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力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2. 幼儿美术与创造力
您好,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绘画表现能力,很多时候都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地板上、专家里的墙壁上属画画写写。所以,在儿童的教育中,要根据儿童特点,有的放矢,善于挖掘孩子的美术潜能,发展、开掘儿童美术天赋,激励其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在绘画活动中怎样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上海充满了机遇,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4. 如何发展幼儿绘画的创造力
一、 系统地制订相应的发展目标,推进创造的发展。回
二、采取具体的发展措施,提高孩子的绘画答创造力。
1、环境陶冶,开拓创造视野。
2、观察生活、关注事物的基本特征,拓宽孩子创造的思路。
3、感知色彩、运用色彩,知道色彩间的联系,为创造提供色彩基础。
4、练习基本的形体,掌握事物、所画内容的基本特点,为创造提供形体基础。
5、学习各种绘画技巧,提高创造质量。
6、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树立创作信心。
三、策略干预,发展创造思维。
策略一:使用范画,丰富孩子的独特表现和审美体验。
策略二:听音乐,利用音乐熏陶。
策略三:运用谈话法,开拓孩子创造思路。
策略四:肯定夸张变化的造型,用色情感的外显。
策略五: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帮助。
策略六: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使孩子的创造才能的发挥有个广阔的天地。
策略七:展示孩子的作品,和孩子一起进行装裱绘画作品。
孩子绘画是孩子的一种游戏方式;孩子绘画作品是孩子美术技能和审美情感的综合反映。让绘画过程成为孩子的游戏乐园,孜孜不倦地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生活经验、情感、兴趣和愿望,让孩子富有个性地创造。
5. 儿童的绘画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可以由哪些因素引发
1、环境因素:
在环境影响方面,规范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增进学生的创造力。亚历克斯•奥斯本发现出生在农村的比出生在城市的人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出众的创造者。他在《应用性想象》一书中疾呼“城市生活扼杀了创造力。”另一位学者托兰斯研究城市和农村儿童后发现,来自农村的儿童比城市的儿童更富有想象力,城市儿童的想象力更倾向于常态化。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城市生活远比农村生活有规则,虽然城市儿童有更多的探索创造性活动的条件,但不足于抵消处理问题时所遇到的种种限制和影响。其次,面临大量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有利于增进人的创造力。不少研究者发现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往往来自不幸的家庭,有些人的童年甚至是很悲惨的或缺乏父母的和谐氛围或缺乏父母的亲近或父母中有一人早亡。其中大部分人还是家里的长子或长女。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那些遭遇不幸的儿童或家庭中排行较前的人,面临大量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有更多机会发展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独立性。
2、个体因素:
研究表明,个体素质对创造力有直接影响。人的个体素质包括许多方面,但对创造力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动机。创造性动机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从成功解决疑难问题中获得的“征服感和满足感”。有高度创造力的人,一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有强烈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好奇心和愿望驱使下,始终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并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征服感和满足感。其次是坚持性。罗斯曼曾向710位获得专利的发明者询问。一个成功的发明者的特征是什么,从答案的统计排名看,排列首位的是“坚持不懈”第二位是“想象力”,第三位是“知识和记忆”,第四位以后的是业务能力、独创性、通情达,人才能满足创造性所要求的心理基础。第四是情绪。有些情绪对创造性的发挥具有阻碍作用,如偏见、担心失败、他人的评价、焦虑、固执、冷漠、自满、自卑、尊重权威、试图为他人的成功而高兴、缺乏自信心等。
3、群体组织因素:
群体组织因素也是影响创造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往往表现在群体思维与群体评价两方面,一是从群体思维看,一方面能激发个人的创造思维。如在集体开会讨论解决某一问题时,可以集思广益,相互激发。一个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另一个人可
能就想到了,一个人提出一个观点,会刺激另一个人想出另一个观点,一个人还可以对另一个人的观点进行修改。社会心理学称此为“社会促进”现象。另一方面,群体思维又可能对个人的创造性造成限制。如一个有权威的人士可能会支配集体思维“小团体意识”也可能使集体思维等同于个人思维。二是从群体评价看,他人对创造性活动结果所持的态度,对创造性思维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对创造性活动结果持批评态度的话,哪怕是建设性的批评,对任何年龄的人的创造性都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因为这种批评会加重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负担,从而导致创造力下降。
6. 孩子画画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被什么扼杀
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其实是被评判以及教授所扼杀的。因为当孩子非常有想象力的话之后,那么别人对孩子的话进行了评判,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打击。而且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思想上面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特别有帮助的,当被评判之后,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能力不好,那么就不愿意继续尝试。
创作只要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就会对未来有更好的帮助。不要觉得孩子的一些想法过于幼稚,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那就是他们所有的精神财富。就像苹果可以插上翅膀,而南瓜可以有生命量。在他们的手中画笔其实就像神笔的马良一样,有着独特的韵味。所以大家一定要去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并不是让他们觉得现实和画画中的世界是相悖的。
7.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
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所限,知识、阅历、经验较少,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与他们自身能力相吻合,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甚至有时候这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即常以逾越常规、不守规则、钻牛角尖、提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幼儿的这种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只重视幼儿怎样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摹仿,偏重以技法为主,不了解绘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将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呢?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菊花,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五、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提供宽松作画环境,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
研究表明,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提供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绪是波动的,来自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处于较低年龄阶段(4-5岁)的幼儿有的正处在初级的涂鸦阶段,而有的已发展到图式的再现阶段。处于涂鸦阶段的幼儿对绘画的过程很感兴趣,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各种儿童喜爱的事物。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纸和笔,多给他们涂鸦的机会会使他们获得愉悦的体验。而已经发展到图式再现阶段的幼儿则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应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造型,积极启发引导,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绘画过程中,有的老师和家长不顾幼儿的年龄层次、心理需要和体力状况,一味苛求幼儿的绘画结果。这样不但不会出现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厌恶之感,更无从谈起什么兴趣。而此时,老师和家长们总是不明就理的叹息“这孩子,越来越不如以前了”。这种忽视幼儿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学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好作品了。教师在设计主题时,选材要来自于幼儿熟悉的环境和喜欢的事物,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使幼儿想画,愿画,并能画。难易程度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能使能力强的幼儿尽可能的发挥创造性潜能,又能使能力差一些的幼儿经过努力也能成功。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命题画创作教学中,如果有的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现力或是其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避免坚持使用集体指导的方式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应采取个别交谈或辅导的方法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和创造的机会。不要过分苛求整齐划一的效果,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求真、求善、求美的创造性发展过程。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特征的世纪。
8. 如何在绘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时期可以给孩子积木类的玩具,由孩子自己组装,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只在平面上容易得到提高,因为增加了动手能力和操作的空间感。当然绘画也是增加孩子想象力的手段之一,你可以让他画爸爸妈妈,画房子,小动物之类。
9. 如何发展孩子的美术创造力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绘画表现能力,很多时候都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地板上、家里的墙壁上画画写写。他们通过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画出了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透过那些形状多变的、造型各异的、像模像样的色彩画面,我们都可以看出,画面上一定程度表达了他们生理、心理状况和愿望,这些都是儿童的内心所在,所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工具。如果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开掘和培养,那么他们的画画就会停滞在简单、重复的低级阶段。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根据儿童特点,有的放矢,善于挖掘孩子的美术潜能,发展、开掘儿童美术天赋,激励其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在艺术的氛围里放飞童心童趣。
对孩子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儿童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发现,很多人家里的地板上、墙壁上都画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符号、图形,反映都说是孩子的涂鸦。那是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有的孩子一岁多就开始),都喜欢涂涂画画,这是他们的天性。进入小学校门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对美术喜爱的程度并不亚于幼儿园时期,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也并不把自己的涂鸦行为写画当作是一种艺术行为,但他们有着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把自己所见所想用画笔画下来,就感到好玩、有趣。因此,美术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其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穿插进故事的情节,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引导他们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发现绘画好的学生,应该不断激发其绘画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作画技巧。对儿童画好的作品,我们可以联系家长,或指导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收集保存起来,一方面使儿童懂得这是有意义的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为孩子们积攒起来的作品在学校里举办个人的小画展让校内的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讲评,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欣赏和讲评中学会自我提高,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这样不但让参展的学生施展了才华,使他看到自己一天天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又影响带动了其他同学,还活跃了学校的文艺生活增添艺术的氛围。我们学校的“丑小鸭”展廊就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学生个人或多人的书画展览。
课余,我们还可以要求孩子们多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少儿图书或到书店去购买各种绘画入.门的杂志,或组织孩子们去观看各种书画展、文艺节目,或多到大自然中去郊游写生。小孩子就象花圃中的幼苗,他们需要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老师和父母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不要束缚他们的思想,不要损害、扼杀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实施分层评价、鼓励,增强自信心。
一般儿童画画都是凭着兴趣爱好亦师亦我地来画,是画其所想画其所爱,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画什么像什么。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评论孩子们的作品,其实儿童画中最美的地方恰恰是我们成人认为“不好看”“不像样”的地方,而这也正是儿童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意志脆弱,心理挫折承受的能力差,他们很在乎旁人对自己行为的赞赏与批评,因此对他们的作品,要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来对待。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启发性的要求。在绘画学习中,如果盲目地认为他们画得不好,而加以指责,会给在学画过程中的儿童造成心理压力和障碍。在一年级,“老师,我不会画”、“老师,请您教教我画”的语言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其实,儿童从不敢画到愿意画,再到大胆绘画,就是心态上的很大进步。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要从肯定表扬方面进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绘画作品有信心,促其不断进步;对自信心很强的学生,则要指出不足之处,不能过分表扬。避免造成盲目自满,滋长不求奋进的情绪,使得孩子失去绘画兴趣。一(4)班的小李同学是个接受能力较低、表现能力差又没有自信的孩子,所以只要是她能够拿起笔画画,不管画出的是什么形状,我都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其他的孩子则可以再根据其作画的内容,提出适当的建议:怎样画才能使画面合理,色彩如何搭配等。教师要做到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而决不可压抑或强制他们。对小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很大程度上能启发他、帮助他,使其有一种有进步的、成功的喜悦感,这样他就会越来越喜欢画画,而且画得更有创意。
三、善于诱导,发展想象思维、创新能力。
儿童的美术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世界的感知。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大自然,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成人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绘画是帮助儿童通过观察这一渠道去感知丰富的世界,而兴趣是观察的动力,会使儿童积极主动去观察。作为教师,在儿童画教学中,应善于引导、鼓励儿童多观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情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样培养了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使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儿童作画时,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意愿去画自己心中想画的东西。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这个时候只要教师及时地引导,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鼓励其动手大胆绘画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对象。绘画创作是培养儿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还应在辅导活动中,逐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精神,对于专爱临摹别人作品的儿童,一定要注意帮助他纠正这个缺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学生有富于创造力的表现,这能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记得有一句电视广告语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创造的舞台就有多宽。对家庭教育很有经验的张老师说:孩子时期的兴趣,可能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孩子长时期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正是其心智充分发展的契机,因此形成的专注力更是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只要善于引导和挖掘,让孩子处在萌芽状态的美术创作得到无限延长,使孩子在美术创造力方面的能力定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