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生五年级22课信任创造性复述课文作文300字左右
信任,每个人都需要信任!信任就是在别人内心中对你的人格打分。但信任从何而来呢?它不是一下子从天而降的,而是一点一滴中积累的......例如:有一个同学让你给他买一个东西,你总是忘记,他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反之,他就会更信任你!
我还知道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
有一个犯人在路上捡了一千元,他不假思索的交给了警察,可警察却说:“你别撒谎了!你用自己的钱变花样使人信任你从而减刑,你就是不老实!”那人万念俱灰,晚上,他逃狱了......
在途中,他到处抢劫,准备逃跑!他终于有了足够的钱,便乘上去边境的车。他站在厕所边等车时,来了一位姑娘。那位姑娘发现厕所的门坏了!便出去对他说:“先生,你可以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点了点头。在那一刹那间,他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他去投案自首了......
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是无价之宝!它来自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他可以拯救灵魂,滋养灵魂,让心灵永远充满纯洁和自信...
B.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而,是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观察方法告诉给学生呢?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之时,让其观察一事物,然后写一篇作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经过几次反复,写出的作文会不断完善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前后写的作文为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出经验,就会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观察的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就有条理性,写出的文章内容就丰富,形象就会生动、感人。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方法并运用在实践中,这个掌握观察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春天的校园,然后写一篇赞美校园的文章。众多的学生会从观察校园的树木、花草入手去观察。而有的小朋友却另辟新径,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同学们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校园整洁的环境、天空飘荡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独到之处。此外,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对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极为重要的。 二、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作文的立意来讲,同一素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也会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来。比如,小草这一事物,从它生长的特点看,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风吹雨打,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说哪里有水、空气和土,哪里就有小草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人类所具有顽强品格。另一方面,从小草的生存价值来看,小草危害庄稼的生长,它对人们又是个不利的因素。同样,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有未关的水龙头……对这些见惯了的内容,很多小朋友常常是不加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他们是否还能想出这里边包含着其它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只要教师稍加的引导,或者只要小朋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就不难得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来:自行车为什么随便摆放,撞倒自行车的人哪里去了?自来水为什么没关?人们为什么对流淌的自来水龙头视而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选材上的创造性培养选材上的创造性体现在所选取的材料新颖、独特,不落俗套等方面。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电视广告:在大雪飘零的严冬,一只鸡蛋掉进了鞋里,一会儿从鞋里钻出一只小鸡来……制作这则广告的人用意很明显,是告诉大家这种鞋很暖和。这则广告至令人们记忆犹新,它所产生的影响不知要比直接道来的做法深远多少倍,因为它一反前人所为而进行了创新。 目前,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有的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创新的问题,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施展,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写学雷锋做好事往往是走路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扶老人过马路;写歌颂老师,往往是学生有病,老师看望、补课等等。让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有的学校每年进行春游、秋游,游完之后要求学生写作文,你也写,他也写,英雄所见略同,就不免千篇一律了。克服这个毛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角度,在选材上创新,坚持人取我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写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新颖、独到之处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四、在谋篇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柳青说:初学写作的人,一定要培养独创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培养这种精神。面对一种题材,反复地研究,创造出你自己处理这种题材的方法,尽管粗糙,尽管水平低,但这是创作。如果是从别人文章中套来的,可能高明一些,但不是创作。所以在作文技巧上,我们提倡借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不是不可有,但要讲求实效,要限制,中高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什么下水文,优秀文选,尽量在学生作文后阅读。有的教师在作文前习惯读些范文,或着提出很严密的框框,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拓,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踩着别人脚印走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技巧上,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的办法是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构思,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探索规律,这样在作文中才能形成一套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五、在作文中加强想像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能力的训练,想像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像。秦牧把想像比作“思想上的野马”,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实,写文章时就会妙笔生花。有的教师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如低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中高年级的想像作文“当我20岁的时候”,“2000年的中国”,“假如我当校长”;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想像体会作者的感受并写下来,如学习《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课,有的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什么都看不见的滋味,然后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为题写自己的体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C. 写一篇创造性的文章作文五十字
生活中的伤心事非常多,就像海滩上数以万计的贝壳,一望无际,可现在,我必须选一个最漂亮的贝壳送给你。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可是我一点也不开心,因为我那只七岁的宠物狗死了,它很乖巧,也很听话。
那次我们去乡下奶奶家玩,车上有一团毛绒绒的小圆球,哈哈,那是我家的小宠物狗,它有一个好听,而且又大名鼎鼎的名字:可口可乐,它有点像淑女,也像绅士,总是昂头挺胸好像目中无人。到了那里,可口可乐立刻就和它的好朋友兔子小米粒玩了起来。它们玩的可开心了!马上就要回家了,只见小宠物狗可口可乐用深情的目光盯向了小兔子米粒,小米粒也把目光投向了它,好像在说:“欢迎下次再来”!
之后,我们陆续上了车子,大约开了十几分钟,就在离家大约有二三十米的距离吧,可口可乐开始了特别反常的行为:它两腿猛地一蹬,跃到了窗户上方,当妈妈瞬间发觉可口可乐是要跳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可口可乐跳到车子底下,正当它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辆疾驰而来的车子因车速过快来不及刹车,竟然撞到了它。悲惨的事终于发生了。当我们都急忙下车来到它的身边时,它呜咽着看着我们,那痛苦的神情让你看了心如刀割!要知道,那时它肚子里有了狗宝宝。我看它垂死挣扎的难过样,伤心极了!我哭着叫爸爸赶快送小可乐去医院。可是,由于伤势过重,几分钟可乐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我心疼的抱着遍体鳞伤已经断气的小可乐,脸上挂满了泪水……
D.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处处留意,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写作综合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文本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很多地方留有艺术空间,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我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就有这么一句话: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于是,我抓住了这次契机,这样引导:这只画眉鸟在这如同天堂般的美景里,它心情会怎样?那么它会唱些什么歌呢?话一出,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如:亲爱的游客们,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到我的家园游玩,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哦!”尊敬的游客们,我长得美丽吗?请用你们的相机留住这美丽的画面吧。”这样形象、生动、优美的语句出自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之口,我真有点难以置信。这样在读中练习,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课堂气氛也活跃多了。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想象力,而且也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二、从评价激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该给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赏识来鼓励学生,不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春寒。积极的评价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释放学生的心灵,增强自信心。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三、情境激出处,拓宽想象思维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一种手段,声音的刺激,画面的再现,可以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写作的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在教学《暑假里的一件趣事》作文时,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听音想象作文。声音与人的情感、人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初,在指导学生进行审题,明确作文要求后,接着播放一组声音,有鸟叫声、流水声、知了叫声、小孩子的欢叫声、公鸡叫声、鸭群叫声„„请学生一边听、一边记,自己选择其中的某些声音来组合,并结合生活实际,拟出作文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把要写的趣事说具体。这组声音,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回忆和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次体会暑假生活的丰富多彩,给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素材。通过音乐的渲染,以趣引入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内在语言”,不仅使学生轻松作文,还会插上想象的双翼,在最佳状态中完成作文。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
E. 小学生习题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创造性的发展表现,为什么是创造性的发展表现
小学生的习题例文到命题作文,这应该是一个想象和创造性相继的。
F. 一个人的创造性作文
爱迪生的一生
五年级 丨 记叙文 丨 469字
爱迪生是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有几千种发明,最著明的有灯,纤维
他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宝贵精神。有一回,他想知道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就亲自来到鸡窝,趴在鸡蛋上,不吃不喝孵了一整天。直到妈妈来叫他,他还不肯走。他酷爱实验,因为家里穷,他辍学回家,一边在火车上卖买报,一边努力争取实验的机会,好不容易在车厢上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可是由于火车的剧烈运动,化学药剂被打翻,险些把车厢给烧了。车厢管理员气势汹汹地把他和他的仪器一起扔下车。这时,他突然感到"嗡--"的一声,之后,他的右耳便什么也听不见了。天哪,这对于一个才12岁的小伙子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打击啊!他愤然,用手一抹耳上的鲜血,咬着牙说:"一定要做实验!"爱迪生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母亲只是一个洗衣工。新闻记者想故意刁难他,问及他父母的情况,他说:"我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我的母亲是一个洗衣工,我爱他们!"在场的人都震撼了,因为,一向以来,当某个人成名了,不管他的父母地位多么低贱,他们总会以它为辱,从而夸大其词地说自己地父母是多么高贵。
爱迪生终身未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G. 如何激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育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而,是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观察方法告诉给学生呢?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之时,让其观察一事物,然后写一篇作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经过几次反复,写出的作文会不断完善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前后写的作文为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出经验,就会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观察的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就有条理性,写出的文章内容就丰富,形象就会生动、感人。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方法并运用在实践中,这个掌握观察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春天的校园,然后写一篇赞美校园的文章。众多的学生会从观察校园的树木、花草入手去观察。而有的小朋友却另辟新径,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同学们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校园整洁的环境、天空飘荡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独到之处。此外,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对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极为重要的。 二、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作文的立意来讲,同一素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也会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来。比如,小草这一事物,从它生长的特点看,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风吹雨打,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说哪里有水、空气和土,哪里就有小草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人类所具有顽强品格。另一方面,从小草的生存价值来看,小草危害庄稼的生长,它对人们又是个不利的因素。同样,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有未关的水龙头……对这些见惯了的内容,很多小朋友常常是不加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他们是否还能想出这里边包含着其它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只要教师稍加的引导,或者只要小朋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就不难得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来:自行车为什么随便摆放,撞倒自行车的人哪里去了?自来水为什么没关?人们为什么对流淌的自来水龙头视而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选材上的创造性培养选材上的创造性体现在所选取的材料新颖、独特,不落俗套等方面。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电视广告:在大雪飘零的严冬,一只鸡蛋掉进了鞋里,一会儿从鞋里钻出一只小鸡来……制作这则广告的人用意很明显,是告诉大家这种鞋很暖和。这则广告至令人们记忆犹新,它所产生的影响不知要比直接道来的做法深远多少倍,因为它一反前人所为而进行了创新。 目前,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有的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创新的问题,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施展,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写学雷锋做好事往往是走路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扶老人过马路;写歌颂老师,往往是学生有病,老师看望、补课等等。让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有的学校每年进行春游、秋游,游完之后要求学生写作文,你也写,他也写,英雄所见略同,就不免千篇一律了。克服这个毛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角度,在选材上创新,坚持人取我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写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新颖、独到之处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四、在谋篇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柳青说:初学写作的人,一定要培养独创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培养这种精神。面对一种题材,反复地研究,创造出你自己处理这种题材的方法,尽管粗糙,尽管水平低,但这是创作。如果是从别人文章中套来的,可能高明一些,但不是创作。所以在作文技巧上,我们提倡借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不是不可有,但要讲求实效,要限制,中高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什么下水文,优秀文选,尽量在学生作文后阅读。有的教师在作文前习惯读些范文,或着提出很严密的框框,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拓,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踩着别人脚印走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技巧上,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的办法是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构思,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探索规律,这样在作文中才能形成一套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五、在作文中加强想像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能力的训练,想像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像。秦牧把想像比作“思想上的野马”,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实,写文章时就会妙笔生花。有的教师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如低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中高年级的想像作文“当我20岁的时候”,“2000年的中国”,“假如我当校长”;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想像体会作者的感受并写下来,如学习《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课,有的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什么都看不见的滋味,然后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为题写自己的体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H.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才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摆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与《“滥竽充数”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的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及教材体系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所们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作文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载体和施工蓝图。作文教材的改革,始终是作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为了充分发挥作文在实施创新教育的独特功能,我认为必须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并根据这个教材体系统写出一套供师生用的作文训练教材。其理由如下,
(1)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学科。如果一门科学、一门学科,处其于附庸地位时,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的。作文,也只有从以讲读为主的语文中分离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一门真正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天发挥它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特有功能。
(2)作文为什么长期沦为讲读的附庸,恐怕与长期受“读是写的基础”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思想束缚有关。不错,读与写是有着整体的联系,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但是,阅读和写作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但是,阅读教学中的“读”与作文教学中的“读”不是一回事。首先,阅读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文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模仿的范例。其次,从读的要求上看,阅读教学“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作文教学中的“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名家的小说和散文,但不要求学生写小说和散文。作文教学时,教师提供的范文,一般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作文水平相当的学生习作。就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长期效应,作文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即时效应。
(3)从2000年3月颁发的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来看,首先,原版中的作文训练体系“词句(低年级)→片断(中年级)→篇章(高年级)”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训练体系是“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其次,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增加了“想象作文”。这两个方面的修改,一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作文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修订版大纲的精神,构建新的、可操作的作文教材体系,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I.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同时也有同名书籍《创造力》。
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对于创造力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由于侧重点不同,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和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一般认为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新颖的产物。
有人认为,根据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根据西方学者研究表明,智商超过一定水平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创造力高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易为常人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可以说,创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J. 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不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不会进步 。作为小学生写作文,更应该创新,更应该有创新能力,写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
如何培养学生在写作时的创新能力呢?我凭借多年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三点。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一、培养学生作文开拓创新的能力
作文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活动,如果把它比作烧开的水散发的水蒸汽,那么大量的水,是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的必要条件。作为小学生写作文,需要哪些必要的物质基础呢?我认为:充分利用图书资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学生积累的词汇自然就多了,优美的意境体会多了,作文也就优美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写作起来自然行如流水。但是,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书籍的时候,要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既有文字优美感,又适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准备采集本。
著名作家叶永烈小时侯就开始自编《小词源》,象他这样做学问的人,身边都有这样的“秘密小本子” 。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制作采集本,布置学生每天看书,在书中“采蜜”,摘采好词、好句,还要求摘采好段,学会写心得体会。这样下来,学生的词汇大大增加了,语言表达也丰富了,每每遇到需要的时候,学生就会请出这个采集本,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或剪,或抄,或摘,或记,或仿写,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收获也多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开拓学生作文思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固定的方法,更不象数学公式一样可以套用,它是没有秘诀的。因此,很多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眉毛就皱到一起了,咬半天笔头也无从下手。对于这样的状况,作为老师,我们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有意”观察,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
写作之前,要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事物进行“有意”观察,让他们在一起可以“七嘴八舌”地议论。
1、实地观察。可以带领孩子实地查看,给出对象,指明观察的范围。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进行观察。
2、创意观察。自己根据情况,设计一些活动,例如游戏、制作、实验等,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乐在其中,那种真实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在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中间来。
3、亲身体验。根据作文需要,教师可以创设情景,例如保护鸡蛋,读考试分等,让学生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写成片段,最后再连成篇。这样的作文很容易真情流露。
4、编写作文集。将学生的作文收集在一起,编写一本作文集。收集学生的作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推选、学生推选、学生自己投稿等。一旦学生的作文在书上发表,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写作积极性。老师要善于给每一个孩子创造机会,更好的可以在学校宣传,甚至去投稿。试想,当这个孩子拿到稿费或证书,他是多么的自豪,学生都会受到感染,这个感染力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创造出个性化的作文
现在是素质教育,我们需要人才,更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学生的作文也应该培养创新意识,让他们的作文“个性化”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核心。
作文的“个性化”就是要求学生以纯真的视角来看世界、看社会,展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并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下来。反对千篇一律,反对人云亦云,反对枯燥乏味的无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文的“个性化”就是要求学生把对生活的体验、观察、感受,自然的流露在自己所写的文章中,真挚,真诚,没有半点渣滓,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