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先被发明的二极管的颜色
发光二极管吧?砷磷化镓红色发光二极管
⑵ 最初二极管发明是为了干什么用
最原始的二极管用在矿石收音机上,是用于接收AM电台的信号检波。
最原始的矿石二极管应叫发现,称不上发明。
⑶ LED发光二极管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LED发光二极管最早出现在1962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
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 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
原理
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
分类
发光二极管还可分为普通单色发光二极管、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变色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光二极管、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负阻发光二极管等。
⑷ 晶体二极管是谁发明的
继真空管以后,1948年沃尔特•豪泽•布喇顿、约翰•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又发明了晶体管。
⑸ 发明蓝光二极管凭什么获诺贝尔奖
蓝光LED是最晚被发明出来的,技术很复杂,所以获奖。
⑹ 白色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是谁发明的
最简单的方法:找一块纸板(硬的)(也可以是其它的好打孔的塑胶或者压克力板),然后写上你要的字,按合适的距离和孔径画上孔,用工具将其打穿,将每个led放入孔内用胶水粘好(最好不要用502,用其它的),凉干,将led的引脚长的一脚全部接在一起接分压电阻(水泥电阻,功率大一些的)再接到电源正极,短的一脚全部接在一起接电源的负极,电源可用5v或者12v,只不过分压的水泥电阻要做调整(调整主要根据你的高亮发光二极管的个数和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来定,比如你的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10ma,数量为:20个,总电流就是200ma,如果用5v电源,发光二极管与水泥电阻的阻值总和为:5v/0.2a=25欧姆,减去发光二极管的总的阻值即为水泥电阻的阻值,计算出水泥电阻的阻值后,可计算出在水泥电阻上的消耗的功率p=r(水泥电阻阻值)*i的平方,水泥电阻的功率选择应该大于此数值)12v的,只需要代入公式就可算出。
方便的话也可以接一个开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使用元件少,缺点就是,当其它一个二极管短路或者是击穿,会造成所有led都工作不正常,严重时烧坏电源。
另外一种做法是分别在各个led都接分压电阻,但是这个分压电阻就不用水泥电阻了,用普通的dip电阻就可以实现,这样做的话可以保证当其中一个led坏了,不影响其它led的正常发光,如果想做成闪烁啊什么的,电路就要复杂些,楼主如果不明白,可加我好友聊。
⑺ 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是哪一年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是在1947年发明的。
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是在1957年研制出来的 。
⑻ 谁发明了二极管
1904年弗莱明在真空中加热的电丝(灯丝)前加了一块板极,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电子管.他把这内种装有两个极的电容子管称为二极管.利用新发明的电子管,可以给电流整流,使电话受话器或其它记录装置工作起来.如今,打开一架普通的电子管收音机,我们很容易看到灯丝烧得红红的电子管.它是电子设备工作的心脏,是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
⑼ 三极管、二极管是谁发明的
弗莱明(1849~1945) Fleming John Ambrose 英国物理学家。1849年11月29日生于兰开斯特,年4 月18日卒于希德默斯。毕业于伦敦大学和皇家化学院 ,1870年获理学士学位。1877年入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J.C.麦克斯韦指导下研究电学和高等数学。1881年任诺丁汉大学学院物理学和数学教授。1882~1898年先后任伦敦电灯等工业企业的工程师和顾问。1885~1926年任大学学院电气工程教授。1899~1926年任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科学顾问。1930年后任电视学会会长。弗莱明在变压器设计、白炽灯、光度学、电气测量、低温下材料性能的研究等方面均有贡献。弗莱明一生共发表论文100 多篇。1904年根据爱迪生效应制成检波二极管,取代了原来用于无线电报机中的金属粉末检波器。这是最早出现的真空电子管。弗莱明曾多次获得荣誉奖章。1929年因科学成就获爵士称号。 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 美国发明家。1873年8月26日生于衣阿华州康斯尔布拉夫斯;1961年6月30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 德福雷斯特是亚拉巴马州长大的,他的父亲是该州一所黑人学校的校长。1896年,德福雷斯特毕业于耶鲁大学。由于服役参加美西战争而耽搁之后,于1899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当他还在上学时,他开始对马可尼正在开创的无线电报这一新的领域感到兴趣。他的博士论文可能是美国第一篇涉及无线电波的文章。 1901年,他研究出加速无线电信号传送的方法;1904年,他的方法第一次应用于新闻报道(有关日俄战争的)。 然而,他的最伟大发明(在他寿终之前,他有三百项明专利权)要算三级管了。爱迪生最先宣布发现了爱迪生效应,后经J.弗莱明研究,于1904年转化为二极整流电子管。1906年,德福雷斯特又加进一个极,即栅极,从而使该元件成为三极管(三个电极),而不是二极管了。 电子流从灯丝流向屏极的速度是明显地随着栅极上的电荷量不同而不同的。栅术上一个变化的但又是很弱的电压,就会在灯丝-屏极组合上转化成一个变化相同的但要强得多的电子流动。弗莱明的元件通过德福斯特成了放大元件,也可以用于整流。 三级管是众所周知的真空管的基础,由于它能在不失真情况下放大微弱信号,所以使收音机和多种多样的电气设备成为现实。1910年,德福雷斯特采用了费森登的声音播送系统,用其三级管播放了安丽科·凯鲁索的歌声。1916年,他建立了一个广播电台,广播新闻。 最后,德福雷斯特把他的真空三级管(或者,他把它叫做电子三级管)以三十九万美元出售给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廉价出售),但在他的研制初期,他的日子是艰难竭蹶的。有一个时候,他为了给此项发明筹措多一些的现金,使用了欺骗人的邮件,从而被捕入狱。象许多发明家一样,他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生意人。他常常忙于诉讼,他的钱财是左手进右手出的。 然而,掌握着九百亿美元电子工业的德福雷斯特三极管保持了整整一代的发明地位,直到肖克利晶体管的问世,才使它相形失色。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德福雷斯特研制出了“辉光灯”,它能把不规则的声波转化为同样不规则的电流,这种不规则的电流反过来引起同样不规则的灯丝亮度。不规则的灯丝亮度可以和活动影片一道加以照相,然后,再把不同亮度的声轨转化为声音。1923年,德福雷斯特用他的第一部有声活动影片作了示范表现,接着,不到五年,“有声电影”开始盛行起来了。 德福富斯特因为发明了三极管,所以有的时候也被称为无线电之父,他也曾用这个题目写了一篇自传。
⑽ 半导体雪崩光电二极管的雪崩二极管的发明
1965年,K.M.约翰逊及L.K.安德森等分别报道了在微波频率下仍然具有相当高光电流增益的、均匀击穿的半导体雪崩光电二极管。从此,雪崩光电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型、高速、灵敏的固态光电探测器件渐渐受到重视。
性能良好的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光电流平均增益嚔可以达到几十、几百倍甚至更大。半导体中两种载流子的碰撞离化能力可能不同,因而使具有较高离化能力的载流子注入到耗尽区有利于在相同的电场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雪崩倍增。但是,光电流的这种雪崩倍增并不是绝对理想的。一方面,由于嚔随注入光强的增加而下降,使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线性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载流子的碰撞电离是一种随机的过程,亦即每一个别的载流子在耗尽层内所获得的雪崩增益可以有很广泛的几率分布,因而倍增后的光电流I比倍增前的光电流I0有更大的随机起伏,即光电流中的噪声有附加的增加。与真空光电倍增管相比,由于半导体中两种载流子都具有离化能力,使得这种起伏更为严重。一般将光电流中的均方噪声电流〈i戬〉表示为
〈i戬〉=2qI0嚔2F(嚔)B
式中q为电子电荷,B为器件工作带宽,F(嚔)表示雪崩倍增过程所引起噪声的增加,称为过剩噪声因子。一般情况下,F随嚔的变化情况相当复杂。有时为简单起见,近似地将F表示为F=嚔x,x称为过剩噪声指数。F或x是雪崩光电二极管的重要参数。
由于F大于1,并随嚔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只有当一个接收系统(包括探测器件即雪崩光电二极管、负载电阻和前置放大器)的噪声主要由负载电阻及放大器的热噪声所决定时,提高雪崩增益嚔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从而使系统的探测性能获得改善;相反,当系统的噪声主要由光电流的噪声决定时,增加嚔就不再能使系统的性能改善。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过剩噪声因子F的大小。为获得较小的F值,应采用两种载流子离化能力相差大的材料,使具有较高离化能力的载流子注入到耗尽层,并合理设计器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