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旗袍的来历
旗袍的来历:旗袍是旗人的袍子,这是字面意思。现在的旗袍式样是民国年代改进过的,稍微好看些了。原来左衽,前后开叉。根据解释,前后开叉是骑马时候容易上马。还有后金社会发展落后,入关前处于氏族社会瓦解和封建制度成形阶段,不分辈分不辩兄妹,基本是父亲死了儿子接着娶她妈哥哥死了弟弟接着嫂子这样普遍的婚俗,女人穿的旗袍主要是适应这种婚俗制作的民族服装。功能除了上马容易外,旗袍底下不穿衣服,和现在的西藏草原落后地区妇女的原生服装一样,在野外大小便方便,前后一掀就可以。如果碰到男人性致以来揭起前后,也很容易操作!这就是旗袍的真正由来!
旗袍虽然是满族的服装,但是也已经流行开来,成为中国人很流行的服装。在这个意义上,它就不再是满族的专用服装了,妇女爱穿的话应该是不会有人反对的!至于过去每朝定鼎,都要设计出日常的冠服颁布天下。明亡后这个衣服问题闹出一场惨祸,却是真实的历史。剃发实际是中原的一种罪刑,叫“髡”,就是剃头!这和在脸上刺字差不多,文革时期还有阴阳头!江南反抗以后,满人调整的政策是:生从死可不从,男从女可不从。所以清朝前期,中原妇女都穿明朝的旧服制,男人活着虽然剃头留辩,死了可以穿明朝的衣服见祖先!所以现在大家的印象,就是,好像汉服其实是寿衣,这其实是反抗争来的权力!就是活着可以为奴隶,但死了要体面的象个人去到阴间地府去见祖先,穿着和先人一样的服装!所以说汉服如寿衣之说并非侮蔑,而是埋藏了汉人的反抗和活着为奴死才能做人的悲愤和悲惨!
民族服装涉及民族意识没有错的!但是民主的社会,这属于人权的一部分,意识形态的打压和恶毒的咒骂都是于理不合于法不合的!这个结论就像青天上的明月一样清晰可见,不知有人吵什么?如果吵吵着一定闹得把衣服的伤疤揭开,那三百年前的血还在流,不知道那些刽子手的后代看见了没有?建议最好不要对人家的爱好或吣持忠馐锻悠缆郏獾眉せ苏饧虑椋唤龇炊曰蛘咦枥共涣耍炊て鸶蟮姆吹∧敲茨憔筒唤霾荒茏枥梗炊歉拥姆聪蚶┐罅舜耸碌囊夂?br>
仔细想想,太平军为什么以恢复华夏衣裳为号召?民国一百年了,人们为什么还记着衣服的事情?有些东西是阻挡不了的。既然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又在这个国家里面生活,满洲国又没有了,就还是凡事遵纪守法,不要太猖狂了!无事生非更是愚蠢!要记住,这样是很危险的。民主化以后的中国,一切现行的不合理的民族特权,都将在强大的多数民意下被废除,你们现在享受的由D从苏联学过来的给予你们的特权都将烟消云散,你还不在这里留点口德?人家要穿什么衣服,是人家得事情,自己的老先人犯下了禽兽罪刑,人家也没有要后辈子孙偿还血债,已经是天大的荣幸了!按照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现在你的强势已经完了,该你倒霉的时候了,就像当年人家被任意杀任意剐一样,你也轮到了,中国人说的三十年河东河西嘛。你没有轮到倒霉,还好好的,你该乖些!这是我教给你的,你爱信不信。不要看你在这里是匿名的,人家不知道你到底是那个,但是这里的言语之快口舌之骂态度之恶,最终都要你的同胞来负担,吃不了兜着走你又何必?
㈡ 求专业人士给我讲讲国企 外企 私企的区别 谢谢!!!!
国企,是国家的,一般都是大企业,像一些大的制造厂,一汽二汽,还兼有垄断性质,像水电燃气,石油电信。
外企,外国人投资的,外国人管理,有大企业,像世界五百强,也有不大的中等企业。
私企,数量最多,小到若干人的家庭作坊,大到做国际生意的跨国公司,遍地都是,家族经营模式居多,一般子承父业,不过养了不少富二代,在社会上横行,以至老百姓诅咒“富不过三代”。
㈢ 记性好差
是想太多了呢,还是压力太大了,适当的给自己放松,经常出去走走,会带来好心情
㈣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文言文句子怎么翻译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1、与朱元思书
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与”
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 字音:辄[zhe] 箪[dan] 俦[chou] 觞[shang ]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之>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3、《马说》
1.出处:选自《韩愈文选》,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A 字音:祉[] 骈[pian] 食[si]
B 词语: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
词语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送东阳马生序》
1.出处: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散文家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宋濂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他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A 字音:叱咄[chi o] 俟[si] 箧[qie] 屣[xi] 皲[jun]裂 膡[ying]人 衾[qin]
烨[ye]然 ?[yun]
B 词语: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
古今异义:
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
一词多义:
①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相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
②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③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④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至:周到。礼愈至;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⑥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省略句:
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我旧又请教。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省略主语)
(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寓(于)逆旅主人。(省略介词)
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
倒装句:
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译: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其劳。
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很劳苦。
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5、《小石潭记》
1.出处: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时列为“唐宋八大家”。
本文作者主要记小石潭,他写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写得极为精美。
A 字音:清冽[lie] 卷[quan]石 坻[chi] ?踜an] ?m[chu]尔 翕[xi]乎
悄怆幽邃[qiao chuang you sui](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B 词语:
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
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省略句:(余)以其境过清。(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日光下澈(潭水)。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溪泉)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坐(于)潭上。坐在潭边。
翻译: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互相嬉戏。
6、《岳阳楼记》
1.出处: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
A 字音:浩浩汤汤[shang shang] 芷[]
B 词语:“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嘱咐。
古今异义:
①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
②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一词多义:
①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④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⑤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
⑦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⑧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⑨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⑩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词语活用: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作状语。 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乐。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本课成语: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们和乐。信任国泰民安。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这些就上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色。
倒装句: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译: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试赋。)
②多会于此(状语后置,“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因为应为“多于此会”。译:大多在这里聚会。)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拚命百姓忧虑;不再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④吾谁与归?(宾语前置,“谁”是介词“与”的宾语,疑问句中常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译:我和谁一道呢?)
微斯人,吾谁与归?
要不是这种人,我又同谁在一起呢?
省略句:(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其”即洞庭湖。
译:(它)连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藤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藤子京)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7、《醉翁亭记》
1.出处: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新唐书 》《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A 字音:琅琊[lang ya] 伛偻[yu lu] 觥[gong]筹交错 阴翳[yi]
B 词语:
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词语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8、《满井游记》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A 字音:廿[nian] 靧[hui] 鬣[lie] ?[lei] 蹇[jian] 浃[jia] 曝[pu] 呷[xia] 堕[hui]事
B 词语:
稍和:略为暖和。 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堕事:耽误公事。
古今异义: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一词多义:
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词语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③.?而歌者:?,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
㈤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举例
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实际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可见意境说初见端倪。王昌龄的《诗格》首创了“意境”一词。到了唐代,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即由境而来,由思而来。权德舆提出“思与境谐”的理论。司空图《诗品》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刘禹锡发展了“境生于象外”之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多有探讨。到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其大成。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根据童庆炳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可以举例说明: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鲜明区别。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念。请看原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清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海子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请看瘂弦的诗《秋歌》:“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暖暖。雁子们也不在辽驳那锟眨此敲览龅氖男辛耍B硖懔粝绿げ械穆浠ǎ谀瞎⌒〉纳骄丁8枞肆粝缕扑榈那樵稀T诒狈接挠牡乃略海锾欤锾焓裁匆裁挥辛粝隆V涣粝乱桓雠涣粝乱桓雠R磺斜愣剂粝铝恕!闭馐资某晒χΓ驮谟谟炝艘桓銮锾斓囊饩场U饫镉星锏陌酌瑁卸匀宋锱纳钋椤S伞奥湟丁⑤痘ā⒑印⒄枭⒀阕印⑶锟铡⒙硖恪⑸骄丁⑺略骸ⅰ闭庖幌盗幸庀螅楹先诤铣梢恢智锏囊饩场T谡饫铮庀笫遣牧希饩呈亲钪漳康暮妥罡咦非蟆�
总之,意象与意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细微区别。所谓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时,总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㈥ 管理人员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急!!!
管理学上对管理的定义是借着规划、协调、督导、投资决策、运用人力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市面上各种管理书籍对管理能力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与解说,当然,在管理学上是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当时最适合的方法。本书中探讨的,是一个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特质与行为。这里有20个考核检查点,提供您检验自己的管理能力:
1。管理人员应该能营造友好的工作氛围,避免公司里出现勾心斗角的情况。
效率=外部行销/内部行销
一个团队或公司,表现出的整体效率基本上可以依照上面的公式模型来计算。外部行销指的是对外表达团队的意愿与企图心,内部行销则是互相沟通信念与想法,让参与者真正了解团队的目的与希望的做法。如果团队成员互相间勾心斗角的话,要达成一致的方向,可能要花费非常多的沟通协调时间,因此效率也是低下的。但是所有成员如果都已经完全了解团队的意图,也明确掌握团队的做法时,大家枪口一致对外,这时的效率将趋近于无限大。而管理能力也就体现在如何让所有沟通都是有效的沟通,让大家把努力放在真正对业务有帮助的努力上。因此,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是管理能力的第一个考核点。
2。管理人员应该严格要求事务执行与系统性管理
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只要是人,都会具有一定的惰性。这体现在冬天早上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出来时,都要挣扎一下,确定是否要起床上班去,还是要继续赖床。人是活的,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借口开脱。因此,管理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固定的制度来管活人,来限制员工的各种行为。但制度谁都会定,成败决定在于是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管理的第二项能力,就是是否能严格要求大家依照既定的规则执行。而且引进系统化的管理理念与做法,让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依循的标准。一个很悲哀的情况,第一个违反规定的人,80%是制定这条规定的人。这就体现出培养管理能力的困难。
3。优秀的主管要注意强调人性化管理
现代的员工,已经逐渐在成熟,表现的更积极,有活力,视野也渐渐开拓,同时,人权与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主管,已经不能把员工单纯的想成只为温饱而工作的人。一般人找工作,回考虑待遇高低、升迁管道是否畅通、是否有学习或培训机会、工作环境的和谐度如何以及工作的成就感。这五个方面,在求职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而且会不断的变换关注的次序。就如马斯洛主张的五个需求层次,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层促、不同的职位追求的层次也不同。因此,一个优秀的主管应该能掌握部属的各种需求状态,了解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最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也就是强调因人而调整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4。好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长期事务的规划
一个好的主管不应该天天充当救火队,而是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出各种有效的做法,能简化日常作业,并且能够长期执行。一个公司里需要处理的事情,有80%以上是固定的公事。主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这些例行公事定出一些合理合适的规章制度,提供每个员工遵循的依据。这也就是管理上的精髓,没有制度只会让员工自由发挥,结果造成公司完全散漫紊乱。因此主管的管理能力会在规划长期事务上完全表现出来。
5。管理人员应该为员工创造公开和兴奋的氛围
除了必须严格保密的商业机密外,管理人员应该让所有员工了解公司的各种政策与措施的精神,某些方针的意义,让员工明确了解他们是为什么而努力。任何人都不愿意在一个位置的环境中挣扎。从前有个军阀处罚死刑犯,都会给他们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直接枪毙,第二,是进入一个黑乎乎的山洞口。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死刑犯都选择被枪毙。后来,副官问大帅,那个山洞究竟如何可怕?大帅的回答是,他只要进去山洞后,摸索着走了半天,就可以从后山出去,获得自由了。这样的故事,只表明一个重点,人类对未知的明天,觉得比死还恐惧。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尽量让员工多了解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们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掌握自己为什么付出,他们才能与主管一起营造出积极兴奋的氛围。,
6。管理人员必须彻底熟悉自己的任务,并且教导员工为这个目标努力
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带领自己的部属,一起完成组织交付的某些任务。如果管理人员自己都不能彻底熟悉自己的任务与做法,整个团队的能力势必出现偏差的情况,甚至最后无法完成任务。彻底熟悉本团队的任务目标与做法,仅仅是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管理人员还需要能把这些任务分解给每个员工,让每个员工了解各自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善尽其职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某些员工不知道该如何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也需要负起教导的责任,使整个任务能顺利进行。
7.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正确使用权力的能力
授权、权力控制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公司。各级主管如果没有得到充分授权,公司的业务几乎无法进行,而且更不可能树立主管的地位。而过度的授权,对被授权主管的人品道德就需有很严格的要求。仅仅经由面试,很难判断或评估一个人的品行道德。这也造成公司授权是非常谨慎,而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授权不足,造成决策瓶颈。身为一个管理人员,如何学习正确使用权力的能力,却是当务之急。权力也是一柄双刃剑,使用的好与不好,可能影响业务与工作的进行,也可能造成重要人才的流失。
8.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用人的方法,用人的长处,容忍或改正员工的缺点
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所有的工作都必须靠人去完成,所有的机器与设备也需要靠人去操作与维护。而且,真正的生产力量并不在管理人员身上,而是管理人员管理的这些实际执行人员。前文提过,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需求;当然也有不同的动机与不同的恐惧,这些人,他们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激励方法,才能身体力行的完成任务。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学会快速的掌握识人的方法,这样才能很快地掌握如何用人,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些各有所需的人集合在一起,为公司集体的目标做出贡献,最终使所有员工得偿所愿。
9.管理人员要能组织指导日常工作
公司制度用来约束员工的各种工作与行为规范;用人技巧保障公司有充足的人力来完成任务;这时候,管理人员应该要注意的,是如何组织这些人力作合理分配。当员工碰到困难时能及时援助,使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公司制度就像是灌溉系统中的水道;每个人里应该分配到各调节的环节岗位,各司其职。公司的日常事务就像水道中的水,平常应该在整个系统中不断流动,从上游经过各控制环节,依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流到各自的方向与目的地。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处理突发状况。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监督每个岗位的员工,是否依照既定规则来控制水道的水流。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组织与指导日常工作的能力。可能某岗位的员工有任何原因不能出席,主管还需要能灵活调配其他的人员来垫档,是日常工作能完全依照既定的规则进行。
10.管理人员要能建立合理、通畅的运行体系
除了制度与人员之外,公司的运行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熟的组织架构,能让公司各种工作都有完整的规范,合理、快速的进行。虽然有了好的制度、有了优秀的人才,但如果缺乏合理的运行体系,工作仍然会有很多冲突出现。尤其在职务分工不明、责任承担界限不清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以往的经验会带给员工一些错误的观念,例如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之类的错误、消极的想法。建立一个合理的运行体系,是为了提供每个员工一定的制度压力,使每个人都能有遵循的标准流程。有了这样一个有效合理的运行体系之后,还需要保持体系的通畅,避免各种流程全部集中到少部分的关键点上。这样的运行体系,才能不断的为公司、为员工服务,提升整体效率。
11.管理人员必须尊重员工表达自我的自由,并对这些意见提出反馈
现代社会的员工,除了兢兢业业的工作之外,也会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员工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管理人员不可以将员工当作一个设备,而是要当作朋友、当作同事、当作伙伴来看待。对待设备、机器,可以依照操作手册来使用;出现故障,不管维修也好,更换也好,最严重的后果,把设备关闭就天下太平了。但是对人,就不能这样简单处理;管理人没有使用手册,即使各种心理学、管理学对人有各种分类,但是他们脸上并没有标明他是哪一类人,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去琢磨。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尊重员工,提供员工表达自我意见的机会,而且适度得给予反馈。即使员工提出的意见并不合理,或不够成熟,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并且给予合理、可接受的解释。
12.管理人员要注意随时了解员工的表现,并且鼓励员工将工作做得更好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成就受到承认,受到赞赏。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去观察每个员工的表现,从平凡中见成效。而且只要发现优良表现,要立刻给予赞赏,使员工了解到他麦粒工作,会有人在观察的。当然赞赏之后,也要适度的给予鼓励与刺激,让员工能有更突出的表现。如果主管不注意员工的表现,或者看见了却装的不在意,很快的员工的热情就烟消云散。而且,未来几乎不可能再调动起来,因为,哀莫大于心死。当员工认为主管是个不值得信赖的人时,也就不可能为这位主管付出任何额外的劳动。
13.管理人员必须愿意倾听员工的声音,并且能与员工分享管理、分享成果
沟通技巧中,对倾听的能力都有大篇幅的介绍。因为所有沟通的结果,都筑基于倾听是掌握到的信息。你有两只耳朵,但是只有一个嘴巴,这就是上帝提醒你应该多听少说的明显证据。管理人员再优秀,也仅仅是一个人而已。他能考虑到的事情,很可能稍嫌片面。而员工在面临这些事情时,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提出一些别的看法,并且参与到管理的决策中。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员工的向心力与政策的支持度。管理人员必须有接受意见的雅量与能专注倾听的能力。确实的思考员工提出的想法与意见,让每个员工真正感觉自己参与管理,也同样可以分享成果。这样才能留住优秀员工,并且从其中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甚至是储备干部。
14.管理人员需要常动脑筋,思考各种现有的做法,创造而且能说明新的方法
工业工程学中的一句名言“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总会有更好的方法)。这句话也是用在所有企业所有组织。公司的规章制度与各种既定做事方法,始终存在一些可以变得更好,更有效率的调整空间。而且,社会瞬息万变,旧的制度与工作方法,可能早就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因此,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注意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与规章,定期进行审核,发现并且修改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条款,维持各种制度的正确性、及时性与灵活性。除了各种规章制度之外,各种制程、工作方法等等,也需要与时俱进,配合不断变化的社会,使公司一直能历久弥新,成为具有学习性组织的公司。具有了学习性的组织后,管理人员也需要承担教育员工、说明新的方法的责任。使所有员工能掌握最新的制度与方法,顺利地推广更具效率的工作流程
15.管理人员需要常常检讨以往的工作,温故知新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发号施令而已,反而常常需要检讨过往的工作情况与各种事件。不论成功地或失败的,成功的案例需要总结成功的关键,是否能够做得更好,有没有其他更快速、更节省成本的方法。失败的案例也需要彻底掌握失败的原因,影响最大的关键,如何避免或取代方案。不断地检讨、复习,让自己习惯于了解最好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在未来出现的各种类似项目上,可以直接提出更有效地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提升整体团队的成熟度,从而提升整体的业绩与绩效。
16.管理人员需要经由不断的思考,产生新观念来激励员工
任何一种观念形成之后才能用于实施,而实施的时间够长之后,将会造成参与人员出现惰性。这是人性的弱点。因此管理人员要想随时保持员工的积极态度,必须要常常有些新的创意或点子,提供员工参与的新鲜感,以便调动起大家的兴趣。愿意尝试新鲜的做法,使工作充满挑战、激情与新鲜感,让员工因为常常有新的构思可以尝试,去改进。同时达到参与管理的初衷,并且培养出足够的凝聚力。员工平常承担绝大部分枯燥的工作,往往希望能有一小部分的新鲜感,来让他们感觉生活充满活Α9芾砣嗽本托枰煺庋幕肪常乖惫つ芤恢北3智苛业慕⌒挠牍ぷ魈取R虼耍芾砣嗽毙枰欢系耐瞥鲁鲂拢姑扛龃右等嗽蹦芩忱挠Ω陡髦盅该偷谋浠浞终故境龉菊宓挠Ρ淠芰τ肴巳汉献鞯谋硐帧?17.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有明确目标的沟通能力
员工工作时,常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出现一些不够积极、甚至是负面的行为与态度表现,这时需要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排除这些问题与疑虑,使员工能以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当然,管理人员为宣导执行措施、新的政策或其他任务指派,也许与员工面对面的沟通。这些沟通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需要说服员工依照主管的意图采取行动或改变态度。
18.管理人员要具备依照正确标准进行检查工作质量的能力
各种工作都是由一组人合力完成,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依照进度执行的话,势必会延缓整个项目。例如一个木桶的容量并不是由最长的一个木片决定的,整个团队的效率,也是由效率最低的一位决定的。管理人员要控制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除了让每个人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规则之外;还需要有预防措施来限制员工的行为与进度。而且除了保证进度之外,质量的管控也非常重要。因此在下达任务指派时,需要明确要求质量。管理人员检查与稽核时,必须要对速度与质量同时查核。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有检查质量的能力,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品质稳定。
19.主管需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能服众,而且让员工愿意团结在他的周围共同努力。主管与员工都是对等的,主管必须要对员工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而且能随时站在员工的立场思考,事事以人为本。也就是各种措施、设备、规则等等,都应该围绕着人的立场去考虑。使员工真正感觉受到尊重,满足员工的第四层次需求。俗话说:带人要带心。就是说凡事能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对立的情况发生,而且可以在工作中,建立更良好的同事关系,保证各种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强化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20.主管需要具备快速分解问题的方法
这项能力很重要,但是也很难学到。各种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单纯由一个原因造成的问题或影响,都很容易处理,也就不成为难点,可以视为日常作业。举例来说,可能您考核一位员工时,发现他需要到外地进行某方面的培训;但是那位员工正好现在小孩生病住院,要接受手术治疗。像这样的两难的情况,管理人员需要作出快速的决定,而且这样的决定要兼顾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管理学上,常使用一些将大问题分解成数个小问题的方法,然后处理一个个小问题。这样可以使问题单纯化,并且可以淡化矛盾,使被管理的人员容易接受各种安排与解决方案。一个称职的管理人员,必须快速的分解问题,争取员工的认同与支持。才能顺利妥善的处理各种困难。
㈦ 求徐坤的《重重帘幕遮灯——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写作》这篇文章
20世纪90年代文坛嘈嘈杂杂的声音中,“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无疑是其中比较嘹亮的“尖叫”。“个人化”、“私人化”写作前面,因为时常被冠以“女性”做前缀,景观变得热闹而意义变得暧昧起来。随着阅读和批评兴奋点的迁徙,围绕它而产生的争执也渐渐硝烟散失。然而,其中泛溢出来的“迷思”并未水落石出。一番“众声喧哗”之后,弥漫着浮躁气息的批评界,来不及或不屑整理、反思,便仓促掉头制造和寻找新的热点去了。一片狼藉的战场上,掩藏在废墟下的“战利品”也无意拾掇。
尘埃落定时,回看这一时期的创作和批评,理清“个人化”写作和“私人化”写作之间错综的关系、勘察将“女性写作”等同于、或命名为“私人化”写作后面包藏的心理机制、揭示这几个词互换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批评者对其产生背景、历史沉淀语焉不详的思维混乱,并以此为契机,思考它们对于中国文学以及9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的意义,并非多余之举。
一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文学创作上相对繁荣的局面,批评话语也比较活跃、丰富。一个显著的表现是,不断有人为文学创作命名:“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但截止现在,人们仍然没有像面对前面那些概念时,在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层面上使用“个人化”、“私人化”写作这几个批评术语。考察它们出现的背景和使用语境,对于厘清“个人化”、“私人化”写作及其在什么情况下和“女性写作”发生关联,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传统社会以群体为本位,价值观念上以国家、民族、阶级、集体为重,附着其上的个体生命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五四”时期,伴随着思想解放、人的解放和个性解放,提出了“人的文学”的命题,将文学的表现重点从社会、时代、国家、民族、阶级等宏大领域,转入到表现人的生命、人性。20世纪30年代始,救亡压倒了启蒙,国家、民族再度取代人与生命,成为文学的首选主题。随后,民族独立、国内革命战争、国家建设、阶级斗争等,一再成为主流话语,遮蔽了其它声音。直到80年代,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人、人性的解放再次呼声叠起。80年代“文学主体性”、“向内转”等口号的提出,正是这种呼唤在文学上的回应。
陈思和先生用“共名”一词,概括时代含有重大而统一的主题时,知识分子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材料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被掩盖在时代主题之下这种状况。[1]80年代的文学创作,即是他所谓的“共名”。这个思想暗合了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Lyotard)关于“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的论述。利奥塔认为任何时代都存在占有主导地位的“叙事”(narrative),这种主流叙事就是“宏大叙事”或“元叙事”(metanarrative)。“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都是一段时间里有关时代、国家、民族等重大命题,它们顺理成章地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这是80年代文学的“宏大叙事”。这种情况下,“一致的表现主题、相似的表现方式,使其时的文学创作看起来更像是集体行为,作家个性在文本中并不显豁”。[2]
9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将一体化的社会组织结构打破,意识形态松动后其整合功能也趋于弱化,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0年代即开始大量涌入的西方思潮,从另一个方向质疑着长久以来“大一统”的思想、文化格局,价值多元化的局面由此出现。“那种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往往拢不住民族的精神走向”,无论哪一种声音,都只是“反映了时代的一部分主题”。陈思和以“无名”命名了这种多样主题并存的文化现象,利奥塔所谓的“微小叙事”也基本是这个意思。利奥塔认为在“宏大叙事”旁边还有许多“微小叙事”,这些“微小叙事”彼此分离。通常情况下,“宏大叙事”把自己视为“正统”,把“微小叙事”视为“异端”加以排斥和贬低。当“宏大叙事”受到公众普遍怀疑的时候,“微小叙事”便取代了原先的“宏大叙事”。利奥塔主张:社会和人性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普遍性。现代思想家的最大失误是抹杀差别性、异质性,利奥塔则认为真正具有创造力的是生动活泼的“微小叙事”,没有它的自由发展,就不会有科学文化的繁荣。[3]
“个人化”写作正是出现在“宏大叙事”受到怀疑、“共名”时代结束之际。王朔的出现和他在读者中产生的“共鸣”,对“个人化”写作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他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对经典意识形态的颠覆”,[4]最重要的是,他解构了曹丕建立的以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念,及其加予写作的神圣性,将文学从“解放政治”和“思辨哲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社会政治的话语体系中挣脱出来的作家,开始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开口。“以共同想象力为前提的历史叙事构成的审美霸权”[5]风光不再,退居边缘的文学不再抱守“启蒙”精神,王朔标举的“躲避崇高”的口号是这一变化的典型反映。文学作品关注的题材内容,由以往社会历史政治的“宏大”视野,转向个人日常生活,“新写实主义”应景而生。作为“新写实主义”后续的“个人化”写作,实质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叛,它要求文学更贴近它自己而不是攀附政治、意识形态,更贴近形而下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形而上的国家、民族、时代等。
弄清楚“个人化”写作的背景,再来谈其他就比较容易。由于“个人化”写作涵纳了多个义项,当使用者只在自己的话题范围就便提取其中一脉时,混乱局面的出现便不足为怪。戴锦华女士在和王干就“女性文学”和“个人化”写作对话时,从三个层面界定了“个人化”:其一是:个性风格,其二是个人视点和角度。其三是专就“女性写作”而言。这是对“个人化”比较全面、也比较中肯的梳理。戴锦华窥见了“个人化”写作的功能在于:“从颇为个人的视点、角度切入的叙事,可能构成对权威话语和主流叙事的消解、颠覆,至少可能成为一道完整的想象图景上的裂隙。”[6]这正是“个人化”写作最有突破的方面。它对个体价值的重视,使长期被摈弃于“宏大叙事”之外的个体生命及其日常生活经验得以登堂入室,它对“群体化和公共化”[7]写作的颠覆性所开辟的话语裂缝,使处于边缘的女性写作蓬勃为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立特行的景观。
美国女性主义者芭芭拉"琼森(Barbara
Johnson)曾经揭示过女性和“个人化”之间似乎是天然的联系。长久以来,女性的个人经验不只被排斥于知识范畴之外,还有任何属于个人范畴的都在加上一个“女性”的编码后而被贬低。在她看来,个人或至少是个人立场是一种播散权威及分解错误的父权制意义的普遍方法。女性主义重新强调个人对女性的文学创作影响犹深。因为女性从沉默到觉醒的过程必定是一个个人化的过程,这很自然成为文学的题材,并需要得到尊重和肯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便是把个人的、特别是女性的体验提到正宗的位置。[8]女作家在这股“个人化”写作浪潮中,以主体身份书写个人生活,表现“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事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9]她们创作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成为女性的精神自传。女作家对女性个人生活体验的直接书写,不仅改变了以往男性叙事对女性的“空洞”表现,也颠覆了现实中男性预设的女性形象,构成了对男性中心社会及其道德话语的解构。她们的写作,裂解了“宏大叙事”,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效果,[10]成为“个人化”写作的极致。在这个意义上,原本没有特殊性别意义的“个人化”写作,被混同为女性写作。
带着强烈反叛姿态的女性写作,像一束强光,照亮了女性生活的“黑暗大陆”,使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浮出历史地表”,“妖女们”和她们笔下“妖女”的“私人生活”极大地震动了文坛,挑战了男性中心社会形成的阅读经验和批评话语。对她们“所呈现的女性生存方式细节的无法把握,”[11]使因循守旧的批评界仓皇失措。在谈及她们的作品时,“个人化”写作已然被置换为“私人化”写作。从“个人化”写作到“私人化”写作,一字之差,以它作为“女性写作”的专有和代名词,波诡云谲中泄露了许多文化符码。如对“私人化”写作代表人物陈染,众多评论以现实道德观念聚焦“她作品之中的‘私’,女性之‘性私’,拐向‘窥阴’,而对她的思考故意视而不见,让她在哲学层面上的生存自我梳理的‘自视’转而成为‘他窥’,一切理性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这样他们就轻巧的将女性置于自己的视点之下,显得跟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非但构不成敌对抗衡的力量,就连简单平等的对话、对象化关系也构不上。这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将有智慧的女性屏除在外的最好伎俩。”[12]
本文标题所谓的“私人化”叙事,即指当时评论界仅在女性写作范围内使用的“私人化”写作/“个人化”写作。
二
总括“私人化”写作出现的语境,里面包含了这样的识别意义:回避主流话语,专注于自我私人生活的体验,以细腻的笔致创作(带有女性生活或精神)自传性质的作品。
20世纪20年代,受日本“私小说”(I-Novel)影响的郁达夫,其作品被目为“私小说”或“自我小说”。在以“群体性”、“公共性”、“大我”、“开放性”为尚的中国文化里,携带着“个体性”、“私人性”、“小我”、“隐密性”等内容的“私”字多有否定意义。一开始,他小说中的“自我暴露”受到猛烈的攻击,但人们很快从小说里找到了为他开脱的理由。认为他的“性苦闷”等描写并非仅仅作为个人的生活经验,它还与主人公的爱国主义与反帝情绪联系在一起,不能因为描写性而否定作品的社会意义。作品表达的是人的自省,是灵魂的博斗和抗争,男主人公从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感受到生的痛苦,并企图从这种苦痛中,探索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郁达夫在表达“性”苦闷时,牵强地扯上“国家”,使叙事出现了裂痕。批评者却借助“国家”、“民族”这些字眼,使郁达夫顺利地摆脱了“私”字招徕的贬抑,思维之怪诞匪夷所思。不过,这也正好泄露了个人之“性”在文化中的卑弱位置。从郁达夫描写“性”时扯上宏大话题“遮羞”,到“私人化”写作对“性”的坦然表达,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异。但同样的内容出现在女作家笔下时,将对它的批评拘于道德谴责,显示了“这个文化的先天缺失。”[13]
陈染、林白、海男等被目为“私人化”写作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内容偏向于对女性个体生命和内心体验的描述,着力于对“小我”身份进行寻找、定位。与以往女作家在强大的社会理想或社会问题背景下表达女性感觉不同,她们并不从社会、民族、国家、时代等“宏大”、“广阔”角度去写女性,而是从男女两性关系这个微观场域,表达女性的心理感受、身体经验,把文学度向微观世界。所以,同是“私”,她们与郁达夫“私小说”有不同的地方。有论者从叙事空间评价郁达夫和目前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不同,认为郁达夫的一己情怀并不是独立自足的封闭空间,而是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联系在一起,他的“私人性”因而还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联系。[14]在陈染们那里,叙事空间是封闭的。这从她们笔下经常出现的“房间”、“浴室”、“窗帘”(隔开与外界的联系)等空间意象可以看出。在陈染的《与往事干杯》里,“尼克松访华”、“斗私批修”等历史性的标记,不过是记忆碎片的虚浮背景,或者说只是陈染用来搭建自己心灵宫殿的脚手架。作品呈现的是女主人公个人化的生存经验和心理驿动。[15]
㈧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是道教吗
佛家经典禅语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人?谑廊缟泶<校牟欢瞬煌欢虿簧耍蝗缧亩蛉送似渖硗雌涔牵谑翘寤岬绞兰渲畎阃纯唷?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嗳缛纾W〔磺ǎ坏馈?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笃鳎右嗳缡恰?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