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花单性思考,测验主要包括哪四项,通过这四项的表现,了解个人创造力而或者创造力且男的高的。
创造力测验主要测量各种创新思维能力。上世纪50年代,吉尔福等心理学家发现,智力测验内不能测量人的创造力容。目前所编制的创造力测验的题目多属开放型,导至在评分和确定效度和信度方面的困难。创造力测验目前还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创造力测验是心理测验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个新动向。当前的几个创造力测验的信度一般比智力测验代。但创造力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预测一个人的创造成就的大小的。创造力测验典型方法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
B. 测量创造力的工具有哪些
价值大小、地位高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C. 创造力测试的好工具都有哪些
已经找过不少产品,我发现好啦测评还挺给力,这里面的测评内容很多,你就能找到了。
D. 心理测量的主要方法
有些心理特征是很难直接观察和测量的,例如人们的动机、欲望和需要等,就需要用投射的测量方法。所谓投射法,就是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不自觉地表露出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联想技术:为被试呈现一些刺激,请被试报告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根据被试的反应作出分析,常用的有各种墨渍投射测验,字词联想测验等。
②构成技术:被试需要根据一个或一组图形或文字材料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测验主要测量被试的组织信息的能力,从测验的结果分析被试的深层心理。比较著名的有:主题统觉测验、麦克莱兰成就测验。还有测量人们的信念、宗教信仰、价值观的测验,这种技术主要侧重于对被试的产出分析。
③句子完成法:把一些没有完成的句子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句子完成。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却很能说明问题。
④等第排序技术:请被试把一组目标、欲望、需要等按某种标准加以排序的方法。许多价值观、成就动机、态度的测量都采用这种技术。
⑤表现技术:这是一种侧重过程性分析的技术,不太注重被试的产出。要求被参加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表现他们的需要、愿望、情绪或动机,他们处理事物、人际交往方式无不带有个人的独特特征。这些活动方式要求符合实际的生活场景,如做游戏、角色扮演、演一出戏、画一幅画等都可以。
⑥个案分析技术:这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既有表现的成分,又有投射的成分,个案设计得贴近实际,请被试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做出判断和评价,被试在操作时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这种方法能引起被试的很大兴趣。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
(2) 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 (1) 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 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E. 测量创造力的工具是什么
可以着一些关于创造力的问卷,网上是有的!!!
F. 如何进行创造力的测量
中国知网上有关这个的比较多一点 可以下载下来 参考一下
G. 请问何为“创造力”以及其特点是什么
对于创造力的定义,心理学家们一直存在争议。早期时,心理学家对创造力的研究更加关注于人格特质。因此,对创造力的定义需要清晰地界定具有什么特定特质的人是有创意的人,而没有这种特质的人就比较没有创意的人。心理学家们难以找出这么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的定义。因此,文献中对创造力的定义各有偏重。
一些学者对创造力的定义关注于思考的过程,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家(例如Wertheimer,1945)认为当思考者抓住了一个问题最核心的特征、以及它们与最终答案的关系,这一时刻创造力和顿悟就产生了。一些学者的定义更关注人格特质,例如J. P. Guilford在1950年的定义是“创造力指的是有创意的人最特别的那些能力”(Guilford, 1950, p. 444)。虽然J. P. Guilford对创造力的定义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些具体的人格特质能表明一个人具有创造力,但是这个定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地认可和接受。直到80年代,Teresa M. Amabile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向传统的创造力定义提出质疑。她认为在过去几十年对创造力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过分注重人格特质方面的差异,而忽略了社会因素和情境因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创造力不仅需要一个概念性定义,同时需要一个操作性定义。概念定性义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创造力理论,操作性定义是为了帮助我们在实证研究中能准确地测量创造力(Amabile,1983)。
Teresa M. Amabile对创造力的概念性定义是“一个作品(proct)或者一个反应(response)被认为是有创造性的是指:a.它对于手头的任务是一种新的、合适的、有用的、正确的、有价值的反应;b.任务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算术式的”。Teresa M. Amabile对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是“合适的观察者独立地对一个作品(proct)或者一个反应(response)进行判断并认为它是是有创意的(或者它产生的过程被认为是有创意的),那么它就是有创意的”。所以,现在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被广泛认可的一个定义是:创造力是指产生创新的(原创性、出人意料)并且合适的(符合限制条件、切实可行、确实有用)想法的能力。
H.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能测量创造力吗 有哪些创造力测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哈兹威(S.P.Hathaway)与精神科医生麦今利(J.C.Mckinley)于1940年编制的自我报告式的个性量表。适用年龄:16岁以上。形式包括卡片式、手册式、录音带形式及各种简略式(题目少于399个)、计算机施测方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题量:566(其中有16道重复,实际题量为550)个。编制方法:经验效标法。量表组成 10个临床量表Hs:疑病(Hypochondriasis)——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D:抑郁(Depression)——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有关Hy:癔病(Hysteria)——依赖、天真、外露、幼稚及自我陶醉,并缺乏自知力Pd:精神病态(Psychopathic deviate)——病态人格(反社会、攻击型人格)Mf: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高分的男人表现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高分妇女看做男性化、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极端高分考虑同性恋倾向和同性恋行为Pa:妄想狂(Paranoia)——偏执、不可动摇的妄想、猜疑Pt:精神衰弱(Psychasthenia)——紧张、焦虑、强迫思维Sc: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思维混乱、情感淡漠、行为怪异Ma:轻躁狂(Hypomania)——联想过多过快、观念飘忽、夸大而情绪激昂、情感多变Si:社会内向(Social introversion)——高分者内向、胆小、退缩、不善交际、屈服、紧张、固执及自罪;低分者外向、爱交际、富于表现、好攻击、冲动、任性、做作、在社会关系中不真诚4个效度量表Q:疑问量表(Question)没有回答的题数和对“是”和“否”都做反应的题数。如果在前面399题中原始分超过22分,566题原始分超过30分,则说明被测试者对问卷的回答不可信。高得分者表示逃避现实。L:说谎量表(Lie)是追求尽善尽美的回答。L量表原始分超过10分,结果不可信。F:诈病量表(Validity)高分表示受测者不认真、理解错误,表现一组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F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得分越高暗示着精神病程度越重[1] K:校正量表(Correction)一是判断被试对测验的态度是否隐瞒或防卫;二是修正临床量表的得分。发展背景 1989年,出版MMPI-2经过60多年的不断修定,补充,被翻译成100 多种文字,在几百个国家里进行了使用,有关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已经发表的文献或专著超过万篇(本),至今已发展得极为成熟。它从多个方面对人的心理进行综合的考察,是世界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人格测验之一。MMPI于80年代被引进中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了标准化修订工作,中科院心理所宋维真主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修正完善,MMPI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修订过程中发现中国正常人的D、Sc量表T分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但同时除D、Sc量表外西方人其它量表的T分又都明显高于东方国家,这一结果与东方国家,尤其是日本的结果极为一致。所以根据东方国家特殊状况,排除MMPI得分70以上为异常的美国标准,而将MMPI得分60以上为异常的中国标准。应用范围 该测验适用于年满16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没有影响测试结果的生理缺陷的人群。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如果被试者合作并能读懂测验表上的每个问题,13-16岁的少年也可以完成此测验。尽管它原来是根据精神病学临床实践而编制的,但是它并不仅仅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和研究工作,也广泛用于其他医学各科以及人类行为的研究、司法审判、犯罪调查、教育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心、心身医学门诊、精神病院、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大中学校等部门都有广泛的运用,对人才心理素质、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程度的评价都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MMPI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和精神医学工作者必备的心理测验之一。效度量表 疑问量表 此量表反映被测试者回避问题的倾向,原来是为了鉴定疑病患者而制定的。共33个题目,得分高者即使身体无病,也总是觉得身体欠佳,表现疑病倾向。谎言量表 此量表中的题目,是测试被试者的回答,很容易得到社会公认的行为倾向,题目的内容都是社会上常见的小问题,所谓小毛小病。该分数高,说明过分掩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心理防御过度。原始分超过10分,结果不可信。伪装量表 此量表由一些不经常遇到的问题组成。分数提高表示被测试者回答问题不认真或者理解错误,表现出一组相互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修正量表 此量表用于测验受测试者是否愿意议论个人事情,它与智力、教育以及社会地位有关。分数过高,可能是被测试者不愿合作。临床量表 疑病量表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鉴定疑病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一种过度的关心,担心自己有病或不健康。抑郁量表 此量表最初是为评价抑郁症候而制定的。抑郁的特征是缺乏干劲,对未来没有希望,一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极其不满。癔病量表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对紧张状况产生歇斯底里反应的患者而制定的。癔病的特征是心因性的不随意肌体机能丧失和机能障碍。精神量表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那些被诊断为非社会性类型和非道德类型的精神病态人格的患者而制定的。这种病态的特征是说谎、偷盗、性异常、酗酒等,但不包括重大犯罪行为。性度量表 此量表也叫男性-女性量表,它原来是为了鉴别男性同性恋而制定的。反映被测试者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程度。妄想量表 此量表是为了区分那些被判断为具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自我概念、猜疑心、过度地敏感、意见和态度生硬等偏执性人格而制定的。精神衰弱 此量表是为了测定精神衰弱的一般性症候类型而制定的。精神衰弱的特征为:焦虑、强迫动作、强迫观念、无原因的恐怖等。精神分裂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思维、感情和行为混乱。轻躁狂量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有躁狂性症候的精神科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气质昂扬,爱说、精力充沛、易怒、思维奔逸、抑郁气短等。社会内向 此量表是为了鉴别对社会性接触和社会责任有退缩回避倾向者。附加量表 MAS 此量表是为了研究不同焦虑水平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焦虑水平高的被测试者对简单工作完成得好,对复杂任务完成较差。Dy 此量表用于评估被测试者的依赖性水平。Do 此量表用于判别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支配能力的强弱。Re 此量表是评估一个人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和对社会团体尽义务的程度。Cn 此量表是测定被测试者对其行为,特别是其病理性表现的控制能力。另外还有Q分数,是被试无法回答的题目数。计分方法 原始分→T分数→剖面图1.计算Q量表的原始分。超过22分或30分无效。MMPI剖析图 2.分别计算各量表的原始分。3.对5个量表加K分校正(Hs+0.5K、Pd+0.4K、Pt+1.0K、Sc+1.0K、Ma+0.2K)。4.查表把原始分转化为T分;或计算T分。T = 50 + 10(X - x)/ SD5.画出剖析图。解释 ⒈60以上为异常(中国标准)⒉70以上为异常(美国标准)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注意事项 ⒈争取被试的合作。让被试者知道这个测验的重要性以及对他的好处,并详细记录测验时被试的表现;⒉向被试说明个性各不相同,无所谓好坏;⒊以实际情况为准;⒋如果被试焦虑或情绪不稳定,也可分几次完成。也可用录音或请人读题。⒌临床量表最好用英文缩写字母,或者数字符号,而不要直接使用中文全译名称。评价 ⒈不但可提供医疗上的诊断,而且也可用于正常人的个性评定。⒉首次将效度量表纳入个性量表,并成为解释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了测验的诊断价值。MMPI十分庞大,能提供十分丰富的信息,但实施起来也较费时,尤其是对病人更为困难,往往要分段实施。后来,有许多人研究MMPI的新应用,总结、演化出了多达200种以上的量表。也有人尝试缩小这一测验的规模,减少测验题目,缩短了测验所需的时间。
I.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思维特征:
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的。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与动物的思维的最本质区别。除语言外还有表象和动作。
思维过程:
1.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综合是通过对各部分、各属性的分析实现的。
2.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及它们之间关系。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3.抽象:在头脑中抽象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分为初级概括(感觉、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概括(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思维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中介不同分
直觉动作思维: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分
聚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有方向,范围,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3.常规思维: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公式解答)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即是发散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性。
每个概念都包含1.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2.外延:概念的范围。两个方面。
概念途径分:
1.日常概念(模糊或前科学概念):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忽略了本质特征。
2.科学概念(明确概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个人则主要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
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1.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是赫尔1920年首创,研究发现概念形成过程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共同因素的过程,而且受反馈的影响。
自赫尔后,最著名的是布鲁纳等人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基本模式: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人工概念有很大的人为性质,有人指出不能把它的研究全部应用到人类自然语言概念形成上,又有了概念形成的样例理论(罗施):认为自然概念不像人工概念那么确定,头脑中的自然概念不是一个或几个关键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即:自然概念的形成用不着假设检验参与。
但马丁等人对成人所做的脸谱分类实验否定了该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新观点:人们记忆中可能存在两类信息,样例和类别信息。当一个刺激,并且需要迅速判断这个刺激是否属于某个类别时,就要用到样例信息。在严格地从逻辑上进行证明时,需要依靠类别信息概念的定义、关键特征及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假设检验和信息反馈对自然语言概念获得也适用。儿童是通过类比归纳和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来获得概念的。最初只把它当作一个样例来理解,生活中依据这个例证来进行类比,提出自己的假设。经过生活正反方面的反馈,最终从大量例证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获得了某个概念。
推理: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归纳推理),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组成,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研究的是归纳推理。其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也可能不符合。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
人的很多认识是用逻辑量词表达的。三段论推理中,也根据命题中逻辑量词将命题分:
1.全称肯定命题,即包含“所有…”的命题。
2.全称否定命题,包含“没有…”的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包含“某些…”
4.特称否定命题,包含“某些…不…”。
武德沃斯和塞尔斯提出:人们进行三段论推理使用的是气氛探索法。使用逻辑量词(有,没,不)产生了一种气氛,促使被试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使用气氛假说方法,被试可在80%以上的三段论问题上获得正确答案。
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斯滕伯格将上述两种理论结合,提出语言—表象整合模式:人们在线性推理时,首先对前提中的信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表征,继而将表征的命题建构成一种心理表象上的空间序列。依据命题的空间序列进行认识加工,从而推论合乎逻辑的结论。
条件推理:(假言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
人们倾向于去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证实倾向
沃森认为在检验规则或假设过程中,人们有强烈的对规则加以证实的倾向。
问题: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问题空间: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差距就是问题空间。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看,一个问题可分:
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至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特征:
1.目标指向性:明确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称为问题解决活动。
3.认知性操作:目标指向性活动是靠认知性操作。
问题解决策略方法:
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
认知性操作也称算子(也就是问题解决)
1.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2.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缺点:依赖经验,准确性上有及算法式但效率提高。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其核心: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其要点: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5如果第四条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直至问题解决。
②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③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1.问题表征方式: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2.无关信息干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总想办法去利用。
3.功能固着性: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人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心向或心理定势。
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想像特征:
1.新颖性:想像不是回忆,不是对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
2.形象性: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表象,而不是词或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创造、发明、想像、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与念头或者实物的心理活动。
特征:
1.敏感性: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3.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4.独创性: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5.再定义性: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性: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进行意义交换。
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创造力:一种能力。创造性:一种倾向。
对创造力和创造性的评估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验:要求个体对一个具体的要求给出几个反应,认为观念流畅性是创造过程的关键万分。
同类测验中最著名的是:
吉尔福特: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1960)测量的是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理论中与发散思维有关的内容。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是应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测验。其测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对言语或图形刺激给出多个反应。分三套:1.言语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记分。2.图画测验:除以上三方面,还对精致性记分。3.声音和词的测验:只记独特性得分。
为消除被试的紧张情绪,托兰斯把测验称作“活动”,用游戏形式组织起来,最适合儿童的特点。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通过比较高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个体经常是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创造性人格特征:智力属于中上等,并不一定超常;观察、感受力敏锐;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致性;怀疑;持久性;智力的游戏性;幽默感;独立;自信。
3.环境因素: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行为会使内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
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最具有创造性。创造本身也可产生动机。
社会和人类学家更多把创造活动看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政治环境会对相应群体的创造表现产生影响。某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成年人的创造表现,如战争。
创造性思维训练: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会聚、信息收集、记忆、信息的组织、分析、从现有知识中得出新信息、整合信息、评论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主要是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12.运用例子。
国内学者:
1.发散思维训练: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
2.直觉思维训练: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想象等进行。
3.形象思维训练: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系统来实现。
J. 急求测量创造力的量表!!
一、完整测量表
这是一份帮助你了解自己创造力的练习。在下列句子中,如果你发现某些句子所描述的情形很适合你,则请在题后的表格里“完全符合”的选项内打钩;若有些句子只是在部分时候适合你,则在“部分适合”的选项内打钩;如果有些句子对你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则在“完全不符”的选项内打钩。
注意:
1. 每一题都要做,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
2. 所有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凭你读完每一句的第一印象作答。
3. 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尽可能地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愈快愈好。
4. 切记:凭你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在最符合自己的选项内打钩。
5. 每一题只能打一个钩。
1. 在学校里,我喜欢试着对事情或问题作猜测,即使不一定猜对也无所谓。
2. 我喜欢仔细观察我没有见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
3. 我喜欢变化多端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4. 画图时我喜欢临摹别人的作品。
5. 我喜欢利用旧报纸、旧日历及旧罐头盒等废物来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
6. 我喜欢幻想一些我想知道或想做的事。
7. 如果事情不能一次完成,我会继续尝试,直到完成为止。
8. 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方面的了解。
9. 我喜欢用相同的方法做事情,不喜欢去找其他新的方法。
10. 我喜欢探究事情的真相。
11. 我喜欢做许多新鲜的事。
12. 我不喜欢交新朋友。
13. 我喜欢想一些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的事。
14. 我喜欢想象有一天能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诗人。
15. 我会因为一些令人兴奋的念头而忘了其他的事。
16. 我宁愿生活在太空站,也不愿生活在地球上。
17. 我认为所有问题都有固定答案。
18. 我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
19. 我常想要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
20. 我喜欢故事或电视节目所描写的事。
21. 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
22. 如果一本故事书的最后一页被撕掉了,我就自己编造一个故事,把结果补上去。
23. 我长大后,想做一些别人从没想过的事。
24. 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
25. 我不喜欢受太多规则限制。
26. 我喜欢解决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答案也没关系。
27. 有许多事情我都很想亲自去尝试。
28. 我喜欢唱没有人知道的新歌。
29. 我不喜欢在班上同学面前发表意见。
30. 当我读小说或看电视时,我喜欢把自己想成故事中的人物。
31. 我喜欢幻想200年前人类生活的情形。
32. 我常想自己编一首新歌。
33. 我喜欢翻箱倒柜,看看有些什么东西在里面。
34. 画图时,我很喜欢改变各种东西的颜色和形状。
35. 我不敢确定我对事情的看法都是对的。
36. 对于一件事情先猜猜看,然后再看是不是猜对了,这种方法很有趣。
37. 玩猜谜之类的游戏很有趣,因为我想知道结果如何。
38. 我对机器感兴趣,也很想知道它的里面是什么样子,以及它是怎样转动的。
39. 我喜欢可以拆开来玩的玩具。
40. 我喜欢想一些新点子,即使用不着也无所谓。
41.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包含许多不同的意见或观点。
42. 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找答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43. 我喜欢尝试新的事情,目的只是为了想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44. 玩游戏时,我通常是有兴趣参加,而不在乎输赢。
45. 我喜欢想一些别人常常谈过的事情。
46. 当我看到一张陌生人的照片时,我喜欢去猜测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47. 我喜欢翻阅书籍及杂志,但只想大致了解一下。
48. 我不喜欢探寻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
49. 我喜欢问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
50.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总是喜欢做许多有趣的事。
题目 完全符合 部分符合 完全不符 题目 完全符合 部分符合 完全不符
1 26
2 27
3 28
4 29
5 30
6 31
7 32
8 33
9 34
10 35
11 36
12 37
13 38
14 39
15 40
16 41
17 42
18 43
19 44
20 45
21 46
22 47
23 48
24 49
25 50
二、评分方法
本量表共50题,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四项。
冒险性:1、5、21、24、25、28、29、35、36、43、44这11道题。其中29、35为反面题目,得分顺序分别为:正面题目:完全符合3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不符1分,反面题目:完全不符1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符合3分。
好奇性:包含2、8、11、12、19、27、33、34、37、38、39、47、48、49这14道题,其中12、14为反面题,其余为正面题目。计分方法同冒险部分。
想象力:包含6、13、14、16、20、22、23、30、31、32、40、45、46这13道题,其中45题为反面题,其余为正面题。计分方法同冒险性部分。
挑战性:包含3、4、7、9、10、15、17、18、26、41、42、50这12道题,其中4、9、17为反面题,其余为正面题。计分方法同冒险性部分。
计算自己的最后得分,得分高说明能力强,得分低说明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