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4丹徒区一模)如图装置为某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时发明的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得,100g×10cm=50g×L2,解得,L2=20cm,应将该“密度天平”的“零内刻线”标容在支点“O”右侧20cm处.
(2)根据题意钩码移动至最右端,该“密度天平”达到最大量程,设OA为L1′,O点距最右端的距离为L2′,容器的质量为m1,钩码的质量为m2,容器中加满液体的质量为m,由F1L1=F2L2得,(m1+m)gL1′=m2gL2,
已知:m1=100g,m2=50g,L1=10cm,L2=50cm,代入上式解得,m=150g,ρ=
=
=3g/cm
3,该“密度天平”的量程为 0~3g/cm
3;
(3)当钩码的质量适当增大时,说明杠杆一侧的力增大,在力臂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另一侧的力也会增大,即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增大;
故答案为:20;0~3g/cm
3;增大.
❷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挑选种子的方法,选某稻种需要配制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所
(1)盐水的密度:
ρ1=
=
=1.2g/cm
3=1.2×10
3kg/m
3>1.1×10
3kg/m
3,
所以,不符合要求,需要加水.版
(2)由ρ=
得,1000ml这种盐水的质量为权:
m=ρV=1.2g/cm
3×1000cm
3=1200g,
设需要加的水的质量为m',盐水的总质量增加了m',盐水的总体积增加了V′=
;
=
=1.1g/cm
3;
解得加入水的质量为:m'=1000g,
应加水的体积为:
V′=
=
=1000cm
3=1000ml.
答:这样的盐水不符合要求,应该加水,应加水1000ml.
❸ 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明的一种选饱满种子的方法:选芒粳稻种需要配制密度为1.1×103Kg/m3的盐
解答:抄已知:m=600g,V=500ml,V盐水=50L,ρ=1.1×103kg/m3
求:ρ盐水,V总
解:(1)ρ盐水===1.2g/cm3=1.2×103kg/m3>1.1×103kg/m3
所以不符合要求,应该加水.
(2)设应该加水的体积为V水,则
ρ盐水V盐水+ρ水V水=ρ(V盐水+V水)
即:1.2×103kg/m3×50×10-3m3+1.0×103kg/m3V水=1.1×103kg/m3(50×10-3m3+V水)
可解得:V水=0.05m3=50L
则将这些盐水配制到符合要求时共为V总=V盐水+V水=50L+50L=100L.
答:(1)不符合要求,应该加水.
(2)这些盐水配制到符合要求时共为100L.
❹ 如图装置为某同学在科技创新大赛时发明的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选
A、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得,150g×10cm=50g×L2,解得,L2=30cm,应将该“密度天平”的“零回刻线”标在支点“O”右答侧30cm处,故A正确.
B、根据题意钩码移动至最右端,该“密度天平”达到最大量程,设OA为L1′,O点距最右端的距离为L2′,容器的质量为m1,钩码的质量为m2,容器中加满液体的质量为m,由F1L1=F2L2得,(m1+m)gL1′=m2gL2,
已知:m1=150g,m2=50g,L1=10cm,L2=50cm,代入上式解得,m=100g,ρ=
=
=1.25g/cm
3,故B错误;
C、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若将A点适当远离支点“O”,砝码在最右端时容器内的质量越小,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变小,故C错误;
D、当钩码的质量适当增大时,说明杠杆一侧的力增大,在力臂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另一侧的力也会增大,即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增大,故D正确;
故选AD.
❺ 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挑选种子的方法.现需要密度为1.1×103㎏/m3的盐水,若测得已配好的0.6
(1)ρ1=
=
=0.9g/cm
3=0.9×10
3kg/m
3<1.1×10
3㎏/m
3,
不符合要求,需要加盐.
(2)设需要加的盐的质量专为m',
盐水的总质量增加了属m',盐水的总体积增加了
,
ρ=
=
=1.1g/cm
3,
解得加入盐的质量为:m'=1440g=1.44kg.
答:(1)不符合要求.(2)应加盐.加盐1.44㎏.
❻ 如何制作关于密度的小发明
既然是发明,问我们还叫发明吗?好好的去想,动动脑筋去发明创造吧!
❼ 密度是谁发明的
应该是阿基米德吧 来源于测量皇冠的试验中不过那时候他还实施为了测量 金子在皇冠中占得比重 后来用了个专业的名字 密度
❽ 密度是谁发明的
你是不是想问谁发现的密度?
阿基米德
❾ 日本人口密度大于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小于中国,日本人善于学习研究发明创造,进口低附加值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我们发展的晚,我们现在一直在追,我们也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发明创造,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日本六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现在我们和日本的科技水平的差距应该在十年以内,一些领域我们甚至都领先日本。
再说日本的发展模式,进口低附加值的自然资源,这种模式转移到中国,或者说我们现在走的就是日本当年的路子,日本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也是世界上出名的山寨大国,日本的商业间谍,比现在中国的强大多了,从西方窃取各种技术情报发展本国的技术。日本制造刚推出到市场的时候就和现在的中国制造差不多,低价,低质量的代名词,尤其是在美国,甚至美国为了对抗日本的低价倾销,对日本的很多企业做过罚款。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积累,日本制造的质量也逐渐上来了,最后摆脱了低级产品的形象。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娱乐节目,里面请了日本中国,德国的嘉宾,然后一开始是日本指责中国窃取了他们什么技术,说的理直气壮,然后德国人出来说,那个本来是他们的只是被日本人给窃取了以后,那个日本人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所以我们现在这条路是正确的路,是一条被验证过了的路,无论今天我们中国制造背负什么样的名声,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明天。
再说日本的事情,首先你上面提到说高附近产品,一开始日本人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也非常的好,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只是可惜随着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日本的这种模式陷入了困境,其实陷入困境的不仅仅是日本,还有欧洲,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扩散速度加快,整个科技水平越来越趋向于平衡,科技门槛在降低。
还有就是科技的发展停滞,也许你感觉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好像科技发展的也非常快一样,但是其实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非常缓慢了,尤其是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已经连续俩年是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这在以前也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摩尔定律,计算机性能在十八个月就要翻一倍。
正是因为技术发展慢,技术扩散的快,从而让欧洲和日本陷入到现在的困境里面。所以我们要学习日本,但是我们也要超越日本,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日本就一直陷入到低迷,日本已经有失去的十年,从现在的安倍经济学看,日本甚至可能会有接下来失去的二十年。
我们是幸运的,也许真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衰落的这一段路。
全部原创,谢谢转载。请注明作者:BY:renxx333
❿ 工程问题~!!密度公式是怎么来的!!是谁发明的!!!
密度:某种物来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源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计算密度公式是
ρ=m/V ;
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ρ=m/V 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V =m/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