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浮空器的发明

浮空器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12-25 04:12:20

㈠ 浮空器是如何制成的

一艘巨大的圆形热空气飞艇高高地飘浮在地球上空。利用太阳能,它能停留在高空,还能作机动飞行,甚至通过微波直接把能量传到地面上来。它宽16公里左右,能在26公里高的同温层里停留不动。上述浮空器是富兰克林研究中心的奥克里斯和索勃曼设想的。他们估计,这台太阳能同温层平台就能产生1000兆瓦电力,其中至少有100兆瓦电力能够到达地面上的微波接收站以供使用。

㈡ 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飞行器是

飞艇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与热气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 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有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大型民用飞艇还可以用于交通、运输、娱乐、赈灾、影视拍摄、科学实验等等。比如,发生自然灾害时,通讯中断就可以迅速发射一个浮空器,通过浮空气球搭载通讯转发器,就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灾区的移动通讯恢复。

㈢ 中国古代的“四大航空发明

风筝:巧出助飞效应

在辽阔的渤海,中国海军航空兵某部正在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只见辽宁舰保持30节(约为55.6km/h)航速迎风疾驶,一架架战机轰鸣。航母的前甲板不足200米长,重达20~30吨的歼-15战斗机要从航母前端滑跃式甲板上一跃而起,直上云天,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其中的原理就离不开“风筝效应”啦!风筝,古人称之为鸢(yuān)。它有骨架、面布和平衡尾3个部分。骨架是用来保持轮廓和有效的受风面积,并支撑和固定面布的;面布是提供风筝的受风面,使风筝产生升力的作用部件,也可使风筝呈现多样的画面效果;平衡尾有配重、稳定的作用,也可保持风筝放飞时的姿态。

风筝的升空利用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两项物理学原理。风筝飞起时,其迎风面与空气会有个相对运动方向的迎角(α),风筝拉线会产生拉力(T)。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T反),且反作用力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相反。风筝拉线与面布的交接点(A点)在垂直方向会受到空气压力(F压)的分力(F升)、线拉力(T)的分力(T下)和风筝重力(G)共同作用。调整风筝的放飞迎角(α),使F升≥T下+G,风筝就可上升或在空中静止;如若F升<T下+G,风筝就会下坠。

辽宁舰飞行甲板的前端向上斜翘,使舰载机在加力起飞的最后阶段机身向上与水平方向呈大约14o的迎角。此时的机翼与机身下表面相当于一个巨型的风筝。歼-15战斗机在滑跑起飞时可获得较大的辅助升力。同时歼-15战斗机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方向也因迎角向上倾起,舰载机实现短距滑跑快速起飞。

在军用飞机各种战术飞行动作中也能找到风筝效应的身影。飞行员依靠对迎角的准确掌握,完成各种复杂的特技动作,从而达成各种战斗任务。

延伸阅读:

飞机升空主要依靠伯努利效应,但飞机在低速状态时伯努利效应尚不明显,因此风筝效应对飞机的起降辅助效果反而较强。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飞机多以活塞发动机和螺旋桨为动力装置,飞机航速较低,起飞速度较慢,因此多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布局,以使飞机有固定的迎角,在滑跑全程获得风筝效应。而现代喷气式飞机起飞速度快,无需再借助风筝效应,为便于驾驶员观察,避免着陆时发生“机头倒立”等安全事故,多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

竹蜻蜓:变身螺旋桨

以竹蜻蜓为原型的螺旋桨推进器,被应用于喷气时代以前几乎所有的飞机。即使是现在,大大小小的直升机依然在它们的顶部安装至少两部大大的竹蜻蜓—旋翼。这个诞生于中国东晋时(317年—420年)的玩具,怎么就如此深远地影响了人类的航空历史呢?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竹蜻蜓来到西方,被称为“中国螺旋”。1796年,英国人乔治·凯利对其进行了研究。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竹蜻蜓成了飞机的重要推进部件—螺旋桨。

竹蜻蜓(螺旋桨)升空原理与风筝相似,主要还是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分解与合成。如上页图所示,螺旋桨逆时针旋转,有倾角的叶片对空气产生推挡,其A点作用力分别是向下的F下和切线方向的F切。同时对叶片的反作用力F反可分解为使螺旋桨向上的推力F反升和沿叶片旋转切线方向相反的作用力F反切。

孔明灯:催生热气球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酷似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孔明戴的帽子,也有人说这种会飞的灯是诸葛亮发明的,故得其名。但在早于孔明生卒年代的西汉时期,《淮南子·万毕术》中已有类似现象记载:“取鸡子,去其汁,然(燃)艾火纳空卵中,疾风因举之飞。”意思是说在空鸡蛋壳中燃艾绒,蛋壳可飞上天空。这说明我们的先祖很早就认识到轻盈的物体可以在热空气作用下升空。

如下图所示,左侧灯体中蜡烛未点燃时,温度较低(t1),灯内空气密度大,灯的总重量较大(G1);右侧灯体中蜡烛点燃时,温度升高至t2,灯内空气密度变小,灯的总重量变小至G2。这个时候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就等于其排出同体积的环境空气的重力(空气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当浮力大于孔明灯自身与灯内的气体重力的总和G2时,孔明灯就能在空气中漂浮起来。

孔明灯在中国古代多做军事用途,主要用来传达军事讯息,以及探测风向和风速。热气球运动则是其原理在现代的发展与应用。

走马灯:孕育喷气发动机

走马灯的构造很像竹蜻蜓与孔明灯的组合体。它的内部有一根可以旋转的立轴,上部装一个叶轮(有多个叶片的竹蜻蜓),立轴下端则装一盏灯或一支蜡烛作为热源。热源点燃后,上方空气受热上升,通过叶轮后从灯体的上方离去,而冷空气由下方源源不断进入灯体。这样形成空气在灯体内由下向上的单向流动从而推动叶轮,并带动与立轴相连的图像(走马)在灯内转动。

走马灯具体发明时间尚不清楚,但到秦朝时它已制作精良。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热动力驱动涡轮旋转做功的机械装置,它实现了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成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鼻祖。1921年法国人获得了第一个喷气发动机的专利;1939年8月德国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0年,朝鲜空战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喷气式飞机的对决。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催生了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加大了航空在军事上的作用,也加强了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㈣ 97雅典娜浮空术

浮空人物及方法:

(一) 麻宫雅典娜 浮空术
在自己的版边输入→↘↓↙←↖↗按B!对方在角落里,连续按下A就是无限了!55HITS KO对方!
麻宫雅典娜 飞行术
在浮空的状态下回避(无论是前回避或后回避)在未着地前按↓+B!

(二) 玛丽 浮空术
对方在刚起跳时用←↙↓↘→+A或C(投机技)在角落里连续按下B或站立B都是无限!
玛丽 高空站立术(对手是暴走利昂娜)
当暴走利昂娜发出→↘↓↙←+A或C,当利昂娜的飞行道具快回来时,玛丽用←↙↓↘→+A或C(投机技)就搞定了!

(三) 不知火舞 浮空术
在自己的版边输入→↘↓↙←↖↗按A或C!舞的浮空术比较好!浮在空时的下B是不防技!
同样的,对方在角落连续按下B是无限!不过舞会把对方打到头昏!不像麻宫那样!
(四) 夏尔美 超高浮空术
(对手是暴走利昂娜)记住是超高!太高了!哈哈~
当暴走利昂娜发出→↘↓↙←+A或C,当利昂娜的飞行道具快回来时,夏尔美用→↘↓↙←→↘↓↙←+A或C!

A=轻拳

B=轻腿

C=重拳

D=重

㈤ 关于人体漂浮道具

由超级魔术师彼特(Peter Loughran)发明的人体浮空器,不使用特制衣物、不用大巾遮盖、不用特制鞋子
表演前后,双脚及鞋底都可以给观众看清楚.

㈥ 浮空器是如何工作的

浮空器的上半球能采得太阳光的热量,又能防止红外辐射逃逸,以免热量分散。球体里面有一个抛物面反射器,把太阳光的辐射能聚焦到一台锅炉发电机组。这台装置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输出电力6000兆瓦小时。晚上,球体转动180度,使镀有金属的半个球朝上,防止内部的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去。太阳能同温层平台以压缩氢或压缩氧的形式利用白天贮存的能量。

㈦ 降落伞是根据什么发明的

1、降落伞是根据松树的尾巴发明的。
2、降落伞(又称:保险伞),在航空科学技术中,是主要由透气的柔性织物制成并可折叠包装在伞包或伞箱内,工作时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使人或物体减速、稳定的一种气动力减速器。它通常有一个面积很大的伞盖,可以产生很大的空气阻力。下落的人或物体通过绳索与伞盖相连。降落伞可以保证在空中下落的人或物体的安全。降落伞是空降兵的重要装备。利用降落伞,人们还可以控制下降的方向,保证降落地点的准确性。
3、相关记载:

早在公元前一百年西汉时代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降落伞原理应用的记载。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得不死。”他叙述的故事是,上古时代,有个叫舜的人,有次上到粮仓顶部,瞽叟从下面点起了大火,舜利用两个斗笠从上面跳下,没有被烧死。这是人类最早应用降落伞原理的记载,相传公元1306年前后,在元朝的一位皇帝登基大典中,宫廷里表演了这样一个节目:杂技艺人用纸质巨伞,从很高的墙上飞跃而下。由于利用了空气阻力的原理,艺人飘然落地,安全无恙,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跳伞实践了。日本1944年出版的《落下伞》一书写到了这件事,书中介绍说:“由北京归来的法国传教士发现如下文献,1306年皇帝即位大典中,杂技师用纸做的大伞,从高墙上跳下来,表演给大臣看。”1977年出版的《美国网络全书》中也写到:“一些证据表明,早在1306年,中国的杂技演员们便使用过类似降落伞的装置。”这个跳伞杂技节目后来传到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不久又传到了欧洲。到17世纪,各种各样的跳伞杂技表演在欧洲各国盛行一时,伞也由纸质改成布质、绸质,形状由圆形改成多样形。
4、降落伞发明与应用:
另外有资料表明,降落伞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发明的。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前1000多年,一名阿拉伯人就用木头和斗篷制作了飞行器,他的飞行器被认为是降落伞的第一个雏形。

18世纪30年代,随着气球的问世,为了保障浮空人员的安全,杂技场上的降落伞开始进入航空领域.据国外资料介绍,当时有人制成一种绸质硬骨架的降落伞,以半张开状态放置在气球吊篮的外面,伞衣底下带有伞绳,系在人的身上,如果气球失事,即乘降落伞落地.这可能是最早用于航空活动的降落伞.飞机问世后,为了飞行人员在飞机失事时救生,降落伞又有了进一步改进,1911年出现了能够将伞衣、伞绳等折叠包装起来放置在机舱内,适于飞行人员使用的降落伞,这种降落伞于1914年开始装备给轰炸机的空勤人员。

㈧ 为什么说浮空器是人类跨入太空的跳板

一艘巨大的圆形热空气飞艇高高地飘浮在地球上空。利用太阳能,它能停留在高空,还能作机动飞行,甚至通过微波直接把能量传到地面上来。它宽1.6公里左右,能在26公里高的同温层里停留不动。

上述浮空器是富兰克林研究中心的奥克里斯和索勃曼设想的。他们估计,这台太阳能同温层平台就能产生1000兆瓦电力,其中至少有100兆瓦电力能够到达地面上的微波接收站以供使用。

这个太阳能同温层平台还能进行天气观测,并能把大多数天文设备带出阻挡视线的大气层。先进的空间研究项目也可以把它作为发射台从这里把硬件用传统的火箭发射到轨道中去。太阳能同温层平台可以载人,也可不载人,如果载人,乘员则生活在球体内部的密封生活区内,需要获得供给品时把浮空器降低到普通飞艇可以到达的高度即可。

太阳能同温层平台的结构是半刚性的,球形的外壳内外都有一层塑料薄膜,球壳的下面一半镀以金属。这个浮空器的直径可小到200米左右。强烈的太阳光将会把球内空气加热到26℃,而球外面的空气温却只有-40℃,内外温差很大。于是平台就上升,悬浮在地球上某个地点的上空而不需要消耗燃料——这对普通飞机来说是不可能的,灵巧的人造卫星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必须先把它们用动力推进到极高的轨道之中,才有可能。

这个浮空器的上半球能采得太阳光的热量,又能防止红外辐射逃逸,以免热量分散。球体里面有一个抛物面反射器,把太阳光的辐射能聚焦到一台锅炉发电机组。这台装置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输出电力6000兆瓦小时。晚上,球体转动180度,使镀有金属的半个球朝上,防止内部的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去。太阳能同温层平台以压缩氢或压缩氧的形式利用白天贮存的能量。

太阳能同温层平台利用以氢为燃料的推进器,能以每小时高达48公里的速度作机动飞行。艇上人员的生活供应系统比绕轨道飞行的航天器所需要的来得简单,因为氧气可以从同温层浓缩取得。乘员不必穿笨重的宇航服,只需穿带降落伞的高空服就行了。

㈨ 自制飞艇的制作方法

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1852 年法国吉法尔制成一艘装有蒸汽机 的飞艇 .1900年德国人齐伯林制造了第一艘硬式飞艇(艇体由刚体骨架外罩蒙布或薄铝皮构成),它广泛用于军事,并开创了飞艇商业飞行的历史.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因而极易受到攻击.因此飞艇在军事上的应用逐步被飞机所代替.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开始在新的基础上研制现代飞艇.英国已试制出天舟 500 型软式飞艇,并准备用于北海油田巡逻.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与气球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艇体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
1783年,法国的蒙格菲尔兄弟和J·A·C·查理分别完成了热气球和氢气球的发明,并成功地进行了载人飞行.为了解决气球飞行无法控制,只能随风飘飞的问题,法国军官梅斯尼埃于二年就设计了可控制飞行的飞艇.梅斯尼飞艇的原理和形状等与今天的软式飞艇大至相同,但由于当时缺少相应的动力装置,这一设想未能实现.
世界上第一艘飞艇是法国工程师H·吉法尔于1852年发明的.橄榄型的飞艇长44米,直径12米,在软式气囊下有一三角型风帆用来操纵飞行方向,在吊篮内装有一台仅3马力的蒸汽发动机驱动一副3叶螺旋桨.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从巴黎马戏场起飞,以大约8公里的时速飞行到28公里外的德拉普.此后内燃机的问世,使飞艇有了重量更轻、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动力装置.
早期软式飞艇的气囊要靠充气的压力才能保持外形.它飞得又慢又低.1890年,德国陆军中将F·齐伯林伯爵一退役就研制新型飞艇的工作.他使用铝材作飞艇的骨架使气囊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气囊内还有许多个分隔的小气囊,这使飞艇的安全性有了提高.1900年7月2日,第一艘齐伯林式飞艇LZ—1号进行了首次飞行.飞艇呈雪茄形,长128米,直径11.7米,装有2台16马力的内燃发动机,还装有方向舵和升降舵.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飞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德国则建立了齐析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易受攻击,同时由于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因而军用飞艇逐渐被飞机所取代.但飞艇的商业飞行仍有发展.1929年德国制成的大型飞艇 “兴登堡”号,长245米,直径超过41米,总重206吨,曾10次往返飞行于美国和德国之间,运送旅客1000多人.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参照齐伯林式飞艇制造了本国的大型飞艇R—100号和 “阿克隆”号.这时的飞艇大都使用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易燃易爆,很不安全.1937年, “兴登堡”号在着陆时因静电火花引起氢气爆炸,35人遇难.英、美也有多艘大型飞艇大都相继失事,此后飞艇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飞艇改用安全的氦气,其发展又呈活跃.采用多种新技术的新型飞艇被 用于空中摄影摄像、巡逻等方面,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都可在会场上空看见它的身影.

㈩ 新兴的军用浮空器——系留气球

浮空器(Lighter-than-air craft)是指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除我们常见的飞艇和热气球外,浮空器家族的另一重要成员就是系留气球,其利用静浮力升空,不具备动力,配备系缆由地面固定。系留气球因可根据需求灵活换装不同载荷来执行不同任务,而且通过系留系统还可回收重复使用,已被许多国家的军方与安全部门装备,用于军事及国土安全领域。

系留气球也可以部署在舰船上

此外,与其它侦察预警平台相比,系留气球造价更低,操作成本低廉;构造简单,运载能力强,不需跑道即可升空;作业高度较低,侦察影像的分辨率以及对电子信号的截获侦听能力都相对较强;滞空时间长、载荷弹性大。这使系留气球成为一些小国家进行长时间监控的最佳选项。

阅读全文

与浮空器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