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电脑是谁算盘发明的

电脑是谁算盘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12-19 16:27:31

❶ 电脑是谁发明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❷ 计算机是谁发明的

电脑是谁发明的,严格说起来很难界定。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❸ 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算盘书谁的发明时间最早

算盘的历史已有2600年之多了。而计算机常规意义上是始于1946年,距今不到100年。

❹ 算盘是谁发明的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人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 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 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 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算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关它的起源却争论了上百年,无法统一。但愿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早日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告慰于古人。无愧于后代。 象征 “乘除不失,毫厘分明”算盘常用来象征精打细算,毫厘不差。在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挂有两座大算盘,长6尺、高2尺,共29格、203枚算盘珠。这座算盘表示神灵给下届的人们计算功过不查毫厘。

❺ 电脑是谁发明的啊

1.冯诺曼的事迹曾在美国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院广为流传:「他几乎是半个神仙,曾彻底研究人类,而且可以维妙维肖的模仿。」天赋异禀的他,不仅在电脑和细胞自动机上的成就非凡,还曾在数学史上创立过包括「游戏理论」在内的全新支派,曾协助制造第一枚原子弹的爆破装置,也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发明了氢弹,他对核子物理的兴趣,也让他成为原子能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不少人因为此认为他是「旷世奇才、心灵导师、永垂不朽的神明,行走在尘世。」本书是他生前为声誉卓着的美国希利曼学术讲座所做系列讲演的最后一份讲演手稿。2.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 3.大气构造 一、大气的分层方式 1以大气的温度分层 2以大气的电离度分层(50km) 3以大气的混合度分层(85km) 二、大气的组成 1定量气体 2不定量气体 3微粒 1.为什么有计算机??*.* ?? 就和其它所有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样,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上的某个特定问题呀! 计算机的前身是「计算器」,为了方便运算而发明的。在古代中,人们使用手动的算盘来做简单的运算,到了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19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早期的计算器只能做运算,而不能存储结果;1833年「计算机之父」--英国的科学家巴比奇构想出一部能够储存的机械式计算机,但直到他死时仍无法实现。 在战争的压力之下,人类发明了许多新奇的事物,计算机也不例外。计算机以巴比奇的原理为基础,但使用的是电子阀或真空管而非齿轮和杠杆。1943年在英国出现了第一部计算机,名叫科罗赛斯,用来破解德军的密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有很大的帮助。 而第一部通用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在1946年所制造的,名为恩尼爱克,体积庞大,温度又高,包含了19000个电子管,后来,人类发明了晶体管和微芯片后,计算机才得以缩小。 2.计算机是谁发明的?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由于真空管体机大,又常发生故障,因此又发明了第二代计算机:使用耗电少、体积小、价格也便宜的晶体管来处理讯号。 到了第三代计算机,使用体积更小、而且一小片的功能就等于数百个真空管的集成电路(IC)来处理讯号,到这个时候,计算机的体积也缩小了许多。 到了第四代计算机,利用了体积比IC更小,而功能更强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来处理内部讯号,使计算机的能力日趋强大。而这时期也发展了微型集成电路,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装置(CPU,常听到的Pentium系列就是指CPU而言)全部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大大缩小了计算机体积,而发展出个人计算机(PC)。 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四代计算机时代,而第五代计算机是什么面貌呢?那就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进入新的计算机时代。 资料来源: 1. http://www.bud.org.tw/answer/0010/001099.htm
求采纳

❻ 算盘是谁发明的

算盘,又作祘盘。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珠算盘也是汉族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1]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满意请采纳谢谢http://ke..com/view/18627.htm

❼ 是谁发明的电脑

1.1.1 萌芽期(1890年以前) 在一百多年以前,东方是尚未工业化的,所以生意人赖以维生的是算盘这玩意儿。在西方,除了金融、保险等行业以外,世界各地也少有大规模的本国或跨国公司。在那个时期,西方所谓的办公室也只不过就是在工厂或店铺的一个角落里拿着鹅毛笔与簿子记账的地方罢了(东方则是毛笔、簿子与算盘)。 在数学计算方面的设备中,1642 年,著名的巴斯葛(Blaise Pascal)发明了可用来作数学四则运算的全世界最古老的计算器。然后,约于 1680 年,莱布尼兹(G. W. Leibniz)紧跟着发明了第一台手摇计算机。 接着,于19世纪初,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又发明了所谓的“造分机”(The Difference Engine,1822 年)与“分析机”(The Analytical Engine,1830 年)。 这些相关计算方面的机器设备,或因机械体太庞大而无法广泛应用,或因技术观念尚未成熟而无法完成,但是其构想与观念都已溶入现代电脑的科技中。所以,在了解现代电脑科技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知道在几个世纪前,人类的科学先驱们,就已经在积极地想办法寻求解决计算的精度与效率了。 1.1.2 机械组件期(1890年~1945年) 在1890年至1945年这段期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同时随着战略及物资生产上的需要,使得战后的机件设备科技突飞猛进。所以,不仅在飞机、枪炮等军事设备的制造技术上有所突破,就是在计算设备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在统计专用计算器方面,IBM 所推出的赫勒瑞斯统计计算器(Hollerith Statistical Machine)在 1890 年的全美人口普查里大出风头,被证明相当有效率。 然后,延续这个硬件与理论,1942 年, IBM 又与哈佛大学合作将其与打孔卡系统结合,推出在当时供统计上与会计数据处理上运用的最佳组合。此一系统称为马克一号(Mark I),是一台以继电器为主要组件的计算器。它是由好几个组件所组成的,其中包括一个打孔器、一个检查器、一个排序器、一个总计/制表器。起初,它是用 45 个字段的打孔卡,后来因为需要而改用较具效益的80个字段的打孔卡。由于此机器可以会计项目或客户为单位来做大量的排序、处理资料,所以,在1942 年后,西方的大公司都普遍采用这种机器来处理会计方面的工作。 在通信科技方面,由于战争的需求与催化,无线电与雷达在大战中均已得到长足的进步,并于战后将此科技大量地运用于民用或商用上。今天,我们在电脑信息通信上可以如此方便地沟通与连结,实不可不归功于在此时期的进化。 至于在数据储存方面,由于许多公司都摆脱不景气的影响而呈现空前的成长,再加上战时的物资与物价控制,使得各大公司有必要记取教训而去节约管理所需的费用;因此,数据储存设备于此时期就开始系统化。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钢制家具的兴起。在此时期,为了便利数据储存的公文柜、办公桌都有了标准规格,并由于其耐用和防火的特性,军舰上与军队办公室也都普遍采用了钢制家具。美国政府于1931年一致采用了钢制家具,并订立其国家标准。于是,欧美的档案管理系统整个都统一了。这个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电脑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发展。君不见:现在的电脑里,档案所在的地方都分目录(Directory)的吗!目录其实就是钢制数据柜啊! 因此,对西方与东方的日本而言,这就是一个以杠杆/弹簧/齿轮等机械组件来制作办公设备的时代。 1.1.3 电子管期(1945年~1955年)(第一代计算机) 1945 年的秋天,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刚结束,电脑科学家杰普瑞斯伯�6�4艾克特(J. Presper Eckert)先生偕其同僚发展了全世界第一台全电子化的电子计算器(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也就是我们通称的电脑。这台机器总共享了18,000个电子管,它原来被设计是要用来计算精确但复杂的弹道曲线的,也就是为了军事用途。据当时美国的新闻报道声称:由于这台机器太大了(大概有三间教室这么大),且因电子管用太多了,所以相当耗电。当开启此电脑电源时,整个费城在夜晚鸟瞰下,很明显的,原本光源明亮的城市整个暗下一圈来(因耗电量太大的缘故)。 无论如何,这总是一项突破性的发展。紧接着,它又克服了一些外界对此机器的严厉抨击。该机器又将其应用领域,摆脱了军事科技方面而拓展到了商业应用方面,并开始教育并释出此类人才到产业界上。例如,IBM 公司在1952年就大量推出了 701 型科技电脑,然后,1953 年推出了 702 型商用电脑,1954年推出了705型等。 由于此时的商用电脑用的是磁带,所以它已经可以储存大量的电脑数据了。此外,它的撷取、排序、打印速度也快了许多。虽然它的价格仍然很高,但是却在世界各地推广得很快。 所以,这是一个电子科学介入的时代。首次,电子理论不再局限于通信领域里,而深入了其他各门应用学科中,并带动了下一阶段的科技革新。 1.1.4 晶体管期(1955年~1965年)(第二代计算机) 1948 年,著名且大有成就的贝尔电话实验室在威廉�6�4桑克利(William Shockley)先生的领导之下,发明了晶体管。到了50年代的下半期,晶体管已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电子消费产品里。当然,这些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收音机及录音机等消费品。取代电子管的晶体管的出现,使得电子产品的体积急速缩小,功能大大的增加,耗电量当然也就相对地降低。这对人类的近代文明来说,功不可没,也是一大转折点。 在电脑领域里,IBM 公司就开始在 1955 年推出的608型电脑里应用到晶体管。接着又在其 7000 系列的大型电脑以及 1410 中型电脑里运用晶体管,而加速了电脑在商业界的拓展应用。 此外,晶体管电脑的发展也是促使电脑加速普及的重要因素。从此,电脑可靠度更高了,因为晶体管所发散出的热量远比电子管低。 此时,美国、欧洲、日本的大公司都相继地推出了电脑。打孔卡仍是此时期电脑批处理数据的重要外围设备,这使得办公室容貌有了重大的改变。那就是电脑室出现了一大堆的打卡员、操作员、程序设计专家挤在里面工作。 虽然电脑的引进,确实减轻了一些办公室里的工作负担,但是这些工作还只是一些简单的、固定的、例行的工作,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电脑副作用,主要的分析功能与观念并未被发展出来。因此,在此时期的研究机构就比较没有意愿来使用投资费用并不低廉的电脑。 在那些日子里,有些像波洛(Burroughs)、NCR 的电脑制造商,也推出了轻巧型的电脑机型。不过,大部分这类型的机器,都是机械组件配合电子零件组成的,没有多大的效用,只能应用在简单的会计和薪资计算上而已。 1962 年,英国的山洛克高速计算器公司(Samlock Computer),以 Anita 的商标名称推出了第 1 台桌上型的电子计算器。日本的 SHARP 以及 Canon 公司则在 1964 年跟进。自此,日本就抢先成为计算器王国,地位到今天都没有动摇过。 1.1.5 集成电路期(1965年~1975年)(第三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IC)的真正开始发展要回溯到 1958 年,上面标题中所标示的年代时间只是 IC 的大量运用并开花结果的一段时间。 IC是一比晶体管体积更小、功能更多的电子组件。我们现在在生活中使用到的电器制品中几乎都有它的存在。换句话说,此时期的发展重重地影响到我们现代人的所有衣食住行。 在电脑方面,IBM 公司应用了还在研究中的科技,发展了 System/360 电脑,并将之运用于航海和航空科技上。这台号称可以多任务、联机操作的电脑,提供了使用者一台梦幻般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 ,而 IBM 公司在对此机器的宣传广告中也强调了这一点。然而,MIS 的应用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因为此时期的终端机、通信设备并不足以将所有的管理信息电脑化。 在电脑方面,IBM 公司应用了还在研究中的科技,发展了 System/360 电脑,并将之运用于航海和航空科技上。这台号称可以多任务、联机操作的电脑,提供了使用者一台梦幻般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 ,而 IBM 公司在对此机器的宣传广告中也强调了这一点。然而,MIS 的应用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因为此时期的终端机、通信设备并不足以将所有的管理信息电脑化。 不过,在线处理这观念还在稳定地进步着。打孔卡机慢慢地从办公室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交谈式处理数据的终端机。此时,由于众多的终端机常要同时输入数据,所以数据的标准化就应运而生,再加上软件可立即查询所输入的数据,而导致了数据库观念的诞生。 值得特别一书的是:电脑不再完全是大电脑的天下了,小型机也诞生了。以日本为例,在这 10 年中,日本就在小型机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在此之前,东方日本的电脑市场完全是美国货的天下,尤其是 IBM 和 Univac。此时,日本的电脑制造商,如富士通、松下、东芝、NEC、日立等公司,就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生产以中小型电脑为主,成功地赢回了日本的电脑市场。 IC的广泛运用,使得小型电子计算器越做越小,但同时也加剧了日本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卡西欧和声宝幸存到了今天。 1.1.6 大规模集成电路期(1975年~1985年)(第四代计算机) 进入1970 年代,IC 演进成了更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起初,大家都以为 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电子科技不太可能普及到一般用户手里。但是于1973年,著名的 Intel 公司开发出来了一颗8位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后,使得情况完全改观了。 电脑迷将这片小芯片视若神明。一夕之间,这片小东西就成长为今天的微电脑,或称个人电脑(即PC)。接着,环绕这新机器诞生了一些兼容的软硬件,打开了信息工业界的另一片天空。 接着Intel、Motorola公司也推出了M6800、6802微处理机,Zilog公司则推出了Z80。专为微电脑而发展的BASIC语言也推出了,录音带也发展成了资料储存媒介。 在美国,Apple、PET、Tandy等及其他许多公司,相继推出了个人电脑。而在日本,SHARP推出了 MZ-80,日立推出了Basic Master。起初,只有少数的电脑迷喜欢这些电脑。直到NEC在1979年推出了PC-8001,功能上将当时所有的电脑都比了下去,价格还更低,预示了将来商业电脑的趋势。然而,事实上它的运用,还是局限在一些需要计算的工作上。真正OA的运用,至少在日本,需要等到1982到1983年间NEC的PC-9801与IBM 5550的出现。这两台机器都配备有16位的微处理器,也都能处理汉字。 在1983年,大部分制造商制造的PC都装上了16位的微处理器。这些16位电脑的成功,主要是由于通信科技的飞跃进步,以及环绕着LSI的微电子技术层次提升了。此外,DOS 和 UNIX 操作系统的广受欢迎,也是原因之一。 在此时期的末期,低于小型机但高于个人电脑的多人多任务工作站系统(Workstation)也开始进入市场。它们进入的市场多属 CAD/CAM(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等造船、铁路、航空等机械重工业。著名的 CAD/CAM 软件始祖——CADAM 也于此时期开花结果得到大企业的运用。工作站在处理图形显示、繁杂的计算与速度上有其独特的优点。IBM、Data General、惠普(HP)、Appollo等公司都相继于此时推出。 工作站系统在工业界的设计电脑化上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今不衰。电脑辅助分析系统的研发也在此时期萌芽。 1.1.7 通信整合期(1985年至今)(也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1985年的重要里程碑,就是32位微处理器的成功开发,使个人电脑有了类似于大电脑的系统结构。一向对个人电脑不屑一顾的大型电脑从业人员或生产制造商也开始为个人电脑所带给他们的沉重压力而图谋对策。同时电脑通信观念也逐渐兴起,并与电信结合,而成为信息传播上的“新新人类”。如今,迈向64位使用 Pentium 芯片的个人电脑已经大批量生产并上市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也已不算稀奇,取而代之的,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名词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我们能不慨叹科技世界发展的日新月异吗! 至于个人电脑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以运用到什么程度?到目前为止整个前景还并不很明朗,不过已可肯定的是:个人电脑已经深入民间,比大型电脑、小型机的亲和力还要好得多;同时,个人电脑无论在功能上、投资费用上与效益上,都已不逊于大型电脑。例如,在1987 年,IBM公司已经推出了PS/2 Model 80和5570等32 位电脑,都已能做比在线处理、多任务更复杂的工作了,而这些都是以前IBM SYSTEM 360等小型机才有的功能。当然,个人电脑在进步,也迫使那些小型机必须在功能上向上再提升。 直到现在,能有效运用32位微处理器的操作系统,才完全给开发出来。虽然,连现行的 64 位电脑都还不得不使用此 32 位的操作系统,但是与从前的DOS 时代比起来,PC 应用的范围还会扩展得更迅速。这个新操作系统的特色,是有更大的寻址能力,更快的处理速度。 此外,个人电脑外设磁盘容量的剧增、影像扫描机的普及,使得个人电脑愈来愈像一台可以管理信息整合的处理机器。如此,将电脑与通信整合起来,就成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主流。

❽ 谁发明了电脑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

计算机是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8)电脑是谁算盘发明的扩展阅读:

1959年的夏天,美国需要在冷战中获得一场胜利。1957年,苏联凭借人造卫星在技术方面赢得了重大胜利。1959年春天,在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游击队将总统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赶下台,迫使其流亡。

美国需要重新获得势头,证明其仍在全球事务中掌控全局。这一计划是: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公布世界上第一台中文计算机。

首台中文计算机的发明将是个重大胜利,是资本主义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对于中文及超过10亿人的中文使用者而言,它将开辟信息技术的新纪元,让许多曾经只可能在字母世界产生的想法在中文世界产生。

❾ 电脑谁发明的

电子计算机(英语:Computer),又称计算机或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

在现代,机械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完全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因此电子计算机在中国大陆地区通常也直接简称为计算机。其所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所派生的诸多技术性和经验性成果的总合。“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偏重于实践而后者偏重于理论。此外,电子计算机亦被形象地称作电脑。

本来,计算机的英文原词“computer”是指从事数据计算的人。而他们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机械计算设备或模拟计算机。这些早期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有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器。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德国博学家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部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使用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在英国数学家William Oughtred所制作的“计算尺”的基础上,将其加以改进,使能进行八位计算。还卖出了许多制品,成为当时一种时髦的商品。

1801年,法国人Joseph Marie Jacquard对织布机的设计进行改进,使用一系列打孔的纸卡片来作为编织复杂图案的程序。尽管这种被称作“Jacquard式织布机”的机器并不被认为是一部真正的计算机,但是其可编程性质使之被视为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于1820年构想和设计了第一部完全可编程计算机。但由于技术条件、经费限制,以及无法忍耐对设计不停的修补,这部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约到19世纪晚期,许多后来被证明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重大意义的技术相继出现,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德裔美籍统计学家赫尔曼·何乐礼(Hermann Hollerith)设计了一部制表用的机器,其中便应用打孔卡片来进行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

在20世纪前半叶,为了迎合科学计算的需要,许多专门用途的、复杂度不断增长的模拟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这些计算机都是用它们所针对的特定问题的机械或电子模型作为计算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强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现代计算机的关键特色被不断地加入进来。

1937年,年仅21岁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他的伟大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学运算。此后,他通过研究万尼瓦尔·布什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作为这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先驱,应当包括:Almon Strowger,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

Commodore公司在1980年代生产的Amiga 500电脑
HP Jornada 690 打开了手机和电脑结合的早期概念沿着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途去定义所谓的“第一部电子计算机”可谓相当困难。1941年5月12日,德国工程师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图灵完全机电一体计算机“Z3”,这是第一部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编程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诞生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真空管计算器,二进制数值,可复用内存;在英国于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尽管编程能力极其有限,但是它使人们确信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赖,又能实现电气化的再编程;哈佛大学的马克一号;以及基于二进制的“ENIAC”,全名为“电子数值积分计算器”,这是第一部通用意图的计算机,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要重新连接电气线路。

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训练轰炸机飞行员,美国海军曾向麻省理工学院探询,是否能够开发出一款可以控制飞行模拟器的计算机。军方当初的设想只是希望通过该计算机将飞行员模拟操作产生的数据实时反映到仪表盘上。与之前的模拟设备不同,军方要求该计算机应基于空气动力学设计,与实物无限接近,以便进行各种航空训练。于是麻省理工创造了旋风工程,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时处理数据的“旋风电脑”,并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开发埃尼阿克的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并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冯·诺伊曼结构(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体系的计算机开始被研制,其中以英国最早。尽管第一部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转的是“小规模实验机”(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实用机很可能是EDSAC。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1958年9月12日在后来英特尔的创始人、Robert Noyce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到了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商品化生产。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生产成本,计算机也从此开始走向千家万户。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Stephen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inak)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 Apple I 计算机。1977年5月Apple II 型计算机发布。1979年6月1日 INTEL 发布了8位的8088微处理器。

1982年, 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1982年2月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640KB内存。支持1M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运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90年11月,微软发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 PC,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处理器至少为80286/12 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有光驱,传输率不少于150 KB/sec。1994年10月10日Intel发布75MHzPentium处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MHz,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1月8日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此后计算机的变化日新月异,1965年发表的摩尔定律不断被应证,预测在未来10—15年仍依然适用。

❿ 算盘是谁发明的

算盘是谁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算盘形制

算盘的新形状为长方形,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从九档至十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现存的算盘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般的算盘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算盘由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日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为9档、1 1档或13档。档中横以梁,梁上1珠,这珠为5;梁下5珠,每珠为1。

阅读全文

与电脑是谁算盘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