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什么意义
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正确择业,端正态度,特别是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给学生上这样的课,非常有现实意义。
2. 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科学定位个人发展方向,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提升职场竞争力与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提高和院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在逐年地快速递增,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在大学教学中开展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课程 就业指导 重要性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教学中的就业指导课程如何指导学生就业,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面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的构建、专业学科的发展等问题,高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多种模式教学、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教学的水平。
一 开展大学就业指导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市场开放搞活,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形式,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30万,预计明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60万。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设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等提供全面的、有效的、高质量的指导服务。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供需矛盾突出,总体就业率不高。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减员增效的措施使得大学生就业渠道变窄;事业部门的精简分流更使得大学生就业通常选择的就业方向的进入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将随着高校扩招逐年增加。据统计,200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145万人,2003年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2005年分别为260万人和320万人。如果按初次就业率70万推算,今年将约有6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明后两年将分别约为80万和100万。而民营企业和西部地区等一些急需人才的地方却又很少有毕业生问津。这些使各高校不得不认识到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育应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变革。高校的发展变化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环境。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成果体现,成果的输出情况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状况清晰的展现了高校教学的水平和管理措施,同时可以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促进生源质和量的提高,直接关系着高校以后的建设状态和发展方向。面对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迫切期望,进行有效的毕业生指导工作,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做好指引,为高校未来的创建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是自主择业和自谋创业共举。对于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信息需要有较好的沟通渠道。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研体制,可以建立起沟通学生和企业、部门双向的桥梁。可以向大学毕业生提高广泛、准确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向企业部门等介绍毕业生的学习成果、专业知识、兴趣特长等信息等状况,方便企业、部门等用人单位选用适合的人才。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大量的人才动力,高校就是社会的人才库。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是尽量合理地调配人才资源,避免人才的浪费。有一部分毕业生盲目地向往我国经济建设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自身的人才量和原有的、现有的人才数量已经是供大于求,同时对人才的要求和面对的压力日益明显,对毕业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可以适时的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到更适合的发展较缓的地区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鼓励毕业生自己创业,自谋发展。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思想观、避免人才资源的流失,加强合理的调配。
二 全面发展,提高大学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建立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专业化的指导队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以前坐以待毙的思想观念,加强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在其位谋其政,全面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心情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方向,为双方提供搭建沟通的桥梁,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作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为学生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与企业等单位的对接、沟通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分类的能力,从多方面增强知识层面和业务水平,不断为毕业生提供实效性强的招聘信息。
建设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增强沟通信息的通畅性。目前毕业生对求职的信息了解得不及时、不全面,信息分散、缺乏、失真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尽早创建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增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的普及,为大学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提供了可能性。创建就业信息网络应以市场为导向,注意及时收集、更新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使校园毕业生信息网站与国内各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
总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积极主动地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的就业服务部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信息沟通,了解人才的需求方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献文.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斌;阎荣花.毕业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瞿振元.高等学校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宗玲.职业信息与职业指导浅论[J] .教育探索,2008(07)
[5]王燕玲.大学生就业与创新指导[J].信息网络安全,2010(07).
3.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效果的思考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既是个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开设就业指导课则成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必要性
就业指导课是以社会发展、政治导向、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采取有效的方法途径,通过规范的课程开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等的一门学科。当前我国高校大都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了解就业状况和社会人才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不仅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所需。高校在新形势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人生目标,在校期间强化就业技能有重要作用,使得高校大学生在毕业时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选择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具有随意性,教学内容差别较大,很多高校认为就业指导课就是介绍就业政策和形势,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等。
2.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高校做好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拥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课涉及范围较广,其实用性很强,在人员配备上需要专职就业指导课教师。
3.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缺少学生参与环节。教师课堂所授内容大多为就业政策和形势等理论,学生对此兴趣不浓。同时,教师未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志向的学生缺乏个性化指导。
三、提升我国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好坏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效果,首先必须加强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课程教师的准入门槛。由于就业指导课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决定了并不是任何教师都能讲好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在就业指导课教师的选任上,相关部门必要严格把关。(2)要对就业指导教师加强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学校应定期培训和考核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多方式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切实组建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3)要求教师走出校门、走出课本,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2.重视课程研究,完善课程体系构建
要想做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保证教学效果,就必须选好教材,重视教材的针对性。就业指导的教材必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要吸收多门相关学科知识,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科学化的指导。必须注意的是,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教程在思想上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教材选取就要考虑就业指导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从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在立足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要体现就业内容的连贯性。
3.丰富教学内容,开创自我创业教育
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由该教研室负责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和实施,组织人员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企业需求编写就业指导教材,教学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性相统一。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践训练的积极作用,引入求职成功的案例,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热点问题可以进行专题讨论,这是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富有创造性和冒险性的一个阶层,要根据这一特点设置模块化、实训化的教学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大学生的责任。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提高他们自主择业的能力。
4.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和目的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
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尤其是针对成教、自学考试的学生,让其调整好心理状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业、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
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及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4)就业指导创造性考试重要性扩展阅读: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
一、深刻的自我了解。要想在人生的分岔口上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了解自己,我们要在正视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认真选择将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对这方面的需求。
二、慎重的职业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要不要从事教育行业,教师这个职业相比于其他有所不同,我们担负着的是家长的期待、孩子的前途。
如果对这个职业没有热爱,那么从事这个职业,对学生、对自己都是一种折磨。如果坚定了做老师的想法,我们要考虑哪些企业和学校适合我们去应聘,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畏手畏脚。
三、充足的准备工作。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做好充分且长久的现实准备和心理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下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对于身体素质、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方面,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
大学生应该始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形成学习和生活的规律,做好身体素质的准备,以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与职业的挑战。当机会真正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地去尝试,努力地去争取,让自己以更谦虚和务实的态度去求职。
四、自信的职场面试。对于面试,我们做到整洁干净仪态端庄谈吐大方即可。面试只是为了对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用人单位一般都会给你一个机会去体验工作,这个体验的过程才是单位决定你去留的关键。所以自信的仪态便是面试成功的第一步。
5.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2年前 - 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就业指导能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指求职者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社会需要等...就业指导能促进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 求发展、求成才是高校学生普遍共同的美好愿望,他们对社会贡献如何,个人生...
2016年12月8日-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走上就业的道路,但是,长期处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大学...
2《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 课程是我院为所有高职在校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党委行政的高度重...
一、开展大学就业指导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我国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市场开放搞活,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形式,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今年的毕业生人数...
2 开课的初衷真的是好的: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就业形势等.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也可以掌握一些知识:简历制作、行业分布、面试...
2021年2月27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和性文档信息 主题: 关于管理戒人力资源中的劳动就业”的参考范文。 属性: Doc-02N860,doc 格式,正文2338 字。质优实惠,...
2016年2月16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和目的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和目的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和目的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
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 程,我们就必须更多地考虑创业教育的实践 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改进就业指导 课程的教法, 实行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 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
把就业指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 仅可以自己就业,还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形成良好 的社...
6. 简述就业及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业“成绩单”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就业总量扩大了3.3倍,特别是过去7年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贸摩擦带来不确定性等冲击下,我国仍实现了930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这份成绩单显得尤为可贵。
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的背后,是一户户渴求安居乐业的家庭,一个个想要通过拼搏实现理想的创业者。这些年,我们不止于满足让劳动者“好就业”,还要“就好业”。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和就业群体已是“90后”,他们接受教育程度高,对就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三、就业指导可以清楚经济发展、就业政策和形势的,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职。
(6)就业指导创造性考试重要性扩展阅读:
充分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回望中国人民奔向小康的发展路径,就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70年来,我国的就业总量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稳定就业依然长期面临总量和结构上的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是我国就业持续增长奇迹的终点,而是继续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新起点。就业有术,增收有路,亿万百姓“饭碗”端得更牢,我国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底气也就更足。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7. 大一开设大学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上了大学,就觉得可以放松了,结果毕业时才知道,这社会是多么现实,大学能在大一时开设就业指导。可以尽早帮助学生认识到就业的难度和压力,不要荒废青春,在学校里多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尽责。
8. 急求大学就业指导课期末考试论文
你结合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和学校情况修改修改吧~~~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
1.1 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1.2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2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 ,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9.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大一考试卷
这门课程考卷都是代课老师自己出的,而且不同学校的考卷基本都不一样。很多学校这门课都是没有考试的,考核就行了的。所以你还是直接找你们学校历年的题目或者可以找老师问问要不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