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避雷针发明的小故事300

避雷针发明的小故事300

发布时间:2022-04-06 01:46:14

① 科学家的小故事300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② 避雷针是如何发明的200字左右

避雷针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

③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为什么喜欢

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此次试验后,富兰克林认为,如果将一根金属棒安置在建筑物质顶部,并且以金属线细连接到地面,那么所有接近建筑物的闪电都会被引导至地面,而不至于损坏建筑物.
富兰克林首先在费城的住宅安装了避雷针,此后避雷针便在世界上流行开了.

④ 避雷针是如何发明的

1746年,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电学实验讲演会上,有一位听众入神地听着莱顿瓶实验的故事,他就是富兰克林(B.Franklin),那时他已40岁。他是美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外交家,原先当过印刷学徒工,自学成才,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但直到40多岁,才有功夫从事电学研究。

他第一个提出电荷概念,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表示两种电荷的性质,并且通过实验确定电荷守恒定律。大家都知道,避雷针是富兰克林的一项重大发明,由于有了避雷针,人类避免了许多天然灾害。然而,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原本并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而是出于对天电的探索研究。他的这项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破除人们对自然的迷信,认识了雷电的真实性质,而且对电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天电、地电互不相关,地面上人们已经进行了许多实验,对电的性质已有所了解,但对天上的雷电却仍感到是神秘莫测。到18世纪中叶,已经有不少人认为闪电和电火花类似。富兰克林也和他们一样,通过对比说明两者的相似性,不过富兰克林的认识比别人深刻,例如:他在一封书信中列举了电流体与闪电在如下特点上一致:

①发光;②光的颜色;③弯曲的方向;④快速运动;⑤被金属传导;⑥爆发时有霹雳声或噪声;⑦在水中或冰中仍能维持;⑧劈开它所通过的物体;⑨杀死动物;熔化金属;使易燃物燃烧;硫磺气味。

然而他又认为,仅仅靠对比,还不足以作出科学论断。要确证天电、地电的一致性,最好的证据是捉住天电,也就是把天电引到地面上来做对比实验。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在高处安一岗亭,利用尖端把低云掠过时所带的电引到地面上来。

第一个按照富兰克林建议进行实验的是法国的达里巴尔德(T.F.Dalibrard)。他在巴黎近郊马里村的高地上建造了一所岗亭,岗亭上树立起高约14米的铁杆。1752年5月10日,黑云压天,雷雨将临,达里巴尔德和他的同事成功地把天电引进了莱顿瓶。5月13日,他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这一实验,并且说,实验的成功不但证明了闪电和电的等同性,还表明可以利用富兰克林的方法保护房屋建筑免遭雷击。

从此,到处都在重复金属尖端做避雷器的试验。富兰克林则认为,巴黎实验中用的铁杆还不够高,难以证明电是从云端引下来的,一个新的思想掠过他的脑海,何不用风筝把天电引下来做试验呢?于是,他用两根轻的杉木条做成小十字架,用丝绸手帕蒙上,扎好。取一根尖细铁丝固定在十字架的一头,伸出约半米长,拴上牵引风筝的亚麻绳,亚麻绳的下端接丝绸带,在接头处挂一把钥匙。在他儿子的陪同下,他把风筝放上天,只等雷雨天气的到来。1752年10月19日他在给友人柯林孙(P.Collinson)的信中描述了实验的情况。由于雨水打湿了风筝和牵引风筝的亚麻绳,云层中的电沿湿绳传到莱顿瓶里。等雨过后,拆下莱顿瓶,再按通常的方法使莱顿瓶放电,放出的电跟用摩擦起电机产生的电毫无两样。富兰克林写道:“由此即可完全证明电物质和闪电纯属同一回事。”

富兰克林还做过一个有名的金属桶实验,目的是设法从带电的金属桶内取出电来,他用木髓球与金属桶的内表面接触,看木髓球是否带电,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使木髓球带电。富兰克林只好写信给他的英国朋友请教,这一请教,竟导致了一个新定律的发现。这个新定律甚至奠定了电学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库仑定律。

⑤ 避雷针的发明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注意:这个试验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擅自尝试。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雷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而避雷针在最初发明与推广应用时,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说是装上了富兰克林的这种东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会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击,但是,在费城等地,拒绝安置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已装上避雷针,在大雷雨中却安然无恙。
由于避雷针已在费城等地初显神威,它立即传到北美各地,随后又传入欧洲后来才进入亚洲。 避雷针传入英国后,英国人也曾广泛采用了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在英国人眼中似乎成了将要诞生的美国的象征。据说英国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出于反对美国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国全部后家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的尖头统统换成圆头,以示与作为美国象征的尖头避雷针势不两立,这真是避雷针应用史上一件有趣的事情。

⑥ 由避雷针的发明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富兰克林42岁时,已经在印刷界大有斩获,并进一步醉心于电力实验,他想证明雷电和静电二者事实上是相同的。1749年在费城举行的各项实验,已经证实云和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的雷电即是电力;但他仍执意想抓住“闪电”,他想由暴风雨中取得闪电,然后储存起来,让科学家能在地面进行普通的研究工作,于是他设计出一个在云际充电的实验方法:
在高塔尖端,装置一个大可容人的亭子和简单的电力站。在电力站中,架起一根铁杆,伸出亭外,高约20或30呎,尖端削尖。如果亭子能够维持干爽,亭子里即可安置一人。当云层变低,隐隐有暴风雨前兆,此时云际充满丰沛的电力和火花,铁杆即可汲取电力,供亭内的人使用。
富兰克林找出绝佳的绝缘方法:蜡,那块铁环上的物质。他甚至设计出工作人员离开隔离亭的方法,所以富兰克林的确了解游走的雷电所带来的危险性,而警告人们必须保护自己。
1751年,隔离亭子的实验法在伦敦出版了。法王路易十五鼓励宫中的科学家们完成这项实验,以证实富兰克林一向坚持的看法—雷电和地面电力是相似的!1752年5月10日,金.法兰柯斯.狄阿里巴(Jean Francois D’Alibard)在巴黎近郊18公里处的马利花园中的隔离桌上竖起40呎高,尾端尖耸的金属杆,风暴很快地笼罩这里,根据富兰克林的描写,杆旁小心地安置了一个人,不时地以手中绝缘的铁环汲取雷电和火花。
实验结果,将富兰克林捧成了英雄:云端取得电,被保存在玻璃和金属制成的大瓶中(称做莱登瓶),然后在各项实验中,当成普遍的电力随意使用,这又再次证实了富兰克林的天才!
1952年的夏天,富兰克林还不知道自己的实验已在欧洲大获全胜,他正试着在费城的基督教堂高耸的尖塔上竖起一根金属杆;他一心认为要汲取雷电,金属杆必须升至相当的高度,而教堂尖塔的架构却显得太低,富兰克林突然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装设着铁杆的风筝。
富兰克林由两根木棍架成的十字,撑起了一大块丝缎的布面,这就是富兰克林传说中不朽的风筝!在风筝上端,系上尖细的铁丝,铁丝末端绑上一只金属钥匙。富兰克林操控风筝的部分,捆上秘密的绝缘体—丝缎带;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这个实验者和他的儿子,走入一片空旷的空地,搭起一个暂时性的挡雨棚,在风筝升起了相当的一段时间后,一朵雷云才渐渐逼近。以下是普里斯莱的叙述:
这朵云看起来有闪电的迹象,但却毫无动静地过去了;但就在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发明感到灰心之时,他注意到几条细线在云间闪烁,然后有直立的迹象,像是经由指挥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相继出现!他震慑于这个景象,连忙伸出手,对准风筝在线的钥匙。这项创举终于完成了,富兰克林终于取得货真价实的雷电。
富兰克林继续汲取着天上的火花,并将它保存在莱登瓶中,但这里有个重点必须强调:雷电并没有击中风筝,其实这并非富兰克林的本意,富兰克林原本想要利用铁丝传导,在云间充电,等到电力充足之后,他再伸手,让电子经由他的身体导入地下。还好富兰克林幸运地逃过一劫,如果雷电真的击中风筝,他可能无法好端端的签下独立宣言并写下《理查德年鉴》了(Poor Richard’s Almanac)。
富兰克林针对上述实验所做的报告发表于1752年10月19日的宾州会报之中,同一篇文章里,提及一篇文章《如何使居处免受雷电的袭击》,这篇文章后来登在1753年的《理查德年鉴》里。富兰克林笃信避雷针的功效,他在1751年开始大力推荐避雷针,而之后实验的成功,更让他对避雷针激起无比信心:他确信它的确能有效导引雷电,保护大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根针的目的,不只是用来引雷电而已,它能防患雷击于未然。这根针可以不停地汲取天空中的雷量,在它的强度大到足以形成雷电之前,即把电导引入地下,如同富兰克林的形容:“在云间电量积蓄到释放之际,便将雷电之火平静地消弭于无形。”
这次隔离亭和风筝实验的意义,不独是电子历史上的创举,它对美国的历史也非常的重要。这次实验中所发明的避雷针更在未来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启示:我们应当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向富兰克林学习,为社会作贡献。

⑦ 关于避雷针的故事有什么

富兰克林的实验和观察又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这是电学的首次应用,也是一次重要的应用。富兰克林建议在建筑物屋顶设置尖头金属杆,并把与金属杆相连接的导线引到地面,这种避雷针能使云层安全放电,因而能保护建筑物本身。

⑧ 科学家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瓦特造蒸汽机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气 晴朗,画眉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人正在散步。他迈着缓缓的步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踱来踱去。他时而望着广阔的天空,时而瞧瞧乎坦的操场,时而皱起双眉……突然,他脸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开朗,他想出来了,想出了解决蒸汽机的有效办法。他高兴地跑起来,脚步腾空。霎时间,他的身影便出现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曾有人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实不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讲讲关于瓦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明创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启示

随着智育的发展,瓦特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和钻研之心。这为他以后发明蒸汽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

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所以英国就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海上运输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汽船时代"。从此,船只就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海洋上了。随之而来,煤矿、工厂、火车也全应用了蒸汽机。体力劳动解放了,经济发展了。这不能不说是蒸汽机发明的成果。当然也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的功劳。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满着艰苦和斗争,他走过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艰苦和坎坷中为人类造了福,为人类前进,开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视学习和实践。学习,丰富了他的智慧;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⑨ 避雷针效应的经典故事

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诩的意见时,贾诩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诩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诩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诩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若干年以后的南朝,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故事: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阅读全文

与避雷针发明的小故事30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