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学简明教程

创造学简明教程

发布时间:2021-12-22 06:53:15

㈠ 谁有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的笔记或材料啊

来源
乐黛云著:《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有按自己需要的整理和文句改动,不多。
快速浏览啊,就做得这个样啦~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途径:比较文学
总体文学(General Literature):以文学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歌德1872年提出,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第三节 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美)孟而康(Earl Miner):“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
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第四节 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比较文学的另一个功能:“互证”。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第五节 比较文学在与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的关系中寻求文学的生长点
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首先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心的诠释和理解(“双向阐释”);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略)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略)

第四章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
(略)

第五章 差别·类同·流变
第一节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 素材—题材—题旨—主题
素材(Raw Material):触发作者思考的原始材料。
题材(Subject Material):素材经剪裁写入作品。题材往往包含一个信号,一个想法。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题旨(Motif,亦称母题):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
主题(Theme):类似的题材可以抽取共同的题旨,这些题旨多次出现在不同做品的不同主题中。题旨更依赖客观素材,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作家对主题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美学决定。不同的主题往往反映着许多无法解决的人生的共同难题。(“和而不同”的视野和基础)
(法)圣伯甫(Saint Beuve):主题和她所借以表现的形式宾白无直接的必然联系。
歌德:一方面“世界毫无保留地提供题材”,另一方面“意义(即作家对整个时间的看法)从他(作者)逢迎的灵魂中升起”,“这两者不自觉地遇合在一起,以至最终不可能分清哪一部分产生了后来的结果。”
柯尔提斯(Ernest Robert Gurtius):“主题是关系到人对世界独特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是诗人固有的。”

第三节 题材、题旨和主题的比较研究
实例分析

第四节 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传统继承,引进,独创。

第五节 意象、象征、原型的比较研究
意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中特殊含义和文学以为的具体形象。
同一客观事物构成的意象在不同文学体系中有很大差异。
象征:象征和比喻不同之处是它的喻体缺席。象征所强调的不是直接的象征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意义。
意象、象征与“套语”或译“惯用语”(topos)并无绝对界限。惯用语与中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典故”有很多共同处。
原型: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意象等等。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做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布莱克(Willian Blake):《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任务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形象。
尼采:希腊悲剧中的一些主要人物都“只是酒神这为最早主角的面具”。
维柯:深化是一种隐喻,是一种想象的“类概念”,以及和这些想象的类概念相应的一些寓言故事。
荣格(Gral.G..Jung):远古心理经验“沉淀”在下意识深处,不知不觉凝聚为深化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并引起人类强烈共鸣。
(比)莱维·施特劳斯(Levi Stranss)《神话集》:神话是接近最深层的心灵结构的原始表现,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最初形态。神话是人类集体创造的梦,价值在于它的无意识的,绝对自由的想象成分。
弗莱(Northrop Frye):把莱维·施特劳斯的深化理论推广到一般的文学分析。“文学总的说来是‘移位的’神话。”神话中有的原型模式在一般文学中都能找到,并构成文学的基本模式。

第六章 接受·影响·交流
第一节 接受理论的基本内容
姚斯(Hans Robert Jauss)、依萨(Wolfgang Iser)提出接受美学的基本原理。“审美对象”。
(对比绘画、雕塑)文学欣赏是一个“历时”的过程;依赖于对象的不实际存在,不是功过“感知”,而是功过“呈象”,即赋予不存在以存在;阅读时“我”居于篇章之内:文学欣赏过程的主观性、创造性和广阔的想象余地,对一部伟大作品的接受和诠释往往很不相同。
接受的实现和特点:接受屏幕,期待视野。
文学就是一种框架,能最大限度激发读者想象,使他们体认到对象之直接感知所无法呈现的那些方面。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者并未写在纸上但却可以提供读者再创造的潜在可能性。
创作过程本身包含着接受过程;文学史不再是单纯的作家和作品的历史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品被接受的历史。垂直接受(历史发展的)和水平接受(同时并存的)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不断变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

第二节 传统的影响研究
模仿、同源、借用、流行都和影响有关却不完全等同。
影响需要一定条件,影响的种子只有落在那片准备好的土地上才会萌芽生根,同时又会被它所成长的土壤和气候所局限和改造。
影响的全过程:“启发(一种心理的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了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促进—认同—消化变形(appropriation)—艺术表现”,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表现为某些环节。

第三节 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
接受和影响是同一过程的两面。
接受的“反射”现象。
负影响:(法)梵乐希(Paul Valery):“影响是两个精神神秘的接触”,这种接触会使作家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拒绝接受影响。“因此受影响最深的作家可能边成最伟大的。”布鲁姆(Harold Bloom)《影响的焦虑》:作者企图从前人影响的阴影下摆脱,有多种抗拒方式。
由于接受屏幕不同,一部作品在本国和外国被接受的状况也肯定不同;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通过关于接受的研究可以考察时代的变化;接受理论为比较文学研究者提供了编写完全不同于过去体制的新型文学史的可能。

第四节 接受与影响的多种模式

第七章 诠释·理解·翻译
第一节 诠释的多样性
作品意义的构成:传统的方式;新批评派的方式,“作者已死”;结构主义分析;叙述学方式;心理学分析,艺术是“拒绝欲望的现实与满足欲望的幻想之间的缓冲地带”(弗洛伊德)。

第二节 诠释循环与过度诠释

第三节 互动认知与双向诠释
能指漂浮
强调差别。“他者原则”,“互动原则”,“远景思维空间”,“双向阐释”。

第四节 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英)罗纳德·诺克斯(Ronald Knox)文学翻译归结为:以何为主?译者是否有权选择任何文体与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英)德莱顿:“在我掌握了这位虔诚的作者(指他译的维吉尔)的全部材料之后,我是使他说这样一种英语,倘若他生在英国,而且生在当代,他自己说话就会使用这种英语。”
在一连续的光谱中,无论从哪一点出发,都可产生精彩的译文。
(德)鲁道夫·潘维治(Rudolf Pannwitz):“必须通过外国语言来扩展和深化本国语言”,而“翻译家的基本错误是试图保存本国语言的偶在状态,而不是让自己的语言受到外来语言的有力影响。”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一切语言的创造性作品中都有一种无法交流的东西,它与可以言传的东西并存”。译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将这种“无法交流的东西”从原著的魔咒中解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同时突破自己语言的种种障碍,促进其发展。把原著比做一个圆,而译作则好比这个圆的切线,仅仅在一点上与圆相切,随即在语之流的王国中,开始自己的行程。经过一段时间,有生命力的原著又需要有新的译作出现。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类
第一节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关于诗的比较研究,要求具体、细致、逐字逐词地精雕细琢,同时又要顾及与之有关的广阔文化领域。
文学性这一美学中心问题,必须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首先从诗歌的历史传统来看,西方最早的诗篇是叙事诗,中国诗歌的传统是以抒情为主。
其次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影响西方文学发展的三大外在因素是希腊神化、基督教教义和近代科学,尤其是神化和宗教,无论是希腊的多神教或是基督教的一神教,都使西方诗歌的题材及主题中有一个高踞其上或蕴涵其内的,或明或暗的住宅宇宙的神。中国文化建立在儒道两教的基础上,或重人事或崇虚无,同西方相比都不是真正超世的,没有西方诗歌中的对立观念,多写人与自然的摸切和现实人生情怀等,并呈现为物我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主要形式。
朱光潜:“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语言上,汉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音、形统一为汉诗的基本单位;西方诗歌如英诗,音、形统一只能靠音节,音节成为英诗基本单位。
汉字声调形成中国格律诗特有的平仄互协、句法相对的自合节拍特点。英诗以音节的轻重来决定节拍。
汉诗押尾韵,英诗压头韵和中间韵。
英文中,声音刚强、含义朴拙的单音词往往源自古英文,发音柔和含义文雅的复音词往往来自拉丁文,这种对比产生了诗作中运用选择这两类词汇来形成戏剧性对比的修辞技巧。汉字的单音节特点,使“双声”“叠韵”成为中国诗律上重要技巧。
汉语没有时态、语态和性数的字形变化,也不必在誓词中如英诗那样非要有主语、谓词和冠词、连接词等,而且诗中的词可以倒置和改换词性,是文字简洁蕴涵丰富,增添读者身临其境之感,有更强的无时间性与广垠性的境界。

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从发展渊源看,小说是吸收之前叙事文体特征的最后出现的叙事文体。
小说结构的形成几乎包含了小说的全部。中国古典小说结构布局的目的,是把生活中复杂错综地发生着的事件整理为头绪分明的线索,以期明确而饱满地表现主题。西方小说结构布局偏重于将生活中普通的事加以组合,突出清洁的吸引里,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对主题的思考与想象,作者喜将种种线索交错在一起,忽隐忽现。结构的手段不是使矛盾显明,而是使之隐蔽,读者必须各个发觉,才能明白主题的全部内涵。
叙事角度是谈结构时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影响,大部分用全知观点。西方小说大多随着人物目光行进,作者、人物、读者处于同一地平线,成一种立体走向的趋势。有的小说不一定用第一人称,而往往采用人物的特定角度来叙述。
场景方面,西方小说多以人物对话、氛围、细节描写等构成不同的场景,在其中完成任务性格、心理与行动的塑造。精彩的断片小说几乎就是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以致“截取人生片段”成为短篇小说的定义。中国古典小说写场景主要为突出行动,而行动的流动并不必界定空间,只是按时间叙述即可。
人物塑造上,中国重秩序、以规范界定个人,中国小说家较少直接去写内心,更大成就是通过外表,通过动作去写隐藏其下的内心。西方小说重视对内心的探索与发掘,常常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展示人物气质、才能、心智、感情多方面的复杂混合及其过程。俄国是最善于沉思的民族,俄国小说一出现,西方文学就越过了天真认识世界表现自我的阶段,而进入深邃的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展现得更为深广。

第三节 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戏剧是虚实文学与抒情文学的结合,它以一种摒除作者插入、由人物自己表演的方式出现。
1.文体渊源看,史诗和抒情诗。
“事件中心”原则和接近抒情文体(人物特定际遇中的心情),祭典和娱众。
动作作为重心。亚里士多德:对于行动的模仿。莎士比亚:性格与动作不可分割。斯坦尼斯拉夫基:潜台词。
2.矛盾,冲突,高潮。
西:“意志的冲突”(劳逊),冲突相互关联,冲突解决是集中的。
中:抒情偏于独白。
3.高潮的起落
欧洲传统戏剧的观众由于不知而期待,中国观众由于已知而期待。不知而期待要求戏剧出人意料,已知的期待要求戏剧入情入理。
西:阶梯式上升,最后回落解决冲突。中:高潮迭起。
4.戏剧结构
中国吸取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
西方戏曲由于时间制约,多半在冲突已经形成时开始戏剧行动,而过去的事件——冲突的成因则通过多种手段来表达,各种矛盾似众渠汇河,形成高潮。
莱辛:“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交织在一起,互相转换,互相转变的。但是,这种无限纷纭复杂的情况,只是无限精神的表现。有限精神为了享受这种无限精神的表现,就必须取得一种能够给原来没有界限的自然划出界限的本领;必须取得一种能够选择一种可以随意转移自己注意里的本领。”
中:线状结构,时空自由,折子戏。西:完整。
5.虚拟与写实
西:真实显现生活的法则,有技巧地回避无法展现的事件或动作。中:涵虚无性是中国美学的特征,真实感淡薄。时空随台词叙述而变化,人物独白时其他人物虚化。

第四节 中西文类比较研究

第五节 文类的划分

㈡ 英语专业的学生考研新闻业务要做什么准备呢

新闻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 课号:0202015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并能用以分析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实践,为从事新闻工作,坚持正确的业务方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讲授理论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着重阐述新闻性质与价值;揭示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述新闻工作的原则和业务基准。
教材: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
1.新闻学概论,项德生、郑保卫,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现代新闻理论,刘建民,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当代新闻学,郑旷主编,长征出版社,1987年版。
4.系统理论新闻学,王益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名称:广告学 课号:0202016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和广告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和探讨关于广告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规律的应用科学。学习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广告及广告传播的特殊性,广告运动的市场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广告运作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为进一步地学习广告的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学科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讲解广告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广告调查、广告策略、广告创意与策划以及广告的经营与管理等基本内容进行重点讲授,探讨广告及广告传播的特殊性,并结合广告实践进行个案深入分析和必要的实地考察。
教材:广告学教程,张金海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
1.当代广告学,第七版,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现代广告学,何修猛著,复旦大学版社,1998年版。
3.广告运动策略新论,舒尔茨等著,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年版。
4.广告学原理,樊志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采访 课号:0202017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了解实施这一活动的行为规范,以指导新闻采访实践。
课程内容:采访的性质、特点,采访的哲学基础,采访的工作路线,采访的思维方式,采访的一般程序、手段和技巧,采访的心理分析与控制。
教材:新闻采访学教程,罗以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书:
1、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2年版。
2、专业采访报道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尹德刚,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名称:广告文案写作 课号:02020181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和广告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关于广告文案写作基本知识和理论及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主要让学生了解广告文案写作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广告文案的各种文体写作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广告文案的创意及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广告文案写作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广告文案写作的特殊要求和写作方法,各种广告文体的主题、结构、材料、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广告文案的创意。
教材:广告文案写作教程,丁柏铨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
1.理论广告写作,方蔚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广告文案写作,高志宏、徐明智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3.广告文案写作50法和精彩实例,迟双明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
4.广告文案写作,张微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名称:媒介经营管理 课号:02020211

课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科性质,掌握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各个层面的知识与理论,懂得媒介的经营与管理之道,并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媒介市场调查,训练能力,为媒介经营与管理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闻媒介在报纸发行、广告业务、多种经营等方面的经营知识和理论;二是新闻事业管理的学科性质、管理体制,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以及新闻业务活动、经营活动、财务、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方面管理的系统知识和理论。
教材:媒介管理学,邵培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
1.媒介市场管理与资本运营,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广播电视管理学,徐丽玲、王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传媒营销与管理,朱春阳,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4.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黄升民、丁俊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名称:传播学 课号:0202022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和广告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和探讨关于传播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科学。学习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关于传播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探求不同传播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考察、分析各种传播现象,为更好地学习新闻传播和广告传播打下必要的传播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通过对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讲解,探讨传播学的一般规律,着重掌握人际传播、文化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认识传播学理论研究对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
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
1.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等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4.传播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摄影 课号:0202023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传统光学相机以及数码照相器材,同时使学生了解新闻摄影采访的特点,及其与其它门类采访的异同,以及摄影采访的表现原则,手段及传播效果。
课程内容:讲授有关相机的主要装置及使用常识,介绍新闻摄影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摄影采访拍摄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题材的新闻摄影的特点。
教材: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
1.新闻摄影学概论,许必华主编,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现代新闻摄影,卜新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3.图像时代——新闻摄影传播学,周家群,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美)保罗·M·莱斯特,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名称:电视新闻 课号:0202024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电视新闻学是新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的特性和规律,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课程内容:讲授电视新闻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对照报纸、广播、照片,讲解电视新闻的摄像,现场采访,节目编辑和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教材:电视新闻学,叶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书:
1.电视节目学概要,壮春丽,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电视新闻报道学,郑祖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电视新闻编辑教程,周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吴郁、侯察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电视采访学,朱羽君,雷蔚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写作 课号:0202025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通过讲授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具备新闻写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新闻写作的选择,新闻写作的思维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体讲授消息,通讯,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文体和报道形式的特征、功能,各自不同的基本理论和写作方法。
教材: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周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书:
1.现代新闻写作学,张惠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记者传播模式论,王中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4.新闻报道学,桑义燐,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评论 课号:02020261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研究新闻评论功能、写作规律的科学。学习新闻评论旨在教育学生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作用,把握新闻评论写作的要求和方法,具备新闻评论写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介绍新闻评论的特点、任务和作用,全面讲述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基本理论,系统讲授评论文体不同种类的特征、功能及各自的写作要略。
教材:新闻评论学教程,胡文龙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书:
1.当代新闻评论写作,陈世涛、胡思勇,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新闻评论学通论,吴庚振,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广播评论,仲富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李文明,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名称:广播新闻 课号:02020271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讲授广播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广播这种媒体的基本特性和规律,掌握广播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和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课程内容:讲授广播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对照其它媒体讲解广播新闻采访的技巧,以及制作广播新闻节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材:广播新闻报道,王文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
1.广播新闻实务,曹璐、吴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播音学简明教程,吴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周小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录音与放音,[英]格·阿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编辑 课号:02020281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目的:新闻编辑是研究新闻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课程内容:讲授新闻编辑工作的原理和方法,讲解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版面编排的要求,以及组织报道的一般知识。
教材:新闻编辑学,吴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
1.现代新闻编辑学,胡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1998年版。
3.新闻编辑,许正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现代新闻编辑学,王晓宁,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作品评析 课号:02020291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新闻评析的一般规律,认识新闻评析的性质与作用,掌握新闻评析的方法,并通过对具体新闻作品的评析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新闻报道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新闻作品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课程内容:讲授新闻评析的特征、目的和意义;新闻评析的方法、思路和原则;新闻评析的基本类型;评析作品的写作;评析者素质的要求等。此外,引导学生对不同新闻媒介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教材:新闻评析,夏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
1.通讯范文评析,丁柏铨、胡素华,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消息范文评析,刘保全、彭朝丞,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3.深度报道范文评析,时统宇,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经济新闻范文评析,樊凡、时统宇,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广播电视新闻范文评析,孟建、祁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6.新闻评论范文评析,刘根生,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事业史 课号:02020301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学科。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从中把握其不同时期发展的联系,以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课程内容: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为框架,重点讲授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传媒事业发展情况和主要传媒、传媒人、大众传播思想等。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传媒业情况的介绍和评价,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每一个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书: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丁淦林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百年报人之路,曾宪明,远方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名称:外国新闻事业史 课号:02020311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研究西方国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演变及内在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情况,学习外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求开拓视野、有所借鉴,提高对西方新闻事业的鉴别能力。
课程内容:讲授西方国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内在规律,介绍西方主要国家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手段的产生和发展,新闻文体的发展,文化、印刷、发行的演进过程,新闻机构组织、从业人员及新闻事业的管理,新闻教育、新闻研究、新闻出版的情况等。
教材: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
1.外国新闻事业史,梁洪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1988年版。

课程名称: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著作选读 课号:02020321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学习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体系,掌握党报的党性原则,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理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课程内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各时期的新闻论著、新闻活动、新闻思想、新闻体系。特别是党报发展的规律、党报的党性原则等新闻界所关心的问题。介绍他们的新闻思想及新闻活动的经历,以及他们为悍卫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斗争的精神,结合马列恩的原著,联系当前实际,在原著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童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
1.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简史,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马克思主义经典新闻著作选读,自编。

课程名称:新闻美学 课号:02020331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选修课。它主要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美学原理,借鉴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新闻纳入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学习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旨趣和审美能力,并在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加强新闻审美的自觉性,使所学知识得以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新闻的美学性质,美学内容,美学特征;新闻作者的审美心理构成,审美创造能力;新闻写作的美学原则;新闻阅读的审美心理以及新闻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层次美等重要的新闻美学理论问题。
教材:新闻美学,季水河,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
1.新闻审美,杨健,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新闻与美学漫谈,宋汉炎,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3.美学教程,周忠厚,齐鲁书社,1988年版。

课程名称:新闻道德法规 编号:02020341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选修课。主要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习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去观照、分析中国新闻法规与新闻伦理的实践活动,把握其内部规律,进而提高遵守相关法纪与职业道德要求的自觉性。
课程内容:新闻法规部分在介绍基本概念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新闻事业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新闻、广告及各类信息发布与管理的法律规定;新闻侵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新闻泄密及其他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新闻职业道德部分在介绍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讲述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材: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黄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书:
1.新闻法制学初论,曹瑞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2.新闻工作者与法律,王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3.新闻职业道德教程,陈桂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新闻法学,顾理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㈢ 百度百科创建词条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通过

网络审核升级,非常严格,像人物,公司,品牌等具有商业目的的词,现在都非常的难通过。现在非常严格的一点就是必须有关注度,必须经过媒体的报道。
创建网络必须注意的地方:
1、词条名称必须是专有名词。
2、内容必须是客观事实,不能虚假。
3、必须添加权威参考资料。
4、参考资料必须是内容的直接来源。
5、全文必须至少有2个二级目录。
6、内容中不能出现宣传内容。

㈣ 从学习立体几何谈数学美论文一篇拜托各位了 3Q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 一提到美,人们总是不禁想到“绕梁三日”的音乐之美;或是想到“巧夺天工”的艺术之美,或是想到“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之美……然而,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把高中数学和美联系到一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学教育的欠缺。据调查分析,现在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建立在他们优异的初中数学成绩上,而进入高中后,数学难度骤增,导致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骤降,从而一下子失去了对数学的热爱。由爱转恨来的如此的突然就是由于他们对数学是一种“假”的兴趣。而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美学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真”的兴趣,而这样的兴趣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从而愉悦他们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性情,塑造他们的灵魂,进而让学生领悟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那什么是数学美呢?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真正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数学美不同于绘画,音乐等艺术之美,也不同于鲜花,彩虹等自然之美,它是一种科学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这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不仅有形式的和谐美,而且有内容的严谨美;不仅有具体的公式、定理美,而且有结构、整体美;不仅有语言的简明、精巧美,而且有方法与思路的奇异、统一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美,而且有创造、应用美。而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正是要不断的去挖掘数学美,不断的去传授数学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背景下,更是要求教师要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实施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而如何将美学教育贯彻到数学教学中呢,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此感触颇多。 一:简洁的数学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而数学中的简洁美简直是无处不在。欧拉公式——“V+F-E=2”堪称简洁美的典范。世间的凸多面体无穷无尽,但是他们的面数,顶点数,棱数都符合这个简单的公式。此外,为大家熟知的勾股定理,用一个简单的二次式“ ”描述了全体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微积分基本定理更是用一个简洁的式子“ ”描述了定积分和原函数之间的关系。纵观整个数学史,伟大的数学家们无不为了追求更加简洁更加通用的定理而付出毕生精力。其中一些像是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富含简洁美的猜想正被无数的数学爱好者们努力攻破着。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世界中,简单性和优雅性是压倒一切的。”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简洁美,适时的总结数学公式的简洁与通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从而抓住他们的心。 二.统一的数学美 浩瀚宇宙,包罗万物。宇宙中的天体无穷无尽,而探究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追求梦想。面对无数的天体运动,人们研究出它们运行的轨迹或是椭圆,或是双曲线,或是抛物线,而数学上用仅用一句话就能将其统一起来:“到定点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比是常数e的轨迹。当时,轨迹是椭圆;当时,轨迹是抛物线;当时,轨迹是双曲线。”数学中的统一美可见一斑。此外,立体几何中,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更是将椎体和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和谐的统一起来。三角函数中,“万能公式”更是将正弦、余弦、正切统一的用正切来表示。何其统一啊,何其美啊! 而统一美的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总结统一美,更要及时的将其向学生传授,正是在各种各样的统一美的介绍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从本质上突破难点重点,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三.奇异的数学美 毕达哥拉斯说:“凡物皆数。”他将自然界和数和谐统一起来了。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我和你交朋友,和数有关吗?”他回答说:“朋友是你灵魂的倩影,要象220与284一样亲密。”望着困惑不解的人们,毕达哥拉斯解释道: 220的全部真因子1、2、4、5、10、11、20、22、44、55、110之和为284;而284的全部真因子1、2、4、71、142之和又恰为220。这就是亲密无间的亲和数。真正的朋友也象它们那样。奇异的数学美让听者无不折服,至今还有不少学者对亲和数津津乐道。此外,他还用完美数——所有的真因子和等于本身的数来形容美满的婚姻。高中数学里,圆锥曲线部分,离心率e的值是0.9999的时候,轨迹还是一个椭圆;而当它变成1时,轨迹却是抛物线;当它再变成1.0001时,轨迹又变成了双曲线。丁点的变化,却导致图像的截然不同,真是奇异啊。数学中确实是存在着许多奇异美,而正要通过我们的悉心挖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 四.自然的数学美 新课标提出:“数学源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例如,黄金分割数0.618, 它是最和谐的比例关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人的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之比接近等于0.618;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显得呆板,声音传播效果最好;在建筑造型上,黄金分割处布置腰线或装饰物,则可使整幢大楼显得雄伟雅致。蜜蜂房呈六角形,角度也很精确,钝角 109 ° 32 ′,这样的巢不但节省材料,而且结实坚固,令人类工程师惊叹不已!更另人惊奇的是蜜蜂还知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蜜蜂在花间随意来去采集花蜜后它知道取最直接的路线回到蜂房。 而善于利用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展示数学的美和自然生活的完美结合,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真正的对数学产生兴趣。 有人说:如果把数学当作诗集来读,那么摆在面前的任何一本数学教程,就会突然从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变成洋溢着和谐、充满着绝妙和浸透了对称美的一部诗集。只要我们把数学美融于数学的教学中,那么不但我们的授课变的轻松自然,而且学生也会如释重负,不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统一。 诚然,数学中蕴含的美是博大精深的,数学美不仅以上几点,它几乎贯穿于数学的方方面面。此外数学定理公式的对称性,相似性,和谐性,传递性等都是美的体现;有时候甚至是数学问题都展示着美,解体方法也散发着美的味道。当然数学不像是一首好曲子或是一件旷世的艺术品一样能一眼品出它的美,特别对课业繁重的学生而言,他们受阅历水平,基础知识,数学训练等影响,很难把各色的数学美都品味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们需要精心研究,不断从相对枯燥的教材中去发现美,并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展望未来的教育趋势,美育教学和数学教学的结合是必要的,必然的,不仅仅为了唤醒学生日益减弱的数学兴趣,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下一代的创造美的能力。

㈤ 计算机最好的教材哪里有

VB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编写的相当好!!!!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 ISBN:7-04-011549,P334 龚沛曾等,已出版,定价:25.60元 本书是为将Visual Basic作为程序设计第一语言课程的学校编写的。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在内容编排、叙述严谨、实验题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修改,力图便于教与学。 本书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教学篇从两个方面即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进行介绍,重点在第一方面。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简单问题编程的能力;而可视化界面设计是实际应用当中不可缺少的。本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篇根据教学篇的布局,安排了相应的十一个实验,每个实验有若干个题目。根据教学规律和读者的建议,凡奇数号的实验给出了解答,偶数号实验答案则在配套的《Visual Basic实验指导与测试》(第二版)一书中给出,以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返回 作者介绍: 龚沛曾(GONG PEIZENG),女,1953年8月生,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现任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基础学科组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VB、FORTRAN、PASCAL、COBOL)》、《计算机文化》、《实用软件技术》、《数据结构》、《Web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主编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教材有:《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Visual Basic计算机绘图》、《C语言程序设计》等系列教材;发表的主要论文有:"通用学分制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研究集教学、实验、考试于一体化的CAI课件的有效途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等。承担了教育部《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教改项目。 主要成果有:负责的《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教材2000年分别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三等奖,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参加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城市环境噪声防治系统"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通用学分制智能智能教务管理系统》、《计算机文化CAI课件》两项目1997年分别获教育部、全国工科协作组优秀CAI软件三等奖。返回 专家书评: 探索 创新 实用--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同济大学 吴启迪 由龚沛曾编著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一些使用高校反馈的信息看,这是一本适用于计算机第二层次教学的优秀教材,它有以下特色。 一、 体现时代特征,选材超前 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改革第二层次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体现21世纪的时代特征,是深入教育改革的研究内容。为此,作者提出了将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转向反映21世纪潮流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并以VB为环境进行实施。VB不仅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等特点,而且继承了 Basic简单易学的优点,尤其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的出版对探索和推广面向21世纪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适用性强 该书兼顾到读者的不同程度,从打好基础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角度出发,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实验篇。 基础篇分为8章。针对程序设计的初学者,注重VB的基础知识。对VB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列举了一般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常用算法,同时介绍了VB的控件、菜单、文件、图形设计等。此篇可作为大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必修课教学内容。 提高篇分四章。对已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学生,注重VB与当前新技术应用的结合,包括与数据库、OLE、API函数、WEB等相结合,这些可作为选修课或自学内容。 实验篇提供了15个单元的实验和自我测试题。通过针对性的上机实践,使读者掌握程序设计与调试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两个结合,注重应用 教材始终贯穿了两个结合,即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有机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两个层次有机结合。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还是要以结构化程序设计为基础。因此,该书与其他同类VB教材不同之处在于加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常用算法的训练,并与VB中的对象属性和方法相联系,使读者既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加深了对面向对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分析数组排序算法的同时,也介绍了利用VB列表框的SORT属性可实现数据的有序,同时指出两者的特点和利弊。 利用学生已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对Windows图形界面及软件熟练使用的基础,在该书中,大量的实例都围绕着第一层次中已学过的软进行剖析,如对计算器、图形浏览器、文本编辑器、数据库管理等的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并加以编程实现,使学生既掌握了VB内容的学习,进行了开发实用软件的训练,更激发了探索VB奥妙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在精字上下功夫,有创新 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在精字上下功夫。表现在:精练的文笔简述基本语法的使用规则,淡化繁琐的语法规则。短小精悍的实例引路,通过问题的展开导出对象属性和方法,加深读者对新知识的理解。精心设置了思考题并留有余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巩固学习内容。精选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实例或实验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得学与用密切结合,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CAI课件,构成了立体化教材,利用大屏幕投影,真正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并提供了网络化VB考试与评分系统,随时可进行相关测评。教材结构紧凑,层次清楚、图文并茂、好教易学。 这些特色在同类计算机基础教材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使学生通过该书的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发实用软件的能力。这在一般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难以完全兼顾到。

㈥ 考计算机二级VB 买什么教材最好

VB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编写的相当好!!!!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
ISBN:7-04-011549,P334
龚沛曾等,已出版,定价:25.60元
本书是为将Visual Basic作为程序设计第一语言课程的学校编写的。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在内容编排、叙述严谨、实验题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修改,力图便于教与学。
本书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教学篇从两个方面即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进行介绍,重点在第一方面。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简单问题编程的能力;而可视化界面设计是实际应用当中不可缺少的。本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篇根据教学篇的布局,安排了相应的十一个实验,每个实验有若干个题目。根据教学规律和读者的建议,凡奇数号的实验给出了解答,偶数号实验答案则在配套的《Visual Basic实验指导与测试》(第二版)一书中给出,以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返回

作者介绍:
龚沛曾(GONG PEIZENG),女,1953年8月生,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现任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基础学科组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VB、FORTRAN、PASCAL、COBOL)》、《计算机文化》、《实用软件技术》、《数据结构》、《Web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主编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教材有:《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Visual Basic计算机绘图》、《C语言程序设计》等系列教材;发表的主要论文有:"通用学分制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研究集教学、实验、考试于一体化的CAI课件的有效途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等。承担了教育部《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教改项目。
主要成果有:负责的《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教材2000年分别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三等奖,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参加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城市环境噪声防治系统"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通用学分制智能智能教务管理系统》、《计算机文化CAI课件》两项目1997年分别获教育部、全国工科协作组优秀CAI软件三等奖。返回

专家书评:
探索 创新 实用--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同济大学 吴启迪
由龚沛曾编著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一些使用高校反馈的信息看,这是一本适用于计算机第二层次教学的优秀教材,它有以下特色。
一、 体现时代特征,选材超前
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改革第二层次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体现21世纪的时代特征,是深入教育改革的研究内容。为此,作者提出了将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转向反映21世纪潮流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并以VB为环境进行实施。VB不仅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等特点,而且继承了 Basic简单易学的优点,尤其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的出版对探索和推广面向21世纪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适用性强
该书兼顾到读者的不同程度,从打好基础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角度出发,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实验篇。 基础篇分为8章。针对程序设计的初学者,注重VB的基础知识。对VB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列举了一般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常用算法,同时介绍了VB的控件、菜单、文件、图形设计等。此篇可作为大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必修课教学内容。
提高篇分四章。对已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学生,注重VB与当前新技术应用的结合,包括与数据库、OLE、API函数、WEB等相结合,这些可作为选修课或自学内容。
实验篇提供了15个单元的实验和自我测试题。通过针对性的上机实践,使读者掌握程序设计与调试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两个结合,注重应用
教材始终贯穿了两个结合,即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有机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两个层次有机结合。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还是要以结构化程序设计为基础。因此,该书与其他同类VB教材不同之处在于加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常用算法的训练,并与VB中的对象属性和方法相联系,使读者既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加深了对面向对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分析数组排序算法的同时,也介绍了利用VB列表框的SORT属性可实现数据的有序,同时指出两者的特点和利弊。
利用学生已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对Windows图形界面及软件熟练使用的基础,在该书中,大量的实例都围绕着第一层次中已学过的软进行剖析,如对计算器、图形浏览器、文本编辑器、数据库管理等的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并加以编程实现,使学生既掌握了VB内容的学习,进行了开发实用软件的训练,更激发了探索VB奥妙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在精字上下功夫,有创新
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在精字上下功夫。表现在:精练的文笔简述基本语法的使用规则,淡化繁琐的语法规则。短小精悍的实例引路,通过问题的展开导出对象属性和方法,加深读者对新知识的理解。精心设置了思考题并留有余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巩固学习内容。精选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实例或实验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得学与用密切结合,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CAI课件,构成了立体化教材,利用大屏幕投影,真正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并提供了网络化VB考试与评分系统,随时可进行相关测评。教材结构紧凑,层次清楚、图文并茂、好教易学。
这些特色在同类计算机基础教材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使学生通过该书的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发实用软件的能力。这在一般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难以完全兼顾到。

㈦ 王桂荣的获得荣誉

1.2007《高新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及区域创新机制建设》
2.2007《经济学简明教程》东营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对我校大学生开展创造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2007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创造与创新经营》荣获2007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8《胜利油区难动用储量整合管理与应用》,被审定为中国石化集团企协第十五届一等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7.2008《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波动的敏感性测度分析》荣获东营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8.2008《高新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及区域创新机制建设研究》荣获东营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9.《中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2008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

㈧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考研的科目是什么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考研的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化学、生物化学。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农业微生物学》、《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气象学》、《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农药残留分析》、《果蔬保鲜贮运技术》、《农药毒理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植物医学、农药与农产品安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植物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鉴定的基本训练,掌握主要作物病虫害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诊断、鉴定、监测和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科技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通识性知识 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研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农业、林业、园艺、园林、环保、商贸、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作物有害生物的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的理论前沿、新技术应用前景、 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㈨ 准备考今年3月份的计算机二级VB,看什么书好过来人给个建议~~~拜托各位大神

谭浩强的。清华出版社 VB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编写的相当好!!!!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 ISBN:7-04-011549,P334 龚沛曾等,已出版,定价:25.60元 本书是为将Visual Basic作为程序设计第一语言课程的学校编写的。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在内容编排、叙述严谨、实验题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修改,力图便于教与学。 本书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教学篇从两个方面即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进行介绍,重点在第一方面。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简单问题编程的能力;而可视化界面设计是实际应用当中不可缺少的。本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篇根据教学篇的布局,安排了相应的十一个实验,每个实验有若干个题目。根据教学规律和读者的建议,凡奇数号的实验给出了解答,偶数号实验答案则在配套的《Visual Basic实验指导与测试》(第二版)一书中给出,以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返回 作者介绍: 龚沛曾(GONG PEIZENG),女,1953年8月生,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现任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基础学科组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VB、FORTRAN、PASCAL、COBOL)》、《计算机文化》、《实用软件技术》、《数据结构》、《Web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主编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教材有:《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Visual Basic计算机绘图》、《C语言程序设计》等系列教材;发表的主要论文有:"通用学分制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研究集教学、实验、考试于一体化的CAI课件的有效途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等。承担了教育部《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教改项目。 主要成果有:负责的《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教材2000年分别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三等奖,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参加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城市环境噪声防治系统"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通用学分制智能智能教务管理系统》、《计算机文化CAI课件》两项目1997年分别获教育部、全国工科协作组优秀CAI软件三等奖。返回 专家书评: 探索 创新 实用--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同济大学 吴启迪 由龚沛曾编著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一些使用高校反馈的信息看,这是一本适用于计算机第二层次教学的优秀教材,它有以下特色。 一、 体现时代特征,选材超前 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改革第二层次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体现21世纪的时代特征,是深入教育改革的研究内容。为此,作者提出了将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转向反映21世纪潮流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并以VB为环境进行实施。VB不仅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等特点,而且继承了 Basic简单易学的优点,尤其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的出版对探索和推广面向21世纪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适用性强 该书兼顾到读者的不同程度,从打好基础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角度出发,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实验篇。 基础篇分为8章。针对程序设计的初学者,注重VB的基础知识。对VB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列举了一般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常用算法,同时介绍了VB的控件、菜单、文件、图形设计等。此篇可作为大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必修课教学内容。 提高篇分四章。对已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学生,注重VB与当前新技术应用的结合,包括与数据库、OLE、API函数、WEB等相结合,这些可作为选修课或自学内容。 实验篇提供了15个单元的实验和自我测试题。通过针对性的上机实践,使读者掌握程序设计与调试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两个结合,注重应用 教材始终贯穿了两个结合,即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有机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两个层次有机结合。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还是要以结构化程序设计为基础。因此,该书与其他同类VB教材不同之处在于加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常用算法的训练,并与VB中的对象属性和方法相联系,使读者既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加深了对面向对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分析数组排序算法的同时,也介绍了利用VB列表框的SORT属性可实现数据的有序,同时指出两者的特点和利弊。 利用学生已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对Windows图形界面及软件熟练使用的基础,在该书中,大量的实例都围绕着第一层次中已学过的软进行剖析,如对计算器、图形浏览器、文本编辑器、数据库管理等的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并加以编程实现,使学生既掌握了VB内容的学习,进行了开发实用软件的训练,更激发了探索VB奥妙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在精字上下功夫,有创新 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在精字上下功夫。表现在:精练的文笔简述基本语法的使用规则,淡化繁琐的语法规则。短小精悍的实例引路,通过问题的展开导出对象属性和方法,加深读者对新知识的理解。精心设置了思考题并留有余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巩固学习内容。精选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实例或实验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得学与用密切结合,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CAI课件,构成了立体化教材,利用大屏幕投影,真正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并提供了网络化VB考试与评分系统,随时可进行相关测评。教材结构紧凑,层次清楚、图文并茂、好教易学。 这些特色在同类计算机基础教材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使学生通过该书的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发实用软件的能力。这在一般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难以完全兼顾到。 http://eshop.e-e.com.cn/Book/Default.aspx?CategorySignName=jisuanji

满意请采纳

㈩ 许磊是导演糸哪一届的

看书方面建议你选择<>,是北电老师编的。

影评是绝对考的,这个是要练习的,观片量要增加,看一部电影就写一篇影评,不论长短一定要写,不写不会又进步,多写多看。

补充:
想学电影应该从基础理论开始,毕竟再高级一点就是拍摄制作了,只看操作看不见理论。下面书目有一部分是我学习过的,还有很多是搜集整理的,买书就是这样,老点的很难买到,建议你按如下类别进行选择:美术流派、电影流派、电影史、文学基础、摄影基础、视听语言、电影文学、独立制片。有了这些种类就很全面了,其他没必要全都去看,再重申一下,电影艺术不是理论而是意识和思想、拍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创造而非意识!——拍和学不是一回事 《电影学导论》 作者:陈晓云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影视批评学》李道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 作者:克里斯丁.麦茨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荣誉》 苏牧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影视类型学》 郝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电影编剧写作基础》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西方电影史》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教材邵牧君其他著作:《西方电影史概论》、《美国电影史事拾零》、《银海游:电影论文集》、《禁止放映》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电视制作手册》刘舜发 陈熙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陆晔、赵民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影语言》——世界电影理论名著译丛(崔君衍 主编) [法]马塞尔·马尔丹 著 何振金 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教材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8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68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68 元 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 刘烈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5 元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5 元 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 张江艺、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8 元 中国电影地域纷呈——映画神州 张江艺 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6 元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 郦苏元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5 元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作 者: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术概论 李胜利 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4 元 影视艺术概论——新闻传播学丛书 倪祥保 苏州大学出版社 21 元 艺术概论——电影学院教材 作者崔卫平艺术概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王宏建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30 元 艺术概论 孙美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4 元 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西方艺术史论名著)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 潘耀昌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9.8 元 美术概论 岭南美术出版社 45 元 美术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 徐代 学林出版社 27 元 中国电影发展史(精装本)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简史丛书 陆弘石、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1.8 元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68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68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创作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5 元 中国十大戏剧导演大师——朗朗书房·电影场 刘烈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8 元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 元 影300——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 钭江明 主编 南方都市报中国电影百年专题策划 复旦大学出版社 36 元 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1905-200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家协会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5 元 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 张江艺、吴木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 38 元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电影丛书 郦苏元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5 元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童庆炳 主编 李衍柱、曲本陆、曹廷华、王一川 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8 元 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修订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辅导 秦为忠 主编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14.8 元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的历史沿革(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程正民、程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文学理论教程 主编:赵炎秋 毛宣国 副主编:陈果安 编委:陈湘生、赖力行、禹雄华 岳麓书社 27 元 文学理论教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王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3.5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 张少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6 元 文学理论基础(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阎嘉 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8 元 文学理论(文艺学系列教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刘安海、孙文宪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5 元 文学理论 姚文放 江苏教育出版社 13.9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册) 张少康、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5 元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册) 张少康、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2.5 元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4版)(英美文学文库) 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Peter Brooker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9 元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未名译库·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系列 [英]拉曼·塞尔登 编 刘象愚、陈永国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33 元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影印本)——中国现代文史资料丛书(乙种) 胡适 上海文艺出版社 26 元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21世纪文学系列教材) 陶东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新世纪电影学论丛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电影艺术基础理论系列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4 元 中国电影史纲——传播学丛书 王晓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元 中国电影史——中央戏剧学院系列教材(影视专业) 主编:刘立滨 作者:倪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2 元 4+1电影(“4+1”英语学习法系列从书)——新东方学校英语文库 主编:杜伟 编著:王荔南、刘华阳 新华出版社 33 元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经典新读.文学课堂 夏衍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元 电影文化诗学——当代影视论丛 袁玉琴 中国电影出版社 26 元 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复旦博学) 魏永征、李丹林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38 元 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丛书 主编:胡星亮 撰稿:胡星亮、周振华、洪宏、李燕、陈捷、张时民 中华书局 29 元 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陆绍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5 元 电影学导论 陈晓云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8 元 电影表演心理研究——电影学新论丛书 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5 元 当代电影理论文选——电影学书系 主编:胡克、张卫、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9.8 元 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黄匡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39 元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潘天强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4 元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游飞、蔡卫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影视摄影技术 毕根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 刘书亮 中国电影出版社数字影视摄影教程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论电影艺术》 《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影视导演基础》 《导演学基础教程》 《必背文艺常识》 《中外电影简史》 《影评写作与讲解》 《影评范文30篇》 《面试大全》 《戏剧故事写作》 《叙事散文写作》 《导演明星介绍》 教学安排:(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主要课程设置: 《导演剧作》《视听语言》 《导演表演》 《导演创作》《导演艺术讲座》 《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声音》 《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纪录片创作》《影视剪辑》《影片赏析》《大师研究》《制作实习辅导》 2、创作实习: 第二学期拍摄5分钟作业 第三学期拍摄15分钟作业 第四学期以后拍摄30分钟作业 3、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影片观摩、拉片、创作实习 PS:这是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追问:
这个答案我看到过了,书是很具体,但我不知道从哪本入手。请问你了解吗?
回答:
当然是《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了

但就像我一开始说的,你还是先多看电影多写影评,考试时必考的!

阅读全文

与创造学简明教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