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ESP系统是奔驰公司发明的还是博世公司发明的
ESP最早由德国博世(Bosch)公司于1997年研制成功,并首先由奔驰公司应用与其A级轿车上。 之后,其他公司也分别研究各自的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只不过名字有所不同。
Ⅱ ESP技术是什么
ESP 电控行驶平稳系统
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 包含ABS及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有ESP与只有ABS及ASR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范围,如果驾车者盲目开快车,现在的任何安全装置都难以保全; ESP大概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车身状态的数据。
2、ESP电脑: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车身状态然后跟存储器里面预先设定的数据进行比对。当电脑计算数据超出存储器预存的数值,即车身临近失控或者已经失控的时候则命令执行器工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尽量满足驾驶员的意图。
3、执行器:说白了ESP的执行器就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其实ESP就是帮驾驶员踩刹车。和没有ESP的车不同的是,装备有ESP的车其刹车系统具有蓄压功能。简单的说蓄压就是电脑可以根据需要,在驾驶员没踩刹车的时候替驾驶员向某个车轮的制动油管加压好让这个车轮产生制动力。另外ESP还能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什么的,反正是相关的设备他都能插一腿!
4、与驾驶员的沟通:仪表盘上的ESP灯。
ESP的工作过程:
1、这车左转当车辆出现转向不足的时候(就是速度太快拐不过来了)。ESP各个传感器会把转向不足的消息告诉电脑,然后电脑就控制左后轮制动,产生一个拉力和一个扭力来对抗车头向右推的转向不足趋势。
2、还是左转,后轮抓地不足或者后驱车油门踩猛了出现转向过度的时候(就是甩屁股)。ESP会控制右前轮制动,同时减小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纠正错误的转向姿态。
3、直线刹车由于地面附着力不均匀出现跑偏的时候(这事有ABS的车也会出现,我下雪的时候老在雪地上这么玩,这时候车身会向抓地强的一边跑偏)。ESP会控制附着力强的轮子减小制动力,让车按照驾驶员预想的行驶线路前进。同样当一边刹车一边转向的时候ESP也会控制某些车轮增大制动力或者减小制动力让车子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行进。
ESP的版本:
ESP也有版本。据说国产BORA用的ESP版本老,开车时候经常有被ESP“强奸”的感觉。而老款的国产BMW3系(E46)的ESP介入感就很不明显,但是ESP给予驾驶员的自由度很小,车永远按着最佳的行进路线4个轮子紧紧咬着地面稳稳当当的跑,很多玩家都向BMW投诉这车不好玩。反正ESP的发明者BOSCH一直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完善ESP的程序,让车又安全又自然又好玩。
ESP与安全:
ESP绝对是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终极设备,它替驾驶员完成很多不可能的动作,让车能够更加易于控制。但是什么东西都不是万能的,ESP也逃脱不了物理定律的束缚。当车身出现轻微失控的时候ESP可以通过制动系统修正车身姿态,这车要是过弯速度太快轮胎的抓地力抵不过离心力的时候,再高级的ESP也不能挽回这车冲出去的结局。
ESP的未来:
我感觉ESP的未来就是和4轮驱动系统相结合,通过分动器控制传递到前后轴的扭力比例,再通过EDS电子差速锁控制某个轮子获得的扭力。这样ESP施展才能的机会就更大了。呵呵。80年代宝时捷959有过类似的装置,但是是机械的,是通过调整前后轴分配到的动力大小来适应不同的路面状况。现在,三菱的EVO7也装备了类似的四驱系统。
另外,大众的4MOTION四驱系统也具有这个功能,4MOTION通过电脑控制的Haldex分动器分配动力。平时Haldex分动器把动力分配给前轴,以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动力损失同时减小油耗,当电脑认为车身姿态出现问题的时候,Haldex分动器会把一部分动力分配到后轮以产生驱动力。
ESP的功用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滑时,ESP识别车辆不稳定状态,并通过对制动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变速箱管理系统实施控制,从而有针对性的弥补车辆滑动。
ESP (Executive and Scheling Program)
执行与调度程序
ESP 是英文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的略称,意为“超感官知觉”
超感官知觉通常是心灵感应、透视力、触知力、预知力等的总称。ESP 能力相当于“右脑的五感”。正如左脑有五感一样,右脑也有五感。有人认为只有少数特异人士才拥有这种神奇力量,其实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只不过人类因为压抑潜在意识的大脑新皮层过于发达,使得 ESP 的能力被封存起来。相反,动物的大脑组织几乎都是由旧皮层组成,因此能够发挥这种能力。
十八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对于科学所无法说明的神秘作用,都称为迷信,ESP 能力也就被埋没了。美国现在有一门专门用来训练经理人的 ESP 课程(目前,该ESP课程已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其名称为UltraMind ESP System.中文翻译为超意识ESP训练系统.中国大陆ESP训练导师是吴若来(心如来)先生),这个课程主要是用来培养透视力,预知力等心灵感应的心灵力量。
美国杜克大学的莱因博士,在 1930 - 1940 年代之间,曾进行过多次的 ESP 确认实验。实验的内容之一就是,将被实验者的眼睛蒙上好几层,接着让被实验者的身心放松。过一会儿,被实验者的脑中就会出现黑而宽的银幕般影像。如此一来,透视的准备便结束。在形容出要透视的目标物品后,就会在银幕上出现目标物品的文字、影像或色彩。但若是在疲劳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目标物品就会模糊不清。这个研究方法在 1940 年代得到确立,也得到了统计学的承认。最后,甚至在美国还普遍的认可超心理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领域。目前台湾许多学术机构也有从事 ESP 的实验,并且也获得具体的证明及结果,如台大就曾在电视媒体上公开其实验过程及成果。
最近微粒子科学的发达,已经证实物质的终极构成要素(基本粒子)是称为质子的粒子,而且质子具有波动的性质。而传达资讯动能,实际上靠的就是这种眼睛看不到的波动。以心灵感应来说,心灵感应是一种能够读取到远距对方思想的能力,是一种不必靠语言传达的沟通能力;透视力就是能够猜中看不到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而预知力则是事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事情的能力。
ESP(Ecation Service Provider)
教育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Ray Hyman在Evaluation of Program on Anomalous Mental Phenomena中对超心理学的评论。
超心理学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就试图取得科学的名声,主要手段是用实验测试取得数据,然后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J.B.Rhine使用卡片猜测测试的方法,然后使用统计工具来分析数据,然后宣布发现了特异功能存在的现象。问题在于其他人不能重复他的实验结果 ——而且糟糕的是,这是后来所有超心理学实验的命运。这种事情被讽刺地称为超心理学的“一贯地不一贯”(也就是“始终如一地不协调”);超心理学研究中还有不少著名的欺骗事件(这不奇怪,看看我国的特异功能研究情况)。这就使得科学界无法把超心理学作为科学来接纳。
超心理学在某些方面符合一门科学学科的要求。比如说,它使用受控的实验步骤,双盲法技术,最先进的仪器以及数理统计分析。学者在年会和有审稿人的杂志上公布他们的新发现。超心理学家中不乏其他科学学科中的著名人物,至少有四名诺贝尔奖获奖者进行过超心理学研究,刘华杰在《三思科学》杂志上的文章《理性的彷徨》(请在本网站三思小网络·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栏目中寻找此文)中对此有大量叙述,李国伟的《谁说我是反科学?——科学旗帜下的另类活动》中也有描述。
但是在不少重要的方面,要把超心理学作为一门严肃的科学学科就有问题了。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说的实验无法被重复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超心理学的批评者和研究者都同意的,为什么超心理学不能被科学界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可被协调地重复的实验结果。
超心理学没有一个象其他学科那样的累积的实验结果。比如说,在物理学中,牛顿使用三棱镜分解了白光,我们今天的物理学比牛顿时代的要先进得多,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重复牛顿的实验,并且用现代的理论来解释它。超心理学却不是这样,上面所说的Rhine的卡片猜测实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超心理学界认为是证明超感官现象存在的坚强证据,结果下一代超心理学家却抛弃了Rhine的结果,因为这个实验结果不能被重复,实验的漏洞也太多,所以要自己从头再来。接下去的“铁一般”“可重复的”的证明超感证据是Soal-Goldney实验,再后一代的超心理学家又换作Sheep-Goat实验。而如今呢, Rhine的,Soal-Goldney的,Sheep-Goat的实验都不再被用来作为特异功能存在的证据了,因为那些实验不能被重复,而且实验步骤中被找出有当初实验者未意识到的漏洞。现代超心理学家改成研究“全方位感知”功能(ganzfeld),随机数发生实验,或者是象星门计划里的那种遥感功能了,当然,他们又找到了“铁一般”“可重复的”证据,比如报告星门计划实验数据中“统计显著”的统计学家Utts教授。在每一门科学学科中,都有一些万众瞩目甚至是革命性的课题,比如物理中的大统一理论,如果解决了这样的课题,可以说是捧到了这个学科的圣杯。超心理学的每一代学者都能捧到圣杯,只是下一代的学者摔了上一代的圣杯,觉得一钱不值,自己去碰自己那个版本的圣杯了。谁知道在Utts教授后的那一代超心理学家会如何呢?这样的历史已经一再重复过啦。
超心理学如果能作为一门科学,那么它的最特别之处就是,它的主要研究现象是要靠对数据统计结果和统计模型结果的偏离来确定的。其他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的基本现象的存在是无疑的,关键是要找出这种现象发生和变化的系统规律,即便是象量子力学这样会使用到几率解释的,比如双缝干涉实验,那么屏幕上的干涉条纹也总是能被观察到,而且一些量化特征也能每次都被重复。超心理学却不是如此,反正是所有实验结果和统计模型的偏离都可以被作为证明特异现象存在的证据。如果一个实验没有得到原本想观测到的和统计模型的偏离,却观察到了另一种,甚至是相反的偏离,这也会被算作证据。问题在于,统计模型,只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近似,是一种理想化。超心理学家经常抱怨说,他们的实验不能被重复,因为那种力量太弱了。而事实是,那种统计模型只是理想模型,而实际之中有太多的力量会使实验结果偏离零假设(也就是假设不存在特异功能现象的假设)的统计模型。比如说星门的遥感实验受到的其中一个批评就是SAIC的遥感实验都使用了同一个裁判,这个裁判判决遥感者描述的现象更符合若干幅画中的某一幅,而他本人又是这个实验的主持者,这就有可能引入偏离零假设的因素。要知道,星门实验中的所谓“统计显著”指的是:几乎可以肯定(而不是什么“显著但还不够显著”)存在靠乱猜以外的因素(不一定是作假或骗局,更有可能是某种无意的实验设计漏洞,比如上面的裁判问题),而要把这个因素归于特异功能,那真的还差十万八千里。这里我们就更了解了超心理学区别于一般科学的这个特别之处。在比如说物理学中,科学家也使用统计方法,把统计结果和理论的模型的结果相对照,然后自然会有偏差,但是这个偏差并不影响最后的结论,因为它可以被预测和控制,这个偏差是用来观测实际结果和理论预测之间的符合程度的,偏差越小,表明理论越符合实际。在超心理学中却不是这样,偏差是被用来“证明”理论的,而且只要有偏差,无论是预先预计到的还是事后才发现的,就可以被超心理学家作为证据。
2 关于超心理学的现状
换句话说,和物理学这样认为越小的统计偏差表明理论与实际越符合的科学相比,超心理学现在只有“消极”的理论。
假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现在在星门计划中的实验在以后没有发现是有实验设计漏洞的,在其他的独立实验室里这种“统计显著”的结果也被重复了,然后这种实验不仅被超心理学家,也被非超心理学家验证了。如果超心理学家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面对着一个很有可能的异常现象,可它不必非得是特异功能。超心理学家John Palmer也承认,超心理学家必须做得比找到统计异常现象走得更远,才能宣布他们发现了特异功能的存在。因为统计结果异常是一个消极结果,有某种对我们来说不是那么显然,或者我们无法解释的事情发生了,但是这某种事情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超自然现象。Palmer认为,超心理学家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积极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宣布自己找到的异常现象显示了某种特异功能。
没有这种积极理论,我们就无法界定超自然精神现象的范围,也没有办法来说明什么时候特异功能发生了,而什么时候没有特异功能。现在对特异功能的探测只是建立在统计结果和统计模型的偏差之上,搞得对特异功能的观察困难重重。比方说,衰减效应就是星门计划中SAIC实验研究的一个对象。这个效应曾经是 J.B.Rhine表明特异功能存在的一个要点,因为他不仅在他对这个效应研究所取得的数据中发现了这个现象,在分析以往那些研究者并不知道这个效应的数据中,也发现了这个效应。J.B.Rhine非常重视这个现象,这使得他甚至可以从以往那些看起来并不偏离统计模型,显示不出特异功能存在的数据中,也挖掘出特异功能存在的证据来——衰减效应常常看起来使得受试者在实验的前一半时间表现良好,而在后一半功能失常,这就使总体的结果看起来好像是随机选择也可以达到似的。虽然Rhines和其他超心理学家把衰减效应看得很重要,把它看做是特异功能存在的可靠或是隐蔽的证据,但是它对特异功能的研究其实造成了很大困难。在SAIC实验中,衰减效应表现得多种多样。有些研究者说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衰减效应是在每次实验的前1/4后最后1/4表现出来的,又有些人说衰减效应表现在每次实验的结果都比前面实验要差点,还有些人发现衰减效应在每个单独的实验中都有表现,事实上,几乎所有成功率高到成功率低的实验数据变化都被拿来作衰减效应的证据了——甚至还有人宣称发现了增强效应的证据!
from:http://tieba..com/f?kz=188323980
ESP(封装安全有效负载)
IPsec使用的两组传输安全协议之一
Ⅲ ESP是什么
ESP是什么?
chinaking.cn
ESP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中国名叫:电子稳定程序
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牛B版的ABS,它的功能包含了ABS,EBD,EDS,TCS,ASR等等等等(好多日本车喜欢把什么ABS、EBD、TCS什么的都写出来,列一大串说我们这车怎么怎么安全有多少多少安全措施,其实他们这一大串也没人家一个ESP功能强)~
ESP大概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车身状态的数据。
2、ESP电脑: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车身状态然后跟存储器里面预先设定的数据进行比对。当电脑计算数据超出存储器预存的数值,即车身临近失控或者已经失控的时候则命令执行器工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尽量满足驾驶员的意图。
3、执行器:说白了ESP的执行器就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其实ESP就是帮驾驶员踩刹车。和没有ESP的车不同的是,装备有ESP的车其刹车系统具有蓄压功能。简单的说蓄压就是电脑可以根据需要,在驾驶员没踩刹车的时候替驾驶员向某个车轮的制动油管加压好让这个车轮产生制动力。另外ESP还能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什么的,反正是相关的设备他都能插一腿!
4、与驾驶员的沟通:仪表盘上的ESP灯。
ESP的工作过程:
1、这车左转当车辆出现转向不足的时候(就是速度太快拐不过来了)。ESP各个传感器会把转向不足的消息告诉电脑,然后电脑就控制左后轮制动,产生一个拉力和一个扭力来对抗车头向右推的转向不足趋势。
2、还是左转,后轮抓地不足或者后驱车油门踩猛了出现转向过度的时候(就是甩屁股)。ESP会控制右前轮制动,同时减小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纠正错误的转向姿态。
3、直线刹车由于地面附着力不均匀出现跑偏的时候(这事有ABS的车也会出现,我下雪的时候老在雪地上这么玩,这时候车身会向抓地强的一边跑偏)。ESP会控制附着力强的轮子减小制动力,让车按照驾驶员预想的行驶线路前进。同样当一边刹车一边转向的时候ESP也会控制某些车轮增大制动力或者减小制动力让车子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行进。
ESP的版本:
ESP也有版本。据说国产BORA用的ESP版本老,开车时候经常有被ESP“强奸”的感觉。而老款的国产BMW3系(E46)的ESP介入感就很不明显,但是ESP给予驾驶员的自由度很小,车永远按着最佳的行进路线4个轮子紧紧咬着地面稳稳当当的跑,很多玩家都向BMW投诉这车不好玩。反正ESP的发明者BOSCH一直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完善ESP的程序,让车又安全又自然又好玩。
ESP与安全:
ESP绝对是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终极设备,它替驾驶员完成很多不可能的动作,让车能够更加易于控制。但是什么东西都不是万能的,ESP也逃脱不了物理定律的束缚。当车身出现轻微失控的时候ESP可以通过制动系统修正车身姿态,这车要是过弯速度太快轮胎的抓地力抵不过离心力的时候,再高级的ESP也不能挽回这车冲出去的结局。
ESP的未来:
我感觉ESP的未来就是和4轮驱动系统相结合,通过分动器控制传递到前后轴的扭力比例,再通过EDS电子差速锁控制某个轮子获得的扭力。这样ESP施展才能的机会就更大了。呵呵。80年代宝时捷959有过类似的装置,但是是机械的,是通过调整前后轴分配到的动力大小来适应不同的路面状况。现在,三菱的EVO7也装备了类似的四驱系统。
另外,大众的4MOTION四驱系统也具有这个功能,4MOTION通过电脑控制的Haldex分动器分配动力。平时Haldex分动器把动力分配给前轴,以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动力损失同时减小油耗,当电脑认为车身姿态出现问题的时候,Haldex分动器会把一部分动力分配到后轮以产生驱动力。
以上就是本人对ESP的理解,随便这么一写,大家也随便这么一看。不对的地方欢迎砖头,但是别太使劲。
[图:ESP工作过程]
Ⅳ ESP汽车安全技术是哪个公司的发明
是德国博世的专利, ESP是驾驶安全领域革命性的进步,被安全专家誉为自安全带之后最具潜力的汽车安全技术。它通过判断车辆是否有侧滑危险、并及时做出反应来保护驾驶者的安全。国际事故研究表明,侧滑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ESP能在早期判断出车辆有侧滑危险,从而避免最高80%侧滑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2012年5月,全球新车碰撞测试(NCAP)在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召开的消费者安全组织年会中,为博世颁发了2012国际道路安全奖,以表彰博世开发和推出的电子稳定程序ESP�0�3为道路安全带来的卓越贡献。
Ⅳ ESP是谁最先应用的
ESP系统就是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简称ESP)是由奔驰汽车公司首先应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说了这些有点虚,说点实在的就是在高速过弯的时候出现紧急避让失控的时候,ESP测算到驾驶者的意图开始进行干涉,就算没有踩刹车也会感觉有个无形的脚不断点着刹车,另外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强行地把车头扳回车主所意想的方向(也就是打的方向),等一身冷汗后会突然发现本来以为会失控甩头的现象居然没有发生,车辆重新夺回控制力以一个漂亮的弧度转了过去,这就是ESP所起到的功效!
HID 氙气大灯产品与品牌简介
自从德国宝马于 1991 年发表汽车 HID 原理后( “HID” 英文全称: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中文翻译:高强度气体放电式灯),飞利蒲公司花费 5 年时间研制成功。 1995 年新款奔驰 E 级轿车最早应用 HID 氙气灯开始到现在,全球已超过 2,000 多万辆汽车安装了氙气灯。在欧美及东南亚地区风靡已达六年之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革命性汽车照明产品,相信以后它将会成为继 ABS 刹车系统及安全气囊( airbag )之后的汽车必备之装配 ……
HID 氙气灯提升原车卤素灯亮度三倍,色泽更好、色温更穿透力更强、光照的更远、性能更稳定。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汽车改装用户的青睐。目前在欧洲对 HID 氙气灯的需求正以每年 13 %的速度增长,在日本中、高档车普遍安装了 HID 氙气大灯,而在香港这种氙气车灯更为普及,国产车中目前也有奥迪 A6 和帕萨特 2.8V6 、索纳塔 2.7 等安装了 HID 氙气灯。预计未来两三年,国产车装备氙气灯的车型会大大增加。专家预测,到 2008 年欧洲新车配备 HID 氙气灯的比例将达 21% ( 480 万辆),日本更将高达 40% ( 380 万辆)。氙气车灯取代卤素灯式大势所趋,将成为 21 世纪新潮流。
全球具有实力的汽车氙气灯制造商掘数可指,在技术上一直以欧洲为代表,在欧洲普遍认可的牌子有: PHILIPS 、 HELLA 、 EOS 、 OSRAM 。这四大产品性能稳定,色泽纯正,此外还有日本的 Panasonic 也比较认可,韩国台湾厂商的氙气大灯次之,国产氙气灯厂商以中国广东为代表,其中以朗捷氙气灯质量最优,朗捷氙气灯是采用HELLA (海拉)技术,主要部件从国外进口,安定器保修三年,是国内唯一通过公安部检测认证的氙气灯。其它品牌价格比较低,但品质很难保证, HID 氙气灯的稳定性主要是由安定器部件决定的,品质 HELLA (海拉)占有绝对优势, HELLA 重点是为全球汽车主机厂配套,西格玛的 EOS 安定器也比较稳定,主要面向 HID 改装市场,所以 EOS 价格只是 HELLA 的 2/3 ,原装 HID 型号是 D2S/D2R ,如奥迪 A6 的氙气大灯,改装型号主要有: H1 , H3 , H4 , H7 , H11 、 9005 , 9006 ,比如象 EOS 氙气大灯改装系列产品。
Ⅵ ESP是哪国哪公司发明的
德国,BOSCH发明的
希望采纳
Ⅶ 汽车esp 哪一年出来的
ESP电子稳定系统是博世公司十年前发明的,并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投入量产的公司。
Ⅷ ESP是那个国家那个公司的发明
是德国博世的专利, ESP是驾驶安全领域革命性的进步,被安全专家誉为自安全带之后最具潜力的汽车安全技术。它通过判断车辆是否有侧滑危险、并及时做出反应来保护驾驶者的安全。国际事故研究表明,侧滑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ESP能在早期判断出车辆有侧滑危险,从而避免最高80%侧滑事故的发生。所以在2012年5月,全球新车碰撞测试(NCAP)在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召开的消费者安全组织年会中,为博世颁发了2012国际道路安全奖,以表彰博世开发和推出的电子稳定程序ESP®为道路安全带来的卓越贡献。
Ⅸ 汽车防侧滑系统是谁发明的
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10年前,博世是第一家把电子稳定程序(ESP)投入量产的公司。因为ESP是博世公司的专利产品,所以只有博世公司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才可称之为ESP。
Ⅹ 问世25周年,ESP到底救过多少条人命
湿滑路面和突发闪避,往往导致车辆翻覆到水沟里或是撞到障碍物,并且伴随严重的人身伤亡。Bosch 和 Daimler 于 1995 年首次在奔驰 S-Class 上搭配了电子车身稳定系统 ESP。自此,即使在极端情况下,ESP 依然可让车辆安全地保持在它的行驶轨迹上。根据 Bosch 交通事故研究人员预估,仅仅在欧盟地区,ESP 过去 25 年已拯救约 15 万人的性命,并防止了近 50 万起人身伤害事故。ESP 与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并称爲车辆最重要的救生装置。
「电子车身稳定系统的发明是 Bosch 成就未来交通『零事故』愿景的一个里程碑。」Bosch 集团董事会成员 Harald Kroeger 表示,「ESP 具体展现 Bosch『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信念。」Bosch 一直持续改进 ESP。截至目前爲止,Bosch 已出货超过 2.5 亿套 ESP 系统。如果没有这一稳定车身的电子「守护天使」,很难想象现今汽车的样貌。目前在全球,ESP 在新车上的装配率达 82%。在 2017 年,这一数字仅爲 64%。
ESP 可避免高达 80%的打滑事故
Bosch 表示,ESP 可避免高达 80%的打滑事故,尤其是当道路潮湿或结冰,又或是当车辆需要回避道路上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如动物)以及高速过弯时,电子车身稳定系统都会主动介入。ESP 系统结合了防锁死刹车系统 ABS 和循迹控制系统 TCS,但比前两者具备更多功能。它还可以检测车辆的打滑动作,并主动介入修正车身动态。
若探究更深的原理,ESP 是通过车辆动力学讯息来判断车辆是否朝着驾驶转向的方向行驶。若两者存在差异,ESP 就会开始介入。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智慧传感器以每秒 25 次的频率来帮助比较转向角和车辆轨迹。如果两者发生偏离,ESP 会降低引擎扭矩并刹住个别轮胎。透过这种方式,该系统可以协助驾驶避免翻车或打滑,进而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麋鹿测试」之后的突破
ESP 所获成就的背后是多年来的积累。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Bosch 和 Daimler 各自在提升车身稳定性上付出诸多努力。从 1992 年到 ESP 问世期间,双方的工程专家共同组成了项目团队。传奇性的「麋鹿测试」在 1997 年帮助 ESP 取得关键性突破:在爲瑞典汽车杂志进行的测试中,一辆 A-Class 在突然的闪避操作时发生侧翻。爲此,奔驰 决定将 ESP 作爲其全部车辆的标准配备。随后,其他汽车制造商进而纷纷仿效,越来越多的车辆接配备了 ESP。
更少的交通事故,更少的伤害,更少的死亡人数。立法者也逐渐认识到 ESP 的优势,并使其成爲全球诸多地区车辆的强制配备。自 2011 年 11 月开始,欧盟要求新上市的小客车和商用车车型强制配备 ESP;从 2014 年 11 月 1 日起,所有新登记的小客车和商用车都必须安装 ESP。同时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厄瓜多尔、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纽西兰、俄罗斯、南韩、土耳其和美国,这一防滑系统或是作爲法规的强制规定或是车主的自身诉求。欧洲的经验证明,当配备了该系统的车辆比例增加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因而下降。
自动驾驶的基石
Kroeger 表示:「ESP 将道路安全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该系统已装配在多种车辆类型中。Bosch 提供客制化的 ESP 系统,适用于从内燃机到纯电动的所有动力系统类型,以及从微型车到商用车等各种车型。即使是电动机车,Bosch 也开发了适合的 ESP。2013 年,Bosch 推出了机车稳定控制系统 MSC,可确保在所有情况下均能达成最佳稳定性。可说是道路安全上的另一个开创性成果。
在此同时,ESP 是诸多驾驶辅助系统以及 Bosch 达成自动驾驶「零事故」愿景的基石。 「无论是全新的还是经过反覆试验的,Bosch 技术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爲驾驶提供预警或协助。技术本身越来越有能力承担那些单调乏味的任务。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死亡人数。」 Kroeger 补充说。无论有无驾驶,Bosch 都希望在未来尽可能地避免道路交通事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