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十进制的发明

十进制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12-19 10:00:33

⑴ 十进制到底是谁发明

中国;

《周易》确定了十进制和二进制;

《卜辞》中记载说,商内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同时,我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
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

古巴比仑的记数法虽有位值制的意义,但它采用的是六十进位的,计算非常繁琐;

古埃及的数字从一到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从一百到一千万有四个数字符号,而且这些符号都是象形的,如用一只鸟表示十万。古希腊由于几何发达,因而轻视计算;

古罗马采用的是累积法,如用ccc表示300;

【【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积法,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现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大约在十世纪时才传到欧洲。

⑵ 中国发明的十进制指的是什么

首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离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古巴比仑的记数法虽有位值制的意义,但它采用的是六十进位的,计算非常繁琐。古埃及的数字从一到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从一百到一千万有四个数字符号,而且这些符号都是象形的,如用一只鸟表示十万。古希腊由于几何发达,因而轻视计算,记数方法落后,是用全部希腊字母来表示一到一万的数字,字母不够就用加符号“‘”等的方法来补充。古罗马采用的是累积法,如用ccc表示300。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积法,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现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大约在十世纪时才传到欧洲。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现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⑶ 十进制的历史

一)十进制的演化

早期的计数形式,并没有位置值系统.何为位置值系统呢?位置值系统是这样一种数的系统,每个数字所安放的位置,影响和改变该数字的值.例如,在十进制中数375中的数字3,它的值不是3,而因为它位于百位的位置,所以其值是300.

约在公元前1700年,60进制开始出现,这种进制给了米索不达米亚人很大帮助.米索不达米亚发展了它,并将它用于他们的360天的日历中,今天人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真正的位置值系统是由古巴比伦人设计的,而这种设计获自幼发拉底河流域人们所用的60进制.为了替代所需要写的,从0至59这六十个符号,他们只用了两个记号,可以用它们施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只是其中没有设置0的符号,而是在数的左边留下一个空位表示零.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一种作为零的符号开始出现,而且60进制也得以广泛的发展.在公元后的早些年,希腊人和印度人开始使用十进制,但那时他们依然没有位置的记数法.为了计算,他们利用了字母表上的头十个字母.最后,大约于公元500年,印度人发明了十进制的位置记数法.这种记数法放弃了对超过9的数字采用字母的方法,而统一用头九个符号,大致于公元825年左右,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有关对印度数字仰慕的书.

十进制传到西班牙差不多是11世纪的事,当时西阿拉伯数字正值形成.此时的欧洲则处于疑虑和缓慢改变的状态.学者和科学家们对十进制的使用表示沉默,因为用它表示分数并不简单.然而当商人们采用它之后,便逐渐变得流行起来,而且在工作和记录中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后来,大约在16世纪,小数也出现了.而小数点,则是J·纳皮尔于公元1617年建议推广的.

或许,将来会有一天,随着我们的需要和计算方法的改变,一个新的系统将替代我们现有的十进制!

⑷ “十进制”是如何发明的

人类产生数的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距今大约有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时间。当时穴居的原始人在采集食物和捕获猎物的集体行动中,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特别是在分配和交换剩余物品的活动中,必须要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运算。

十进制的缘起
人类最早认识的数目是1,2,3等一些最简单的自然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能掌握的自然数越来越多,于是就产生了如何书写这些数目的问题。虽然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都选择各自不同的符号来计数,但是最初几乎都是用一横杠或一竖杠(即“——”或“丨”)表示1,用两横杠或两竖杠(即“=”或“‖”)表示2,也就是说,要表示几,就画几杠。可是,对于较大的数字,要表示它就要画很多杠,这样既费时间,又不容易数清。为了简化计数法,人们就需要创造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很多地区都把这个特定的数选作10,因为一个人有10个手指头,而手指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方便的计数工具,于是十进制就产生了。随后,人们给一百、一千、一万等特殊的数确定专门的符号,使十进制表示较大数目时更方便了。
在人类使用数目的历史上,一些地区曾出现过五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除了计时和计角度中的分、秒单位仍保留着六十进制的痕迹外,其它进制都被十进制所取代了。
虽然有了进位制,使表示数目的方法简化了,但是人们要不停地创造新的符号,才能表示越来越大的数目。怎样才能用有限的几个符号来表示任意大的数目呢?
人类早期不同地区的数目字写法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顺序”,即在写法上无非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从上到下。于是计数符号就有了位置的概念。每个计数符号本身表示大小不同的数目,而且同一个计数符号写在不同位置上,其数值大小也不相同,这就是位值制的来历。“位值制原则实在是一件有世界意义的大事,这个原则不但是方法上的根本变革,而且,现在我们知道,若是没有它,算术上的任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是科学史家丹齐克对位值制给出的一个中肯的评价。

古老的计数法
有了十进制和位值制后,还必须创造十个互相独立的符号,它们在写法上是互相独立的,这样的计数系统才算是完善的。
自从有了文字之后,人类文明的许多发源地几乎都有了进位制,但位值制只在很少的地方先后出现,而完善的计数系统的产生则是很晚的事情了。

古埃及在三千多年前的计数法如下:

例如258写作。这种计数法是十进制的,但没有位值制;就以上符号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写起来非常麻烦,我们现在只用5个符号就能表示的数字99999,他们却要用45个符号。

古巴比伦人在两千多年前采用的是六十进位值制,表示数字的符号只有两个,即用和分别表示1和10;由于他们使用了位值制,因此符号在个位表示1,在十位表示60,在百位表示60×60,等等。例如数字93,他们写作。但是由于没有零的符号,而且1——9的符号互相不独立,因此容易引起混乱。巴比伦人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纸”和“笔”,书写方式是在粘性很强的泥板上用刻刀刻写,然后把写好的泥板晒干或烧干,这样坚固的泥板书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符号是用刻刀一笔刻出的,而只需刻两笔即可。

古希腊人的计数系统是十进制,但没有位值制概念。他们用27个古希腊字母α、β、γ等在其上画一横杠来表示数字,前9个字母分别表示1——9,中间9个字母表示10——90,后9个字母表示100——900,按这种方式最大只能表示999。为了表示更大的数目,他们又引进新的计数符号。这种计数系统十分复杂,但由于没有引进位值制,所以它无法保证任意大的数目都有相应的符号。

两千多年以前,在北美洲中部居住的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惟一的古代文字,其中包括数字符号。他们用“·”表示1,用“——”表示5,例如13就表示成;他们有了位置制的概念,但采用的是二十进位制,这种进位制的形成可能与手指、脚趾同时参与计数有关,可见他们穿鞋的历史不长。一个多位数的计法是,高位在上低位在下,例如159=7×20+19记作,因为有位值制,所以这种计数系统是相当先进的,尽管计数符号并不独立,但采用分层写法不大容易引起混乱。然而,玛雅文化持续了一千多年,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这里的几个大城邦突然衰落了,文化也随之中断,其原因至今不明。

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数字符号表示如下:

自从发明了算筹这种计算工具以后,中国人的计数系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在中国人手里已经使用得非常普遍了。算筹就是一种细竹棍,它表示数字1——9有两种方式:

纵式:

横式:

1 2 3 4 5 6 7 8 9

表示多位数字的方法是纵横相间,这就避免了符号不独立可能引起的混乱,例如22837的表示法是。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计数系统是典型的十进位值制。

“算”的原意就指的是算筹,中间的“目”表示桌上摆放若干根算筹,下面“艹”是支架,上面“&<1950;”表示它的质料。与算、筹同义的字还有“策”,古书称“木细枝为策”,因此运筹、运算、计策、计算等在古代是近义词。《史记·张良》中有“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说法,说明当时军事家在指挥一场战役之前,在帐中也要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计算和谋划。

事实上,采用几作进位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位值制概念。巴比伦人和玛雅人有位值制概念,却都不是十进制;古埃及和古希腊是十进制,却都没有位值制,只有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说:“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值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因此,首创十进位值制,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做出的一项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拉伯数码”的来历

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广泛采用了十进位值制的统一计数系统,其计数符号1,2,3,…,9,0我们都称作阿拉伯数码。然而,如果认为这十个数码和这种计数系统是阿拉伯人发明的,那就错了,实际上,这项发明应归功于印度人。

印度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才开始使用计数的符号,以后逐渐地形成了十进制计数系统,但直到公元6世纪才采用位值制。印度是与中国紧相邻的一个文明古国,两国文化在历史上有很多交流,因此,印度到了6世纪才开始采用的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可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印度在公元2——4世纪时的钱币上的数码写法如下:

那时还没有零的符号。在公元8世纪左右的数学书稿中,数字的写法演变成:

虽然说印度的十进位值制可能是受中国的影响,但是他们创造了十个互相独立的符号,这是完善的十进位值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零符号的发明,因为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都没有把零看成是数,所以不会专门给它确定一个符号;但是没有零的符号,计数系统就存在缺陷。至于一个数的符号如何写,那是不重要的,只要它不会引起混乱,同时又容易写就行了,当然最好是一笔画。这一点印度人基本上做到了。

8世纪以后,印度的计数法传入了阿拉伯国家,欧洲人又从阿拉伯人那儿学会了这种十进位值制和相应的数码。在这长达一千年左右的传播过程中,数码的写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致最后演变成我们现在熟悉的形式。欧洲人是从阿拉伯人那里见到这些数码的,所以他们就称其为“阿拉伯数码”;17世纪以来,欧洲的数学在全世界占了统治地位,世界各国都向他们学习数学,包括“阿拉伯数码”这样的名称也随之传开了。殊不知,这种称呼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误会。

进位制与计数法的产生为数学奠定了基础,而十进位制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它们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数学文明的开始。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讲什么语言,用阿拉伯数字和十进位值运算都是一致的。无论从幼儿初学识数到科学家所进行的复杂数学运算,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它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⑸ 关于十进制的由来

几乎每个民族最早都使用都十进制计数法,这是因为人类计数时自然而然地首先使用的是十个手指。
但是这不等于说只有十进制计数法一种计数方法。例如,世界各国在计算年月日时不约而同地使用“十二进制”(12个月为一年)又如:我国过去16两才算为一斤,这就是“十六进计数法”;无独有偶,英制重量单位中,1常衡磅也是等于16盎司(也叫“英两”或“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祖先认为十六进位制便于把东西多次用二相除,我想英国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大概也是出于多次平分较为方便道考虑吧,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最早发明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角度,以后便推广到全世界。
有趣的是,据说拉丁美洲有个同一氏族居住的村庄,由于居民手指和脚趾都是12根,日常计数便用的是十二进位法。
过去,保守的英国人一直在货币兑换方面坚持实行在外国人看来十分繁琐的进位制: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晕!在英国的“老外”往往算了半天还弄不清究竟1英镑能换多少便士,或凑多少便士才够换成1英镑。直到1971年,英国政府才挡不住世界潮流,宣布货币实行十进位制:1英镑=100便士,取消了先令。
世界上还有其它进位制,不常用,就不说了。

在上古时代,人们计数不方便,会借助身边的东西来记忆。手当然是最方便的,所以会从1数到10。之后成为习惯,一代代传下来。罗马还使用过12进制。
使用十进制应该是一种习惯了,好坏倒谈不上。如果让我选我会选2进制。

从现在看来,16进制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需要借助字母计数,这让很多人不习惯。只有十进制最自然。

⑹ 外国人为什么说十进制是印度发明的

没有这个说法(除了印度人喜欢在网上鼓吹),只有零符号是印度人最先创造出来的说法。具体是不是最先,其实都还有争议。

零符号的出现是需要十进位置制的,因为十进位置制的需要零符号才被创造出来的,中国是最早使用十进位置制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阐述位置制意义的国家。

十进位 位值制记数法 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但是在表示十的时候,个位需要一个符号零来占位;这样才能让1的符号表示10,不然极易让数字混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3000年前,中国周代(前1046年—前256年)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


2700年前,公元前700年前的中国筹算数码已经十分成熟了;筹算数码就是十进位值制,和现在的世界通用的十进位置制几乎一样。因为算筹是天然的十进位值制,只是早期在算筹上的空格只是代表零,而没有符号零来对应表示。后来才用囗来表示零的符号,此后不知道是因为算筹空位使用铜钱代替的缘故,还是因为〇比囗写起来方便,反正〇代替了囗作为了中国零的正式符号。不过总感觉古印度的两种数字受我们算筹的影响,前面三个更是一模一样。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筹算数码有横式和纵式两种:

筹算数码的特点是只用18个符号,通过位值制就可表示出任何数。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遇零留空位,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以此类推。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比如123=〡二〣。毫无疑问,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按照现在的计数法顺序的话:10=〡+空格=〡 。103=〡+空格+〣=〡 〣。

在用囗为零符号的时代零=囗,则10=〡囗。103=〡囗〣。

采用金元时代采用的零=〇,则10=〡〇。103=〡〇〣。


2400年前,公元前400年前;墨子(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位值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而印度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明显是受到中国的影响。

公元876年,人们在印度的瓜廖尔(Gwalior)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块刻有“27o”这个数字的石碑。这也是人们发现的有关“0”符号的最早记载,但是这个零的符号是个比〇小一圈的圆圈o;也不是现代“0”这个符号的样子。


但是如果说符号的话,中国算筹里早已经有空格;后来更是用铜钱在算筹里表示零的符号。此后铜钱演变为〇,作为零的符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690年时;武则天颁布了则天文字,其中一个字就是“〇”了(比印度的0的小圆圈符号o早出现186年);虽然当时还不是零的意思。而中国古代数学上记录“〇”时是用“囗”来表示的,一方面为了将数字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古代用毛笔书写。而毛笔行书连笔书写的习惯,写“〇”比写“囗”要方便得多,而铜钱外圆内方;所以零逐渐变成按逆时针方向画“〇”,这就是中国零的符号出现。1180年金朝《大明历》中就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数字。


据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考证,“0”产生于中印文化,是中国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进了零的出现。印度是在中国筹算和位值制的影响下才创造“0”的符号。

⑺ 十进制中国发明

首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离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古巴比仑的记数法虽有位值制的意义,但它采用的是六十进位的,计算非常繁琐。古埃及的数字从一到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从一百到一千万有四个数字符号,而且这些符号都是象形的,如用一只鸟表示十万。古希腊由于几何发达,因而轻视计算,记数方法落后,是用全部希腊字母来表示一到一万的数字,字母不够就用加符号“‘”等的方法来补充。古罗马采用的是累积法,如用ccc表示300。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积法,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现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大约在十世纪时才传到欧洲。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现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编辑本段]十进制的使用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十进位汉字对照表
100 一
101 十
102 百
103 千
104 万
105 十万
106 百万(兆[2])
107 千万
108 亿
109 十亿(吉)
1010 百亿
1011 千亿
1012 兆(万亿、太[2])
1013 十兆
1014 百兆
1015 千兆(拍)
1016 京
1017 十京
1018 百京(艾)
1019 千京
1020 垓
1021 十垓(泽)
1022 百垓
1023 千垓
1024 秭(尧)
1025 十秭
1026 百秭
1027 千秭
1028 穰
1029 十穰
1030 百穰
1031 千穰
1032 沟
1033 十沟
1034 百沟
1035 千沟
1036 涧
1037 十涧
1038 百涧
1039 千涧
1040 正
1041 十正
1042 百正
1043 千正
1044 载
1045 十载
1046 百载
1047 千载
1048 极
1049 十极
1050 百极
1051 千极
1052 恒河沙
1053 十恒河沙
1054 百恒河沙
1055 千恒河沙
1056 阿僧只
1057 十阿僧只
1058 百阿僧只
1059 千阿僧只
1060 那由他
1061 十那由他
1062 百那由他
1063 千那由他
1064 不可思议
1065 十不可思议
1066 百不可思议
1067 千不可思议
1068 无量
1069 十无量
1070 百无量
1071 千无量
1072 大数
1073 十大数
1074 百大数
1075 千大数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 ......
10100 古戈尔
(goo-
gol)
...... ......
1010100 古戈尔
普勒克斯
(goo-
golplex)
十退制汉字对照表
100 一
10-1 分
10-2 厘
10-3 毫
10-4 丝
10-5 忽
10-6 微
10-7 纤
10-8 沙
10-9 尘(奈、纳[2])
10-10 埃
10-11 渺
10-12 漠(皮)
10-13 模糊
10-14 逡巡
10-15 须臾(飞)
10-16 瞬息
10-17 弹指
10-18 刹那(阿)
10-19 六德
10-20 空虚
10-21 清静(仄)
10-22 阿赖耶
10-23 阿摩罗
10-24 涅盘寂静(攸)
注:
厘亦作厘。
毫亦作毛。
漠是正确写法,而莫并非正确写法。
比漠微细的,是自天竺的佛经上的数字。而这些「佛经数字」已成为「古代用法」了。
------------
补充:
十进制,英文名称为Decimal System,来源于希腊文Decem,意为十。十进制计数是由印度教教徒在1500年前发明的,有阿拉伯人传承至11世纪。
十进制基于位进制和十进位两条原则,即所有的数字都用10个基本的符号表示,满十进一,同时同一个符号在不通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符号的位置非常重要。基本符号是0到9十个数字。要表示这十个数的10倍,就将这些数字左移一位,用0补上空位,即10,20,30,...,90;要表示这十个数的10倍,就继续左移数字的位置,即100,200,300,...。要表示一个数的1/10,就右移这个数的位置,需要时就0补上空位:1/10位0.1,1/100为0.01,1/1000为0.001。--摘自《统计学》附录3 数学基础知识P205-6 [英]提姆.汉拿根 2008.1

阅读全文

与十进制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