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
预防疾病首先必须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还有就是外出时,最好是戴口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预防措施。
㈡ 最早发现病菌的人是谁
现在,人们还经常听说什么“艾兹病病毒”、“蘑菇病病毒”等等,“病菌”和“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又是被谁最早发现的呢?
其实,“病菌”和“病毒”都是可以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它们非常非常小,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样子。它们都是被法国杰出的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现的。
巴斯德于1822年12月27日生于法国汝拉省的多尔。他在偶然中,采用了一种特殊方法,得到了分离的两种结晶,对立体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使他载入史册的却是他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即是“病菌”和“病毒”的发现。
1865年,欧洲蔓延着一种可怕的蚕病,法国南部的蚕也大批大批的死掉,使南方的丝绸工业遭到了严重打击。人们向当时是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巴斯德求援。他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到法国南部实地调查。他首先取来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仔细观察,一连几天和助手通宵达旦地工作。
很快,他通过显微镜发现蚕和桑叶上都有一种椭圆形的微粒。这些微粒能游动,还能迅速地繁殖后代。他找来没病的蚕和从树上刚摘的桑叶,在显微镜下,没发现那种微粒。“这就是病源!”巴斯德兴奋地叫了起来。他立即告诉农民,把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统统烧掉。这样,蚕病被控制住了。
通过蚕病事件,巴斯德为人类第一次找到了致病的微生物,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病菌”。怎样防止蚕病传染呢?巴斯德带了病蚕回巴黎的实验室进行研究。两年之后,他找到了防止的方法:把产完卵的雌蛾钉死,加水把它磨成浆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蚕有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烧掉;蚕没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留下,用没有病菌的蚕卵繁殖,蚕病就不会传染。
1880年,法国鸡霍乱流行,怎样才能使鸡不得传染病呢?这成了巴斯德新的研究课题。不久,他向科学院送上了自己的研究报告,他发现了传染病的免疫方法。巴斯德把导致鸡霍乱流行的病菌浓缩液注射到鸡身上,当天鸡就死了。病菌浓缩液放了几个星期之后,巴斯德又给鸡注射,鸡却没有死。经过多次实验,巴斯德认识到,病菌放一段时间之后,不仅毒性大为减少,而且还有抗病的效力。这样,他就制成了鸡霍乱疫苗,注射后,能增强鸡的抵抗力,防止霍乱传染。
掌握了制造疫苗的方法之后,巴斯德开始研究人类致病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多种病菌。他还发现在高温下,病菌很快就会残废,于是他向医生宣传高温杀菌法,可以防止病菌传染。现在,我们医院里使用的医疗器械,都要用高温水蒸气蒸煮,这就是用巴斯德发明的消毒方法,后人叫它“巴氏消毒法”。他组织学生们和助手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制成了伤寒、霍乱、白喉、鼠疫等多种疫苗,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现在,儿童要打防疫针,这种免疫方法,就是巴斯德发明的。疯狗咬人,人就会得“狂犬病”,全身抽搐而死。巴斯德在显微镜仔细观察狂犬的脑髓液,没有发现病菌。可是把狂犬髓液注射进正常犬的体中,正常犬马上就会得病死掉。“这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源!”巴斯德惊奇地对助手们说。人们就把这种比细菌还小的生物病源叫做“病毒”。
㈢ 糖丸爷爷顾方舟,拯救了千万中国儿童,大家了解他的事迹吗
这位老人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但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如今你的幸福生活,一定跟这位老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几十年前,就是这位老人带领一众研究人员,用自己和不满周岁的儿子,冒着死亡或者残疾的风险,以身试毒,才换来了那一颗小小糖丸,从此让无数孩子,免于残疾和死亡的危险,所以如果你看到这里,请一定要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并请发自内心对他说一句感谢,他就是我们的糖丸爷爷,我国著名病毒学专家顾方舟。
顾老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及研究,长达42年,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2019年1月2日,这位老人带着自己的不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在他临别之际,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就是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将来可以报效国家。2019年9月17日,国家授予顾方舟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那一面面金灿灿的勋章,也正是对顾老付出一生的肯定,糖丸爷爷带着不舍和对后辈的希望,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几代人的健康和那甜甜的味道。
㈣ 现在被广泛应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应该是英国
18世纪,英国有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乡村医生经过多年刻苦研究,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牛痘接种疫苗法。从而能使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能力,挽救了无数生命。爱德华·詹纳因为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爱德华·詹纳,1749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牧师家庭。13岁跟随乡村外科医生学习医术,21岁到伦敦学习解剖及外科,后来回到家乡当医生。在给村民治病的过程中,他发现挤牛奶的一些农妇却很少得天花,认识到这和那些挤奶农妇从奶牛身上感染到的症状轻微的牛痘有关。 1796年5月14日,他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疫苗接种试验,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这个方法因此传遍整个欧洲,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近奇迹
在历史上,人类多次受到传染病侵犯。在人类与各种疾病的斗争过程中,疫苗为人类预防疾病,免受传染病的侵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18世纪,欧洲各国遭受天花的侵袭,许多人死于这场无情的瘟疫。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乡村里的牛得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会被传染上天花。
詹纳立刻意识到,牛痘跟天花有关,那么以牛痘接种代替天花接种将更为理想。1796年5月14日,他以接种天花的方法给一名8岁男孩接种牛痘。男孩染上牛痘后一个月就好了。之后詹纳再替男孩接种天花,结果男孩完全没有受感染,证明了牛痘能使人对天花产生免疫。
詹纳称他的方法为“预防接种”(拉丁文中“牛”的意思)。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剂疫苗--牛痘疫苗,牛痘接种疫苗法预防和阻止了天花的传染,从此,天花造成的人类大规模死亡停止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灭绝了天花。
19世纪后期,一个又一个的细菌被相继发现,引起了人类和动物烈性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炭疽、鼠疫、白喉和结核杆菌。法国著名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于 1879年发明了鸡霍乱疫苗,1881年又发明了炭疽疫苗,1882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征服了狂犬病,震惊了整个欧洲。路易斯·巴斯德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得大量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从而让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
人类战胜疾病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越来越强。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古代称它为“痨病”。1882年,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运用先进的细菌学技术分离出了结核杆菌,1884年又分离出了霍乱杆菌。1944 年,美国人发明了链霉素……多种疫苗的研制成功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重大成果。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被发明出来;1928年,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治疗;同年,一种治疗百日咳的疫苗诞生。
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已研制和开发出30多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人类利用疫苗消灭了天花、制伏了霍乱,控制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疾病。
㈤ 麻疹,天花各是疫苗是什么
麻疹疫苗是什么有几种
麻疹疫苗是—种生物制品,它是用麻疹病毒经过在鸡胚细胞上培养、传代、驯化,使其毒性大减或消失,但仍保留有抗原性,用这种麻疹毒株做成的生物制品给人接种后能产生相应免疫力。
麻疹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又分为单价疫苗和混合疫苗、液体制剂和冻干粉剂等不同制剂,依需要选用。
由于灭活疫苗诱导产生的免疫力不如减毒活疫苗强,持续时间也较短,而且在接触自然麻疹病毒时有发生严重的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危险,故现已不用。当前我国大批预防接种所采用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制作疫苗时所用的麻疹病毒株有好多种,例如长春47、北京55、北京60、上海191、杭M13等,虽然不同毒株做成的疫苗注射后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与免疫持续时间略有不同,但均能预防麻疹,所以不需要把不同毒株做成的麻疹疫苗都顺序接种1遍,只需接种其中任何1种即可。
若以制剂形态来分则有冻干粉剂和液体状态2种,其区别仅在于对保存条件要求上有点差别。
从单独还是联合疫苗上来分,麻疹疫苗也有2种。1种是单价的麻疹疫苗,1种是与其它疫苗共同组成的联合疫苗,如美国有麻疹—风疹—流腮联合疫苗,非洲一些国家有麻疹—天花—黄热病联合疫苗。根据我国疫情的具体情况。目前制造的是麻疹单价疫苗。
一个大胆的实验---天花疫苗
爱德华·詹纳 英国 1798年
天花是继瘟疫之后世界上传播最广、最可怕的疾病,当时人们都知道,如果某人得过天花,以后就再也不会得这种病。詹纳也知道,那些得过牛痘(一种挤奶女工容易得的、比较温和的疾病)的人,对天花也有免疫力。
有些医生试图用皮肤划痕的方法,接种天花人身上的溃疡,以便使 人们对天花产生免疫力。这种称为”天花接种”的接种方法是非常危险的。有时方法也能起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导致病人患天花,许多人因此而死去。
詹纳决定用牛痘溃疡的脓液代替,为一个小男孩接种。6周以后,他用天花再给这小男孩接种,小男孩没有患病。在1798年发表自己的发现之前,他又给另外23个人接种牛痘。
3年之后,英国有10万人进行了接种。到1975年,天花全世界范围内初消灭了。
1803年,一艘驶向南美的船上载了22个儿童,其中有2人接种了詹纳的牛痘疫苗。每隔10天,另2名儿童接种来自起先那2名儿童胳膊上的牛痘。当船到达委内瑞拉时,牛痘疫苗仍然存活着,可以用来接种更多的人。
卡介苗接种作用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活的减毒的结核菌菌苗。它是由两位法国科学家卡氏和介氏发明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故将这种疫苗称之为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已被列为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一般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因此常被称为“出生第一针”。
接种卡介苗后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和血性播散型结核病,因此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如果您的孩子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卡介苗门诊去补种,补种前要先做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方可补种,若阳性说明机体已受到了结核菌的感染,就不要补种了。
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后,如同接受了一次人为的结核菌感染,但因为卡介苗的毒性低,所以健康儿童接种是安全的,不会因此发生结核病。由于卡介苗是活菌者,它进人身体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免疫力,一旦机体再次受到自然界结核菌的侵犯时,机体将调动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使入侵的结核杆菌不能肆虐横行。接种卡介苗成功后,免疫力将在2-3个月后产生。为检测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一般在接种后3个月时行PPD试验,阳性者说明机体已受到了结核菌的感染,说明接种成功。
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宝宝接种卡介苗后,接种部位的局部会发生红肿、脓包、最后结痂。有的孩子可能出现低热,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过些时间可自然恢复正常。待接种部位结痂脱落后,皮肤会留下一个“卡痕”。
个别情况会发生局部反应过于严重,如长期流脓、或伤口感染、腋下淋巴结肿大、破溃等,有时可能造成高热等全身反应,此时应当立即带孩子去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卡介苗无需复种:过去新生儿初次接种卡介苗后,到了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还要进行一次复种,期望通过复种来加强青少年预防结核病的能力。近年来国际上对卡介苗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卡介苗复种并不能带来额外的保护作用,经过合格的新生儿卡介苗初种后,复种并没有实际意义。我国卫生部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于1997年8月也发布了“关于停止卡介苗复种的通知”,现在凡已进行过卡介苗初种的儿童均不再进行复种。
卡介苗对结核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特别是能防止发生严重类型的结核病。但是卡介苗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即接种卡介苗后并不能保证今后一生中不再患结核病,这说明卡介苗的保护力是有限的(不像牛痘疫苗,接种牛痘后,一生不会患“天花”),正因为如此,目前科学家正着手于研究比卡介苗效果更好的新疫苗,一旦强有力的新疫苗研究成功,人类消灭结核病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
㈥ “糖丸爷爷”顾方舟时不时被人夸赞,他发明的小小糖丸为何作用那么大
一:“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我相信低于40岁的人都吃过糖丸爷爷的“小糖丸”他之所以每每被称赞,是因为他发明的“小糖丸”救了无数中国小孩子的命。
顾方舟,毕业于苏联医学科学院,是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他曾说他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一颗小糖丸,大学期间顾方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他看到了百姓命运悲惨,人间疾苦,深刻明白做医生可以救很多人,但是从事公共卫生,能让千千万万的人受益,大学毕业之后顾方舟开始着手研究预防多种传染病的疫苗,学成归国之后,顾方舟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开始着手研究脊髓灰质炎,后来,江苏南通爆发了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江苏接近2000个孩子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患上这个病的小孩子运动神经元受损,出现肢体瘫痪症状,失去正常走路的能力,那个时候中国根本没有疫苗可以救助,是顾方舟几番艰辛,从苏联朋友那里拿到了活疫苗。
㈦ 厉害!浙江长兴四名小学生发明防疫机器人,怎样的机器可以称为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人类也在不断的研发一些新的机器,不仅如此我们国家浙江长兴地区的四名小学生发明了防疫机器人,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国家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和教育的资源增加的原因。那么这四名小学生发明的防疫机器人是怎么样子的呢?那么怎样的机器人可以称为机器人呢?
我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小学生可以制造出什么样子的机器人呢?其实他们制造的机器人很简单,因为现在各个地区都有疫情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需要测量体温,然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人来完成,但是这四名小学生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发明一个机器人可以测量人体体温的。这样就可以让老师们减少工作量,而且也减少了人跟人之间的接触。
㈧ 顾方舟爷爷是如何发明“糖丸”的,他有什么事迹
在西方神话故事里,善良人诺亚于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在神明的指示下建造了一艘方舟,使得一众生灵得以在灾祸之中幸免于难并继续存活下去。
而在我国建国初期,当脊髓灰质炎病毒肆虐于中华大地、恣意侵害少年儿童的健康之时,我国的一位病毒学专家临危受命,用尽了一生之中全部的大好年华,消灭了中国大地上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有人说,他就是一艘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避开了脊灰病毒的劫难。
他,就是我们的“糖丸爷爷”顾方舟!
1926年6月16日,顾方舟出生在上海市的一户普通人家里。
比较不幸的是,顾方舟4岁的时候父亲就早早离世了,母亲周瑶琴是一名助产士,为了家庭她任劳任怨地工作,下了班就赶快回家生火做饭、操持家务,以一人之力,艰难地抚养4个儿子长大成人。
母亲的不易被顾方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仅学习努力,懂事的他还时常为母亲分担家务,事事都征询母亲的意见。
顾方舟怕妻子担心,一开始没有告知妻子就给大儿子喂服了测试疫苗。过了几天,他才告诉妻子已经给儿子喝疫苗的事,李以莞听了之后心里不免惴惴不安,她知道万一疫苗失败,这个病没办法治疗,将来的结果就是终身残疾。
在顾方舟的带动下,研究所其他同志的适龄孩子也都参与了试药,服下了疫苗。
此后的10天里,研究所的大人们可以说是度日如年,他们仔细地观测、记录孩子们的身体指征和测试的各项数据,10天过后,看到孩子们都安然无恙,顾方舟没有欢呼,而是流下了久违的泪水。
㈨ 卡介苗是预防什么的
你好,针对你的提问,卡介苗是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活减毒的结核菌菌苗。它是由两位法国科学家卡氏和介氏发明的,故将这种疫苗称之为卡介苗。 祝你健康。
㈩ 卡介苗是什么
卡介苗预防接种,在“预防接种时间及纪录表”中名列第一位,宝宝出生后,最先要面对的预防接种就是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而且是很安全的,但是它的局部反应过程比较特殊,有很多妈妈不甚了解,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以下是一些常遇到的问题,您一定很想知道吧! Q卡介苗(BCG)名称的由来 A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于1921年由法国的卡医生(Calmette)及介医生(Guerin)所研制成功的疫苗,为了纪念这两位医生的伟大贡献,所以就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称为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 Guerin,简称BCG)(Bacilli:杆菌)。 Q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 A预防重于治疗,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俗称肺痨)。婴幼儿的抵抗力最弱,若受到了结核菌的感染,容易发生急性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而危及生命,因此每一个婴儿都一定要接种卡介苗。 Q婴儿出生后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卡介苗 A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婴儿,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 Q早产儿什么时候接种卡介苗比较好 A如果家中没有传染来源,早产儿最好在出生六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但如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种。 Q出生后有黄疸的新生儿,何时接种卡介苗为宜 A暂时不要接种,应等症状消失后经医师检查已完全恢复正常时,再接种。 Q要到什么地方接种卡介苗 A在医院出生的婴儿,各大医院婴儿室都可接种。万一因故未在医院接种,可以等满月后到就近的卫生所接种。 Q接种卡介苗后,局部会有什么反应 A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十至十二周开始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 Q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要如何照护 A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两至三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 Q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腺肿大,经常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婴儿接种后,在同侧腋窝偶尔会有淋巴腺稍肿大的现象,并不要紧,它会自行消失。淋巴腺肿大,多在左侧腋下,但偶尔也有在锁骨下或颈部发生;一般可以在发生部位皮下触摸得到可移动性的肿大淋巴腺;如果已经化脓时,则会与皮肤相连,有时局部会有化脓白点出现。发生淋巴腺肿大的主要原因是与个人体质有关,接种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此外与接种疫苗的种类或接种太深,如接种在皮下,也有关系。 Q如果发生淋巴腺肿大,要怎么办 A在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内有淋巴腺肿大,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在三个月后仍然还有肿大,请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医生会根据需要给予用药,服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并不需要用外科手术治疗。 Q什么情况不可以接种卡介苗 A(1)疑似已得结核病及疑似已被结核菌感染的人,应先经结核菌素测验,确定没有被结核菌感染,才可接种卡介苗。(2)罹患急性热病、发烧、皮肤病、严重湿疹、慢性病,及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之新生儿,都暂时不要接种卡介苗。(3)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人,绝对不可接种卡介苗。 Q婴儿在医院出生二十四小时后,已经接种了卡介苗,但未留下任何痕迹,是何原因?如何处理 A已经接种卡介苗,但未留下痕迹,其可能性为:(1)纪录错误,已纪录接种其实是遗漏未接种;(2)发生反应时间未到,有时反应是在平均发生反应期间稍后才开始;(3)操作技术上发生误差,如:未注入足量的疫苗。可以在接种后三个月作结核菌素测验,如为反应阴性,则再接种卡介苗一次。 Q出生后立即接种卡介苗,和六个月后接种效果是否有差别 A卡介苗接种是否已成功地引起人工感染,一般都以接种后结核菌素测验变成阳性的比率作为指标。根据文献报告,出生后24小时立即接种,接种后结核菌素测验变成阳性的比率,常较出生数月后接种为低。但如果出生后太久才接种,又担心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会受到有毒结核菌的感染。在传染来源很普遍或家中有结核病人的状况下,就越早接种越好;反之,小宝宝未满月前少有机会接触外人,也就是少有被结核菌感染的机会,若出生时在医院没有接种,等满月后到就近的卫生所接种就可以了。 Q如何判断卡介苗已接种成功? A接种3个月后应到接种卡介苗的医疗机构复查,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果试验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力;如果试验阴性,则说明接种未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育苗来自
20世纪初,法国有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他们共同试制成功了预防结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称“卡介苗”。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卡默德和介兰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小路上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的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农场说:“不是,先生。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 “什么?请您再说一遍!”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着匆匆离去的两个人,他觉得很好笑。 卡默德和介兰从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