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浅谈幼儿美术创造力
浅谈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林秀平
【内容摘要】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展水平是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评判标准。本文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提出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包括:培养、引导幼儿绘画的兴趣;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理解、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会欣赏,理解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创造力培养 幼儿美术学习 创作过程
【正文】
一、引言
在观摩过园内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之后,陈园长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怎样上美术课》的讲座。我从一个个实例中中了解到《纲要》与《指南》中艺术教育目标的异同之处;儿童美术欣赏的四个不同的阶段;儿童画解读的理论以及儿童画评估的参考维度。并在之后在一次次的学习、参观与实践中,我懂得了美术活动的艺术元素和情感态度是合二为一的,在美术活动中不能用技能来束缚孩子,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此,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交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培养创新精神,造就创新人才,提升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已是时代所趋。幼儿学前期是个人一生思维最为活跃,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创新教育应从学前期开始抓起,从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抓起。美术教育是在观察、理解、记忆、想像和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手的具体活动来完成的,它是创造表现的过程,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树立幼儿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美术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并且直观、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幼儿的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关注、认可。事实上,幼儿的日常生活很大不同程度上涉及美术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图形,或者是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中,感受绚丽的色彩等,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果适当融入具体化的是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形成对事物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
二、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
幼儿的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生活中美的事物、艺术作品等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从而激发情感的一种艺术能力。也就是说,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在对象审美属性诸如色彩、线条等直接刺激下,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自由的展开想象,产生一种以情感愉悦为主调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幼儿自身的审美感受。而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意向,并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他们重新组合,从而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幼儿的这种能力首先表现为自发性,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自由涂鸦活动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适龄儿童的身上。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怎样以《指南》为宗旨,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更好地开展幼儿的各种活动呢?
(二)支持幼儿自主创作的策略。
1.培养、引导幼儿绘画的兴趣。
兴趣,科学上讲,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直接联系,也是人的一生中带有目的性、趁向性的一种心理特征。而兴趣是创造力的最直接催化剂。当个人对事物产生兴趣,而学习愿望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没有了这种环境,学生的兴趣、意愿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美术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方式去调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例如,可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利用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起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游戏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要多称赞,多鼓励,不断提高幼儿对美术学习持续的兴趣。
2.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幼儿的情感因素包括其喜欢绘画的积极情绪和对所画内容的真实感受。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兴趣,通过广泛的爱好激发幼儿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幼儿画画,既是内心的表达,也是情感的抒发,在美术作品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情感,技巧再好也不会画出真实动人的作品。因此,只有通过丰富的情感引导才能激发出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只有重视幼儿情感因素的发展,才能唤起幼儿想画爱画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注意对幼儿绘画情感的培养,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基础元素和造型规律,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的绘画情感,就要从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教师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鼓励幼儿多提问,多尝试,评价时提出多种创造性解决方案并展开讨论,鼓励幼儿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出利于幼儿绘画潜能发挥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3.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玩不仅是幼儿的天性,更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的大舞台。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想象力丰富,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启发幼儿的创新活动,更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坚定和不屈不挠的创新品质。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这种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探索需要,自主地选择游戏活动材料和主题,主动投入到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生动的内容和愉悦的气氛感染之下,产生强烈的美术创造欲望,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唤起幼儿的创作灵感,引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在大胆想象和自由思索的过程中,以最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幼儿的创造潜力得以升华。通过这种方式,变注入式教学为探索式教育活动,变模仿为创造,使幼儿在涂涂抹抹,剪剪贴贴,学学做做,添添画画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和热情,使幼儿在创造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把幼儿培养成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4.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创新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的“泛灵论”的心理特点,允许他们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倾入生命和热情。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鼓励全体幼儿为他们自己敢想、敢画的创新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批评,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依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上课就应该像是带着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精神旅游,不拘形式,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5.理解、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条件不同,遗传因素,禀赋天性各异等原因,幼儿在绘画方面有着天生的个性差异,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一阶段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先天和后天影响对幼儿形成的独特性,包括不同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对某事物的不同看法,发现他们对事物的情感。随着这份情感的引导,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组,将个性不同的幼儿安排在一组,本着近似性,互补性,协作性,自愿性的原则,将幼儿组合成具有活力的差异化的小组,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完成作品,发挥自己绘画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不同个性幼儿绘画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用“耳朵”读懂幼儿的作品,耐心去听取幼儿描述他们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对幼儿的作品提出进一步的建议,这样一方面既尊重幼儿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又把符合美学特征的绘画技巧传授给了幼儿,既考虑到幼儿个性发展特点,又促进了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绘画是孩子的天性 并且个性,差异性比较大,我们应根据幼儿个体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发挥其个性特点,利用幼儿对那些五颜六色颜料强烈的兴趣,鼓励他们对自己所画作品进行情节性的语言描述,可利用儿歌,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和画中找到乐趣,增加兴趣,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也可以就幼儿所处的不同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绘画手法和技巧,如体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泥塑,剪纸等,授课中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信心,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作画,从而摆脱幼儿绘画表现方法单一的状态,画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6.学会欣赏,理解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但是老师应在心里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孩子们经过审视、交流、观摩和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的颜色配得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情趣会更强烈。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纷,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美术教师中最幸福的时刻。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尽量让幼儿体验多种媒介材料,对不同材料的性质、用途、用法等要有感性认识,对丰富多彩的美术形式有充分的理解和感受,为幼儿的美术表达与表现拓宽渠道;其次,教师要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或欣赏艺术作品,并在使用不同媒介材料、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让幼儿大胆尝试、发现美、表现美。这样幼儿才会有细腻的感受和大胆的表现,开拓美术创作的思路,为日后灵活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开展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对于幼儿如何画、如何做或者画什么,做什么不予以严格要求,我们要以倾听与欣赏的方式来传递尊重,而非以特定的标准来挑剔和纠正。如此,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才能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专注于如何用眼前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挥想象力、发挥潜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结束语
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幼儿的许多想法都蕴含着明显的创新色彩,创新教育必须从富有幻想和好奇心的幼儿抓起,但幼儿的创新活动也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就如同一棵棵小树苗,还有待园丁的精心培育。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是幼儿充分展示个性,表现其创造性的最佳形式,幼儿需要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吸收充足的养份并自由自在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为幼儿插上艺术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土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
3、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4、刘晓东:《儿童精神析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曹丽莉.浅谈美术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教师,2010(10)
6、南国晓.浅谈儿童时期美术教育的价值及科学规律[J].集宁师专学报,2003(06)
7、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 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0(06)
8、陈铿.影响3-6岁幼儿绘画中多维空间表现的因素及其对幼儿绘画教学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② 幼儿美术与创造力
您好,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绘画表现能力,很多时候都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地板上、专家里的墙壁上属画画写写。所以,在儿童的教育中,要根据儿童特点,有的放矢,善于挖掘孩子的美术潜能,发展、开掘儿童美术天赋,激励其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 幼儿绘画创造能力培养研究答辩自述
一、幼儿创造能力的概念界定
所谓创造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又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儿童生活中处处有创造,儿童的创造力是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儿童的创造力更多地受好奇心的驱动,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借以表现的活动及领域相当广泛。儿童最喜欢想象,正是在这些想象或想象的结果中,包含丰富的创造性成分。因此,就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二是注重儿童兴趣培养。三是注重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儿童在美育活动中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四是避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让儿童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应时时意识到,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年人,只要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只要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只要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教师具有“伯乐”之心,才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稀奇古怪的创造活动,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最原始的创造意识,才能更多地发现儿童创造力的萌芽。
二、绘画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绘画活动的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在传统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大都开展的是范画教学,即说教学上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创新,只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进行临摹。虽然说这种临摹在绘画活动中是必要的,但其方法只能达到训练幼儿绘画技能技巧的目的,并不能促进幼儿个性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的想象空间与创造能力。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呢?对此,我在开展绘画活动上做了一些尝试。
1、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
教师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孩子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们自觉地将事物变成自己的表现对象。
2、激发幼儿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表扬、赞美的方式鼓励幼儿,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积极评价,对提高幼儿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很有必要,但必须注意鼓励语言和方式具有针对性,能够在肯定儿童已有成就时启发儿童做得更好。如有的新教师发现幼儿好的作品后立即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你们看妮妮的小鱼多漂亮和老师不一样,她画的是圆形的小鱼,真聪明!”这其实是具有错误指向性的话,因为其他孩子可能会受到教师语言、表扬幼儿作品的干扰,认为老师喜欢某种特定的形状或风格,从而倾向于模仿别人的作品,由此实质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可见教师鼓励儿童时应该更多地注重鼓励的指向性,我们完全可以说:“瞧,她的小鱼多别致,是不同形状组成的小鱼,我们还见过哪些形状呢?这些形状是不是也能变出小鱼来呢。”这样幼儿就能打消顾虑,创新想法用各种图形组成小鱼。
三、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情境教学。
把绘画活动以娓娓动听的故事形式展开,是孩子的一大爱好。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孩子。故事对孩子来说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幼儿绘画创造的源泉。
(2)游戏教学。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应将游戏融入绘画教学中。例如,画《我们的居住小区》时,教师事先准备好一张大纸贴在墙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概括出小区的特征。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在大纸上设计我们未来的小区。”交代完后,让幼儿自己分工,画住宅楼的,画草坪的,画汽车的。孩子很快分配好任务,愉快地画起来。
(3)运用肢体进行教学。
在美术角中,我经常看到有的小朋友将自己的手印儿印在纸上,然后在手印里涂上颜色,画成一只只漂亮的小手套。这让我想到何不通过肢体的变化塑造更多内容呢?例如,画《会变的手》,通过手型不断变化和印在纸上的手印的位置不同,让幼儿想象出各种东西。之后,我让幼儿继续将手臂作为创作材料,用水粉颜料在手臂上着色。
2、巧用针对评价,促进幼儿不断创新。
(1)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激发创造欲望。
教师除了直接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外,还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机会,让不同水平幼儿欣赏、讨论,将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比较,不断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创作方法和理念上的异同,以此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
(2)运用启发评价,发展自主能力。
启发式评价通过提问题、暗示、联想等方法提示幼儿一些启发线索,引导幼儿积极拓宽思维、开阔思路,创作出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应用示范的方法束缚幼儿的思维。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游戏启发幼儿的创造与想象能力。
④ 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下,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向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看齐。因此在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初始时期,应当更好地针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并且其想象力较之更大岁数的孩子更加丰富。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因为美术课程的独特性,对于孩子的创造力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实现自身的发展,应该开展美术教育,引导孩子不断将自身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师在其中应当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引导孩子不断通过艺术的创造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既培养了孩子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也在新时期下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对于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⑤ 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研究课题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笔者结合班级的课题研讨进行了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设置目标,培养其探求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但这一挑战性的目标,要建立在对幼儿作画规律性的认识和对本班孩子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置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如在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多彩的服装》中,幼儿虽然对水粉颜色作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衣服上用水粉颜料进行作画,用对称美的形式装饰漂亮的图案,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泡泡鸭”儿童服饰店引入,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衣服,并在电脑中欣赏各种服装的图案美和对称美,从而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与经验。 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引导幼儿之间的学习交往及教师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鼓励,孩子越画越流畅,许多幼儿应用了各种方法设计了漂亮的衣服,画面丰富,颜色鲜艳。本梁小朋友画出了奥运五环、亦菲小朋友画出了心中的梦想,淮彬小朋友画出了五彩绚丽的家乡等。在这个活动里,幼儿在挑战面前经历了由困惑到顿悟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其探求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适时鼓励,引导其接受挑战 幼儿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面前,必然会遇到困难。教师对这些困难应有足够的估计。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并不是从形式上去考虑,而是以该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为出发点,按照难易程度去考虑的。于是在活动中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做法:有直接用水粉颜料在衣服上作画的;有用拓包沾颜料在拓板上拓印;有用各种废旧物品在卡纸上装饰衣服等。在活动过程中,我十分重视鼓励幼儿努力克服困难。如一向喜欢用拓包作画的家琪小朋友在今天的活动中放弃了自己原先选定的工具,而选择了用水粉颜料在衣服上作画,这对她来说难度较大。在我巡回指导时,家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这个水粉画好难啊?我画不好,颜料都跑出来啦。”“没关系,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了,加油!”我马上给她鼓励。家琪小朋友点了点头。接着画了起来,但还是不敢用力下笔。于是我走到她身旁,俯下身子说:“看,下面的线条如果再画些其他颜色的话,就变成美丽的夕阳了,这样会更好看哦,白的地方可以再加些什么呀?”她看了看我说:“加些筋斗云,一定很漂亮的。”于是,家琪小朋友马上添了两笔,难过地说:“我画的筋斗云不像。”我笑了笑说:“可能你画稍微小了一点,如果画大一点,颜色用亮一点就会更漂亮的,再加工一下肯定会画的更棒!”于是。她在上面把它变大,又添画上眼睛、眉毛。然后高兴地说:“陈老师你看,好看吗?”我摸着她的头说:“真棒。”家琪小朋友高兴地笑了,赶紧拿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从画面上看,她的作品并不精彩,但一个孩子能够主动接受挑战,面对困难努力去战胜它,这种勇气和毅力是十分宝贵的。
三、加强指导,提高其动手能力 美术是幼儿一项个性化的艺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往往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同水平的幼儿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例如在开展美工创意活动《有趣的毛线》中,幼儿的创作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幼儿能运用毛线在纸筒上、饮料瓶等废旧物品上做出好看的娃娃、望眼镜、可爱的小动物等,并能注意颜色搭配。有些幼儿只能在上面绕上几条毛线,有些幼儿则连绕毛线都很困难。于是,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幼儿制定不同的目标。能力强的幼儿要求有创意地创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则要求他们简单地完成一样作品即可;能力差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学会最基本的技能“绕”。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口吻也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而不同。像只学会绕毛线的腾臻小朋友则鼓励他把毛线绕密点、结实点,则以委婉,有趣的话语给以指导:“你的毛线真有趣,弯来绕去的,像条小蛇在跳舞呢,哎呀,它一个人跳好孤单啊,再给它加几个好朋友吧。”像安妮小朋友动手能力强,则表扬启发她说:“你做的娃娃真好看,想一想,怎么打扮会更漂亮让别人更喜欢她……。”根据幼儿的不同程度,我给予不同的指导,保证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幼儿均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四、走进心灵,激发其创作信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学习。因此教师、家长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其创造信心。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对于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应与幼儿一起探讨,以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幼儿的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如班中的麒杰小朋友能力有点弱,作画总不愿提笔,当我看到他的画时已经很脏了,有的孩子还嘲笑他“老师,你看他画的最难看了”,“老师,他画不来的”等等,然而他的脸上已流露着不想画的样子了。于是我以鼓励来激起他作画的兴趣,“没关系的,看,这样一涂不就像小花朵了吗,来,我们一起完成作品好吗?”,“你能行的”等等,作品完成后,孩子开心地跳了起来“老师我会画了,你看啊!”欣赏时特意请他在集体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给以肯定与表扬,孩子们也给了他响亮的掌声“麒杰,你真棒!”此时麒杰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件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幼儿创造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⑥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可以研究的内容有那些
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当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以及色彩搭配能力再有就是手眼协调的能力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常棒的一项课程
⑦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所限,知识、阅历、经验较少,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与他们自身能力相吻合,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甚至有时候这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即常以逾越常规、不守规则、钻牛角尖、提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幼儿的这种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只重视幼儿怎样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摹仿,偏重以技法为主,不了解绘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将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呢?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五、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提供宽松作画环境,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
研究表明,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提供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绪是波动的,来自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处于较低年龄阶段(4-5岁)的幼儿有的正处在初级的涂鸦阶段,而有的已发展到图式的再现阶段。处于涂鸦阶段的幼儿对绘画的过程很感兴趣,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各种儿童喜爱的事物。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纸和笔,多给他们涂鸦的机会会使他们获得愉悦的体验。而已经发展到图式再现阶段的幼儿则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应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造型,积极启发引导,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绘画过程中,有的老师和家长不顾幼儿的年龄层次、心理需要和体力状况,一味苛求幼儿的绘画结果。这样不但不会出现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厌恶之感,更无从谈起什么兴趣。而此时,老师和家长们总是不明就理的叹息“这孩子,越来越不如以前了”。这种忽视幼儿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学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好作品了。教师在设计主题时,选材要来自于幼儿熟悉的环境和喜欢的事物,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使幼儿想画,愿画,并能画。难易程度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能使能力强的幼儿尽可能的发挥创造性潜能,又能使能力差一些的幼儿经过努力也能成功。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命题画创作教学中,如果有的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现力或是其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避免坚持使用集体指导的方式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应采取个别交谈或辅导的方法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和创造的机会。不要过分苛求整齐划一的效果,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求真、求善、求美的创造性发展过程。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特征的世纪。
⑧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什么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本研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只有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热爱绘画,通过美术活动开起孩子想象的大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片绘画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二) 本课题研究是适应《新纲要》的实施素质理念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改变灌输方式做法,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允许他们大胆的把想法表现在画面上,有创新精神。 (三)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能力。儿童想象画是孩子最喜欢的绘画形式。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在他们的绘画世界里,苹果会做梦,书包会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孩子们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组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想象画的天真,率直,使矛盾与冲突单一化,整体化,想象画独具魅力的形体和艳丽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正是儿童想象画它独特的地方,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异、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照以上《新纲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发张特点,深思我园组内美术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大班年级组确定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即《想象画》"为本次的教研课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与基本依据。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儿童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儿童的想象,受整个认知水平的影响是一个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进而到抽象逻辑的发展过程。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 三、找出问题的困惑: 在平时的《想象画》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尴尬的局面:幼儿作品反应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和绘画个性,介绍自己作品时也说不出绘画思路,和想表达的内容,完全达不到想象画的课堂教学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孩子的兴趣没被调动,创作欲望不强,因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像无头苍蝇在画面上乱撞,效果当然很不理想了。其实,儿童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定势。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有着他们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想象,他们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以常规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看待事物。在孩子们的画中流露出的使他们对生活观察感受后内心的奇妙想法。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导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随时随处都可以创新,让创新观念在孩子心中渐渐润化。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的将幼儿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 1、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2、教条思想:“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 3、机会思想:“你画我也画”,为“得奖”而画、为成为“星星”而画,那里热闹那里画。” 4、照搬思想:“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 5、改良思想:“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 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四、研究目标: 想象则以平日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为基础,经过想象,画出没有见过而又合乎规律的形象既可以有适当的夸张,也可以有大胆的幻想。从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五、实践中的指导(解决问题) 为了从小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我们大班年级组,对《幼儿想象画》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来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 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们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卡通图案、组织外出参观、散步等,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展后画出了各种《有趣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二) 建立新方法 l、线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有个性的线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以往教学方式提倡幼儿画直线来表示物体,越直越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被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提倡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来刻画所描绘的事物。一位老师在绘画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孩子们喜欢用直线画长方形楼房。然而,同年级的另外一位老师则鼓励幼儿用另外的线条来,绘画更多形状的楼房。这样,幼儿的创造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蘑菇房、两用房、树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 2、形 在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如今,幼儿观察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感觉,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的顾虑,所以很多幼儿不会去考虑物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只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把眼前所见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化出来。如画《快乐的小丑》幼儿会把手、脚都画得很长、很细,身体很小、头很大、衣服、五官画得很夸张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自由大胆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夸张的造型变化,进行想象画创作。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