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新常态发明

新常态发明

发布时间:2022-04-14 05:46:57

㈠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1. 由过去靠投资驱动现在转化了消费成为了发展的第一动力

  2. 第三产业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

㈡ 现代四大发明

2017年5月新四大发明是指"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高速铁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工作可以为生活提供保障,更好生活则是工作的目的。人如果不工作的话,生活不仅没有保障,还会碌碌无为,失去价值和乐趣。但如果只工作的话,就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这样的经历是不快乐的。

"工作狂",这个词汇大家不陌生,印象中这是当代产生的一个极新的词汇。它指的是对工作极度投入、近乎痴狂的一种人,这种人大概是不会"生活"或顾不得谈"生活"的。

其实这样的人很早就有,当然也遍及各地,只是未曾使用这个词罢了。似乎每一个堪称伟大的人无不是忘我工作的人。我们暂时把这种人说成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甚至是人生中只有工作的人。

再就是所谓追求极致生活的,他们不一定非常富有,对工作也有热情。只是他们认为工作是简单又简单的,在他们的世界绝不容许将生活说成是"日子"。应该说这样的人过的是极度潇洒和惬意的,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此。这种人算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

还有一种人最最理想、数量很多。那就是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公私分明"是他们的原则和愿望,从不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工作和生活是同样重要的,工作是他们的需要,生活是他们的追求。

我还想说起这样一种人,生活无疑是他们人生的最高目的,其实他们内心也没有关于生活的概念,他们只是有这样的逻辑:工作是为了生活,或者说,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工作就不能生活。

这时候的生活的概念好像只是"活着"或"生存"。其实不然,它是一种意识。我觉得在我国传统里有这样的意识,所有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的思路是受到这种逻辑的限制的。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都是艺术化了的。他们从不思考活着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是为了活着的问题。在他们的每一天里,都是享受的。

还有多种多样的人,有的是我们无法形象地形容的。

生活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过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一样,没有了工作,就是一点残缺,便不完满。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为了工作而暂时放弃生活另一部分,生活不只是活着,但是活着是生活的基础,只有生活起来,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是有利于我们的身心愉悦和成长的。

㈢ 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不一定是发明,你可以学习别人成功模式,然后变成自己的,许多企业都是这样成功,不一定要研发新产品。

㈣ 中国现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现代的四大发明:

1、机械理想内燃发动机:由于机械理想内燃机的发明,人类在21世纪从中国开始了第三次世界工业大革命。

2、流力学基本定理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弹性流变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白金分割:任何物体在流体中都有两种自然属性:升阻比属性和效率属性。其中球体是特殊几何体,球体的升力为零,因而升阻比为零,球体的机械效率也为零。

4、静态芯片装载由时钟程序驱动的电脑桌面操作系统 :由时钟程序驱动的,静态电脑桌面操作系统。不言而喻,静态操作系统不仅节能,打破微软技术垄断,而且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适用可靠。

(4)新常态发明扩展阅读:

古代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㈤ 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妨把它叫做“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特征,对于新阶段的经济政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改革开放之初快速发展的条件随着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已经不复存在“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已经跨过了粗放经营、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不创新、不深化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30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存在着快速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是:第一,10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即“穷”,“穷”的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空间很大,从事什么产业都是新的,都可以发展经济。加之基数小,很容易快速发展。第二,长期的封闭使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外边的世界,特别是不能清楚地了解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其他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亚洲四小龙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知道了我们是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承接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跟在人家后边亦步亦趋地做就是最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第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诞生了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这样的态势使世界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兴奋点,并因此使产业结构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使我们大批量地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实行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战略。第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劳动力“红利”相当充分。第五,改革开放从制度层面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热情。基于上述发展之初的条件,我们形成了明显粗放的速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方式的特点是:一是粗放经营,铺摊子,上项目,靠投资;二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便宜,走低价格路线;三是招商引资,模仿,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四是过度依靠外需;五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六是GDP崇拜,速度第一,而不是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中,核心是GDP崇拜和行政力量推动。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但付出的明显代价和潜在代价都是难以估量的。此外,必须指出,低价格路线是低层次的竞争路线,是与更穷的国家竞争而不是与更富的国家竞争。二、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第一,真正的经济增长是由创新推动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个长波;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代。西蒙·库兹涅茨在其《长期运动》中也做了类似分析。他们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何以发展,即一个革命性发明和发现被用于工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世界经济还没有出现可以担当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兴奋点。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和既定的条件是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自然增长率”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据此,随着快速发展的条件成为过去时,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速率,一个中速的增长速度。第三,“新常态”面临的任务是为已经起飞的经济持续加油,使整个经济在做强的过程中展翅高飞。“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是货真价实的创新,是扎实有效的结构调整。三、面对“新常态”的应有形态和政策设计既然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是普遍大众创新的结果。他说,“繁荣的历史进程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广泛实现自主创新的结果。”他强调,“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公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㈥ 怎样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第一,真正的经济增长是由创新推动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个长波;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代。西蒙·库兹涅茨在其《长期运动》中也做了类似分析。他们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何以发展,即一个革命性发明和发现被用于工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世界经济还没有出现可以担当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兴奋点。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和既定的条件是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自然增长率”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据此,随着快速发展的条件成为过去时,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速率,一个中速的增长速度。
第三,“新常态”面临的任务是为已经起飞的经济持续加油,使整个经济在做强的过程中展翅高飞。“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是货真价实的创新,是扎实有效的结构调整。
三、面对“新常态”的应有形态和政策设计
既然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
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是普遍大众创新的结果。他说,“繁荣的历史进程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广泛实现自主创新的结果。”他强调,“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公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

㈦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谈到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在我国,实际上创新还只是一小部分企业的事。据统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仅仅占企业总数的0.03%,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出口产品的90%是贴牌生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似乎与创新无关。
为什么会这样呢?外部因素固然很多,如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尚未形成,创新动力与激励不足,创新投入与风险过高、不创新也能获得良好收益等等。但是,为什么在同样条件和背景下,一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创新典范,另外一些企业却表现平平?归根到底,企业还是要从自身寻找问题和不足。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市场日益复杂险峻、变幻莫测,过去许多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温床,如人口红利、改革开放红利、资源环境红利,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都不复存在。“不创新毋宁死”越来越成为铁律。无论是为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还是企业自身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比以往更加紧迫,更加难以回避。为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在创新上有勇气去尝试、有责任心敢担当、有智慧谋划策略。
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阶段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意无意地走了一条要素和投资驱动发展之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20世纪90年代,政府和企业以持续大量投资,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引进从全球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先进技术、技术装备,建立起现代化、高效率、适应于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在资本密集、劳动密集、规模经济特别明显的基础原材料、标准化产品和零部件等产业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延续到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实施再工业化,使得我国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及时、果断地转变发展模式,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难以为继。
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可以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型,那么因缺乏技术进步的支撑,经济效率上不来,使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不仅居民不能更多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且资本积累获得的可能是“负财富”,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终结并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责无旁贷。
其次,中小企业经营者对创新要有必胜的信心和敢为的决心。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任何人,只要他的生命维系于创新,就都能创新。”拉丁语中还有句言,大意是“需要是发明之母。”历史充分证实,只要万不得已、无路可退,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著名的创新型企业美国3M公司就是这样走上创新之路的。190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六个矿工在把个人储蓄都投在“无价值”的沙砾坑上之后,他们面临着破产。他们原本希望会开采出有价值的矿物,但他们只找到了沙子。绝望之下,他们发明了砂纸(3M的第一件产品),接下来的就是辉煌的历史了。发明和创新永远没有止境,永远都有机会,但它们属于勇敢者和拼搏者。
为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要将创新作为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要有采取创新行动和实施创意的紧迫感、危机感,还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企业从上到下每天努力追求更多的数量、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自然会有创新产生;反过来,持之以恒地努力创新,企业也自然会获得上述业绩和成果。
再次,中小企业经营者要有舍我其谁的创新使命感和企业家精神,并营造适宜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发明创造是企业家精神的反映,中小企业没有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就不会有成功的创新。实施证明,凡是拥有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就强,反之则相反。
企业家及其创新创业精神是企业成功创新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对于中小企业创新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一个拥有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一定有一个鼓励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所有人都能够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由于普通员工最熟悉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顾客联系和接触也最紧密,因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产品和服务的不足,对其加以创新和改进也最具优势。
对于资金和人才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普通员工是最宝贵的创新资源,而这一点恰恰是被许多企业所忽略的。如果他们做不出英雄般的业绩,不招惹麻烦,繁忙的经理很容易忽略普通工人及其想法。为企业生存而奋斗的中小企业经营者,绝对不能压制新思想的最丰富来源,要给员工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并给创新者以合理的回报与有效激励。
复次,中小企业要重视非技术创新。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后者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类企业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非技术创新同样也不容忽略,甚至更加重要。因为成功的企业不一定是技术领先的企业,但一定是在制度、管理或商业模式方面领先的企业。
例如,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通讯设备行业的领头羊,其员工持股制功不可没。当今美国企业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40%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之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商业模式创新,核心是价值创新。美国的苹果公司和中国的海尔集团都是公认的技术领先企业,但苹果能从小众的“酷”产品提供商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海尔能在全球家电业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中逆市上扬,靠的不是“技高一筹”,而是商业模式,前者是“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后者是“零库存下即需即供的人单合一”。
以互联网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快速发展,与其1998年开始对商业模式(商业方法)创新授予专利有很大关系。我国许多企业已把知识创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摆到了战略高度,但对商业模式创新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有的企业虽然拥有很先进的技术,而产品却在市场上乏人问津,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客户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价值创新,没有在构成要素、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等方面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用户潜在需求并吸引客户兴趣。有了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往往水到渠成。
最后,中小企业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提出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决定着其核心竞争力。
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是国际竞争中的强力工具。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知识产权是核心武器。美国有三大霸权,即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和知识霸权,其中知识霸权就体现在知识产权相关产业上的三个第一:PP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第一、知名商标数量全球第一、版权相关产业收入全球第一。
而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则制约着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勤于模仿和引进,在与跨国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之地。即使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取得一定的市场,也难免遭遇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打压。近年来,跨国公司习惯于利用知识产权大棒阻挠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为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自觉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注重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而不采取专利保护就等于是在沙滩上建高楼。所以企业应建立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的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㈧ 中国新四大发明指什么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一、高铁。

严格上讲,应该叫中国高铁,他让我国人民在出行旅途中的时间大大缩短,缩短时间就是延长生命,所以说高铁的实用价值确实很大。从生产力上讲,高铁也是一种新的动力,在火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未来,随着高铁的普及网越来越大,人民慢慢就会体会到他的便捷和实效性。

二、支付宝

当然现在微信、网银和其他新的网上支付平台也都算是网上快捷支付,只不过马云抢到了先机而且马云对支付宝的所有用户都还是很贴心的——在余额宝里,比一般的银行储蓄还要实惠。

支付宝解决了人们如何在网上的银行业务和网上购物的问题,而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对人民的生活和人类的现代化、智能化有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他让中国人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解决了人民的吃穿住行等很多生活问题,让人民的生活品质、生活效率大大提高,大大节约了中国人的很多办事时间,延长了使用者的生命。

三、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也是互联网的有一大生活福利。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如果说中国高铁缩短了跨城出现的时间,那么共享单车则是缩短了市民在一个城市中出行的时间。

毕竟,在现在的城市中,交通堵车依然成为了生活新常态,上班族无论是搭上了公交,还是自驾车,都会因为交通的拥堵而迟到,而共享单车则提高了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而且无污染还能在上下班的时间里锻炼身体。当然,现在共享单车还没有普及到所用的城市,未来每个城市都会体会到他的好处和便利。

四、网购。

不用多说,这个也是互联网的又一个福利。提到网购,不得不感谢互联网教父马云,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网上购物平台——阿里巴巴,后来他创建的淘宝、天猫商城,让我国人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比实体店更便宜的用品。

㈨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妨把它叫做“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的特征,对于新阶段的经济政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之初快速发展的条件随着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已经不复存在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已经跨过了粗放经营、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不创新、不深化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30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存在着快速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10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即“穷”,“穷”的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空间很大,从事什么产业都是新的,都可以发展经济。加之基数小,很容易快速发展。
第二,长期的封闭使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外边的世界,特别是不能清楚地了解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其他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亚洲四小龙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知道了我们是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承接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跟在人家后边亦步亦趋地做就是最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诞生了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这样的态势使世界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兴奋点,并因此使产业结构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使我们大批量地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实行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劳动力“红利”相当充分。
第五,改革开放从制度层面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热情。
基于上述发展之初的条件,我们形成了明显粗放的速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方式的特点是:一是粗放经营,铺摊子,上项目,靠投资;二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便宜,走低价格路线;三是招商引资,模仿,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四是过度依靠外需;五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六是GDP崇拜,速度第一,而不是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中,核心是GDP崇拜和行政力量推动。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但付出的明显代价和潜在代价都是难以估量的。此外,必须指出,低价格路线是低层次的竞争路线,是与更穷的国家竞争而不是与更富的国家竞争。
二、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
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第一,真正的经济增长是由创新推动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个长波;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代。西蒙·库兹涅茨在其《长期运动》中也做了类似分析。他们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何以发展,即一个革命性发明和发现被用于工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世界经济还没有出现可以担当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兴奋点。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和既定的条件是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自然增长率”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据此,随着快速发展的条件成为过去时,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速率,一个中速的增长速度。
第三,“新常态”面临的任务是为已经起飞的经济持续加油,使整个经济在做强的过程中展翅高飞。“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是货真价实的创新,是扎实有效的结构调整。
三、面对“新常态”的应有形态和政策设计
既然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
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是普遍大众创新的结果。他说,“繁荣的历史进程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广泛实现自主创新的结果。”他强调,“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公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

㈩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已经跨过了粗放经营、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不创新、不深化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30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存在着快速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10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即“穷”,“穷”的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空间很大,从事什么产业都是新的,都可以发展经济。加之基数小,很容易快速发展。
第二,长期的封闭使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外边的世界,特别是不能清楚地了解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其他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亚洲四小龙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知道了我们是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承接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跟在人家后边亦步亦趋地做就是最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诞生了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这样的态势使世界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兴奋点,并因此使产业结构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使我们大批量地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实行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劳动力“红利”相当充分。
第五,改革开放从制度层面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热情。
基于上述发展之初的条件,我们形成了明显粗放的速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方式的特点是:一是粗放经营,铺摊子,上项目,靠投资;二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便宜,走低价格路线;三是招商引资,模仿,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四是过度依靠外需;五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六是GDP崇拜,速度第一,而不是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中,核心是GDP崇拜和行政力量推动。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但付出的明显代价和潜在代价都是难以估量的。此外,必须指出,低价格路线是低层次的竞争路线,是与更穷的国家竞争而不是与更富的国家竞争。
二、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
现在,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做大,我们面临着做强的新的历史任务,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人们所讲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放缓。这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第一,真正的经济增长是由创新推动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个长波;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代。西蒙·库兹涅茨在其《长期运动》中也做了类似分析。他们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何以发展,即一个革命性发明和发现被用于工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世界经济还没有出现可以担当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兴奋点。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和既定的条件是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自然增长率”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据此,随着快速发展的条件成为过去时,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速率,一个中速的增长速度。
第三,“新常态”面临的任务是为已经起飞的经济持续加油,使整个经济在做强的过程中展翅高飞。“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是货真价实的创新,是扎实有效的结构调整。

阅读全文

与新常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