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1)甲骨文的发明地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而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文明的早期结晶,一点都不为过。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体现“六书”的造字理据,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字形。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书”的地方,体现出古人的独出机杼和奇思妙想。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
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其所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甲骨文已经是符号化的文字,古代“书画同源”,因此甲骨文也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很多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在构字时尽量采用简单的线条,抓住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凝练生动,概括传神。
其形体体现出的布局上的穿插避让和形象上饱满匀称的追求,更是凸显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
『贰』 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现在发现的是殷商时期的。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因为载体的原因,可能其它物品上的没有能保存下来。它的起源应该还要早很多。
『叁』 甲骨文的发明地是
安阳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肆』 甲骨文的发明地是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这有必要先从发生在一个名字叫李成的农民身上说起。这个愚昧的农民对甲骨文的发现有着一段典型的、可笑的、荒诞而又充满文化悲怆感的传说。他是河南省洹河畔安阳县小屯村人。李成是为了赚钱第一个把“甲骨文”作为药材运到城里、传送出去的人,但也是在他手里,毁掉了难以计数的甲骨文字。功耶?罪耶?惟有历史来定论。这年夏天,他患了疥疮,疼痒难耐,坐在田头,无意中捡起一块刻有“画纹”的白骨片,但他无论如何也不知道自己捡起的是一块历史文化瑰宝!李成把白骨片揉搓成了粉末,涂抹在疥疮上,疼痒神奇地止住了,几次涂抹后,疥疮居然治愈了。李成喜出望外。他把乡亲们扔掉的、大量的各种形状的白骨片片收集起来,送到附近城里的药店去卖。他告诉药店掌柜:“这白骨片片治疥疮和外伤有特效。” 药店老板将信将疑,取来药典看了半天,终于弄明白这白骨就是中药里的“龙骨”,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龙骨是古爬虫动物的化石,能生肌防腐。药店收下了这些“龙骨”,李成则将大把的铜钱往钱褡裢里一装,高兴得回家去。从此,做起了收集贩卖“龙骨”的“专业户”。李成一边收集,一边卖给药店。可是,当时药材交易落后,“龙骨”在当地的用量不大,药店就不想收了。当李成又一次把收集来的“龙骨”送到药店时,店老板便挑剔起来:凡是刻有“画纹”的“龙骨”一概不收。李成这次碰壁后,立即想出了聪明的对策:他拿起刀,将收集来的所有“龙骨”上的“画纹”一刀一刀地刮掉,然后再送到药店去卖。此时,药店的仓库里已被“龙骨” 堆满了。这是一座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而药店老板却全然不知!也是为了钱,老板决定停止买进“龙骨”。但李成却没有放弃这挣钱的机会,没有停止“龙骨”的收集。他把一块块“龙骨”——把一块块文化瑰宝捣成粉末,然后包成一个个小包到各个集市、庙会上去叫卖,去赚钱!同样,药店老板为了赚钱,也陆续把“龙骨”转卖给各地。很快,“龙骨”进入了京城各大药店。就这样,一块又一块“龙骨”,或成块入药,或碾成齑粉,成为救治千千万万个病人的“良药” 。
还有一位与甲骨文的发现有着不解之缘的著名古董商,他叫范维清,是山东潍县人。光绪二十五年夏天,居住在北京东安锡拉胡同11号的王懿荣身染疟疾,久治不愈。一位医术高深的老中医为王懿荣开出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名曰“龙骨”的药,立刻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其家人从药房抓药回来后,王懿荣亲自查看,发现了中药里的“龙骨”碎片,有的碎片上镌有奇异的纹络。他便抱病亲临药房叮嘱药房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见。不多时日,名扬京华的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见到王府,这次他带来了十二片“龙骨”。这是他到河南安阳、汤阴一带去收购青铜器,没有如愿。听当地人说“龙骨”是药材,就顺手牵羊地收集了十二片,心里想:“这样也不枉跑一趟。”王懿荣见到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分外高兴。他仔细端详着每一片甲骨上一个个单一成形的“符号”,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他兴奋地告诉在场的人:这是比钟鼎文更古老的中国文字!范维清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药材是真正的古董。于是,王懿荣以每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下了这十二片甲骨。并当场给范维清六百两银子,指使他为自己继续大量收购。随即,派家人到京城各大药店以重金把刻字的甲骨全部买下,以至于典当细软,倾其家财也在所不惜,在他壮烈殉国前竟收集了一千五百片!
王懿荣一边收集,一边开始了他的“发现”。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拿着放大镜逐块、逐字地深研细究。随之,一个又一个象形的、怪异的、抽象的、单调的文字符号被破译,字与字连为语言的链条,一个个链条随即构成一片清晰的文化意象。他对照《史记 . 龟策列传》、《周礼 . 春宫》的文字记载,终于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殷商王朝祭天盛典的情景、祈求福祉的占卜辞令、政治经济的记载、金戈铁马的征伐……
金秋送爽,明月如水。王府上高朋满座,名流如云。王懿荣把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甲兽骨送给大家传阅观赏。然后,他兴致勃勃地举杯祝酒,郑重得告诉在座的高朋名流:甲骨上镌刻的“画纹符号”是文字,是商代中后期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随即,京城文化界为之轰动,中国文化界为之震撼,世界学术界为之注目!
『伍』 甲骨文的发现地是哪里呀
正确答案:B
『陆』 中国的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哪发明的拜托各位大神
是商朝人发明的,发明不能归咎于一人 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钟鼎文(金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期的文字形态,不过这种文字非常成熟,从常识判断,这种在此之前应当已有文字的雏形,所以,我认为,最早的汉字应当至晚在夏朝甚至是夏以前。 那么,这种中国早期文字究竟在哪里,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早期的文字是用来记录临时的事情的,也许只写在土地上并没有保存下来。而后来,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发展,及至殷商,人们需要保留文字,所以甲骨文应运而生。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柒』 甲骨文的发现地是
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
『捌』 甲骨文的发源地
甲骨文的发源地是安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 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延请太医治病,太医开的药方中有一味"龙骨",家人到药店抓药回来,王懿荣一看上面刻有文字,但不是当时所知道的篆文,经过研究,确定应该是比篆文更早的文字.到药店询问老板,老板说"龙骨"是从河南安阳小屯村贩运而来,当地农民种地时从地里挖出来的.由此发现了甲骨文.由于这个地方经考证是殷商首都的遗址所在地,因此叫做"殷虚",这个地方发现的甲骨文因此也叫殷虚甲骨文.解放以后,考古学家在陕西一带也发现了甲骨文,叫周原甲骨文.
『玖』 甲骨文的发源地是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2]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拾』 甲骨文是谁发明的
一般认为是王懿荣发现的。
从两个“百年”纪念会谈甲骨文的发现
□水 土
去年,即1998年5月10日到12日,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和中央研
究院历史语言所共同组织在台北召开了“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
讨会”。而今年即1999年8月20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河南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安阳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在安阳召开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
术研讨会”。同样是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的会议,为什么一个在
去年召开,一个在今年召开?甲骨文到底是哪一年发现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实上,关于甲
骨文发现的年代,归纳起来至少有1894年、1898年、1899年、1998-
1899年之间、1900年等几种说法。关于甲骨文发现者,大家提到的有
王懿荣、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下面简单把这些
情况介绍一下。
甲骨文发现于1894年之说比较晚出,影响也比较小,胡厚宣先生
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胡石查提早辨认甲骨文的问题》(载《第
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编集,
1993年10月)。据胡先生文,胡石查发现甲骨之说,漏洞不少,不可
为据。因此,此说可以略而不谈,读者如有兴趣,可以阅读胡先生文。
在各种说法中,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是大家说得最多的。但是关于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年代,起码有1898、1899、1898-1899年之间、
1900年有四种说法。先看王懿荣1900年发现甲骨文之说。
刘鹗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此书自序写于
1903年的9月,其中有这样的话:“龟版己亥(1899)岁出土在河南汤
阴县属之牖里城。既出土后,为山左贾人所得,咸宝藏之,冀获善价。
庚子岁,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
厚值留之。后有潍县赵君执斋得数百片,亦售归文敏。”这一段话清
楚地说明王懿荣看到甲骨是在庚子岁即1900年。有人就据此而认为甲
骨发现是在1900年。如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拾遗》《总论》第8页上:
“王文敏公,名懿荣,字廉生,福山人。……光绪二十六年河南汤阴
附近,地名小屯者,土中出古龟甲兽骨,上刻古文,公始定为殷商遗
物,得之至为宝贵,古龟甲刻辞之见重于世,自公始发之。”
从刘鹗的叙述可以看出,他把“龟版”的“出土”时间,跟王懿
荣看到“龟版”的时间分在前后两年,一在1899年,一在1900年。既
然王懿荣是在1900年才看到甲骨文的,那么说王氏在此前“发现”了
甲骨文,也并非没有道理。王懿荣是否真的在1900年才看到“龟版”
呢?陈梦家为我们解答了这个谜语。《殷虚卜辞综述》第647页说根据
刘鹗的《抱残守缺斋日记》“辛丑十月二十八日(1901年)”条作了
如下推论:(1)在王氏生前,刘氏似并未看到他的甲骨,当时王氏对
此秘藏并不轻以示人;(2)刘氏辛丑日记于十月二十日记赵执斋送龟
版来,云“龟版颇有大者,晚点龟骨共千三百件,可谓富矣”,则
1901年刘氏自己有收藏;(3)刘氏只相信王氏庚子年买了两批,并无
全甲之说;(4)当时因为王氏收藏甲骨很严密,外界有许多无稽之谈。
“王氏搜求甲骨“秘不示人”,王国维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
现之学问》(1925年)中也说过:“殷虚甲骨文字,光绪戊戌己亥间,
始出於河南彰德府西北五里之小屯。初出土后,潍县估人得区数片以
售之福山王文敏懿荣,文敏命秘其事,一时所出先后皆归之。“其他
一些人也谈到同样的意思。如罗振常《洹洛访古游记》上册11-12页,
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条、加拿大人明义士《殷虚卜辞·自序》(
1917年)、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北京大学史学系讲义,1924年,
收入《凡将斋金石丛稿》102页,中华书局,1977年)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王懿荣开始收藏甲骨是“秘其事”,连“门生”刘鹗也不知道。
因此,王懿荣在1900年才看到甲骨文的说法就不必相信了。
罗振玉的论著中一般都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是在光绪己亥,即
1899年,但在1931年所写的《松翁自叙》中又说:“洹滨甲骨,自庚
子岁始由山东估人,携来都门,福山王文敏公懿荣首得之。”为什么
罗振玉自己自相矛盾呢?胡厚宣《再论甲骨文发现问题》解释说:
“这是因为据明义士《甲骨研究》(1933年齐鲁大学讲义本)己亥年
王氏只买了12块,到庚子则买了800块,举多数而言,便称作庚子了。”
(胡文见《中国文化》15-16期(1997年合刊),1997.12,72页)
这解释应当是可信的。
既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不会在1900年,那么可以往前提早多长时
间呢?根据现在的资料,说学者们看到甲骨文,最早只能上推到
1899年。下面先看王懿荣1899年发现甲骨文的说法。
前面说到刘鹗的《铁云藏龟》,此书罗振玉也曾为之作序,序中
说:“至光绪己亥(1899年)而古龟古骨乃出焉。”(1903年)后来,
罗氏在1910年的《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1912年的《殷虚书契前编》
自序、1933年的《殷虚书契续编》自序都说了同样的意思。
明义士在1917年所写的《殷虚卜辞》中说到他1914年到安阳传教,
并说“约十五年前”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后来他在1933年写的《甲
骨研究》中记载:“按范氏一九一四年所言:一八九九年,有学者名
王懿荣,到北京某药店买龙骨。得了一块有字的龟板。见字和金文相
似,就问来源。并许再得了有字的龙骨,他要,价每字银一两。回家
研究所得。王廉生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当年秋,潍县范氏又卖与王
氏甲骨十二块。每块银二两。盖范氏在北京听说王氏之事,便到彰德
得了十二块,回北京,卖与王氏。”
罗振玉是早期研究甲骨文学者之一,明义士所述是根据他亲自向
商人范某打听来的。他们的说法应当是可信的。
需要注意的,同样在1899年,王襄和孟定生也看到并开始购买甲
骨。王襄有不少文章都谈到他和孟定生一起最初看到并购买甲骨的事
情,他们看到甲骨的年代是在1899年,如《室殷契征文·序》(
1925年)、《题所录贞卜文册》(1933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第
32、33期)、《题易鲁园殷契拓册》(1935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
第85期)、《孟定生殷契序》(1957年6月,收入室文稿第四册)、
《题宝契小像》(1953年,收入室诗稿第二册)(以上王文皆见
《殷都学刊》1985年2期)。王襄和孟定生在1899年看到并购买了甲骨
的事情,过去不被学术界重视,直到胡厚宣在1944年《甲骨文发现之
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一文中特地提出,并在1951年3月所写的《五十
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中加以强调,这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后来,
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对孟、王的贡献也加以肯定。需要注意
的,王襄的叙述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他既说到自己和孟定生购买
甲骨是在1899年,也说到王懿荣收购甲骨是在1899年,但王氏收购在
他和孟定生之后;第二,王襄曾说“吾乡藏殷契者,固以定老为创始
人“(《孟定生殷契序》),可见他是很推重孟定生的。王襄在《题
易鲁园殷契拓册》中提到,孟定生在没看到甲骨时就就推断它可能是
“古简”,这对刺激古董商人去当地收购应当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又
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说孟定生在1900年就曾摹过甲骨文(陈书
648页),可见孟氏确实不同一般。
附带说一下,过去有人虽然也认为是这一年发现的甲骨文,但最
早收购者不是王懿荣,而是端方,如董作宾、胡厚宣《甲骨年表》。
但是,端方搜集甲骨实际上比王懿荣晚。陈梦家已有讨论,可以参看
(《殷虚卜辞综述》651页)。
至于说王懿荣在1898年和1899年之间发现甲骨文的说法,见于王
国维《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序》(1917年):“光绪戊戌、己亥间,
洹曲崖岸为水所啮,土人得龟甲牛骨,上有古文字,估客携至京师,
为福山王文敏公懿荣所得。”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
学问》(1925年)中也有同样的意思的话。王懿荣的三子王汉章《殷
墟甲骨纪略》(天津美术馆《美术丛刊》创刊号,1931)、《古董录》
(1933年《河北第一博物院画报》第50期)也有此说。对此,胡厚宣
《再论甲骨发现问题》解释说:“我们认为……又称戊戌者可能是戊
戌年即开始见到或购到极少数之故。”(《中国文化》72页)胡氏的
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不管怎样,我们下文将会讲到,现在还没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王懿荣在1898年就看到了甲骨文。因此,王国维等
人的说法不一定很准确。
最后,我们看看甲骨文发现于1898年的说法。
最早提出甲骨文发现于1898年的,是汐翁所写的《龟甲文》一文
(1931年,北京《华北日报·华北画刊》第89期),文中说1898年刘
鹗与王懿荣一起发现了甲骨文。此事不见于刘鹗所写的《铁云藏龟》
自序,向来被认为是“向壁虚造”的传说。董作宾、胡厚宣《甲骨年
表》虽引用汐翁文,但把发现年代改为1899年。因此,在相当一段时
间内,1898年发现甲骨文之说就没有人再提起了。
1961年,王襄作《古文流变臆说》(龙门联合书局出版),谈到
到殷代文字的发现说:“殷契之发现,始于清光绪戊戌秋,潍人范寿
轩来说河南出骨片事,翌年冬携来求售,巨大之骨,计字索值一定一
金,同好力不能得者,尽以携之京师,后闻为王廉生懿荣购去有全龟
腹甲之上半,曩时视为珍品,亦在其中。”1982年,王翁如发表王襄
的一篇遗作,题为《室殷契》(见《历史教学》1982年9期)。这篇
文章是王襄在1955年10月27日,文章开头说:“世人知有殷契,自公
元一八九八年始(即前清光绪二十四年)。”此后发表的王襄《亡弟
雪民家传》(见王巨儒《王襄年谱》上,刊《天津文史丛刊》第七期,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7;又收入《纶阁文稿》第二册,现存天津市
图书馆)也说“殷虚出契文之年,在清光绪戊戌。翌年,潍贾范寿轩
携之来津;乡人孟定生、马景含二君及余家兄弟见之,惊为千载瑰宝”。
以上各说中,王襄或说“殷虚出契文之年”,或说“世人知有殷契”,
或说“殷契之发现”,都说是1898年。看起来,这都跟他所写的、我
们上面提到的那些文章的说法有所不同。因此,有不少人撰文论述甲
骨文发现的年代应当是1898年,发现者应当是王襄和孟定生。
不过,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无论王襄文中采用什么方式叙
述甲骨的发现,可以肯定的是,在1898年,他和孟定生并没有亲眼看
到实物,真正看到实物是在第二年即1899年。由于这场讨论,有的学
者强调要明确“甲骨文发现“到底指什么。李学勤先生在最近所写
《王懿荣集》序说:“殷墟地方农民掘出甲骨,以及甲骨为古董商人
所见,都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发现’,因为他们对甲骨的文物性质和
价值都不能有所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懿荣、王襄和孟定生应
当都是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他们发现的时间是在18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