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学发明发现的小故事手抄报三年级有哪些
1、爱迪复生的故事
爱迪生,制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 的成功, 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 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 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2、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3、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5、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
❷ 科学家与科学发明阅读手抄报
1. 解释什么事科学家。 科学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这两大类。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达到了一定的造诣,获得了有关部门和行业内的认可,均可以称之为科学家。按照这样的说法,无论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还是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都应当属于科学家的分类。
2. 简单的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
比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
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无影周期表有什么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据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探寻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规律地排列,那么,两个原子量悬殊的元素之间,一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据此预付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预言得到证实。以后,别的科学家又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迄今,人们发现的新元素已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数量。归根到底,都得利于门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化学家,进一步打开微观世界之谜。
二是可以矫正以前测得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在编元素周期表时,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于量(至少有17个)。因为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前测定的原于量许多显然不准确。以铟为例,原以为它和锌一样是二价时,所以测定其原子量为75,根据周期表发现钢和铝都是二价的,断定其原子量应为113。它正好在钙和锡之间的空位上,性质也合适。后来的科学实验,证实门氏的猜想完全正确。最令人惊异的是,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是59点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氏感到非常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氏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纯了镓,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称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飞跃。例如,通过周期表,有力地证实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原子量变化,引起了元素的质变。再如,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对立元素(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对立的同时,明显存在统一和过渡的关系。现在哲学上有一个定律,说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发现的元素分成8个家族,每族划分5个周期,每个周期、每一类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复始。
元素周期律一举连中三元,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航天精英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3.说一说自己对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并号召大家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4.搜集一些科学家的名人名言。
5.建议在手抄报上画图一些比较有中国代表性的科技。如:神州系列的飞船。图可以增加手抄报活泼的气息
6.可以留一个小标题,采访周围同学最喜欢的科学发明家,然后列出前十名。体现出手抄报的分享性。
你还可以多动动脑筋,想一些奇思妙想的内容。
嘻嘻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❸ 科学手抄报
科学,本指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1-4]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5-6] 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寻求在自然法则,如牛顿运动定律方面制定知识。而在19世纪的过程中,“科学”一词变得越来越与科学方法本身相关联,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纪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它是在19世纪也使科学家一词是由博物学家区分自然知识和知识创造。[7] 然而,“科学”还继续使用在广义上表示可靠,可教的知识的一个话题,反映在现代术语如图书馆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也反映在学术研究的某些领域,如“社会科学”或“政治学”的名称。 特征对于科学的核心特征或者说所谓科学精神,随着人类的进步,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理性客观:从事科学研究不以“神”、“鬼”、“仙佛”、“上帝”为前提(一些科学家仍会信仰宗教,"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通常科学家会设计实验并控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以及解释理论的能力。
可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但若这门学问有部份有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的证明这部分的错误,的确是错的,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可以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例如:广义相对论在微观世界失效,量子理论在宏观世界失效。不过科学家们仍然努力寻找与探索是否有某种理论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现象(至少在物理界,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合并是一至少延续数十年的野心)。
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
科学还可以分为从理论和应用等多个层次。在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不断加强,科学体系本身也不断壮大,它对人类历史的重大影响日趋显著。
❹ 关于“科技发明,科学常识!”的手抄报资料拜托了各位 谢谢
科学常识:膨胀的爆米花。 “砰!”随着一声巨响,爆米花的香气便飘散开来。爆米花个大粒圆,酥脆芳香,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膨体食品。大米经过爆米机一加工,体积陡然胀大好多倍,难怪人们风趣地把爆米机称作“粮食扩大器”哩!那么,米粒是怎样被扩大的呢? 我们知道,密封在容器中的气体,都有一个特别的脾气:温度增高,压强就增大。给爆米机加热的时候,密封在罐里的空气的压强逐渐增大;同时,装在里面的大米逐渐被加热,贮存在米里的水分也逐渐蒸发出来,聚积在铁罐内。罐的温度不断升高,罐内的气压越来越大,这种高压阻止米中水分继续蒸发,使残存在米中的水分也逐渐升温升压,一个个米粒象憋足了气的小气球,只因为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才不能爆开。当罐内气压升高到2—3个大气压的时候(这从气压表上可以看出),便停止加热。这时,爆米花的师傅拿一条长布袋套在爆米机的口上,然后打开盖子。说时迟,那时快,在一声巨响中,大米喷到布袋里了。高温高压的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憋在米粒中的高温高压水分,失去了约束力,便急骤膨胀,使米粒迅速胀大,变成了爆米花。 透过爆米花,使我们看到了“高温高压”的巨大力量。节日的焰火、鞭炮,工地上的爆破,工厂里的蒸汽锤,大力士蒸汽火车头……它们那种有声有色的表演,都是“高温高压”导演出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成为生产上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明:副图片。
❺ 关于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的手抄报
说的什么
❻ 观看我爱发明走近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手抄报内容
有哲学家说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于知识,大于人类任何伟大的工程,也就是说大到长城核武器,小到书本文字都是人们通过一代代努力发明创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每个人的知识、见识不一样,所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有所不同。
今天我有怎样超人的智慧,有怎样的新奇发明,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项大智慧发明案例:
本发明涉及一种洪水拦截储存再利用的防洪抗旱处理方法
目前,南方地区一到雨季,洪水泛滥,损害庄稼、冲坏房屋,伤及生命,造成损失年年无法评估,北方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干旱少雨,地下水越打越深,水位越来越低,恶劣气候,影响收成,为了引水,政府不惜花上千万甚至上亿到百里之外调水。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抗旱,储存再利用的新方案。
我的方案是从河的上游到下流建设拦截工程,储水工程、我们分段进行拦截,根据最大流量,建设大于它五倍的储水池,储水池经过滤、沉淀,用水泵抽送到山顶的储水池,根据面积在山顶建设相应的多个储水池,灌溉农田,滋润草木,村庄流出的污水经技术处理,另有它用,我们在河的上游,到下游建设有清而宽的清水养鱼河道,养上观赏鱼和食用鱼,不仅可以观赏,而且可以食用,下雨或下雪的水被拦截流进储水池内,上游和下游都在拦截储存,以后大河的影子就要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这个工程的建设不仅起到了防洪抗旱的效果,而且起到了滋润草木,打造祖国青山绿水,为国家发展,为农业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国家的发展步伐。
虽然我把这个工程简单描述了一遍,好处坏处大家都能看得懂,但要实现,全国投资建设,那投资几百个亿是不够的,投资上千亿那还得看测量计算后才能知道 。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大发明,大想法,上千亿的投资,对国家,对发展,对农民都是一件大事,你说我的智慧能不算大吗?如果这个发明向全世界扩张建设发展,那就上万亿的投资了。
今天看了CCTV10《我爱发明》后,颇有感慨,这样的东东也叫飞碟?无语!下面给朋友们介绍一个真正的飞碟(UFO)。
本飞碟是海、陆、空、天全效能飞行器,飞行特点跟传说中的UFO一样,它可以垂直起降,它可以使用核动力,飞行速度高,结构紧凑,飞行平稳, 它具有飞行高度不限、飞行操控简单、空中飞行动作灵活、可在空中随意停顿、可利用空气中的各种元素作为核燃料、可利用太空中的氢原子或暗物质等作为燃料,可将一切物质转化为能量,可实现燃料免费,它安全性高、造价低、不受天气影响、起降不受条件限制、全天候、进入大气层容易。本飞碟开发容易,制造工艺、技术简单,造价低廉,普通民用飞碟造价与小汽车差不多 。
它充分利用了圆周运动,利用了场的作用,利用了陀螺的稳定性;动力装置安装在飞行器的前方,利用飞轮喷气发动机高速旋转产生的喷射动力前进或上升,可以实现垂直起降;设置有舱体运动方向调节装置和舱体稳定调节装置,操控简单,飞行稳定,便于变向;飞碟飞行时产生一个环绕在舱体周围的围绕舱体旋转的螺旋推进的气流,螺旋气流可以化解噪音,飞行噪音很小,几乎没有噪音。
本飞碟可以潜水,可以进入海洋深处,飞碟可自带气体,供给舱体内生物呼吸。飞碟潜海时可用水作为燃料,可将水汽化后使用,水蒸气进入气缸后质能反应喷出,可形成飞碟的外部气旋,气旋是一个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高速旋转的气旋,该气旋有一个向飞碟外部的张力,该张力可化解海水压力。涡流气旋就是一层严密的保护层,它把舱体严密的保护起来,涡流气旋的对外张力正好化解了海水的压力。飞轮的上方的锥形弧面结构可以很好的利用飞轮的离心力,使物质不能靠近飞轮表面,所以飞轮也可以化解海水压力。
本飞碟可以下潜到海底最深处,它也是一个真正的USO,它可以长期的潜栖在深海中,可利用海水电解水供给氧气,利用海水淡化供给饮用水,利用海洋生物供给食物。飞碟内可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可利用电能产生光,调节飞碟内温度、湿度,甚至可在飞碟内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统,人类可利用飞碟在海洋内长期生活。它可以完成人类对深海的科学探索,也可以完成对很多行星大气层内的探索。
安装双发动机的飞碟的潜海能力更好,入水时可以把两台发动机都点着火,使一台的动力输出稍微大于另一台的动力输出,即可实现轻松的入水。在水中也可以同时开着两台发动机,可以实现在水中的平稳升降,可以稳稳地停在水中。飞碟在海水中的运动速度极快,可以达到时速几千海里甚至上万海里,甚至还要高。
利用海洋可更轻松的起飞、降落,对地外星球探索时,可更好的补给,可在海洋中建立基地,比在陆地上更加安全,不用担心陨石、地震、洪水、风暴、病菌、病毒等的影响或伤害。本飞碟在未来将成为一个完美的居所,将取代现在的房子。人们在海洋内安家更安全,外星人如果在地球安家的话,他们的首选就是在海洋中,他们的房子就是飞碟,是一个可随意运动的、流动的房子,他们在宇宙中就像地球上的游牧民族一样过着流动生活,像候鸟一样过着迁徙生活,在宇宙中自由迁徙。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最终又回归海洋,这是一个自然回归。
本飞碟可以贴地飞行,气旋可以很好的保护它使它不会与地面相撞,贴地飞行时它就跟一个气垫船一样。它飞行高度不限,它可以随意的出入大气层,不用担心大气层对它的磨擦生热,更不必担心大气层烧坏它。它可以在大气层外很轻松的降速,可以稳稳得停在大气层外,可以很轻松的进入大气层。
气旋就是一个高速运动的流体场,是一个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高速旋转的场,越靠近舱体气流旋转速度越高,气流密度越大,发动机为气旋提供源源不断的气流和动力,气旋对外有一个张力,高速流动的气流可以化解各种能量冲击,就像气垫船的气垫一样,所不同的是该气垫是一个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高速旋转的气垫。气旋外层没有明显的边界,气旋外层与外部空气没有直接的摩擦接触,所以不必考虑空气摩擦。
气旋是由运动的介质构成的,该介质由多种物质材料构成,既可是分子、原子,也可是量子、中微子、夸克、元等,能够形成气旋,完全靠的是运动,发动机的喷射推力使各种介质沿统一的方向运动,构成了能量流,该能量流可化解各种能量冲击,气旋也可叫能量保护层。用能量把海水排开,用能量将物体排开,用能量化解能量冲击。它的场可以自我保护自己,可以化解任何一种能量对它的冲击。
气旋就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所不同的是气旋贴着舱体作高速旋转运动,它可以改变施加给舱体的垂直于舱体的各种力的方向,使方向垂直于舱体的力改变为沿舱体旋转的力,所以气旋可以防护高速的固体颗粒和陨石。陨石有大小,太大的陨石,飞碟高速飞行时可以探测到,不会撞上去,小的固体颗粒或陨石会随气旋运动起来,就像星球捕获卫星一样,小的固体颗粒或陨石会随气旋被快速的甩离飞碟,随气旋快速远离舱体,不会撞到舱体上。
它高速飞行起来就像旋转的弹头,飞轮在前方,从侧面看飞碟是圆柱形或雪茄形的,跟流星有些相似。它不必考虑空气动力学原理,飞轮高速旋转可以化解风阻,所以它的速度可以很高,小型飞碟在大气层中时速很轻松的即可达到一万公里以上,同时旋转使它象陀螺一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它低速飞行时可以侧飞,就像飞盘一样,从侧面看是蝶形的,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它空中悬停时,从侧面看也是碟形的,从底部看是圆形的,圆形的周围有一个光环。它中低速运动时,有时也看上去像个球形的,侧飞时从侧面看上去也象雪茄形。双发动机的飞碟喷出的气流在飞碟舱体腰线处相遇后,气旋会向舱体外围扩张,在舱体腰线处形成一个环带,可大大提高气旋张力,发动机转速越高,张力越大。它可以做多种复杂的飞行动作,可使用多种飞行姿态,它具有多种复杂多变的外部飞行特征,这些都是由于它舱体外部的气旋造成的,它的外观以及飞行特征等跟传说中的UFO、USO完全一样。
它的高速旋转的飞轮以及外围涡流气旋对它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这一点在太空中飞行尤为重要,可以大大的减小宇宙射线的辐射以及宇宙尘埃以及陨石等的危害,同时可以降低舱体承受的压力。它可以取代现有的航天飞机,造价只有现有航天飞机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它的外围气旋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弹性保护气垫,可以使它在飞行时避免相撞,使两个飞碟自动的相互弹开,不会产生碰撞,这一点在城市空中交通密集状态下飞行很重要,可以不用担心空中交通安全问题,可以彻底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它的外围气旋可吸收雷达信号,飞轮上方的锥形弧面高速旋转后也可改变雷达信号的反射方向,所以雷达测不到它。它可以通过发射雷达信号,使外界观测到它,在特殊需要时可关闭雷达发射器,实现全隐身飞行。
本飞碟可彻底摆脱外部引力场:物体所受到的引力不是来自引力场的引力中心,引力中心只决定引力方向,引力来自场中与物体紧密相邻的每一个点,这就好像在水流中的物体,它受到的冲力不是来自水的下游,也不是来自水的源头,而是来自物体身边的水流。场中的物体受到的引力是一个流体运动产生的力。
热带风暴、龙卷风、水流的漩涡等都是一个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旋转流体场,都具有产生引力的条件,它们都形成一个场,所以它们才得以相对长时间存在。在它们形成的流体场中都具有向场中心的引力,在这个场以外就没有引力。地球的引力场也是一个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流体场,在地球的大气层以外,因为是真空,所以基本没有了流体的存在,也就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场。
地球的大气层越往外越稀薄,流体密度越往外越稀薄,同时越往外转速越低,所以地球引力场中越往外受到的地球引力越小,场中不同位置的引力加速度是不一样的。飞碟舱体外形成一个螺旋运动的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流体场,这个场可以使飞碟舱体与外界场隔离,可以摆脱外界引力场对舱体的作用。
飞碟舱外气旋跟龙卷风很相似,飞碟正好处在龙卷风的中央,正处在龙卷风的风头上。龙卷风可以卷起物体,可使进入龙卷风中心的物体摆脱地球引力,使物体可以很容易随气流运动起来,传统观点认为物体是被气流吹起来的,是不对的。龙卷风可以吸起巨大的水柱就可以充分说明问题,要是气流将水柱吹起来的话,水柱早就被气流吹散了,早就被吹成水雾了。水柱高达云端,高度远远超过大气压力作用下的13米,所以水柱也不是单纯因为气压产生的。水柱是在气压和摆脱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引力,可使水分子凝聚在一起随气流上升,进而形成巨大的水柱,失重的水柱只需施加轻微的力即可使它随意运动,即可随气流运动直达云端。
陀螺可以改变重心,可以将重心转移到旋转轴端,陀螺的旋转轴端与外部引力场接触最多,陀螺的其它部位因为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物质不易靠近陀螺表面,越靠近陀螺旋转轴端,离心力越小,物质越容易靠近陀螺表面,陀螺旋转轴端区域所受到的引力场的引力作用也就越大,引力集中在陀螺旋转轴端区域,使陀螺旋转轴端区域形成了陀螺的重心。随陀螺转速的提高,效果越明显,陀螺转速降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效果会消失。
飞碟高速旋转的飞轮就是一个陀螺,具有弧面结构的飞轮高速旋转产生的巨大离心力使任何物质都靠不到飞轮表面上,飞轮下方处在与外界引力场隔离的另一个引力场中,飞轮通过飞轮轴以及下方的气缸等诸多部件更多的与这个场接触,所以飞轮所受到的引力更多的来自这个场。飞轮处在两个引力场之间,当两个方向相反的引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物体会被传递给自己更大引力的引力场吸引,而摆脱另一个引力场的引力,比如月球引力场与地球引力场之间的陨石,陨石会被地球吸引落入地球大气层。所以飞轮受到的引力来自飞碟舱体区域,所以说飞轮也可彻底摆脱外部引力场对它的引力作用,这就实现了飞碟彻底摆脱飞碟外部引力场的引力,使飞碟可以彻底摆脱外部引力场。
飞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内部引力场,这个场的引力中心在舱体下方,引力中心是由于飞碟舱外气旋向舱体下方螺旋推进的作用形成的。飞碟舱外气旋在舱体正下方形成一个漩涡,形成一个向旋涡内的同时向螺旋气流推进方向的引力,该引力指向飞碟舱体下方。双发动机结构的飞碟运动时,飞碟内的引力指向飞碟前进方向的反方向,双发动机结构的飞碟空中悬停时,飞碟内的引力指向飞碟下方。飞碟内不会有失重的麻烦。
飞碟外部形成一个能量保护场,该场包括飞轮表面产生的离心力能量保护场以及舱体周围的气旋能量保护场,该场处在飞碟与外部引力场之间,飞碟不直接作用外部引力场,与外部引力场不发生直接的能量传递,外部引力场与飞碟也不直接发生能量传递,也就是说飞碟与外部引力场彻底脱离了。飞碟的位置改变不以外部引力场为参照系,飞碟的位置改变以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为参照系,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时刻伴随着飞碟运动,与飞碟不发生位置改变,所以飞碟相对于这个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始终是静止的,所以飞碟内就没有了相对于外部引力场的运动惯性,也没有了加速度。
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实现了屏蔽作用,实现了运动的过度。就像人在飞机上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是一个道理,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在高速运动。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内部存在一个从中心到外围速度递减的运动,该运动实现了场的中心与外围的运动消减、运动缓冲、运动隔离,使场的中心与外围的相对运动变为一个场运动,变为一个没有位置改变的场运动,形成一个整体场,外围与中心的距离不发生距离改变,比如月亮和地球之间就存在场运动,而它们的距离却不改变。
正是这个飞碟外部形成的能量保护场实现了飞碟的神奇的飞行特点。本飞碟摆脱外部引力场后,可瞬间实现高速,可以像流星一样,一眨眼就不见了。它自己形成自己的场,与周围的场没有太多的能量传递,周围的场对它的运动基本没有阻力,所以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能量来克服阻力,没有太多的能量损耗,可以飞的很快。双发动机结构的飞碟可以瞬间由高速运动变为静止,可瞬间速度降到0,可实现锐角转弯,可实现0度转弯,即瞬间实现180度运动方向改变,由前进瞬间变为后退。人在飞碟内不会有任何感觉,人在飞碟内感受不到加速度,不会有超重和失重的麻烦。人体生物钟也会发生改变,会与外界时间脱离,理论推导飞碟内的时间与外界时间可能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改变。
物体从静止到高速运动,速度都是逐渐提升的,喷气发动机的喷气动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飞行器,使飞行器获得了推力。推力来自喷射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对反作用力的传递以及喷射气流与外界空气的摩擦力。飞行器运动速度接近喷气速度时,以飞行器为参照系:飞行器外界的空气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反方向以飞行器运动速度前进,导致喷射气流与外界空气的摩擦力很小,最终导致不产生推力,使飞行器的加速能力越来越差,导致飞行器速度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难以再提高。如果喷射气流能够始终遇到与飞行器运动方向和速度基本一致的空气,喷射气流将始终保持对飞行器的推力。
传统喷气发动机喷出的气流是直线运动的喷射气流,喷射气流横截面内众多粒子基本都是以均匀一致的速度推进,喷射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对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很差,这就导致飞行器使用传统喷气发动机时,速度达到一个临界速度后,受阻力影响速度难以再提升,在不考虑推进阻力的情况下速度也难以再提高。
飞碟舱体外围的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运动速度存在巨大差异,涡漩推进气流横截面内不同区域粒子的推进速度存在巨大差异,涡漩推进气流横截面内从中心到外围粒子的推进速度递减,运动速度慢的粒子远离飞行器的速度更慢,运动速度快的粒子远离飞行器的速度更快,运动速度快的粒子会遇到运动速度慢的粒子,导致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形成链式传递,它们对喷气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极高。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推进气流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与飞行器运动方向和速度基本一致的粒子,这些粒子更好的传递了反作用力,它们对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与飞行器速度无关。这些粒子将反作用力最终传递到了涡漩推进气流中心,使涡漩推进气流中心始终产生一个速度与涡漩推进气流中心推进速度基本相等的推进力,该推进力速度始终大于飞行器前进速度,该推进力速度减去飞行器前进速度基本等于涡漩推进气流中心喷气速度。
物体从高空坠落时,受引力影响,物体坠落速度会逐渐加快,使物体高速坠落。涡漩推进气流对飞行器产生的推力与引力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涡漩推进气流即使推进速度不高,也可以使飞行器速度逐渐提高,逐渐不断地使飞行器形成极高的速度,在不考虑推进阻力的情况下速度可以无限提高。它可以使飞行器产生现有喷气发动机无法实现的超高速,速度可以比现有喷气发动机百倍、千倍、万倍的提高,在太空中可实现超光速。
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运动有序,使反作用力传递有序,不会使反作用力相互碰撞导致能量损失,涡漩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携带的能量可更充分地转化为对飞行器的推力,可使飞行器更加节能。
速度是相对的概念,速度不是绝对的概念。物体距离引力场中心越远,物体受到的来自引力场的能量影响越小,物体越容易实现更高的速度,物体彻底摆脱引力场后可实现更高的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根据所选的参照物来确定的。
光速不变是指光在相对的空间内运动速度相对不变。光的传播靠的是场内运动着的介质的传递,是靠元的脉动瞬间实现光速。宇宙中不同区域的场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宇宙中不同区域内元的脉动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光在宇宙中不同区域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场内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在水中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就是例证,所以光速不变论是错误的。在宇宙中不同的区域看飞碟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飞碟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的运动速度在地球上看就是超光速的。
通过宇宙外层空间飞行可完成星系航行,宇宙外层空间即太阳上方区域,地球以及太阳系的其它行星都处在太阳下方,可以沿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的90度角垂直线方向向太阳上方飞行到达宇宙外层空间,宇宙外层空间即太阳上方区域,在宇宙外层空间飞行相对于太阳系区域飞行速度会很快。宇宙外层空间区域可以称为时空隧道,也是最佳宇宙航线,在该空间内飞行没有任何障碍物,可放心大胆的实现更高的飞行速度,在该区域飞行相对于地球区域就是超光速的。
本飞碟的航程没有极限,它可以永远飞行下去,它也可以稳稳得永远停在空中,不需要添加任何燃料,可以用它作为真正的空间站,并且是全方位的,可以在太空中也可以在大气层中,并且可以随意的回到地面上来,随意的升到空中。还可以用它将来自太空的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轻松的推出轨道,避免小行星对地球的毁灭性撞击。它可以使用免费的取之不尽的能源,可以永远不考虑节能的问题。本发明做的大一些可以作为航天母船,携带多个小型飞碟,它既可作为一个空间站也可作为一艘航天母船,可以作为人造星球,可使人类在宇宙中任意空间生活。
它可以取代现有的所有类型的航空航天飞行器,包括火箭、飞机、飞船、空间站,可以很轻松的将卫星拿到太空中,也可以很轻松的将卫星从天上摘下来,也可以用它直接悬挂卫星,使卫星成为一个可以自由支配运动的卫星。
它在大气层里时速可以很轻松的达到十万公里以上,它半个小时内可以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可真正实现地球村,例如在美国上班,可在中国居住,早上起来去上班一会就到了。可以彻底改变人类在城市聚居的习惯,人们可到任意地方居住,可彻底改变人类的居住环境,彻底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彻底解决人口问题以及人口问题带来的相关能源、交通、资源、生态等各种问题。
本飞碟可以做大一点作为货物运输工具,它可以取代火车、轮船、汽车等,大型货物可空中吊运,散装货物也可装在货箱内空中吊运。公路、铁路、水路、机场、港口等将不再重要,甚至变得毫无用处。它可以带来彻底的交通革命,带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国界、军事等一系列革命。它可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让人类真正的飞起来,让人类进入飞行时代,那将是一场空前的大变革。
使用前面提出的宇宙航线,人类可以短时间内轻松的飞出银河系,可以在短时间内飞到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星系中去,可以找到很多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可以实现星系移民,可以轻松的往来于各大星系。会发现更多的新生命,那将是一场空前的物种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革命 ,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定义,地球人将成为历史,新人类将诞生,人类的定义将成为宇宙人,地球的定义真正成为人类的摇篮。那将是一场生物进化、物种的、人类的、生命的大变革 。
本飞碟专利可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到,检索发明人:陈久斌,即可进入页面。这么重大的发明研究在国外都是顶级绝密的,在中国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专利,至今引不起有关方面过问。可悲!可叹!呜呼哀哉!顺便说一句:本专利已做完PCT,已向全球公开,已申请美国专利,相信不久就会面世,让我们共同期待吧!飞碟属于全人类
❼ 科技小发明我最棒手抄报(资料或图片)急!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❽ 科技小发明手抄报图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CA%D6%B3%AD%B1%A8&in=27839&cl=2&cm=1&sc=0&lm=-1&pn=18&rn=1&di=833829964&ln=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