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发布时间:2021-12-23 09:02:12

『壹』 怎样理解阅读的创造性与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这样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出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指出了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其主要内容是:课堂上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跟这些问题、答案配套的板书提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总之,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创造,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对教师“权威”答案的完全认同。这种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
首先,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机会和自主的阅读权力,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当然,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引导、点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丰富的内涵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就是同一篇文章,学生读后也会有不同的体会,也就是说同样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师若能允许学生有个人情感地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再次,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性地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在阅读活动中,要把评价的权利下放,采取延时评价,让评论首先由学生自己作出。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都要给予宽容与理解,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于学生的自主评价应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使学生获得鼓舞、鞭策,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创新的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
总之,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贰』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结题报告怎么写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二是过分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也往往使学生局限于对知识贮存而导致知识的僵化;三是线性安排阅读能力,如,按“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将阅读能力分解为联系上下文解词、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这几个方面。这样的安排不仅把阅读教学引入了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死胡同,而且,这样的安排本身就违背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造成学生一味依赖教师的传授和灌输,成为知识的“贮存器”,丧失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发展个性。它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它要求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新的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观和课堂教学观的变革。于是在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我校申报了《“个性化阅读”方法指导的研究》的课题,为的是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并使之深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新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有效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这是我们进行此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托。

2.基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教师教学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精致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而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其二,当学生发表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时,教师需要聆听并通过适当的反馈,保护和促进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热情,同时也需要根据文本及作者的“本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审视和调整。

3.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建构课内外联系,能够增强校内外的沟通,让学生能将在语文课堂上的习得延伸至课外,从而真正成为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4.对“个性化阅读”的界定。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语文课堂上建构指导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模式。

2.建构个性化阅读的问题策略,评价策略,反馈策略。

3.进行向课外的个性化阅读延展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目标

1、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处理好课程目标,文本意义等与个性阅读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

3、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让二者皆能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五. 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2006年4月我校在陈文主任的指导下申请该课题研究,同时我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大力支持,耿青连校长作了批示,组织了教科室和校语文骨干教师对课题如何开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确定:1.成立课题组,刘月明担任课题组组长,毛海鹰担任课题负责人。2.由负责人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与确定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件:申请书),该课题于2006年7月得到省教育学会立项批复。课题组长和主持人均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我们把课题实验分成四个阶段:

a)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1)理论学习。由组长和课题负责人一起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并有选择地组织老师外出培训等,以夯实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素养。

(2)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确定研究主题,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

b)立题阶段(2006年7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设计,确定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提高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目标。

c)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

对课题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入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做好实践的总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撰写成果报告和研究心得等。

d)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各成员完善终期总结,上好汇报课,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准备进一步推广优秀经验。

(三)扎实研究,勇于实践

围绕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我们课题组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我们规定课题组每学期初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的需要,制作研究活动计划,课题组每双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活动,并深入课堂互听互评。课堂教学实行课前集体备课,教师试讲,集体评课反思总结,再上课再反思,形成较为完善的教案。其次是面对课外指导方式的改变和探索,我们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如“校园读书节”、“亲子共读”等,与家庭社区等形成教育合力,激发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氛围,推动个性化阅读的进展。

六. 课题研究的成效

近三年来,在市教育学会领导关怀下,在朝阳小学教科室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至少有了改进,符合课改理念,这与我们研究的宗旨和出发点是一样的。现总结如下:

(一) 明确了“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1、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2、创造性

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3、体验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二是整体。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

4、批判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二)寻求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 :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

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阅读原文上。阅读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进行不同层次地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台阶状前进,完成全程阅读。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让学生反复地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

1、给足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让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

2、全员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特别是自学性阅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草草收兵。

策略二: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由于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阅读后获取的结论也各有差异。所以需做到1.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2.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3.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当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此,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又为什么是不合理的。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是怎样得出来的,对症下药,推究、评论,以完善认知结构。

策略三: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

1、鼓励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划、背、唱等多项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是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

2、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有问题提出来,给时间、创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

策略四、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

1、“趣”字引路,博览群“书”。 2、指导方法,保证质量。为使学生能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1)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并鼓励尝试运用。2)加强实践锻炼。多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读书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3)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

策略五: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评价。

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较之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阅读个性化行为的重要内容。

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1)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2)教师要学会“倾听”。 (3)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课堂评价的常规。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A、多项评价,即让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B、比较评价,即当问题的答案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让学生进行比较,意在培养学生辨析能力。C、补充评价,即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在赞同的同时,补充自己的意见,这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D、建议性评价,即对解决某些问题提供参考意见,或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精神。E、争议性评价,即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异议,据理力争,主要是培养学生大胆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创新精神。F、赞赏性评价,即赞同别人的意见,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H、创造性评价,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还让学生掌握评价的语式。

(三)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研究中产生了许多精品课例,精彩论文。参加研究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收获。其中陈洪明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金坛市十佳青年教师”、“金坛市骨干教师”,在省教育学会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在金坛市阅读评优课中获一等奖,另有十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毛海鹰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金坛市骨干教师”,在常州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在金坛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在江苏省教海探航中两次获三等奖,另有数十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刘月明、刘红梅、周珍兰、徐青、夏菊仙等老师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发表与获奖。此外,刘月明、刘红梅于今年顺利通过“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定。

这项课题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喜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语文兴趣日益高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能说得头头是道,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家长们很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称好,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甚是欣慰。还有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阅读竞赛和作文竞赛中获奖,有十多篇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指导的研究与新课程是吻合的、与学生的发展是吻合的,正是语文教学新的有益的新模式。但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觉得首要问题还是得改变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课题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推广。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等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此停步,更不意味着课堂教学模式大功告成。我们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继续实验,共同探讨。

『叁』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摘要:语文阅读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阅读教学变成纯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遵循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阅读是一个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应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是一个自主学习和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采取的措施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措施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文本的差异;还应重视文学教育。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造性 一、 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不断创造的能力。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为课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关于阅读,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论证,我们确立了“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课题,对初中年级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创造性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学,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1]笔者认为,创造性阅读是个复合体,融会了四种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和实践价值。“为创造性而教”是新时代的要求,但创造性阅读绝不是“创造”和“阅读”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三、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围绕课文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的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首先,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的、学习的经验)的相关程度,然后再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机构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为了有效地整体把握课文,一节课中的问题情境不宜太多。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随着学生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问题的概括化程度,并逐渐减少问题的数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除了自己创设外,还可以对课后的阅读思考题进行筛选,完全适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适合的则加以修改或补充后再使用。例如:教师在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课文《窗》教学时,直接投影一扇打开的窗户,由“窗”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展开想象,由“窗”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小结: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想一想,小说的什么地方最使你的灵魂受到震颤,为什么?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后,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情境。围绕这些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在这样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们展开了充分的小组与全班交流,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探究性的问题。教学实践也表明:本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问题情境展开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参与阅读与交流讨论,全班讨论参与率达到了85%,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逐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创造性阅读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运用这些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象,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样,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2、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始于问题。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说明他深入思考了,问题提得越有价值,说明学生对课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针对文末的一段话:“由于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了。”由于学生价值观的不同,对待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的学生提出:没有了物质基础,何来的精神?另一些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作为现代中学生,即使在艰难的学习生活条件下,也应该保持自己纯正的精神追求,做一个有高贵灵魂的人。3、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学生回答要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样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阅读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3]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谈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当学生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更进一步来阐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了解到旧时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师能适时地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比较一下旧时教育与现行教育的差异,学生肯定有话可说。有的学生能认识到旧时的封建教育没有自由,只有顺从,很容易抹杀孩子的个性、束缚孩子的心灵,而现行教育,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还有一些学生谈到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设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既符合学科特点,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实践证明,通过多次的课内与课外的专题阅读训练,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专题《长城》时,通过阅读参与、讨论研究、写作评价等步骤,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了解了“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在阅读中,学生能对文章作深层次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在讨论与研究中,提高了学生思辩能力,学生能够对文章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写作评价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四、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注意事项1、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英格姆认为,文本不仅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潜在结构的存在,它还是一种充满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着许多未定的点,正是这些未定点使读者的创造活动成为可能。[4]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总是表现为双方意义认识的双方运动和交互作用,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学生的“新”见解?打个比方,如果一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某种相对于自己而言是“新”的见解,但很多学生却早已这样认为了,那么这位学生的阅读是否是创造性阅读呢?在自主性阅读教学情景下,教师又如何对待和操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5]这是我们研究创造性阅读和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青少年特别喜欢想象,尤爱幻想,使他们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之间轻易地转换视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学生的“新”见解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并不要求对全体学生来说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读七年级(苏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时,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的经历谈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理解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同构就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阅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2、不可忽视文学教育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应重视文学教育。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最足以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文学的魅力在于其形象性和多义性。形象性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多义性则可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更为强烈的求新意识。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鲁迅、布鲁诺等形象,不正闪烁着高尚品格和科学理性的光辉吗?这些内容,对于开展情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潜移默化意义的,而健全的人格则是创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础,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学教育的加强首先应落实在课文的学习中。同时,文学教育还应落实到写作和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净化感情,丰富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维。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了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并形成有利于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以书本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有助于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了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肆』 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在学生眼中,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教师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的强灌给学生,或者把教师对课文的“深刻”、“精辟”的个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赏式的塞给学生,这些都是不负责任和危害严重的思想和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一律的人,他们不能面对激烈的竞争,小而言之,毁了个体的前途,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云房子》这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表演,学小鸟在云朵中飞来飞去,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等等,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三)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教师的主导性是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其实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任。例如在学习《三袋麦子》时,有学生认为小猴最笨,辛苦地把麦子种下地,不如学习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品吃了,麦子完了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小猴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四、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个性化阅读的花会越开越美丽!

『伍』 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呢?要注意以下四点。
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例如,就一篇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可以赏析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的炼字、选句、辞格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技巧;可以赏析结构方面的特色,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伏笔铺垫等方面的匠心;可以赏析表现技法,体会象征、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

3.紧扣文本,有的放矢。文体不同,其特点也各异。如小说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散文则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炼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
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一般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自选角度,切入点宜小、巧、新。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分析评价”的训练,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陆』 阅读教学中发展个性 、 鼓励创新的几种策略

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能激发阅读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再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由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去读、去感、去悟。 在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给学生质疑的自由和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权利,注意张扬 学生的个性,让孩子成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在培养形成良好个性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 学张扬个性创新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 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 读。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传统[w1]的阅读教学模 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思路频频提问,学生或洗耳恭听,或根据教师的意图、教师的引导去寻找标准答案。教师 的任务是一步不拉地演完自己设计的教案,学生的任务是配合老师的演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空间,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质疑的自由,没有发表自己独特感受的权利,学生分明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鲜明的个性被磨灭,创新的意识被扼杀,我 们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灵性和创新能力。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开发,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 们的阅读教学急需改革,下面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几种策略。 一、保护个性,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捧着一本课外读物看得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可是在 语文阅读课上,孩子们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在于课外阅读是自得其乐的事,阅读的主动权在孩子们手中,而以往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学生没有独立阅读、独立体验、独立探究的机会,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被完全忽略了,学生还何乐之有? 在阅读课上,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能激发阅读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 种阅读期待,再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由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去读、去感、去悟。因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 态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如在教学《瑞雪》时,我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几天我们江南一带天气比较暖和,在我 国的北方已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白雪世界遨游。课件播放下雪的画面,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想想感受到了什么?读了课文后,有的学生感受到了这场雪下得非常大,有的学生感受到了雪后的北国风光壮丽雄伟,有的同学感受到了 大雪能给农民伯伯带来丰收的喜悦,也有的感受到孩子们玩雪的快乐,有的同学说:我真想插上翅膀,飞到美丽的雪世界去遨游一翻。还有的学生说:我真想 让这场雪下到我们这里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远远胜过教师的反复讲解。 其次,在学生 自己与文本对话,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学生探究的空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模式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在探究过程 中让学生畅想、畅言。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读懂了什么,归纳出诗歌介绍了五种大自然的语言,然后按五种大自然语言分成白云组、 蚂蚁组、蝌蚪组、大雁组、大树组五个组,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种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时可以选择自己组喜欢的学习方式,结合课前搜集 的资料进行拓展性研究,然后请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相互补充,学生在 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自己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尊重个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顺从教育,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只有服从的份,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都得不到尊重。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只会惟命是从、人云亦云,还有何个性可言,更谈不上创造 了。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有鲜明个性,具有自主意识和主体性行为特征,学会选择已是时代的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 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有意识地运用选择机制来强化学生的选择意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学习,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式读课文,选择自己欣赏的句子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做一做让学生学会内容选择、学法选择、伙伴选择、情感选择等等。 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 了北京哪些美丽的地方,把写自己喜欢的那个地方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照片、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又如上面所 说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教学,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材料,选择合作伙伴,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 意愿,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在这些选择中学生的心灵、行动都是自由的,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学生的个性在不经意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在选择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突出个性, 给学生质疑的自由。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能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探究、积极体验的结果,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更是学生不同个性的 体现,是发明、创新的起点。可是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问题的重要性,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可是为什么现在 的学校只做‘学答’呢?自开展构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响亮地喊出了让学生学会提问的口号, 课堂上学生自主质疑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对同学的回答质疑,可以对老师的观点质疑,可以对书本质疑,我们的教师随时抓住这些智慧火花调控课堂教学,让 课堂上个性飞扬。 如在学完《寒 号鸟》一课后,我班学生钱蕊颖对书本质疑:我觉得课文最后一句不该用‘可怜’这个词,这只寒号鸟太懒了,它冻死是自作自受。问题一提出,有的同学赞 同,有的持不同意见。我表扬了这位大胆质疑的同学,然后抓住这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在思考、相同观点同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辩论,一名学生说:寒 号鸟太懒了,就知道玩、睡大觉,它冻死是活该。另一名学生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寒号鸟发出的最后哀号后说:不管怎样寒号鸟被活活冻死还是很可怜的。一 名学生又说:谁让寒号鸟不听喜鹊的劝告。通过辩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寒号鸟的懒惰行为不值得同情,但它被活活冻死是挺可怜的,我用鲁迅先生的八个字 总结这次讨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又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课文在这里用‘可怜’这个词是否最恰当?你有没有更合适的词?请同学们 课后去思考。这节语文课上完了,可是学生还在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 室,在质疑、思考、讨论,再质疑、思考、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四、 张扬个性,给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权利。 在传统的课堂 上,不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求对教师权威答案的认同。要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见地的活生生的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 的学习基础,决定了他们在阅读一篇课文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语文的答案往往具有不惟一性,教师不能奉行圣人之言、权威之论,用划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善用延时评价、模糊性评价,尊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如在教学《寒 号鸟》时,最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我班有一个学生提出:喜鹊虽然很勤劳,但是比较自私,寒号鸟和喜鹊是邻居,寒号鸟快冻死时,喜鹊为 什么不帮助它,让它到自己的窝里挤挤?这是学生真实想法的体现,老师不是一直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别人有难要伸出援助之手吗?喜鹊怎么忍心看 着邻居寒号鸟冻死而不伸出援手呢?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寒号鸟不是在白天骂喜鹊傻吗?它还好意思到喜鹊的窝 里去挤吗?有的学生说:喜鹊的窝太小,挤不下。也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只喜鹊虽然很勤劳,但是不乐于助人。还有的学生说:寒号鸟太懒了,它连 飞到喜鹊的窝里都嫌麻烦。从学生的各抒己见中,我看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个性得到发展。我面带微笑用鼓励、欣赏的眼光望着学生,我的评价是: 哦,你是这样理解的。 你会联系课文来考虑这个问题。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在教学中,教师 不但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应该创设具有创新性、有利于学生产生独特见解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称象》时,设 计我和曹冲比比谁聪明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来称象,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办法,有一名学生提出曹冲的办法不巧妙,石 头搬上搬下太麻烦,可以用人来代替石头,这样更方便。多有创意的办法!又如在学习了《葡萄沟》一课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作业:请你做广告设计师,为葡 萄沟生产的葡萄设计一则广告,让葡萄沟的葡萄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画出了富有创意的图,写出了新颖的、 别致的广告词,学生设计出的广告虽然稚嫩,但是个性鲜明,极有创意。 五、 形成良好个性,发挥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 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但强调主体、尊重独特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由、听之任之。《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 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的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特别在小学,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面不够广,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教师作 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阅历、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教师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可以发挥向导的作用,教师导的作用主要 是点拨,在课文关键之处、在表达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在认识有偏差、理解不深刻之处,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 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在教学《燕子过海》时,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都感受到了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边读边想,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感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燕子 过海的艰辛,学生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的,因为没有切身体会,所以感受不会很深刻。在反馈讨论时,教师就应该适时点拨:让小朋友当一回燕子,扇动翅膀(双臂) 飞翔,一分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深切体会到了燕子过海的艰辛,对燕子不辞艰辛、顽强的精神充满了崇敬。在这个学习片断中,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 间,教师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又如在有些童话故事的学习中,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认识,有时较片面,有时过于标新立异而忽略了课文所要体现的主旋律。教师不能对 所有求新、求异的答案都认为是创新而予以肯定。如有学生认为愚公移山不是体现做事有毅力、有恒心、精神可嘉,而是不动脑筋蛮干。这时侯,教师对于学生这种 积极思考、大胆发表独特见解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和保护,对于认识上的偏差,在引导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要加以纠正,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高尚品德的 养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柒』 如何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这样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出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指出了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其主要内容是:课堂上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跟这些问题、答案配套的板书提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总之,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创造,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对教师“权威”答案的完全认同。这种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 首先,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机会和自主的阅读权力,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当然,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引导、点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丰富的内涵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就是同一篇文章,学生读后也会有不同的体会,也就是说同样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师若能允许学生有个人情感地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再次,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性地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在阅读活动中,要把评价的权利下放,采取延时评价,让评论首先由学生自己作出。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都要给予宽容与理解,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于学生的自主评价应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使学生获得鼓舞、鞭策,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创新的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 总之,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捌』 “阅读有助于提升创造力”有科学依据吗

语文阅读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阅读教学变成纯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遵循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阅读是一个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应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是一个自主学习和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采取的措施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措施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文本的差异;还应重视文学教育。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造性 一、 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不断创造的能力。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为课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关于阅读,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论证,我们确立了“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课题,对初中年级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创造性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学,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1]笔者认为,创造性阅读是个复合体,融会了四种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和实践价值。“为创造性而教”是新时代的要求,但创造性阅读绝不是“创造”和“阅读”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三、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围绕课文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的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首先,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的、学习的经验)的相关程度,然后再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机构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为了有效地整体把握课文,一节课中的问题情境不宜太多。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随着学生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问题的概括化程度,并逐渐减少问题的数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除了自己创设外,还可以对课后的阅读思考题进行筛选,完全适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适合的则加以修改或补充后再使用。例如:教师在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课文《窗》教学时,直接投影一扇打开的窗户,由“窗”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展开想象,由“窗”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小结: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想一想,小说的什么地方最使你的灵魂受到震颤,为什么?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后,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情境。围绕这些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在这样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们展开了充分的小组与全班交流,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探究性的问题。教学实践也表明:本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问题情境展开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参与阅读与交流讨论,全班讨论参与率达到了85%,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逐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创造性阅读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运用这些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象,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样,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2、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始于问题。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说明他深入思考了,问题提得越有价值,说明学生对课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针对文末的一段话:“由于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了。”由于学生价值观的不同,对待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的学生提出:没有了物质基础,何来的精神?另一些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作为现代中学生,即使在艰难的学习生活条件下,也应该保持自己纯正的精神追求,做一个有高贵灵魂的人。3、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学生回答要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样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阅读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3]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谈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当学生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更进一步来阐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了解到旧时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师能适时地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比较一下旧时教育与现行教育的差异,学生肯定有话可说。有的学生能认识到旧时的封建教育没有自由,只有顺从,很容易抹杀孩子的个性、束缚孩子的心灵,而现行教育,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还有一些学生谈到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设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既符合学科特点,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实践证明,通过多次的课内与课外的专题阅读训练,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专题《长城》时,通过阅读参与、讨论研究、写作评价等步骤,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了解了“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在阅读中,学生能对文章作深层次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在讨论与研究中,提高了学生思辩能力,学生能够对文章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写作评价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四、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注意事项1、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英格姆认为,文本不仅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潜在结构的存在,它还是一种充满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着许多未定的点,正是这些未定点使读者的创造活动成为可能。[4]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总是表现为双方意义认识的双方运动和交互作用,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学生的“新”见解?打个比方,如果一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某种相对于自己而言是“新”的见解,但很多学生却早已这样认为了,那么这位学生的阅读是否是创造性阅读呢?在自主性阅读教学情景下,教师又如何对待和操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5]这是我们研究创造性阅读和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青少年特别喜欢想象,尤爱幻想,使他们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之间轻易地转换视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学生的“新”见解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并不要求对全体学生来说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读七年级(苏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时,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的经历谈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理解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同构就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阅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2、不可忽视文学教育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应重视文学教育。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最足以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文学的魅力在于其形象性和多义性。形象性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多义性则可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更为强烈的求新意识。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鲁迅、布鲁诺等形象,不正闪烁着高尚品格和科学理性的光辉吗?这些内容,对于开展情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潜移默化意义的,而健全的人格则是创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础,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学教育的加强首先应落实在课文的学习中。同时,文学教育还应落实到写作和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净化感情,丰富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维。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了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并形成有利于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以书本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有助于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了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玖』 对阅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疮。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2.阅读实践的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3.阅读过程的调控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还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4.阅读结果的差异性。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由于阅读主体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1.引导批注阅读,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为例,我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炼、生动、形象”;有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
2.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
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动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让学生每读完一段,都想想: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读完全文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以此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3.注重延时评价。《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一教师让学生找出“麻雀、老虎、狮子、狐狸”中不属同类的一个词,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麻雀”,理由是老虎、狮子和狐狸都是兽类,麻雀是鸟类。教师不忙评价,还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于是学生又说:“麻雀有翅膀,会飞;其他三种没有翅膀,不会飞。”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们说:“麻雀爱吃粮食,老虎它们爱吃肉。”“麻雀是母亲下的蛋孵出来的,另外三个不是。”“麻雀只有两只脚,其他三个却有四只脚。”……试想,如果教师运用即时评价而不是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4.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教学《落花生》,教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则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还有的来了个折衷: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它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阅读全文

与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