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火的发明历程

火的发明历程

发布时间:2021-12-25 10:51:46

① 火柴的具体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直至19世纪,才有抄人发明引火盒。盒子里面装有浸过硫酸的石棉,接着拿一根木条,沾上硫磺、氯酸钾和糖,当木条碰到硫磺,便会发生化学作用,发生火花。但这种火柴仍相当笨拙,直至1827年,英国药剂师瓦克尔,用沾有化学药品的木条,在砂纸上一擦,就立刻产生火花。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根摩擦火柴了。在1852年经过瑞典人居塔斯托伦姆的改进,以磷和硫化合物为发火物,在涂上红磷的匣子上摩擦生火,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② 火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现存最早的关于火药的记载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孙思邈的丹经中明确记载着:把硫黄、硝石放在一起烧炼的时候,如果有木炭掉进去就可能发生爆炸。到了唐代晚期,火药已经成了炼丹家们献给军事家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在公元904年唐朝末期地方势力之间的相互攻击中,第一次使用了一种名叫“发机飞火”的武器。到了北宋时期用火药制成的各种武器,如火药箭、火球、神火飞鸦等已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在宋朝抵抗北方金国的进攻中多次使用火药、火器等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公元1126年著名的开封保卫战中,宋朝的守军在李纲在率领下,使用一种名为“霹雳炮”的爆炸性火药武器,让进攻的金兵吃尽了苦头,死伤惨重。到了南宋时期,用火药制成的爆炸性火器无论在陆战中还是在水战中都已经成了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了。

现在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门公元1332年铸造的铜质火炮,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最早的火炮。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西征的蒙古大军把从宋朝学到的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方法传播到了阿拉伯国家。大约到了13世纪末欧洲人才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了解到火药的制作方法。后来十字军在东征的过程中,同当年的金军一样,吃尽了阿拉伯人的火药武器的苦头,最后终于学会了爆炸性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但是,这时中国人发明火药已经800~900年了。

③ 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药的发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药被用于军事。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版药的权国家,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 (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

(3)火的发明历程扩展阅读: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

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枪在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④ 火药的发明过程是什么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左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戢争中颢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图为南未突火枪。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希望采纳

⑤ 古代人用火的历史资料

火,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被人类所使用。那么,火是怎样被发现,又如何取得的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湿橹钻火磨星红。"湿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取灯",北方叫"发烛",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长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高士奇《天禄识余》中记载:"杭人刻松木为小片,其薄似纸,溶硫磺涂木片头,作为接火之用。"宋时,民间劈小杉条,并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为"引光奴"。后来一些以此为业者,则呼之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后,必须有引燃物配合,所以"发烛"、"火寸"等助燃物的行业就逐步发展起来。
光绪初年,火柴还未盛行。当时取火技术又进了一步,用一种叫"火镰"的工具。这种火镰,缝皮为包,安铁为刃内装火石一片,火绒一团,如果要用火,取火绒豆许,放在石上,再用铁刃撞击,能发出火星,顷刻间就得火,是当时吸旱烟者不可离身之物。后来有了火柴,火镜、火石、火绒等物就逐渐衰落了,最后消失。

⑥ 火材的发明史

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国人在公元577年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
点击查看图片
火柴
,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后妃和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中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其后在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一度被中国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洋火”能借着摩擦生火。而发明这种火柴的人是英国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树胶和水制成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便产生火。
亲,以上来自网络,维基网络。

⑦ 火的发明与使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火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的体质得到良好的改善;体质的增强,使人类原始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人们改变了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开始向氏族社会过渡。

⑧ 火字的来历与演变过程

火字的来源传说:

在远古时代,蚩尤被黄炎二帝打败后流落到苗族所在地。这天正遇蚩尤三姨太临盆,当蚩尤当知三姨产下一个没双眼的妖魔鬼胎,心中十分闹怒即命杀手将其碎尸万段。

这时只见天上火焰神君在大声叫;“蚩尤且慢动手!”。

当火焰神君落地后对蚩尤道:此孽畜乃本仙炼炉中一残渣余孽,昨晚守夜童儿睡着了,此孽畜就打开炉门下来作祟,无奈被南天门守将追得无孔可入才躲入你三姨腹内,南天门守将为避女性私血故不敢动手。

蚩尤听后是哭笑不得,这时仓颉也刚从九玄神女处回来,见火焰神君和蚩尤对一妖魔鬼胎留处犯愁,就动了恻隐之心。说;二位,这妖魔鬼胎还是送给我吧,我的字海内正少个做饭的什计。

蚩尤到是同意,而火焰神君却连连摆手说;“仓帝不是我小气,你不知道这厮坏着呢!只要你一不留神他就会闯祸”。

仓颉笑嘻嘻地说;“火焰神君你大可放心,我字海内有的是水可降服他,再说他要是敢下界伤害人间,我会号令天下人用口水将其淹没”。

火焰神君见仓帝执意想要,就在该厮脸左右各打了一掌巴,喝声滚!只见这孽畜嗖的一声钻进了仓颉字海内。故而古代的火字是人字二边有二个掌巴形的象形字。

火字的演变:

“火”的早期甲骨文字形、与“山”相似,像地面上的三(多)股腾腾热焰。

晚期甲骨文简化了两侧的焰苗,并将主焰写成“人”形。

金文在晚期甲骨文的基础上省去地面,将甲骨文连在一起的三股焰苗分离,将主焰两边的焰苗、写成撇和捺 。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火”在上下结构中作偏旁时被写成“四点底”。

(8)火的发明历程扩展阅读

火字的记载:

燃烧木材是最早生火的方式。树木自古提供人类需要的很多能源,故称柴或柴火。不同的树木造就不同的柴火。

《调鼎集·火》列举各种木柴烹煮:“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

“栎柴火:煮猪肉食之,不动风,煮鸡鸭鹅鱼腥等物烂。茅柴火:炊者饮食,主明目解毒。芦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补药。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浊。糠火:砻糠火煮饮食,支地灶,可架二锅,南方人多用之,其费较柴火省半。惜春时糠内入虫,有伤物命。”

⑨ 火柴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18世纪初,意大利出现了一种取火产品,形状如同捶衣棒,顶端涂浓氯酸钾,接触盆子里盛的硫酸便起火,这是最早的火柴。1805年,俄国出现了类似化学火柴的玻璃头发火棒,用钳子在棒头上一夹就起火。1833年,瑞典卑尔加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火柴厂,生产的摩擦火柴是奥人泼来歇耳发明的,但很不安全。1855年,瑞典人伦塔斯脱路姆最早发明了安全火柴,为火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远在1839年,火柴随同鸦片由英国传入中国。当时只有宫庭和大臣们使用。1890年以后,上海有了第一个火柴制造厂,但这个厂是瑞典人开办的,厂名瑞商洋行。自1894年起,我国湖北建立了两家官商合办的火柴公司——聚昌和盛昌,就是我国最早的火柴厂。在慈禧太后过60岁生日那一天(1894年11月7日),我国首次出现了印着西太后像的火柴。

解放后,我国火柴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多种特种火柴。例如:在十级以上的大台风中不熄灭的抗风火柴;不怕雨水的防水火柴;用一根钢针代替梗棒的无梗火柴;用纸棒涂蜡的蜡梗火柴,燃烧时间长达2分钟;南京曾生产过拉动火柴,只要一拨火柴棒,就能燃烧起来;不久前制造的海鸥牌信号火柴,海船可用来及时发出遇险求救的红色信号,或发出缺乏淡水的绿色信号,这在我国火柴史上是一个创举。

阅读全文

与火的发明历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