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火锅是谁发明的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没有明确记载火锅的发明者,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成都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之《蜀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在1700年以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火锅业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四川、重庆、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农牧业面向全国火锅餐饮市场,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酱、粉丝、固体酒精等火锅常用原料、调料、燃料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火锅行业发展情况
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的重要配套活动——火锅产业大会高峰论坛2019年5月17日在成都举行针对火锅行业的发展现状,本次论坛还发布了《火锅食客消费行为调研报告》《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白皮书》《2018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等多份行业报告。
其中,来自《2018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餐饮总收入破4万亿元,其中火锅餐饮受市场需求增长及可扩张性、高标准化的独特业务模式,成为餐饮细分中的最大品类。
《报告》指出,火锅的消费群体偏年轻化,而在味型的选择上,麻辣、香辣锅是食客点选最多的锅底。记者注意到,朋友聚餐、日常就餐、家庭聚会以及情侣约会四种情景依然排在食客火锅店消费的前四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论坛,还全国首发了《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白皮书》,对餐饮大数据、火锅行业协会、火锅餐饮老板、火锅消费者四大方面进行了多维度调研,最终形成客观的火锅市场解读与机会研判,推出了《2018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中提到,火锅行业表现出地域派系融合性强的特点,其代表品类包括川渝火锅、北派火锅、粤系火锅、云贵火锅,其中川渝火锅份额占比六成,形成“品牌+特色口味”的主要形式。
“同时,火锅行业的经营也趋向特色化,从产品、菜品、锅底、服务、风格等方面形成特色化。”发布人表示。
❷ 火锅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四川火锅是较为知名的,它的火锅火锅底料也是较为知名的,吃起来通常口味麻辣酱香,令人招架不住,有很好的推动胃口的功效,要想自身作出纯正的火锅火锅底料,就需要较为确立的火锅火锅底料的秘方,在食物层面也会比较多,在做的情况下还要自信心,不必过度心急,下边我们来了解一下四川纯正火锅火锅底料秘方。
四川纯正火锅火锅底料秘方
调料:
黄奶油3斤 食用油2斤 郫县豆瓣酱1斤 纯粮酒50克 江米酒20克 滋粑油辣子1.5斤 姜片1两 蒜头1两 麻椒1.5两 水豆豉15克 宜宾市碎米牙菜15克
老冰糖1两 上等辣椒粉2两 小葱1两3寸段
调料配方:
草扣5克 砂仁5克 三奈3-5克 丁香花3-5克 白蔻5克 香果5克 孜然粉5克 八角茴香5克 甘草5克 枝子5克 排草5克 老扣5克 甘松5克 茯苓5克
筚拨5克 香茅草5-8克 八角5克 良姜5克香茅草5克 茴香8克 百里香5克
炮制前先把香辛料裁成2寸长得节,用温小水泡大概20分钟,麻椒泡涨.
提前准备2口炒菜锅,一个里边放(豆瓣电影,小葱,姜片,江米酒,纯粮酒25克,蒜头,碎米牙菜,水豆豉老冰糖)共9样翻拌.
另一口锅内添加3斤黄奶油煮化,随后添加食用油烧到7-8成热,用汤勺把油舀到和匀的豆瓣电影上边,边淋油边拌和,以防豆瓣电影焦化厂.至到油淋完才行.随后将豆瓣电影置火上放低火熬料10分钟上下,豆瓣电影速干水汽当下滋粑朝天椒,改成火灾炮制当油烧开时,改成文火熬料,15分钟后添加纯粮酒25克上下,再次炮制,直至各原材料水份速干时加泡涨得香辛料再次炮制,直至各原材料9分干当下泡涨得麻椒,炮制5-10分钟就可以.
吊汤
俗话说得好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骨不浓因此在吊制高汤时一定要留意原材料得配搭,才可以确保汤鲜香美.
其特性是:色调乳白色,味正,砂浆稠度较浓.
柴鸡一只 老娘鸭一只 猪大骨15斤 草鱼4斤
(草鱼煮汤时一定要用沙布包好)
吊汤工艺流程
1 原材料氽水要氽透 2 冷水侵泡原材料1个钟头,使各原材料内部各营养元素疑固,熬成得汤才鲜香气美.3 吊汤时添加葱姜米酒,胡椒粉颗粒物.4一次性掺满水,假如水被熬干,只有添加沸水冲到火锅里,禁止往火锅内添加凉水.5 勤打泡沫塑料,才可以确保料汁乳白色.大火烧开 用火灾煲汤为高汤即高汤,用文火煲汤为白汤.一定要留意.
对锅
一般强烈推荐应用4:6锅 即4分白汤6分油.
对锅原材料:姜片颗粒物50克 蒜头颗粒物50克 盐15克 鸡精50克 味精50克 白胡椒粉5克 米酒75克白砂糖15克 江米酒10克辣椒干40克 麻椒25克
火锅老油5斤酸菜鱼火锅3斤.
记牢:先把味儿调好,再放母粒.麻椒和辣椒干把火锅老油和母粒放了再放.
❸ 火锅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的就无从考察了,有一种说法起源于重庆,是当时在江边下苦力的人发明的。由于是处于劳工阶级的底层,所以当时的生活条件是相当严酷的,每天收工之后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工友们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就是一天最幸福的事了。也许是在一次巧合,做饭的师傅把辣椒,花椒,姜,葱等常用的调料放到锅里同菜一块煮。大家吃过之后发现身上的寒气消失了,疲惫感也没有了。后来这种吃饭就流传开了,经过不断的改良,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火锅了。
❹ 火锅是谁什么时候发明的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是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称火锅为“すきやき(寿喜烧)”又称“锄烧”。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
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宋朝,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元朝,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
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火锅业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四川、重庆、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农牧业面向全国火锅餐饮市场,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酱、粉丝、固体酒精等火锅常用原料、调料、燃料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4)发明火锅的人扩展阅读:
我国的火锅花色纷呈,百锅千味。著名的如广东的海鲜火锅,食而不腻,味美无穷;苏杭一带的麻辣火锅,清香爽神,风味独特。
火锅不但是美食,也蕴含着不少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时倍添雅趣。如东北人招待贵客时,火锅里的菜摆法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
即飞禽类肉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走兽类肉放于火锅后边,左边是鱼类,右边是虾类,各种菜丝稍许放一些。若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你离去。
台湾客家人很多都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火锅用料有七样菜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肉,寓意着:“勤快、会算、聪明、人缘好、长久幸福、有余、富足。”
❺ 火锅是哪个人发明的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版鼎”,权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四川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❻ 火锅是谁发明的
第一、成吉思汗发明说
火锅的起源并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发明的。他长年统兵征战四方,看到士兵们吃传统的烧烤羊肉很费时,为了使得部队不延误战机,他将羊肉切成小块掷进沸腾的锅里,从此这个世上就有了火锅。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有了火锅,才使得蒙古骑兵填饱了肚子之后,精神焕发地攻下中原,并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亚。
第二、三峡纤夫发明说
一千多年前,在长江三峡,一群纤夫,迈着沉重的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就在江边砌土为灶。他们掏出随身携带的辣椒、花椒、香辛料,取长江水,熬成汤,佐以烈酒,烫食鲜鱼活虾及各种蔬菜。一番豪迈,一番激情,全身疲乏顿消,纤夫们又吼着激昂的号子,背着纤绳上路了。身后留下一个个土灶和一缕缕青烟。
(6)发明火锅的人扩展阅读
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❼ 火锅是谁发明的。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回”,就是火锅的答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四川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称火锅为“司盖阿盖”又称“锄烧”。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❽ 是谁发明了火锅
火锅的历史和由来: 我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有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二: 火锅种类: 按燃料区分;按火锅结构区分;按原料区分;按口味区分 此外,还有按锅体制作材料分为铜火锅、不锈钢火锅、陶瓷火锅的,以及一些较独特的火锅。山东王可仲发明出一种火锅餐桌,中间由1大8小9只火锅座组成,每只火锅座又由电热盘、火锅汤盆、金属菜盘、锅盖等搭配而成。当需要品尝火锅筵席时,该桌既能作为专门的各客火锅使用,也可以在中间摆放与火锅相配的各式菜点。如果盖上9个圆孔盖,即成为普通餐桌,并有保温菜肴的功能,只要将火锅汤盆内放上水,将菜肴放置在其上面,然后打开电热盘开关,就能使菜肴保持热乎乎状态,使菜肴口味鲜美。 三: 国外也有许多国家食用火锅,特介绍几例如下: 日本锄烧火锅:主料有牛肉片、虾仁、鸡片、鱼片、猪瘦肉片、猪腰片等,配料有粉丝、菠菜、京菜、洋葱等。吃法通常是将平底锅烧热,待油烧热后倒入京菜、洋葱片拌炒至八成熟,然后把自己喜爱的各式主料放入锅中,边煎边吃。吃至一半,再加入鲜汤与调料煮沸,在鲜汤内涮主料食之。 朝鲜酸菜白膘肉火锅:用炭火加热,高汤为海鲜汤,其酸菜较为著名,白膘肉即五花肉,再配血肠、蛤蜊等,吃法较原始,但很解馋。 韩国石头火锅:锅底是辣椒油、辣椒粉,上面满盖肉片和肥鸡块,辛辣无比。 印尼咖喱火锅:作料是印尼本土产的咖喱、番叶、椰子粉及香料等,涮以鱼头、大虾、鸡肉、牛肉,锅底还以米粉浸汁,有尽吸原汁之雅趣。 瑞士奶酪火锅:将奶酪放在锅里,煮成液体状,再加入白酒和果酒,吃时用长叉将法式面包放进锅中的奶酪液里,待奶酪渗进面包后即食。 火锅用料 这里说的用料,主要是指火锅主料、汤料、蘸料味碟,至于加热原料及一些小餐具、用具,这里不再赘述。 火锅主料即成锅中涮煮的原料,其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天上飞的、地上长(跑)的、水中游(爬)的,无所不包。按原料的性质可分为海鲜原料、河鲜原料、家禽原料、家畜原料、蔬果原料、原料制品等,凡是能用来制作菜肴的原料几乎都能作火锅主料。 火锅汤料即锅中的底汤,用得最多的是红汤汁,其次是白汤汁(包括酸菜汤)。红汤汁即辣味汤汁,用浓汤与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精盐、黄酒、多种香料等熬制而成。白汤汁即用老母鸡、肥鸭、猪骨头、火腿肘子、猪瘦肉、葱、姜、酒等熬制的汤汁,一般与红汤汁配合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即使用也常要蘸些调味料食用。 蘸料味碟是涮制火锅不可缺少的部分,常见的有麻油味碟、蒜泥味碟、椒油味碟、红油味碟、辣酱味碟、川琦蘸料碟、酱汁味碟、韭菜花味碟等。在火锅中涮烫的主料刚出锅时温度较高,若将刚从锅中捞出的主料在味碟中蘸一下,能使滚烫的原料降低温度,便不会烫伤口腔。
❾ 火锅最早是谁发明的
火锅的发明,有两种说法—— 第一、成吉思汗发明说 火锅的起源并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发明的。他长年统兵征战四方,看到士兵们吃传统的烧烤羊肉很费时,为了使得部队不延误战机,他将羊肉切成小块掷进沸腾的锅里,从此这个世上就有了火锅。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有了火锅,才使得蒙古骑兵填饱了肚子之后,精神焕发地攻下中原,并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亚。 第二、三峡纤夫发明说 一千多年前,在长江三峡,一群纤夫,迈着沉重的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就在江边砌土为灶。他们掏出随身携带的辣椒、花椒、香辛料,取长江水,熬成汤,佐以烈酒,烫食鲜鱼活虾及各种蔬菜。一番豪迈,一番激情,全身疲乏顿消,纤夫们又吼着激昂的号子,背着纤绳上路了。身后留下一个个土灶和一缕缕青烟。 火锅的起源 “火锅”,什么叫火锅?其实只要是底部有火,上有锅子,就是火锅了。至于是使用什么样的锅子?何种燃料?自古以来的演变,可是多姿又多采。 最早的火锅是用鼎煮的 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说是非常大的锅子,无论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类为主,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让食物煮熟,成为一大锅的食物,当时叫做“羹”,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不过仔细一想,当时并没有所谓的盐,也没有调味料,更没有沾酱,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会好吃吗?加上鼎太大,不能移动,只能固定陈列在一定的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于是,聪明的老祖宗,到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砂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大的鼎最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 三国五熟釜鸳鸯锅始祖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就像“花椒”在没传进中国前,怎会有麻辣锅?“辣椒”在未进入中国时,又怎么会有辣的调味出现呢?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拨霞供是南宋火锅之美名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在林洪所着的“山家清供”里所说的涮兔肉片。在当时,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止止师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因刚下雪岩石很滑,滚下石来,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而问止止师会不会烧兔肉,止止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这样的,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桂做成调味汁,等汤开了夹着着片在汤中涮熟,沾着调味料吃。利用这样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觉得如此的吃法甚为鲜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为这样一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取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随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各种肉类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器皿变化少白铁锅普遍 从元、明、清到现今,火锅器皿上的变化并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锅宝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煮的时候可见食物的翻腾,吃的时候较不会有漏网之鱼外,铜锅、铁锅、砂锅等锅具,只是在制作上更为精致,多已使用几千年以上,而现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广泛的锅具为“不锈钢锅”,也就是俗称的“白铁锅”。 燃料变化一日千里调味秘方独门保密 虽然火锅器皿的变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进步却是一日千里,从柴火到木炭,从电炉、酒精到瓦斯、电磁炉,以木炭的使用历史最久,也最有风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气的一种方式。电磁炉虽然最干净也最方便,但风味较差,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方便、好用,不过却也较危险。相对于燃料上的多变化,在调味沾料的演变却趋于保守、保密。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变,汕头沙头酱以独门配方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酱也都是以老牌子为号召。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还有酱油、葱、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样式不少,如何同中求异,都赖各家的独门调配。 三大火锅类别 吃法原始自然 一般而言,火锅基本上只有三大类别,第一种汤为淡味,而以涮生片为主,沾料占重要角色,涮羊肉及广式打边炉最具代表,第二种是锅内的料已熟,如砂锅鱼头、羊肉炉等,炉火只是做为保温作用,并用来烫青菜。第三种是锅内的料全都熟透了,连青菜也无需再穿烫,炉火完全是用来保温的,和大锅菜无二样,如佛跳墙、复兴锅等大锅菜的方式。又是火锅上市的季节,约三五好友或一家团聚,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少吃些肉,多备些蔬菜、鱼类,沾料不要调的太咸,一不小心盐份就过量了,对心脏不好。吃火锅是最原始的做法,想吃什么就放什么,多自在,也最能保鲜,没有油腻,为现代的健康吃法.
❿ 火锅到底是谁发明的
火锅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周代的鼎器应是火锅最早的雏形,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根据个人的喜欢加不同的汤料、食物,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10)发明火锅的人扩展阅读:
火锅文化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吃火锅时,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臂共话,举箸大啖,温情荡漾,洋溢着热烈融洽的气氛,适合了大团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东北,人们招待客人时,火锅里的菜摆放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即飞禽类肉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走兽类肉放于火锅后边,左边是鱼类,右边是虾类,各种菜丝稍许放一些,宛若"众星捧月"以示尊敬。若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你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