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子商务税收理论我国最早由谁提出来的
是否对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这一问题首先是由美国提出的。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早、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到目前为止,美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子商务的税收法规,其要点是:免征通过因特网交易的无形产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等)的关税;暂不征收(或称为延期征收)国内“网络进入税”(internetaccesstaxes)。美国国内在对电子商务免征关税问题上达成一致后,于1998年,美国依仗其电子商务主导国的地位,与13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订了维持因特网关税状态至少一年的协议;1999年,美国又促使世界贸易组成员国通过了再延长维护因特网零关税状态一年的协议
在电子商务发展规模上稍逊于美国的欧盟成员国,于1998年6月发表了《关于保护增值税收入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报告》,并与美国就免征电子商务(在因特网上销售电子数字化产品)关税问题达成一致。但欧盟也迫使美国同意把通过因特网销售的数字化产品视为劳务销售征收间接税(增值税),并坚持在欧盟成员国内对电子商务交易征收增值税(现存的税种),以保护其成员国的利益。
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刚刚开展尚未起步。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上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研究、制定的反应多为密切的关注。发展中国家大多希望、主张对电子商务(电子数字化产品)征收关税,从而设置保护民族产业和维护国家权益的屏障。
二、关于研究、制定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意见与建议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由概念到现实的转变过程中,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约2亿多元,其支付手段有网上支付,也有到货付款,交易额大体与2个大型商场的年营业额相当。在此,我们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具体状况,对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研究、制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我们首先应对是否同意wto一致通过的免征网络交易(无形产品)关税的决议作出决策,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是否免征网络交易(无形产品)关税?是否视无形产品为有形产品继续征收关税?或是比照欧盟的做法将无形产品视为劳务征收增值税?还是把无形产品交易的收益定为特许权使用费而征收预提税?这需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综合分析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和民族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尽快作出回应。
2.我国应制定对国内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的政策。目前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征税上。因此,在
一定时期内,我国不应对我国尚十分幼稚的电子商务进行征税。在国际上普遍对电子商务进行免税的情况下,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国际上也是如此),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税收成本高,技术上也无实现可能。此外,我国尚未建立一支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税收政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税务队伍。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未建立健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法律。
从电子商务的具体运作形式和发展进度看,全球性电子商务暂时不会对我国税收收入产生强烈冲击。电子商务涉及到的有形实物交易,仍可以通过海关进行税收管理。对于网络上的数字化产品,如软件、数据库产品、音像产品等,亦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税收征管。
国际上对电子商务不征税将持续二三年的时间,我国应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抓紧制定、建立我国的对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其中不仅应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优惠政策,还应制定对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
(1)对建立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提供电子贸易服务的企业(网络服务商)给予税收优惠,如免征营业税;
(2)对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新型服务行业,给予供政策优惠,如减免营业税;
(3)对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型产品销售或服务加大鼓励力度(如提高出口退税税率),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
(4)对企业进行内部技术更新、提高自动化程度、信息化程度的投资;尤其企业进行btob电子商务建设,给予税收优惠,如实行投资抵免;
(5)对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销售自产商品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如减征有关的税收;
(6)利用税收政策,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包括生命科学、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环境技术等无污染、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总之,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既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又可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迅速发展。
3 在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强税收征管电子化建设和建立高素质的税务队伍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在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确定之后,税收征管电子化和高素质税务队伍建设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网络经济对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
(1)应适应经济信息化和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要求,统一和制定符合现代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特点的税收征管业务规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了高技术产品和信息承载处理手段,而且以此为基础,诞生了高效的管理科学。它能改变组织结构、增强管理功能、革新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办法。我们应运用这一科学,建立新的税务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体制,形成新的税收管理模式。
(2)应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建立与海关、金融机构、企业、工商甚至外国政府间的信息共享网络(目前这一网络已初步形成),对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活动进行有效监控。
(3)在城市一级建设现代化的、以广域网络为依托的、充分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的税收监控体系和税收征管体系(目前,我国税务部门已建立了国家、省、地(市)三级联网的广域网,并正向县级税务部门延伸),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完善的全国各级宏观税收征收、管理、分析、预测、计划信息库,形成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分析、预测、计划体系和机制。
(4)总结税务部门已建设和运行的以增值税发票计算机交叉稽核、防伪税控、税控收款机为主要内容的“金税工程”的经验,针对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开发、设计、制定
监控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软件、标准,为今后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管做好技术准备。
(5)加强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税务干部既懂得信息网络知识,又熟悉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业务,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的税务队伍。
三、关于研究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思路和原则
目前,在我国研究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严峻论”,认为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应对现行税收制度作较大变动;一种是“简单论”,认为现行税收制度完全适用于电子商务,无需作什么修订、补充。我们认为,二者都有失偏颇。我们认为,研究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原则和思路应是:第一,立足现行税收法规并加以补充、完善,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商务的贸易方式,其承载的内容仍然是现存社会中人们时常使用的商品、劳务。其内容实质未发生变化。现行的税收法规及其体现的税收原则是社会生产、贸易活动的社会规范,其基本上是适用于电子商务的,我们应继续以现行税收法规及其体现的税收原则,去解释、分析、研究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第二,认识和把握电子商务的特征和本质,研究制定税收征管的政策和措施。任何事物都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电子商务亦不例外。尽管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化”,使人感觉电子商务交易似乎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实际上电子商务只是缩短了交易的时间,取消和减少了物理意义上的场所如办公楼、商店仓库等而已),然而,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人(卖买双方)、钱(贷款)、物(有形的、无形的)仍存在于一定空间和时间之中,绝不会因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化”而“虚拟”得无影无踪。任何事物在其相互联系的环节中有主要环节。在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三个环节中,资金流是主要的环节。在研究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时,我们应抓准“人”、“钱”、“物”特别是“钱”这个环节(如欧美国家建立监管支付体系的征管体制的设想,即是一个有益的启示),研究、制定相应税收征管政策和措施。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既然能够创造出传输巨量数字信息流的网络通信技术,也就能够发明管理、控制数字信息流的方法与措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税收征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带来了先进高效的现代管理技术。第三,当前在电子商务国际立法(包括税收法规)的进程中,已呈现国际立法先于各国国内立法且欧美等发达国家居主导地位的趋势,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我们应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各国研究电子商务税收的文件和资料(欧、美、日等国已发布许多有关电子商务税务政策的文件,如欧盟提出了“电子商务征税指南”,日本公布了“电子帐簿保存法”,oecd颁布了“电子商务与税收———阶段性报告”,美国颁布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紧紧跟踪、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进程和趋势,从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研究。总之,只要我们确立了正确的思路和原则,关注世界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调查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研究电子商务可能带来的税制和征管问题,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研究,就能够制定出适应电子商务内在规律又符合税收原则的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
❷ 请说出两宋时期农业上的发明及其发展情况
1.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既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同时,这一时期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宽松的环境。而且统治者都很重视内部实力的加强,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重视农业的发展。
2.这一时期,除了引进占城稻,在水稻的耕作技术和方法上也有新的变化,即从直插法转变为移植法。这种方法改变过去那种直接把稻种撒播在田里的做法,提高了稻苗的存活率。
3.除了水稻外,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末南宋初,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种麦的丰富经验,小麦种植在南方有了更大的发展。小麦的普遍种植,确立了南方稻麦轮种的先进耕作制度。这标志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4.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及福建南部普遍种植,之后又向北推广到江西、两浙等南方各省。这一时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的发展,新辟了许多茶园。
5.总之,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我国南方的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明显的标志是“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这说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❸ 税收制度最早是谁创立的
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了。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
❹ 中国古代史的六个分期
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一)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过渡)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二)秦汉时期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四)隋唐时期
(五)宋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一)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夏:出现公共权力,国家出现
商周时期:内外服制度;井田制出现;耒耜耕作、集体耕作;青铜冶炼;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西周“工商食官”政策;商朝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公主的地位,郡县制出现。
2.经济上:农业:铁犁牛耕出现,税制改革,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都江堰。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商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3.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儒家教化、贵贱有序;道家无为而治;墨家节俭;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4.军事上:争霸战争
5.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和壮大
6.文化上:《诗经》四言体、现实主义倾向;楚辞自由灵活的句式、浪漫主义
(二)秦汉时期
秦:(前221年---前206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军功爵制度;法家思想治国;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
西汉:汉高祖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刺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犁壁发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坎儿井;丝国;发明造纸术;汉赋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青瓷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曹魏翻车
两晋:东晋王羲之书法虚玄灵动;文人画凸显个性,代表顾恺之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三长制;民族融合;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白瓷;
(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海上陶瓷之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雕版印刷术
(五)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宋代:1.政治上:削地方:收精兵、削实权(文臣出任州郡长官、通判)、制钱谷;削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问题
2.经济上:农业——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营成为仅此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手工业——景德镇。 商业——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兴盛,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海外贸易兴盛,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3.思想上:程朱理学(理是世界本原,格物致知,理体现在社会领域儒家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心学(心是世界本原,发明本心)
4.科技上: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应用、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5.艺术上:书法:特点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绘画: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文人山水画 注重意境; 戏曲:南戏标志戏曲形成
6.文学上:宋词——豪放派、婉约派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央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纸币广泛流通;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彩瓷;
王祯《农书》
(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明清时期:1.政治上: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总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经济上:生产技术提高,双季稻大范围扩种,玉米番薯被引进推广,广泛植棉;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从中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总之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自然经济占主导
❺ 香喷喷的月饼,让人直流口水,它究竟是谁发明的,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香喷喷的叶子比让人口水直流。究竟是谁发明的,最早应该出现在殷朝。唐朝。因为那时候人们为了祭祀稳重。在江浙沪一带。就有月饼出现,只不过他的名称。不叫月饼而已。
❻ 最早的税收起源于何时
最早的税收起源于夏朝。
历史上,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
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6)税制发明扩展阅读
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
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清末,租税成为多种捐税的统称。农民向地主交纳实物曰租,向国家交纳货币曰税。
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
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征收土地税、人头税和劳役税)、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征收资产税和土地税)、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征收土地税)。
❼ 急求所得税会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啊~~~!急死人了!
下面我们就各国发展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作一比较分析。
一、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国际比较
(一)主要发达国家税收优惠措施一览
1.普通税收减免优惠
(1)美国
a.2001年7月1日开始,美国将在今后的10年中减税1.35万亿美元。到2006年年底,最低所得税率将从15%降到10%,39.6%的高收入者所得税税率要降到35%。
b.美国联邦公司对来源于国内外的应税收入按1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征税(不含劳务服务公司所得税)。也就是说,年应税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可享受15%的低税率。[1]
(2)德国
a.计划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措施在1998~2005年对中小企业实行近150亿欧元的税收减免,其中2001年就为中小企业免除了近80亿欧元的税收。
b.对中小企业实行盈余核算法,较之对大企业实行的企业资产比较法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c.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由过去的47%下降至35%,下限降低到19%,并对周转额不超过2.5万马克的小企业免征所得税。
d.对一半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并将中小企业营业税起征点从2.5万马克提高到了3.25万马克。东德地区营业税起点更是从15万马克提高到100万马克。
e.在落后地区新建的中小企业可以免交5年的营业税。[2]
(3)法国
a.2000年9月,宣布将在今后3年中采取一系列减税措施,减税总额估计达1200亿法郎,涉及个人所得税、公司税、汽车印花税等税种。
b.员工人数在1500人以下,年营业额在3000万法郎以下的中小企业减免3年的企业所得税。
c.在老工业区等重点开发区兴办企业免征3年的地方税、公司税和所得税,期满后仍享受50%的税收优惠。
d.中小企业财产继承税可缓交5~10年。
(4)日本
a.对中小企业实行低税率法人税,低税率为22%,而普通法人的税率为30%。
b.小企业共用的机械设备减征固定资产税。
c.降低遗产税税率水平,以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在公司重组等情况下产生的涉及继承的问题。[3]
2.设备折旧税收优惠
a.美国推行加速折旧。其中,对试验研究用机械设备,折旧期限缩短为3年,产业用设备折旧年限减为5年。
b.德国将中小企业折旧率从10%提高到20%。
c.法国采取“期初扣除”(initial dection)这种特别折旧方式,规定对于购买技术开发投资公司(financial innovation companies)股票的投资,可以在期初扣除50%。技术开发融资公司是指经政府批准以研究开发项目融资为特殊目的的公司。对于软件以及其它符合条件的设备,可按100%在期初扣除。
d.日本中小企业对设备现代化改造实行特别折旧,对新兴产业的设备使用期限缩短到4~5年。
3.鼓励投资的优惠
a.美国鼓励向小企业投资,降低投资所得税率。
b.德国对新建的中小企业所消耗完的动产投资,免交50%的所得税。对中小企业使用内部留存资金进行投资的部分免征财产税。
c.法国鼓励经营者在盈利的情况下转让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转让时不征税。而且中小企业员工投资于企业,可部分免交个人所得税。
d.日本中小企业法人债务在次年不必全部清账,还可从利润中提取16%作为积累,用于企业的投资扩张。
4.技术创新开发的优惠
(1)美国
a.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如企业科研经费增长额税收抵免;推行加速折旧;由地方政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减免地方税收;提前以公司未来的税收作为政府对企业当前的投资等。
b.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开发。企业能够申请研究和试验费用抵免,抵免额为符合条件研究费用的20%,同时规定,增加试验研究费用可减税,对高出企业过去3年研究开发支出平均额的部分减税25%。
c.鼓励风险投资。规定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颁布执照的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民营公司,除了可用自筹资金投资外,还被允许向SBA申请软贷款,这种投资可享受相应的特殊税收优惠。
(2)法国
a.1983年制定《技术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制度》,主要内容为:凡当年R&D投资额高于前2年平均数(经通货膨胀调整)的企业,经批准后可免交相当于R&D投资增加额若干比例的企业所得税,并规定了最高限额(见表1)。
表1 《技术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制度》内容调整情况
时间 可免交相当于R&D 最高限额
投资增加额的比例/% (单位:万法郎)
1983 25 300
1985 50 500
1988 50 800
1999 50 4000
b.对中小企业以专利形式向创新企业投资的,给予税收优惠。
c.从1997年起,在预定的产权转让尚未发生的情况下,以专利、发明或工业生产技术等无形资产向企业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所获利润增值部分可延期5年交税。
(3)日本
a.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所购入或租借的机器设备减免所得税。
b.信息行业有专门的减税待遇。包括:增加25%的科研税务贷款;扣除50%的软件收入,作为用于软件开发的免税储备金;扣除相当于培训软件工程师开支20%和相当于售价2.5%的金额,用作意外损失储备金;购置用于基础技术开发的资产,免征7%的税金等。
(二)主要发达国家税收优惠措施分析
综上所述,美、德、法、日4国的税收优惠措施很清晰地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优惠范围相当大
诸项措施几乎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转让、对外投资等环节,并涉及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投资收益所得税等多个税种。
2.优惠的针对性强
政府充分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弱势群体本身的脆弱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对艰难,故针对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差、管理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制定政策,使中小企业真正受惠。
3.优惠方式多样
采取了减免税、加速折旧、再投资减免、费用扣除、盈亏相抵等多种方式,并且优惠力度大。
4.重视对企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支持
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技术研究中去,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对信息、生物、通讯等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尤其关注。
二、运用税收优惠发展的借鉴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登记注册中小企业为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以其占全部企业48.5%的资产创造69.7%的就业岗位以及同时还为国家创造了43.2%的工商税收[4]。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需要给予大力扶持和发展。
虽然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国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了中小企业一定的扶持,但是,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原有税收优惠措施针对性不强、内容零散、优惠形式单一以及支持力度小的缺陷,使得现有政策已不能再满足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与扩张的要求。
此外,WTO的核心之一即为实现“国民待遇”,在税收政策方面就是要体现出税收公平。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税收政策的制订不是从产业政策出发,而是从不同的经济所有制类型出发,这种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并不能体现出税收的公平。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来说,实施税收优惠实际上恰恰体现了税收公平的原则。通过运用税收政策工具,使中小企业能和大企业一样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国民待遇”,实现公平竞争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税收公平应该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有比较的,在现阶段,可以这么说,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政策就是最公平的政策。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实施特殊的税收优惠,就正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中小企业给予的扶持,从而有利于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
因此,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优惠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
(一)完善增值税
1.修订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申请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不能向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如果要销售货物,也只能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由税务所为小规模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通知》的规定:凡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小规模企业,经县(市)国税局批准,其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可由税务所代开专用发票。
因此,建议考虑重新修订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只要企业经营场所固定、财务制度健全、能提供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无偷税漏税行为,就应该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5];同时,可修改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固定征收率为浮动征收率,在3%~4%的范围内调整。
2.实现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实施生产型增值税的2个国家之一(中国和印尼),生产性增值税的弊端在于其既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新增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利于加入WTO后的中小企业降低出口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应尽早转型。但出于财政状况等方面的考虑,方案设计上可以“分步走”:在增值税征扣范围统一的前提条件下,第一步先允许将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机器设备等动产在购进时一次抵扣;第二步,待时机成熟再将不动产按征扣统一原则设计纳入抵扣。一旦转型实施,将发生明显的减税效应和鼓励投资的作用。
3.扫除增值税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高新技术产品一般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值率比一般商品要高出许多,加上其消耗的原材料少,因而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而不属于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购入所占比重相对要大,可见,对增值额课税使得高新技术产品的税负较一般产品要高。
另外,高新技术企业中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占了相当比重,而且这种投入也将呈现愈来愈大的趋势。但是,由于无形资产不能抵扣增值税,所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形成前所投入的大量研究开发费用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抵扣;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购买的专利技术,也因为缴纳营业税而不能抵扣进项税额,无疑加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负。
因此,除了积极实行增值税转型外,在现阶段这一过渡阶段,可考虑先对高新技术企业作出特殊规定,如允许企业新设备购入、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等按一定比例作进项税款抵扣,或者对高新技术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按适当比例返还,用于企业的继续研究与开发,以减轻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二)调整所得税
1.并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由于我国外资企业实际税负非常低,仅相当于内资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1/3~1/4,因此,给予内资企业“国民待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势在必行。并轨包括税基的统一、税率的统一和税收减免政策的统一。特别是对高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企业来说,这将进一步从税制的源头上注入更多促进公平竞争的因素。
2.改革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而我国却还一直保持着33%的基本税率。此时我们可考虑适当下调,或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资源状况、不同技术装备状况所形成的差别利润进行调节;同时,设置含有低税率的多档税率,体现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
3.注重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影响
在我国的税收优惠中,规定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但是,对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的个人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却没有相应的优惠措施。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一般较高,给个人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就相对较多,个人须缴纳的所得税也就相对较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因此,若能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个人投资所得的税率[6],或给予其它税收优惠,就可以有效刺激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
另外,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普遍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可考虑调整甚至取消高新技术企业的计税工资扣除标准,通过个人所得税的优惠,从侧面提高高科技从业人员的收入,有助于促进企业吸纳更多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对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自开始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政策。这一优惠范围还可以再扩大,即凡是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就应该可以享受这些优惠。同时,可考虑对一些生产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规定的减免期满后,延长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年限;对填补了我国高新科技空白项目的企业,则可实行特殊的“五年全免”的优惠措施,以达到大幅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发展高、精、尖技术的目的。
(三)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加强科研开发与加大投资
1.推行加速折旧
较之常用的“直线法”折旧,加速折旧可让企业获得递延纳税好处,相当于给了企业一笔无息贷款。
从我国现行对加速折旧的规定来看,措施的范围与力度都十分有限,主要是针对进行中间试验的设备以及船舶、飞机、汽车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缺乏对设备更新速度快的中小企业的优惠。因此,建议借鉴法国的做法,一方面,明确规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可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另一方面,可考虑对技术先进的环保设备、进口软件的购置以及风险资本的投资实行“期初扣除”的折旧方式,允许在投资当年就扣除50%~100%。
2.准予R&D费用的列支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国有、集体以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10%以上(含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应纳税额。亏损企业发生的R&D费用只能据实列支,盈利企业R&D费用增长10%的,其实际发生额的50%可就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予以抵扣;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抵扣。
从以上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至少有两点不足:首先,享受R&D费用列支优惠的企业范围太窄,仅限于国有、集体以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R&D费用增长达10%的盈利企业,这对于绝大多数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政策上的不公平;其次,50%的超额扣除要受到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制,这对相当一部分利润水平仍然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说,优惠的力度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可取消有关政策中的相关限制,规定只要是符合条件的R&D费用,就可以按150%的比例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7],不足抵扣的部分,还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
3.用盈亏相抵降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投资风险
盈亏相抵包括“盈亏前抵”和“盈亏后抵”。“盈亏前抵”是指若企业在某一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前年度的利润弥补亏损,并可申请退回以前年度已纳的所得税;“盈亏后抵”则是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利润弥补亏损,实质上也就是政府用以后年度的税收来承担企业的部分亏损。
目前我国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只能盈亏后抵,且只可向后结转5年,而美国则规定可前抵3年,后抵7年;日本规定可前抵1年,后抵5年。
考虑盈亏前抵能更体现出税收政策对风险投资的鼓励程度,更为直接地承担风险,所以对投资风险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说,若能综合两种抵销方法,允许盈亏前抵2~3年、盈亏后抵5年,那么投资风险自然就能得到有效降低。
(四)改进出口退税政策
1.实行全额彻底退税
现在我国对出口产品一般是采取“免、抵、退”的出口退税办法。虽然近年来出口退税率已不断提高,平均约为15%,但仍然低于现行一般产品的法定税率17%(部分为13%)。而且,由于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产品生产中消耗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其中的劳动服务应缴纳的营业税也不能抵扣。因此,征收的税额是大于实际退税额的,显然影响到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所以,依据WTO的规则,应该允许对出口产品在产销全过程中所缴纳的增值税给予全额退还。现行对各类企业所实行的不同退免税计算方法,造成的实际退税差别,也要通过采用统一的退税办法,加以消除。而也只有实行全额彻底退税,才能更加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企业产品出口[8]。
2.进一步考虑扩大出口退税的税种范围
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的税种仅为增值税和消费税,而依据WTO规则,退免的间接税还可以包括营业税、销售税、印花税、执照税、特许经营税等。为了加大税收鼓励出口的力度,我们可以把营业税列入退税范围,同时把随同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一起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等列入退税范围,再逐步退免其它税种。
❽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了 相地而衰征 的新税制,其主要历史作用是
“相地而衰征”,按韦昭的注释:相,视也;衰,等差也;征,征取也。意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 春秋战国时期,实行井田制。所谓井田制就是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宗亲、贵族、以及有功之臣,让他们去耕种。但他们拥有的只是使用权,没有经营权,要向君主缴纳赋役。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具备了开垦肥沃荒地的可能。这些荒地不是君主分封的,因此种这些地的时候不需要缴纳赋役。大家都争着去种荒地。这样君主就收不到赋役了,只好以承认土地私有,并让拥有土地的所有者交税。 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化,为了适应转变,各国开始变法。齐国的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改革,首先是着眼于农业税制,调整分配关系,即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新的土地租税制度。这是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比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要早70多年。 管仲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相地而衰征”开始呢?这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就主观而言,管仲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农业入手。因为农业在整个古代世界是一个决定性的经济部门。管仲谙熟强国富民之道,自然要重视农业的改革。就客观方面来说,管仲为相之前,齐国农业生产严重凋敝,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❾ 战国时期有哪些科技发明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专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属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❿ 增值税起源于哪个国家什么时间
1917年,美国学者亚当斯就提出了具有现代增值税雏形的想法;1921年,德国学者西蒙士正式提出了增值税的名称,但是增值税得以确立并征收最早是在法国实现的。
1954年法国在生产阶段对原来按营业额全额课税改为按全额计算后允许扣除购进项目已缴纳的税款,即按增值额征税,开创了增值税实施的先河。
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涉及范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
(10)税制发明扩展阅读
最早的税收起源于夏朝。
历史上,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
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