌铁矿是赤铁矿,优质矿品位50%,历史来就是中国富矿.
马鞍山矿常规品位30%.
鞍山铁矿储量大,但是属于贫矿.

4. 马鞍山市马山硫铁(铁)矿()

马山硫铁(铁)矿位于马鞍山市东南约15公里,向山镇南约4.5公里,距国内著名的向山硫铁矿、凹山铁矿仅5公里,是一个大型硫铁矿床和中型铁矿床。目前该矿床已作为向山硫铁矿的接替矿山,于1989年开始了基建。矿区有公路通入向山镇,向山镇有公路、运矿铁路通往马鞍山市,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宁芜向斜中段南东翼,其林山-尖山断裂南端。矿区内仅见上侏罗统大王山喷发旋回的火山岩,岩石主要为粗面岩、粗安岩、粗安质角砾熔岩、安山质凝灰岩等,构成长轴方向约北东30°的“尖山火山穹窿”;岩浆岩主要有大王山旋回的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侵入于“尖山火山穹窿”的顶部附近,其中发育有“尖山隐爆角砾岩简”。硫铁矿体主要赋存在闪长玢岩与火山岩接触带外带的粗安岩中,少部分赋存于内带闪长玢岩之中。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总体走向北东25°—30°,倾向北西,倾角0°—20°,局部达30°;全区共有25个矿体,其中Ⅰ、Ⅱ号为主矿体,沿走向长度分别为1390米、723米,平均宽度为357米、287米,平均厚度为41.36米、43.21米,赋存于负218.59米—7.13米标高之间。铁矿体主要赋存于尖山隐爆角砾岩筒中,主矿体呈不规则的板状,走向北东30°,倾向北西,倾角65°—70°,沿走向长1040米,最大厚度90米,沿倾向延伸约500米,赋存于负500米至0米标高之间。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镜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绢云母、高岭石、绿泥石等,平均含硫13.4%。铁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次为正长石、石英、碳酸盐、高岭石、绢云母等,平均含铁29.49%。目前认为硫铁矿属“火山-次火山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型”,铁矿属“次火山岩浆期后气成高温热液型”。

硫铁矿石经选矿,精矿品位可达40.87%,回收率达96.7%;铁矿石经选矿精矿品位为57.46%,回收率为72.64%。可综合回收硫、磷。

该矿床浅部适于露采,深部可以坑采,无显著不利条件。向山硫铁矿于1979年开始了露采基建,第一期开采2—10线西段负96米标高以上的硫铁矿,设计年产矿石量80万吨,折合标矿24万吨,开采年限15年;第二期开采负200米标高以上的矿石,规模未定。目前基建尚未完成。

新中国成立前,地质学家丁格兰、谢家荣等进行铁矿调查的工作区包括马山,但均未对马山矿区做过专门阐述。

以找硫铁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始于1952年12月,勘查最终成果报告提交于1984年9月,历时33年,经历了一个反复实践,反复认识,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52年12月—1957年9月,为普查阶段

这一个阶段以地表硫铁矿化粗安岩为线索,综合运用地质测量、物探、钻探等手段,力求寻找具有工业价值的硫铁矿矿床,工作区范围逐渐加大,对矿床特征取得了初步认识,但未实现认识上和找矿成果的重大突破。

1952年12月—1953年1月,马鞍山矿务局于马山黄铁矿化粗安岩露头处施工了一个钻孔,深度99.79米,该孔0—12米含硫约12%,从此拉开了马山硫铁矿普查的序幕。

1953年,中央化工局地质处李树时等测制了1∶5000地质草图,动用了少量地表剥土工程。化工局资源勘测大队测绘了南山—马山一带1∶5000地形图27平方公里,地质部物探队在马山3.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自电和磁法普查,发现5个负电中心和一个磁异常中心,编制有简测及详测平面图,但无文字说明。

1954年1月,中央化工局组织人员编制了钻探设计,验证自电异常,至同年5月,施工12个钻孔,2400米钻探工作量,部分钻孔见到贫硫铁矿,因缺乏地表资料,无法对比矿层而停止工作。

1954年7—9月,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队在区内马山、土地山、尖山等矿化露头较好的0.22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表工作,使用剥土工作量1107立方米,由张云腾编制了《安徽省当涂县马山矿区地表调查总结》。同年10月,在当时认为矿体可能较好的部位施工一个钻孔,孔深240.48米,但见矿情况不佳,故于1955年1月仍由张云腾综合整理以往资料,编制了《安徽省当涂县马山矿区地质调查补充报告》,计算硫铁矿矿石储量73万吨。由于工作区范围过小,无法了解矿区全貌。

1955年7月—1956年5月,三四二队在以马山为中心的2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1∶1万的地质详查,由张顺才执笔编写了《安徽省当涂县马山矿区地质详查报告》(未复制);重工业部地质物探八分队在本区进行了电法、磁法详查,由胡肃之主笔编制了《向山矿区附近物探工作结果报告》。在此基础上,1956年8月—1957年9月,三四二队又在马山矿区填制了1.5平方公里1∶2000地质图,施工浅钻67孔,工作量1465.43米,由张顺才主笔编制了《马山黄铁矿床地质调查总结报告书》,计算硫铁矿贫矿储量443万吨、贫磁铁矿石储量669万吨,当时三四二队队长为杨永瑾、队技术负责人为杨源昆。

2.1957年10月—1959年12月,为初步勘探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综合研究,已认识到硫铁矿矿体受接触带及火山岩岩性控制,认识上的长足进展导致了勘查成果的突破,矿区面积比原来扩大两倍多,矿石储量增长为原来的37倍。但过于乐观地把矿床勘探类型定为Ⅰ—Ⅱ类,以100×100米网距求较高级别储量,以200×100米的网距求低级别的储量,因而控制不了矿体内部的变化,不能作为开采设计的依据。

勘探施工自1958年5月开始至1959年12月完工,使用钻探工作量1.9万米,1∶2000地质填图3.1平方公里、浅井163.90米、槽探2812.73立方米,于1959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山硫铁矿、铁矿床地质勘探最终报告书》,提交硫铁矿矿石储量1.62亿吨、铁矿石储量3394.7万吨。当时,三四二队队长是杨永相,技术负责人为鲍学文,报告编写者为张顺才、陈树林。该报告经省储委1963年复审,认为只相当于初步勘探,批准硫铁矿石储量1.62亿吨、铁矿石储量1781.0万吨。

1959年以后,马山矿区的地质工作停顿了15年。

3.1975—1984年,为对口勘探阶段

70年代中期,由于马钢发展急需后备资源基地,原来勘探马山的三四二队这时已并入三二二队,该队的全部力量都投入了铁矿普查勘探;而向山硫铁矿急需马山作为接替矿山,在这种情况下,化学工业部地质勘探公司安徽省地质勘探大队(后简称为化工部安徽省地质大队)承担了马山硫铁矿勘探任务,三二二队承担了马山地区铁矿勘探任务。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为设计和生产服务,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勘探部门三结合确定工作要求,处理勘查中的重大问题。两个队的工作情况分述如下:

1975年4月—1980年5月,化工部安徽省地质大队对马山矿区4—13线进行了详细补充勘探,施工钻孔92个、工作量2.78万米,并完成1∶2000地质图修测3.2平方公里,选矿试样5个。于1981年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山硫铁矿中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提交硫铁矿矿石储量8950.80万吨,平均含硫13.40%。这次工作将矿床勘探类型定为第Ⅲ类,采用50×50米的网距求高级储量,以100—200×100—200米网距求低级储量,矿床成因类型定为“火山喷发-热液充填交代型”。这段时期,该地质大队队长是王景森,大队技术负责人邓定和,矿区技术负责人张永良,报告编写人为张永良、李桂兰、胡秀琼、朱永禄、张祖华等。该报告经“三结合”审查后,认为主矿体部分地段工程控制程度不够,故于1982—1984年,化工部安徽省地质大队又对矿区10—13线施工了67个钻孔,计1.31万米工作量,主要控制Ⅰ、Ⅱ号主矿体负200米标高以上部分和首采地段,于1984年9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硫铁矿马山矿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提交硫铁矿矿石储量1.06亿吨,平均含硫13.91%。这段时间,化工部安徽省地质大队的队长是刘明通,副总工程师为朱熊斌,报告编写人为朱熊斌、郑承良、张祖华。该报告于1985年8月24日经安徽省储委批准,批准负200米以上的硫铁矿矿石储量7609.8万吨,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该报告获化工部安徽省化工局1985年科技成果四等奖、地质找矿二等奖。

1975年3月—1977年10月,省地质局三二二队对马山矿区的铁矿进行了勘探,施工69个钻孔,投入钻探工作量3.03万米,完成1∶2000地质图修测2.66平方公里,采选矿样试样2个,于1980年12月提交铁矿石储量4092.29万吨,平均含铁29.49%。该报告于1984年11月16日经省地矿局批准,批准铁矿石储量4092万吨,并获地矿部找矿四等奖。当时,三二二队队长为杨永相,队技术负责人为孙化东,分队长为沈迪彦,分队技术负责人为易武齐,报告编写人为易武齐、张希圣、方云波、任启鹏、海贤智等。

马山矿区历年来勘查硫铁矿的钻探工作量和投资情况如下:

1954—1959年钻探2.82万米,投资105万元(三四二队);

1975—1984年钻探4.08万米,投资772万元(化工队);

合计:钻探6.90万米,投资877万元。

使用于铁矿的工作量和投资情况为:

1975—1977年钻探3.03万米,投资106万元(三二二队)

硫铁矿勘查单位成本:普查—初勘0.006元/吨,普查—详勘成本0.115元/吨,铁矿石勘查单位成本0.026元/吨。

在上述单位成本计算中,矿石储量均为已经批准的储量数。

综上所述,马山硫铁矿、铁矿床从开始进行地质工作到最终成果报告的提交,历时33年,是几代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凝聚了广大地质人员的智慧和才华,充分体现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说明,地质事业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事业,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开路先锋。

5. 马鞍山市南山铁矿()

南山铁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镇东北约1.5公里处,有矿区公路直接与外界沟通,交通十分方便。

南山铁矿是以铁为主、伴生有钒、磷、硫的综合矿床,以富铁矿为主,中型规模,是马鞍山钢铁公司最早开采的一个矿床,分南山上和南山下两个矿体。南山上部铁矿主要为赤铁矿富矿,远在1912年由采石人张某报矿,随后当涂知事谢凤岗和张邴如等人筹办宝兴铁矿公司进行开发,后转福利民公司经营。该公司拥有资本100万元,有工人约300余人,总部设在上海,并曾与开滦矿务局联合采矿,聘请铁矿专家丁格兰主持。当时用探槽进行勘探,发现矿体长约350米,平均宽80米,平均深度为20米,均为坚硬之硅质块状赤铁矿,全铁品位在60%以上,磷成分很低,纯属佳矿,总量为200万吨。至1935年该矿已采矿石约20万吨,每吨成本为0.36元。主要外销日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矿区于1938年沦陷,同年3—9月日寇“中支派遗特务部”在南山铁矿施钻,共打9个孔,总进尺约464米,据勘查结果计算的储量为424万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山铁矿被国民政府接管,1949年才回到人民手中。经3年国民经济恢复,于1955年5月经重工业部地质局批准,由八○四队(即三二二队前身)进行正规勘探,完成工作量:钻孔15个、进尺852米,槽探16条480立方米;计算铁矿石储量为428万吨、硫铁矿42万吨,于1955年10月提交了《南山铁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当时勘探队长为赵平,总工程师为杨永瑾,地质工程师为苏孟守,报告编者为陈萌辉、鲍学文。

南山上部铁矿自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至1970年采尽闭坑。转让地方零星开采以来,再未进行过勘探工作。

随着马钢对矿石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大及对成矿条件认识的转变,认为南山上部铁矿体之下可能还有下部铁矿体的存在。1968年,三二二队在上部矿体底试钻(ZK504),尔后发现了下部矿体,即转入勘探,历时约3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42万米,探明贫铁矿石储量7000余万吨、五氧化二钒5.7万吨、黄铁矿328万吨,于1973年9月提交了《南山磁铁矿床地质勘探报告》。当时勘探队长为刘洪友,技术负责人为孙化东,报告编写人为孙德忠、杨联镜、易武齐、赵玉琛、张兆丰、孙庭芳等。1975年2月由安徽省地质局批准。

南山下部铁矿体为晚期岩浆-热液细脉浸染型磁铁矿石,与毗邻的高村(原称陶村)铁矿为同一矿带,两者在深部联成一片,无分界线。现经冶金部批准作为一个统一的后续接替矿山规划开采。

6. 国内铁矿含铁量达到多少才合格

《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规定炼钢用铁矿石(原称平炉富矿)磁铁矿中全铁(TFe)≥56%;炼铁用铁矿石(原称高炉富矿)磁铁矿中全铁(TFe)≥50%。一般要求露天铁矿开采CaF2含量在93%~98%,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是有害杂质,要严格限制,化学工业对萤石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
国内铁矿石以贫矿居多(全铁含量30%甚更低)。中钢协已经发出通知,禁止其会员进口含铁量低于60%的铁矿石。

(6)马鞍山铁矿储量和质量扩展阅读:
中国铁矿资源多而不富,以中低品位矿为主,富矿资源储量只占1.8%,而贫矿储量占47.6%。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矿更少。矿石类型复杂,难选矿和多组分共(伴)生矿所占比重大。难选赤铁矿和多组分共生铁矿石储量各占全国总储量的1/3。
铁矿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铁矿物和含铁矿物约30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170余种。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铁矿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铁矿石

7. 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

向山硫铁矿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硫铁矿床,是火山-次火山气液“向山式”硫铁矿床的典型矿床。矿区位于马鞍山市东南14公里,距向山镇0.5公里,有公路、运矿铁路通往马鞍山市,与宁芜公路、铁路及长江水运相衔接,交通十分方便。

矿区地质构造部位处于宁芜向斜南翼,其林山-尖山断裂南段西侧,陶村火山穹窿之南,凹山火山穹窿北西交接部位。矿区内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龙王山组的沉火山碎屑、安山岩及下白垩统大王山组的薄层状沉凝灰岩等,构成—轴向北70°—80°西的向斜,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侵入于该向斜的核部和翼部。

硫铁矿体产于闪长玢岩与火山岩接触带附近,主要产于接触带外带。矿带长约1900米,宽190—600米,延深约600米,其产状与接触带大致平行。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豆荚状;矿石类型有粉状硫铁矿、块状硫铁矿及浸染状硫铁矿;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高岭石、石英、硬石膏、绿泥石等。平均含硫16.81%,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硫39.15%的硫精矿,回收率为87.53%。硫铁矿石累计储量为3554.32万吨。

矿床中还共生有若干铁矿体与硬石膏矿体,铁矿体主要产于接触带内带,呈似层状、凸镜状、不规则串状;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三类。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有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高岭石、绢云母、硬石膏等。全铁平均品位34.54%。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铁68.56%的铁精矿,回收率74.21%,累计控制储量为3968.28万吨。硬石膏矿体规模小、不具开采价值。

根据目前的认识,铁矿体成因属“火山-次火山气成高温热液型”,硫铁矿体属“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型”,硬石膏矿体属“沉积叠加改造型”。

向山硫铁矿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最早始于1940年,最迟到1985年,历时45年。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前

向山硫铁矿未见有古采迹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孙健初、谢家荣、陈恺、程裕淇、李毓尧、朱森等在这一带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但未留下与向山硫铁矿有关文字资料。

1940年,日寇侵华时期,日本人在此做了2.5平方公里电法、磁法普查及地质调查,之后施工了若干探槽和25个钻孔(1894.40米),发现了向山硫铁矿床浅部富矿体,推定矿石储量140万吨,含硫44.12%。简单资料载于1941年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南山—向山硫化铁矿概要》一文中(未刊)。1940—1945年,日寇进行了掠夺式开采,共采出含硫40%以上的富矿约48万吨,矿石全部运往日本。

1946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了该矿,据1946年《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事业年告》记载,1946年该局围绕日本人所发现的矿体施工了31个钻孔,工作量1563.55米,计算含硫45%以上的富矿储量200万吨,但对地质条件未加研究。从1946年复产到1948年停产3年中,矿石总产量只有17万吨左右,矿山生产力低下,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2.1949—1958年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向山矿,人民成了矿山的主人,矿山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矿石产量逐年上升,到1959年年产量达17.9万吨。

为了查明资源情况,适应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1954年,重工业部化工局陆续调集力量组成了重工业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队。在建队过程中,为了缓解矿山的燃眉之急,使用钻探追索矿体(工作量约1000米),在原发现矿体的西南有两个钻孔见到了含硫30%—40%的黄铁矿化和磁铁矿化岩石。但当时未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也未查明地质情况,后来证实这是一个新发现的盲矿体。

1954年7月—1955年,三四二队李树时等,在进行坑道地质编录与日伪时期钻探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施工了若干探槽,填制了0.4平方公里地质图,之后编写了《向山硫铁矿地质调查综合报告》并计算了正在开采矿体的残余储量。其工作虽较粗略,但开始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

从1955年开始,三四二队这支刚成立的地质队伍在既缺资料又少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向山硫铁矿床的勘探。

1955年1月,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杨源昆编制了一份勘探设计。当时,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专家已进入我国各工业部门帮助工作,勘探设计都要经苏联专家审查,这份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后,认为矿区地质构造情况尚未查清,应配合物探开展地表地质工作以后再作设计。同年1—2月,张云腾、龙永寿、傅却来进行了区域地质路线踏勘,龙永寿等人填制了1∶1万向山矿区外围地质图,面积为18.5平方公里,为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奠定了基础。此后,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由龙永寿担任。

1955年3月,三四二队改名为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龙永寿继续主持向山矿区地质工作。当时,由于矿山扩大生产并建立了选厂利用贫矿,已有的储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故上级下达了1955—1956年两年提交矿石储量380万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龙永寿等人于1955年4—6月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入手,施工了一批探槽、浅井、浅钻,填制了1∶2000矿床地质图,编制了1∶5万区域地质图、1∶1万矿区地质图及1∶500坑道地质图,于1955年6月提交了向山矿区勘探设计。该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批准了4条剖面15个钻孔并进行施工,以满足采矿生产的需要,这时该区的地质工作处于勘探、详查交叉的状态。与此同时重工业部地质局物探队第8分队胡肃之等在此进行了1∶5000、1∶2000地面电法、磁法测量,工作面积为36.21平方公里,发现了与向山矿有关的3个电法异常和1个磁异常,为勘探提供了依据。

1955年11月—1956年4月,龙永寿等在对向山矿区全部地面、地下工程重新编录和整理的基础上,又施工了浅钻4275米、浅井556米,综合研究了矿区地质、物探资料,于1956年4月提交了向山硫铁矿、铁矿补充勘探设计。1956年5月,瓦良卓夫专家审查了设计的铁矿部分,经重工业部地质局批准以后付诸实施。

野外勘探施工于1957年10月份结束,1958年2月提交了《向山黄铁矿床最终勘探报告书》。这期间,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先后变动为冶金部八○四队、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队,到提交报告时称为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队。当时队长是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直接领导向山矿区的地质科负责人是张进科、李从之,矿区技术负责人为龙永寿。报告主编龙永寿,参加编写人员还有傅却来、唐延迪、陈树林等。该报告于1958年6月7日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批准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2053.29万吨,平均含硫17.10%。

铁矿石:132.95万吨,平均含铁38.23%。

这次勘探由于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取准、取全了第一手资料,详细研究了矿区地质的构造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部署了勘探工作,故对矿床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飞跃,使矿床储量比原来扩大10倍以上,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勘探报告提交以后,向山硫铁矿以勘探报告为依据扩建成年产70万吨矿石的采选联合企业,从此恢复了矿山的青春,步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3.1976—1985年

1958年矿山扩建后,正常生产了18年。至1976年,向山硫铁矿根据原勘探资料和开采情况估计保有储量大约还可以开采10年,因此,开展矿区边部、深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准备接替矿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皖东南地质队的番号已不复存在,原在马鞍山地区工作的三四二队与原在芜湖地区工作的三二二队早已合并,成立了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二地质队,该队总工程师孙化东,物探技术负责人曹顺祖等通过研究区域成矿规律,运用玢岩铁矿“三部六式”的模式,分析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在向山矿区南侧可能存在具一定规模的铁矿、硫铁矿体。

1976—1984年,三二二队三分队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普查设计、普查补充设计、详查设计,共完成钻探工作量3.48万米,于1984年结束野外施工,198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南硫铁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矿石储量: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2647.33万吨,平均含铁32.56%。

当时三二二队队长叶忠民,总工程师孙化东,分队长沈迪彦,分队技术负责人易武齐,报告主编易武齐,编写人还有杨联镜、任启鹏、陈世金、方开华、王益金、胡福欧等。该报告经安徽省地矿局批准,并获地矿部找矿四等奖。

向山硫铁矿床与向山南铁矿床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矿体在深部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矿区的8号剖面线为界分成两部分,据1990年重新统计,全区保有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3917.08万吨,平均含铁32.41%。

当时,向山硫铁矿的坑道已开到8线负100米标高。8线以北的硫铁矿已基本采完。

为延长向山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深部的铁矿供马钢利用,1990—1991年马鞍山市政府组织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公司、向山硫铁矿、马钢南山铁矿等单位提出了一个向山矿扩建工程计划,准备先行开采向山硫铁矿深部负100米标高以下的铁矿石,然后将坑道系统南延、下延,开采南部的硫铁矿石、铁矿石,并由三二二队易武齐编制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书》,准备对南部的矿体加密钻孔;1991年6月该方案正在论证时,安徽省发生特大水灾,马鞍山地区也暴雨成灾,洪水以每小时700立方米的流量涌入矿井,形成酸性水,严重腐蚀水泵,经检修无效,6月15日矿井被淹没,井内设施受损。灾后经核算认为复产无经济效益,故正式申请闭坑,扩建计划和地质勘查设计也就未执行。

向山硫铁矿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自1958年扩建至1991年6月4日止,在31年半的时间内,共采出硫铁矿石1505.14万吨,其中富矿389.16万吨,采出铁矿石153.06万吨;全矿形成固定资产原值5210.20万元,净值680万元,在册职工3223人,离退休职工920人,实现利税6400万元,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地质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几代地质人员的辛勤劳动、深入钻研,向山硫铁矿床作为一种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载入科研报告,编入了地质院校的教科书;作为一种勘探类型的实例编入了硫铁矿勘探规范,为现在和将来的地质探矿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纵观整个向山硫铁矿的地质勘查历史可以看出,进行找矿勘探必须严格遵循地质工作程序,要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查明控矿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目的地部署勘查工作,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提高找矿效果。

在贯彻“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方针方面,向山硫铁矿1958年批准的铁矿石储量为1320.85万吨,但采出量只有153.06万吨;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向山矿区8线以北负100米标高以上,即向山矿坑道系统范围以内的铁矿石还有984.06万吨未在采硫铁矿的过程中顺便回收,现已塌陷。1990—1991年马鞍山市提出的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计划,打破了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单一开采的不合理现象,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所规定的“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可惜由于水灾等原因而未能实现,如果这一扩建计划得以实现,向山矿会再一次焕发青春,为我国的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将做出新的贡献;这支为向山硫铁矿的发展奋斗了近40年屡建功劳并曾经被地矿部命名为功勋地质队的地质队伍继续为向山硫铁矿的扩建再立新功。

8. 中国铁矿石储量有多少

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矿区数量为4669处,査明资源储量850.7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07.63亿吨(储量50.38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守、四川、河北、山东、内蒙古、安微、云南、山西和湖北等省区。

石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资源储量占总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中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等)、本溪(南芬、歪头山、通远堡等)、辽阳(弓长岭),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化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

1、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南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二、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地区的武安、峰峰矿区。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三、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该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中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程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

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

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四、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

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五、其他地区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

铁矿分类

一、赤铁矿

赤铁矿中主要成分为Fe2O3,即氧化铁。自然界中Fe2O3的同质多象变种已知有两种,即α-Fe2O3和γ-Fe2O3,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69.9433034300%。前者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称为赤铁矿;后者在自然条件下不如α-Fe2O3稳定,处于亚稳定状态,称之为磁赤铁矿。

二、磁铁矿

主要成分为Fe3O4,即四氧化三铁,每个Fe3O4分子中有两个+3价的铁原子和一个+2价的铁原子,即Fe2O3·FeO,氧原子为-2价,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72.3597945571%。等轴晶系。

三、褐铁矿

褐铁矿并不是一个矿物种,而是针铁矿、纤铁矿、水针铁矿、水纤铁矿以及含水氧化硅、泥质等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变化大,含水量变化也大。

1、针铁矿 α-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称水针铁矿HFeO2·NH2O。斜方晶系,形态有针状、柱状、薄板状或鳞片状。通常呈豆状、肾状或钟乳状。切面具平行或放射纤维状构造。有时成致密块状、土状,也有呈鲕状。

颜色红褐、暗褐至黑褐。经风化而成的粉末状、赭石状褐铁矿则呈黄褐色。针铁矿条痕为红褐色,硬度5~5.5,比重4~4.3。而褐铁矿条痕则一般为淡褐或黄褐色,硬度1~4,比重3.3~4。

2、纤铁矿γ-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称水纤铁矿FeO(OH)·NH2O。斜方晶系。常见鳞片状或纤维状集合体。颜色暗红至黑红色。条痕为桔红色或砖红色。硬度4~5,比重4.01~4.1。

四、钛铁矿

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即钛酸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36.8031410549%。三方晶系。菱面体晶类。常呈不规则粒状、鳞片状或厚板状。在950℃以上钛铁矿与赤铁矿形成完全类质同象。

五、菱铁矿

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即碳酸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49.0504689248%,常含Mg和Mn。三方晶系。常见菱面体,晶面常弯曲。其集合体成粗粒状至细粒状。

亦有呈结核状、葡萄状、土状的。黄色、浅褐黄色(风化后为深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4.5,比重3.96左右,因Mg和Mn的含量不同而有所变化。

六、黄铁矿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即过硫化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46.5519684580%,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铁矿资源调查报告

9. 马鞍山市凹山铁矿()

凹山铁矿是以铁为主,伴生钒、镓、磷、硫等的大型矿床。是马鞍山钢铁公司主要矿石原料的供应基地,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70年代创立玢岩铁矿典型模式的矿床之一。

凹山铁矿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向山镇南约3公里处,与江苏省南京市的梅山铁矿和安徽省当涂县的姑山铁矿等构成一个北东向断续长50公里,北西向宽约3—5公里的火山岩型玢岩铁矿带。总储量20亿吨,被誉为“地下铁海”。与凹山铁矿毗邻的有高村(原称陶村)、东山、梅子山、和尚桥等大中型铁矿和马山大型黄铁矿床,以及明矾石、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床,统称为凹山矿田。

据史料记载,凹山铁矿于1912年由采石人张某在平岘岗发现矿层。当时误以为铁矿中伴生的黄铁矿为铜矿,即呈报安徽省实业科,经派人调查后始知主要为铁矿,后由当涂县知事谢凤岗筹办宝兴铁矿公司进行开发,随后发现了凹山铁矿。

最早进行的地质调查是1912年间的章鸿钊、张景光及德国人梭尔格等人,但未查到调查结果的文字记载。1917年前后,瑞典人丁格兰、德国人毕象贤等先后又进行了调查,并测绘地质图。当时凹山比高为160米,现凹山山体已不复存在,露采坑底已深达负30米。计算储量:大凹山为150万吨,小凹山25万吨,块砾矿(即今所称的坡积矿)约10万吨以上,合计185万吨。调查结果载于丁格兰著、谢家荣译的《中国铁矿志》中。

1926年,叶良辅、李捷二人调查安徽省地质矿产时,对皖南各铁矿亦曾做过详细研究,有关内容载于《地质学会会志》第五卷第一号中。

1929年,王恒升、李春昱二人在调查京汉、粤汉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时,亦曾至当涂、繁昌二地观察铁矿。

1931—1932年间,谢家荣等人两次调查当涂附近之铁矿。第一次由孙健初与谢家荣二人前往各矿区调查铁矿,自1931年3月初至4月,重点考察铁矿储量及其经济情况,以备筹建钢厂;第二次由谢家荣、陈恺、程裕淇三人,于当年8月开始除复勘第一次调查的铁矿外,还到江西九江调查了城门山铁矿等。有关调查结果载于谢氏等所著的《扬子江下游铁矿志》中。

谢氏等认为,凹山铁矿主要为脉状,产状陡立,由闪长岩残余岩浆分异出之热液充填裂隙而成,此即今所指的富铁矿大脉,而非凹山铁矿的主体。计算储量为398万吨。

1938年以后,日寇在矿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勘探和物探工作。由日本人佐藤舍三和筱田贡三负责,在凹山施工钻探约2000余米,并于1943年计算出凹山矿量为960万吨;此外,筱田贡三还对铁矿中的磷矿组分进行了专门研究。

凹山铁矿及其附近各矿山由于发现较早,矿石质量好且出露地表,极易开采,加之交通方便,所以很早就有开采的记载,先后在矿区开采的有宝兴公司、福利民公司和益华公司。宝兴公司成立于1912年,1917年开始开采矿区西部相距13公里的平阳岗铁矿,至1920年采尽;1924年改采凹山铁矿,但因其铁矿含磷较高而同时开采东山铁矿互相掺合使用,年产量达15万吨,矿石含铁量均在60%以上。当时全矿工人300名左右,公司资本为45万元,矿石价格为每吨7—8元。

上列公司均属半官、半商性质,他们联合于1922年筑成了通往马鞍山长江边的轻便铁路,总长约20公里。所采矿石全部经长江运销日本,仅10余年,送往日本廉价的好铁矿石达130余万吨。

1938年,矿区为日寇占领并着手恢复工作,将占领前拆毁的运矿铁路修复通车,并于1939年又成立了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资本约2000万元,雇用矿工等约2000余人,1939年年产量即达54万吨,此后更多,企图掠夺整个华中及华东的铁矿资源。至抗战胜利前,以其年产量推算,至少掠夺凹山铁矿石近1000万吨。

日寇主要掠夺开采富矿石,并试图开采副产品——磷灰石,曾于矿体中部开挖运输巷道一条,长约500米,开采及采矿坑道总长近千米,又从铁矿中手选磷灰石,全部盗运至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后,矿山为国民政府接管,但未能及时恢复生产,而且在解放战争中将所余的机器、厂房等不动产劫走或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3年马鞍山铁厂钻探队成立(即凹山铁矿的主要勘探队伍。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三二二队的前身),进入矿山进行钻探,完成主要工作量为:槽探约8000立方米,浅井1209米,坑探约1607米,钻探进尺1.10万米。探明铁矿石储量约1.4亿吨、硫铁矿约3万吨。五氧化二钒37万吨。总投资约120万元,折合每吨矿石的勘探成本为0.0133元。

1955年下半年转入正式勘探,是为第一阶段,历时约3年,于1958年3月提交了《凹山最终地质报告》。当时队长为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报告主要编写人为鲍学文、毕庶甲、陈树林及蒋维镛等。该报告于1958年10月9日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

在此期间,先后还有地质部三二一队、南京大学地质系55届毕业生及重工业部地质局物理探矿队胡肃之等分别进行过寻找铜矿、填制区域地质图及物探扫面等工作。

1957年,凹山铁矿开始恢复生产。当时的设计目标是首采125米水平以上的富矿体,计划1958年产矿石25万吨,以后陆续达到年产50—100万吨,总投资为673万多元,在册职工393人,主要设备有推土机2台、挖土机2台、钻机2台、运输汽车9辆。

1958年末,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并计划在1959年建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1958年提交的勘探报告仅涉及凹山主矿体,对一些次要矿体尚未工作,因此,又继续进行了以龙虎山、萝卜山铁矿体为主的补充勘探工作;结果增加铁矿储量约1000万吨,总储量上升为1.5亿吨,每吨勘探成本降低到0.9分。1959年3月提交了《凹山铁矿最终地质报告(补充报告)》。报告编者为鲍学文。1959年11月该报告经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

1962年初,安徽省储委根据地质部指示,对1958年以后所审批的报告进行全面复查,省储委认为凹山勘探报告在储量计算方面尚存在问题,经复算将凹山铁矿总储量降低到约1.3亿吨,地下水面以下储量在未补充水文工作前作降级处理。为此,1963年5月又提交了《凹山铁矿储量重算说明书》。鉴于凹山矿山勘探时水文地质资料不足而使大部分工业储量降级,1963年8月又进行了凹山矿区及外围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5万水文地质测量面积540平方公里,断裂构造调查范围187平方公里,水文普查钻探390米,抽水15层、15次。结论是强富水带只出现在矿体附近,因围岩透水性差,大规模开采不会有充沛的补给量。于1964年2月提交了《凹山磁铁矿区及外围1∶5万水文地质测量报告》,当时队长为李恩国,总工程师王东爵,报告编写人员有全望永、郭怀羔、孙宝吉、赵玉琛、张良才、孙庭芳等。

此后到1970年的8年间,凹山铁矿除矿山生产勘探外,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

1971年前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确保马钢有足够的铁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结合凹山矿体受隐爆角砾岩体复杂构造控制而未能充分查明,加之铁矿石工业边界品位降低等因素,又进行了凹山主矿体及其外围的补充勘探。该阶段共完成钻探约1.2万米,获铁矿石储量2600余万吨、五氧化二钒0.4万吨,于1972年7月提交了《凹山铁矿外围补充勘探报告》,当时队长为刘洪友,报告主要编写人为朱文元、易武齐、赵玉琛、全望永、孙庭芳等。该报告于1972年11月由安徽省冶金地质局审查批准。

由于凹山铁矿先后进行过五次工作、四次计算储量,工业指标前后也不统一,不便生产部门使用,根据上级指示,于1973年1—3月,又进行了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结果铁矿总储量约为1.8亿吨,其中富矿2400万吨;五氧化钒38万吨;黄铁矿为210万吨,其中富矿65万吨。参加储量总算的主要人员有朱文元、孙化东、张希圣、吕忠业、吕开之、徐继鸣等。

1981年5月,鉴于采选水平的提高,以往对矿石中硫、磷元素均作为有害杂质处理,未进行储量计算,经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及南山铁矿的选矿回收试验,证明在铁矿选矿中进行硫、磷回收利用是既方便又经济的,能大幅度提高矿山开发综合效益。据省地质局下达任务,在1973年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磷、硫伴生组分的储量计算,结果为:硫储量约77万吨,折合含硫35%标矿为221万吨;磷储量约155万吨,折合含磷为30%标矿量约1200万吨。参加计算人员为黄明贵、李必钧、周利飞等。至此,凹山铁矿的勘探工作基本结束。

三二二队在马鞍山地区普查找矿中,发现、查明了一大批主要矿产地,对马鞍山钢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地质部授予三二二地质队为“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铁矿储量和质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