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龙港创造

龙港创造

发布时间:2022-02-28 17:08:57

Ⅰ 敖江瓯南大桥有什么头衔

关于这个大桥的背后,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补充。提议建桥的历史要追踪到上世纪80年代了,84年建镇后的龙港在鳌江南翼开始飞速发展,但是一条水域的鸿沟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瓶劲——交通上,当时的龙港既没有过境的国道,也没有省道,除了一条狭窄的道路通往县城灵溪之外,龙港事实是一座被封死的城镇。于是在80年代末,已经初具规模的龙港便提议在这条江上建一座大桥,最佳的方案便是直接通往对岸的鳌城镇中心,然后与104国道接轨,建造大桥的全部费用由苍南县政府承担,但是骄傲的鳌江人拒绝了这一完全“不平等条约”。究其原因是当时还是富庶的鳌江人担忧龙港的崛起,认为建造大桥是把鳌江既有的优势流向了江南,给龙港创造了发展的机遇,从而对自己在鳌江流域明星城市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建大桥的选址不得不定在现在咸园村的位置,通往北岸的钱仓镇,与104国道路接轨,也就是现在的龙港大桥。
10多年以后,随着龙港的进一步发展和鳌江的停滞不前,两座城镇的地位开始转换,无论是声誉和实力,龙港都已经超越了鳌江。而随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两座城镇之间的经济和生活的交融与沟通成了必然的趋势,而这时候,两岸建桥的呼声开始越来越高。
这一次,主动提议要在两座城镇之间建造一座大桥却是鳌江镇。1992年,建造大桥的事宜正式出现在行政文件上,两镇的政府便着手开始桥梁选址以及建造方案等各项工作,但两地“联姻”的现实难题却摆在了面前,建桥也经历了反复的论证,可谓是一波三折。
首先是建桥的选址,原本南边接壤的道路是定在龙港镇人民路,但是北面的鳌江不同意,因为大桥北面接壤的地方离鳌江主城区太远,是未开发之地,双方各为选址辩护,相持不下。其次便是桥名的争论,上面已经论述过了,不再重复。这两个问题最后在温州市政府的干涉下,才得到最终的解决。桥址选在龙港镇的文卫路,而鳌江方面是在新老城交界间,桥名定为瓯南大桥。第三,桥址和桥名定下之后,双方又在桥梁构造上有分歧。在桥的西面,鳌江有多个千吨级码头,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等其他一些特殊原因,桥高有所限制,因此将造成千吨船舶无法行驶。龙港政府提议将千吨级码头全部迁移至桥东侧,双方各出资一半,然而鳌江政府因为各方面原因,把一这方案否决了。再加上建造费用等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大桥便是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开启式桥型。还挂了个头衔——亚洲最大的开启式大桥。其实这个“最大”,是因为升降桥早已是淘汰的桥型,国内外大多数国家都不启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桥型弊端太多。最主要的弊端是,升降主桥后,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被迫被阻隔了。造成了交通上的极大不便利。
而事实上,大桥遗留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桥面不够宽,禁止大型及营运车辆行驶,只允许小型轿车行驶,这对两岸的经济融合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另外文卫路的拆迁问题由于高额的成本而被搁置,文卫生路没能拓宽,过往的车辆常在此堵住,影响了这条路的交通效率,造成极大的不便利。如果不能不能好好解决这些问题桥遗留的诸多弊端,可以想象的是,此后这座桥极有可能成一座废桥。
总之这一座建了15年的大桥,影射出的是行政决策上的低效率和典型小农意识。作为一个龙港,我为这座大桥感到悲哀

Ⅱ “龙港市”正式问世,龙港什么时候正式批市

龙港市在2019.8.30经国务院批准撤镇设市,县级市,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于2019.9.25正式挂牌。

Ⅲ “龙港市”正式问世,龙港什么时候正式批市

一直都是龙港镇。

龙港镇隶属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地处浙江省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依江南平原,北为鳌江。[1]镇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7°30′,东经120°23'。

龙港镇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9亿元,增长1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19730元,增长13,5%。

(3)龙港创造扩展阅读

具体要到2020年左右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这是2010-2020年的规划。主要还是建市的难度,苍南和平阳怎么办。

这些还要解决。

龙港镇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

龙港是温州苍南县一个经济强镇,系温州市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镇于1984年,现辖9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19个居民区,3个社区,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2009年底户籍人口25,4万人,外来人口约10万人。

年轻如他,因为城镇化建设典型而闻名全国,建镇之初,龙港镇通过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然而近三十年的发展,让他从一个青涩小子转眼间长成一个大人,传统的行政区划衣服已经包不住他那庞大的身躯了。

城市框架,道路建设,配套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也严重制约了龙港城市化进程。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不趁早谋划龙港发展的新出路,那么总有一天他将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怎么办,龙港的未来在哪里?“龙港必须要建设成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农民城的帽子不能戴一辈子”,在即将迈入“十二五”的关口,龙港人让自己再次站上了城市发展的巅峰。

强镇扩权是激发龙港新一轮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未来,这是一个需要体制创新的过程,不断强化小城市发展的制度保障。龙港镇按照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强镇战略部署要求,大力度推进强镇扩权改革,逐步把省,市,县已经明确的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不断健全龙港土地使用,财政支配,行政审批和社会管理“四大权限”,同时还完善了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四大平台。

这是一个城镇新的启程。“今年我们邀请中规院深圳分院对龙港新一轮规划进行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的修编。但是新一轮规划修编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龙港的发展再也等不起了,再也不能慢了。”在龙港镇党委书记林万乐看来,龙港镇建设必须与新一轮规划修编同步进行,争取早日推进龙港城镇转型升级。

据龙港镇规划部门介绍,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目前龙港镇正在启动规划为7平方公里的未来城市中心区建设,同时根据新一轮规划要求,该镇将向东接轨临港产业区,做到龙港临港“两港合一”规划,新的规划区面积可达40平方公里,与目前18平方公里的龙港主城区相比,相当于再造一个龙港。同时,该镇还将在西部建设规划5000亩的工业平台,将产业基地逐步向西部转移,而老城区则采取“退二进三”的办法,逐步将工业转向商贸服务和休闲娱乐,以此打造一个东部城市化,西部产业化的未来龙港。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细数从南到北的沿海城市里,有多少是从小渔村蜕变而来的:深圳,青岛,大连……像是一个个传奇的化身,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璀璨星光,点缀着中国与时俱进的城市蓝图。

这冲破命运的转型,也同样为一个海边小镇所孜孜追求。从它为自己加冕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那一刻起,龙港二字注定将成为中国改革史诗中的鲜活注脚。而今天,它说它要为鳌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开始新的征程。

从村到镇,再从镇到城,伴随着这头巨龙的身影一起崛起的,还是那股创业初期敢破敢立的本色。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也将成为那众多星光中的闪耀一颗。转型,时不我待!

以人为本的建设:让城市记录民生幸福

“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幸福而居留于城市。”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道出了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直到今天,人们对城市的喜爱有增无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依恋也在不断加剧。近年来,龙港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结合“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群众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龙港镇切实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努力塑造小城市发展的良好形象,建镇以来,公共设施共投入约70亿元,重点以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镇域内形成“环网结合,四横四纵”的路网结构体系,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瓯南大桥,污水处理厂,体育馆,水厂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着城市功能。4,37万亩的海涂围垦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土地支撑。

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目前全镇已有高楼62座,中高档住宅小区17个,广场及公园7个,街道201条,总长162,2公里,城区人均绿化面积5,6平方米,城镇道路灯亮灯率达95%,城市长大了,长高了,变亮了,变美了。龙港以加快城市化为依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坚持走大社会办大教育的路子,形成了公办,民办一同办,普教,职教,成教,特教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进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建设,做好广播电视网络和“龙港”门户网站建设,促进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宣传龙港城市形象。基本形成镇,办事处,村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构筑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条件。深入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和新居建设。

全面实施“清洁家园”活动,全镇每年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约4600万元,把龙港新区1000多亩土地作为城市“绿肺”进行开发建设。同时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着力维护龙港社会和谐稳定。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依恋程度取决于这座城市带给人民多少快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龙港镇党委书记林万乐说,这幸福感反应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建设,“民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这地方的城市建设也不会好,社会管理也是建立在民生改善的情况之上龙港,它的名字,就是一个传奇。

它的故事,比起它所创造的GDP更来得精彩。从建镇之初的5个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人实现了第一次大跨越;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思路的引领下,龙港完成了“农民城”到“产业城”的第二次大跨越。

今天的龙港人正在为实现从“产业城”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大跨越而开拓进取。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破茧成蝶的转型:经济发展的必修课

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它有着残酷的优胜劣汰体制,如果哪天我们步伐稍缓,节拍稍慢,便随时面临着被时间淘汰出局的危险。对于龙港镇本身而言,它是不断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发展潮流,而对于它的经济发展而言,则是不断创新升级,以做强做大传统特色产业,逐步夯实小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

龙港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4张国字号名片,形成了印刷,礼品,纺织,塑编这四大支柱产业。另外,电缆,光缆,磁卡,BOPP,BOPA,BOPET,不锈钢带材,陶瓷,服装,食品等是龙港的新兴产业。

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0,9亿元,工业总产值233,5亿元,财政总收入9,47亿元。它是通过产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起来的经济强镇,更深刻认识到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有产业支撑,因此,龙港淡化行政圈,强化经济圈,利用海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做到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发展。

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工程,做大做优做强包装印刷,文具礼品,塑编等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不锈钢,微晶玻璃,超细纤维等新兴产业,初步实现产业结构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存结构转变。

为扶持工业发展,几年来,龙港镇花大力气建成印刷,小包装,塑编,城东等四个工业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业入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规划建设4个工业园区,300多家企业入园生产,通过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块状经济转型,2009年全镇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16家,11家公司升格为无区域集团(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

今年年底,临港产业新城围垦工程堵口将合龙,昔日的大海和滩涂将变成一片土地。作为温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产业新城横跨龙港,芦浦和舥艚三个镇,由苍南县临港产业基地和邻近的江南海涂围垦工程组成。

临港产业新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大多为海涂围垦而成,目前在围规模4,43万亩,约29平方公里。这将是龙港乃至苍南今后发展的动力。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龙港成为浙南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业,建设家居礼品,印刷材料等专业市场及金融,美食,购物等特色街区,为产业发展提供通畅的渠道支撑,现有专业市场36个,商业银行11家,肯德基,麦当劳,苏宁电器,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先后进驻龙港,其中温州礼品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礼品城专家点评。

个体私营经济的成长,农民大规模转移创业,“农民造城”的轰轰烈烈,把龙港的城镇化路径推向了公众舆论的焦点。从小渔村发展到产业城相当不易,如果说过去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生存问题而背水一战,那么现在则要求龙港从调整城乡关系的大格局出发,主动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新的出路。

作为一个新兴城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龙港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内涵,充分分析自身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生态保护乃至地方文化等客观因素。加快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不断改善龙港发展环境,站在整个鳌江流域乃至整个大温州的大环境里,把自身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为龙港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助力城镇向城市的顺利转型。

龙港批市,不得不说是个大忽悠。

不少人认为,只要龙港批市,财政就可以独立,经济就可以大发展了。其实那只是搞房地产的披肩客在搞大忽悠。

1,龙港之所以能发展,主要靠江南宜山,钱库,金乡等乡镇的移民和资金的输入,如果龙港批市,要不要把他们并入?如果并入,那么将来市中心和发展重点在哪儿,对他们没好处干吗要并入龙港,还不如留在苍南,作为苍南的香饽饽,各种投资会很多。如果不并入,那龙港的根基就断了,即吸引不了平阳人,也吸引不了福鼎人,苍南也不会再放人。

2,龙港的发展,其实是建立在龙港消费,全苍南买单的基础上。龙港的工业实际就是江南宜山,钱库,金乡等乡镇的复制和扩大版,毫无技术创新,也没有牢固的基础。外地客商在苍南比较下来只有龙港最好,所以才在龙港下订单。如果独立,就失去比较性,钱库,金乡在全苍南的支持下,绝不会比龙港差。

3,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无止尽,很多地方的历史以证明了这个观点,瑞安,乐清,金华,张家港,萧山,南昌等。它要有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腹地。龙港即没有交通便利,也无资源优势,靠的只是全苍南的支持。

Ⅳ 全国经济百强镇,很多经济和人口都没龙港镇多的怎么都排前面

原因一.龙港缺乏大企业.一个大企业能创造100亿的GDP,
原因二.龙港的企业和家庭作坊平分秋色,企业是开票的,家庭作坊是不开票的,反映到GDP上就直接少了50%,龙港的GDP如果能把家庭作坊也计算在内最少要翻一翻.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没有龙港比重那么高.
原因三.龙港的交通建设严重滞后.行政体制完全不能满足龙港人民心中"大龙港"或者是"龙港市"的发展需要.

Ⅳ 龙港二小简介

龙港二小
龙港镇第二中心小学,简称龙港二小。坐落在东海之滨,逶迤东流的鳌江入海口青龙江畔。坐南朝北,临街龙翔南路。1985年9月,创办伊始,全校上下,筚路蓝缕,事业有成。学校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园林式学校。现有39个班级,学生数理化2226人,教职工期100多人。1993年,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实验小学和班集体建设研究会的实验基地,苍南县首批实行整体优化改革的重点学校之一。1997年,成为温州市一级示范性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省、市县级教坛新秀脱颖而出。有县级以上教坛新秀4名,各科市县级名优课教师12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和大专学历的71人,教师合格率为100%。教学设施堪称全县一流,宽敞明亮的教室,班班实现四机一幕进课堂。建有多媒体综合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舞蹈室、古筝室、广播站、电视转播台等教学配套专用房。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96年始,逐渐推进小班额教学(每班机48人),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与学的潜能。按浙江省(1996)394号文件精神,全面开足开齐课程,还增加英语、电脑、影视。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数学奥林匹克、语文阅读作文、常识、科技小发明、音乐古筝、舞蹈、体育田径、美术、书法等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管理科学方面,成绩显著,推行以校长负责制下的分工协作科学运行机制,以“团结、勤勉、务实、创新”为校训,以建设“四有”、“四化”和“五一”工程为目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多渠道的整体规划,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一系列科学管理体系。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国规范知识竞赛组织工作一等奖、省读书活动团体优胜奖、省、市、县教科研先进集体、市县手拉手示范性学校、市县文明单位、县先进党支部、“两基”县先进集体、市示范性实验室。少先队大队、中队分别获市红旗大队、省雏鹰中队称号。

学校确立素质立教,科教兴校的办学思路,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199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班集体建设与学校教育整体优化研究》;1995年,省级《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县小学语文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等科研课题立项研究,既有事例实验又有单项实验。《班集体建设与学校整体优化》实验,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鉴定,获’96温州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97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青年教师培养与提高》课题获’97温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此外,学校多次承办市、县、镇级研论课、观摩课。61篇实验论文参加省级研讨会鉴定会交流,50多篇文章获全国、省、市、县级奖。几年来正式出版和发表论文、教学研究资料30余万字。实验成果受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专家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赞誉和平共处肯定。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卓著,硕果累累。近年来,学生作文在《小学生世界报》、《文苑报》、《少年文学报》、《小花朵》、《作文新圃》等报刊杂志上发表200多篇,20多人获国家级、华东地区及省级作文竞赛一、二等奖。市首届默读竞赛总分第一名。校刊《百草园》问世至今已出刊10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省、市、县级奖的20多人。美术,参加全国“双龙”杯大奖赛,90人获奖。市航模比赛,获总分第二名。体育,为市少体校输送5名优育尖子。1996年参加县体育运动会获得冠军。学生音乐素质不断提高,在参加各级会演中,舞蹈、电子琴获一、二等奖,古筝获县级特等奖。
参考资料:
龙港二小网址http://www.lg2x.com

Ⅵ 龙港有几家医用口罩厂

有以下厂家: 1.温州市华泽机械有限公司 2.瑞安市高达机械有限公司 3.义乌市楚丽纺织品厂 4.义乌市旅波日用品厂 5.金华市金创劳动防务工具厂等很多厂。

Ⅶ 温州龙港怎么样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3Udx-DEso8/央视<<重访>>栏目之龙港创造08年的,很早时候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rFB6vzNn9g/央视<<对话>>栏目之龙港
希望视频能增加你的了解,现在更好一些了,权限更大,目标是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但还是有很多方面亟待改善

Ⅷ 温州龙港外地人明年让不让进

外地人也是新龙港人,只要身体健康,经过核算检测,是可以进来的啊,龙港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大家一起创造出来的!

Ⅸ 浙江省温州龙港市(县级市)市长是谁

姚高员。姚高员,男,汉族,1968年8月生,浙江慈溪人,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7年03月——2018年02月任温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18年02月——2018年03月任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8年03月—— 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9)龙港创造扩展阅读

2019年12月2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来到温州大学,专题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姚高员从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点、主题、内涵等角度,系统讲解了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与展示的制度自信和描绘的治理蓝图。

他说,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所作的《决定》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科学论断、战略部署、创新举措。

形成了新时代党带领人民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制度成果,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

Ⅹ 龙港以前是农民城吗

龙港,一座几乎全部由农民集资建成的城镇,一个打破了城市化传统模式的另类,以农民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市场经济蓬勃活跃的精神创造出了中国的一个“奇迹”。然而,这棵日益长大的大树正陷入“瓶颈期”,滞后的体制和泛行政化现象把它拖入了“小马拉大车”的境地。“中国第一农民城”的未来之路,正需要有人倾力一推,正需要完成对体制束缚的突破。

对于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来说,有两个称呼是最特别的:一个是“中国第一农民城”,这是前浙江省委书记王芳的题词;另外一个称呼是“中国第一座城市”,此说来自学者秦晖。这两个似乎截然相反的称呼集中在龙港身上,昭示着某种挥之不去的矛盾与统一。
龙港,一座几乎全部由农民集资建成的城镇,一个打破了城市化传统模式的另类。这里体现的是农民向上生长的力量,是市场经济蓬勃活跃的精神。如果说这反映了城市最重要的精神特征,那么可以说龙港是一座“真正的城市”。
正是渗透在龙港每个角落的蓬勃向上的精神,使它在短短20年内,从5个小渔村、6000人口发展成人口超过23万人、经济规模接近100亿元的明星城镇。
然而这棵日渐长大的大树目前正陷入“瓶颈期”。单从经济规模、城市建设水平来看,龙港已经不亚于内地任何一座县级市甚至许多地级市。但在行政体制上,龙港还是被县管制的“镇”,龙岗人自称这种“镇级建制、市级规模”的城市体制是“小马拉大车”。通过几次不太彻底的改革,龙港的体制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问题没有根除。
2001年到2002年上半年,龙港经历了最近的一次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破裂,平均价格跌至最高峰时候的一半,大量企业出走,所带走的资金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02年下半年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龙港已经付出10亿元以上的代价。在这次经济波动中,体制阴影再次凸现。
不管是龙港镇的上级———温州市、苍南县,还是有关专家学者,对此问题都开始了认真对待。

一下子搬来个“建设银行”
龙港于1984年正式建镇,当时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老街,两旁有数十间泥屋,了无生机。如果按照通常的模式走下去,龙港到今天应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镇。
当时的镇委书记陈定模的一个举措彻底改变了龙港的命运。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资金,他考察过农村一些极端的消费倾向,“钱多了,拼命挥霍,盖房比阔气,三层楼房还装电梯。”———为什么不能让农民把钱集中起来建设一个自己的城市?
但是,农民肯把钱投到龙港吗?“从理论上来说是行得通的。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陈定模很自信。随后,他向县里争取到了对龙港后来的发展意义深远的两项政策:一、放松户籍管制,鼓励农民进城;二、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向农民出售按等级计价的土地。
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谁愿意拿出3万元人民币,谁就可以进龙港镇建新屋,就可以有一个龙港镇户口。
此时,龙港人历来就有的经商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做生意要吆喝,建镇也要吆喝。1984年7月,龙港在《浙南日报》上公开宣布了鼓励农民进城的优惠政策。同时,陈定模等人亲自带队到苍南各乡镇,展示规划图纸,“发挥嘴皮作用”宣传龙港前景。
第一批进城的陈康煜回忆,浙南地区人多地少历来是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以前,当地政府的一大任务就是严格控制农民自建住宅。突然间出现能够花钱买地皮造房子这样的机会,谁也不会放过。拥向龙港信用社交钱的农民把柜台都挤垮了。有些农民排不上队,连收据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就把钱扎起来直接往柜台里扔。
短短10天之内,就有2700多个专业户拥入龙港,在“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办理了落户手续,龙港镇因此收入现金1.2亿元。有人称,陈定模一下子搬来了一个“建设银行”。有了钱,城镇建设和发展一下子驶入了快车道。
为了解决进城农民的口粮和就业问题,龙港协调了苍南县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对申请开店、办厂的农民实现部门联合办公审核,最终把企业局、工商局、公安局等八个部门的章归并为县计经委的一个章。所谓陈定模“八颗大印一把抓”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对龙港的平地而起,清华大学教授秦晖的解释是:这是由前“乡下人”的民间行为创生的新城。陈定模的说法则更明了,反映了农民对这座属于自己的城市的管理模式:“自理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找门路就业”。
一家媒体评论说,龙港无疑是中国第一个实行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改革的城镇,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没有户籍制度。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到1986年,已经有周边两省六县的两万多农民迁徙至此,迅速集聚了人口规模。那时这个农民自由居住的城市像一朵饱满的花朵,款待着所有的蜜蜂。
在自找门路就业方面,龙港走出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道路。今天龙港的几大支柱产业,几乎都是从当年“自找”的不起眼的小产业做出来的:“文革”之后,各级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数量急剧膨胀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生食堂饭菜票市场。印一张饭菜票只有几厘的利润,油墨和洗刷用的香蕉水对人体还有害,正规的印刷厂对这种生意是不屑一顾的。龙港人乘机揽下了大量的生意,赚了一笔。
几年后,又碰到了中国白酒产业最风光的时期,各种酒类品牌对包装印刷不惜血本。常年四处奔波的龙港商人及时把信息传了回来。龙港的印刷业由此上了一个台阶。
到1990年前后,龙港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印刷工厂。大多数都是前店后坊的小印刷作坊。“老板”们白天出去推销,晚上回来当操作工,夜里睡在机器旁边。一步步积累下来,产品从饭菜票发展到工业包装、书籍杂志等。生产方式从手工发展到全自动的海德堡胶印机,成就了几十亿元的产业,博得了“中国印刷城”的称号。
回过头来看,龙港的经济奇迹主要来自于它的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界限,鼓励农民进城;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解决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率先打破“唯成分论”,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而让人感慨的是,近几年来,龙港发展的最大障碍又来自于体制的滞后。

体制之痛
2001年,龙港经历了建镇以来最为惨痛的一次经济波动,损失在10亿元以上。事情的起因是当地盛传龙港要和对岸的鳌江镇合并,成立新的独立于平阳和苍南的城市。结果造成地价飞涨,企业出走,资金外流。接下来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全镇经济滑坡。
对于这段经历,龙港一家龙头企业的总经理说,建市谣传和土地供应失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照现行的土地供应制度,龙港作为一个镇根本就无法控制当地的土地供应,最主要的权力还是在县里面。县里要放的土地镇里根本就挡不住。
龙港镇党委宣传委员杨道敏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看法。他认为,中国的镇一级政府是不完整的政府。即使像龙港镇这样已经有中等城市规模的镇,也基本上没有行政执法的权力。
针对龙港的情况,苍南县也曾经作了许多改革,陆续在龙港设立了公安、工商、国土、技术监督等六个分局,构成了龙港的主要执法力量。
一位现任龙港镇的领导十年前曾经在龙港呆过,到县级机关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这里。他搞不明白的是,十年前的那些办、所今天全部变成了分局。原来的所长、主任手下最多三四个办事员,现在分局长下面设科,科下面还有股,股下面才是办事员。开会的时候“一屋子的局长”;办事的时候却又根本指挥不动。
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其结果是龙港出现了许多异状。23万人口、80平方公里的龙港只有区区16名交通警察,除去内勤,上路执勤的不到10人。镇政府没办法,和县里协商,自己出钱组织了一支两三百人的协管队伍,但是指挥权还是要交给县交警中队。
龙港不到200条的马路上有近1000辆人力三轮车。有关方面估算,整个龙港只要500辆就足够了。但人力三轮车的营运证发放权力在县交警队、客运处,镇无法干涉县级机关的运作。
2003年9月,龙港最新的一个重点项目“中国礼品城”已经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的验收。在此之前,礼品城的创始人应仲树花了两年时间,在县、市两级前后盖了100多个章,才把这个项目办下来。
龙港有干部说,我们无比怀念“八颗大印一把抓”的时代。
“农民创造了龙港城,但农民不能决定龙港镇的政府体制。”在龙港的一家印刷企业的负责人对一家媒体的记者说,目前龙港还是镇级行政体制,镇政府的权力和职能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如贷款额度问题,近年来企业想上印刷业升级产品项目,镇政府很支持,但银行说,龙港是建制镇,上级银行给龙港的授信贷款额度只有500万元,企业资金缺口较大,镇里想帮忙也帮不上。再如建设用地问题,因为龙港是个镇,上边每年给龙港下达的“用地指标”很少。要想增加指标,镇政府根本“没招”。
一位研究者指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与我们的“泛行政化”的特点有关,诸如贷款、批地等很多方面的东西都跟行政级别挂起钩来。泛行政化,无疑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束缚。
从目前来看,消除泛行政化的弊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龙港的发展还得依赖行政体制上的改革或升格,实际上这几年来当地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据了解,《温州市“十五”计划》和《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已提出:有条件组建以龙港、鳌江为主的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形成温州市域南部都市圈,成为温州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的副中心。
2004年将是龙港建镇20周年。目前而言,议论了十年的鳌江大桥现在只造了南岸的一半,桥的脚手架已经开始锈蚀。另一半,不知何时能够开工?
也许再加一把推力,此事就能成了。对鳌江大桥是如此,对龙港亦是如此。

阅读全文

与龙港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