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普题目
呵呵,你看一下合适不:
<知识问答34题>
科技及科普知识
1、什么是科学研究?常用科学研究分哪几类?
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工作。一般最常见的科学研究分类,是按过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2、自然科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自然科学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的科学常识;(2)对自然科学中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理解,从而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有所体会;(3)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某些趋势或动向有所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参与经济、科技等政策性研究时具有重要作用。
3、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大体包括哪些方面?
(1)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基本问题;(2)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3)科学技术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4)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5)科技经国与决策现代化。
4、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几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可分为三部分,即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
5、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3)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
6、当代新学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流,产生了一批新学科,诸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科学学、未来学、协同学、创造学、工效学等。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部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即运用多学科的信息、方法和理论去研究特定的自然客体或社会运动,便产生了一批综合学科。
(3)学科与学科的边缘地带,不断生长出新的学科来,即两门相邻学科的互相作用导致溶合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或用一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另一门学科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
(4)在高度综合的同时继续分化而导致分支学科的不断衍生。
7、什么是硬科学?
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分支学科。
8、什么是软科学?
软科学的名称是人们借用计算机的“软件”名称而来,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软科学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数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优化的方案和决策。
软科学包括现代管理学、系统分析、科学学、预测研究和科学技术论等分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科学研究已渗入社会、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9、人类“第一发明”是什么?它有什么重大意义?
人类第一发明是弓箭等猎具。它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时代——母系氏族开始瓦解,开始了父权家庭社会。
10、什么是第一次技术革命?它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钻木取火”技术。它的发明不仅可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更重要的是使人熟食,扩大了食物选择范围,增加了生产手段,发明了制陶技术。从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11、人类历史上有哪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2)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3)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12、人类社会出现了哪五次生产力高潮?
人类社会首次生产力高潮是中国的秦、汉到唐、宋、元各代。
第二次生产力高潮是英国的产业革命。
第三次生产力高潮是德国化工技术革命。
第四次生产力高潮是美国电力技术革命。
第五次生产力高潮是日本技术综合创新的高技术时代。
13、二十世纪的十大发明是什么?
美国《科学世界》杂志,从众多的发明中,选出了二十世纪的十大发明。这十大发明是:拉链、集成电路、飞机、飞艇、水中呼吸器、石膏硼带、尼龙、火箭、电视、电冰箱。
14、现代科技有哪四个特点?
现代科技有“极、超、省、信”四个特点:
极 为极限技术。是向宇宙所有能达到界限进军的技术。例如极低温、极微粒子、极微振动等。
超 为超常技术。就是大幅度超越常识的或者超越现有技术水平的技术。例如超高压、超高温、超高速、超精度、超强度、超结晶、超导体、超高真空、超纯度等。
省 是省资源、省能源技术。例如高性能化、简易化、自然化、低单耗化、自动化、省力化、小型化、量化等。
信 是可靠性的技术。例如寿命预测、环境适应性、安全性、计算机辅助实验、严格标准、模拟试验、异常测定等。
现代科技的这四个特点及其内容,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5、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态势怎样?
(1)科学技术向深广度进军,是全面繁荣态势;
(2)高度的分化与高度综合趋势,开始形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相互交叉、汇合之强大潮流;
(3)科学、技术、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密切结合,掀起了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浪潮。
16、我国科技发展方针是什么?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17、何为“863”计划?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18、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新技术革命的大体内容和主要趋势可以用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四大前沿来简略概括。所谓核心,即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先锋的微电子技术。新技术革命的两个重点是生物技术和新型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前沿是光电技术和激光、新能源、海洋开发和空间开发等四个方面。
19、目前得到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技术领域有哪些?
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
20、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22、什么是新能源?
有一些能源,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利用,有待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这些能源能更经济,更有效地得到开发利用,如像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人们称这些能源为新能源。
23、什么是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是高技术的基础,包括对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纤维材料、超微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的开发利用。
24、什么是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巨型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永久空间站、空间资源、空间工业、空间运输及空间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5、什么是海洋技术?
海洋技术也叫海洋工程,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对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其中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是海洋技术的主要标志。
26、环境是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若要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必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以及整个生态环境中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与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与作用机遇,从而提出防范环境污染、保护人类自身健康以及促进建立良性生态环境平衡与发展的方法与对策。环境科学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
科学与伪科学
27、什么是科学?它的任务是什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28、什么是科学精神?它有哪些特征?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是人们在各项工作中作出正确决策并达到目标的重要条件。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
一、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二、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三、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四、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五、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六、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七、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八、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神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九、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十、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十一、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十二、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29、什么是科学方法?它有什么特点?
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一、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认识主体的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二、充分的合乎规律性。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三、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观察和实验以及它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30、科学思想的普及包括哪些内容?
科学思想的普及应包括科学方法、科学理性、科学逻辑、科学原则等。
科学与迷信
31、什么是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是原始人类传衍下来的一种落后愚昧的盲目信仰,也是少数统治阶级愚弄下层民众的手段。它利用人们对于残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望,突出一些无因果联系的命运,以至在无知和神秘的迷信氛围中,恐惧压倒刚强,邪恶战胜正义,残忍毁灭善良。
迷信者生于自然,却无知自然,把自己的生死福祸归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神灵,把疾病归罪于符咒的作用,把灾祸归罪于报应,把死亡归罪于敌对者的魔力,把生看作灵魂的复归等等。中国儒家所谓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迷信的天命观。
32、科学与迷信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科学以唯物辩证的观点观察世界,它不承认有任何的超自然的现象存在;而迷信则是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和崇拜。
第二,科学主张通过经验和理性的结合去探索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迷信则主张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
第三,科学可以带来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带来现实的利益;迷信则防碍生产力的发展,只能向人们许诺虚幻的来世幸福。
第四,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迷信则阻碍社会变革。
第五,科学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表现;迷信则体现着人的愚昧、落后和懦弱的方面,它主张通过祈求神灵来改变人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人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毫无信心的沮丧情绪,人们越是去狂热地信仰鬼神,就越丧失人的尊严和价值。
33、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宗教则是人类在未知自然及其规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认识态度和方式,它束缚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它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科学没有阶级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点。而宗教在阶级社会中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性,它一般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各个朝代统治者统治的舆论工具。在阶级社会中,反动的宗教常常是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的。
34、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界限是什么?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成文的教义和规范化的宗教活动仪式,有自己正式的宗教组织。正当的宗教活动都必须是爱国守法的,都必须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承认,都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活动,不干预政治、不干预教育、不影响生产、不影响社会秩序。这就是宗教区别于封建迷信的主要特点所在。
我国的封建迷信,主要有请神降仙、驱鬼治病、算命、相面、看风水等等。封建迷信不具备上述宗教所具备的特点,因而也就不成其为宗教。封建迷信愚弄群众,骗取钱财,腐蚀人们思想,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决制止。
『贰』 什么是创造
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叫作创造;
有三个方面版字面的意思:权
1. 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 制造或建造。
3. 犹创作。特指文字类
简而言之,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
『叁』 创造学分为哪几个部分
创造学分为行为创造学、创造哲学、创造心理、创造工程学。主要内容是创造教育学、创造理学、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创造问题、创造美学、创造管理学、其他领域里的创造问题等。
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它建立在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逻辑学、管理科学、体育科学、思想史、科技史、自然辩证法、大脑生理学、传记文学等学科的基础上。
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肆』 创造学结课论文
创新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学会表达和交流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因为现代社会无论做成一件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与人共事,就要组织。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使大家明白,并同心协力一起去做。北大总结过一位优秀博士生的经验,他毕业后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为正研究员,不久又被国外大学聘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学习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于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请教人、与人打交道,动员了很多人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出力。这是很聪明的。这里,一要有好态度,真诚虚心,不怕丢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国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学校里组织交叉学科项目是很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科、行业的人不愿交流,不善交流,“语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行语”。比方学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学地质的叫“偏光”,学物理的就会看不起学地质的,说是“概念不清”。对学者,这是最大的“帽子”,其实是语言不通。不同专业的人思维方法、治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可说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学科合作,就要大家学会“跨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促进创新。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没有外语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外语了。我觉得,学外语还是取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会一种语言,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思考。用不同语言思维,脑子里的活动区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脑子患病,用汉语不会说话了,却还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可见汉语和英语在脑子里是两个不同区域操作的。用双语教学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前一段时间听说美国学生不想学外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外语,认为用英语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国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为他博采各种文明的优势要丢失了。但是,美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最近,美国高教协会对美国大学生提出要求,强调要掌握英语和第二种语言,要学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看来美国非常重视这种优势。
我还把数学和计算机工具看成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数学不仅是处理数量关系的科学,而且是使任何学科和思维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纪数学将会渗透到各种学科。而计算机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不会计算机等于文盲。
以上是说创新的基本基础。这些基础不打好,谈不上创新。
其次,要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现在有很多“创造学”、“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在讨论创新思维问题;还有许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脑功能开发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会有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一些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总觉得,培养正确思维最主要还是靠思维的实践。知道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名词,让学生有些思维科学意识,自觉地运用这类思维方式去思维当然很好。而根本的还是要从各学科科学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体探索科学规律的实例中来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且以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正确思维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要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是当年居里夫人去从事理论研究,杨振宁去搞实验,大概他们不会有后来这样的伟大成就。做科研,选题恰当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并非易事,起码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弱点有清醒的认识;“知彼”就是对被选择的对象有明白的了解,还要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走势有大致的认识。选择适当就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广泛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学分制”就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多次”是因为“学会选择”有个过程,允许失误。在学校里失误还可补救,到社会上,一次失误就无法挽回了,学校是选择的实习场所。学校还要提供导师给以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择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影响。
第四,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只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曾经挖苦地说,这是“仆从教育”而不是“主人数育”。主人提出问题,仆从去解决就是了。科学创新首先就要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问题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关键,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大批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推动科学的大步前进;二要提得恰当、及时,已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然和社会问题,却根本不能去解决,就不能算科学,只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所以,学校要创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我们这辈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处在“勇于接受任务,拼命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却自己从来不提出任务。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这种缺陷。摆在当代中国青年面前的是要发扬首创精神,就不能光听别人安排了。
『伍』 什么是创造学的规律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而创造发明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是创造发明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国家之 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现象上看是产品竞争, 从实质上看是智力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 发明的竞争。创造学就是要通过对创造发明史和当今大量的发现、发 明的过程实例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力求找出创造发明活 动的规律,借助规律有效地进行各种创造发明。创造学的分类及研究的内容创造学的分类:创造学研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创造过程遍及各行各业,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有关创造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任何一个实践领域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任何一个立志搞革新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②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创造学研究的内容: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创造学研究的原则和任务1.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一总结创造发明的经验。2.创造学的根本任务——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类更加聪明。当今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力,就会忙忙碌碌一辈子,没有发明成就。一个企业没有创造力,就不能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就会在商品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造力,就很难繁荣,甚至会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
『陆』 创造学的科学分支
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
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③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
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
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 作者:何庆、洪燕云
ISBN:9787302195672定价:22元印次:1-4装帧:平装印刷日期:2014-8-28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了十几个专门从事创造学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尔福特领导的南加利福尼亚能力研究设计中心,A. F.奥斯本和S. T.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创造学的特点
1.1.1创造学的含义
1.1.2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1.1.3创造学研究与作用
1.2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1国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2国内创造学研究概况
第2章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2.1人的创造力
2.1.1创造力分类
2.1.2创造力模型
2.1.3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
2.2开发人的创造力
2.3创造力评估
附录创造力自我测试题
第3章创造性思维开发
3.1认识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开发训练
3.2.1灵感思维
3.2.2发散思维
3.2.3侧向思维
3.2.4收敛思维
3.2.5求异思维
3.2.6其他思维方式训练
附录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第4章创造技法
4.1联想创造法
4.1.1缺点列举法
4.1.2希望点列举法
4.1.3特性列举法
4.1.4类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创新法
4.2.1智暴法
4.2.2头脑风暴法
4.2.3德尔菲法
4.2.4提问法
4.3组合、分解创造法
4.3.1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态矩阵法
4.4信息传媒创造法
4.4.1综合信息进行创造
4.4.2专利利用法
4.5其他创造方法
附录A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附录B专利申请程序
第5章创新式开发工具
5.1创新模块开发软件
5.1.1一般设计开发软件
5.1.2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
5.2创新开发的硬件工具
5.2.1模块化工程创新系列产品
5.2.2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5.3产品创新的设计平台
5.3.1基于手绘草图的创新设计技术
5.3.2基于知识的概念创新设计系统
5.3.3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5.3.4创新设计平台
5.4工程创新模块套件应用实例
5.4.1泥煤装载机模型组装
5.4.2教育机器人二次开发设计
5.5大学生创新大赛示例
5.5.1增力自行车创新设计
5.5.2新型扳手创新设计
5.5.3多方位头颈锻炼器
第6章创新教育
6.1创新教育概述
6.1.1创新教育的含义
6.1.2创新教育的内容
6.1.3创新教育的目标
6.2创造学与职业教育
6.2.1创造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6.2.3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6.2.4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4实例
6.4.1创新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6.4.2学生作品
第7章大学生创业计划范例
7.1公司规划
7.2项目背景
7.2.1环境现状
7.2.2产品概述
7.3市场分析
7.3.1购买特征
7.3.2市场细分
7.3.3行业进入难度分析
7.3.4市场容量
7.4生产管理
7.4.1厂址选择
7.4.2项目进度
7.4.3生产工艺流程
7.4.4零部件来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产要求
7.5公司战略
7.5.1总体战略
7.5.2发展战略
7.6市场营销策略
7.6.1概述
7.6.2售后服务
7.6.3价格策略
7.6.4销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销策略
参考文献
『柒』 创造学基本三原则是什么
一、满足需求的原则 针对人们不断增长的新功能,家具设计也要不断地 考虑如何满足人们新的生活需求。美国心理 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 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家具设计同 样也要满足人们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但从根本上说,家 具设计厨房装修效果图大全2013图片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设计者要从使 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他们的需求信息,特别是要 从生活方式的变化迹象中预测和推断出潜在的即将发生 的生活需求,并以此作为新产品开发的依据。在确定家 具尺度的时候,要根据人体尺寸、人体动作尺寸以及人 的各种生理、心理特征来进行考虑;并且要根据使用功 能的性质,如休息、工作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不同的处 理。最终目的就是要避免因家具设计不当带来的低效、 疲劳、事故、紧张、忧患、生态的破坏及各种有形的损 失,使人和家具、环境之间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使它 们相互协调,使人的生理和心理均得到最大的满足,从 而提高工作和休息的效率。
二、辩证构思的原则 辩证构思即运用辩证思维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构思。 家具是一类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复合产品。在具 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想来考虑家具的 造型与功能等矛盾的问题。造型和功能谁更 为重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设计者考虑的侧重点会有所 不同,如在商场内的供短暂休息的坐具是否一定需要设 置靠背?从人的需求而言,有靠背当然会舒适得多。但 在此是否一定必需,这就需要对使用场合进行分析,在 流动性很大的商场内,作为短暂休息的坐具就不必满足 人的最大舒适度,只需做到短暂的放松即可。既如此, 这种场合中的家具就可突出造型,而非功能性。
三、创造性的原则 设计的核心是创造。家具新功能的拓展,新形式的 构想,新材料新结构的研发都是设计者进行创造性思维 的原动点。如法国艺术家费地设计的“会话”座椅,采用强化塑料纤维制作成两个相对的座椅,以 具有童趣的手法,用色彩斑斓的蛇形作靠背的顶部装 饰,用钻蓝色作为椅的主色,创作出了活泼生动的形 象,使人非常愿意去接近它、使用它。
四、流行性的原则 要求设计的产品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定制衣柜符合流行的时 尚,要求设计者要经常、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成功地应用流行性的原则,就必 须研究有关流行规律和理论。但不可盲目的追寻流行, 要切实的分析它的使用范围和场合
五、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家具是应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加工而成,对于一些不 可再生或成材时间较长的原材料,我们要考虑材料的再 利用。特别是在木材的使用上,要尽量利用速生材、小 径板材和中纤维板为原料,对于珍贵树种的利用要做到 物尽其用,以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和材料的可 持续再利用。同时,不断探求新材料的开发
『捌』 判断题:
错。头脑风暴法是不能打扰其他人的想法,各抒己见。而不是彼此批评与纠正。。
『玖』 创造学起源什么国家
1941年,奥斯本完成并出版了《思维的方法》一书,第一次面对世界阐述了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从此诞生了新的学科——创造学。
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888.5.24 - 1966.5.4):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头脑风暴法的发明人,美国BBDO广告公司(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创始人,前BBDO公司副经理。是美国著名的创意思维大师,创设了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开创了每年一度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讲习会,并任第一任主席,他的许多创意思维模式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常有方式。所著《创造性想象》的销量曾一度超过圣经的销量。20世纪40年代,亚历克斯•奥斯本在其公司发起创新研讨。1953年和帕内斯教授在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创造学系,开始招收创造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954年,奥斯本作为布法罗州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促成该校建立“创新教育基金会”。
编辑本段头脑风暴法
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最负盛名的促进创造力技法——头脑风暴法,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头脑风暴法之父”。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找到新的和异想天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