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东京铁塔是谁创造的
东京铁塔号称日本第一塔,矗立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西侧,被视为东京市区的象征性建筑。东京铁塔建于1958年,据说是以法国埃菲尔铁塔为蓝本,其333米的高度还高出埃菲尔铁塔10米。 东京铁塔红白相间的塔身十分醒目,每到夜晚,更是灯火通明,一派辉煌景象。
B. 塔吊是谁发明的!
塔吊 又名塔式起重机
主要用于建房、建桥等
原产于法国和德国
为建筑起业起到了卓越的贡献.
塔吊分类:变幅方式:1俯仰变幅式2.小车变幅式,操作方式:1可自升式,2不可自升,式转体方式:1动臂式2下部旋转式,固定方式:1轨道式,2水母架式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据记载,第一项有关建筑用塔机专利颁发于1900年。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1923年制成了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同年出现第一台比较完整的近代塔机。1930年当时德国已开始批量生产塔机,并用于建筑施工。1941年,有关塔机的德国工业标准DIN8770公布。该标准规定以吊载(t)和幅度(m)的乘积(tm)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
C. 埃菲尔铁塔是谁主持修筑的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露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得名於它的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分为三层,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而相连起。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法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D. 塔字的由来是什么
“塔”是“卒塔婆”简化而来,从土旁可以看出其土堆(坟墓)特征的源头。
塔的全名叫“卒塔婆”或“窣堵坡”(梵语:स्तूप,转写:stūpa;巴利语:Thūpa),最早在印度出现,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尼泊尔的风格基本一致,这也影响到藏地的塔的样式,在这一地区文化同源,塔建风格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随着佛教在其他地区的传播,塔的样式不同程度的与各地区的本土文化相融合,但依旧可以找到它们共同的源头。中国的塔是卒塔婆随着佛教传入后逐渐与本土的楼阁结合而产生的建筑式样,其名称“塔”也是“卒塔婆”简化而来,从土旁仍可以看出其土堆(坟墓)特征的源头。
东南亚的塔是与中国塔平行发展的脉系,这一地区的国家,如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他们的塔建风格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东亚地区韩国和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受印度的影响较为间接,所以这一地区的塔与中国塔的风格很相近,楼阁式塔成为这一地区的特色。
藏地的覆钵式塔实际上也是从汉地传入的样式,不过汉地后来几乎都成了楼阁式塔,和印度卒塔婆形式接近的覆钵式塔反而罕见。
(4)塔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功能
塔受到的实用功能的限制不大,形式比较自由,又多是由信徒集资或国家和地方资助建造的,常不惜重金以示虔诚,结构方式也很多样,所以样式十分丰富,是匠师们自由驰骋才思的地方,成为中国建筑艺术一个重要类型。中国佛塔以楼阁式和密檐式为主,都是结合印度塔的原型与中国汉代已大量出现的楼阁创造的。
历史记载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洛阳,并于西门外建白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塔。
塔初入中国初期,具有明显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响的东南亚佛塔造型风格,但很快就与中国的建筑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中国早有的木构的楼、台或石阙等高层建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了民族趣味。
E. 世界第一座塔是谁
高度超过800米的迪拜塔(Burj Dubai)昨晚在迪拜揭幕,从而取代台北101大厦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楼,而且一下子将高度纪录提高了310米。望你玩的愉快
F. 埃及金字塔是谁创造的
通常认为是這样建造的: 首先是采石, 工匠們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施工现场.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 於是又得修路, 仅這项工程就花去了10 年时间.没有现代化的起重机, 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据传, 工匠們先砌好地面一层, 然后堆起一个与第一层一样高的土坡, 再沿着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用這种方法, 一层一层砌上去, 待塔建成后, 最后將土坡移走, 让金字塔显露出來.在技术异常落后的古代, 进行這样大的工程是十分艰苦的. 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公元前5 世纪到达过埃及, 并对金字塔进行了实地考察, 据他写的传世之作《历史》一书所提供的史料, 人們可以获知, 建造那座胡夫金字塔总共用了30年, 建造时驱使10 万人一批, 每批服役3 个月, 轮流替换.這座大金字塔的建成, 充分說明建造者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 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块加工而成, 还是另有别的制法?最近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在他的新作中认为,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人工浇注而成的, 而不是天然的石块.为此, 這位科学家进行了试验, 他將从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逐个加以化验, 其结果表明, 這些石块是由人工浇注贝壳石灰矿组成.由此推测, 当时埃及工匠制造金字塔时, 很有可能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 先將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 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样, 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就能浇注成一块块巨石, 將塔层层加高.這一新說也可以用來解释, 为什么金字塔的石块之间会吻合得如此紧密. 据這位法国化学家估计, 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奴隶約有1500人, 而不是过去设想的10 万人.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一缕一英寸长的头发.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见证.他的這一见解引起了世界学术文化界的广泛注意. 有的科学家作了研究后得出有趣的数字: 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 亿所得的数, 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 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 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 用兩倍塔高去除塔底面积等於圆周率3.14159.金字塔所显示的耐人寻味的"魔力"真令人难以置信.於是, 从本世纪60 年代以來, 不断有人提出大金字塔是天外來客建造的說法.西方学者冯·丹尼肯是這种"天外來客說"的主要代表.他认为: 古埃及没有测量技术, 本土又缺少石头和木材, 造不出這样高大的建筑物; 他又指出, 建造這样的金字塔, 承担国的人口至少应有5000万, 但在当时全世界人口也不过2000万.丹尼肯甚至想象, 天外來客为了建造這座大金字塔, 带來了激光测距仪、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 最近, 在埃及更有惊人的发现, 考古学家称金字塔内藏有外星人或生物.保罗·加柏博士与其他考古专家, 对埃及金字塔的内部设计技术进行研究时, 偶然发现塔内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 探测仪器显示该物件内有心跳频率及血压显示, 相信它已存在5000年.专家們还认为, 冰封底下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科学家們又据该塔内发现的一卷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文献获知, 約距今5000 年前, 有一辆被称为"飞天马车"的东西撞向开罗附近, 并有一名生还者.该卷文献称這"生还者"为设计师, 考古学家相信這外太空人便是金字塔的设计及建造者, 而金字塔是作为通知外太空的同类前往救援的记号.但令科学家們迷惑不解的是, 那外太空人如何制造了一个如此稳固、不会溶解的冰格, 并把自己藏身於内?一般读者也許对唤醒這个冰藏外星人更感到兴趣. 上述种种, 使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充滿了神话色彩, 但与通常的科学认识毕竟离得太远, 为了拉下披在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面纱, 1978年3 月, 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 用模拟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 在古塔之前建造了一座新培, 其规模为原塔的114.首先是如何采石?模拟试验所采取的方法是: 先在石面上凿出成点线的小孔, 然后打进木楔子, 不断敲击直至产生裂缝.至今在阿斯旺采石场上, 还可找到残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來的石料. 由此可见, 這个办法最可能与当年的方法相符合.石块又如何搬到现场呢?他們以木撬载石块, 用人力牵引, 慢慢运至工地.堆砌大金字塔的关键技术是墓室.试验中采用了"沉沙法".证实了古埃及人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起重设备的条件下, 照样能把一块块巨石砌上去, 直至墓室最上一层的三角形尖顶.实验考古证明, 古埃及人从实践中发现并采用這种方法建造金字培是可能的. 這就有力地向世人揭示: 古埃及人有卓越的才能, 他們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G. 比萨斜塔是谁创造的。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博纳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设计者至今未知。
比萨斜塔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译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注:实为1173年8月,当时比萨使用的纪年同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相差一年)。这个年份也多次出现在历史档案和同时代的编年史中。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现在人们清楚地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但是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
H. 上海东方明珠塔是谁设计的
上海东方明珠塔是由江欢成设计的。
江欢成(1938.11.2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客家人。土木结构专家,著名工程结构专家。高中毕业于梅州市梅州中学。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
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在大屯煤矿、航天部新民厂总装车间、上海卫星地面站、赞比亚党部大楼、电子部1421所、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以及上海东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8)塔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东方明珠塔建筑结构: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多筒结构,以风力作用作为控制主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主干是3根直径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间有6米高的横梁连结;在93米标高处,由3根直径7米的斜柱支撑着,斜柱与地面呈60°交角。
该建筑有425根基桩入地12米,上千吨的3个钢结构圆球分别悬挂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加3根近百米高的斜撑。电视塔的塔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设计抗震标准为“7级不动,8级不裂,9级不倒”。此外,该建筑还有着良好的抗风性能。
东方明珠塔简介: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TV Tower)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塔高约468米。该建筑于1991年7月兴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担上海6套无线电视发射业务,地区覆盖半径80公里。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I. 龙华塔是谁建造的
【龙华塔】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相传为三国吴赤乌十年(247)所建,赐额"龙华",藏佛骨、舍利,唐末毁于战火。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忠懿王重建。清光绪十八年(1892)又遭火灾,塔底层被焚,后经修补。塔为七层,八角形,高40.64米,楼阁式砖木结构,内室方形,飞檐翘角,角下悬铃,随风摇曳。塔每层四面均有门,外有曲杆栏杆。塔顶风磨铜葫芦,上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姿态雄伟美观,登塔最高处可东眺黄浦江,北观市容。�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 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的贡献也很多。《述异记》上说,鲁班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
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鲁班山东人,现在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 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在航天业,他发明的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军事科学,鲁班发明的云梯(重武器)、钩钜(人们现在还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